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论文.pdf_第1页
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论文.pdf_第2页
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论文.pdf_第3页
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论文.pdf_第4页
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文物2 0 1 2年第 6期 往生净土 往生净土 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 郑以墨 ( 河 北 科 技大 学艺 术学 院 ) 摘要 :就形制和布局而言,王建墓与 同时代 的其他帝陵迥然不同,而与唐代法门寺地 宫 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似性。这受到佛舍利瘗埋制度 的影响。 目的是希望墓主死后能够往生西方 极 乐世界。而 中室须弥座棺床及其上雕刻的伎 乐、莲花则代表着西方极 乐世界 ;棺床两侧 的 十二半身像应为药师净土中的十二神将,其功能是保护墓主顺利进入西方净土。 关键词 :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十二半 身像 ;净土 中图分类号 :k 8 7 6 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 0 0 3 6 9 6 2 ( 2 0 1 2 )0 6 0 0 5 01 4 前蜀王建墓 自发现之 日起便备受学者关注 ,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对王建墓 棺床伎乐及十二半身像身份之考证 。关于棺床伎 乐 ,学者们多据乐 器的种类来推断乐队的性 质 , 代表性观点有燕乐、 _ 】 宫 廷宴飨乐、 2 霓 裳羽衣 舞 、 _ 3 佛 曲、 _ 4 仙乐 等。关 于棺床两侧之十二 半身像 ,冯汉骥认 为他们是 工技家六壬式 十二 神 , _ 6 而张勋燎则将其认定为道教 中的随斗十二 神 。 _ 1 7 2 将图像与当时的宗教信仰 、政治背景相 联系 ,试图揭示图像背后的社会文化 内涵。如张 勋燎从王建像 、十二半身像、棺椁 中的水银、哀 册文等方 面分析了王建墓 中的道教 因素 ; _ 8 沈仲 常则认为其 中包含 了佛教 因素 ; 9 而王玉冬则对 半身像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 ,认为该形式 是对四川佛教造像 中托举兜 跋毗沙 门像 中的地 天 、恶鬼的模仿 ,有 “ 飞升” 、 “ 云中现” 、 “ 升 天” 之 意 ,并 借 此 实 现 墓 主 人 的 尸 解“ 往 生” 。 _ l 。 。 3 墓葬的维修与保护。此类研究不容忽 视,因为它们往往能够提供一些发掘报告所没有 的细节材料。 此外 ,也有对墓葬其他问题的讨 论 ,如樊一对王建墓进 行 了较 为细致 的分 析考 证 ,揭示 了其原初规模 、被盗时间以及与杜光庭 的特殊关系等。 上述研究均为笔者提供 了有益 的启发。 王建墓是一座地上建筑 ,其建筑基脚系在平 地上挖基 ,内填以卵石 ,中间杂有少量的红砂石 小块和陶片 ,券墙则直接建于卵石之上, 1 建成 后又在上面加盖了高 1 5 、直径约 8 0余米的巨大 封土,形成陵台,陵台周 围界以石条 。墓室全长 3 0 8 、室 内长 2 3 4米 ,分 为前 、中、后 三室。 就形制和布局而言 ,王建墓与同时代的其他帝陵 迥然不同, 反而与唐代法 门寺地宫存在较为明 显的相似性 : i 1 5 1 形制 两者 皆是 前、 中、后 三 室 ,且 中室 最 大 , 前 、后两室较小 ( 图一、二 ) 。 2 布局 王建墓中室的棺床和后室的王建像与法门寺 地宫 中、后室的舍利 函的位置也可基本对应 。 _ 1 其一 ,王建墓中室放置须弥座棺床 ,而法门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五代墓葬美术研究( 1 2 y j c t 6 0 1 2 3 )研究成果。 5 0 四川文物2 0 1 2年 第 6期 往生净土 宫 内具体情况呢? 途径一 : 王建可能有一个直接 的途径来 了解 ,那就是 唐僖宗 。他是最后一个为法 门寺地宫封锁 的人 , 而王建与他有过两次接触 。第一次是在中和四年 ( 8 8 4 ) ,王建 、韩建率军三千人投靠逃亡 中的僖 宗 。僖 宗 嘉 之 ,分 其 兵 为 五 都 ,即 “随驾 五 都” 。光启元年 ( 8 8 5 )僖 宗返 长安 ,封 王建 等 为八典 神策军 宿卫 ;第 二次 接触是在 光启元 年 ( 8 8 5 ) ,由于王重荣与田令孜的斗争,僖宗第二 次逃亡 ,初奔凤翔。光启二 年 ( 8 8 6 )三月 ,王 建随僖宗移幸兴元 ,凤翔 、邻宁二节度使倒戈 , 王建孤身保驾 6 4天 。此期间 ,僖 宗 “ 以建为清 道斩斫使 ,负玉玺以从行。至 当涂驿 ,李 昌符等 焚栈道 ,栈几断。建控僖宗 马,冒烟熘 中,过宿 坂下。僖宗枕建膝寝 ,既觉 ,涕泣解御袍 赐之 , 日: 以其 有 泪 痕 也。 赐 以金 券。及 至 兴元 , 命建遥领壁州刺史 ,故事将帅无遥领州镇者 ,实 自建为始 。 ” l 2 王建两 次 皆救僖 宗于危 难之 中 , 尤其是第二次 ,僖宗赐王建御袍 、金券 ,使其享 有特权 。僖宗逃亡途经法门寺 的所在地凤翔 ,故 地重游 ,境况迥异 ,更有可能谈 到迎送法门寺佛 骨舍利一事 ,并涉及地官的情况 。 途径二 : 根据 文 献 记 载 ,王 建 在 唐 僖 宗 广 明元 年 ( 8 8 0) 之 前 一 直 在 中 原 活 动 ,咸 通 十 四 年 ( 8 7 3 )至僖宗乾符元年 ( 8 7 4 )迎送 法门寺佛骨 舍利一事恰在此期间 ,他可能亲眼 目睹 了这一盛 况。 即便未亲临现场 ,也必定对此事件有所耳 闻。因为仪式中展示了供养佛舍利的容器,以当 时的规模 ,“ 导 以禁军兵仗 ,公私音乐 ,沸天烛 地 ,绵亘数十里 ,仪卫之盛过 于郊祀” ,可 以想 见 目睹此盛况的人何止千万 ,而且在场 的人必定 会在事后 向他人讲述 ,在此过程 中,会有许多人 获悉此信息。如当时身处江东的贯休有诗 闻迎 真身: “ 四海无 波八表 臣,恭 闻今岁礼 真身。 七重锁未开金钥 ,五色光先人紫宸。丹凤楼 台飘 瑞雪 ,岐 阳草木亚香尘。可怜优钵罗花树 ,三十 年来一度春。 ” 他没在现场 ,却知 “ 七重锁未 开金钥 ,五色光先 人紫 宸” ,此 说应来 自传 闻。 敦煌写本 p 3 4 4 5 赞法 门寺 真身五十韵 也忠 实记 录 了此 次 迎 奉 法 门寺佛 骨 时举 国若 狂 的 场 面 。 途径三: 据李斌城考 证 ,僧澈 与清澜 均参 与 了唐懿 宗 、僖宗父子迎送法门寺佛骨舍利 的全过程。其 中,僧澈与杜光庭有交往 ,广 明元年 ( 8 8 0)僖 宗逃往蜀 中,僧澈 “ 仓惶与杜光庭肇从。 ” 清澜 与贯休 “ 以诗文往还” 。 杜光庭与贯休后皆入 蜀供职 ,同为王建宠臣,也许此二人也是王建获 取法门寺地宫情况的又一途径。 至于借鉴法门寺地宫的 目的 ,是期望墓主死 后能够像佛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l 2 6 j 四 在此语境下 ,王建墓中的棺床雕刻与十二半 身像又代表何种含义呢? 1 棺床伎乐与 “ 佛 国天乐” 伎乐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标志,这在 佛 说阿弥陀经 中有明确记载 : 彼佛 国土 ,常作天乐 ,黄金为地 ,昼夜六时 雨天曼陀罗花 。其 国众生常以清旦各 以衣械盛 众妙花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 。 _ 2 敦煌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亦多 以大量伎乐来 渲染极乐世界的美好。那么 ,王建墓 中的棺床伎 乐是否为佛国天乐呢?这就需要对其 中的乐器进 行考证以判定其性质。据冯汉骥研究 ,王建墓棺 床伎乐所演奏的乐器依次是 ( 图六) : 东面 ( 南一北 ) :正 鼓、齐 鼓、和鼓 、笛、 筚篥 、拍板、羯鼓 、鼗牢 、答腊鼓 、毛员鼓 ; 南面 ( 西一东 ) :拍板、二舞伎 、琵琶 l, 西面 ( 南一北 ) :篪、箫 、筝 、筚 篥、竖 箜 篌 、吹叶、笙、贝、铜钹 、羯鼓 。 岸边成雄对王建墓棺床伎乐考证 的结果有所 不 同,他认 为这些乐器依次是 : 东面 ( 南一北 ) :腰鼓 ( ? ) 、都昙鼓 ( 毛员 鼓 ) 、腰鼓 ( ? ) 、长笛 、筚篥 ( 大 ) 、拍板 、答 腊鼓 ( ? ) 、羯鼓 、鸡娄鼓 ( 鼗) 、腰鼓 ( ? ) ; 南面 ( 西一东 ) :拍板 、二舞伎 、琵琶; 西面 ( 南一北 ) :短 笛 、箫 、小筝( 琴? ) 、 筚篥、竖箜篌、吹叶、笙、贝、铜钹、羯鼓。 其中一些较易辨识的乐器 ,两位学者并无异 议 ,笔者也同意他们的观点。至于二人存在分歧 的乐器 ,笔者将重点加以辨析 : 5 3 四川文物2 0 1 2年第 6期 往生净土 工 , 、 综上所述,王建墓的整体布局应是借鉴了唐 代法门寺的某些因素 ,其 目的是希望墓主死后能 够像佛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一语境下 , 中室棺床雕刻及十二半身像便有着特殊含义,其 中须弥座棺床及其上雕刻的伎乐 、莲花代表着墓 主死后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而十二半身像则是 药师净土中的十二神将,其半身的形式与墓葬位 于地上的设计表现了墓主在众神将的保护下冲出 地狱,向西方净土飞升。需要的指出的是 ,王建 墓对佛教美术的借鉴并非原样照搬 ,而是进行了 改造和重新组合 ,从中可 以看到墓葬美术与佛教 美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注释 : 1 冯汉骥 : 前蜀王建墓 内石刻伎乐考, 四川大学学 报 1 9 5 7年第 】期。 2 (日)岸边成雄著 ,樊一译 : 王建 墓棺床石刻二十 四 乐妓, 四川文物 1 9 8 8年第 4期。 3 秦方瑜: 王建墓石刻伎乐与霓裳羽衣舞 , 四川文 物1 9 8 6 年第 2 期。 4 迟乃鹏: 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 , 四 川文物 1 9 9 7年第 3期。 5 张勋燎 、白彬 : 前蜀 王建永 陵发掘材 料 中的道教遗 迹 , 中国道教考古九,线装书局 , 2 0 0 5年。 6冯汉骥 :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第 3 6 4 2页,文物 出版社 ,2 0 0 2年 。 7 张勋燎: 试说前蜀王建永陵发掘材料中的道教遗迹 , 四j i l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四川考古论文集 ,第2 1 3 2 2 3 页,文物出版社 ,1 9 9 6年 。 8 同 7 。 9 沈 仲常 : 王建 、孟知祥墓 的棺床为佛 座说试证,成 都市王建墓博物馆 编 : 前后蜀 的历史与文化前后蜀历史与 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 1 0 7一l 1 1页 ,巴蜀书社 ,1 9 9 4年。 1 0 王玉冬: 半身像与社会变迁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 中心编 : 艺 术史研 究 第六辑 ,第 57 0页 ,中山大学 出版 社 ,2 0 0 4年 1 1 a 马文彬: 王建墓保坎的修复工程 , 四川文物 1 9 8 6年第 2 期;b 成都市王建墓博物馆: 王建墓维修工程综 述 , 成都文物1 9 9 0年第 4 期;c 张美华: 王建墓综合整 治工程设计介绍 , 成都文物1 9 9 0年第 4期;d 严家栩: 浅谈王建墓室内支撑及石拱观测 , 成都文物1 9 9 0年第 4 期;e 沈宝玉: 王建墓维修工程三合土防漏层技术总结 , 成都文物1 9 9 0年第4 期 ; f 刘蓉英 : 王建墓维修工程中的 墓内保护措施 , 成都文物1 9 9 0年第4期;g 曾中懋: 王 建墓棺床石雕风化原因的研究 , 成都文物1 9 9 1 年第 1 期; h 曾中懋 : 王建 墓防渗 、排 水 和通风 工程 及其 稳定性 的研 6 2 究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 9 9 6年第2期;i 刘雨茂: 王 建墓维修保护工程 中的考古新 发现,成 都市王建 墓博物 馆编 : 前后 蜀的历 史 与文化前后 蜀历 史 与文化 学术 讨论 会论 文 集,第 1 2 91 3 3页。 1 2 樊一: 前蜀永陵杂考 , 成都文物1 9 9 1 年第 1期。 1 3 同 l 1 e 。 1 4 a 南京博物馆: 南唐二陵 ,文物 出版社,1 9 5 7 年 ;b 浙江省文物管理 委员会 : 杭 州 、临安五 代墓 中的天文 图和秘色瓷 , 考古1 9 7 5年第 3 期;c 成都市文物管理处: 后蜀孟知祥墓与福庆长公主墓志铭 , 文物1 9 8 2 年第 3 期; d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临安市文物局: 浙江临安五代吴越国 康陵发掘简报 , 文物2 0 0 0年第 2 期;e 福建省博物馆、 福 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夫妇墓清理简报 , 文物1 9 9 1 年第 5 期; f 商承祚: 广州石马村南汉墓葬清理 简报 , 考古1 9 6 4年第 6期;g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州南汉德陵、康陵发掘简报 , 文物2 0 0 6年第 7 期;h 福建省博物馆: 五代闽国刘华墓发掘报告 , 文物1 9 7 5年 第 1 期 。 1 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著: 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 第 l 1 3 8页 ,文物 出版社 ,2 0 0 7年 。 1 6 需要说明的是,法 门寺 出土的 四组盛放佛舍 利的容器 并非同时安置在地 宫 中,它们 的制作 年代与捐赠 人均 不同。位 于后室装有第一枚 舍利 的八重 宝函为唐 懿宗所供 奉 ,其 它三组 舍利容器是咸通 十五年 正月初 四最 后一 次瘗埋舍 利时 ,重新 装 绘配组而成, 其中一些器物的年代早于唐懿宗时,如中室盛放 第二枚舍利的汉 白玉双檐 彩绘灵 帐 、前室盛 放第 四枚 舍利 的彩 绘阿育王石塔为盛唐之物 。( a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编著 : 法 门寺考古发掘报告 ,第 2 2 6 、 2 7 4页;b 杨泓: 中国佛教舍 利容器艺术造型的变迁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 艺术 史研究第二辑 ,第 2 3 1 2 6 1页,中山大学 出版社 ,2 0 0 0年 ) 但佛舍利容器的年代差 异并不 影响它们 之间 的位置关 系,因为 其布局是在最后 一次 供养 舍利 时刻 意安 排的 ,并非 随意摆 放 , 故可将其 与王建墓相 比照 。 1 7 第一、二券顶之间正中纵嵌铁条一,铁条中央悬一铁 链 ,长约o 8米 ,链下端钩上 尚附有极粗的纺织物纹 。钩下即为 棺床的前端。棺床前 端及其前 面和 稍偏西 的淤土 中发 现敷 漆纺 织纹甚多 ,其上 亦有部分 敷金 。可 能为铁 钩上 的悬 挂物 ,腐 朽 后坠下者。第 三、四券顶 之间亦嵌 铁条二 ,其一粗 大 ,上悬 铁 链及环 ,链的两端 附着 在铁条 上 ;另一条 较细 ,中部 悬铁链 长 约 1米。此链及 环位于棺 床正 中,其 上悬者 当为华 盖。棺 床 中 部偏西的淤泥中 ,发现铁 顶架一 件。顶架 中部作铜钹 形 ,钹 顶 有环 ,四面对 出 四臂 作 “ 十” 字形 。十字 的直 径约 1米左 右 。 此顶架可能是悬 在铁链上 的。棺椁 以上的淤 泥 中还 发现有漆 皮 布纹 ,有 的上 面隐约有花纹及金箔的痕迹 。 ( 冯 汉骥 :前蜀王 建墓发掘报告,第 2 5页)根据铁链与棺床 的位置关 系可推断 , 棺床上方原悬挂有华盖。 1 8 马世长 : 法门寺塔地宫 出土文 物笔谈 珍宝 再现 舍利重辉法门寺出土文物观后 , 文物1 9 8 8 年第 1 0期。 1 9 旧唐书卷一六o 韩愈传 ,第 4 1 9 9 4 2 0 0页, 中华 书局 ,1 9 7 5年 。 2 0 资治通鉴卷二五二 唐纪六八 ,第 8 1 6 5 页,中 四川文物2 0 1 2年 第 6期 往 生净 土 华 书局 ,1 9 7 9年。 2 1 旧唐书 卷一九上 ,第 6 8 3 6 8 4页。 2 2 十园春秋卷三五 前蜀一 高祖本纪上 , 文津 阁四库全书 史部 载记类 ( 1 5 9 ) ,第 1 6 9 1 7 2页,商务印 书馆 ,1 9 8 3年。 2 3 荣新江 : 法 门寺 与敦煌,韩金科 主编 :9 8法 门 寺唐文化 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集 ,第 7 1页 ,陕西人 民出版社 , 2 0 0 0年 。 2 4 贯休 : 禅月集卷二一 闻迎真身 , 文津阁四库 全 书 集部 别集类 ( 3 6 2 ) ,第 3 8 9页。 2 5 李斌城: 唐懿僖二宗迎送法门寺佛骨僧俗考 ,韩金 科主编: 9 8 法门寺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 5 5 6 5页。 2 6 同 1 o 。 2 7 ( 姚秦 )鸠摩罗什 : 佛说 阿弥陀经 , 大正藏 宝 积部 ( 1 2 ) ,第 3 6 6页,河北金智慧 文化 传播 有限公司, 2 0 0 5年 。 2 8 旧唐书卷二九 音乐志 ,第 1 0 7 9页。 2 9 文献通考卷 一三六 乐考九, 文津 阁四库 全书 史部 政书类 ( 2 0 3 ) ,第 4 3 3页。 3 0 同 2 8 。 3 1 旧唐书卷二九 音乐志 ,第 1 0 7 5页。 3 2 五礼通考卷七七, 文津阁四库全书 经部 礼 类 ( 4 6 ) ,商务印书馆 ,1 9 8 3年 ,第 6 9 7页。 3 3 旧唐书 卷二九 音乐志 ,第 1 0 7 6页 。 3 4 郑汝中: 敦煌音乐画卷 ,第 1 9 1页,商务印书馆, 2 0 0 2年。 3 5 向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第 2 7 页,河北教育 出版社 ,2 0 0 2年。 3 6郑汝中 : 敦煌音乐 画卷,第 2 5 3页。 3 7 郑 汝中 : 敦煌音乐画卷,第 2 5 2页。 3 8 郑岩、刘善沂: 山东佛教史迹神通寺、龙虎塔 与小龙 虎 塔,第 3 23 8 、8 99 5 、3 5 5 3 7 2页 ,法 鼓文 化 , 2 0 0 7年 。 3 9( 曹魏 )康僧铠译 :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下 , 大正藏 宝积部下 ( 1 2 ) ,河北 金智慧 文化传播 有 限公 司,2 0 0 5年 , 第 2 7 2页 。 4 0 胡文和 : 四川 和敦煌 石窟 中 “ 西 方净土 变” 的 比较 研究 , 考古与文物1 9 9 7 年第 6 期。 4 1 冯汉骥: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 ,第 2 8 页。 4 2 有学者认为画面中的鸾凤为雄鸡 ,代表 的是古代 神话 传 说祝鸡 翁的故事 。这 一故 事出现 在涅 檠经变 中 ,表 明唐代涅 椠思想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的融合。笔者以为,仅凭单独一 只这一形象便将其判定为神仙思想的象征,似乎值得商榷。 4 3 昙无谶译: 涅巢经卷一, 大正藏 涅檠部全 ( 1 2 ),第 3 6 9页 。 4 4 冯汉骥 :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第 3 6页。 4 5 贺世哲 : 敦煌莫高窟 的 ( 涅粲经变 , 敦煌研究 1 9 8 6年第 l 期 。 4 6 陕西省 考古研究 院等 编著 : 法 门寺 考古发 掘报告, 第 2 3 8 2 4 7页。 4 7 冯汉骥将其解释为六壬式十二神 ,张勋燎则解 释为道 教 中的随斗 十二神 。张勋燎 : 试说前蜀王 建永陵发掘材料 中的 道教遗迹,第 2 1 3 2 2 3页。 4 8 达摩笈多译: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 大正藏 经 集部一 ( 1 4 ) ,第 4 0 2页。 4 9李玉珉 : 敦煌 药师经变研究, 故宫 学术季刊 第 7卷第 3期 ,第 1 4 o页。 5 o玄奘译 : 药 师琉璃 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 大正 藏 经集部一 ( 1 4 ),第 4 0 6页。 5 1 a 罗庆华 : 敦煌壁画中的 ( 东方药师净土变) , 敦煌研究1 9 8 9 年第2期;b 杨明芬: 唐代西方净土礼忏 法研究 以敦煌 莫高 窟西 方净 土信仰 为 中心 ,第 2 7 92 8 0 页 ,民族 出版社 ,2 0 0 7年。 5 2 a 同 5 1 a ;b 王惠民: 敦煌隋至唐前期药师图 像考察 ,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 艺术史研究第二辑 , 第 2 9 3 3 2 7页 。 5 3 王 惠民指 出,十二神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