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6 1 心得体会 证: 设A( x1,y1) ,B(x2,y2) ,Q(x,y) , 由题意知 P A A Q = P B Q B , 设A在P,Q之间,P A =A Q ( 0) , 又Q在P,B之间, 故P B =-B Q , 因为 P B B Q , 所以00) 过点M(2,1) , 且左焦 点为F1(- 2, 0). ( 1) 求椭圆C的方程; ( 2) 当过点P(4,1) 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两不同点A,B时, 在线段 A B上取点Q, 满足|A P | |Q B |=|A Q | |P B | .证明: 点Q总在某定直线上. 【 分析】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椭圆的方程, 巧妙地利用定比分点解答点Q的轨迹问题. 【 解析】 ( 1) 由题意知 c 2=2 2 a 2+1 b 2=1 c 2= a 2- b 2 , 解得a 2=4, b 2=2, 所求椭圆方程为x 2 4+ y 2 2=1 . 图 1 0 - 3 0 ( 2) 如图1 0-3 0所示, 设A(x1,y1) ,B(x2,y2) ,Q(x,y) , 由题意知 P A A Q = P B Q B , 不妨设A在P,Q之间,P A =A Q ( 0) , 又Q在P,B之 间, 故P B = -B Q , 因 为 P B B Q , 所以0 0 (),如图1 0-3 1所示, 作辅助线, 设A x 1,y1 ( ), B x2,y2(), 易知R t F M RR t AH B, 所以 F R A B = FM AH = A F-B F 2 x1-x2 = A F-B F 2x1-x2 () 由定义知A F+A F =2a, 从而A F-A F = A F 2- A F 2 2a =( x1+c) 2+ y 2 1- ( x1-c) 2+ y 2 1 2a = 2e x1. + 2 得A F=a+e x1, 同理B F=a+e x2. -得A F-B F=ex1-x2( ), 代入式() 得 F R A B = ex1-x2() 2x1-x2 =e 2 . 类比椭圆, 在双曲线中有 F R A B =e 2 .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6 3 心得体会 图 1 0 - 3 2 在抛物线中, 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 p x p 0 (), 如图1 0-3 2 所示, 作辅助线方法同椭圆中, 得 F R A B = A F-B F 2AH = A F-B F 2A S-B T = A F-B F 2A F-B F =1 2 . 即 F R A B =1 2= e 2( 抛物线离心率为1 ). 【 例1 0 . 5 5】 (2 0 1 0 全国 理,1 2) 已知椭圆C: x 2 a 2+y 2 b 2=1 ab0()的离心率为 3 2 , 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k k0()的直线与C相交于A,B两点, 若A F =3F B, 则k= ( ). A . 1B . 2C . 3D . 2 图 1 0 - 3 3 【 解析】 如图1 0-3 3所示, 不妨设A F =3, 则F B =1,MF =1, R F =e 2 A B= 2e= 3, 在R t F MR中,k= t a n R F M = RM F M = 3 - 1 1 = 2 .故选B . 【 评注】 若l A B的倾斜角为, 且A F = F B 0( ), 则c o s= -1 e+1() . 【 变式1】 (2 0 0 9全国理,1 1) 已知双曲线C: x 2 a 2- y 2 b 2= 1a 0, b 0()的右焦点为F, 过 F且斜率为3的直线交C于A,B两点, 若A F = 4 F B , 则C的离心率为( ). A . 6 5 B . 7 5 C . 8 5 D . 9 5 图 1 0 - 3 4 【 变式2】 (2 0 1 0全国理,1 6) 已知F是椭圆C的一个焦点, B 是短轴的一个端点, 线段B F的延长线交C于点D, 且 B F =2F D, 则C 的离心率为 . 【 变式3】 (2 0 0 7重庆文,2 1) 如图1 0-3 4所示, 倾斜角为的直 线经过抛物线y 2=8 x的焦点F, 且与抛物线交于A,B 两点. ( 1) 求抛物线的焦点F的坐标及准线l的方程; ( 2) 若为锐角, 作线段A B的垂直平分线m交x轴于 点P, 证明:F P-F Pc o s 2为定值, 并求此定值. 模型二: 三大圆锥曲线中( 双曲线需同支) , 设过焦点F且不平行于焦点所在坐标轴的弦 为A B, 则 1 A F + 1 B F 为定值4 L ( L为通径长). 证: 设椭圆x 2 a 2+ y 2 b 2=1ab0 (), 如图1 0-3 5所示, 过点F作lx轴于点F, 过点 A,B分别作AH1,BH2垂直于l于点H1,H2, 设A x1,y1( ), B x2,y2( ), lA B的 倾斜角为, 不妨设x20, 直线l经过C1的焦点, 依次交C1,C2于A,B, C,D四点, 则A B C D 的值为( ). A .p 2 4 B .p 2 3 C .p 2 2 D .p 2 图 1 0 - 3 7图 1 0 - 3 8 模型二的推广: 三大曲线( 椭圆、 双曲线( 同支) 、 抛物线) 中, 设Pi( i=1,2, ,n,n, n2) 为曲线上的动点, 点F为曲线的焦点, 且线段F P1,F P2, ,F Pn把圆周角F分成 n等份, 则 n i=1 1 F Pi 为定值, 2n L ( L为通径长). 证:对于椭圆x 2 a 2+ y 2 b 2=1ab0 (), 由题意可设 1=x +F P 1=, 则 i=x +F P i=+ 2i-1( ) n i=1,2, ,n(), 且由模型一知 1 F Pi = 1-ec o si b 2 a i=1,2, ,n( ), 所以 n i=1 1 F Pi = n i=1 1-ec o si b 2 a = n a b 2-c b 2 n i=1 c o si(). 因为 i=+ 2i-1( ) n , 所以单位向量 F Pi F Pi 的终点均匀分布在以F为圆心 的单位圆上, 所以 n i=1 F Pi F Pi =0(). ( 证明: 可把 F Pi F Pi 逆时针旋转2 n , 则式() 左边不变, 其右边只能为0). 所以 n i=1 c o si,s i ni( )=0, 即有 n i=1 c o si=0, 代入式() 得 n i=1 1 F Pi = n a b 2-c b 20= n a b 2为定值. 类比椭圆, 在双曲线( 同支) 中, 仍有 n i=1 1 F Pi = n a b 2. 对于抛物线y 2=2 p x p0 ( ), 设 1=x +F P 1=, 则i=x +F P i=+ 2i-1() n i=1,2, ,n( ),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6 6 心得体会 由模型一中知 1 F Pi = 1- c o si p , 所以 n i=1 1 F Pi = n i=1 1- c o si p =n p -1 p n i=1 c o si, 由中证明知 n i=1 c o si=0, 代入上式得 n i=1 1 F Pi =n p 为定值. 【 评注】 上述结论可统一为 n i=1 1 |F Pi|= 2n L ( L为通径长). 【 例1 0 . 5 7】 (2 0 0 7重庆理,2 2) 在椭圆 x 2 3 6+ y 2 2 7=1上任取三个不同的点 P1,P2,P3, 使 P1F P2=P2F P3=P3F P1, 其中F为右焦点, 求证: 1 F P1 + 1 F P2 + 1 F P3 为定值, 并求此定值. 【 解析】 解法一: 设椭圆的右顶点为A, 以F为极点, A F的延长线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 系, 并设A F Pi= ii=1,2,3 ( ), 0ib0 ( ) . 设P x0, y0 ( ), A x1,y1( ), B x2,y2( ) . 令x0=ac o s, y0=bs i n,A ac o s,bs i n ( ), B ac o s , bs i n ( ) . 则kA B=b s i n-bs i n ac o s-ac o s =b a 2 c o s + 2 s i n - 2 -2 s i n + 2 s i n - 2 =-b ac o t + 2 (). 同理, kP A=-b ac o t + 2 , kP B=-b ac o t + 2 . 而k P A+kP B=0, 得-b ac o t + 2 -b ac o t + 2 =0, 所以c o t + 2 + c o t + 2 =0, 得 1 t a n + 2 + 1 t a n + 2 =0 t a n + 2 + t a n + 2 =0, 即t a n+ 2 + =0 t a n + 2 + t a n=0 c o t + 2 + c o t=0, 所以c o t + 2 =- c o t, 代入式() 得 kA B=-b a - c o t( )= b ac o t = b 2 x0 a 2 y0, 为定值. 由于x0y00, 所以上述所有三角运算均有意义. 对于双曲线x 2 a 2- y 2 b 2= 1a, b 0(), 设P(x0,y0) 为P as e c,bt a n( ), A as e c,bt a n( ), B as e c , bt a n (), 则kA B= bt a n-bt a n as e c-as e c =b a s i n c o s - s i nc o s c o s - c o s =b a s i n-() -2 s i n + 2 s i n - 2 =b a c o s - 2 s i n + 2 (). 同理, kP A=b a c o s - 2 s i n + 2 , kP B=b a c o s - 2 s i n + 2 ,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6 8 心得体会 而k P A+kP B=0, 即b a c o s - 2 s i n + 2 + c o s - 2 s i n + 2 =0, 所以 c o s - 2 s i n + 2 + c o s - 2 s i n + 2 =0,s i n + 2 c o s - 2 + s i n + 2 c o s - 2 =0 . 即1 2 s i n +- 2 + s i n +-(-) 2 + 1 2 s i n +- 2 + s i n +-() 2 =0 s i n+ - 2 + s i n + 2 + s i n+ - 2 + s i n + 2 =0 s i n- - 2 + s i n + - 2 +2 s i n + 2 =0 2 s i n - - 2 + - 2 2 c o s - - 2 -+ - 2 2 +2 s i n + 2 =0 s i nc o s - 2 + s i n + 2 =0 c o s - 2 s i n + 2 =- 1 s i n , 代入式() 得 kA B=b a - 1 s i n =- b a 1 s i n=- b 2 x0 a 2 y0, 为定值. 由于y00, 所以上述所以三角函数运算均成立. 对于抛物线y 2=2 p x p0 (), 设P x0, y0 ( ), A y 2 1 2p, y1 , B y 2 2 2p, y2 ( y0,y1,y2两两均不相等) , 则kA B=y 1-y2 y 2 1 2p- y 2 2 2p = 2p y1+y2( ). 同理, kP A= 2p y0+y1, kP B= 2p y0+y2, 又k P A+kP B=0, 得 2p y0+y1+ 2p y0+y2=0 , 即 1 y0+y1+ 1 y0+y2=0 , 故y0+y1+y0+y2=0, 得y1+y2=-2 y0, 代入式() 得 kA B= 2p -2y0=- p y0 . 【 例1 0 . 5 8】 (2 0 0 9辽宁理,2 0) 已知椭圆C: x 2 4+ y 2 3=1 , A为椭圆C上的点, 其坐标为 1, 3 2 , E,F是椭圆C上的两动点, 如果直线A E的斜率与A F的斜率互 为相反数, 证明: 直线E F的斜率为定值, 并求出该定值. 【 分析】 要求直线E F的斜率, 必须知道E, F的坐标. 【 解析】 设直线A E的方程为y=k x-1( )+ 3 2, x 2 4+ y 2 3=1 y=k x-1 ( )+ 3 2 ,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6 9 心得体会 消y得4k 2+3 ()x 2+ 1 2 k-8k 2 ()x+4 3 2- k 2 -1 2=0, 则xE= 4 3 2- k 2 -1 2 4k 2+3 ()xA = 3-2k()2-1 2 4k 2+3 , 又直线A F的斜率与A 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故以上k用-k代替得 xF= 3+2k()2-1 2 4k 2+3 , 所以 kE F=y F-yE xF-xE= -k xF-1( )+ 3 2- k xE-1( )+ 3 2 xF-xE =- k xF+xE( )+2 k xF-xE , 把,两式代入上式, 得k E F=1 2 . 【 变式1】 已知A,B,C是长轴为4,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上的三点, 点A 是长轴的一个 顶点, B C过椭圆的中心O, 且A C B C=0,B C =2A C . ( 1) 求椭圆的方程; ( 2) 如果椭圆上的两点P,Q, 使得P C Q的平分线垂直于O A, 问是否总存在 实数, 使得P Q = A B ? 说明理由. 【 变式2】 已知椭圆x 2 6+ y 2 2=1的内接P A B 中, 点P坐标为 3,1 (),P A与P B的倾 斜角互补, 求证: 直线A B的斜率为定值, 并求之. 图 1 0 - 3 9 【 变式3】 已知双曲线x 2-y 2 3 =1上点P2,3(), 过P作两条直线 P A,P B, 满足直线P A与P B倾斜角互补, 求直线A B的 斜率. 【 变式4】 (2 0 0 4北京理,1 7) 如图1 0-3 9所示, 过抛物线y 2=2 p x p0 ()上一定点P x0, y0 ()y00(), 作两条直线分别交 抛物线于A x1, y1 ( ), B x2,y2( ) . ( 1) 求该抛物线上纵坐标为p 2的点到焦点F 的距离; ( 2) 当P A与P B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 求y 1+y2 y0 的值, 并证明直线A B的斜率是非零常数. 模型四: 已知曲线C: x 2 s +y 2 t =1(s t0) ,P是C上异于顶点的动点,A,B是关于原点中 心对称的两顶点.若直线P A,P B分别交同一坐标轴于M,N( 非A,B两点) , 则OM ON 为定值. 【 例1 0 . 5 9】 如图1 0-4 0所示, 已知圆O的半径是a a0 (), 圆中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A B和C D,P是圆周上任意一点( 不在A B,C D上) , 直线A P,B P分别交直 线C D于M,N, 证明OM ON =a 2 . 【 解析】 证: 因为B P A P, 所以 B N AM, 从而 B N AM= B O + O N ( ) A O + O M ( )= 0 ,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7 0 心得体会 图 1 0 - 4 0 即B O A O+B OOM+ONA O+OMON=0, 即-a 2+OM ON=0 . 所以OM ON =OM ON c o s 0=OM ON =a 2, 得证. 【 例1 0 . 6 0】 如图1 0-4 1所示, 已知椭圆x 2 a 2+y 2 b 2=1ab0 () 的 上、 下顶点分别为A,B, 点P是椭圆上异于顶点的任 意一点, 直线A P,B P分别交x轴于M,N, 证明: 图 1 0 - 4 1 OM ON =a 2 . 【 解析】 证: 设P x 0,y0 (), 则x0y00,M m,0( ), N n,0( ), 则A P AM, 即 x0,y0-b( ) m,-b( ) . 所以m y0-b( )=- b x0, 得m=- b x0 y0-b . 同理由B P BN, 得n=b x0 y0+b . 所以OM ON =m n=- b 2 x 2 0 y 2 0-b 2= x 2 0 1- y 2 0 b 2 =x 2 0 x 2 0 a 2 =a 2 . 图 1 0 - 4 2 【 变式1】 如图1 0-4 2所示, 已知椭圆x 2 a 2+y 2 b 2=1ab0 () 上、 下 顶点分别为A,B, 点P是椭圆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 直线A P,B P分别交x轴于M,N.证明:AM BN为定 值, 并求之. 【 例1 0 . 6 1】 如图1 0-4 3所示, 已知双曲线 x 2 a 2- y 2 b 2=1a, b0()左、 图 1 0 - 4 3 右顶点分别为A,B, 点P是双曲线异于顶点的任意 一点, 直 线A P,B P分 别 交y轴 于M,N, 证 明: OM ON =b 2 . 证: 设P x0, y0 ( ), y00,M0,m ( ), N0,n( ), A-a,0( ), B a,0(), 则A P AM, 即x0+a, y0 ( ) a,m( ), 所以m x0+a( )=a y 0, 即m= a y 0 x0+a . 同理, 由B P BN, 得n=- a y 0 x0-a . 所以,O M O N =m n= a y 0 x0+a - a y 0 x0-a = a 2 y 2 0 x 2 0-a 2= y 2 0 x 2 0 a 2- 1 = y 2 0 y 2 0 b 2 =b 2 . 【 变式1】 (2 0 0 9江西理,2 1) 已知双曲线x 2 2b 2- y 2 2 5b 2=1b0 ()的左、 右顶点为B,D, 在双 曲线上任取一点Q x0, y0 ()y00(), 直线Q B,Q D分别交y轴于M,N两点, 求证: 以MN为直径的圆过两定点.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7 1 心得体会 图 1 0 - 4 4 【 例1 0 . 6 2】 如图1 0-4 4所示, 已知抛物线y 2=2 p x p0 (), 动直 线l过定点Q q, 0(), 且l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AM垂直于x轴于M,BN垂直于x轴于N,AM 垂 直于y轴于M ,BN 垂直于y轴于N , 证明:OM ON =q 2,OM ON =2p|q| . 【 解析】 证: 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非零, 故可设直线l: x= t y +q tR( ), A x1,y1( ), B x2,y2( ). 由 y 2=2 p x x= t y +q , 得y 2-2 p t y-2p q=0 . 所以OM ON =y1y2=2p|q|, OM ON =x1x2= y 2 1 2p y 2 2 2p = y1y2 ()2 4p 2 =4 p 2 q 2 4p 2=q 2 . 题型1 5 4 最值问题 思路提示: 有两种求解方法: 一是几何方法, 即利用几何性质结合图形直观求解; 二是 建立目标函数, 通过求函数的最值求解. 【 例1 0 . 6 3】 设椭圆 x 2 2 5+ y 2 1 6=1的左、 右焦点分别为F 1,F2, 点M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点 A的坐标为2,1(), 求MF1+M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分析】 本题若设M x, y (), 建立目标函数MA+MF1=f x, y (), 则会作茧自缚. 但是注意到F1为椭圆左焦点, 联想到椭圆定义及三角形中边的关系不等式时, 问题就容易获解. 图 1 0 - 4 5 【 解析】 如图1 0 -4 5所示, 因为M在椭圆上, 所以有M F1+M F2= 2a= 1 0 . 令Z=MF1+MA, 得Z=1 0+MA-MF2. 当M,A,F2三点不共线时, 有 -A F2MA-MF20(), 取等号的条件均为a=b. 【 变式1】 (2 0 0 6全国, 理2 0) 已知椭圆x 2+y 2 4=1在第一象限部分为曲线C, 动点P 在C上,C在点P处的切线与x, y轴的交点分别为A,B, 且向量OM =O A+ O B , 求 OM 的最小值. 【 变式2】 (2 0 1 0广东文,2 1) 已知曲线C:y=n x 2, 点P nxn,yn ()xn0, yn0 ()是曲线 Cn上的点n=1,2, ( ) . ( 1) 试写出曲线Cn在点Pn处的切线ln的方程, 并求出ln与y轴的交点Qn的 坐标; ( 2) 若原点O0,0()到ln的距离与线段PnQn的长度之比取到最大值, 试求点 Pn的坐标xn,yn( ); ( 3) 设m与k为两个给定的不同的正整数,xn与yn是满足(2) 中条件的点Pn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7 3 心得体会 的坐标. 证明: s n=1 m+1()xn 2 -k+1()yn 0( ), P x,y( ), 由A P = P B 知点P 坐标为 m- n 1+ , 2m+2 n 1+ , 又P在双曲线上, 所以 2m+2 n 1+ 2 4 - m- n 1+ 2 1 =1 m n= 1+()2 4 = +1 +2 4 . 设A O B=2, 因为t a n 2- =2 , 所以t a n=1 2, s i n 2= 2 t a n 1+ t a n 2 = 1 1+1 4 =4 5, 所以SA O B=1 2 5 m 5n4 5=2 m n=1 2 +1 +1 , 又 1 3, 2 , 当=1时, SA O B取最小值为2; 当=1 3时, SA O B取最大值为8 3 . 所以SA O B 2, 8 3 . 【 评注】 本题建立目标函数, 即A O B的面积与的函数关系S ( )= 1 2 +1 +1 , 利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7 4 心得体会 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求解. 【 变式1】 已知抛物线x 2=4 y的焦点为F,A,B是抛物线上的两动点, 且A F = F B 0(), 过A,B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 设其交点为M. ( 1) 证明:FM A B为定值; ( 2) 求A BM的面积的最小值. 【 例1 0 . 6 6】 (2 0 0 8全国 理, 2 1) 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 ), B0,1()是它的两 个顶点, 直线y=k x k0()与椭圆交于E,F两点, 求四边形A E B F面积的 最大值. 【 分析】 将四边形A E B F分割为两个三角形来求面积. 【 解析】 设E x 0,y0 ( ), F-x0,-y0( ), x0,y00, 由题意知椭圆方程为x 2 4+ y 2=1, 如图1 0-4 9所示, S四边形A E B F=SA E F+SB E F=1 2 O Ay0- -y0()+ 图 1 0 - 4 9 1 2 O Bx0- -x0()=2y0+x0, 又 x 2 0 4 +y 2 0=1 即x 2 0+4y 2 0=4,4=x 2 0+4y 2 04x0y0 ( 当x0=2y0时等号成立). 所以S 2 四边形A E B F=x0+2y0()2=x 2 0+4x0y0+4y 2 04+x 2 0 + 2y0()2=8, 即S四边形A E B F2 2, 当且仅当x0=2 y0时取等号. 另解: 设x0=2 c o s, y0= s i n, 0, 2 , 则S四边形A E B F=2 c o s+ s i n=2 2 s i n+ 4 2 2 . 故四边形A E B 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2. 【 例1 0 . 6 7】 (2 0 0 9全国 理, 2 1) 如图1 0-5 0所示, 已知抛物线E:y 2=x 与圆M: x-4()2+y 2= r 2 r0()相交于A,B,C,D四点. 图 1 0 - 5 0 ( 1) 求r的取值范围; ( 2) 当四边形A B C D的面积最大时, 求对角线A C,B D 的交点P的坐标. 【 解析】 ( 1) 将y 2= x代入x-4()2+y 2= r 2 并化简得x 2-7 x+1 6-r 2=0. 因为E与M有四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方程有两个不等的 正根x1, x2, 由此得 = -7()2-41 6-r 2 ( )0 x1+x2=70 x1x2=1 6-r 20 , 解得1 5 4 r 20, 所以r的取值范围是 1 5 2 , 4 . ( 2) 不妨设E与M的四个交点坐标分别为Ax1,x1(),Bx1,- x1 (), 第十章 圆锥曲线方程 1 7 5 心得体会 Cx2,- x2 (),Dx 2,x2 (), 则直线A C,B D的方程分别为 y-x1=- x2-x1 x2-x1 x-x 1 ( ), y+x1= x2+x1 x2-x1 x-x 1 ( ) . 解得点P的坐标为 x1x2,0 (). 设t= x1x2, 由t=1 6-r 2及( 1) 知0t7 2 .由于四边形A B C D为等腰梯 形, 因而其面积S=1 2 2x1+2x2 ()x2-x1. 即S 2= x1+x2+2x1x2 ()x1+x2()2-4x1x2 . 将x1+x2=7,x1x2=t代入上式, 并令f( t)=S 2, 得 f(t)= 7+2t ()27-2t() 0t7 2 .求导数得 f ( t)=-22t+7( ) 6 t-7( ) . 令 f ( t)=0, 解得t=7 6, t=-7 2( 舍去) .显然当0t0, 当7 6 t7 2时, f ( t)0 .故当且仅当t=7 6时, f(t) 有最大值, 即四边形A B C D 的面积最大. 故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 7 6, 0 . 【 评注】 本题主要有两个考查点: 一个是考查将曲线与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 的根的个数问题, 是较基本的问题; 另一个是考查四边形A B C D的面积最大值 问题, 是本题的核心点.要注意本题中表面上求点的坐标, 实质上是求四边形 A B C D面积的最大值, 而且在求目标函数最值的过程中,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 调性的方法, 从而使本题的综合性大大提高. 【 变式1】 (2 0 1 1湖南文,2 1) 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到点F( 1,0) 的距离与点P到y轴 的距离的差等于1. ( 1) 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 2) 过点F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 设l1与轨迹C相交于点 A,B,l2与轨迹C相交于点D,E, 求AD E B的最小值. 第十一章 算法初步 考纲解读 1 .了解算法的含义和思想. 2 .理解程序框图的3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 条件分支、 循环. 3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 输入、 输出、 赋值、 条件和循环语句的含义. 命题趋势探究 预测在2 0 1 2年高考中, 本章知识仍为考查的热点, 内容以程序框图为主.从形式 上看, 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 侧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要求考 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专题主要考查算法的逻辑结构, 要求能够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指明算法的功 能、 补充程序框图、 求输入参量, 并常将算法与其他版块知识( 尤其是与数列) 进行综 合考查.一般来说, 有关算法的试题属容易题目, 分值稳定在5分. 知识点精讲 一、 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 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这些程序或步骤必 须是确定的和能执行的, 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程序框图 ( 1) 定义: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 是一种用程序框、 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 图形. ( 2) 说明: 在程序框图中一个或几个程序框的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个步骤; 带有方向 的流程线将程序框连接起来, 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3 . 3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框图有3种基本的逻辑结构, 如表1 1-1所示. 第十一章 算法初步 1 7 7 心得体会表 1 1 - 1 名称 内容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定 义 顺序 结 构 由 若 干 个 依 次 执行的步骤组成, 是任何 一个 算 法 都 离 不 开 的 基 本结构 算法 的 流 程 根 据 条 件 是 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条 件结 构 就 是 处 理 这 种 过 程的结构 从某处开始, 按照一定的 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 反复执 行的 步 骤 称 为 循 环体 程序 框图 二、 基本算法语句 1 . 3种语句的一般格式和功能 3种基本算法语句的一般格式和功能如表1 1-2所示. 表 1 1 - 2 语句一般格式功能 输入语句 I N P UT“ 提示内容” ; 变量 输入信息 输出语句 P R I N T“ 提示内容” ; 表达式 输出结果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2 .条件语句 ( 1) 算法中的条件结构由条件语句来表达. ( 2) 条件语句的格式及框图如图1 1-1和图1 1-2所示. I FTHE N格式 图 1 1 - 1 I FTHE NE L S E格式 图 1 1 - 2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7 8 心得体会 3 .循环语句 ( 1) 算法中的循环结构由循环语句来实现. ( 2) 循环语句的形式及框图如图1 1-3和图1 1-4所示. UNT I L语句 图 1 1 - 3 WH I L E语句 图 1 1 - 4 ( 3)WH I L E语句与UNT I L语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表1 1-3所示. 表 1 1 - 3 WH I L E语句UN T I L语句 区别 执行循环体前测试条件, 当条件为真时执 行循环体, 当条件为假时终止循环, 可能 不执行循环体 执行循环体后测试语句条件, 当条件 为假时执行循环体, 当条件为真时终 止循环, 最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联系可以相互转换,L O O PUN T I L( 条件) 相当于WH I L E( 反条件) 三、 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算法, 是一种求最大公约数的古老而有效的算法, 其步骤 如下: ( 1) 用两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 求商和余数; ( 2) 以除数和余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 ( 3) 重复上述两步, 直到余数为0; ( 4) 则较小的数是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专著 九章算术 中介绍的一种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算 法, 其基本过程为: 对于任意给定的两个正整数, 以大数减小数, 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 的数比较, 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该操作, 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 则这个数( 等数) 就是 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第十一章 算法初步 1 7 9 心得体会 3.秦九韶算法 秦九韶算法是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代表作 数书九章 中提出的一种用于 计算一元n次多项式的值的方法. 4.进位制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 “ 满k进1” 就是k进制, k进 制的基数是k. 题型归纳及思路提示 题型1 5 5 已知流程框图, 求输出结果 思路提示: 分析条件结构, 确定最后一步运算. 【 例1 1 . 1】 (2 0 1 0全国新课标理, 7( 文,8) ) 如果执行如图1 1-5所示的框图, 输入N= 5, 则输出的数等于( ). 图 1 1 - 5 A . 5 4 B . 4 5 C . 6 5 D . 5 6 【 分析】 解决这类算法问题时, 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是把人看作计 算机, 程序执行哪一步, 我们就计算哪一步, 一直到程序 终止, 这类方法往往适用于步骤比较简单、 循环次数不十 分多的程序; 另一种思路是分析程序的原理, 了解程序实质要完成的 目标, 将其还原为数学模型, 从而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 解析】 解法一: S=0,k=1,S=0+ 1 12= 1 2, 15, 是k=2,S =1 2+ 1 23= 2 3, 25, 是k=3,S= 2 3 + 1 34= 3 4, 35, 是k=4,S=3 4+ 1 45= 4 5, 45, 是k=5,S= 4 5+ 1 56= 5 6, 55, 否, 程序结束. 解法二: 本题实质上是求解 5 k=1 1 kk+1() , 故 S=0+ 1 12+ 1 23+ 1 56=1- 1 2+ 1 2- 1 3+ 1 5- 1 6= 5 6. 故选D. 【 变式1】 (2 0 1 0沈阳监测理,2) 执行如图1 1-6所示的程序框图, 则输出的结果S 是 . 【 变式2】 (2 0 1 0天津河西区调查) 如图1 1-7所示, 该程序框图的输出结果是 . 【 变式3】 (2 0 0 7山东理,1 0) 阅读如图1 1-8所示的流程框图, 若输入的n是1 0 0, 则输 出的变量S和T的值分别是( ). A . 2 5 0 0,2 5 0 0B . 2 5 5 0,2 5 5 0C . 2 5 0 0,2 5 5 0D . 2 5 5 0,2 5 0 0 【 变式4】 (2 0 1 1课标全国理,3) 执行如图1 1-9所示的程序框图, 如果输入的N 是6,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 8 0 心得体会 则输出的p是( ). A. 1 2 0B. 7 2 0C. 1 4 4 0D. 5 0 4 0 【 变式5】 (2 0 1 1浙江理,1 2) 若某程序框图如图1 1-1 0所示, 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 图 1 1 - 6 图 1 1 - 7 图 1 1 - 8 “ ?N ?p k=1, p=1 k=k+1 p=pk kb? 图 1 1 - 1 0 图 1 1 - 1 1 【 例1 1 . 2】 (2 0 1 0辽宁文,5) 如果执行如图1 1 -1 1所示的流程框图, 输入n=6,m=4, 那么输出的P等于( ) A . 7 2 0B . 3 6 0C . 2 4 0D . 1 2 0 【 解析】 k= 1, P= 1 6 - 4 + 1( )= 3 , 1 4 k= 2,P= 3 6 - 4 + 2( )= 1 2 , 2 4 k= 3,P= 1 2 6 - 4 + 3( )= 6 0 , 3 4 k= 4,P= 6 0 6 - 4 + 4()= 3 6 0,4 = 4 程序结束 输出P= 3 6 0 .故选B . 【 变式1】 (2 0 1 0辽宁理,4) 如果执行如图1 1-1 1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D-10-生命科学试剂-MCE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具成本控制成本效益分析版
- 信用记录优化承诺书8篇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高分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2026学年导游资格考试预测复习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4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综合提升测试卷往年题考附答案详解
- 执业药师考试黑钻押题(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燃气职业技能鉴定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中共十堰市委党校引进高层次人才(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法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 2021-2025年高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之氮及其化合物
- 车队充电服务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丘成桐少年班选拔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服务合同
- 服装款式图模板谭敏31课件
- 2025中级经济师《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章节千题
- 医院医患纠纷处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鄂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