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doc_第1页
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doc_第2页
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doc_第3页
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台山文化发展简况奇山异水孕育了深厚的天台山文化。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显示出了宗教文化为主体端倪。汉晋之际,高道葛玄、名僧昙猷先后来天台山建筑庵传法。陈隋高僧智居天台22年,建12刹,开创佛教天台宗,成为影响海内外的一代创教大师,于是天台山就成为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唐朝,僧一行抵国清寺学算编写大衍历;诗僧寒山子隐居天台70余年,晚年曾来苏锡一带,有寒山集传世。(现在,欧美等国已掀起一股寒山研究热。)最澄等90多位日本僧人来山求法,使天台山名声远播。此后,日本、高丽(朝鲜半岛)僧人来山求法礼佛者不绝于途,国清寺被日韩等国奉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宋朝,张百端开创道教紫阳仙派,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桐柏山遂成为中国道教南宗的本山。赤城山玉京洞和灵墟、司马悔山也分别载入道书成为天下第六洞天和第十四、六十福地。禅僧济公降生于天台城关,他擅长诗文,戏佞济贫,被民间尊为“活佛”。现在,济公出生地石墙头建有济公亭,济公少年读书处赤城山建有“济公佛院”。梵宫道院既为胜境增彩添色,又使天台山获得了“佛宗道源”的美誉。天台山文化不愧为中华民族传说文化的集中体现的一个缩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册是天然的值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苏门羚、云豹等珍自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同时,天台山文化还在药学、建筑学、史志学、民俗风情学、茶道学、武术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学者和著作,在国内有一定的声誉,对东南文化都产生了重作用和积极的影响。说地区文化也好,名山文化也好,总之,它是中华文化的支脉之一 ,具有中华文化的特征。天台山文化博大精深,气势宏浑,内涵幽奥,给人一种“天台山文化太深了,深不可测,太广了,广而无际,太高了,高不可攀”之惊叹,自天台山的山门一打开,其文化、人才、风物等,一旦跨出门,省门、国门,必将名闻天下,声震海外。为了挖掘整理、发展天台山文化,我县相继成立了天台山文化研究会、道教文化研究会、济公文化研究会、寒山文化研究会、石壁文化研究会等32个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并于2004年2月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县级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相继于2004年5月和2005年5月分别召开了首届“中国济公学术研讨会”和“天台山暨浙江区域国际道教研讨会”,同时对我县民族民间资源进行普查,于2005年9月向国家申报了“佛教文化、佛教音乐、济公传说、干漆夹苎工艺”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古与文物保护天台山是历史文化名山,儒、释、道三教各领风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渊薮,物华天宝。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各地。丰富的地下地上文物资源,汇串成一部物化的天台文化史。 文物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是历史的载体和物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文革“破四旧”期间,文物遭到毁灭性的劫难。天台的许多珍贵重要的文物,如国清寺大“漏砂锅”、宝鼎、高明大钟、智者肉身塔、众多的佛像以及古建筑等都毁于一旦。而后,文物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县政府及博物馆等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97年,县政府公布了天台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天台博物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法治文,使得前人留给天台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一)考古天台古属越地,三国吴大帝时立县,历史悠久。随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地下埋藏了丰富的文化宝藏。1981年至1983年我县开展文物大普查,征集到紫凝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印纹陶罐、国清渠道处等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白鹤上峧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锛、石矛及传教村发现的12块宋代传教寺线刻力士画像石等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另外,在这次文物普查中,经考察调查并会同省考古专家考古发掘,发现了平桥缸窑湾、平桥凉帽山、雷峰黄家塘、坦头瓶窑等4处宋青瓷窑址,发掘了一批较精致的有价值的青瓷器及窑具,证明在宋代,制瓷业已广布天台各地,并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且已达到一定的水平。1985年,有左溪五十罗村群众拿一块打麿精致的石片到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期的石锛。天台博物馆人员会同省文物专家马上到现场考察,又发掘出几片夹砂陶残片及几件石器,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天台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活。1985年3月,在丽泽乡晚山轮窑地方,出土晋代铜铣、铜鐎斗各一只,墓砖数块,上有“永嘉四年九月十日”纪年铭文。2005年,在寺前村发现数量众多的石器、古陶瓷残件,经博物馆人员现场考察及省文物考古所专家考证,证明这是一个商周时期的大型墓葬群,出土器物为商周时期的文物,填补了这段时期历史的空白。这些考古发掘及出土的文物,再现了天台昔日的文明,为研究天台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清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智者塔院、张文郁故居、石梁摩崖石刻群;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2000年,省政府批准天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63年、1982年先后将国清寺、智者塔院报省政府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2000年7月将国清寺申报并经国务院于2001年6月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省政府又批准张文郁故居、石梁摩崖石刻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县政府于1981年、1984年、1997年、2000年、2004年分5批共公布了高明寺等4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文保单位都设有专门的文保员及树立保护标志,并基本划定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建立了记录档案,为杜绝人为损毁文物古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73年整修了国清寺,79年8月整修石梁中方广寺,80年9月整修华顶茅蓬。97年起,文物部门根据轻重缓急,分批对义井、三井、临川桥、宝福桥、坦头上宅庙戏台、莪园文昌阁、白泥坦夏氏宗祠、赤城山梁妃塔等文物保护点进行抢救性维修。(三)恐龙蛋、骨化石的保护天台是晚白垩纪恐龙的乐园,天台的恐龙化石具有埋藏量大、品种多、分布广、蛋骨共生等特点。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遗产。1998年6月,县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恐龙蛋、骨化石保护工作的通知,1999年1月,县政府成立恐龙化石保护领导小组,2001年12月制定发布天台县恐龙化石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并划定赖家、屯桥、城北三处为地质遗迹保护区。县政府召集有关专家,对这一地质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签订保护责任书,博物馆对施工出土的蛋骨化石进行抢救性保护收藏,配合公安部门,打击私藏、倒卖化石的不法分子,并且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四)出土文物、民间文物的收藏、征集与保护文物是博物馆的生命。天台博物馆历年来都非常重视文物的收藏、征集和保护工作,对出土文物、流散文物、古生物化石、木雕花板及绣织品等民间工艺、古建筑木石构件等的收藏、征集和保护,都制定奖惩措施,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文物执法力度,努力减少文物的流散和损毁。通过历年努力,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6000多件,为陈列、研究、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间工艺美术天台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悠久和优秀的传统。它的制作之精,品种之多,应作材料之广,相比之下较为发达,不但著名全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久享声誉。天台从事工艺美术的艺人较多,除了一部分专业艺人之外,有许多是属于农村的手工业艺人。这些民间美术工艺品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天台的工艺美术项目大多利用天台地方特色的自然物质资源条件,就地取材。同时,大多继承和体现了天台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天台山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都成为天台工艺美术产生发展的沃土。天台工艺美术要数“三雕”最为出名。天台山木雕历史悠久,名扬中外。唐代天台山开元寺僧人思托所制作的鉴真和尚坐像,成为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至今已为日本国宝。天台人民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掘、整理,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佛像雕刻、佛具制造、棕制品、木珠制品、竹制品等具有相当规模的工艺美术产业。特别是佛像雕刻和佛珠制造更是闻名于世。佛教艺术的出口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与佛教文化产业中的杰出代表。天台山中华佛教城雕刻的千手观音像成为故宫博物院国家珍藏。他们制作的历代帝王像在海内外巡展,产生深元影响。世界造佛总会将他们制造的佛像称之为“世界造佛艺术史上的新丰碑”。天台石雕技艺特色十分鲜明,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雕刻精细,层次丰富。石雕艺人以刀代笔,以石作纸,用不同粗细,不同曲度的线条,圆润流畅的刀法,用浅浮雕手法,使佛像产生出虚实相生,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虽未着色,却能产生多层次变化。玻璃雕塑工艺用砂轮在平面玻璃和酒杯、花瓶等器皿上磨刻多种造型图案,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创办天台山艺苑,又开拓风格独具的玻璃雕刻工艺,采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画的黑白对比情趣,借助现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体层次和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于一炉,使玻璃刻花艺术推陈出新,丰富了玻璃造型语言,题材扩大至鸟兽、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个方面。同时,发挥玻璃对光照灵敏的折射优势,释放出材料的内在美质,造成了流光溢彩,美仑美奂的效果。金全才使玻璃工艺向大型室内装饰陈设发展,作品进入首都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北京第11届亚运会游泳馆等大雅之堂。还屡屡出国办展、表演,博得中外人士高度赞扬。博物馆天台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文革期间,天台县成立了文物清查小组,接管全县在文革中查抄的及国清寺、文化馆收藏的文物, 1976年,正式成立天台县文管会。 1985年,筹建天台县博物馆,选址天台县城关北片东湖边。86年博物馆建成。 87年1月,博物馆落成,正式成立天台县博物馆,挂牌“天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天台县博物馆”。1999年,筹建天台博物馆新馆。2003年7月,新馆落成。天台博物馆新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融现代设计理念于天台本地乡土建筑之中,回环曲折,高低错落。新馆座落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赤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占地1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00多平方米。分展览区、办公区、学术研讨区三大部份。天台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下地上文物资源丰富。多年来,天台博物馆通过征集,发掘,出土,现有藏品6000多件,其中有一,二,三级珍贵文物200多件。藏品分陶瓷,青铜,书画,古籍及杂项等类。其中新石器时期的石矛、石斧,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汉晋时期的瓷器,唐宋时期的石刻、碑帖,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青铜佛像,还有传世的康熙年间的“西湖全景”12屏刻漆寿屏等等;古字画569幅,近现代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