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y 。9 7 7 0 1 2 分炎7 一 u ,c 青海师范人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汉武穗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章:恶想研究 础究生姓名:魉 鳋一 导师姓名( 职称) 一整签盟一,熬援一 :o 声学位英别: 学科# - t ,:,名称: 沦:r 拱日jj : 学代:授乒,? : 一2 5 一一 监要链j 一 一理q 鱼:垒 重堑娅迪:王! 生 譬辩毒淤会i 斋: 最昱 评阅人一里墨,一逊 串晴学位名称; 研究方向名韵、: j 令文答辩闩期; 学比授弘日期? 应。一蔓一兰 豢奎l 之+ , ,避蔓一 2 6 ( ! , - 50 。lq ,生 ”、_ _ f 一 乏 一 f l j 公 7 一 级 号 曩 学 汉武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想研究 中文撼要 秦强法泠匿,扫 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藤亡,汉初魏判继承,发展了秦治国思想, 一方面“削藩“解决王权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到汉武帝时 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逐渐巩国。政治实践表明,秦王赣和汉初分尉采用法家学说鞠黄老之 道作为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都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和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巩固,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镛术”焉,蕊捧舒等儒者适意这一时期政治的需要,敬造了儒家思怒, 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为封建专制集权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 国瓣建社会正统思想,本文将扶汉武帝至嚣汉厩期所处的不丽的特定历史条件出发,结合 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西汉中期至西汉后期统治者的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儒学本身的发展变 化为线索,考察在这期闻统治者所采取豹不问的治国接施,通过其政治统治思怒的变化和 他们所运用的实际措施来评论逡二时期以儒治国的实质和意义。全文分以下四部分: 第一章,具体分柝汉武帝时期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儒家对儒学愚想的改造和汉武 帝现实的政治需要,揭示改造后的儒学在武帝时实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遥过分耩汉武昭、宣统治时弼的治国慝想,阐述在这一时期,统治者批翔地 继承和发展了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并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出现了“昭 宣中兴”的局蓠。 第三章,从西汉后期的特定历史条件出发,阐述在两汉元成之际,儒学成为汉王朝的 治霞主导愚憨,镬儒学彻底取代了“霸王”之道。也是巍为这个原因,到西汉后期,汉王 朝统治者以纯儒治国,因而缺少法制的制约,所以最终惫上了灭亡的道路。 第四章,综述双汉武帝统治对弱剜西汉后勰,统治者所施行的治国措施发挥了应有的 政治作用,对处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一黧矛盾起到了缓和的作用,使其更适应封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杂用壬霸政治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意识形态的模式。统 治者采取儒学治国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权力,所以他们 实际所运用的治国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其有一定的局限饿。 关键词:汉武帝,儒学思想,霸王道杂之,实质,意义,局限性 叠 as t u d yo ft h eg o v e r n i n gas t a t ew i t h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f r o mt h ee m p e r o rw u d id o w nt ot h ei a t e w e s ti nt h eh a nd y n a s t y i nq i nd y n a s t y , t h er u l e rr e p e lc o n f u c i a n i s m ,f i n a l l y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b yl a w ”e x c e s s i v e l y b u tp e r i s h e s t h ep o l i t i c a lp r a c t i c e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t h er u l e rf a c c sw i t h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b a s i c 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s e p a r a t e l yw h i c ht h el e g a l i s ts c h o o lt h e o r y a n dt h eh u a n g l a oi d e o l o g y a c h i e v e m e n tr u l e san a t i o n a l ld o e sn o tf a v o rs t r e n g t h e n st h e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a n dw i t hf e u d a l c o u n t r yp o l i t i c sr u l ec o n s o l i d a t e d a f t e rt h ee m p e r o r 、u d io f t h eh a nd y n a s t ya d v o c a t e d “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h en o r m ”,c o n f u c l a ns c h o l a rm e ta n dt r a n s f o r m e d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t h o u 曲ta n d a d v o c a t e d ”t h em o n a r c h i a lp o w e rg o dg i v e s t h eb e a u t yi n d u c e s ”,w i l lp r o v i d e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f o r t h ef e u d a ld e s p o t i c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p o l i t i c sa n db e c o m et h ec h i n af e u d a ls o c i e t yl e g i t i m a t et h o u g h t a sar e s u l to ft h ec h a n g eo ft h es p e c i f i c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t h er u t e r s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 d l a n g e da n d , i n s p e c t e dd i f f e r e n t l y t h er u l e ru t i l i z e e dt h ea c t u a lm e a s u r et h r o u 鼬i t sp o l i t i c a lr u l e t h o u g h tc h a n g et oc o m m e n tt h e e s s e n c ea n d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w h i c hr u l e san a t i o nb yt h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a r f i d ei sd e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o n e :t h i s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s p e c i f i cs o c i a lh i s t o r yc o n d i t i o no f t h ee m p e r o r w u d i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t h o u g h t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w i t ht h er e a l i t yp o l i t i c a ln e e d , a f t e rp r o m u l g a t e st h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a c t u a lp o l i t i c sl i f ef u n c t i o n ik c h a p t e rt w o :f r o mt h ee m p e r o rz h a o d it ox u a n d i t h er u l e rp r o c l a i m s 也ed o m 缸a n tt i m et o r u l ean a t i o nt h et h o u g h t , e l a b o r a t e da n dc f i t i c i z e d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忘m tt or u l ea n a t i o nt h et h o u g h t ,a n dh a sf o r m e d ”t y r a n tk i n g l yw a ym i x e di t ”t h ec h i n e s ef a m i l ys y s t e m ,h a d ”i l l u s t r i o u sp r o c l a i m e dt h er e s u r g e n c e ”t h ea s p e c t i c h a p t e rt h r e e :a sar e s u l to ft h ec h a n g eo ft l l e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f r o mt h ee m p t o ry u a n d i t o 踟g d 主,c o n f u c i a n i s mb e c o m e st h ec h i n e s ed y n a s t yt or u l ean a t i o nt h e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 , c a u s e dc o n f i a c i a n i s mt os u b s t i t u t ef o r ”t h eo v e r l o r d + t h o r o u g h l yt h er o a d f o rt h i sr e a s o n t h e c h i n e s cd y r m s t yr u l e rr u l e san a t i o nb yt h ep u r ec o n f u c l a n c h a p t e rf o u r :i naw o r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t h e o r i e sc o n c e r n i n gt h e “t h eg r a n du n i f i c a t i o n , “p e n a l t ya n di n s t r u c t i o n ”,“c h a r i t ya n dp e n a l t y ”a sw e l lw e r e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i nt h i sw a y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p a t t e r no ft h eq i nd y n a s t y , w h i c hm a i n l yt o o kt h ed o c t r i n eo ft h el e g a l i s t sa sp f i n c i p a l 氆e o r c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 h a db e e nt r a n s f o r m e da n db e e nr e p l a c e db y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t h el e g a l i s t sd o c t r i n ef o rt h ep e p u r o o s eo f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p o w e ro ft h eh a n d y n a s t y ;f u r t h e i l l l o r o ,i td e v e l o p e da n dp e r f e c t e dt h er e g n a n tt h e o r yo ft h el a n d l o r dc i a s s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dg r e a t l yt o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t h e o r ys y s t e r mw i t ha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f e a t t i r eo f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u tf o rt h e i ro w n 也ep o l i t i c a la u t h o r i t y , t h e yu t i l i z ea c t u a l l yr u l e san a t i o nt h e m e a s u r ea l s ot oh a v et h ec e r t a i nl i m i t a t i o ni ns o m ed e g r e e k e yw o r d s :t h ee m p e r o ro fw u d i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 ,d o m i n a t e s k i n g l yw a ym i x e di t , e s s e n c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l i m i t a t i o n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缮青海烀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枧梅的学位域证书丽使麓过豹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初敝 日期:2 0 0 6 年4 月1 0 号 青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惠磷究所、国家图书锫有权僚留 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戡其 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 包括予| j 登) 论文的全都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予| j 登) 授权 由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办理。 研究生签名:耥敝导师签日期:2 0 0 5 年4 月1 0 号 汉代帝时期至西汉后期以儒治国思心研究 绪论 儒家思想与儒家政治,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长期占据着“正统”的地位。这种情形,并 非以往就是如此,而是自汉武帝时期, :始的。峨然,儒家的学说,早在孔予时就已经创成了 个有系统的学派,而且对于各个时期的统治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不过在汉武帝以前,这 个学派总是与其他的学派同时并存,并不曾居于“独尊”的地位。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而 且一直影响到后代。由于汉初施行着“休养生息”的政策,在七十余年之内,社会经济固然 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也引起了社会内部的分化,出现了一些“不尊法度”的豪强大姓,诸侯 王也多骄纵不法、诸多拥土l - - - - j 雄,破坏着统的局面,势必要加以控制。匈奴为患中国的情 肜,也f i 趋,”重,势必要改变以 m 拘姑息政策。在此种情况下,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势 必不能在继续下去,儒家的制礼作乐,移风易俗和大一统的思想,也就必然应时丽起。汉武 帝的独尊儒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不过,结合整个中国的历史来看,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件事,这是帝王在统治人民的j 改策 和手段上的一个重大变化。自此以后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树立“尊孔”的招牌,可见其意义 的重大。儒家的学说和思想,其所以能够长期的居于独尊和统治的地位,也并非偶然,而是 由于这种学说和思想,适合了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汉武帝到汉昭、宣帝时期,统治者治国的 思想主要是“霸王到杂之”,历史发展到西汉后期时转变为以纯粹的儒学思想。 纵观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之道,前人很早就注意及此,所渭以禹贡治河,以洪范 察变,以春秋决狱,以诗为谏。m 然而,多失之笼统,对有些重大问题,如经学怎 样成为了汉代的统治思想,汉代统治者女q 何以经治国,其实质、意义、影响等,尚缺乏系统 深入的研究。从前些年的研究状况看,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汤志钧等先生撰著的西汉经学与 政治。该书1 9 9 4 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原系汤志钧先生中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 课题项目,乃“研究儒家经学在西汉成为统治思想的原因、特点和在其影响下人民大众的文 化心理状态,论述西汉经学初期的作用和潋纬迷信与经学的关系及其演变,探讨其社会政治 原因”。“1 然而其内容实侧于思想史研究,且时间上亦只限于西汉,对经学在汉代统治和汉 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究竟如何被具体运用和操作,则缺乏较系统的硷述。华有根先生的主要成 果则集中在西汉礼学方而,并出版专著西汉礼学新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9 8 年版) 1 参看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汉以经义断审p 3 4 t 2 中国史学会;中国历坐学年鉴国家一般社会科学基金深题( 1 9 9 1 年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9 2 年版 1 青海师范火学硕:l 二学位论文 一书。 近几年来,对汉代经学的研究似以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接连出版了几部内容和题目相同 或相近的专著。有晋文先生的专著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 广州出版社2 0 0 1 年9 月版,尚 未查阅到) 。张涛先生出版的经学与汉代社会一书,( 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1 2 月版) , 作者分两部分探讨了西汉经学的演变及社会生活,很好地把握了经学与汉代社会的互动关系。 从艺术史和社会史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儒家经学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程,考察了儒家经典 在汉代接受、流传的情况,分析了汉代经学各主要学派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刘厚琴先生 于2 0 0 2 年1 月出版了专著儒学与汉代社会( 齐鲁书社出版) ,该书以儒学与汉代社会的整 合为研究对象,将伦理于实际结合起来,从汉代封建社会制度的角度和汉代社会制度的实际 运行去考察儒家思想与汉代社会之问的关系。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孙筱先生推出的中国社 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成果两汉经学与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年1 0 月版) 。 全书分四章,论述了两汉经学兴盛的历史背景,两汉经学的文化渊源,经学的传承与经睨和 通经致用下的汉代社会。 总之,以上论著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汉代以儒治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但是从汉代封 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和汉代儒学本身的发展变化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汉代以儒治困思想的 实质和意义的,则缺乏比较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变化出 发,以汉武帝时期的指导思想的变化和儒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考察汉武帝在封建统治 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治国措施,并通过汉武帝政治思想的变化和他所运用的实际措施来评论 这一时期以儒治国的实质和意义以及统治阶级根据改造后的儒学所施行的一些相关政策所起 到的积极作用和其局限性进行系统的论述。 研究汉代以儒治国思想不仅具有进一步拓展汉史研究、总结历史规律、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和批判封建主义的理论价值,还有着总结历史经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 意借鉴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系统地探讨汉代以儒治国的实 质和和意义,突出汉武帝统治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及其在汉代统治政策中的具体操作与运用, 并注意总结它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2 汉武帝i f 、 i u l 年西汉后川以懦治固思想i = | j f l 0 7 第一章汉武帝时期的以儒治国思想 汉武帝登基数年后,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立儒学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 射策,劝以官禄,经学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封建社会二干余年历史中,一直占据意识 形态领域的主流地位。那么,是什么促使汉武帝一改过去先王的政策制度而大胆走上发展经 学的道路呢? 这一方面与武帝即位前后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思想背景及其当时的 治国方略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改造后的儒学能积极地迎合汉武帝现实的政治需要。 第一节汉武帝时期的社会政治形势 一、汉武帝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西汉政权建立以后,为建立统一的意以形态,进行了六、七1 年的争沦和探索,直到西 汉中期才将儒家思想作为“大一统”专制统治的治国思想,这是历史的必然。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一说法长期以来视为汉武帝政治的一大特色。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是西汉前期 社会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发展n 勺趋势所决定的。儒家独尊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结果,这主要特性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汉高祖刘邦接受秦亡教训,实行分葑制,随蓿各诸侯困势力不断壮大, 形成了对中央政府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威胁。黄老无为主张君主无为而有为,所以各诸侯困都 非常支持黄老思想,以臣下要积极有为为借l - q 发展自己的势力。它们轻视朝廷,觊觎君位, 景帝时竞出现了七国之乱的局面,面刘这种分裂活动,景帝采取坚决打击政策,平定了叛乱, 维护了统一。景帝在叛乱之后,不得不进行认真反思,他已经认识到黄老无为的危害性,而 儒家思想,特别是春秋公羊传中君权神授、强干弱枝的大一统理念让景帝颇为动心。儒 家在景帝时得到很大发展,虽然此时黄老之术仍占统治地位,但已成为强弩之末。到汉武帝 时,黄老无为思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桎梏,政治形式需要建立强健的中央集权,否则将陷入 一盘散沙,重新走入混乱,所以从政治方面,儒家独尊成为历史必然。 其次,在经济上,汉代的休养生息,使社会得以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农业生产得以恢 复和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仓廪充实、国家殷富的局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 1 青海师范大学顽: :学位论文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空问。法家虽重视农业,但它的严刑峻法,崇尚战 功,又对农业生产有一种破坏作用,秦亡的教训说明了这一点。黄老之术虽对经济的恢复和 ; 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它成为诸侯国扩张势力的借口,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的不断壮大,必然 出现诸侯纷争,叛乱迭起的混乱局面,这必然也会破坏经济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家 和道家的积极作用逐渐丧失而退出历史舞台。儒家特别是公羊学的思想便闪烁出熠熠光彩, 公羊家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强干弱枝,这些都对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有了统 一的政治体制,才能有稳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的稳定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另外,公羊家主 张限民名叫,减轻赋税,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经济的角度看, 儒家独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本身的发展变化 从儒学本身来看,到西汉中期,儒学经过不断改造,已成为一种对其它渚家思想兼容) f 蓄、i 吸收其合理成分、对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特别有利的思想体系,它能够为统治者所采纳。 这从汉代儒学自我改造的过程中便可以得到征明。先秦儒学建立了一套以“王道”、“仁政”、 “德治”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学说。但是,在诸侯争霸、七雄兼并统一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家 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能实现。秦王朝和汉初分别采用法家学说昶黄老之道作为治国的根本指导 思想,政治实践表明,这两种政治学说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并不能满足大一统帝国的需要。 先秦儒学一般都特别重视仁义,而汉代改造后的儒学却主张既要强调仁义,又要辅以暴力, 二者乃不可或缺。 汉初统治者从崇奉法治的秦朝的速亡中认识到,仅仅用暴力并不能有效地巩固统治,但 黄老学说实质上还是刑名之学,只不过它主张不采取极端的暴力统治而已。要真正做到长治 久安,这还不能更好地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而儒家思想又过于偏持仁义,统治者也不可能完 全采用。因此,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也为了儒学地位的提高,许多儒生便1 吸取各家学说 对儒家进行改造。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陆贾、贾反和董仲舒。 陆贾在理论上可称为汉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他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是采撷了道家的“无为” 学说,主张治国贵在清静自然。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 于庭,进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浑无夜行之卒,乡间无夜名之征,犬不被吠,鸟不夜鸣,老者 4 披武帝时期至两汉i f 舌j u 】以僻治国思想_ 【i j f 究 息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于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瘁序而 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峁节,上下有差,“1 而贾谊则将法家的法治思想揉进了儒学,强调仁义必须辅以法治。他说:“仁义恩厚,此人主 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1 至于董仲舒,则可馏西汉前期儒学改造的集大成者。他以公单春秋为核心,在陆、 贾等人的基础上,划儒学进行了全面改造。他的春秋繁露刁i 仅汲取了黄老、法家、名实 之学,更把! = j 阳五行、天人感应也纳入了儒学。”,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董仲舒是通过闸述春秋公羊学的“微言大义”来立其王道理沦,然后再结合霸道, 终极模式是王霸结合,以王道为主,统摄霸道。释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云:“君予曷为 春秋? 拨乱世,反渚正,莫近诸春秋。”“1 这就是说,7 l 子作春秋是为了拨乱反 正,即以王道文化传统贬损、匡正现实政治。越仲舒也要这样做。他在传习公羊春秋时 揭示春秋主旨是”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浃而王道备”】。即春秋的精神在于明王道。 他解释说,春秋中“春,王形月”一句意味“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 道之端”“1 ,春秋所谓“元年”意味蕾“视大始而欲正本”,亦即人君“正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了i 三百宫,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春秋明王道的根本之义就是“j 下”, “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 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治:王者俱正而化大行”。经过这样由天而人,由上而一f f i o 层层的“正”, 便是天下大化,王道大行的理想得以实现的保证。 董仲舒弹细申明春秋王道大义是有其明确的政治目的,就是“奉天法古”。1 ,以王 道之正,解决当时社会面i 临的政治、经济问题,即正不正,反之王道之正。为了实现这一宏 伟目标,就要对当时各种思想进行整合,使之符合既定的目标要求。因此,他仔细总结春 秋正不i e 的十条重要经验,提出“- 卜 旨”,包括美贵贱、别嫌疑、异同类、别贤不肖、强干 弱枝、大本小末、赏善诛恶、考灾异等,其基本精神就体现了王霸结合。然而董仲舒的王霸 结合不足无条件的,是以仁德来统摄王霸的。他说: n 】四库全书总帝6 9 5 册字部儒家类第一册新语巷下第八至德p 3 8 l 2 | ! ! l 库全书总第6 9 5 册子部儒家类第一册新书卷二制不定p 4 0 0 3 参看金眷峰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载金脊峰著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 ;版社1 9 8 7 年版。 4 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5 眷秋繁露玉杯。 6 7 汉书啦五六萤仲舒传。 8 眷秋繁嚣二端。 9 春秋繁据王道通。 5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春秋之道,大得之则以王,小得之则以霸霸王之道,皆本于仁。仁,天心,故次以天心。 苏舆注:春秋之旨,以仁为归。仁者,天之心也。 这样看来,一董仲舒的王霸结合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法家有价值的东西的整合。董仲舒之 所以攻击、排斥法家,主要目的是为了行“王道”,是想借用政权的力量来实现。他电承认法 家思想还是有其合理价值的,要实现王道,是必须要有法家的“硬的一手”的。 董仲舒建议采用德刑兼用,德主刑舶的思想,他认为春秋王道有其精神实质,这就 是仁义之道,或叫德治精神。他在王道中描绘了理想的王道政治图景,具体地阐述了王 道的内涵,其中包括爱民、教民、富民、修文德来远和尊祖祭祀等多方面内容。其中主要有 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行教化。董仲舒认为治国必须讲教化,“圣人之治,不能独以威势成 政,必有教化”。1 。实行教化的主要方式是“立大学以教于国发瘁序以化于邑”。1 。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反复强调教化的作用。他说: 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予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 乐教化之功也。“1 古者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亦大化之后,天下常无一人之狱矣。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 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1 其二是施仁政。董仲舒认为天下之害莫甚于贫富对立,“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 骄则为暴”“1 ,贫富过度,都会引起纷乱。所以,统治者应推行仁政,防止两极分化,不与 民争利。董仲舒还具体提出了一些仁政的政治法律措施,如“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 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除专杀之威”等等。 但董仲舒在强调道德教化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刑罚的作用,只是将刑罚置于次要和从属 的地位,不可专而任之。“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不可任以成岁也”。,否则谓之“逆天, 1 苏舆撰: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 9 9 2 年版,p 1 6 1 2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3 4 5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6 1 董仲好:春秋繁露度制。 7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 8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尊阳卑 6 汉正c 帝时删雀西汉后j i j l 蹦儒治国思想研究 - - - i k - f 道也”。与儒家正统的看法不同的是,董十 l 舒认为德治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替代刑罚。 他既: 圣王之治天下也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馥而耻犯其上。 因此,从总体上看,董仲舒是主张德刑兼用的。不过他认为必须以德教为主,刑罚为辅。只 是实行的次序上,首先必须实彳j :德教,其次才是刑罚,即所溻“前德而后刑”或“先教而后 诛”;“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阳出而南,阴 i j 而: e ;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次见天之显 经隐权,1 7 玎德而后刑电”1 。而不能以德废刑。可见,董仲舒的“德主刑辅”观与先秦儒家 的删德关系相比,就已发生了一 、微妙的变化,即删在实质方面的作用得以提高。道德教化 是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必须首先注重教化。他的努力最终使儒学与政治结合起来。 在对公:、e 学所做的贡献方丽,如果蜕董仲舒是理论家,那么,公孙弘就是实践家。公孙 弘真正引起汉武帝重况,是在第二次被征为贤良文学之二b 避行策问时。公孙弘在这次策问中, 提出了治国安民的八项基本国策:, 因能任官,则分职治;去无用之言,则事情得;不作无用之器,即赋敛省;不夺民时,不妨民 力,则百姓富:有德者进,无德者退,则朝廷尊: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则群臣逡;罚当罪,则奸邪 上;赏当贤,则臣下劝。 这八项基本原则其实是套完整的为政纲领,为封建君主提出t z _ 朝廷、理天下的基本 国策。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孙弘向武帝提出丁f 博士弟子员之制的建议,他提出兴学的f l 的是 使“教化”行于天下,他为汉代的儒学教化设计了具体方法,为官吏制度的选拔制定了具体 方案,还为后世明经取士作出了示范,使董仲舒兴太学、设五经博士的主张真正落到亍实处。 三、汉武帝现实的政治需要 从现实的政治需要看,改造后的儒学讲究尊君、大一统,讲究宗法伦理,讲究德主形辅, 讲究举贤任能,讲究华夷之分,实质则是如何来妥善处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 1 】藿仲舒:春秋繁露四时之副) 2 萤仲舒:春秋繁露阴尊阳卑。 d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卜式兄宽传 7 青海师范= = 学硕:l 学位论文 内部之问的关系,这在当时正是汉王朝所迫切需要的。 : 在西汉中期,随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追逐渐加重,阶级矛盾相当激化。汉武帝 时,董仲舒指出“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已不断爆发,如何来缓和阶级 矛盾也就迫在眉睫。而改造后的儒学主张德主彤辅,即所谓以仁义教化之,以刑罚整齐之, 即使得统治者在处理这一关系时可以推行恩威并重的统治政策,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就统治阶级内部来说,西汉中期也存在着不少隐患。当时王国问题虽已基本解决,但有 些诸侯王仍在蠢蠢欲动,史称“武有衡d 1 、淮南之谋”1 。而且,地方上的强宗豪右也是一 股割据势力。他们“武断于乡曲”“3 ,“权行轴域,力折公侯”“1 ,成为汉王朝推行统一政 令的严重障碍。更严重的是,汉行郡县制,郡、 :在地方上握有实权,有的也对中央政令置若 罔闻。如会稽太守严助,就曾因会稽鄙远,“数年不闻问”1 。显而易见,经学强调要尊 君,大一统,所谓“君为臣纲”、“王者无外”,这电为统治者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因为现实的社会原因亟需汉王朝借助经学来维护统治,所以当时的“独尊儒术”也主 要是尊崇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最有利的公羊春秋。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云:“武帝 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1 就具体原因来说,则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首先,公羊春秋的“大统一况,为汉王朝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提供了关键性依据。 “大一统一说是公羊学思想政治的主旨,公羊学在开篇就提出了这一理论。春秋隐公 元年载:“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日:“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大一统”意为以 一统为大,它突出反映了公羊传对王者一统天下的向往,即向往实现高度统一的君主政 治。所以董仲舒又根据“天人感应”论进一步阐发说:“何以谓之王正月? 日:王者必受命而 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1 这样一来,由于王者一统天下在 汉代实际就是要统一于皇帝因而“春秋大一统”便成为汉王朝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理 论依据。与“春秋大一统”具有相同含义的说法还有“春秋王者无夕 ”。所谓“王者无 外”,它就是强调天子的至高无上,实际也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 1 的另一种表述。所以,汉代“春秋大一统”的理论主要有政治一统和思想一统两个方面 e l i 汉书 卷五六董仲舒传p 2 5 1 5 2 汉书) 卷十四诸侯王表 p 3 9 5 3 汉书 卷二四上食货志p 1 1 3 6 4 汉书卷九二游侠传) p 3 6 9 8 5 】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p 2 7 8 9 6 】( 汉书卷八八儒林传 i t ( 四库全书) 总第1 8 i 册经部第1 7 5 册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卷七第2 3p 4 0 0 8 见十三经全文标点本( 诗经小雅北山,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9 1 年版,p 3 2 1 8 汉止c 帝时期砸两汉后 锕咀儒 f i 国思想研究 的内容。以前者来说,其内容乃是要论证皇上的至上和一统。如董仲舒浇 唯天予受命于天,天一f 受命1 :天予。 皇帝,天佑而予之,号称天子。”: 很叫显董仲舒的论述都在田绕一个主题瓞”,其目的就是要论征“君权神授”,即强调皇上的 至上和一统。再从后者米看,其目的乃是要实珧思想文化的一统,如董仲舒叫确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i j ! ( 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诲不在六艺之科孔予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皮可叫,民知所从矣。 也就是说,思想统一乃是政治统一的必要条件。只要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才能够维 护和保障政治统一,也才能够真正形成皇帝统天下的“大一统”的局面。只有这样,才可 以制定统一的法制、号令,才能上下一致,保证政治措施之上下条贯,畅通无阻。 其次,公羊春秋的“大复仇”理论,为武帝继续对匈奴的战争制造了借口。,太初四年 ( 公元前1 0 1 年) ,武帝诏攻打匈奴,便特别强凋况:“高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二舄 绝悖道。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由于汉武帝的极力强调和运用,“春秋 大一统”便成为汉代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二节汉武帝时期的以儒治国措施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汉代封建统治阶级在其政治理论的运用上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 化。为了适应统治政策的转变,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是在已有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及与此相配合的官僚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若二f 新制度的建立,大大的 向前发展了一步,并更加巩固起来。 而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上,则正式确立了以儒家学说为“正宗”,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中国政 1 四库全书总第1 8 1 册经部第1 7 5 册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卷十一第4 1p 7 6 6 2 四库全书总第1 8 t 册经部第1 7 5 册春秋繁嚣_ _ - - - 4 e 改制质文卷七菊2 3p 7 4 3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p 3 5 2 3 4 汉书卷九凹上匈奴列传p 3 7 7 4 9 青海师范大学碳:l :学位论文 治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基础。在树立儒家学况的同时,汉武帝也采用了法家的学沈和手段, 以加强其统治政权。汉武帝以公羊学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将儒学作为自己施政的理沦根据, 汉武帝提倡积极入世、维护等级制度、政治上德刑并重的治国学说,这就改变了秦代政治理 论主要以法家思想为依据的理论格局,将儒法心想更加紧密得结合起来,比较有效得巩固了 汉王朝的统治。为此,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措施。 、 一、思想和政治大一统 汉武帝对于公羊学的“大一统”十分醉心,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大一统”之治。 首先,汉武帝将西汉初期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变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是通过一系列具体 措施实施的。汉武帝在思想上推行“大一:统”,这一:亡作起于汉武帝即位之= ! j j ,建元元年,“上 乡儒术,招贤良。”丞相卫绾奏日:“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 国政,请皆罢。”“1 汉武帝欣然同意,罢黜了法家、纵横家之言,为儒家独尊跨出了第一步。 但这时的独尊还很不彻底,因为信奉黄老之学的宾太后是武帝政治上的掣肘之人,在她的强 大压力下,黄老之学还没有罢黜。 建元五年,武帝置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书籍便成为法 定的“经典”,从此博士便只限于儒生。建元六年( 公元前1 3 5 年) ,窦太后崩,汉武帝政治上 的阻碍得以清除,便大刀阔斧地推行有为政治。他任用“好儒术”的田盼为垂相,并于次年 “绌( 黜) 黄老,刑名百家言”的学者不用,提拔以学儒家春秋经起家的公孙弘当官,后 逐渐升至御史大夫、承相。元光元年,举孝廉。诏贤良文学之士进行对策,所诏基本上都是 儒生,黄老之学已被消灭殆尽。元朔五年,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为博士置弟子员。1 ,同 时兴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士人的教材,以对儒术掌握程度的高低来划分贤愚。这样, 研读儒家经典便成为士人入仕的门径。通过以上措施,儒学便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 真正的独尊。 其次,武帝在政治上推行大一统,他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不断发动对周围四 夷的战争,将它们融入版图,建立一个大帝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强干弱枝”、“君权神授” 的建议,着力加强王权,首先在中央对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内朝和外朝两套朝官, 把军政大权的决策权收归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便成为执政内朝决策和处理一般政务的机 1 2 汉书卷六武帝纪p 1 5 5 、p 1 5 6 3 汉书卷八八( 儒林传,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p 3 5 9 3 - - 3 5 9 4 1 0 汉武帝时l 田难西汉后期以儒治冈思想研究 构,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利,提高了鬯权。通过对官吏制度的改革,军政大权便牢牢控制在 皇帝手中。其次是汉武帝削弱渚侯势力,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通过实行“推恩令”,诸侯国 势力得到削弱,另外,武帝还通过对诸侯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法制、正面打击谋反及叛乱, 诸侯因绝嗣而废除等方法来削弱皆侯势力。若二f 以上几种措施,诸侯分裂的局面基本一l 得以 消除。各诸侯王只是“衣食租税,不与政事”3 ,渚侯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再也形成不了 对中央威胁的力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正因为“春秋大统”倡导政治一统和文化一统,_ ! j i = 强调皂权至l ,所以为维护帛权、 防范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以及“外事四夷”。1 它在“独尊儒术”的过程中立c ! | j 得到了汉 武帝的采纳与运用。个比较典型的事例,是汉武帝把“大一统”理沦作为制定、修改和执 行法律的依据。如淮南z e 支 j 安等谋反,武帝便根据“春秋大一统”,以“君亲无将,将而 必昧”来定罪。最终他不汉把主犯刘安等定为死罪,而且还牵连了许多吏民,“党与死者数万 人”。由于汉武帝的十及力强渊和运用,自武帝丌始,“眷秋大一统”便成为汉代政治理论 的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是涉及皇权、中央集权和所悄“夷狄”问题,人们在沦述中儿乎鄙以 此理论为依据。 二、封建皇帝依循经义训政、施政 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要运用儒家思想、学说来解决施政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必 然要将其施用于具体的政务之中。在这方面,在武帝以前按儒家经义决事是很少见的,汉武 帝身体力行,早诏书中每每援引经书立论,处理政务也将经学作为其理论依据。仅就其诏书 而言,如元朔元年策立卫皇后,为强调“更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