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_第1页
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_第2页
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_第3页
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_第4页
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数控折弯机培训教程(PDF72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教程 第 1 页 共 72 页 目 录 目 录 1数控折弯机概述及轴配置 - 2 2初次上电及开机步骤 - 5 3数控系统的面板介绍 - 7 4. 数控系统的四种工作方式-15 5各轴参考点的设定及回参操作-19 6编程页面中数据备份及回装的操作 -24 7编程页面中模具及机床外形的编制 -27 8编程页面中编程常量的应用 -32 9手动操作页面的应用 -41 10自动加工程序的编制及编辑 -47 11滑块在诊断状态下的落平调整 -61 12滑块平行度的调整 -65 13屏幕上报警号的中文定义 -68 14伺服报警的代码及含义 -71 15机床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办法表-72 附录: 附录: A:BOSCH 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WS 机型) B:HOERBIGER 液压系统的液压原理图(PB 机型) C:WS 机型的电气原理图(部分) D:PB 机型的电气原理图(部分) 培训教程 第 2 页 共 72 页 第一章第一章 数控折弯机概述及轴配置数控折弯机概述及轴配置 一:概述概述 本教程中所说的数控折弯机即为电液同步的双缸上动式数控折 弯机。其折弯原理同普通折弯机的角度成型原理基本等同(如图一所 示) ,通过上模具压带板料在下模口中的深度(折弯深度)控制折弯角 的成形(自由折弯方式) ,或者将工件压制成与模具的角度(形状)一 样的工件(压底折弯方式) 。那么何为数控折弯机呢?数控系统控制电 液比例方向阀、通过光栅尺的反馈构成折弯深度全闭环的数字控制方 式。数控系统控制交流数字式伺服系统所拖动的滚珠丝杆,通过圆盘 式光电编码器构成后挡料定位位置半闭环的数字控制方式。因此,何 为数控折弯机可以简单概括为:对后挡料定位系统和滑块折弯深度以 及工作台变形的自动补偿用数控系统进行控制的折弯机。 图一:折弯机的角度成型过程 培训教程 第 3 页 共 72 页 目前,国际上还有一种更为先进的数控折弯机,它和上面的所描 述的数控折弯机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这种最先进的数控折弯机是采 用的角度闭环控制方式,而前者采用的是折弯深度闭环控制方式。 那么,数控折弯机和普通折弯机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呢?从下表所 列的一些基本功能中不难看出。 序号 项 目 优 点 序号 项 目 优 点 1 滑块左右 同步 同步性能稳定、柔性好,数控系统具有滑块倾 斜检测及纠偏功能。 2 折弯角度 (深度) 数控系统能根据所选的模具角度、开口、R 的 大小以及板料的厚度自动计算出折弯深度。 3 折弯深度 的反馈 进口光栅尺直接测量滑块两边的位置,并具有 喉口变形弥补机构,保证了同一角度的一致 性。 4 工作台的 铙度补偿 数控系统能自动计算出在折弯过程中工作台 变形所需的补偿缸的压力,从而保证了折弯工 件全长角度的均匀性、有效提高了工件直线 度。 5 角度修正 假如编程角度和实际成型角度有误差时,用户 只需将误差值录入,系统能自动补偿修正。 6 挡料位置 系统能根据折弯高度自动计算挡料各轴的位 置;能自动换步、修正方便迅捷。 7 编程方式 具有图形、数据编程功能,程序修改、编辑方 便迅捷。 8 展开长度 数控系统可以根据用外部尺寸(或者内部尺 寸)的图形编程进行展开长度的计算。 9 干涉计算 数控系统可以根据编程图形、模具、机床外形 自动确定合理的折弯工序,并可以对折弯干涉 情况进行报警。 亦可人为修改、 确定折弯工序。 培训教程 第 4 页 共 72 页 二:数控折弯机的轴配置数控折弯机的轴配置 何为数控轴?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在数控折弯机中由数控系统 进行控制的各运动、功能部件可以简称为数控轴。一般情况下,数控 轴轴名的命名根据各轴在机床中的空间位置符合坐标系的位置进行命 名,而其它的一些运动及功能部件则根据常规用法或国际惯用标准进 行命名。那么,一台数控折弯机配置几个轴一般根据用户的加工工件 的工艺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图二描述了数控折弯机常见的数控轴的配 置。 图二:数控轴的设置及配置选择表 其中各个轴所定义的功能如下表描述: 轴 名 轴 功 能 描 述 Y1 左侧油缸电液同步全闭环控制轴 Y2 右侧油缸电液同步全闭环控制轴 X 后挡料半闭环机械运动轴。若配 X1 轴时,此为 左侧挡指控制轴。 X1 后挡料右侧挡指控制轴。 R 后挡指的垂直升降的控制轴 Z1 左侧挡指在挡料梁上左右运动的机械轴。 Z2 右侧挡指在挡料梁上左右运动的机械轴。 培训教程 第 5 页 共 72 页 第二章第二章 初次上电及开机步骤初次上电及开机步骤 一:上电前的准备 一:上电前的准备 数控折弯机在运抵用户厂以后,用户单位首先会参照机床使用 说明书进行机床的固定,在机床固定的过程中请务必保持机床控制 电柜的外观清洁, 并请防止用于浇筑的水泥桨水及水泥沙尘溅入电柜, 影响电柜内关键部件的运行寿命。在机床安放的过程中,请务必预留 好动力电源的管道至数控强电柜的电源进口。电源动力线径的大小请 根据强电柜上数据铭牌提供的机床总功率进行合理选择。 机床在固定好一周后就可以进行预开机了。在接通电源线前首先 吊装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的接线请将 DC24 电源与 HSB 高速通讯电缆分 别对应接上即可。吊装数控系统前必须检查旋转法兰的旋转角度的 360 O 的限位是否固定牢靠,吊装时请选择好角度。 数控系统安装完毕以后,请将双手操作站连接到电柜侧或者电柜 底部的工业矩形插座上。 由于机床经过长途运输及吊装就位,因此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必 须检查机床各点紧固螺钉是否松动、检查液压系统的管路有无松动、 给各个运动部件的进行润滑、进行机床的水平调整、检查强电柜内有 无元器件松动脱落、检查外围线路有无划伤挤压迹象。 接下来的工作是用户将预留在机器旁的电源进线接到强电柜内指 定的端子排上,电线端请用专用冷压接线头加以固定,保证电源进线 的牢固可靠,以减小虚接的发热现象;请务必保证接地的牢固可靠。 这一步的工作请按照机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培训教程 第 6 页 共 72 页 二:上电二:上电 由于机床制造厂家在发货之前已经分断了强电柜内所有的断路 器,因此请按照如下的顺序依次合上各个断路器。 1先检查主电路三相电源之间有无短路现象、 检查输入的电源电 压是否符合机床数据铭牌上提出的要求, 确认无误后才可以合 上主电源开关。 2依次检查控制变压器、 伺服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 确认无误 后合上此两只断路器。 3参照电气原理图检查控制变压器、 伺服变压器各输出点的电压 是否符合要求。 确认无误后合上控制变压器、 伺服变压器输出 端的断路器。此时电柜的散热风机开始工作。 4参照电气原理图检查开关电源 VC1(供数控系统电) 、VC2(外 围 DC24V 控制电源)的输出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合上这 最后的两只断路器。 以上四步完成后,这样整个机床的上电过程就已经完成。 以上四步完成后,这样整个机床的上电过程就已经完成。 三:确认油泵电机的转向 三:确认油泵电机的转向 1松开双手操作站上的急停开关, 将强电柜箱门上(或者在悬吊 柜上)标识为“控制电源”的钥匙开关旋到“ON”位置,此时 “线路有电”的指示灯点亮,表明一切正常。 2查看油泵上所标明的箭头方向, 然后瞬间启停油泵电机判断油 泵电机是否正确,若反转请更换总进线电源的相序。 培训教程 第 7 页 共 72 页 第三章第三章 数控系统的面板介绍数控系统的面板介绍 数控系统是数控折弯机的核心控制部分,比例(伺服)液压系统、 伺服驱动系统是数控折弯机的执行机构。若要熟练掌握数控折弯机的 操作和维护,首先必须了解数控系统的各个操作规范。本章先对数控 系统的操作面板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DA65 数控系统的面板 二:DA68PL 数控系统的面板 方 向 控 制及 “?”键 手轮 DA65 DELEM S1 S2 S3 S4 S5 S6S7S8END 显示屏幕区 键 盘 0 I 手 编 自半 培训教程 第 8 页 共 72 页 三:各功能区介绍 1屏幕显示区 整个屏幕显示区分如下图所示的五个部分: 屏幕显示区 S1 S2 S3S4S5S6S7S8 ? END 急停 手轮 键 盘 区 手编自半 0 I 按钮区 培训教程 第 9 页 共 72 页 1 2 3 4 5 1:服务行(状态行)用来显示左右油缸(Y1 轴、Y2 轴)的位置、 Y 轴(滑块)的状态,X 轴(后挡料)的状态、版权信息。 显示的格式如下: 其中Y1=100.21 Y2=100.25为左右油缸(滑块)的位置,Y-轴状态=1 表明滑块的状态为停在“上死点”,Y 轴状态的变化及定义如下: Y-轴状态=2 - 滑块处于“快下”状态。 Y-轴状态=3 - 滑块处于“慢下”状态。 Y-轴状态=4 - 滑块处于“保压”状态。 服务行(状态行) 方式显示 版本号及选用的语言 功能显示区 输入行 软功能键区(对应 S1-S8) Y1=100.21 Y2=100.25 Y-轴状态=1 X-轴状态=1 Delem 1995,1997 培训教程 第 10 页 共 72 页 Y-轴状态=5 - 滑块处于“泄荷”状态。 Y-轴状态=6 - 滑块处于“回程”状态。 Y-轴状态=7 - 滑块处于“手动调整”状态。 Y-轴状态=8 - 滑块处于“向上找参考点”状态。 Y-轴状态=9 - 滑块处于“向下找参考点”状态。 X-轴状态=0 表明 X 轴处于停止状态(数控系统为停止时) X-轴状态=-2 - 后挡料处于“回参”状态。 X-轴状态=-1 - 后挡料处于“运动、定位”状态。 2:方式显示区-表明数控系统目前处于四种控制方式中的哪一种, 其处于不同的方式对应于不同的显示格式。分别如下图所示: (1) 手动方式 (2) 编程方式 其中 “EPT-YW” 为制造厂商名, “V3.6.2” 为系统版本号, “CHI” 表明数控系统目前选用的语言为“简体中文” 。 (3) 自动方式 其中“折 1 全 5”表明该工件总共折弯步数为 5 步,目前为 折弯第一步, “重复 1”第一步的 折弯次数为 1 次; “工件号: 手动 EPT-YW V3.6.2 CHI 折 1 全 5 工件号:200 连接: 自动 重复 1 图号: 培训教程 第 11 页 共 72 页 200” 表明该程序号为 200; “连接: ” 说明 200 号工件连接的工 件号; “图号: ”为在用图形编程时所录入的和工件号对应的产 品图号。 (4) 半自动(单步) 其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同“自动”方式。 3:功能显示区 该区对应于不同的操作方式具有不同的显示格式, 在后面的 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 4:输入行 该行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人工录入、编辑某些参数、模具、 图形数据等的输入窗口。例如输入上、下模具号,板料长度等。 4:软功能键区 该区被划分成 8 个小格,每个小格一一对应于显示屏下方 的“S1S8”功能按键,每个小格的功能在不同的操作界面具 有不同的功能,在下面的相关章节中将会介绍。 2键盘区 键盘的作用是录入数据和相关的文字(英文)信息。其整体布局 分布图如下: 折 1 全 5 工件号:200 连接: 单步 重复 1 图号: 培训教程 第 12 页 共 72 页 数字字母键 小数点 清除键 回车键 3手轮 手轮的作用主要用于调节滑块(Y 轴) 、后挡料(X、R 等轴)的 位置调整;诊断状态下一些偏置参数的调整。其分正负两个方向。具 体的操作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介绍到。 4方式选择键 数控系统四种方式的选择及相互间的切换通过以下四种方式选择 A B 7 G H 4 E F 9 C D 8 I J 5 K L 6 M N O P 2 Q R 3 S T 。 U V 0 W X Y Z 培训教程 第 13 页 共 72 页 键操作来完成。这四个方式键的左上角都有一个指示灯,哪种方式被 选中后,这种方式键上的指示灯就会点亮。 5 启动、停止键 停止 启动 停止键-用于停止“手动” 、 “自动” 、 “单步”三种方式的工 件程序,CNC 系统处于停止状态时,该键左上角的指 示灯将会点亮。 启动键-用于启动“手动” 、 “自动” 、 “单步”三种方式的工 件程序,CNC 系统处于启动状态时,该键左上角的指 示灯将会点亮。 手动操作方式:此方式一般用于单步工件的折弯,模具调换, 机床功能的调整及检测。 编程方式:此方式一般用于工件程序的编制、编辑,模具、 机床外形的编制、修改,编程常量的修改,备份、回装等。 自动方式:被选择的工件程序,一步一步地自动完成所有折 弯工序的加工(自动换步) 。 单步方式:被选择的工件程序,通过手工换步(或者系统换 步) ,每个折弯步必须按压数控系统启动键才能完成加工。 培训教程 第 14 页 共 72 页 6光标键 7制造厂商按钮区 如果是 DA65 数控系统,按钮的排布在强电柜箱门上;如果是选用 DA68PL 数控系统则按钮排布在数控系统的最下方。 伺服好指示灯:当油泵启动后,该指示灯亮表明后挡料的伺服驱动系 统处于正常状态。 油泵停止:该按钮是带灯按钮,灯亮表明油泵停止、控制线路有电。 油泵启动:该钮也是带灯按钮。 方式选择:数控系统的“调整”方式选择,选择滑块控制方式中“双 手” 、 “脚踏”的切换。 主要作用:1。用于光标的移动。2。图形编程时的固定角 度的线段录入。3。手工确定折弯工序等作用。4。折弯工 序、加工页面显示图形的放大缩小。 伺服好 油泵停止 油泵启动方式选择 控制电源 培训教程 第 15 页 共 72 页 第四章第四章 数控系统的四种工作方式数控系统的四种工作方式 一:手动工作方式 此种方式可以对单个折弯工件的所有参数进行编程, 当数控系统 的启动键按下后,该方式下的所有编程数据即生效,后挡料将快速定 位完成。此时,踩下脚踏开关并保持到滑块的返程状态,滑块将向下 完成折弯工作。该方式下亦可用手轮调节各个轴的位置。 该键按下后,屏幕显示的所有参数如下: 通过上下光标的移动可以选择整个页面中的任何一个参数, 被选中的 参数将会如图所示亮显,同时在屏幕的输入行将显示该参数,可以通 过键盘对该参数进行修改。 培训教程 第 16 页 共 72 页 二:编程工作页面 该键按下后,数控系统将显示如下的界面。 三:自动 被选中的程序在该方式下,数控系统启动后,配合脚踏开关自动地完 成一个工件的折弯加工。在该页面中,既可以显示各道折弯工序的各 项参数及轴功能,也可以显示模拟折弯的图形(只对用图形编程方式 生成的工件程序有效) 。 培训教程 第 17 页 共 72 页 自动加工页面 屏幕下方的显示就是软功能键的定义: S1-上道折弯 S2-下道折弯 S3-功能 S4-视图显示 S5-图象放大 S6- 空 S7- 空 S8-手动位置 详细的操作请查阅电气使用说明书中DA65、DA68PL 操作编程手 册 。 四:半自动(单步)加工页面 该加工页面的屏幕显示同如上所述的自动加工页面,所不同的是:在 此加工方式下必须由操作者启动每一个折弯工序, 有两种方式可供选 培训教程 第 18 页 共 72 页 择: 1假如在编程常量中 CS=0 (单步模式下自动工序变化) , 数控系统启 动后,后挡料部分的各个轴自动运行到位,脚踏开关启动滑块完 成一次折弯后,系统自动换到下一个折弯工序但系统处于停止状 态,必须再次启动系统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折弯操作。 2假如在编程常量中 CS=1 (单步模式下自动工序变化) , 数控系统启 动后,后挡料部分的各个轴自动运行到位,脚踏开关启动滑块完 成一次折弯后,系统就停止在这个折弯工序,必须手工选择下一 个折弯工序并再次启动系统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折弯操作。 培训教程 第 19 页 共 72 页 第五章第五章 各轴参考点的设定及回参操作各轴参考点的设定及回参操作 前面已经介绍了数控折弯机的基本概念及其所包含的数控轴的 定义,从数学意义上说,每一个轴都有一个坐标零点,那么每一个数 控轴都存在一个参考点。 数控折弯机各个轴找参考点的过程就是机床 零点和电气零点实现统一的过程。 一:各个轴参考点的设置 一:各个轴参考点的设置 1 Y1、Y2 轴:Y1、Y2 轴是控制滑块的两个左右油缸的同步轴同时 亦控制滑块的折弯深度(折弯角度) 。两轴合称为 Y 轴。 Y1 Y2 Y1-REF Y2-REF 如上图所示: Y1-REF 为左侧油缸的参考点值,此值为零点线到左侧光栅尺零 脉冲点的距离。 Y2-REF 为右侧油缸的参考点值,此值为零点线到左侧光栅尺零 脉冲点的距离。 Y1、Y2 轴坐标零点线 Y1、Y2 轴坐标最大值线 左光栅尺 右光栅尺 培训教程 第 20 页 共 72 页 由于光栅尺的安装不可能保证左右两侧的零脉冲点在同一条平行 于 Y 轴坐标零点线的直线上,因此为了滑块运动到 Y1、Y2 同一编程位 置时滑块保持水平,Y1-REF、Y2-REF 的值有大小区别。 2 后挡料 X 轴:此轴为控制后挡料前后方向运动的数控轴,该轴由 伺服电机驱动,编码器反馈挡料的前后位置。 该轴的示意图如下: 上模具 X 轴坐标 X-REF X 轴坐标零点 X 轴坐标最大值 X 轴的坐标零点:上模具的模尖 X-REF 值: 上模尖到 RSD 开关被感应后编码器零脉冲点的位置 (该 值在参数中设定) 3 后挡料 R 轴:此轴为控制后挡料上下方向运动的数控轴,该轴由 伺服电机驱动,编码器反馈挡料的上下位置。 培训教程 第 21 页 共 72 页 上模具 下模具 工作台 R 轴坐标 R 轴的坐标零点:下工作台的模具放置的平面。 R 轴的编程零点: 下模具的工作平面 (后挡指下平面与下模具缸好接触) 4 后挡料 Z1、Z2 轴 Z1、Z2 轴的坐标零点:定义为下工作台的左侧起点。 Z1 轴的参考点位置:定义在工作台的左侧。 Z2 轴的参考点位置:定义在工作台的右侧。 R 轴坐标最大值(参数设定) R 轴-REF(参数设定) R 轴坐标零点线 R 轴编程零点 Z1 Z2 Z1 轴坐标 Z2 轴坐标 Z1 、 Z2 轴 坐 标 零 点 Z1轴 参 考 点 位 置 Z2轴 参 考 点 位 置 培训教程 第 22 页 共 72 页 二:各个轴回参考点的操作 二:各个轴回参考点的操作 前面已经介绍了数控折弯机常规配置的数控轴的定义。数控系统 每次上电,各个数控轴的参考点必须重新寻找。 1回参考点的操作: 机床上电以后,将数控系统的工作方式切换到手动工作页面,启 动油泵电机,油泵工作正常的指示灯点亮以后,启动数控系统。此时 数控系统将执行机床各个数控轴的回参考点操作。 滑块向上运动寻找 Y1、 Y2 轴的参考点, 当滑块分别经过左右光栅 尺的 REF 点后,滑块将停在上死点。Y 轴的参考点寻找完成。 后挡料机构往后运动寻找 X 轴的参考点,运动到后 RSD 开关处等 待其它轴(X1 轴、R 轴、Z1 轴、Z2 轴)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完成后, 后挡料X轴反向向前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到手动页面中所编程的X值。 假如后挡料只配置了 X 轴时,后挡料将直接反向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 完成。 后挡料机构向上运动寻找 R 轴的参考点,到达 RSD 开关处,立即 反向向下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到编程值。 左侧后挡指向左运动寻找 Z1 轴的参考点, 到达 RSD 开关处, 立即 反向向右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到编程值。 右侧后挡指向右运动寻找 Z2 轴的参考点。 到达 RSD 开关处, 立即 反向向左寻找到参考点并定位到编程值。 2参考点的标志 前面已经介绍了参考点的寻找操作过程,那么怎样判断机床的各 培训教程 第 23 页 共 72 页 个数控轴的参考点寻找并定位完成了?请对照如下所述的方法加 以确定。 按下该键后,各轴在寻找到参考点前屏幕上显示如下: 从该页面中不难看出:在上排的长方形框中,显示 Y 。 X 。 ,X、Y 后面没有数值显示,表明此时 X、Y1、Y2 轴都 没有完成找参考点操作。 培训教程 第 24 页 共 72 页 第六章第六章 编程页面中数据备份及回装操作编程页面中数据备份及回装操作 为了防止数控系统主板漏电、电池耗尽及其他一些偶然因数 造成系统掉电保护存储器中的数据丢失。数控系统的所有模具、 工件、编程常量等参数必须用软盘做好备份,以便系统发生异常 状况时将这些参数回装到系统中,机床可以再次恢复到正常状态 进行工作。 一:备份、回装 一:备份、回装 1将数控系统切换到编程页面。 从页面中不难看出第 6 选项为折弯工件的备份和回装,第 12 选项为模具的备份及回装。 2 工件程序的备份请输入菜单 6 后按压回车键,系统出现如下 的界面,在这个页面中可以选择程序进行备份,也可以将所有工 件程序进行备份。 培训教程 第 25 页 共 72 页 从软驱中读写程序完全通过前面板的软键处理完成(推荐对模具 和程序分开处理) 。工件程序可以通过按 S1 键( “工件备份)进行备 份,S2 键( “调入工件” )可以将存储在软盘上的工件重新调入系统。 注意注意:用于数控系统的软盘的存贮介质,必须符合以下规格: 3 1/2HD 1.44M 新的软盘必须格式化,通过数控系统进行格式化(S3 键) 3工件程序的备份和回装操作完成以后,通过“END”键退回到编程 页面状态。 4通过菜单 12 进入模具的备份和回装的操作。 功能键说明: 模具备份: 向软盘中存入程序/模具 调入模具:从软驱中读入程序/模具 格式软盘:初始化软盘,推荐采用系统格式化,代替通过 PC 机格式化,格式化时磁盘中所有文件都被擦除。 返回程序菜单 S1 S2 S4 end 培训教程 第 26 页 共 72 页 模具的备份和回装的操作同工件程序的备份和回装,根据数控系 统软功能键的提示进行操作。 二:单独的模具存入/调出操作 二:单独的模具存入/调出操作 模具可以通过主菜单“12”选择 S2 软键进行读写操作,在进行这一 操作时其主菜单“11”的“编程常量”也被进行读写操作。模具和“机 器常量”不能选择性地进行读写操作。模具的存入/调出仅能在模具菜 单下进行选择, 如果你想备份 “机床参数” , 你必须和机床供应商联系, 你可以通过主菜单下的“12”号子菜单的“调入模具”恢复“机床参 数”的设置,一个特别的提示信息(是否恢复机床参数 1/0 ?)将显 示在屏幕上,输入“1”可以进行确认。 培训教程 第 27 页 共 72 页 第七章第七章 编程页面中机床外形及模具编制编程页面中机床外形及模具编制 机床在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机床的上下外 形、上下模具的图形尺寸都必须进行准确无误地输入数控系统。这样 数控系统在计算折弯工艺时,才能准确地计算出折弯深度,加工工艺 的合理性,是否和模具、机床的上滑块、下工作台发生干涉等情况。 滑块、工作台外形,上、下模具在编程页面中的菜单号如下图所 示(矩形框圈出) : 菜单 9:机床上部外型(滑块) 菜单 9:机床上部外型(滑块) 进入菜单 9 的选项后, 您可以按照数控系统的提示结合软功能键 进行机床上部外型的编制。一般情况下,一台机床的上部外型是唯一 的。系统显示的画面显示如下,包含如下的尺寸:滑块的高度、滑块 的厚度、加强筋的位置及大小、模具安装面的方式及大小尺寸、其他 一些尺寸信息。 培训教程 第 28 页 共 72 页 菜单 10:机床下部外型(工作台) 菜单 10:机床下部外型(工作台) 进入菜单 10 的选项后,您可以按照数控系统的提示结合软功能 键进行机床下部外型的编制。一般情况下,一台机床的下部外型是唯 一的。系统显示的画面显示如下,包含如下的尺寸:工作台的高度、 工作台的宽度、工作台的厚度、其他一些尺寸信息。 培训教程 第 29 页 共 72 页 菜单 7:上模菜单 7:上模 上模高度:从上模的模尖到上滑块底部的距离定义为上模高度, 其包括安装上模的夹紧、补偿斜铁等装置的高度。如下 图所示。 整个模具的编制过程在选择菜单 7 以后同菜单 9 的操作,按照数 控系统的提示完成整个模具的编制,并修改模具的相应参数。比如上 模的强度(每毫米的承载吨位) 、平整高度(关系到系统自动计算出覆 平模具的折弯深度) 。模具的编制画面如下所示: 上滑块 上模调整及补偿装置 上模具 上模具 模具参 数改变 培训教程 第 30 页 共 72 页 “模具参数改变”软功能键(S5)按下后,系统进入如下的画面, 可以更改您需要更改的部分参数。 菜单 8:下模菜单 8:下模 下模高度:从工作台平面到下模上平面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下模 高度,包括下模垫块的厚度。如图所示: 整个模具的编制过程在选择菜单 8 以后同菜单 7 的操作,按照数 控系统的提示完成整个下模的编制,并修改下模的相应参数。比如下 模的强度(每毫米的承载吨位) 、转换点高度(关系到系统自动计算出 滑块速度转换点的位置的高低) 。模具的编制画面如下所示: 双 V 下模具 下模垫块 下工作台 下模高度 培训教程 第 31 页 共 72 页 “模具参数改变”软功能键(S5)按下后,系统进入如下的画面, 可以更改您需要更改的部分参数。 培训教程 第 32 页 共 72 页 第八章第八章 编程页面中编程常量的应用编程页面中编程常量的应用 如下图:编程页面中 11 号菜单编程常量中有许多对用户开 放的参数,充分运用好这些参数可以较好地制作出合格理想的折弯制 件,调整好机器的各项基准精度。 菜单 11编程常量进入以后,系统会出现许多选项,下面就一 些非常有用的选项逐一加以说明: 培训教程 第 33 页 共 72 页 英制选择 IS= 1=英寸 0=mm 公制单位 吨位选择 TS= 1=吨 0=千牛顿 可选择有压力单位为吨或者千牛顿 语言 LA=0 通过光标,选择所使用的语言,选择相应语言后,按回车键 0:GB(英语) 7=CS(斯格代克) 1:D(德语) 8=ESP(西班牙) 2:DK(丹麦) 9:FI(芬兰) 3:F(法语) 21:CHI(汉语) 4:L (意大利) 22:CHT(汉语繁体) 5:NL(荷兰) 23:KO(朝鲜) 6:S(瑞典) 24:J(日本) 通过按“光标”键显示下一页,也可以通过 S2 选择下一页 培训教程 第 34 页 共 72 页 您可以编入六种不同材质的材料,前四种已经预先显示好了 1=钢 2=铝 3=锌 4=不锈钢 培训教程 第 35 页 共 72 页 压力因子: 压力因子: FF 计算理论压力乘该因子为实际输出压力 换页延迟时间:换页延迟时间: PB 从一页转换成另一页的转换时间 折弯允差折弯允差: BA 1=校正 on 0=校正 off 折弯后,板料会缩短 X 轴的校正(在数据编程中 参与计数)在后置处理时,参与计算。 Z-距离Z-距离:当安装了自动 Z 轴时,后挡料的挡指距离根据加工的板料, 自动进行计算。 压底折弯的压力因子压底折弯的压力因子: BF= 压底折弯因子,压底折弯的压力为自 由折弯的压力乘以这一因子 夹紧修正夹紧修正 :CC= 夹紧点校正,此校正用于修正折弯机滑块的夹紧 点位置,正值为夹紧点更深,负值为夹紧点更上。 矫平补偿:矫平补偿: OF= 根据加工的产品,进行折叠压平,系统根据压平高 度,板厚和这一补偿值,进行计算 Y 轴的位置。 矫平打开:矫平打开:根据您机器的结构,在此编入上模的开口位置,在此位置 您可以放入您加工的产品进行特殊压平,开口位置自动将 二倍的板厚参与计算。 培训教程 第 36 页 共 72 页 平行度补偿:平行度补偿:Y 轴的全行程的整体平衡可以通过此参数进行编程,在 加工过程中,根据最大公差进行检测这一值,对每步的 Y2 值的平衡补 偿仅在夹紧点后才有效,其平衡是 Y2+par.offset 的和。 自动步的转换自动步的转换:CS 在半自动模式里,此参数定义自动换步过程 编入 0:不进行自动换步,要执行下一步,必须首先将这一步调入, 然后选择“启动”键。 编入 1:后面的一步被自动调入,但必须按“启动”键后,所有的轴 才可始定位。 X1X2 差值编程 : XX X1X2 差值编程 : XX 0=角度格式 1=投影方式 如果机器有两个独立的 X1、X2 或 X、X2,您可以编入一个 X1 和 X2 的 相关值,如可以编入一个 X1 值和一个角度值,或一个投影测量值,如 果 X1、X2 安装,请与供应商索取描述资料。 X-轴代码的缺省值 X-轴代码的缺省值 XC= 系统进行后置处理,选择最优化值,进行快速加工,此参数定义加工 的下一步何时被调入 CX=0:滑块外达折弯点 CX=1:当滑块回程操作,经过速度转换点 培训教程 第 37 页 共 72 页 CX=2:滑块外达上始点时,缺省值为 2,此值也可以在每一步进行设 置,如“Date prep或date edit X 的时间缺省值 XT= X 的时间缺省值 XT= 在后置处理时,X 轴在换步的等待时间设置为 0,通过此参数,您可以 预设置一个较长的时间用于板料处理 X-参考点校正 XR X-参考点校正 XR 当实际的位置与显示的位置不相符,可通过此参数进行核正。 举例:当显示值为 250.00 实际的机械值为 252,其 XR 的核正值为-2。 X2-参考点校正 XR X2-参考点校正 XR 其功能和 X1 类同 自动计算编缉自动计算编缉 AC 在数据编辑模式,您可以改变被编入的参数值,这会影响其它参数, 推荐编入自动计算编缉 =1 有三种情形,其自动计算 11 改变板料材质或板厚,会自动计算 改变板料材质或板厚,会自动计算 -压力 -卸荷距离 -绕度补偿 22 改变参数“宽度”将自动计算 改变参数“宽度”将自动计算 -压力 -卸荷距离 -绕度补偿 -Z 轴位置 33 设置上模下模 设置上模下模 -轴位 折弯工序参数折弯工序参数 培训教程 第 38 页 共 72 页 系统计算最优化的折弯工序,此参数供系统最优化的折弯工艺 X-轴速度 BS= 工作速度 R-轴速度 RS= 工作速度 后挡料的尺寸后挡料的尺寸 数控系统根据挡指的尺寸,探测 R 轴的移动和后挡料是否与机器发生 干涉。 挡料位置:挡料位置: GN= 后挡料的挡指位置号(最大 4) ,见上图,有两种可能 0 和 1。 缺省支撑位置:缺省支撑位置: 在图形编程的工序里,后挡指支撑板为的位置,缺省值为 0,表示不 支撑。 培训教程 第 39 页 共 72 页 挡料架补偿(挡料架补偿(R) 当 X 轴的位置在模安全区外, 后挡料顶住板料边缘的挡指对 R 轴的补 偿负值给出一个更低的位置 临界尺寸临界尺寸 翻转板料所在的时间,此时间依赖于您产品的宽度 对相对小的产品加工(指工方向)上下翻转是非常快的 培训教程 第 40 页 共 72 页 但对相对小的产品加工,而 X 方向较长,其翻转需从前,将花费较长 的时间,上表列出了在不同长度下的翻转所花费的时间,Y 轴速度 此页上列出了几个 Y 轴的速度 快下速度 CS : 指快下速度 折弯速度 PS : 指工进速度 开启速度 OS : 回程速度 Y 轴的速度说明,对产品加工时间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 培训教程 第 41 页 共 72 页 第九章第九章 手动操作页面的应用手动操作页面的应用 (含换模操作) 手动操作页面是用户用得比较多,也是比较实用的一个操作、调 整页面。不仅可以加工零件,而且可以用来换模、挡料调整等的应用。 一:用户加工零件的工序流程图一:用户加工零件的工序流程图 用户在需要加工零件时,首先查看加工零件的折弯断面,再选择 加工的方式。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图进行操作。 是 否 二维 三维 需要加工的图纸 是否为单个弯头? 应用手动加工页面 二维/三维? 采用图形或数据编程方式 采用数据编程方式 具有三维功能的数控系统也可以采用图形编程 培训教程 第 42 页 共 72 页 二:手动页面的加工 二:手动页面的加工 假如有如下图所示的一个单弯头的折弯工件,其在手动加工页面 中的操作过程如下: 板厚 2mm 20mm 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工件的板厚为 2mm,单端的翻边高度为 20mm。 另外假设该板料材质为 Q235-A,总的加工宽度为 2000mm。 1按下手动页面方式键屏幕显示如下界面: 前面已经介绍过,机床在找寻参考点动作完成以后,在该页面中 会出现 Y xx.xx X xx.xx 。 针对上图的一些信息,请选择合适的上下模具,将这些信息录入 数控系统相应的参数下。 所有这些参数都是可以独立编入 上模 UP: 上模 UP: 从上模内存中选择相应的上模用于加工,只需输入上模 的序号。 (例中录入的为 5 号) 下模 UN:下模 UN: 从下模内存中选择相应的下模用于加工,只需输入下模 的序号。 (例中录入的为 5 号) 培训教程 第 43 页 共 72 页 材料 MA: 材料 MA: 选择加工板料类型(本例题中录入 1 ) 1:钢 4:不锈钢 2:铝 5:根据在编程常量中设置抗拉强度和 E- 模数定义 3:锌 6:根据在编程常量中设置抗拉强度和 E- 模数定义 厚度 TH厚度 TH: 加工板料厚度(本例题中录入 2 ) 长度 BL:长度 BL: 加工板料宽度(本例题中录入 2000 ) 折弯方式 BM: 折弯方式 BM: 折弯方式(本例题中录入 0 ) 0=自由折弯 10:压平折弯 1=压底折弯 11:压平+压底折弯 校正 Ca= 校正 Ca= 核正折弯角度 如果编程 90 度,实际加工后为 91 度,则核正为-1 度 如果编程 90 度,实际加工后为 89 度,则核正为+1 度 角度 a= 角度 a= 折弯角度(本例题中录入 90 ) Y 轴 Y= Y 轴 Y= 编程或计算的 Y 轴值(由数控系统根据机床参数、模具 参数、板材的厚度自动计算出折弯深度,用回车键直接 确认数控系统计算出的值;假如在角度 Ca 处录入校正角 度时,请用回车键重新确认 Y 轴值) 速度转换点 Mute 速度转换点 Mute M=速度转换点的位置(由数控系统根据机床参 数、模具参数、板材的厚度自动计算出滑块的速 度转换点,用回车键直接确认数控系统计算出的 值。 ) 泄荷距离 BP= 泄荷距离 BP= 折弯后,释放压力的泄荷距离(数控系统根据机床 参数自动计算出该值,用回车键直接确认数控系统 计算出的值。 ) 压力 P= 压力 P= 在折弯时,液压系统输出的折弯吨位(数控系统根 据板料厚度及抗拉强度、下模开口、折弯宽度等参 数自动计算出。也可以人工修改。 ) X-轴 X= X-轴 X= 后挡料的编程位置(本例中输入 18.1,因为图中 培训教程 第 44 页 共 72 页 的折弯高度为 20mm,包含了板料厚度。在自动程序的 工序计算中,数控系统自动计算 X 轴的定位位置) R-轴 R= R-轴 R= 如果机床配置了附加轴如 X2、R、DF 等,在手动页面 中其编程值为用户根据需要自行录入) 开口 Dy= 开口 Dy= 滑块的开口高度,从速度转换的高度开始计算滑块返 程的高度。 速度 S = 速度 S = 折弯速度(滑块慢下的速度,人工录入) 减压速度 BS=减压速度 BS= 液压系统泄荷时,其泄荷的速度(对应于泄荷距离, 人工录入,一般情况下小于折弯速度) 延迟时间 T= 延迟时间 T= 在折弯最终位置点的保压时间(可以修改 0.19.9 秒) 平行 Y2 = 平行 Y2 = 左右油缸的偏差值设置。当为正数时,Y2 再往下一 点,负值时 Y2 少下一点,此设置用于自由折弯方式。 软键功能软键功能 缩放功能键(转换) 手动定位:手动定位: 通过手轮对以下各轴的调整 S4 培训教程 第 45 页 共 72 页 手动移动所有轴 手动移动所有轴 仅能在“停止模式”且手动模式下,才能手动操作所有轴 示教 示教 手轮移动 X 轴、R 轴、Z1、Z2 轴后,各轴位置的实际值可能发生变化, 可以直接将光标移动到每一个轴的参数行,此时按回车键后,实际的 轴的位置(左边)将显示在右边的编程位置值上。这样编程值就发生 了变化。示教方式可以在手动、自动、半自动方式下进行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