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pptx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pptx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pptx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pptx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讲 自由贸易理论.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自由贸易理论(freetradetheory),一、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二、绝对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四、要素禀赋理论五、里昂惕夫悖论,(一)自由贸易理论简介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自由贸易理论概述,(二)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和前提1、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三)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3)自由贸易下,由于进口廉价商品,国民开支减少。,(4)自由贸易可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与外国同行进行竞争,这样就会消除或削弱垄断势力,从长远看,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对外贸易可阻止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四)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2、自由贸易理论的前提,二、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theoryofabsolutecost),又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该理论是最早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绝对成本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是:1、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熟练程度;2、分工能够减少工序周转损失;3、分工能够增加发明创造的可能。,14,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英国葡萄牙,8,12,7,14,24,24,12,28,28,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结果对双方都有利。,酒毛呢,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2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8,分工前:社会总产量=19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为了说明人们为什么在选择物品、劳务上会依靠他人,以及这种选择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经济。假如:世界上有两种物品:土豆、牛肉世界上有两种人:农民、牧牛人这两个人都喜欢吃这两种物品。,一个现代经济寓言,如果农民只能生产土豆,牧牛人只能生产牛肉。第一方案:两人“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农民只能吃土豆泥、炸土豆、烤土豆;牧牛人只能吃烤牛肉、炸牛肉、煮牛肉;每个人只能食用一种物品。第二方案:贸易结果: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的物品,他们既可以吃汉堡包,也可以吃炸薯条。,例1:中国和美国等量劳动(100人)生产的两种商品的数量如下:,绝对优势理论的运用,假如世界上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为1大米:1小麦,分工和贸易将如何进行呢?步骤一:判断两国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表示,结论: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步骤二:开展国际分工,步骤三:进行国际交换分工前分工后,步骤四:确定贸易得益中国的贸易得益:5025=25小麦美国的贸易得益:5040=10大米结论:中国的贸易得益大于美国,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theoryofcomparativecost),“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其主要内容是: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英国葡萄牙,酒毛呢,13,12,14,11,14,24,24,12,28,28,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结果对双方都有利。,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7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8,分工前:社会总产量=23分工后:社会总产量=24,资本密集型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品),四、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factorsendowmenttheory),中国(劳动力丰富资本稀缺),美国(劳动力稀缺资本丰富),两国间商品、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进口,出口,进口,出口,纺织品价格(低),汽车价格(高),汽车价格(低),工资(低),工资(高),利息(高),利息(低),纺织品价格(高),“ho”原理,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大量使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大量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产品;结果将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一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h-o模型的基本逻辑思路,五、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paradox),leontief,wassilyw.俄裔美国经济学家,其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法,并因此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里昂惕夫悖论是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进行统计验证后提出的。,根据h-o模型,只要知道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情况,就可推断出其贸易模式。,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953年里昂惕夫在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再审视一文中,运用他所创造的投入-产出分析法,以美国为案例,计算了1947年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构成比例。,在1947年的数据中,里昂惕夫从167个行业的商品中选出净进出口额最大的10类商品,分别考察它们每100万美元的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中的要素比例(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需的资本美元值来表示)。,这个验证结果与一般的感觉是不相符的。一般认为,美国资本充裕,科技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美国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具有比较优势。,按照h-o模型推断,美国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实际验证结果与此相反。h-o模型的推理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成为“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的解释劳动效率说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都高于其他国家,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