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从旅游产业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根”,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旅游将只是一种泡沫经济,虽然短期内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最终只会给后人留下一个躯壳,一份没有内容的寄望。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2、预期目标: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找出处理民俗文化与现代旅游之间矛盾的方法,为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依据。同时让游客和目的地居民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以及傣族歌舞各要素对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影响。 (2)旅游对当地的影响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学者开始研究旅游社会影响,并对此有高度的重视,有关研究论文不断涌现。在此方面,我国就相对落后了,到90年代初,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才开始引起国内学者们的重视,短短十年以来,不断有学者加入了对此问题的研究行列,由于我们国家现代旅游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许多因旅游而引起的社会问题也只有在近些年才开始逐渐显露,这也是旅游社会影响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关注及解决的原因,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旅游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元,相信对这一类的问题,国内学者及相关政府部门会越来越重视它。 (3)关于民俗文化的保护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民俗学教师王贵生(2005)认为,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保护不到位如果,原汁原味的文化就是改变味道。 “中国古镇保护之父”阮仪三教授(2005)就古镇保护采访时说,保护古镇不单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是保留它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只是在这个根上派生出来的一个枝杈而已。 在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云南大学教授兼云大中日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子贤(2004)以怒江各民族神话的存在形态、动态结构与文化生态系统为题作了演讲。他认为,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没有现代化就意味着该民族的消亡,但丧失了传统文化,也就意味着该民族的消亡。因此,在推进少数民族现代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云南大学名誉教授伊藤清司(2004)在考察了一些风景名胜地之后发出的一些感慨。他说,文明让人进步,但也让人产生心灵的失落,生出对淳朴民风的眷恋和回忆。古朴的文化往往成为文明社会的人们返璞归真、净化心灵的乐土。有些名川圣地就是一片净土,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子孙留下些不能弥补的遗憾。 兰州大学文学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2005)说,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是可以走不同的道路的,两者虽有矛盾,但是可以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来解决,两者不冲突。民俗文化的保护更有利于商业的开发,而商业的开发同时也能促进民俗的保护。另外,柯杨(2005)还认为,文化是让人心向往的东西,民俗文化的开发应当以文化为核心,经济只是手段。 他们认为现在关注民间民俗文化的大多数是一些年过半百的老人,只有这些人还在为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做奉献。谈起民间民俗文化的现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这样认为。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李建荣(中国改革报,2006)更是写诗表意,认为选择了民俗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民俗就选择了悲伤。 2003年经济时报的作者走访周庄时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认为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寻找古镇遗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游人们能够显而易见的是,沿街的房子破门开店,林立的茶馆、饭店、酒肆、时装店等都淹没在里面,古镇的淳朴气息早已被旅游的开发给商业化了。所谓的“小桥、流水、人家”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建筑与时髦的人群。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等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我们不但抛弃了祖先们彰显和谐人地关系的遗产?充满诗意情怀的文化景观,也没有汲取西方国家城市发展的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调整人与土地的关系。大地的自然系统?一个有生命的“女神”?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到彻底或不彻底的破坏。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挥霍和牺牲自然系统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的,我们要认识到那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做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开始了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到了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形成了经济、文化和生态三大领域。其中对于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尤为重视。研究成果为后期研究旅游开发对旅游人文环境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旅游的开发既有有利于民俗资源保护和传承的一面,也有风情民俗被破坏的一面。西方学者认为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巴特勒指出有5个因素对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相互关系其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旅游者的数量;2、旅游者逗留时间的长短;3、旅游者的种族特征;4、旅游者的经济特征;5、旅游者在当地的行为活动。同时,他还指出了影响当地社会,文化的与旅游目的地特征相关的5个要素,即:1、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2、当地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3、旅游发展的空间特征;4、接待地文化的生存能力;5、其他特征。这些特征的证实表明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理解是十分复杂而且多维的。 (2)概念认知 美国人类学家mac cannell最先提出了原真性(authenticity)概念。他以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用往返应现代生活的方式,一种寻找生活真实性的体验。原真性可以理解为是旅游者对旅游情境的主观判定或者赋予它的一种价值。另学者对原真性提出了质疑,chris ryan(2002)就曾指出,很多后现代的旅游者崇尚享乐主义,旅游是为了从紧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是否符合原真性并不影响他们对旅游质量的评价。而且,对外展演的民族文化和真正的民族文化之间是有区别的,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旅游促销中,应该老实地说明短暂的旅游经历不可能体验到原真性的民族文化,只能提供一个基于某类文化背景的娱乐氛围。 (3)影响研究 国外最早有关民族旅游的研究就是了解民族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smith(1977)出版的东道主与游客。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旅游对于民族旅游地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包括民族意识增强;身份地位进步。负面影响包括:形象失真;就业受限;利益分配不均。国外对民族旅游目的地治理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包括民族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阶段、治理方法和目的地营销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ngaire douglas(1997)将巴特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马来西亚三个土著岛屿的研究;claudia notzke(2004)从四个方面(4hs)(地理环境、文化遗产、历史发展和手工艺品)分析了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的土著旅游开发回处于早期摸索性发展阶段的原因,指出其土著旅游发展还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alan a lew(1996)从民族旅游治理角度分析了美国118个印第安人部落,由于不同部落对于旅游重要性的估计以及旅游与其他部落活动之间的关系各异,所以他们的旅游治理方式也存在多样性,但对于大多数部落而言,部落首领的办事机构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执行和决策机构。3.参考文献1吴磊,东静蕾. 旅游对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2罗艳蓓. 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 重庆大学学报,2004.3王晋. 成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价值评价与开发建议j. 西华大学学报,2007(4).4姜萍. 青岛海岛居民对海岛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5.5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规划会刊,2002(6).6吴晓雁. 民俗文化品牌呼唤传承与革新j. 中国改革报,2006(1).7汤少忠. 从市场角度谈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j. 中国旅游报,2009(11).8徐斌. 现代社会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4).9尘灰. 该如何对待民俗文化j. 中山日报,2007(2).10文有贤. 城市旅游与民俗文化对接的最佳选择j. 楚雄日报,200511周铮. 古镇保护还是有要“原汁原味”j. 新华日报,2008(7).12吴小雁. 民俗文化品牌呼唤传承与革新j. 中国改革报,2006(1).13王衡. 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j. 经济日报,2005.14石高峰. 今日泸沽湖:高亢与失落j. 今日民族,每月推荐15王颖. 古镇保护仅仅为了发展旅游吗?阮仪三教授说:错!j. 新华日报,2005.16陈勤建. 文化旅游: 摒除伪民俗, 开掘真民俗j. 民俗研究,2002(2)17张春丽. 山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6):11618王妙. 游客与移民对社会文化影响之比较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6):95.19赵少杰. “三堂会审”抢救民俗文化遗产j. 中国建设报,2003.20赵建军. 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 大理学院学报,2009(7).21罗刚. 论现代化进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织金县茶店乡红艳村布依族传统文化调查j. 贵州社会科学,2007(12):165-168.22林丽花,张敏,吕永磊关于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 四川林勘设计,2008(1).23郭艳娜. 发展视域下陕西民俗文化的保护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24蒋丽芹. 同里古镇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以及对策j. 时代经贸,2006(4): 24- 27.25余琪. 从体验经济视角探求古镇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西塘古镇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2).26马勇,李玺. 旅游景区管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27曹霞,吴承照. 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28 locality,environment and law:the case of town and village greens j. donald mcgillivray and jane holder, 2007, 311744-552329 h bansal,ha eiselt. exploratory research of tourist motivation sand planning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 25: 387-39630 anita1. s. lau, bob mckercher. exploration versus acquisilion: a comparison of first?time and repem visitor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4, 423: 279-285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文章主要是通过研究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寻找对策,保护民俗文化,充分利用民俗文化开发旅游项目,让民俗文化资源更好的为旅游服务。主要研究内容为: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2 研究理论基础 1.2.1 旅游与民俗文化 1.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查找文献资料 1.3.2 访谈法 2 旅游对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综述 2.1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正面影响 2.1.1 有利于弘扬民俗文化 2.1.2 有利于更好的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 2.1.3 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 2.1.4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2.2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负面效应 2.2.1 旅游资源的开发容易使民俗文化变迁 2.2.2 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传统民俗价值观淡化,消失 2.2.3 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并产生虚假民俗 2.2.4 旅游目的地建设破坏了民俗风情 2.3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 3 西塘古镇案例分析 3.1 西塘概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校解剖课讲解
- 云南省元江一中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卫生习惯宣讲
- 如何打扫学校卫生
- 学前班学期末汇报展示
- 三顾茅庐课堂讲解
- 前端技术团队规划
- 胚胎学输卵管讲解
- 汽车电控技术发展
- 认养一头牛供应链体系解析
- 教师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课件
- 伍德灯在寻找炎症性皮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预防老年人保健品骗局
- 安全生产培训(完整版)课件
- 钢结构长廊施工方案
- 信保业务自查问题统计表
- 年产3万吨环保型铝箔容器系列产品生产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关于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
- 河道修防工高级工试题
- GB/T 4458.3-2013机械制图轴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