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基于不同情境下的战略联盟与并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不同情境下的战略联盟与并购研究 姓名:许冬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刘志坚 20060425 摘要 i 摘要 战略联盟与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是企业 外部成长选择中的两种主导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战略联盟与并购日益 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如何使企业做出恰当的外部成长方式选择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系统论为出发点结合资源基础论交易成本论制度理论战略选择论等相 关理论建立企业外部成长战略模型因素集并就两类不同情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运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模型运行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文章首先对现有战略联盟与并购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 指出研究二者在具体情景 下运用的必要性随后通过对战略联盟与并购的动因运行条件时间跨度学习机 制外部环境等方面比较分析寻求战略联盟与并购的运行条件建立了以企业特性 为内因 以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为外因的企业外部成长战略选择模型因素集 在此基 础上 重点研究了生产资料主导型与技术主导型两类企业在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外部成 长战略选择模型指出生产资料主导型企业在原料稀缺无可替代品原材料不可再 生供应商高度集中企业人员完备财力充足所在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外部产权 交易市场发达的情形下 企业可以选择并购方式获取原料 技术主导型企业在技术本 身较为复杂要获取的外部技术与核心业务高度相关企业资金充足企业人员具备 较强的学习能力企业寻求较小的风险行业技术较为均衡社会诚信体系良好情形 下 可采用战略联盟来获取外部技术资源 文章最后建立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战 略联盟或并购运行前后的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 验证外部成长战略模型运行的有 效性 关键词战略联盟 并购 外部成长战略模型 abstract ii abstract strategic alliance and m&a are advanced enterprise strategy theory produced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are two main models of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 begin to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strategic alliance and m&a. how to help corporations to choose proper external growth model is the papers key. on the basis of system theory, resource-based view,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strategic selection and institut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a factors cluster about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in this paper, two different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models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models are appraised by the quantifying method of fuzzy mathematics. firstly, the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about strategic alliance and m&a, and the author thinks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use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m&a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n by comparing the motive, operation condition, time scale, learning mechanism and external circumstance, a factors cluster about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is formed. on the condition, the paper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wo main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models-the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models based on material and based on technology. to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model based on material, if enterprises material is shortage, no replacement, no regeneration, enterprise have enough capital, excellent and intact staff, enterprise faces to developed bargaining market of property right, enterprise lies in a mature industry, the best choice to the enterprise is to adopt m&a. to the enterprise external growth model based on technology, if the technology is complicated and the external sourcing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closer to the core business of companies, the corporation is sufficient in capital, the staff are good at learning, the corporation pursuit the minimal risk,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inner industry, it is good for corporation to adopt strategic alliance. finally, an appraisement model is formed to appraise the varia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capability. keywords: strategic alliance m&a external growth strategy model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战略联盟与并购在经济舞台上显 得越发重要其活动日益趋于频繁据 t h o m s o n f i n a n c i a l数据显示2 0 0 5年全球 并购活动金额达 2 . 7 万亿美元( 约 2 1 . 0 6 万亿港元) 上升 3 8 . 4 % 为 2 0 0 0 年后并购 活动最频繁的一年其中尤以美国的并购活动表现最为活跃全年并购活动金额逾 1 . 1 万亿美元增加 3 3 . 3 % 行业中以能源及电力市场并购活动最为频繁去年并购 金额逾 4 1 6 0亿美元增加了 4 0 . 7 % 其次为金融业并购涉及金额增加 2 8 . 5 % 至 4 1 3 8 亿美元第三位则是电讯业全球并购金额为 2 6 4 5 亿美元上升 1 9 . 4 % 而消 费品及服务行业去年并购活动增长最为迅速增幅达 9 1 . 6 % 涉及金额逾 1 5 2 0亿美 元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战略联盟与并购表现得也更为活跃 据相关资料显示 2 0 0 5 年我国第三季度并购交易市场累计发生并购交易 1 5 8笔, 较上季度增加 1 6笔 成交金额为 1 2 7 亿元左右, 较第一季度 2 8 0 亿元同比下降了 3 0 % 2 目前我国有众多企业进行战略联盟或并购活动 并购中有海信入主科龙 联想集 团对 i b m 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 中石油对旗下辽河油田 锦州石化与吉林石化的 收购其中近期最为耀眼的是海信与科龙签署的全面销售代理协议此协议对于 科龙集团的重新崛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据汤业国总裁介绍仅接管科龙三个月 在去年第四季度淡季的中国市场科龙冰箱的销量回款率分别同比增长 4 1 . 2 1 % 和 1 9 . 1 1 % 空调的销量回款率同比增长 5 . 3 1 % 和 2 9 . 7 3 3 战略联盟中有 2001 年谢企 华操作上海宝钢与首钢武钢的战略联盟构筑了中国钢铁业的旗舰2003 年宝钢 建立“海外事业发展部”并且与一汽上汽和东风达成合作同时与日本卢森堡等 跨国对手缔结合作关系2004 年与巴西最大的矿业集团公司签约建设宝钢第一个 “海外钢厂42006 年 1 月 18 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马钢( 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 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据了解“宝马”着重在采购营销研发管理等方面进行合 作暂时不涉及资产和人员的整合5尽管一些公司在企业外部成长中采取了适宜的 方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但是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在战略联盟与并购选择上存在着重 大的问题 也由此引发了由于选择模式不当导致并购或是联盟的失败 没有达到预期 的效果 第 1 章 绪论 2 美国管理咨询家林奇r . p . l y n c h 认为企业有三种基本的成长方式任何企业 都必须从这三种战略中做出适当的选择, 这三种方式是6 1 内部扩张的成长方式 这一方式要求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 较强的研发能力和 市场开拓力大多数企业重视这种方式因为一旦成功企业不但能够对其实现有效 的控制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内部扩张也有不容忽视的局限性这种内 生型的发展往往缺乏灵活性在面临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时候可能导致企业低效增长 甚至陷入经营陷阱 2 并购的成长方式 并购往往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例如盈科数码动力收购香港 电信时中国银行为此安排过渡性贷款高达 8 0 0 亿元但是通常也能带来高的回报 3 构建企业战略联盟的成长方式泰吉和奥兰德等人提出了战略缺口假设以 解释运用战略联盟的动机 他们认为 企业在分析竞争环境和评估自身的竞争力资源 时 往往会发现 在竞争环境中他们所要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他们依靠自身资源和 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个战略缺口 而战略缺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企业走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自我发展的道路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走战略联盟的道 路 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说过当今的大公司没有一个是通过自己的积累发展起来的 于是并购和战略联盟成了 2 0 世纪 8 0 年代以来企业成长的热点 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的浪潮也空前高涨 面对成长的诱惑与严 酷的市场竞争有些企业选择了并购有些则选择了战略联盟其中有一批企业凭借 战略联盟或是并购得到崛起 另有一部分则身陷囹圄 在这些成功与失败企业的背后 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良好的表现必须慎重研 究企业成长中遇到的有关问题 随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讲 企业发展中要审时度势 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关联性分析 选择真正适合企业自身发展 的外部成长方式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 对战略联盟与并购失败因素的分析中 多数学者着眼于由于后期整合不利 而导致并购或联盟失败的研究 而缺乏源头分析 即由于先前模式选择不当而最终导 致失败发生的研究对战略联盟与并购的比较研究则集中于风险分析动机分析组 织方式分析以及并购与联盟前后的财务分析等方面例如郎咸平在整合一书中 重点运用大量的财务数据对案例企业的整合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的理论进行验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证此外中国并购评论一书也是在对财务报表分析之上进行相关论证这些集中体 现了联盟或并购前后的一些量化分析 但缺乏对前期是否需要战略选择 以及如何进 行选择的论证研究 少量学者对战略联盟与并购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 的模型但二者的研究模型没有系统化因素之间的分析缺乏关联性分类也过于笼 统同时只是提出企业实施外部成长战略之前需要对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实力进行 分析未能给出一个完整的体系 基于以上所言 研究企业外部成长模式选择即战略联盟与并购在具体情境下的运 用对提高我国公司的竞争力乃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战略联盟与兼并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战略理论 从产生 至今这些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并且有利的指导了企业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发展面临越来越激烈的 挑战战略联盟兼并收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更加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尤其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对中国企业提出更加残酷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借助战略 联盟或是兼并收购使中国企业得到新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发 展的中国企业在外部成长方式选择中究竟是采取战略联盟形式还是采用兼并收购 的 确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因此本文立足于研究何种情境下采用战略联盟 何 种情境下采用并购战略 其目的就在于 一方面对企业战略选择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 另一方面希望此理论研究能够对企业战略选择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 1.2.2 选题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企业作为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管理生产组织 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部环境中 形形色色的各种企业紧密相联以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以及 西方文化主导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体系都倡导自由竞争即看不见的手对促进经 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反对垄断和企业合作即反对并购或是联盟战略而目前出现的 企业管理战略理论学派如结构学派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等等它们的立足点同样 也是基于本企业与其它企业的竞争位势的比较将对方视为自己的敌人即竞争 主导而非竞合他们通过竞争对抗获取竞争优势对方的能力与资源及在产业 第 1 章 绪论 4 结构中的位置对本企业仅仅是参照物 通过对比参照物 企业在产业中尽力占据有利 地位建立超过竞争对手的能力或避强趋虚获得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优势资源 这导致企业外部成长选择时缺乏一种宏观的长远的战略眼光 以上看出从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时代 到现代战略理论对于企业取得市场竞争的 理论著述较少 尤其对于企业适应新经济下的外部成长选择战略联盟与并购的研 究更显得不足即使近些年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战略联盟与并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多集中于战略联盟与并购的比较研究 对于企业何种情形下选择何种成长方式的 论述则微乎其微 并且这些理论较为分散 缺乏一定系统性 其体系和框架不够完善 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探讨本人来看有以下几点有待分析第一战略联盟与并购定义 的界定 对于战略联盟与并购概念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时并购和战略联盟出现交 叉例如股权式的联盟与并购第二战略联盟与并购关系研究匮乏对于联盟与并 购关系研究只是集中于比较缺乏其他方面的研究第三对于战略联盟与并购失败 的研究重后期整合轻前期选择不管是战略联盟还是并购对于其失败原因的分析 多集中于后期整合不利 较少有对其源头 即前期选择不利而导致失败的研究 第四 缺乏对企业外部成长方式中内外部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没有完整的框架指导企业战略 选择 因此对企业外部成长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尤其本文对不同情境下企业战略 选择进行针对性地探讨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战略联盟与并购作为企业外部扩张的两种不同选择 是发达国家从实践中创造出 来的先进战略理论 它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融入到国际竞争大舞台上同样具 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入世以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中国企业在入世后 的发展态势直接决定着国家经济未来前景但是由于中国企业长久以来依附于政府 未能把自己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在企业战略上停留在低层次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整体不高 尽管经过一些年发展 中国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 改革 也吸收了众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 但是依然未能就我国特殊国情研究出一套 适合中国企业的战略成长模式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界战略联盟与并购活动此起彼伏 不断高涨 一边是战略联盟与并购研究理论的匮乏 一边是中国企业界战略联盟与并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购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可以看出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对战略联盟与并 购这两种企业外部成长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1.3 研究的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不同情境下企业外部成长模式的选择并购或是战略联盟 文章首先指出战略联盟与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外部成长的重要选择 并说明本文研究的 目的及其意义 目前有关研究成果 其次具体介绍战略联盟与并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内容并对战略联盟与并购进行了比较研究 再次提出了两种基于不同情境下的企业外 部成长模式选择 最后总结提出了有关理论并就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根据这 一思路全文分三部分六章第一部分是总论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战略联盟与 并购理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第三部分是结论与展 望即第六章 第一章主要讲选题的背景 意义和研究方法 战略联盟与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在 实践中首创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是企业外部成长选择中的两种主导模式 在经 济全球化的浪潮下 战略联盟与并购对企业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战略 联盟与并购理论研究却甚微 对企业外部成长战略选择的研究涉及更少 缺乏对企业 实际操作指导因此对战略联盟与并购适用情境进行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同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主要交待战略联盟与并购的一些发展概况 具体包括战略联盟的含义 产 生背景产生动因演变过程与分类并购的概念中外并购的几次浪潮并购的动 因及分类等针对战略联盟定义两种不同观点本文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即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 在保持 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合作协议方式结成长期的动态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因此战略联盟具有战略性平等性模糊性和灵活性等 特点 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单个企业无法达到的许多好处 如优势互补使竞争力增 强 可跨过贸易壁垒 可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 可实现企业规模无形扩大 针对并购 本文就与其相近的概念合并联合接管重组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并购的战略动因 进行分析 第三章对战略联盟与并购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对并购与战略联盟定义重新界定的 第 1 章 绪论 6 基础上重点对并购与战略联盟动因运行条件外部环境成败及退出机制进行比 较研究建造了一个企业外部成长模型因素集并对这些因素集进行分析指出企业 外部成长决策中要对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选择适合的企业外部成长模式 第四章对前一章企业外部成长模型因素集展开分析 以资源主导型与技术主导型 两类为代表 对企业外部成长中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指出在不同情境下企业 如何进行外部成长模式的选择 第五章为企业外部成长模型评价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外部成长战略选 择前后的运行进行比较分析依此评估战略选择的优劣 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得出结论指出研究不足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2 基本框架 依据前文分析建立本文框架图 现实需求理论需求 外部成长战略选择 何种情形下选择战略联盟 何种情形下选择并购 战略联盟分析并购分析 二者比较研究 企业外部成长战略模型因素集 企业特性 行业状况 外部环境 生产资料主导型技术主导型 竞争力综合评价 成长行为指标 成长潜力指标 转化能力指标 结论与展望 问题提出比较研究 情景分析及实例研究 模型评价 图 1-1 本文基本架构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7 1.4研究方法 战略联盟与并购研究问题非常复杂现有对战略联盟与并购研究理论不多已 有的著述多侧重理论分析 缺乏对企业实践指导 为了使战略联盟与并购这两种企业 外部成长模式既有理论性又有现实性本文在研究中坚持以下研究方式 (1) 采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战略联盟与并购在动因运行条件外部环境成 败及退出机制等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建立影响企业外部成长战略选择因素集指 出战略联盟与并购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条件力图给企业实际操作以指导 (2) 坚持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企业外部成长战略的因素集 进行分析论证 并以生产资料主导型与技术主导型为两类情境进行具体分析 理论结 合实践选择实例进行相应的实践分析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于外部成长战略因素集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 上对企业外部成长模型选择前后运行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依此判断模型选择的 合理性 需要说明由于战略联盟与并购定义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的巨大差异本文的研 究是基于对战略联盟与并购的理论界定而得出的一般结论 1.5文献综述 战略联盟与兼并收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战略理论 从产生 至今这些理论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并且有力地指导了企业发展 从现有研究文献看 研究内容集中于战略联盟与并购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战 略联盟与并购的比较研究 而对于如何在这两种战略之间做出选择的研究甚少 由于 购并与战略联盟涉及的因素较多 因此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有些学者 从战略匹配性风险- 收益可行性等方面去分析7也有些学者从资源特性管理 成本产业的政府管制等方面去论述8而全面系统分析影响战略联盟与并购选择因 素相对贫乏 对战略联盟与并购二者研究当中 以动因的比较研究居多 既有现实动因的分析 又有对动因理论基础的研究 在现实动因分析中 如战略联盟的现实动因有实现战略 目标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和促进研究与开 发等并购的现实动因有追求市场权利与垄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施公司发展战 略获取目标企业资源实现合理避税提高企业股票价格等9在动因理论研究中 第 1 章 绪论 8 指出并购与战略联盟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交易成本论协同效应规模经济市 场势力论价值低估论代理人理论企业发展战略论竞争战略论和管理组织论 以上对并购与战略联盟动因的研究只是基于比较层面上 缺乏对这种动因进行深入的 分析目前对动因有一定深入研究的主要是资源基础论与交易成本论 第一 资源基础论对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进行了解释 根据 d a s和 t e n g的观点企业无论进行战略联盟还是并购其动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获 取相关企业的资源二是通过合并或联合其他企业保留和发展自身资源10但是在 获取其他企业资源的同时保持发展自身优势战略联盟和并购各有千秋首先战略 联盟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间的柔性组织 它既能获取所需的资源 也能够使冗余最 小化而并购则会获取多余或是不需要的资源其次战略联盟的动态性决定了它能 够同时与多个企业建立联盟关系 而并购成本也相对较高 很难为获取不同资源同时 成功并购几个或多个企业再次战略联盟的建立是以关系契约为基础因此要付出 维系这种关系的成本总之战略联盟和并购是获取资源的两种不同方式联盟具有 柔性和不稳定性并购则具有高成本和稳定性 资源基础论在解释两种不同获取资源方式的同时 只是停留于说明战略联盟与并 购在具体运用上各有利弊 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 如果把这些利弊看作企业选 择获取资源方式的影响因素 则会对企业最初选择提供依据 在资源基础论上做过具 体分析的是 university of maastricht 大学的 john hagedoorn ,geert.duysters 两人 二 人 在external sourc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the preference for strategic alliancec 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一文中从技术复杂性资源与核心业务相关度公司采用联盟与并购的历史活动三 方面进行分析说明11 从技术复杂性看 在高技术产业部门运营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战略技术联盟 以 此作为获取外部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低技术产业部门运营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购 并的形式 在中等技术产业部门运营企业倾向于采用战略技术联盟和购并的一种混合 形式作为获取创新能力的外部资源组合的一种主要机制 从技术与核心业务的关联度看 一般情况下与核心业务关联度强的情况下 多采 取并购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低的采取战略联盟但是即使与核心业务高度相关的情 形下当企业保护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程度高低不同时也需要在战略上作新的调整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即 在所需要获得的创新能力的外部资源与企业的核心业务高度相关 但企业能够有 效控制自己的知识技能 企业适宜采用联盟来获得外部资源 在所需要获得的创新能 力的外部资源与企业的核心业务高度相关 但企业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知识技能 企 业将以并购形式获得外部资源 当企业控制自己的知识技能处于一般水平时 那么企 业采用联盟与并购的混合形式我国学者程兆谦徐金发也认为12从资源的重要 性与控制权是否需要转移来看当目标资源对于提升竞争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时 往往对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实现并购将其置于自身控制之下则无疑会在 竞争中抢得先机 从企业原有战略偏好看 企业先前采取的战略措施往往会影响以后的选择 企业 对原有组织形式的历史经验会影响到其对联盟 并购以及他们的混合形式的偏好 企 业一般会延续以前的组织形式作为获取外部创新能力的主要机制 john hagedoorn ,geert.duysters 两人从获取技术资源角度为企业进行外部选 择提供了一种战略导向 我国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陈菲琼等人 对基于获取创新能力资 源中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补充论证 他们认为资源的可分割性与可共享性 也是影响战略选择的一大因素13 陈菲琼等人认为资源的可分割性是指目标资源在企业中的独立性受业务地位 组织结构等影响 它决定了单独得到它的可能性 可共享性则是指目标资源能够被内 部或外部同时使用的能力 它受到资源的存在形式以及业务量差异的影响 它决定了 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外部资源的可分割性共享性的不同组合为联盟和并购提供 不同选择的空间 当外部资源的可分割性和可共享性都比较高时 应该采取联盟的形 式依靠弹性组织进行学习共享资源当可分割性比较高而可共享性较弱时只能 通过购并来获得外部资源 当可分割性较低而可共性较高时 则可以在友好的基础上 建立战略联盟 或者将对方整个企业买下 即是企业可以采取联盟和并购的一种混合 形式当可分割性和可共享性都比较低时企业更应该采取并购的形式 第二交易成本论对战略联盟与并购的解释交易成本论是由科斯开创的经过 威廉姆森和登姆塞茨发展起来的最新理论科斯在 1 9 3 7 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 文中首次运用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的存在原因及其扩张规模科斯认为企业是市 场的替代 当企业内的权威行政化纵向管理的边际交易成本等于市场的边际交易费用 时 企业的边界便趋于均衡 而当企业进一步通过内部专业化和分工而节约边际交易 第 1 章 绪论 10 费用时 企业的边界便被突破 形成新的扩张 威廉姆森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解释 当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程度高不确定性高则交易频率大市场交易成本高 企业越可能采取纵向并购的形式 我国有些学者对交易成本论做出新的界定 即交易 成本论向人们展示了交易费用和生产费用加总最小化为前提下的企业治理结构的选 择问题战略联盟是一种典型的准市场组织具有动态性和柔性特征是市场契约与 企业契约相结合的结构战略联盟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企业这只看得见的 手的握手显而易见战略联盟是交易费用均等于生产费用条件下的网络化组 织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 而并购则附属于内部化治理结构 它将两组织或多组织内化 为一个组织在此过程中它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费用增加而成功的并购 必须满足使节约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增加的生产费用这一条件13 由以上可知 尽管资源基础论和交易成本论对并购与战略联盟两种外部成长战略 进行了解释但是分析的角度过于单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把影响企业外部成长 战略选择的因素限定在有限的几项中 这势必造成企业在实际选择时对相关因素分析 不全面不透彻严重的可能导致选择失误 现有对企业战略联盟与并购选择研究除了动因 也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进行分 析 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王重鸣教授对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不同的组织间关系进行研 究王教授运用博弈论指出当竞争力不均等的两企业在彼此博弈中强势企业的最 佳选择是非合作博弈 此时其能实现比合作更为理想的自身利益最大化 并购就属于 这种非合作方式 并购在本质上体现了两企业或多企业间的强对弱的竞争关系 而战 略联盟则体现了势均力敌的两企业间的竞合关系14 有些学者从战略空间形式作用机制与退出机制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12如 果企业出于投资性考虑 则并购比战略联盟更注重长期的利益 而战略联盟中很多属 于机会的战略合作如果从波特的价值连框架分析并购与战略联盟区别不大都可 以看作是对企业价值链的关键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匹配程度的加强与重组 但是从组 织学习角度可以揭示战略联盟与并购的不同之处 并购首先将有价值的各种技能和技 巧归纳进来然后慢慢学习而战略联盟则是通过建立一个学习基地相互学习 学习双方有竞争关系因此当企业进行外部成长战略选择时要对企业自身学习能力 学习机制因素进行分析 例如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企业在吸收外部技术的同时 保 护自身技术 则企业进行外部成长战略选择时可以考虑战略联盟的形式 在进入与退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出机制上并购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成本高于战略联盟具体到退出机制并购与战略 联盟有很大不同一旦整合失败被并购企业可能被剥离清算或分立战略联盟的 解散有几种情况如果没有涉及股权一种可能是预定目标达成以后联盟参加者功 成身退 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联盟中途破裂 因此企业在进行外部成长战略选 择时也要考虑到退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此外也有学者从风险角度对选择并购抑或联盟进行分析15它重点集中于操作 层面上包括目标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但是这样的风险分析有重大不足之 处 即未能把风险作为影响企业外部成长战略选择的一个因素集 把风险因素集与其 他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辅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外部成长决策 截至目前 对并购与战略联盟两种外部成长战略选择做出较为全面分析的主要有 两个模型一购并与战略联盟之间的路径决策模型16该模型以战略匹配性风 险- 收益和可行性为切入点如图 1 - 2 图 1 - 2 购并与战略联盟之间的路径决策模型 战略匹配性作为首要原则 从根本上确立并购与战略联盟作为实现战略手段的地 位根据普遍接受的定义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业务范围扩张提升竞争力两方面因 此对于战略匹配性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业务范围扩张中又细分为行业和地理两个维 风险- 收益分析可行性分析 财务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 整合可行性 购并 战略联盟 风险 收益 收益 风险 战略匹配性分析 购并 战略联盟 不作为 第 1 章 绪论 12 度行业维度来看在行业相关度很高的情况下有可能建立战略联盟而并购则可 以适应不同相关性的行业扩张从地理维度看要分析同质性和可理解性的高低同 质性是指目标地理区域与原有地理区域在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理解 性是指两个地理区域之间的相互理解性 当同质性和可理解性较高时 倾向于采用并 购而两者较低时战略联盟更可能被选择战略目标的第二方面是提升竞争力提升 竞争力中把时间跨度 资源重要性以及资源位势 提升竞争力的广度和深度考虑在内 从长期考虑资源极其重要而提升竞争力要求较高时一般宜采取并购在风险 收益分析中风险包括了误选目标财务风险和整合管理风险收益包括市场能力 流程能力 学习提升能力和财务收益 在可行性分析中 从法律可行性 财务可行性 整合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购一般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 联盟相对受到 的约束较少财务上看并购中财务非常重要包括自己的支付能力信用水平资 金的流动性等而联盟对于财务要求相对较低整合看并购整合难度大涉及的层 面广操作上联盟和并购操作上难以与目标企业的合作意愿紧密相关 第二个模型是并购与战略联盟的分析框架 17 如图 1 - 3 购并与战略联盟的选择 环境特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 知识的分散化 交易特性 行为的不确定性 协同效应的持久性 目标资源的可分割性 管理成本 企业特性 资源储备 学习能力 社会资本 图 1 - 3 购并和战略联盟的选择分析框架 图 1 - 3 选择分析框架的建立是基于环境特性 企业特性和交易特性三个维度 在 三个维度之下每个维度又包括子维度这构成一个多级因素集企业在选择时对这 些因素集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决策 一般来讲对于环境特性而言在高度不确定性时为了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更 适宜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在知识较为分散的环境中采取战略联盟更为有利对于 企业特性在交易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高追求持久的协同效应时购并较有利在 目标资源可分割性较低 交易双方的文化 地域 产业等差异较大时 战略联盟有利 对于企业特性而言充足的资金储备为并购的实现提供资金的保障企业学习能力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越强社会成本越高更可能采取战略联盟的形式 总之战略联盟与并购的选择理论分析基本集中于交易成本论资源基础论战 略选择论和制度理论企业的交易成本论注重企业交易成本最小化强调依据经济 活动的效率来选择外部成长战略 当企业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时 为了防范机会主义 行为的发生企业通过并购把经济活动纳入企业内部以减少交易成本而企业的 资产专用性程度又不高时 采用战略联盟较为适宜 资源基础论和战略理论则根据企 业的竞争优势标准来进行战略决策资源基础论认为当企业的资源具备有价值的 稀缺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等特性时企业就可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18根 据资源基础论的观点企业的发展战略除了考虑企业交易成本外还应关注能创造 价值的企业资源 近年在资源基础论上发展起来的知识基础论 它是资源基础论的一 种延伸和拓展 把知识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可以采用联盟或 是并购的形式实现资源的获取 按照战略选择理论的观点 并购与联盟也是提高企业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制度理论则是从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了企业组织间的关系 它强调 了制度环境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行为的影响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第2章 战略联盟与并购理论 2.1战略联盟 2.1.1战略联盟的含义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 dec 公司总裁简霍普 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r. nagel)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随即 在理论界和商业界得到普遍赞同 战略联盟的称谓目前还不统一 有人称作企业联盟 corporation alliance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战略同盟企业联合或战略 合作有人还翻译为战略联营乔尔布利克等著林燕等译协作型竞争在 国内还有人称作关联企业龙登高1998策略联盟张洪吉1996战略营销联 盟牛琦彬1997企业协作张忠元2002企业网络李新春2000等名称 战略联盟的定义目前还有很大的分歧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观点19 一种观点认为战略联盟是由实力强大 平时是竞争对手的公司组成的企业或伙 伴关系是竞争性联盟该观点强调战略联盟是实力相当竞争对手间的合作 另一种观点认为 战略联盟是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 它的一般作法是通过与一 家独立的企业签订协议来进行价值活动 如供应协定 或与一家独立的企业合作共同 开展一些活动如营销方面的合资企业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的 charles hill 教 授也认为 战略联盟是实际的或潜在的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协定 我国经济学家张维迎 教授同样认为企业联盟是企业间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相对稳定长期的契约 关系 另外有学者把战略联盟定义为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 特定事 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 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综合各种观点本文把战略联盟定义为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 对优势的企业为实现自身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 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 通过契 约结成长期的动态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此定 义包含四方面内容第一战略联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包 括互补性公司间的合作与实力相当公司间的合作 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公司是没有公 司与之合作的第二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某种战略目的公司之间日常交往中的互 助协作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或组织间非正式的合作不是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必须是联盟 第 2 章 战略联盟与并购理论 15 双方站在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度 审视公司及伙伴现在及未来的发展 而达成的具有战 略意义的联盟第三战略联盟是以合作协议的方式或者参股的形式但是不涉及到 控制权的转移这主要是与并购进行区分第四战略联盟是一个动态的联合体它 不同于一体化的企业联合体 各个合作的公司仍是独立的 具备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 也不同于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市场交易关系而是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 基础上结成的一种平等关系是一种较为动态的组织形式合则聚不合则散一 直贯彻于战略联盟的始终 2.1.2战略联盟的产生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战略联盟正式出现 它的出现与竞争环境的变 化有着巨大的关系2 0 世纪 6 0 年代以前低成本是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7 0 年代是 质量的竞争8 0年代是基于时间的竞争但是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化一体 化企业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传统内部资源优势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 源成本已经很难取得竞争的胜利另外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 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生产柔性由于企业自身发展 受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单独依靠企业自身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 打破传统的企业观念和企业战略代之以竞合思想为指导于是战略联盟在西 方发达国家便应运而生著名管理大师彼得. 德鲁克曾经说过九十年代是战略联盟 的时代 战略联盟产生之初联盟形式多样 既有生产上的协作 也有供应关系与销售关系 的协作战略联盟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而产生的新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2.1.3战略联盟的产生条件 经济全球化是战略联盟产生的前提和动力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内部与外部市场 的界限日益模糊 各国公司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面向全球市场 战略联盟使得企业减 少风险分享技术提高效率增加机动性经济全球化导致了战略联盟的产生战 略联盟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战略联盟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也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略联盟产生的根本条件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略联盟 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和信息等条件缩短了企业之间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企业 间合作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加剧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单独依靠企业自身难以 五邑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在竞争中获胜这迫使企业采取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外部成长方式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竞争加剧这是战略联盟产生的直接动因而 谋求中间组织效应 追求价值链优势 构造竞争优势群体和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则 成为了战略联盟产生的内在动因 1谋求中间组织效应 战略联盟是中间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之所以组成战略联盟的原因之一 就是为了谋求中间组织效应具体说包括以下方面 1稳固强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为了稳固和强化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就有必 要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战略联盟在战略联盟内部成员企业必然 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而协同行动加强合作 2发挥协同效应作为组合中的一个企业要比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所能取得更 高的盈利能力就是所谓的协同效益 联盟协同创造价值的方式主要有 对资源或业务 行为的共享市场营销和研究开发的扩散效益企业的相似性知识和技能包括技 术和管理两方面可以被处于相似知识领域的企业所共享 3避免组织规模扩大可能产生的问题规模的扩展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 过大的规模也容易产生一些弊端第一由于规模不经济而使得获利水平下降第二 失去灵活性对市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第三管理效率降低第四行业退 出壁垒高战略联盟作为一种中间组织能保证成员企业的基本独立性从而避免由 于组织规模扩大可能产生的弊端同时也能通过成员间的合作互助获得协同效益 2 追求价值链优势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利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不断地创造价值 企业 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了研发采购生产等主要活动及其他辅助活动这些价值活动 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即迈克尔.波特教授所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在竞争优势 一书中迈克尔.波特教授又进一步阐述了价值链纵向联系书中提到企业要想获得 和保持竞争优势 不仅取决于对自身价值链的认识 而且取决于其对整个产业价值链 的理解和适应随着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价值链的增值环节 变得越来越多 结构也更加复杂 这使得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事所有的价值活动 价值链的分解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为战略联盟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3构造竞争优势群 第 2 章 战略联盟与并购理论 17 所谓竞争优势群就是由具有不同诱因 可持续性和作用空间的竞争优势所构成的 演进的竞争优势系统 其构成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 既有旧的竞争优势 逐渐丧失 也有新的竞争优势不断产生 典型的竞争优势群包括主导优势和支撑优势 竞争优势群的动态发展包括竞争优势的创造维持增强权衡和更新诸环节并不 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构造必要的竞争优势群系统 就算自己有能力构造难度颇大 所 需时间颇长有可能错过良好的发展时机战略联盟是一种较为便利和便宜的方式 可以使成员企业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局面 4保持核心文化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或 是规模庞大的公司 公司的核心文化可能被灌输于所有业务领域 如果公司非主营业 务不适应企业核心文化就会使其效率下降影响整个公司的绩效要想解决这一矛 盾必须把这些非主营业务剥离出去使其成为公司外围业务这样公司一方面保 持了企业核心文化与主导业务的战略匹配 一方面又通过联盟的方式控制了非主流业 务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2.1.4 战略联盟的理论解释 1 经济学理论解释20 古典经济学认为 市场是价格机制作用下的自由交易 企业则完全通过行政命令 实现交易企业市场互不相关交易费用经济学则通过提出交易费用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劳动合同法 员工合同
- 白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 整式的乘法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
- 第3课 突破封锁线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四册下粤教版
- 3.3 紧缺的水资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晋教版2012
- 2025合同样本:物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协议范本
- 化肥厂合同审核管理制度
- 2025合同范本:股权激励分配协议示例
- 第8课 数字化生活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人·自然·社会
- 41. See Me Skip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1a典范英语(Good English)
-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
- 员工网络安全责任书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市政类线性项目))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士林变频器说明书SL
- 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1
-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
-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沪科版)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GB/T 16866-2006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