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SA5000安装配置简明手册.doc_第1页
IWSA5000安装配置简明手册.doc_第2页
IWSA5000安装配置简明手册.doc_第3页
IWSA5000安装配置简明手册.doc_第4页
IWSA5000安装配置简明手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wsva5.1英文版安装指南本安装指南适用于用iwsva5.1英文版手工安装iwsa1500, iwsa3000, iwsa5000, iwsa6000和iwsa10000系列。不适用于iwsa3600, iwsa6600 和iwsa 12000系列。 但有些步骤因平台不同会有些差异,请注意文档中的这个标记:“*差异步骤”。遇到标记时,请根据平台选择对应的步骤(这和原来安装步骤是一致的)。你必须准备一个usb接口键盘和一台显示器和一个优盘,从第一章开始做起。注意:安装默认配置是除dell正常配置外加一块两口silicom lanbypass卡。目录一安装步骤31.开机前内存检查(不适用于iwsa5000)32.开机bios设置33.从cd-rom引导64.准备安装75.时区设置86.设置口令87.开始安装98.安装完成99.打开com口支持910.拷贝系统补丁及性能优化程序9二网络信息配置111.基本配置112.修改工作端口地址123.修改工作端口的默认网关124.修改dns12三透明模式配置步骤131.登录web ui132.修改管理员的默认密码133.设置透明模式13四安装iwsva 5.1 sp1191.下载sp1192.安装sp1193.启动监控脚本204.安装sp1最新的补丁21一 安装步骤1. 开机前内存检查(不适用于iwsa5000)为了让内存的性能达到最优,开机前需要检查内存条的插法。以12gb内存为例,如单条内存是2gb,那么一共是6根内存,每个cpu一侧各插3根。在这些内存插槽中,其中六个两端的卡子是白色的,需要把内存分别插在这6个插槽处。如下图所示:如果只上一颗cpu,请把内存插在靠cpu侧的插槽。并且按照插槽序号,先插a1,再插a2,依次类推。注:如果内存插法不对,又按照“2.1 选择memory settings”进行了设置,系统启动的bios自检时会提示错误。2. 开机bios设置按f2 进入bios设置:1、选择memory settings 设置 memory operating mode 为 optimizer mode2、选择processor settings 设置 “c1e”和“c states” 为 disabled设置“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为enabled3、选择power management 设置 power management 为 maximum performance4、选择boot sequence embedded nic 1 mba disable(取消勾选)5、选择serial communication,配置如下:serial communication on with console redirection via com1external serial connector : com1choose “serial device1” if “serial device1=com1”failsafe baud rate :115200remote terminal type: vt100/vt220redirection after boot : enabled6.integrated devices(*差异步骤)iwsa 1500不需要修改iwsa 3000, iwsa 6000, iwsa 10000disable “embedded nic1 and nic2” (左边的两个网口)enable “embedded nic3 and nic4” (右边的两个网口)注:bypass网卡的两个口分别为eth1和eth2,主板集成的网卡左边两个(gb1,gb2)被禁用,右边gb3 为eth0.3. 从cd-rom引导将光盘放入光驱后重启系统,看到如下界面:4. 准备安装1) 从上图的菜单中选择 “1. install iwsva”2) 光驱会自动引导iwsva安装进程3) 在license agreement界面上点击 “accept”4) select your keyboard: us english5) select which hard disk partition to install,取默认值点击“next”;6) 随后的出现的页面上会显示iwsva安装程序检测到的硬件信息7) 进入proxy设置界面(注意iwsva5.1在安装的时候只能以proxy模式部署,如果要以transparent模式请参考后面步骤。)a. 无论如何请选择eth0;b. 配置ip ip netmask c. 配置主机名 (*差异步骤)根据平台配置合适的主机名,如iwsa3000, iwsa6000等。d. 配置网络参数:a. 网关: 54b. primary dns : c. secondary dns:注意:以上设置是将来给dell oem的缺省设置,如果是自己手工安装,可以设置自己网络环境可用的网络环境参数,这样在后面就可以不必用com口来连接iwsa进行配置。5. 时区设置1) 在网络参数配置页面点击“next”就会随即显示时区配置页面2) 为 iwsa 系统选择正确的时区 : asia/chongqing6. 设置口令请配置成如下默认密码:root account密码: evita0enable account密码: evita0注意:admin ui account密码已经被默认设置为 adminiwss85。7. 开始安装点击 “next” 开始安装进程8. 安装完成1. 安装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显示一个安装结束的页面.a. 界面上只有一个“reboot”按钮b. 请打开光驱取出光盘2. 点击“reboot”按钮,系统将自动重启,9. 打开com口支持1. 登录shell登录帐号:root ,密码:evita02. 修改com口波特率# vi /etc/inittab找到以下两行3:2345:once:/sbin/agetty ttys0 38400 vt1004:2345:once:/sbin/agetty ttys1 38400 vt100修改为:3:2345:once:/sbin/agetty ttys0 115200 vt1004:2345:once:/sbin/agetty ttys1 115200 vt1003. 重启机器# reboot注意:如果在iwsva5.1上升级到iwsva5.1 sp1,需要重新执行该步骤,以支持com口。10. 拷贝系统补丁及性能优化程序1. 登录shell登录帐号:root ,密码:evita02. 用u盘将setup.tgz文件copy到iwsa的 /var 目录下setup.tgz的下载地址/tm-product/product/iwsa/5.1/1500_3000_5000_6000_10000/en/setup.tgz# fdisk l (查看你的u盘 , 它应该是/dev/sdb1 或 /dev/sdb2 或 /dev/sdc1)# mount /dev/sdb1 /mnt (mount 上你的u盘,/mnt前有空格)# cp /mnt/setup.tgz /var(注:/var前面是空格)# cd /var# tar xzvf setup.tgz3. mac地址绑定并更新os补丁# cd /var/setup/# ./setup_1.sh# reboot (setup_1.sh 会自动重启,如果没有,请手动重启并登陆后再进行后面操作)系统在重新启动后,会完成mac地址更新及绑定。重新登录系统,检查/etc/iftab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表明该步骤完成。4. 更新系统补丁及系统优化程序# cd /var/setup/# ./setup_2.sh系统后有提示,等待操作完成后,更新工作完成。至此系统补丁及性能优化程序文件准备完成,可以ghost系统盘了。注意:当安装完第一章后,iwsa的网卡mac地址已经绑定(与以前iwsva3.1设置lanbypas卡的两个网口分别为eth1和eth2,而eth0为随机自带的位于右边的gb3网口,作为管理口),其他的overload bypass参数也已经设定,china bu的缺省设置也已经导入,但是此时iwsa还是proxy状态,还需要后续配置进行更改。)二 网络信息配置注意:如果可以直接登录admin web ui,则可以忽略该章步骤,直接进入第三章进行配置。该章步骤主要是为在第一章手工配置或者dell出厂后,无法登录管理界面而设计的。1. 基本配置1) 当你拿到一台新机器时,请先通过com口进行连接,配置参数与iwsa2500相同:注意:该步骤不一定要通过com口连接,可以直接用键盘和显示器连接即可。2) 接下来就是配置网络地址等信息,基本步骤如下:用root帐号登录执行“clish”命令,进入配置页面,再键入“enable”命令后(变成了enable帐户的身份),就可进行系统设置,如下图:其中configure network命令可以设置很多网络相关的设置,如下图所示2. 修改工作端口地址在上图中,使用configure network interface static eth0 (中间用空格)修改地址。3. 修改工作端口的默认网关在上图中,使用configure network route default 修改默认网关。4. 修改dns在上图中,使用configure network dns x.x.x.x可修改dns(中间用空格)三 透明模式配置步骤 1. 登录web ui访问http:/:1812/来访问iwsa的ui登录帐号:admin ,密码:adminiwss852. 修改管理员的默认密码在弹出的修改密码的窗口,设置新的admin帐号的密码注意: 请保证浏览器设置允许弹出窗口,否则密码窗口和deployment wizard可能无法显示。3. 设置透明模式修改完密码后,deployment wizard会自动运行1) 首先点击“start”按钮2) 选择“transparent bridge mode”模式,然后点“next”按钮3) 务必选择eth1和eth2口作为数据口。如果有单独的管理网段的话,勾选“separate management interface”,选择eth0口作为管理网段接口,然后设置管理ip地址,这样数据口的ip地址可以设任意与管理ip不在同一网段的ip地址,然后点“next”按钮,如下图所示注意:如果没有单独的管理网段,则设置一个真实的数据口ip用于管理,然后点“next”按钮,如下图所示(推荐配置单独管理网口)。4) 设置静态路由信息设置所需要的静态路由为管理端口配置静态路由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管理网段能够访问其它网段,这时需要为管理口设置静态路由。通常情况下不用),如下图所示,设置好network id,netmask,router,interface之后,点击“add to list”按钮加入一条路由。重复上述步骤加入所有路由项后,点击“next”按钮。5) 输入激活码输入激活码如下图所示,然后点击“next”按钮。注意:如果没有激活码,可以先跳过该步骤,以后在管理界面(administrator-product license)可以激活。6) 设置系统时间和ntp配置7) 显示相关配置的summary点击“submit”后,iwsa开始切换到bridge mode,并重启8) 重启完成,登录ssh界面,输入以下命令,激活lanbypass卡功能。chkconfig -add lanbypasschkconfig lanbypass on/etc/init.d/lanbypass start四 安装iwsva 5.1 sp11. 下载sp1下载地址:/ftp/products/iwsva/iwsva_5.1_to_5.1sp1_upgrade.tgz安装包:iwsva_5.1_to_5.1sp1_upgrade.tgz2. 安装sp1l 从web ui安装1) 打开iwsva5.1管理界面,点击administrator update os2) 点击“浏览”,选择安装包iwsva-5.0-to-5.1-upgrade.tgz3) 点击 “update”4) sp1安装成功后,系统会自动重启l 如果webui安装失败,从命令行安装1) 把 iwsva_5.1_to_5.1sp1_upgrade.tgz 先传到iwsva的/tmp目录2) 然后用tar -zxvf解开来,需要解两层(先解开sp1的tgz包,再解开里stargate_patch.tgz)3) 最后进入解开后的目录(能ls看到文件stargate_patch_apply.sh)4) 执行/bin/sh ./stargate_patch_apply.sh apply_now /etc/iscan/os_patch /root3. 启动监控脚本1) 安装atop# cd /var/monitor# rpm -i atop-1.23-3.x86_64.rpm2) 启动监控脚本拷贝嵌入的文件sys.monitor.cron至 /var/tmp或者在/var/tmp下新建一个文件sys.monitor.cron# vi sys.monitor.cron写入以下5行:0-59/2 * * * * /usr/iwss/bin/systemupdate /dev/null 2&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