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筛选研究论文.pdf_第1页
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筛选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筛选研究论文.pdf_第3页
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筛选研究论文.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用菌 北方 园 艺 2 0 1 4 ( 0 3 ) : 1 3 4 1 3 8 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筛选研究 周 会 明l ,张 焱 珍h ,陈 银 辉。 ,席 亚 丽 ,魏 生 龙 ( 1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农学系, 云南 临沧 6 7 7 0 0 0 ; 2 河西学院 食用菌研究所, 甘肃 张掖 7 3 4 0 0 0 ) 摘要 : 依据 茵丝体生物学特性 , 从 1 3 7株荷叶 离褶伞液体发酵菌株 中筛选 出 i i 株典型的 菌 株, 并采用液体培养方式, 测定了各菌株的液体培养特性, 以期为探 索荷叶离褶伞工厂化发酵奠 定基础 。结果表明 : l 1 株菌株在 2 2 下均 能形成 菌球 , 以 白色, 不规 则形 为主; 培 养液 为苦 杏仁 味 , 除菌株 z y0 2 、 z y 0 5 为褐 色外, 其 它菌株均 为淡黄 色, 含 糖量在 1 0 -2 3 之 间 , 8 2 的 菌株 p h值在 6 5 7 5 ; 其中菌株 z y 0 5 菌球数量最大, 为 1 5 l 1 o c f u i , 菌株 生物量为 5 4 1 7 3 g i , 菌株 z y o 9 菌株生物量为 8 0 9 3 7 g l最大, 菌球数量为 1 3 1 l o c f u i , 培养液 p h最低, 为 4 9 1 , 菌株 z y1 0 粗多糖含量最高, 为 1 1 0 5 3 g l ; 该菌的培养特性因不同菌株而存 在 差异 , 菌株 z y o 5 、 z yo 9 、 z y1 0 是分别以茵球数 量、 菌株 生物量、 粗 多糖 含量 为筛选指标的 最佳 菌株 。 关键词 : 荷 叶离褶伞 ; 液体发酵 ; 菌株筛选 中图分类号 : q 9 3 9 9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0 1 4 ) o 3 一o 1 3 4 0 5 荷叶离褶伞( i 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l e s ) 属真菌界( f u n g i k i n g d o m) 担子 菌 - 1 ( b a s i d i o my c o t a ) 担 子 菌 纲 ( b a s i d i o my c e t e s ) 伞 菌亚 纲 ( a g a r i c o my c e t i d a e ) 口蘑 目( t r i c h o l o - ma l e s ) 离褶 伞科 ( l y o p h y l l a c e a e ) 离褶 伞属 ( o p h y l l u re) , 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真菌 , 菌体中富含丰富的粗蛋 白、 粗多糖 、 氨基酸等 2 多种生理 活性 物质 , 对 防治癌细 胞 、 先天性糖尿病 、 特异性皮肤炎 等具有很好的抑 制效果 , 此外, 还具有降血脂 、 防辐射、 免疫、 生血等功 效 。荷叶离褶伞人工栽培困难, 但其市场需求极大, 为满足人们对该菌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筛选出荷叶离 褶伞 液体发 酵优 良品种 的意义 重大 。研究 人员 已对 该 菌进行了菌体成分 2 、 资源调查 l 、 保健及药效 1 一 一 、 多 糖 提取 :i : 艺 “ 、 分子 生物学标 记等 初 步的研究 , 但 其抗杂菌能力较差、 出菇条件要求极高、 子实体长势差、 生物学转化率很低( 4 6 ) 、 产量不稳定、 栽培周期很 长 ( 1 5 0 1 8 0 d ) 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菌的全面推广。 该试验从荷叶离褶伞分布较广的甘肃、 云南、 黑龙 汀 3 个省份的 5个集中区域采集并分离其野生种质资 源, 根据菌丝生长及室内栽培特性 , 筛选出具有典型生 第一作者简介: 周会明( 1 9 8 4 - ) , 男, 硕士, 助教, 研 究方向为大型真 菌资源驯化与遗传。bm a i l : 6 3 2 2 4 3 5 3 0 q q c o f f l 责任作 者 : 魏 生 龙 ( 1 9 6 2 一 ) , 男,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为食 用 真 菌。 e - ma i l : g l a d h a p p y 1 6 3 c o i y l 基金项 目: 甘肃省财政厅资助项 目( 1 1 0 4 n k c g 0 9 1 ) 。 收稿 日期: 2 0 1 3 1 o 一2 3 1 3 4 物学特征的不同菌株 , 再采用液体摇床发酵培养的方 式, 测定相同条件下不同菌株的液体培养特性, 以确定 液体培养的代表性供试菌株 , 测定各菌株液体培养不同 特性 , 分析其分解、 代谢及合成内在差异, 最终通过菌株 生物量、 粗多糖及菌球数等不同筛选指标初步确定其相 应的最佳菌株, 以期为探索其不同目标 的工厂化发酵菌 株奠定理论基础。 l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荷叶离褶伞菌株保存于河 西学 院食用菌研 究所 。 母种培养基为 p da培养基 ; 原 种培养基 : 小麦 1 0 0 k g , 石膏 1 k g , 木屑 5 k g ; 栽培种培养基 : 4 o 棉 籽壳, 2 5 木屑 , 2 5 发酵料, 9 麦麸 , 1 石膏; 液体 培养基 : 马铃薯 2 0 0 g , 葡萄糖 2 0 g , 蛋白胨 5 g , 磷酸二 氢钾 2 g , 加水 1 0 0 0 mi ; 所有培养基 p h值均自然。 1 2 试验方法 1 2 1 供试菌株筛选该 试验从荷叶离褶伞分布较广 的甘肃祁连山、 肃南蘑菇湾及康乐草原, 云南大理, 黑龙 江大兴安蛉 3个省份对其种质资源进行采集、 分离、 纯 化及编号豫 , 然后驯化栽培并记录各菌株特性 , 从中 筛选出具有典型固体培养特性 的菌株 并在 4 冰箱 保存 。 1 2 2 菌种活化从冰箱取出各供试菌株放入室温活 化 7 d 后, 在无菌条件下, 接种于 7 5 ml的 p d a平板中 央, 在 2 2 下培养 l 0 1 5 d , 备用= l 引。 北方 园 艺 2 0 1 4 ( 0 3 ) : 1 3 4 1 3 8 食用菌 1 2 3 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取 5 0 0 m i 的三角瓶各分 装 l o 0 r n i j 液体培养基 , 1 2 1 灭菌 2 0 n fi n , 冷却 至室温 , 在无菌操作下 , 取事先活化 的各 菌株边缘 菌落并用直径 为 5 m m打孔器将处理过的菌饼 3块接入三角瓶内, 每 种菌株 3 次重复。在 2 2 下转速为 1 2 1 r rai n的恒温振 荡器上培养 2 0 d , 其中以温度 1 8 与 2 5 为对照口 。 观察并记录培养液颜色、 气味、 菌球形状、 数量等; 取 1 0 0 粒菌球 , 在培养皿内排成一排, 用直尺测量菌球直径, 先 后经 1 6 0 、 2 0 0目筛过滤 , 然后放入 i 一 1 8 型冷冻干燥机 干燥至恒重, 用电子天平测定各菌丝体的干重 , 计算生 物量e 。 1 3 项 目测定 菌丝体培养液 p h值的测定 : 将电极事先在蒸馏水 中浸泡 2 4 h , 取过滤液用 p i t s - 2 型酸度计对各菌株的培 养液进行 p h值测定l_ 。 ; 菌丝体培养液含糖量的测定: 取各菌株培养液, 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其含糖量 f “ 阳; 菌 丝体培养液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取 1 0 0 ml菌丝体培养 液 , 以 4 0 0 0 r mi n的速度离心 1 0 ra i n , 量取 5 o mi 上 清 液, 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 2 5 mi , 再将浓缩液转移到 1 0 0 m l 的量筒 , 用 9 5 9 6 的酒精溶液定容到 5 0 ml , 4 下 三角瓶 中 1 2 h静置过 夜 , 再 以 4 0 0 0 r mi n的速度离 心 1 0 mi n , 弃上清液, 沉淀冻于至恒重, 用电子天平称其质 量 1 。 。粗 多糖 含量 ( g l ) 一粗多糖 干燥物重 ( g ) 培养 液取样体积 ( r i d ) l 0 0 0 。 1 4 数据分析 试验 数 据 采 用 d p s 9 5 o数 据 处 理 系 统 进 行 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 1 供试菌株的筛选 在 2 5 下, 经母种、 原种及栽培种的初步筛选试验, 最终从 1 3 7 株菌种中筛选出 l l 株典型的菌株( 表 1 ) , 其 中菌株 z y o 7 由卯晓岚鉴定 , 获发 明专利 。 表 1 1 1 个典型的供试荷叶离褶伞菌株 t a b l e 1 e l e v e n t y p i c a l t e s t s t r a i n s o f ly o p h y l l u m de c a s t e s 2 2 菌株液体培养特性 从表 1 可以看出, 在 2 2 的恒温箱内, l 1 株荷叶离 褶伞菌株均能正常生长, 2 5 对照组除菌株 z y 0 9 、 z y 1 1 外 , 其 余 菌株 未 见 长 势 , 而 1 8 对 照 组 除 菌株 z y o 7 外 也 均 未 生 长 。因 此 , 菌 株 z y 0 7 、 z y 0 9 、 z y i i 有待进一步研究其最佳温度范围。由表 2可知, 在不同荷叶离褶伞供试菌株问菌丝体液体培养下 , 培养 液颜色大部分为浅黄色或淡黄色, 其 中菌株 z y 0 2 、 z y 0 5 培养液颜色为深褐色和褐色, 与其它 9 种培养液 颜色差距明显。培养液其气味为苦杏仁味, 浓淡不一; 菌球大多为白色, 不规则形, 有毛刺。 表 2 不 同菌株的液体培养特性 b l e 2 li q u id c u l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t r a i n s 2 3 不 同菌株 的菌丝生长 、 菌球直径 、 菌球数量 、 菌株 生 物量 比较 从表 3可知 , 供试菌株菌丝生长 、 菌球直径 、 菌球 数 量及生物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中菌株 z y 0 9 菌球直 径和菌株生物量均最大, 分别为 4 3 4 6 7 m i l l 、 8 0 9 3 7 g l , 菌球数量为 1 3 1 1 0 c f u i , 居第 3位 , 与其它菌 株 差异 达极 显 著水平 , 菌 株 z y0 5 菌球 数量 最 多 , 为 1 5 1 1 0 c f u i , 菌球直径为 3 7 5 8 3 f n i n , 居第 2位, 表 3 不 同菌株的液体培养的筛选指标 t a b l e 3 s c r e e n i n g i n d e x o f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f o r d if f e r e n t s t r a i n s 菌株编号 菌 m 丝 y c 生 e l i a 长 l m y 菌 ce 球 l i a l 直 p 径 e l l e t s n 菌 u 球 mb 数 er 量 of 菌株生物量c o 粗 nt 多 ent 糖 o f 含 c 量 r u d e 菌株编号 一 一 n 0 。 f s tr a in g r 0 wth o f ti a te r my c e li a 1 p e l l e t s b io m。 。 p o l y s a c c h a ri d e s mm d - mm c f u l -1 gi gi - 注: 同列数字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 0 5 水平有显著差异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 在 0 o 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下同。 no t e : d i f f e r e n t s ,n a u l e t t e r s b e h in d t h e d a t a i n t h e s a me c o l u mn it le a n s s ig n if i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t 0 0 5 le v e l ; d i f f e r e n t c a p i t a l le tt e r s me a n s v e r y s i g n i f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t 0 0 l l e v e 1 tb e s a me b e l o w 1 35 食用菌 北 方 园艺 2 o i 4 ( o 3 ) : 1 3 4 1 3 8 其菌 株 生 物 量 为 5 4 】 7 3 g l, 居 第 3位 ; 而 z y0 3 、 z y 0 7 、 z y 1 0 分别是菌株生物量 、 菌球直径 、 菌球数量 最小的菌株; 菌株 z y 0 7 综合方面最差。 2 4 不同菌丝体培养液的 p h值、 含糖量、 粗多糖含量 的比较 从图 1 可以看出, 培养终止时荷叶离褶伞不同菌株 液体 p h值不相同, 在原培养液 p h值为 6 8的基础上, 大部分供试菌株在培养终止时 p h值在 6 5 7 5 之间, 这说明每个菌株产生的液体培养产物量不相同, 而菌株 z y 0 3 和 z y 0 9 的 p h值分别为 5 。 5 3和 4 9 1 , 这说明 这 2 个菌株产酸能力较强。根据不同菌株培养产物酸 性的不同, 对以上菌株进行单独培养时, 应提前对代澍 产物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保证菌丝体后期生长状况 良 好 , 以提高液体培养的产量, 改善经济效益。由图 2可 知 , 荷叶离褶伞不同菌株液体培养终止时液体中含糖量 不相 同, 在原 培养 液 2 3 5 含 糖量 的基础 上 , 供试 菌株 大部分培养终止时的含糖量在 1 o 2 3 之间 , 说明 各菌 株 转 化 与 利 用 糖 的 能 力 不 同; 而 菌 株 z y 0 2 、 z y 0 8 及 z y 0 9 培养液 中糖含量较低 , 说 明这 3 个菌株 对糖 的 利 用 能 力 较 强 。菌 株 z y 0 1 、 z y 0 4 以 及 z y 0 7 培养液中糖含量较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有 待进一步研究 。 8 u 7 专 6 主 5 盆4 j 2 互 3 吾 2 l o 墓 吾 磊 咖 搬 如 暑 暑 叶 i n 卜 0 0 0 0 p 0 _ _ h _ 一 - n n n n n 菌株编号 n o o f s t r a i n 图 1 不同菌株培养液的 p h值 fi g 1 ph o f c u l t i v a t i o n l i q u i d o f d i ffe r e n t s t r a i n s 一川 3 苫 兽 g 琴 8 2 = - - 一 _ 一 菌株编号 n o o f s t r a i n 图 2 不 同 西株培 养液 的 含糖 量 f i g 2 s u g a r c o n t e n t o f c u l t i v a t i o n l i q u id o f d if f e r e n t s t r a i n s 在原培养液粗多糖含量为 0 0 0 1 9 g i , 从表 3可以 看出, 不 同菌株 培养液 粗多 糖 含量差 异 显著, 菌 株 z yi o 产生的粗多含糖量最多, 达 1 1 0 5 3 g i , 与其它 供试 菌株极 显著差异; 菌株 z y 0 6 产生粗 多糖 量为 1 3 6 0 8 9 7 3 g i , 极湿著高于除 z y1 0 以外 的其它供试菌 株 ; 菌株 z yi 1 、 z y 0 3 产生粗 多糖 量最 小。这如果 从 功能性 食品来 说 菌株 z y l o 、 z y o 6 较适宜 2 2 下 液 体培养; 而菌株 z y l l 、 z y 0 3 产生粗多糖量低, 不宜适 合 2 2 f液体培养生产。 3 讨论 大型真菌 因地域 、 季 节、 树种群 落等 环境差 异造 成 其品种的特异性与多样性l l , 荷叶离褶伞也不例外。国 内外对一些食用真菌多样性和特异性做了深入的研究, uh a r t 等 。j 、 mo u h a m a d o u等 发现菌株的地理环境不 同, 最终会在线粒体 k s u - r r na二级结构的基因 】 的编 码序 列 k 出现差异 , 由核苷 酸序列 之问 的删 除 、 插 入 以 及遗传交换导致, 编码序列相似性越小, 菌株 的特异性 与多样性就越明显。荷叶离褶伞菌株大多数来 自于仨 r 肃祁连山, 其生长环境在 1 5 2 5 , 该试验所用 株菌 株在 2 2 下均能形成菌球, 与张汉绞等0 对该菌中试 发酵 研 究 的 结 果 一 致 , 其 中 菌 株 z y 0 5 、 z y 0 9 、 z y i o 从整体培养效果上来看表现出最好的培养特性, 而其 它菌株对此温度适应性欠 佳。这表明 , 同一条件下 不同菌株在培养特性方面差异较大, 菌球的大小、 数量、 直径、 产量等主要与各菌株特异性以及多样性相关, 每 个菌株都有 自身适宜生存 的特定坏境, 它们的繁殖能 力、 健壮程度、 表现型等基因 与坏境而发生变化 , 菌球的 形状、 光滑程度及培养液颜色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如菌株 z y 0 2 、 z y 0 5 分泌褐色 的色素 , 这 也许 是 菌株 自身基因重组或突变所致 ; 部分菌株, 如 z y 0 3 、 z y1 o 菌丝体在培养后期, 因环境、 营养及代谢产物等限制其 生长而表现为元毛刺 , 光滑现象 ; 影 响菌株 菌球 直径 、 菌 球数量及生物量的因素除菌株本身外 , 也与恒温摇床转 速 、 温度 、 容器大小 、 通气 量 、 酸碱度 及 发酵 时间 等一 系 列网子息息相关; 该菌的培养特性因不同菌株而存在差 异 , 菌株 z y o 5 、 z y 0 9 是分别 以菌球数量 、 菌株生物量 为筛选指标 的最佳菌 株。总之 , 荷叶离褶伞 品种选 育应 在菌种筛选的基础上进行 , 缩短育种年限, 也可利用菌 种的多样性采用细胞融合 、 单孢杂交等技术使各 自有利 基因的汇集, 从而达到育种的最终 目的, 最后实现菌种 推, 以及生产化 。 重组导致偏分离 在大型真 菌 中极其 普遍 船 。一些 研究人员对金针菇等研究证明; , 高等真菌在人t驯化 栽培过程 中, 其有性 繁殖 阶段 出现 了一些极 性菌株 偏分 离现象 , 导致极性 比例失调, 一些菌株的特性发生 了相 对的改变。因此, 交配型因子位点内的重组或突变极有 可能是出现偏分离的根源。该试验中, l 1 种典型的荷叶 离褶伞菌株中, 有 2种产生褐色的水溶性色素, 一方面 也许是分离纯化过程中混入其它杂菌, 但是它们的培养 液的味道、 颜色等并没有出现与杂菌相关的异样, 产量 北方 园 艺 2 o 1 4 ( o 3 ) : 1 3 4 1 3 8 食用菌 也没有减少, 出现这种可能的几率很小; 另一方面也许 是菌株 自身基因重组或突变所致, 在其它培养特性正常 的情况下产色素 , 极有可能是 这 2种菌株 的某一基 因发 生变化, 导致基因内部 i斗 l 现了新的调控机构, 产生一种 能够调控 包索形成的调控元件 , 最后在该 元件 的控制 下 出现水溶性 色素 的产生 , 也许 因为此 调 控元件 的出现 , 会让其它调控 元件 失效 , 或 者只是 多 出这 一调 控 元件 , 有关该菌株是否为荷叶离褶伞变种 , 有待通过进一步分 子标记 , 如 1 8 s r r n a序列分析 一 、 i g s c- 等深人研究。 ( 致谢 : 感谢中国著 名 大型真 菌 分类学 家 卯晓岚 先 生鉴 定了标本 , 深表谢意 ! ) 参考文献 1 戴玉成。 周丽伟 , 杨祝 良, 等 中国食用菌名录i= j 菌物学报, 2 0 1 0 , 2 9 ( 1 ) : 1 2 】 2 席亚丽 茆爱丽 , 王晓琴, 等 荷叶离褶伞子实体 、 菌丝体及发酵液蛋 白质营养价值评价t- j 菌物学报 2 0 1 0 , 2 9 ( 4 ) : 6 0 3 6 0 7 3 uk a w a y, h o h, h i s a ma t s u m a n t it u m o r e ff e c t s o f ( 1 3 ) 一 d - g l u c a n a n d( 1 6 )(卜 d g l u c a n p u r if i e d f r o m n e wl y c u l t i v a t e d mu s h r o o m , h a t a k e s h i m ( l y o p h y l l u md e c a s t e s s i n g ) 口 j o u r n a l o f b io s c ie n c e a n d 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c o 0, 9 0 ( 1 ): 9 8 1 0 4 4 mi u r a t, k u b o m, h o h y, e t a 1 an t k li a h e t i c a c t i v it y o f l 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i n g e n e t ic a l l y t y p e 2 d ia b e t i c m i c e j b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bu l l e t i n, 2 0 0 2, 2 5 ( 9 ) : 1 2 3 4 1 2 3 7 5 uk a w a y, i z u mi y, oh b u c h i t, e t a 1 o r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o n o f t h e e x t r a c t f r o m ha t a k e s h i me j i( l y o p h y l l u n d e c a s t e s l 1 g )mu s h r o o m i n h i b i t s t h e d e v e o p me n t o f a t o p i c d e r ma t i t i s 一 l ik e s k i n l e s i o n s i n n c , n g a mic e j j o u r n a l o f nu t r i l i o n a l,s c ie n c e a n d vit a mi n o l o g y, 2 0 0 7, 5 3 ( 3 ) : 2 9 3 2 9 6 6 uk a w a y, f u r u i c h i y, k o k e a n y, e t a 1 e f f e c t o f ha t a k e s h i m i( l y e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s i n g ) mu s h r o o m o n s e r u m l ip i d l e v e l s in r a t s j j o u r n a l o f nu t r i t i o n a l s c ie n c e a n d vi t a mi n o l o g y, 2 0 0 2, 4 8 ( 1 ) : 7 3 7 6 7 n a k a mu r a t, i t o k a wa y, t a j i ma m e t a 1 r a d io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l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n i mmu n o l o g i c a l f mmt i o n s i n i r r a d ia t ed mic e j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n e , 2 0 0 7 , 2 7 ( 1 ) : 7 0 7 5 e 8 张汉狱 , 张芬琴, _-ed 明, 等 衙叶离褶伞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与评 价 j 菌物学报, 2 0 0 8 , 2 7 ( 5 ) : 6 9 6 7 0 0 9 桂建华 , 魏生龙, 王生荣 祁连l 【j 自然保护区离褶伞 属真菌资源口 草、i 学报 , 2 0 1 1 , 2 0 ( 5 ) : 2 8 4 2 8 7 f 1 0 张春梅 宋海, 魏生龙 荷 离褶伞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及还原力的研 究口 中国食用菌 , 2 0 1 2 , 3 1 ( 6 ) : 4 4 4 8 n1 张风琴, 李彩霞 , 李鹏 , 等 荷叶离褶伞 可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 食品工业科技 , 2 0 1 0 ( 5 ) : 2 2 4 2 2 5 1 2 )王守现 划宇, 许峰 , 等 荷叶离褶伞菌株的 i t s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研究 刀 中国农学通报 , 2 0 1 2 , 2 8 ( 2 8 ) : 1 4 8 1 5 2 f l 3 余海尤 , 曹春蕾 , 崔宝凯 忍冬木层孔菌液体培养过程 中多酚含量及 抗氧化活性研究i j 菌物学报 , 2 0 1 2 , 3 1 ( 6 ) : 9 3 3 9 3 9 1 4 张汉靛, 王治江 , 席 亚丽 , 等 荷叶离褶伞 中试发酵条件与培养基优 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 0 1 2 , 3 1 ( ) : 9 6 9 9 1 s 陈力力 , 吴新芬 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j 生物技术, 2 0 0 7 , 1 7 ( 1 ) : 7 3 7 5 1 6 1王晓琴 , 张芬琴 魏生龙 等 荷叶离褶伞菌丝体深层发酵及胞内外 多糖含量的变化 j 中国酿造 , 2 0 1 1 ( 5 ) : 5 6 5 8 l 1 7 鲁铁, 图力古尔 , 刘宇 。 等 槐耳近似种白蜡多年卧孔菌活性 j 菌物 研 究 , 2 0 1 3 , 1 1 ( 2 ) : 9 6 7 1 0 2 1 8 2 l王一见 , 杜先锋 , 许阳, 等 小麦淀粉的退火改性及其性质表征_ j 中 国农业科学 2 0 1 3 , 4 6 ( 1 2 ) : 2 5 2 6 2 5 3 3 1 9 3柴新义 , 许雪峰, 汪美英, 等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j 生 态学报, 2 0 1 3 , 3 3 ( 7 ) : 2 3 1 4 2 3 1 9 2 o uh a r t m, s ir a n d - p u g n e t p, l a b a r e r e j e v o l u t i o n o f m i t o c h o n d r ia l s s u r dna v a r i a b l e d o ma i n s e q u e n c e s a n d r rna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s , a n d p h y l o g e n y o f t h e a g r o y b a e g e r i t a n mh i s p e c ie s c o m p l e x j r e s e a r c h i n mi c r o b i o lo g y, 2 0 0 7, 1 5 8 ( 3 ) : 2 0 3 2 1 2 2 1 mo u h a ma d o u b , f 6 r a n d o n c, b a r r o m g, e t a 1 t h e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a p o c y t o c h r o me b g e n e s o f t wo agr o c y b e s p e c i e s s u g g e s t la t e r a l t r a n s f e r s o f g r o u p 1 h o min g i n t r o n s a m o n g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ll y d i s t a n t f u n g i j f u n g a l g e n e t ic s a n d b i o lo g y , 2 0 0 6 , 4 3 ( 3 ): 1 3 5 1 4 5 2 2 周会明, 赵永昌, 陈卫民, 等 杨柳 田头菇交配型因子 与菌丝生长速 度关系 i j 云南植物研究 , 2 0 1 0 , 3 2 ( 4 ) : 3 1 5 3 2 2 2 3 ka w a b a t a h, ma g a e y, s a s a k i t ma t i n g t y p e a n a l y s i s o f m o n o k a r y o n s r e g e n e r a t e d f r o m p r o t o p l a s t s o f f l a r n mu l i n a w e l u t l p e s j 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my c o l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o f j a p a n, 1 9 9 2 , 3 3 ( 2 ) , 2 4 3 2 4 7 2 4 刘超洋, 庄文颖 火丝菌科( 盘菌 目) 部分属的系统学研究 _ j 菌物学 报 , 2 0 0 6 2 5 ( 4 ) : 5 4 6 5 5 8 2 5 p a n t o u m p, ma v r id o u a, t y p a s m i g s s e q u e n c e v a r i a t io n , g r o u p i i n t r o n s a n d t h e c o mp l e t e n u c l e a r r ib o mr n a l d na o f t h e e n t o mo p a t h o g e n i e f u n g u s me t a r h i z iu m : e x c e l l e n t t o o l s f o r i s o l a t e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p h y l o g e n e t i c a n a l y s i s j f u n g a l ge n e t i c s a n d b i o l o g y , 2 0 0 3 , 3 8 : 1 5 9 1 7 4 s t u d y o n s c r e e n i n g o f li q u i d fe r me n t a t i o n s t r a i n s o f ly o p h y i l u m d e c a s t e s z i- t ou hu i - mi n g , zhang ya n z h e n , chen yi n - h u i , x i ya - l i , w e i s h e n g - lo n g e ( 1 l k e p a r t me n t o f ag r o n o my , i in c a n gi b m : h e r s c o l l e g e i i n c a n g , yu n n a n 6 7 7 0 0 0 ; 2 mu s h r o o m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he x i un i v e r s i t y , z h a n g y e , ga n s u 7 3 1 0 0 0 ) a b s t r a c t : e x c e l l e n t s t r a i n s we r e s c r e e n e d f o r t h e l i q u i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o f l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wh i c h we r e t h e b a s i s o f e x p l o r i n g i t s ma i n f a c t o r y f e r me n t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my c e l i u m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e l e v e n t y p i c a l s t r a i n s o f l 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we r e s e l e c t e d f r o m 1 3 7 s t r a i n s o f l y o p h y l l u m d e c a s t e s a n d t h e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a c h s t r a i n we r e me a s u r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n i e t h o d o f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t h a t t h e e l e v e n s t r a i n s c o u l d f 0 r m b a c t e r i a b a l l s a t 2 2 c, ma i n l y wh i t e a n d i r r e g u l a r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b i t t e r a l m o n d f l a v o r , t h e c o l o r t e n d e d t o b e l i g h t y e l l o w e x c e p t 1 3 7 食用菌 北 方 园艺 2 0 1 4 ( 0 3 ) : 1 3 8 1 4 0 不同纤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连 凯 ,潘 辉。 ,王 迎 鑫 ,张 引 芳。 ,刘 朝 贵 ,郭 倩 ( 1 西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 4 0 0 7 1 6 ; 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2 0 1 4 0 8 ) 摘 要: 以金针菇为试材, 将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纤维废弃物添加到金针菇栽培培养料 中, 研究纤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期优化现有栽培配方。结果表明: 啤酒糟有利于金 针菇菌丝健壮生长, 甘蔗 渣和甜 菜渣可 以提 高金针菇 菌丝生长速度 , 桔皮渣促进金针菇子 实体 的 生长发育, 甘蔗渣、 甜菜渣、 桔皮渣与啤酒糟搭配均有助于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最终得到 的最优配方为 3 o 玉米芯、 3 9 米糠、 1 5 7 6 麸皮、 5 棉籽壳、 5 9 6 啤酒糟、 5 桔皮渣、 l 碳酸钙。 关键字 : 金针菇 ; 栽培配方 ; 纤 维废弃物 中图分类号 : s 6 4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0 1 4 ) o 3 一o 1 3 8 一o 3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饮食 健康养生的新需求 , 食用菌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 大好景象。由于人们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小农户种植模 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工厂化大生产的栽培模 式渐渐兴起, 各地食用菌工厂不断涌现。目前, 我国食 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菌种有白色金针菇、 杏鲍菇、 蟹 味菇和白玉菇等 , 尤以白色金针菇最多。食用菌行业 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 要求食用菌工厂 在菌种选育、 栽培工艺和环境控制技术 上不断创新和 改进 。 该试验本着环保低碳 、 循环经济的原则, 根据金针 菇的生长发育规律 2 以及其对营养成分_ 4 的吸收利用 特点, 选用啤酒糟 6 、 甘蔗渣_ 7 、 甜菜渣 8 、 桔皮渣i 等纤 维废弃物进行多组培养料配方的筛选比较 , 研究不同纤 维废弃物对金针菇生长发 育的影响, 以期筛选出能提高 第一作者简介: 连凯( 1 9 8 8 一 ) , 男, 硕士 , 现主要从事蔬菜生理 生化 和设施园艺等研究工作。e - m a i l : p r o v i d e d 2 0 2 0 q q c o n l 责任作者 : 郭倩( 1 9 6 9 一 ) 男, 博士, 研究员, 现主要从事食 用茵工厂 化栽培等研究工作 。e - m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