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植物的根.doc_第1页
2、植物的根.doc_第2页
2、植物的根.doc_第3页
2、植物的根.doc_第4页
2、植物的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植物的根备课人:许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植物的身体已经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植物根的生理作用(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料)进行的一次探究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编写思路上看,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线索编写的。【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见到植物的机会不少,特别是植物地面以上部分尤其机会不少,但作为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大都较少见过植物根,或许他们有机会能从各种读本上见过根的样子,大多数的同学对根的认识也就停留在知道这一层面,可能一部分学生对于根的部分作用稍有知晓,但对于根更多的知识则少有了解.【活动准备】带根的大葱、菠菜、放大镜、直尺、量筒、烧杯、棉花、镊子、植物油、棉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能力目标: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表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和收集整理资料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参考资料】植物的根由多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担负着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就叫做器官。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器官。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为生殖器官。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担负着吸收水分和溶质以及使植物固着在基质上的作用。同时,根还有合成营养物质的作用。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称为根系。种子萌发时,胚根生长而成主根。主根上生的各级大小分支,都叫侧根。有些植物的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叫做直根系,如樟树等。双子叶植物根系大多是直根系。种子萌发时,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而在胚轴或茎节等部分发生新根,这些根叫不定根,如小麦等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各条根粗细差不多,有如胡须,所以叫做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大多是须根系。根的前端叫根尖,根尖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象顶帽子套在根的顶端,可保护幼根在伸入土壤时不致被坚硬的土粒所伤害。分生区全长约1-2毫米,大部分被包围在根冠内,是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方。伸长区长度约几个毫米,靠近分生区的细胞还有分裂能力,距离分生区较远的细胞,分裂活动逐渐减弱,细胞伸长、生长和分化。根毛区在伸长区以上,这里的细胞不再延长,已经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因此根毛区也叫成熟区。这一区的特点是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区的名称由此而来。由于根毛的大量形成,大大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根毛区来完成的。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在我们的印象中,茎总是生长在地面以上,而根则在地面以下。但是有些植物的根、茎却不是如此。例如莲藕是从泥中挖出来的,人们总误以为它是根,其实,它是茎变来的。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的营养器官,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行使特殊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就发生变异,经历若干世代以后,越来越明显,并成为这种植物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变态的现象。根的变态有以下几种:(1)肉质直根这类根是胚根和胚轴发育来的,变态根内薄壁组织发达,细胞内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萝卜、胡萝卜。(2)块根由不定根或侧根发育来,主要是淀粉。如甘薯。(3)气生根由不定根暴露在空气中形成,可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如玉米。(4)寄生根也是不定根的变态,它们直接伸入到寄主的组织中,吸收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因而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如兔丝子,它的叶已退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寄主生活,是田间的有害杂草。茎的变态有地下茎变态和地上茎变态。地下茎变态是生长于土壤中的枝条,它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仍保持枝条的基本特征,常见的有根状茎、块茎和鳞茎。(1)根状茎如藕就是莲的根状茎,其上有节和节间,在节处有小而退化的鳞片及不定根,叶腋有芽发育成地上枝,地下茎顶端有顶芽继续生长。(2)块茎如马铃薯植株的基部长出来的枝伸入到土壤中,顶端膨大长成块茎,上有节有芽,保留着茎的特征,内薄壁组织发达,有大量的淀粉。(3)鳞茎如洋葱有许多鳞片叶着生在扁平的鳞上,中央有顶芽,下边生有许多不定根,大量营养物质贮藏于鳞片叶内,形成鳞茎。有些植物的地上枝条也可以发生变态,如葡萄的卷须,山楂的刺。叶的变态常见的有叶卷须和叶刺。(1)叶卷须如豌豆的叶为具有多片叶的复叶,在复叶顶端的几片小叶变成卷须,其它小叶如常。叶卷须和茎卷须一样,都有将植株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的功能。(2)叶刺是叶或叶的一部分的变态,如刺槐复叶叶柄基部有一对坚硬的刺,就是托叶变来的。叶刺和茎刺一样,对植物都有保护作用。【教学案例】一、汇报交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植物的根很多。它们长得不太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有的根粗,有的根细;颜色也不一样,有的根是灰色的,有的根是白色的,还有的根是褐色的。生:我发现棉花的根里,中间有一条很粗很长的根,而狗尾草的根里没有那样的。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还能进行比较,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察事物的方法。生:我发现不管什么植物的根都是不但向下扎,还向植物的周围生长。师:你很善于总结。生:我发现一棵水草不大,它的根却很多。师:有多少条?生:没数清。【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疑问?生: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师:为什么这样认为?生: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生:植物的根可能还能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师: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测的?生:我家养的几盆花发蔫时,爸爸都是把水浇到花盆里,过一段时间,花就不蔫了,我想一定是它的根在土里吸收了水分。生:我也认为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因为地里的庄稼缺水时,农民伯伯总是把水浇在地里,而不是泼在庄稼身上。师: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把老师都说服了,现在我也认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可是,对科学的探究能只凭推测吗?(不能)还需要什么?(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本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根能吸水这一点,可出示“一个小朋友在给树浇水”的投影片进行引导。)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生:我们在量筒里装上一些水,把植物放进去,在水面处作了一个记号,然后用橡皮泥把量筒口给封起来,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量筒里的水少没少,如果少了,就说明根能吸收水分。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生: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生:我们组用了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师:量筒里的水因为蒸发也会减少的。生:这没关系,反正要蒸发,两个量筒里的水都蒸发。师:想法真不错,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生:我们组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师:你们的做法也不错,还想出了滴上一层植物油来防止水蒸发的办法。那你们发现水位有变化吗?生:没有。师:哪个小组发现水位有变化了?(都没有)师:看来,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来看结果。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汇报观察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师:你观察了什么植物?它有多少条根?生:我观察了狗尾草的根,它有92条根。香菜有71条根。生:如果把这些根连起来,大概有好几米。(另一学生补充)生:我发现豌豆苗的根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师:你怎么知道它的根很嫩的?生:我用放大镜观察的,发现它的表皮好像很薄,还发白,就用手轻轻捻了一下,它的根就烂了,里面还有水。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也很大胆。生:我发现这棵大豆的根上有几个小瘤子。师:噢,能把你的发现让其他同学看一下吗?(生举起豆苗)生:老师,是不是这棵大豆生病了,长出了瘤子?(另一学生抢着说)生:不对,我这儿也有一棵大豆,也长了几个瘤子,难道它也生病了?还有,这棵大豆长得很旺盛,不像有病。师:看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学们想不想把它弄明白?(想)课下同学们分头行动,看谁能把这个疑问解开,下次上课时,我们再来交流一下。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生: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生: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生: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师:刚才这位同学又提到根吸收水分,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生汇报实验结果:生:我们组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生: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四、自由活动: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生: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生:人参可以做药材。生:地瓜能做淀粉。生:甜菜能加工糖。师:你们知道的有关根的知识可真多,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课外书上看的、网上查的)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拓展活动: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生: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生: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外的兴趣延伸,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板书设计】2 植物的根直根须根变态根【课堂检测】1.植物的根具有 吸收水分、吸收养料 和 固定植物 的作用。根主要靠 根毛 伸进土壤吸收水分的,根在吸收 水分 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 养分 也吸收了。2.给植物施肥时,农民总是把肥料撒到土里、水里,因为植物的根能 吸收养料 。3做根吸水实验时,要在装植物的杯子水面处滴上油,杯口塞上棉花等东西。这是为了防止 水分 直接从 杯子 里蒸发。【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经历根的吸收水分的作用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是根的实验设计、改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将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将讨论方案、制定计划放在课堂上进行,而将实验过程及观察放在课外进行,没有考虑进行实验现象及结论的交流。但是,学生在做了实验之后却表达了较为强烈的交流愿望。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安排了第二课时的交流。学生的态度与要求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欣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本节课学生的兴趣高涨,课后查找资料踊跃,查找整理资料习惯有了极大的提高。2 植物的根一、创设情景,提出生活问题导入。1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城市绿化,需要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栽入(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怎样处理这些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使植物的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这样植物就不会枯死,容易存活。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移栽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为了使树从根部获得营养。3.引入: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板书课题)二、猜想假设1引发学生猜想:根的作用是什么。养花的时候需要定时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等。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同学们:给花浇的水、施的肥到哪里去了?到植物的身体里面去了。2.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把这些水分、养分吸收到植物身体里面去的呢?根能吸收水分、养分。因为我们浇花时总是把水浇在土壤里,土壤里有的就是“植物的根了”。三、制定方案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研究根的作用:对科学的探究不能只凭脑筋猜测,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实践。现在我们就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根是不是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课前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有带根的草、上窄下宽的透明酒瓶、盖子、橡皮泥。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设计两种实验方法:在瓶子里放上一些水,把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