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oc_第1页
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oc_第2页
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oc_第3页
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oc_第4页
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1.2011,17(09)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沈宝宇刘广晶赵晓丹杜哲(1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辽阳111000;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摘要:以黄瓜为试材,采用气雾培法栽培,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及其配比对雾培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明确了适宜雾培黄瓜植株生长硝铵比,为黄瓜植株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时,雾培黄瓜植株的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株产量都要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铵比75:25的处理对雾培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外,增铵营养有利于改善黄瓜的品质.单独供应硝态氮时,会显着提高黄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黄瓜中硝酸盐的含量.单独供应铵态氮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是较适合雾培黄瓜生长的氮素配比.关键词:硝铵比;雾培;黄瓜;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99002黄瓜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重要蔬菜,其设施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保护地土壤处于人为特殊小气候环境下,加之栽培,水肥管理的不科学,土壤表面盐分积累现象明显,农业生产中的连作障碍现象也日益严重.本试验所采用的气雾法是无土栽培中解决根系水气矛盾最好的一种形式.但单一的营养液配方难以适应蔬菜品种,生育期,栽培基质,气候及水质等条件的多样性要求.本试验对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的影响做了研究,从而为黄瓜雾培营养液的配制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本实验采用荷兰迷你黄瓜(22405)为试材,于2010年春季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实验基地日光温室进行.1.2试验设计1.2.1处理方式本试验采用槽栽的形式,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方案,营养液采用用山崎配方(有改动)营养液中氮的浓度确定为14mmol/ln,在供氮水平一致的前提下设置5个不同的硝铵比(no一一n/nh.一n)处理:100:0,75:25,50:50,25:75,o:100,以全部植株开花至2/3为标准开始处理,3次重复.1.2.2雾培装置气雾法栽培装置主要由栽培槽,雾化喷头,水泵,定时器,电磁阀,压力表,流量计,过滤系统,输液管道和贮液桶等组成.1.3栽培与管理1.3.1育苗,定植与管理2010年3月1日穴盘播种育苗,2010年4月1日,选择2片真叶展开,高度在18cm,长势一致的秧苗,小心洗净根系,定植在每个栽培槽盖板上的定植孔内,定植密度为行距50cm,株距40em,每个栽培槽定植32株.定植孔的空隙用岩棉填充.定植后6d内挂遮阳网,其它管理同大田生产.1.3.2温室条件实验于2010年3月到5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实验基地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期间白天温度2530,晚间温度在l520c,每天光照时间810h.1.3.3营养液的配置全生长期采用el本山崎黄瓜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见表1),由水泵供给,通过定时器和电磁阀的控制,每隔300500s供给营养液30s,微雾喷头的流量在1l/min,管道营养液的压力在0.2pa左右.贮液桶半地下式,以利营养液回流和循环利用,每2周更换营养液1次.营养液ph保持在6.0左右.表1山崎黄瓜营养液母液配方(mmol/l)1.4分析测试1.4.1果实产量的测定选取56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测定,测定单株平均产量.1.4.2果实品质的测定果实品质测定在第5节位处取样,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vc含量,硝酸盐含量.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法;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采用水杨酸一硫作者简介:沈宝宇(1984一),男,辽宁辽阳人,研究实习员,从事科技管理工作.收稿日期:2011041217卷09期沈宝宇等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9l酸法.2结果分析2.1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营养液不同硝铵比的雾培黄瓜产量也有很大不同,其中营养液中销铵比为75/25的处理产量最高,其次分别是100/0,50/50,25/75,0/100的处理,且75/25的处理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28.13%,54.96%,95.36%和104.87%,呈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100/0/5/2550/5025/750/100硝铵比图1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产量的影响2.2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2.2.1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营养液中硝铵比为50/50的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次分别是75/25,25/75,0/100,100/0硝铵比处理,分别比50/50硝铵比处理下降了10.59%,23.10%,26.11%和37.28%,营养液中销铵比50/50处理与75/25处理无显着性差异,与25/75处理呈显着性差异.loo/o75/2550/5025/75o/100硝铵比图2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2.2.2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营养液中nh一n的增加,雾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也随之增加,营养液中硝铵比0/100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最多,但与其临近的2个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从全硝到全铵等5个不同处理,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17.93%,28.26%,33.69%和40.22%,说明营养液中nh一n有利于促进雾培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艺缸器臻f图3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2.2.3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不同的影响.营养液中硝铵比75/25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比100/0,50/50,25/75,0/100处理高出12.80%,16.37%,19.91%和21.07%,且与其他处理呈显着性差异.5251502lo654321o毒嚣碍霸内眦南m南l7卷o9期尹春淼辣椒配施锌,硼肥试验研究93:j667m,扣除肥料成本26元/667m,净增产值693.75肥相比较,增产率相差约8个百分点._/667m,产投比27:1;只增施硼肥和同时增施硼肥+锌表3不同处理辣椒产量及效益分析注:辣椒价格2.5元/kg,硫酸锌价格7元/kg,硼肥价格5元/kg.3.4方差分析为了进一步比较各处理间的产量变异,现对不同处理间的辣椒产量变化进行显着性测验(f测验).方差分析见表4.表4小区产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自由度平方和方差ffoosfoo处理问3652.7521758132476978重复间2677933.90206误差698.881648总数1181942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间f=13.2>fo,f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为了进一步比较最佳施肥处理,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3种处理比习惯对照增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增施锌肥+硼肥比只增施锌肥或只增施硼肥增产也达到极显着水平.4结论(1)处理1对作物增施硼肥,处理2对作物增施锌肥和处理3对作物同时增施硼肥+锌肥,都对辣椒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5各处理间多重比较(2)与习惯对照相比,其它各处理都可以提高辣椒产量.处理3同时增施硼肥+锌肥,增产效果相对最为显着,与习惯对照相比,其增产率达13.3%.(3)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与习惯对照相比,经济效益极显着,产投比分别为60:1,8:l和27:1.(责编:施婷婷)(上接9l页)处理是最适合雾培黄瓜生长的.3结论与讨论3.1结论本试验通过对雾培黄瓜植株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处理间的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1)从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产量的影响来看,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产量最高,且较其他处理分别高出了28.13%,54.96%,95.36%和104.87%.(2)从营养液不同硝铵比对雾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来看,增施铵态氮营养有利于改善黄瓜的品质.单独供应硝态氮,会显着提高黄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黄瓜中硝酸盐的含量;单独供应铵态氮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所以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硝铵比为75/25的处理是较适合雾培黄瓜生长的氮素配比.3.2讨论品质是设施蔬菜作物生产与销售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本实验条件下,增加氮素中铵态氮的比例可有效的降低硝酸盐的积累,氮素中铵态氮的比例越高,硝酸盐降低效果越显着,这与前人在其它作物上研究结果一致.vc含量是蔬菜的一项重要的营养品质指标.田霄鸿的试验结果表明,菠菜中vc含量基本不受硝铵比的影响.而张春兰等的研究发现,菠菜中vc含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而减少.本试验结果则表明,铵硝配合施用时黄瓜果实vc含量最高,全铵和全硝处理都会降低vc含量.而可溶性糖含量在硝铵比为0/100时含量最高,在硝铵比为75/2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果实产量最高,这与许如意在网纹甜瓜上研究的结果一致.参考文献1艾绍英,王美丽,姚建武,等.氮素营养条件对菜心吸收矿质养分的影响及其与硝酸盐累积的关系j.农业环境科学,2003,22(5):578581.2郝建军,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