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价值.ppt_第1页
通鉴价值.ppt_第2页
通鉴价值.ppt_第3页
通鉴价值.ppt_第4页
通鉴价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治通鉴的价值,(一)珍贵的历史资料,1、内容丰富。,胡三省(1230-1302),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完成资治通鉴音注294卷及释文辩误(12卷),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并对史事有所评论。,胡三省:“温公作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通鉴不载文人”。-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书中除了系统反映历代兴替沿革、重大政治事件、各类战争以及治国谋略以外,还尽可能地反映了天文、地理以及兵、刑、礼、乐等典章经制的变迁,其他方面如河渠、陂塘工程的兴修、典籍聚散、文人著述、科技成就等等,也都有适当的记述。,今人张昫侯根据通鉴原著和通鉴考异引书考证,最后计算出该书所引资料达到三百零一种。其中,正史二十五种,编年史三十七种,别史五十四种,杂史六十七种,霸史三十五种,传记二十五种,奏议二十四种,地理十种,小说十五种,诸子九种,共计十类文献。,2、取材审慎。所谓“考异法”,简言之,就是对征引资料的参考同异,辨正谬误的方法。第一类是事同文异者,“则请择一明白详备者录之”。第二类是彼此互有详略者,“则请左右采获,错综铨次,自用文辞修正之”。第三类是彼此年月事迹有相违戾者,则以两条标准选择:一是必须“证据分明”,二是必须“情理近于得实”。,司马迁:苏秦“约六国从亲”,致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史记苏秦列传)。,通鉴记及此事时仅说:“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卷三)。“凡此之类,皆非事实,司马迁好奇多爱而采之”,乃是“出于游谈之士夸大”(通鉴考异)。,高祖实录称“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常与博徒游”云云,太宗实录亦称建成“逸游是好,素无才略”,“于后虽统左军,非众所附”;元吉则“性本凶愎,志识庸下,行同禽兽”云云,此等记述似大有出入。通鉴考异“建成、元吉虽为愚顽,既为太宗所诛,史臣不无抑扬诬讳之辞,今不尽取”(通鉴卷一百九十)。司马光比较注意匡正那些因为政治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而形成的不近情理的抑扬之辞,不被世俗偏见和传统观点所蒙蔽。,司马光在与宋次道的信件中:“某自到洛以来,专以修资治通鉴为事,于今八年,仅了得晋、宋、齐、梁、陈、隋六代以来奏御。唐文字尤多,托范梦得将诸书依年月编次为草卷,每四丈截为一卷。自课三日删一卷,有事故妨废则追补。自前秋始删,到今已二百余卷,至大历末年耳。向后卷数又须倍此,共计不减六七百卷,更须三年,方可粗成编。又须细删,所存不过数十卷而已”-(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三),南宋李焘,南宋李心传,(二)优良的编撰方法,“在古代所有修史机构中,以司马光为首的资治通鉴书局堪称是最佳组合的典范。”,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英宗命司马光设局于崇文院,自行选择协修人员,编辑历代君臣事迹,此即通鉴的原称。,主编司马光,协修刘恕、刘攽、范祖禹,检阅文字的司马康。刘攽(1023-1089),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又尝诒安石书,论新法不便。安石怒摭前过,斥通判泰州攽所著书百卷,尤邃史学。作东汉刊误,为人所称。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为人疏俊,不修威仪,喜谐谑,数用以招怨悔,终不能改。”-宋史列传第七十八,刘恕(1032-1078),字道原,筠州人。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或稠人广坐,抗言其失无所避,遂与之绝。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祸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顺而心非之者,皆是也。恕奋厉不顾,直指其事,得失无所隐。死后七年,通鉴成,追录其劳,官其子羲仲为郊社斋郎。-宋史列传第二百三,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一字梦得。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宋史列传第九十六,司马康(10501090),字公休,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熙宁五年,监西京粮料院。光修资治通鉴,为检阅文字。授签书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公事。元丰八年(1085),擢秘书省正字。哲宗元祜元年(1086),为校书郎。元祐四年,为修神宗实录检讨官。五年,提举西山崇福宫,元祐五年(1090)卒,年四十一。,编修人员:同心同德。各有所长:汉代由刘攽分修,三国至南北朝由刘恕分修,唐代由范祖禹分修。编修程序合理化。,资治通鉴的整个编纂工作共分三大步进行:第一步制作丛目;第二步勒成长编;第三步删削定稿。这种科学的编纂方法就保证了通鉴所载史料大多经过了审慎选择与精密考订;全书体例融会贯通,结构完整,文字流畅,如出一人之手。,(三)求“通”传统的进一步弘扬,第一,篇制宏大。第二,放眼于历代兴衰。第三,鲜明的详近略远的特征。通鉴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四)以史为鉴的著书目的,酒诰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于时。”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孟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章学诚谓:“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义昭乎笔削。笔削之义,不仅事具本始末,文成规矩而已。”,胡三省云:“温公之意,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为是书。”通鉴以帝王世系为记事经线,而以历代军国大事为纬络,构成庞大的体系。,胡三省(1230-1302),传统史书中必书之事,如:帝王即位、驾崩、改元、王朝更迭,照例要书。这是全书的纲要,或者说是全书记事的主线和时间坐标。通过这些事件,较全面地显示出当时政治兴衰。对于朝廷中的大事,也照例要书,比如:册立皇后、祭典封掸、任命宰相、分封显贵、典章制度的制定和沿革以及官制相权的变化等等。还有宦官、外戚擅权等。,通鉴汉纪三十七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日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象。,他早年所作秀州真如院法堂记云:“平生不习佛书,不知所云者。”又说:“佛盖西域之贤人,其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故服敝补之衣,食蔬粝之食,岩居野处,斥妻屏子,所以自奉甚约而惮于烦人也。”,司马光以史为鉴的著书目的,使其关注的焦点着重于与王朝长治久安有直接关系的军国大事。书中还附入一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