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德国思想史的嬗变看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 姓名:冯映宇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际关系 指导教师:朱新光 20100301 摘要 本文主要依照历史的发展顺序,结合“价值观”的文本定义以及默克尔政府 的“阐释 与实践,从宏观上梳理出德国历史上几个主要阶段的价值观念及特点, 及其对今天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 的影响。同时指出,在德国( 早期为普鲁 士) 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不但有知识分子的创作,而且是统治阶级根据其利益而 作的选择,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具体的、历史的。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也不 例外,它既是对传统文化选择性的继承:继承了中世纪宗教价值观的“普世性” 传统,以近代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及体现其特色的“社会市 场模式 为渊源,摒除了相应时期在普鲁士( 德国) 占主导地位的独特的“普鲁 士精神 。而在这种“阐释”过程中蕴藏着“西方中心主义”:强调早期日耳曼种 族部落特性的“优越性,虚构中世纪时期的“优美与崇高”,宣扬独特的“普鲁 士( 德国) 精神”,以“外交的形式推行“社会市场模式 及资本主义自由、 人权等。而其“价值观外交 也是对当前国内外局势的现实权衡,根本目的是维 护和拓展国家利益。 依照历史的发展顺序,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 1 ) 早期文字记载中的日耳曼种族、部落特点。在这方面日耳曼部落并无什么 特别优越之处,由于后来西方盛行种族主义,这种优越感却成了德国知识分子、 统治阶级构建自己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石,如后期浪漫派、希特勒等。虽然其中 的许多理论与实践已被德国所摒弃,但在今天仍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将自己置 于道德高地,要求其他国家按照自身模式进行改造是其突出表现,如实施“价值 观外交”。 ( 2 ) 中世纪主要围绕德国地区的“王权与“教权 的合作、争斗展开。这也 是德国( 地区) 逐渐基督化的过程,但“教权至上的价值观体现了排他性与残 酷性。随着教会力量的增长,这种特性在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等事件中得以 暴露,并在后来欧洲的殖民过程中得以传承,当今在许多“社会科学”中以“科 学”、“普世 等名义蕴含着“西方中心主义 的实质。 ( 3 ) 向近代转变过程中,资本主义价值观萌发,默克尔政府的种种“价值观” 理论、符号主要基于此。教会到了十四五世纪已极度腐化,路德教得以确立并影 响至今。自此后德国思想大家辈出,1 7 至1 9 世纪初期,德国四分五裂,但德国 的启蒙运动取得巨大成就。1 9 世纪以来,主要形成了以早期的康德、莱辛,后 来的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民主、和平传统,但普鲁士的兴起以及统一 德国,使追求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独特的“普鲁士精神 占据了统治地位, 并推动德国参与世界争霸,两次世界大战都以失败告终。 ( 5 ) 二战后,象征独特“德国精神”的普鲁士作为实体被分割开,军国主义被 摒除,民族主义鲜有提及,( 联邦德国) 按照美国化的要求进行了非纳粹化、民 主化改造但德意志民族通过自身的努力,以传统中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 为旗号,成功创建“社会市场模式 。两德统一后,德国要重新成为政治大国, 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 应运而生。它以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观念和“社会 市场模式 为旗号,既有其文化传统,更是基于对德国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的考 虑。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外交基督教化民族主义普鲁士精神社会市场模式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卸l e ri s 、撕t t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e q u e n c eo fh i s t o d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c o m b i n e d 、析t l lm ed e f i I l i t i o no ft h e V a l u e s ”a I l d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锄dt h ep r a c t i c e b yM e r k e lG o v e m m e m Is u m m 越z et l l em o s ti n n u e n t i a la 1 1 d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v a l u e sa t t h es o c i a la I l d 1 1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r 】【db yt i m e s e q u e n C ei nt h i sp a p e LB e s i d e s ,I n G e n n 龇l v ( e a d yt 0P 1 1 l s s i a ) ,t l l ed o m i n a n tv a l u e sa r en o to n l yi n t e l l e c 砌c r e a t i o nb u t a J s oa c c o r d i n gt 0m e i ri n t e r e s t sa n dt h em l i n gc l a s st om a k et h ec h o i c e T h ef o m a t i o n o fs u c hv a l u e si ss p e c i f i ca I l dl l i s t o r i c a l ,M e r k e lg o v e m m e n t s ”v a l u e s ”i sn oe x c e p t i o n , “i sa ni n h e r i 切n c eo ft r a d “i o I l a lc u l t u 】汜s e I e c t i v i 哆:t l l em e d i e v a lr e l i 西o u sv a l u e s i n h e r i t e dt h e u l l i v e r s a l ”仃a d i t i o n ,t h em o d e mc a p i t a l i S td e m o c r a C y ,f k e d o m ,h u m a l l r i g h t s ,v a L l u e s 。a n dr e n e C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o c i a lm a r k e tm o d e l ”f o rt h eo r i g i n 舢l ds e ta s i d et l l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p e r i o di nP m s s i a ( G e n n a I l y ) ,d o m i n a t e db yt t l e u I l i q u e “P m s s i 趾s p i r i t ”1 1 1 廿l ep r o c e s so fe x p l a I l a t i o n ,“W e S t e m - c e n t r i s m ”e m p h a s i s o ne a r l yG e m a I l i ct r i b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r a c i a l “s u p e r i o r i 锣”,f i c t i o n a lM i d d l eA g e s , “e l e g a n ta 1 1 dn o b l e ”,t op r o m o t em eu I l i q u e “P 1 1 l s s i a ( G e 姗a n y ) s p i r i t ,“D i p l o m a c y , i nt h ef o mo f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l l e ”s o c i a lm a r k e tm o d e l ”a l l dc a p i t a l i s tf r e e d o m 觚db u m a I lr i9 1 晦A n di t s ”v a l u e sd i p l o m a c y ”i sa l s ot h er e a l i 锣o ft l l es i t u a t i o no nt l l e c 哪n tb a l a I l c ea th o m ea n dd b r o a d ,t l l e 如n d a m e n t a lp u r p o S ei st 0m a i m a i n 锄d e x p a l l dm eI l a t i o I l a l i m e r e s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c a I lb ed i V i d e d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mt h es e q u e n c eo fh i s t o 五c a l i n t os e V e r a lp a r t sa sf 0 1 l o w s : ( 1 ) E a r l yc h a r a c t e rr e c o r dt l l er a c ea 1 1 dt r i b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G e m a r I y T h e r ew e r e n op a n i c u l a ra d v a n t a g e sf o rG e m l a I l i ct r i b e s B e c a u s eW e s t e mm c i s mw a Sp o p u l a ri n l a t e rt i m e s T l l i ss u p 耐o r i 钾h a sb e c o m et h ec o m e r S t o n eo ft h et 量l e o 珂批l dp r a c t i c ef o r G e m 锄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a n dt l l em l i n gc l a s s ,s u c ha sp o s t - R o m 锄1 t i c ,H i t l e ra 1 1 ds oo n A l m o u 曲m a I l yt 1 1 e o r i e s 孤dp m c t i c ew I l i c hh a Sb e e nr e j e c t e db yG e m a n y ,b u tt I l e y s t i l l 【e m o n s 仕a t e db yan e wf 0 n nt o d a y :T h e yp l a c ei t s e l fi nl l i 曲m o r a l i 四s t a n l s ,i t s o u t S t a n d i n gD e n o n n a l l c ei st oc o m p e lo t l l e rc o u n t d e st or e f o m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o 咀 m o d e l ,s u c ha St l l ei m p l e m e m a t i o no ft l l e “V a l u e sD i p l o m a c y , ( 2 ) T h em i d d l ea g e sm a i l l l yr e v o l v et I l e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b a t t l eb y 蚀er o y a lp o w e r , 觚d “t 1 1 ec h u r c hp o w e r ,i nG e 肌a n y T l l i si sa l s ot h e 掣a d u a lp r o c e s sf o rG e r n l a nt ob e C “s t i a n T h ep r e l i m i n 砌yr o y a lp o w e ri sp o w e r f h l ( c o m p a I e sw i t l lp o 、e ro fc h u r c h ) a I l du m t e dt h ec h u r C hf o rt 1 1 eb a t t l ea 1 1 dt h em l e ,W i t l lt h ep o w e ro ft h ec h u r C h s g r o w t l l ,、h i c he X p o s e db yv 撕o u So ff e a _ t u 】旧si nt l l eI n q u i s i t i o n ,t l l eC m s a d e s 趾d o t h e re 、,e n t sa I l dl a t e rt ot l l ep r o c e s so fE u 】o p e a nc o l o n i a lh e r i t a g e ,a n db ep r o m o t e d o nt h en 锄eo f “W b s t e m c e 嘶s m ”i 1 1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 ( 3 ) C 印i “i s mV a l u e sw e r eb o mi 1 1t 1 1 e g o V e m m e n t I s ”V a J u e s ”t h e o 巧龇l ds y m b o l C l 眦hh a Sb e e nv e 巧c o m l p tt 01 4 - 1 5 t I 孤s f o n n a t i o nt om o d e mt i m e s M e r k e l w e r em a i m yb a s e do nt 1 1 e s ev a l u e s T h e c e n c u r i e s L u t l l e r l sR e f o n n a t i o na n dt h e P e a S a n tU 皿s i n gl e db yM i nr e f l e C td i 虢r e mV a l u e s ;L u t h e 眦i s mh a db e e n e s t a b l i s h e da n dh a Si n f l u e n c eu I 【t i ln o w G e m l a I l 、 ,a Ss t i l ls e p a r a t e db 邮e e n17t om e e a r l yl 汕c e 啪;B u tG e m a n y si I l i t i a t i o n 协o u 曲ta c h i e V e dt h e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i n c et l l e19 t l lc e n _ t u r y ,m a i l l l yf o 肌e db ym ee a r l yK a I l t ,L e s s i n g ,l a t e rG o e t h e , 2 S c h j l l e r ,a st l l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c 印i t a l i s td e m o c m c y ,p e a c ea I l d 仃a d i t i o n ,b u tt h er i s e o fP m s s i aa 1 1 du n i f i e dG e 衄a l l y ,m a k i n gt h ep u r s u i to fm i l i 谢s m ,e x t r e m e n a t i o n a l i s m 觚d 池ru n i q u e ”P m s s i a ns p i r i t ”d o m i n a t e d ,a I l dt op r o m o t et l l eG e m a n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i nw o r l dh e g e m o n y ,t h et 、v ow o r l dw a r s h a v ee n d e di nf a i l u r e “) p L f b e rW 6 r l dW 缸I I ,t h e1 】n i q u es y I n b o lo ft h e “G e 砌a ns p i r i t o fP 1 1 l s s i aa sa n e n t i t 、,t ob es e p a r a t e d ,m i l i 谢s mw a Se x c l u d e d ,n a t i o n a l i s mm e n t i o n e dl i t t l e ,F e d e r a l R e p u b l i co fG e 咖a I l ys u c c e s so f “s o c i e 坶m a r k 烈m o d e l ”a I l dt h ev a l u er e q u e s t f F e d e r a lR e D u b l i co fG e n n 踟1 y ) i l l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U n i t e d S t a t e so fn o n N a z ia n dd e m o c r a t i cr e f o r I I l B u t l eG e n l l a nn a t i o nt h r o u g hi t So w n e 任o r t s ,e s t a b l i s ht 1 1 ec a p i t a l i s mf 诧ed e m o c r a t i ci d e ai n 也e 仃a d i t i o n ,t l l ee c o n o m y d e v e l o p si l l1 1 i 曲s p e e d ,c r e a t ea “s o c i e 哆m 砌( e tm o d e l ”S u c c e s s m l l y G e n l l a n y b e c a 芏n eap o l i t i c a lp o 、耽ro n c ea g a j I l 疵rG e r n l a nr 心【l i f i c a t i o n ;M e r k e l 霉p v e m m e n t f s v a l u e sd i D l o m a c y ”c 锄e 硫ob e i n g nt o o k l ec a p i t a l i s mf k ed e m o c 瑚l t i ci d e aa I l d 、h es o c i e t vm a r k e t p a c t e m ”a st l l eb 锄e r ,细s oh a si t sc u l t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i tb a s e do n 也eG e r m a nn a t i o n a li I l t e r e s ta l l dm ei n t e m a t i o n a ls i t l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a I u e s ,V a l u e o r e n t e dd i p I o m a c y ,C h r i s t i a n i z a t i o n ,N a t i o n a l i s m , P r u s s i a ns p i r i t ,S o c i e t ym a r k e tm o d e j 3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舷雩嗍洲口么伊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规定。 轹喇铆獬哪吼刚乡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日本小泉政府倡导对华“价值观外交”,并为安倍、 麻生等所继承。安格拉默克尔自2 0 0 5 年底出任德国联邦总理后,在施政纲领 中将“价值观”与“国家利益”并列。2 0 0 7 年访华后一个月,在总理府接见达 赖喇嘛,并宣称对华要实行“价值观外交”。随即来访的法国总统萨克奇,访华 前夕让分管人权的官员下了飞机,获得了约二百亿欧元的订单,时隔不足一年, 法国也跳入了对华“价值观外交”的行列。而作为西方头号大国的美国,二战后 一直以各种名义,采取各种手段持续向外输出“价值观” 目前世界进入了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时代,西方世界在可预期的 将来在物质与话语权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施加 各种影响力,对华的“价值观外交”即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中国作为当今唯一的 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面临机遇的同时,生存与发展亦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作为单一外交事件来讲,默克尔宣布对华实施“价值观外交 即遭到中国的强烈 反弹,双边关系一度趋冷后又回归正常,至此已基本告一段落。国内对“价值观 外交 的公开集中探讨基本始于此,主要是立场表达与政策分析,一些专家从“价 值观”和“外交”关系的维度进行了探讨。但在对华的“价值观方面,西方学 界尤其是德国学界、政界的主流声音并未得以根本转变,西方许多民众在对待包 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上也并未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 以“价值观 为旗号的“外交”在德国仍占有重要地位,其理论基础、实质 及战略并未变化,随着德国对于政治大国的追求,这一趋势不会转变,目前的调 整主要是策略性的考虑。二战后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外交 、以及当前的 “生态外交 等,从“价值观”与“外交 的角度讲其本质与操作手法等与“价 值观外交”有相重叠之处。只要西方世界在物质上仍占主导地位,内嵌着西方中 心主义的各种社会科学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以“价值观 等各种旗号对华施加 影响力的战略就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实践中也可发现,西方几个主要发达 国家不时将其作为一张重要的牌来打。而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中国内外环 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有效化解西方实施的“价值观外交”等各种软性 压力愈加显得迫切而重要。基于中国的国家性质、发展阶段、战略环境等,有必 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探析。 所谓“价值观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法,是“对经济、政治、道德、 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 ,“由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大 英百科全书指出其( v a l u e ) 除了表示物质价值外,还可表示内在有价值或值 得追求的东西( 作为一种原则或品质) 。固中文“价值观”与英文单词“i d e o l o g y 似更接近,大英百科全书在其注释二上列举了三种解释:“一种系统的尤其是 关于人类生活和文化的观念;一种方法或关于个人、集体及文化等的思维特性; 完整的论断、理论并以制定政治社会的程式为目标。” 第一种解释和中文的较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 第5 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 0 0 5 年6 月第5 版,第6 5 8 页。 印“价值观”的解释,网址:h t t p :妯a r c h 曲c o 删i c t i o n a w ? v a = v a l u e & q u e 胴,a l u e 印“意识形态”的解释,网址:h 仕p :S e a r c h e b c o m d i c t i o n a 眄? v a - i d e o l o 留& q u e r y = i d e o l o 醇 作者之所以列举出两种词语,一在于“价值观”的汉语解释与英文单词“i d e o l o g y ”的意义 似乎比通常的翻译( v a l u e ) 更接近;其次当下“意识形态”出现的频率在淡化,故使用通 用翻译“v a l u e ”。 绪论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类似。它的踪迹可以追溯到五世纪东西方各族人民,但把价值问题提高到哲学的 层次上进行探讨,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已是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 初的事。做出这种努力的首推德国哲学家鲁道夫赫尔曼洛采( 1 8 1 7 1 8 8 1 ) , 同时又有尼采出来呐喊创立价值学说。社会学中所运用的价值概念是从哲学的 价值概念中派生出来的,哲学的和社会学的价值概念具有的共同特征便是:它们 都强调未来、目的、方向以及它们在社会功能性中的作用。这些思想自然有其合 理的因素。本文所指的“价值观”并没有严格按其定义来界定范畴,很多时候 与“精神 、“思想”、“思潮”、“意识形态 等概念混合,指在一定时期,占主要 统治地位的世俗力量或者教会所采纳及追求的价值观念。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其一,在欧洲很长时间里,统治阶级的价值追求与普通大众所主张与实践的价值 观有很大区别,而且通常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其二,有影响力的价值观念根据 统治阶级的利益与主观偏好而被采用或镇压,即便一些杰出知识分子的思想,在 被采用的也往往作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解释利用。其三,德国地区从中世纪后期 向近代转变以来,主要梳理的是众多杰出的知识分子思想和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官 方价值观念与传统,二战后,则是以联邦德国为代表。 作为西方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国度之一,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外交”以资本 主义“自由 、“民主”等价值观和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为旗号,以西方中心 主义为精神内核,外交运用上注重结合新闻媒介,根本目的是拓展国家利益。 ( 二) 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以下 的前三条主要是立场的表达、政策分析,第四条主要是对其它发达国家相关内容 的借鉴分析,第五条主要指从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探讨,简要列举如下: ( 1 ) 原始表达型,作为这次外交事件的起源,默克尔政府有自己的说法,如 在被视为“施政纲领”的议会发言中,将“价值观 与“国家利益”并列,在其 它几种重要场合也重申这一立场观点。国内有文章在分析时零星引用了默克尔的 “施政纲领”或演说中的相关内容,但笔者认为仍不够系统完整。对于美国、日 本的价值观外交,国内有些很深入的分析,但国内较少文章把德国的“价值观 从宏观的价值观念演变角度来探讨。因此笔者从原始权威表述入手,如默克尔的 个人博客、德国之声的中文网站、德国驻华大使馆的网站、欧盟外交委员会 的网站等,以及麻生原始演说的英文版本等( 笔者不懂德文及日文,故阅览的是 英文版本) ,把他们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并作一定比较,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 对其实质与特征进行探析。 ( 2 ) 立场反驳型,国内学者对于对几年前日本所谓的“价值观外交”进行了 有力的批驳,对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方面分析一向较多,也很深刻。默克尔是在 访华受到热烈欢迎的一个月后,就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态度极为傲慢,引起 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这期间在报刊上直接批驳出现的较多( 包括对日本实施价值 观外交的批驳文章) ,文章相对简短,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及民族尊严 的合理关切,以及对西方傲慢自大和干涉国家内政的正常不满情绪。德国内部也 有一些人士表达了不同意见。“价值观外交”于此作为一个新名词为大家所熟知, 然而相对而言,国内文章较少从德国自身利益及战略考虑进行深层分析。如张敬 伟:默克尔得不偿失的“价值观外交,胡奎: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外交 王克千:现代西方价值哲学述要,载辽宁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一期,第3 4 页。 王克千:现代西方价值哲学述要,载辽宁大学学报,1 9 8 9 年第一期,第3 8 页。 2 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绪论 等,既指出了此举是德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是于当前的中德“友好关系 不相 符合的。 ( 3 ) 政策分析型,很多表达中国立场的文章,其实在对默克尔此举表示不满 的同时,也指出这一政策既与过去施罗德对华政策有较大不同,破坏了中德两国 的利益以及相对较好的良好局面,对于中德将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得不 偿失、“不合时宜”。而中国主要也以经济手段来应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但从默克尔执政后的施政纲领及几次重要演说来看,其价值观外交是战略性 质的,有其理论基础及历史背景,而非简单的战术或一时的政策,其实施有着很 深的现实国家利益考虑。因而,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也就带有根本性质,需要我们 在应对时作通盘考虑,并作为一种长期性的任务。 ( 4 ) 参考借鉴型,从目前国内期刊的搜索情况看,其它对于日本、美国的价 值观外交也出现了较多的分析文章,尤其是国内对于美国的分析一向比较系统深 入,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给我们研究德国的价值观外交起了很好的参考借鉴作 用。如在分析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时,结合日本国家利益,把它放在二战后以来总 体对外政策的框架下,或者是综合近几届日本政府的价值观外交等,例如刘江永: 论日本的“价值观外交 ,黄大慧:冷战后日本的“价值观外交 与中国, 孙承:从“价值观外交”到“积极的亚洲外交 日本安倍、福田内阁亚洲 外交的比较分析,朱峰:“价值外交”与亚洲新变局等。 美国一直打着各种旗号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因而分析美国价值 观外交的角度相对多一些。对本文借鉴意义较强的,是既结合资本主义价值观的 演变又注重从美国特色的历史探讨。而且西方国家在外交中把自身的“民主”、 “人权”、“自由”等一套资本主义价值观强加于人,如“人权外交 、“环境 外交 等都应属于价值观外交的范畴,在理论基础与操作手法上有共通之处。 ( 5 ) 理论思考型,在默克尔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 的前后,中国学术界 也在对中国外交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从多层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如国际政治研 究2 0 0 7 年第3 期,集中了许多专家关于中国外交与价值的讨论,虽然许多并 未直接针对此事件而发,但对于我们思考外交与价值观的辩证关系等拓宽了视 野。从整个社会学科来看,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逐渐在文学、史学、人类学 甚至政治学、哲学等各方面,指出了西方在社会科学领域“科学性背后的“西 方中心主义 ,其中的一些观点、方法都对本文有所启迪。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l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 ) 本文围绕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的“价值观”,以历史的发展为顺序, 根据具体的历史演变,阶段性的概括统治力量主导的“价值观 的主要历史演变、 特性及影响。 ( 2 ) 借鉴“话语与权力 的相关理论,探讨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 中的“西 方中心主义 ,并上溯至历史根源:对自身种族部落及历史发展的虚构与“崇高 化 、中世纪宗教的“普世 传统、殖民过程中的传承、如今内嵌于各种“社会 科学”中等。 ( 3 ) 在探讨德国( 地区) 以及默克尔政府的“价值观 发展演变时,将其与同 一时期的其它西方国家共性与个性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 2 本文预期的创新之处: 3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本文从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 中的“价值观 出发,结合其内涵与特 征,从宏观历史的发展中探寻其思想渊源:早期的基督教传统、资本主义民主和 平思想、独特的“普鲁士精神”、“社会市场模式等。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剖析其 “价值观”的构成、特性等。 ( 2 ) 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尤其是统治力量的现实需要,来分析每个阶段占主导 地位的价值观念,指出其形成的具体性与历史性,依此思路,也剖析了默克尔政 府选择继承“价值观 及提出“价值观外交 背后的具体现实考虑。 ( 3 ) 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以及“西方中心主义 等是西方 国家的共性,笔者在探讨默克尔政府“价值观外交”个案时,有时也将其置于这 个整体背景之下分析。 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1 ) 题目过于宏大,涉及思想史的追溯、辨析,线索纷繁,笔者目前的整体驾 驭实力尚显不足; ( 2 ) 将文化价值观运用于外交,本身属于较新的领域,一些概念、理论等尚在 探讨之中。而笔者在核心概念“价值观”的范畴运用上较为模糊。 ( 3 ) 本人不会德语,早期部分主要通过阅读汉译专著,当前部分阅读参考了一 些英语文献,在后期的时间精力投入上不够,这也给研究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4 上海师范大学硕i :学位论文 早期的“基督教化”及影响 第一章早期的“基督教化 及影响 早期“日耳曼人”的部落特性与早期的其他部落相比并无特别优越之处,近 代以来的诸多观点与实践以此为理论根源( 之一) 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这种优越 意识仍保存了下来。中世纪前期( 约5 世纪约1 0 世纪) 时,各个领主( 国王) 为了争斗与统治,选择了基督教会为自己服务,如克洛维、“矮子丕平”、查理曼 大帝等。教会则利用这种“合作 ,不断扩大在统治阶级以及民众中的影响,实 施“基督教化”。“德意志 也形成了。在中世纪后期( 约1 0 世纪约1 5 世纪) , 教会在1 0 世纪改革后,实力大增,要求取得凌驾于所有世俗权力的神权,即“教 权至上”。教皇国不仅参与世俗的争霸斗争,并对教义实施变革,如支持托马斯弗可 奎拉的宣扬“神权至上 的价值观念。德皇的权力在与教权的争斗中最终衰落, 德国地区邦国林立,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虽经历史的演变,一些价值观念及思维 特点并未有多大变化,如基督教对“异族”的“东征传统 ,在后来欧洲殖民的 过程中继续发辉,在今天以“西方中心主义 为内核的许多社会科学中表现出来, “价值观外交 在心态与思维模式上与其如出一辙。 1 1 早期“日耳曼人力的部落特性 马丁基钦在剑桥插图德国史导论中写道:“放眼世界各国,没有哪个 国家比德国更醉心于历史辩论。甚至连德国起源于何时,人们也争论不休, 而且往往还被掺进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现代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 G e m a l l e n ) 。“日耳曼“的意思多半是 “令人生畏的战士”。他们也并不是现今德国境内的最初居民。他们是通过不断 的迁移来到这罩的,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 同耳曼人属于印 欧语组的日耳曼语支。他们有着共同的体征:金发、碧眼、高鼻、体型高大。这 些日耳曼部落不是人类学上同一的类型,各有自己的名称,而不称自己是什么“日 耳曼人”。他们基本是氏族或部落,只是在体征、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有 较多相似之处。“他们相互之间的排他性大于亲和性,将他们通称为日耳曼人 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与他们同时的罗马人和接受了罗马文化的后来人。对他 们来说,法兰克人、勃艮地人、汪达尔人、哥特人等等是更贴切的称 谓,也是更容易接受的认同目标。 从2 世纪末开始,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展开了持续数世纪之久的战争。日尔曼 人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无法记载自己的历史,因此有关于日尔曼人的文字记 载很少。罗马人用文字记录下有关日尔曼人的事件,主要见于恺撒在日尔曼人的 征战中写下的高卢战记以及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塔西 陀在l 世纪末期的著作中,把“日尔曼尼亚 描述为北邻大海、南至多瑙河、西 接莱茵河、东临维斯图拉河的这片土地。他声称,日耳曼人是自不可考年代以来 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一群血统纯正的人。 他根据第二手资料著的日尔曼尼亚志, 【力口 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赵辉、徐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5 年5 月版,第1 页。 固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 0 0 7 年1 1 月版,第8 页。 固钱乘旦主编: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4 月版,第 3 页。 固李伯杰等:德国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8 月版,第1 6 1 7 页。 【力口】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第8 页。 早期的“基督教化”及影响上海师范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自1 4 9 7 年第一次在德国出版,他们对有关古代日耳曼人道德纯正、诚实无欺、 节欲、爱国、谦逊、勇敢、好客等品德的描绘深信不疑。至于这时的他们比起祖 先们却相去甚远,他们将之归咎于腐化的罗马教廷的有害作用。因此,日耳曼人 的民族感情建立在对浮华法国人、腐化罗马人的无比仇恨之上。反过来,外国人 很乐于援引同一本书,挑选同耳曼人故意视而不见的那些段落,论证他们有着酗 酒、贪婪、举止粗俗、行为残忍的特征。 在故土生活的日耳曼人,信仰的原始部落神名叫“沃坦”,他们的理想是成 为英雄。公元3 世纪,罗马帝国受到哥特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的入侵,在 4 世纪,部落与罗马军队之间爆发了数不胜数的战斗。许多日耳曼人在罗马军队 服役后,在文化上都经历了被同化的过程。在罗马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人接受了 罗马人信奉的内容丰富的新柏拉图主义无神论,要么皈依了基督教或犹太教。在 莱茵河多瑙河两岸生活的日耳曼人,其部落宗教和社会结构渐渐解体了。 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始于公元3 世纪,这时的日耳曼热开始结成部族联 盟,其中有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 盎格鲁人、萨克森人、伦巴第人等。3 7 5 年,位于俄罗斯西部地区的哥特人部落 被匈奴人摧毁,匈奴人沿途吸收了很多日耳曼人部落。匈奴人入侵的结果是多个 民族大规模的迁徙。从4 世纪中叶起开始了所谓“民族”大迁移时代,德意志人 把这次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称为“部族民迁徙”,意指参加迁徙的日耳曼各部族或 部落今后将构成欧洲不同的现代民族。 希腊、罗马在早期历史中取得了较为灿烂的文明,也产生了许多影响至今的 思想家,但在此之前,其他多种文明已达到了较高的发展程度。史书记载,罗马 全盛期人口一度曾超过百万,到公元6 0 0 年时锐减至四万,此后这座古代世界的 “城中之城”日趋衰微破败,公元1 4 1 7 年时人口仅一万七千。不论从地域、人 种及其发展史来看,欧洲人认为今日欧洲是希腊罗马的当然继承人,言必称希腊 罗马或者认为“自己的历史是断裂的 ,是值得商榷的。罗马帝国末期,新入主 的各族落于今日欧洲才是一脉相传的,他们极端落后的状态使其无法接受当时的 罗马文明,而且是被他们打败的虽然繁荣但却处于非常腐朽阶段的文明。“中世 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 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 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失掉文明的城市。” 1 2 中世纪前期( 约5 世纪1 0 世纪) 的“基督教化 中世纪前期以世俗的部落、部落联盟、王国彼此问的争斗、掠夺为主,这段 时间由于极其落后野蛮而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权力主要集中在部落首脑手 中,为了争斗与统治,一些统治者开始利用基督教( 但是他们并不相信,这在思 想和行动上都得以证明) ,如克洛维、矮子丕平、查理曼大地等。而基督教也并 非完全处于被动,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渐扩大在民众和统治阶级中的影响力,从而 实现“基督教化 。在此过程中,“德意志”封建国家也逐渐成型,但融合十分缓 慢。教会逐渐获得了许多土地、财富及各种实权,为其进行世俗争霸以及追求“教 权至上 奠定了基础。 【力町马丁基钦:剑桥插图德国史,第2 页。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一卷,第4 0 0 页。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早期的“基督教化”及影响 1 2 1 克洛维改信基督教 西罗马灭亡后,入主的诸多部落及部落联盟在生产及文化上极为落后,权力 主要集中于军事首领之手,他们彼此之间也征战不已,不具备接受早期世界的能 力。到5 世纪中叶,在过去统一的罗马高卢领土上,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 人、法兰克人等建立起许多小的王国。对古代德意志具有特殊意义的是法兰克人 的发展。 法兰克人也是由一些日耳曼部落残余、凯尔特人部落残余以及一些罗马居民 构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6 世纪初,出身于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其实力是 诸部落中较强的一支,到其晚年统治了高卢大部分地区。为了借助基督教的势力 来团结部落,增强在民众中的号召力,他选择了皈依基督教中的天主教派,并强 迫法兰克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加强与克洛维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其实力的强大, 同时也因为教会已有过与罗马统治阶级打交道的经历与经验,可利用当时的局面 进一步扩张影响力。早期的基督教会及教士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并在民众中拥有 一定的影响力。双方都互相借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而法兰克人与同时代 的许多皈依基督教的部落一样,并没有在思想与行动上发生多少实际的变化,改 信基督教之后的克洛维,仍然大事劫掠和屠杀,根本不受什么清规戒律的制约。 墨洛温父子、兄弟也经常为争夺遗产、土地和财富等互相残杀,他们既不是采用 罗马法确立的世袭继承原则,也不尊重部族民大会选举的古老的日耳曼习俗,而 是依据一种起源于氏族制度的亲属所有制权属观念,可从成熟与六世纪的法兰克 人习惯法典萨罩克法典中得以证明。 墨洛温家族统治的时间较为长久,在其扩张与统治时期,借助于王权的许可 以及早期教会的发展,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得以延续扩张。早期基督教在促进生产 与社会发展、延续文字知识、救济贫民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统治阶级及 民众中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墨洛温家族的垮台并未降低基督教的影响,相反, 在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中,其影响力逐渐增强。 1 2 2 加洛林王权“基督教化力 公元7 5 1 年,作为墨洛温王室宫相的查理之子“矮子丕平”登上王位,在日 耳曼人的传统观念中,魔力是通过血缘传递的,因此需要借助教会宣扬其“合法 性”。基督教并不是被动消极的等待王权的拥抱,它构建起基督教的君权神授理 论,显示王位是来自上帝。为此,丕平赐予教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村手工艺合作社法务岗位面试要点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招聘考试题库
- 2025年农村金融专业招聘考试模拟题集萃
- 抹灰工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医用气体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福建省福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抗焦虑抑郁药物分类课件
- 2025年1月吕梁市贺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人教版2019
- 2024-2025学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招聘面试经验及模拟题集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望CAD机械版使用手册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地市级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五运六气方剂
- 精益生产之自働化培训课件
- 施工现场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 腰椎穿刺术3PPT优秀课件
- 广州市小升初语文分析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