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广州市花都区水系规划 1 花都区概况 核 定:张国平 审 查:刘启波 欧军利 校 核:林 柯 编 制:欧军利 林 柯 陈 韦 1-2 目 录 1.1 自然地理.1-3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1-3 1.1.2 河流水系.1-4 1.1.3 地质、土壤.1-10 1.1.4 气象.1-11 1.1.5 水文.1-14 1.1.6 水资源.1-15 1.1.7 自然灾害.1-16 1.2 水利工程.1-17 1.2.1 骨干水库工程.1-17 1.2.2 骨干引输水工程 .1-22 1.2.3 防洪、排涝工程 .1-24 1.3 社会经济.1-25 1.4 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26 1.5 城市发展规划.1-28 1.5.1 发展战略.1-28 1.5.2 发展定位.1-29 1.5.3 人口发展规模.1-29 1.5.4 土地利用规划.1-30 1-3 1 花都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东北与从化县为邻,东 南与广州市白云区接壤,西南与三水及南海县交界,西北与清远市相连。地理座 标东经 11257071132810之间,北纬 231457233718之间。全区呈南 北最大宽度 28km,东西最大距离 52.5km 的长方形。国土总面积 969.7km2。 花都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呈东北向西南横向带状阶梯式倾 斜。 全区地形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北部中、 高丘陵区, 海拔高度 300m580m, 属南岭九连山系余脉,最高点梯面镇牙英山海拔 581.1m,本区域坡度陡峭,一 般在 2545之间;中部浅丘台地区,呈东西带状,海拔高度 50m100m,区 内众多水库大多集中此地带内;南部平原区,属于广花平原的一部分,海拔高度 5m50m,其中有丫髻岭(408.6m)和中洞岭(337m)等分散的条状破碎高丘 陵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形成间隔的平原。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花都片区内存在海拔 350m400m、150m200m、 100m120m 三级平面和 60m80m、30m40m、15m25m 三级岗地或阶地。花都 片区的地貌类型,以形态成因原则划分,分堆积和侵蚀两大类。堆积一类可分冲 积平原和冲积阶地两类;侵蚀一类可分红色砂冈地、砂页岩冈地、砂页岩及石灰 岩冈地、花岗岩冈地、砂页岩低丘陵、砂页岩及石灰岩低丘陵、花岗岩低丘陵、 砂页岩高丘陵、砂页岩及石灰岩高丘陵、花岗岩高丘陵等 10 类,见表 1-1。 表 1-1 花都片区主要地貌类型表 地貌类型 分布地区 海拔高度(m)相对高度(m)坡度(度) 面积(km2) 占总面积(%) 冲积平原 流溪河、白坭河、九曲河 和芦苞涌等沿岸 530 320 3 375.2 39.04 冲积洪积阶地 北部丘陵南侧与平原接 触的过渡地带 3050 2040 5 95.5 9.94 砂页岩冈地 散布于冲积平原 2080 1070 520 46.5 4.84 花岗岩冈地 平原北部与花岗岩低丘陵 之间过渡地带 3080 2060 520 50.9 5.3 砂页岩低丘陵 西南部赤坭和炭步镇及东 部花东镇境内 100250 50200 1025 50.8 5.29 砂页岩及石灰岩低丘陵 西部的赤坭和炭步镇 境内如飞鼠岩一带 100250 50200 1025 48.9 5.09 花岗岩低丘陵 北部高丘陵南面 80250 50200 1020 33.7 3.5 花岗岩高丘陵 片区北部 250581.1100500 1530 225.7 23.48 1-4 花都区内丘陵、平原、河流兼有。海拔 50m 以上的北部中高丘陵区、中部 浅丘台地区内森林密布,植被茂盛,该区域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31.5%。南部 平原区以农业种植为主, 村、 镇星罗棋布, 平原区内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1.7%, 水域面积(包括江河及能利用的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10.8%。全区各类面积 的大体比例可概括为“三山一水六平原”。 花都区地形地貌见图 g-3068-04。 1.1.2 河流水系 河流水系 花都区北部是连片分布的高、低丘陵,森林密布,降雨量大,是花都区大部 分河流的发源地。全区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基本情况为: 梯面镇位于北部山区内,地形东高西低,镇内梯清河流向由东向西,沿途汇 入众多支流形成梯清河水系。 区内花东镇、花山镇、狮岭镇、新华街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河流都是由北 部山区向南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流溪河或新街河,成为流溪河、新街河 两大水系的组成部分。 赤坭、炭步两镇由于受镇内丫髻岭、中洞岭的影响,地形以两岭为高,四周 低,白坭水穿越两岭之间,河流(涌)则大多发源于两岭流入白坭水水系。 雅瑶镇位于新街河以南,属平原地区,地形则东南略高,倾向西北,镇内雅 瑶涌由东向西流入新街河。 全区河流按水系划分则可分为流溪河、白坭水、新街河、梯清河 4 大水系: (1) 流溪河水系 流溪河水系包括流溪河及本区内的犁头咀河、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四条 主要支流。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市桂峰山,由东北流向西南,流经从化、花都及广州白云 区,在鸦岗汇入珠江,全长 156km,总集雨面积 2296km2。该河流经从化后,在 花都区东部牛心岭流入本区,先后汇入犁头咀河、网顶河、老山水、高溪河四条 支流后, 至花东镇南部李溪附近流出本区进入白云区, 在本区境内河长 24.38km, 集水面积 196.5km2。 1-5 a3 图 1-6 犁头咀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嶂顶,上游建有南蒙塘、雀山塘及犁头咀水 库,干流自犁头咀水库由北向南流经杨荷华侨农场、镇东等地,经大料水闸汇入 流溪河。干流全长 9.16km,集雨面积 13.17km2。 网顶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猪石岭,上游建有九湾潭水库,干流自九湾潭 水库由北向南流经狮前、 鸿鹤、 网顶等地, 于港头汇入流溪河。 干流全长 26.96km, 集雨面积 67.1km2。 老山水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鸡枕山,上游建有蟾蜍石水库,干流自蟾蜍石 水库由北向南流经黄竹湖、黄秀塘等地,至石角汇入流溪河。干流全长 18.08km, 集雨面积 44.88km2。 高溪河(也称大沙河)发源于花都区东北部的元岗,上游建有元岗水库,干流 自元岗水库由北向南流经联安、高溪、山下等地,至白云区人和汇入流溪河。干 流全长 20.1km,集雨面积 39.64km2。 (2) 白坭水水系 白坭水水系包括白坭水及本区内的国泰水、大官坑水、新街河(水系)等三 条主要支流,及发源于丫髻岭、中洞岭的众多小河、河涌组成。 白坭水位于花都西部,其源头是从北江芦苞水闸分水起,由西向东北方向沿 三水长歧进入花都,流经西莲塘,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这段河道,又名九曲 河。而后,河流由北转向南在赤坭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布段又汇入新街河,最 后流经广州白云区鸦岗汇入珠江,全长 53km,总集雨面积 788km2,在花都区境 内河长 32.55km,集雨面积 628.58km。 国泰水发源于清远市马头岭,从清远兴仁入境,经国泰至白坭汇入白坭水。 全长 18.65km,集雨面积 149km2。 大官坑水发源于狮岭区天堂顶, 上游建有马岭水库, 干流出水库后经三步坑、 禾地布汇入小官坑水、三坑河二条支流后纳入白坭河,干流全长 14.96km,集雨 面积 48.78km2。 (3) 新街河水系 新街河旧称横潭水,是白坭水下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花都区与广州 市白云区的界河。主要支流有铜鼓坑、铁山河、田美河、天马河。其干流由铜鼓 1-7 坑、铁山河汇合后算起,由东向西流经莲塘、新华镇、于珠江水泥厂附近汇入白 坭水,沿途汇入田美河、天马河。干流全长 36.1km,总集雨面积 423km2。 铜鼓坑发源于花山镇北部枫树窝顶、鸡枕山一带的山区。上游建有狮洞水库 和新庄水库。干流自狮洞水库始,由北向南流经狮民村、新庄水库溢洪道、新庄、 莲塘村等地,于莲塘新村与左面的铁山河汇合后形成新街河干流的起点。铜鼓坑 河干流全长 23.44km,总集雨面积 49.42km2。 铁山河发源于花山镇北部与梯面镇交界的高百丈山脉, 其上游由梯面镇正迳 引水渠、朱高布水库排洪河、福源水库排洪河、磨刀坑水库排洪河汇合而成,干 流自北向南流经源和、红群、平西、新和等村,至新华镇的莲塘新村与右边的铜 鼓坑汇合后进入新街河。干流全长 23.75km,集雨面积 59.3km2。 田美河位于花都区中部,发源于花山镇东部的儒林,自北向南流经儒林、罗 仙、纵贯新华镇等地,于大塘边处汇入新街河。干流河长 17.86km,集雨面积 29.07km2。 天马河由大迳河与大布河汇合而成。 大迳河发源于狮岭分水, 经军田、 狮岭、 乐同与大布河汇合,上游建有红崩岗水库;大布河发源于花都北部与清远交接的 马牯跳墙,经旗岭、乐同与大迳河汇合,上游建有芙蓉嶂、六花岗水库,中游建 有洪秀全水库。天马河干流经三华、毕村至罗溪汇入新街河,全长 26.13km,总 集雨面积 158.66km2。 (4) 梯清河水系 梯清河发源于梯面镇东部的羊石顶,自东向西流经联民村、梯面镇镇区、红 山村、横坑村,沿途汇入众多山洪沟,最后注入清远市的迎咀水库。 梯清河横坑电站以上集雨面积43.07km2, 干流河长17.07km, 干流坡降9.5。 本次规划,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共梳理出河流、 河涌 49 条, 总长约 340km, 河流密度 0.05 条/km2。另外,尚有流经本区的流溪河、新街河、白坭水局部河段 或河岸。 全区水面面积 104.7km2,其中河流 13.38km2,骨干渠系 5.2 km2,水库山塘 16.14 km2,坑塘 69.98km2,水面率 10.8%。 花都区河流(涌)基本情况见表 1-2。花都区水系现状见图 g-3068-03。 1-8 表 1-2 花都区河流(涌)基本情况表 编号 所属镇区 河道名称 承泄区 集雨面积 (km2) 干流总长 (km) 平均比降 () 平均宽度 (m) 1 犁头咀水 流溪河13.17 4.55 4.20 9.00 2 网顶河 流溪河67.1 8.26 2.10 30.00 3 响水 网顶河11.88 9.63 5.00 21.00 4 老山水 流溪河44.88 11.9 1.40 39.00 5 花东镇 高溪河 流溪河22.46 9.76 3.40 20.00 6 铜鼓坑 新街河49.42 19.06 2.20 22.00 7 铁山河 新街河59.3 23.75 4.70 28.00 8 福源河 铁山河17.43 4.5 4.7 21.10 9 花山镇 磨刀坑河 铁山河4.97 2.62 7.9 21.20 10 大布河 天马河64.69 2.87 1.40 42.00 11 六花江 大布河12.97 5.46 7.00 13.00 12 胡屋河 大布河12.51 7.59 2.90 69.00 13 大迳河 天马河43.79 16.05 2.30 26.00 14 西群河 大迳河11.78 7.20 7.00 58.00 15 西群东河 西群河6.65 6.09 8.83 7.50 16 西群西河 西群河3.69 4.97 18.48 7.20 17 苏屋河 大迳河4.83 4.81 16.30 9.00 18 狮岭镇 下迳河 大迳河5.36 5.29 2.60 7.00 19 田美河 新街河29.07 17.86 1.40 18.00 20 天马河 新街河158.66 8.1 0.40 80.30 21 三华涌 新街河14.30 4.47 0.90 17.00 22 大布迳河 天马河22.34 8.13 1.10 16.00 23 新华镇 金钟河 大布迳河8.48 9.02 7.7 27.20 24 大官坑水 白坭河48.78 10.5 1.90 14.00 25 三坑河 大官坑水23.18 3.00 25.90 26 赤坭镇 小官坑水 大官坑水3.26 2.52 2.77 6.00 1-9 续上表 编号 所属镇区河道名称 承泄区 集雨面积 (km2) 干流总长 (km) 平均比降 () 平均宽度 (m) 27 黄坭河 白坭河30.37 1.77 2.50 33.00 28 国泰水 白坭河149 5.00 1.20 52.00 29 鲤塘 1 涌 白坭水3.68 3.26 2.21 12.00 30 鲤塘 2 涌 白坭水1.55 2.40 2.34 11.00 31 新村 1 涌 白坭水1.10 2.35 4.24 6.00 32 新村 2 涌 白坭水3.18 2.31 5.38 10.00 33 蓝田涌 白坭水9.95 6.63 2.77 16.00 34 新生涌 白坭水8.66 4.69 5.11 13.00 35 土场涌 白坭水1.91 2.44 7.39 8.00 36 锦山涌 白坭水7.82 7.76 4.79 8.00 37 赤坭镇 剑岭涌 白坭水1.65 2.48 10.59 17.00 38 鲤鱼涌 大官坑21.88 8.58 0.49 21.00 39 茶炭涌 大官坑3.51 3.54 0.35 16.00 40 石湖涌 大官坑21.88 11.61 0.14 31.00 41 轮胎涌 大官坑3.10 2.68 5.77 8.00 42 鸭湖涌 大官坑5.57 7.43 2.33 14.00 43 民主涌 大官坑8.12 4.55 5.59 12.00 44 黎民涌 大官坑6.02 4.96 1.69 6.00 45 炭步镇 中洞河 卢苞涌3.55 5 1 11.10 46 雅瑶涌 (含机场西南排水渠) 新街河33.80 10.48 0.57 26 47 机场西北排水渠 新街河18.70 7.25 0.57 20 48 雅瑶镇 机场西中排水渠 新街河14.20 2.2 0.57 20 49 梯面镇 梯清河 迎咀水库47.7 13.49 8.00 21.00 备 注:除上表河涌外,位于花都区的河流尚有: (1) 流溪河局部河段:何家铺龙庄河段右岸,长约 23km。 (2) 新街河局部河段:铁路桥(平沙)以上至莲塘新村河段右岸,长约 6km。 (3) 白坭水局部河段:新街河河口以上至白坭农场 23.7km 河段两岸,白坭农场至 沙达岭、大涌口至新街河河口两段右岸共 9.7km,总长 33.4km。 1-10 1.1.3 地质、土壤 地质、土壤 (1) 地质 花都区地质大体分为花岗岩和砂页岩两大类。两类岩石的分布界线,由东到 西大致走向为: 白马塘鸿鹤港头作业区湾弓塘蟾蜍石水库新庄水库 珠高布水库芙蓉嶂水库说花岗水库马岭水库三坑水库三孖龙。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花都区北部丘陵地带,系由白垩纪燕山运动影响形成,其 中多原生金属矿。 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低丘、平原、阶地区域,以沉积岩(砂页岩)及第 四纪沉积的砂砾岩、粘土为主,间或有未外露的石灰岩分布,其间多非金属矿。 (2) 土壤 花都区全区土壤按地力等级可划分为七个等级。 一级地:主要分布在花山、花东、狮岭、新华等各镇地势开阔的冲积平原、 河流阶地、宽谷盆地及村镇附近;成土母质以河流冲积物、宽谷冲积物为主;土 壤类型主要以泥田、河泥田、河砂泥田和砂泥田等土种为主;质地为壤土或重壤 土,养分含量较高。总面积约 52558 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13.9%。 二级地:主要分布在各镇河流冲积平原、宽谷冲积平原区以及丘陵地区开阔 的丘间洼地一带,其中炭步镇分布面积最大。成土母质以河流冲积物、宽谷冲积 物为主;土壤类型以泥田、河泥田、河砂泥田和砂泥田等土种为主;质地以壤土 和重壤土为主,部分为砂壤土,养分含量较高。总面积约 104847 亩,占全区耕 地面积的 27.7%。 三级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低山丘陵区的丘间洼地,全区除雅瑶镇外,其 它各镇均有分布,其中以赤坭和炭步镇分布面积最大。成土母质以河流冲积物、 宽谷冲积物和洪冲积物为主;土壤类型以砂泥田、泥田、河泥田、河砂泥田、河 粘土田和砂质田等土种为主;质地以砂壤土至重壤土为主,少部分为粘土,养分 含量中等。总面积约 74564 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19.7%。 1-11 四级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全区除雅瑶镇外,其它各镇均有 分布,其中以狮岭、赤坭、北兴和炭步镇分布面积较大。成土母质以宽谷冲积物 和洪冲积物为主;土壤类型以砂质田、顽泥田和洪冲积红黄坭田为主;质地为砂 壤土至粘土, 养分含量水平一般。 总面积 42771 亩, 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11.31%。 五级地:主要分布在狮岭、炭步、赤坭、北兴等镇的丘陵地区。土壤类型主 要以冷底田、砂质青泥格田、麻赤红泥地、页赤红砂地和潮沙泥地等为主;质地 多为砂壤土和壤土,部分为重壤土,养分含量一般。总面积约 22083 亩,占全区 耕地总面积的 5.83%。 六级地:主要分布在狮岭、炭步、花山和北兴等镇丘陵地区的丘坡麓。土壤 类型主要以麻赤红泥地、页赤红泥地等为主;质地为砂壤土至重壤土,养分含量 低。总面积约 48694 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12.9%。 七级地:主要分布在狮岭、花东、炭步、北兴和梯面等镇丘陵地区的丘坡麓。 土壤类型主要以麻赤红泥地、页赤红砂泥地等为主;质地为砂壤土至重壤土,养 分含量低。总面积约 32668 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8.6%。 花都区耕地土壤类型见图 g-3608-05。 1.1.4 气象 气象 花都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没有严寒及酷暑,雨量 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太阳辐射强,光热充沛。夏季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 正北风为主。四季主要特点为春季多低温阴雨;夏季高温湿热水汽含量大,常有 台风、暴雨;秋季干旱,雨量稀少;冬季寒露风较多,偶有霜冻,无霜期长。 (1) 气温 根据花都区气象站(位于新华街东效河西村)统计,花都区多年平均气温 21.7, 其中最冷为1月份, 月平均气温12.7, 最热为7月份, 月平均气温28.7, 极端最高气温为 38.1,极端最低气温为2,气温年较差为 16.0,年平均 日较差为 7.5。无霜期 344 天。 1-12 图 g306805 广州市花都区耕地土壤类型图 1-13 (2) 降雨 花都区降雨丰富,但降雨的年内、年际及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根据新华站资 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32.4mm,最大年降雨量 2633mm(1983 年) ,最小 年降雨量 1074.8mm(1963 年) ,最大一日降雨量为 185.3mm。降雨盛期主要集 中在 49 月, 其间降雨量约占全年的 80%。 暴雨则主要集中于前汛期 46 月。 11 1 月降雨较少,统计的各月降雨量均不足 50mm。降雨量的地区分布由东北向西 南递减,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是百步梯,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2112mm,最小的是中 洞、三坑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中洞为 1683mm,三坑为 1667mm。 (3) 蒸发 区内蒸发较强烈,根据新华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水面蒸发值为 1749.6mm, 最大为 1964.8mm(1963 年) ,最小为 1515.1mm(1985 年) ;年内蒸发量变化以 78 月份较大,23 月份最小;最大日蒸发量 12.6mm,发生于 1966 年 11 月 21 日。 (4) 湿度 区内干湿季节明显,39 月为湿季,各月相对湿度均大于 80%;102 月为 干季,各月相对湿度在 70%7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5%82%。 (5) 风力、风向 花都区年最多风向为北风,其频率为 20%。风向的季节变化较大,94 月 是北风盛行期,58 月则盛行偏南风或东风。年平均风速 2.4m/s,冬季平均风速 大,夏季平均风速小,但年内大风日又主要出现在夏季。虽然花都区不属沿海地 区,但由于有台风的影响,也可出现 12 级以上的阵风,极大风速达 36m/s。 (6) 光热 花都区光热条件好,日照时数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936.4 小时,710 月 较多,各月均在 200h 以上,24 月较少,各月均不足 100h,其它月份在 130h 190h 之间。年正积温为 6872.78367.7。 (7) 灾害气候 花都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灾害性气候较多,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季 1-14 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秋冬的干旱、寒露风等。其中暴雨和干旱是花 都区常发的灾害性天气,每年 48 月常出现日降雨量 80mm 以上的暴雨,形成 洪涝灾害,而干旱又时常与洪涝相伴,往往出现季节性的先旱后涝,涝后又旱, 年际间的旱涝交替,连旱连涝现象。台风也是花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盛 行期在 7 月下旬9 月上旬,对农作物影响较大。 1.1.5 水文 水文 (1) 水文站网分布 花都区各河流上水文测站较少,目前流溪河上有一座水文站和二座水位站, 即流溪河水库水文站、温泉人工湖坝上水位站、太平场水位站;新街河上有一座 汛期水位站,即新华站。另外,位于花都区下游珠江上的老鸦岗水位站是该区域 内一座设计常采用的水位站。 此外,白坭河、芦苞涌沿河的莲塘、赤坭、炭步、五和、文岗、大涡等地设 有汛期不定期临时水位观测点。 各测站基本情况见表 1-3。 表 1-3 花都区水文站网基本情况表 站名 站址座标 集雨面积(km2)观测项目设站日期(年、月) 东径 北纬 流溪河水库站 11346 2345539 水位 1958.8 温泉人工湖坝上水位 11336 2333 水位 太平场水位站 11328 23261560 水位 1975.1 新华站 水位 老鸦岗 11312 23143793 水位 1953.8 (2) 控制站水位 老鸦岗站是本地区的控制性潮位站,根据实测资料,老鸦岗站水位特征值见 表 1-4。 1-15 表 1-4 鸦岗站水位水位特征表 单位:m(珠基) 各频率()设计水位(m) 水位站 系列(年) n 均值cv cs/cv 1 2 5 10 20 鸦岗 19542001 48 2.120.133.5 2.852.752.60 2.48 2.34 1.1.6 水资源 水资源 (1) 地表水资源 花都区地表水资源量主要包括本区产水量、流溪河过境客水量及白坭水、芦 苞涌、新街河下游潮汐补充量三大部分。 本区产水量, 由于无实测水文站点, 采用广东省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估算, 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11.6 亿 m3,丰水年(p10%)年径流量约 16.3 亿 m3,枯水 年(p90%)年径流量约 7.3 亿 m3。 流溪河集雨面积 2296km2,根据流溪河水库站(集雨面积 539km2,约占全 流域面积的 23.5%)资料统计,站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21.4m3/s,多年平均径流量 6.75 亿 m3。推算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 24.5 亿 m3。 白坭水、芦苞涌、新街河下游潮汐补充量,五和处每天潮流总量约为398 万m3, 推算得年潮汐总量约 14.5 亿 m3。 (2) 地下水资源量 花都区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部分。 浅层地下水,也即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总动储量约 2.1 亿 m3,广泛分布于 冲洪积形成的平原地区,储量则东北部高于西南部。 基岩裂隙水根据基岩岩性大体可分为三个区:区,由中、细粒花岗岩组成 的块状岩类裂隙水区;区,层状岩类裂隙水区;区,上复松散岩类孔隙水下 伏岩溶裂隙水区。 区分布在花都区北部的高丘陵区,年均动储量约 1.46 亿 m3。 区分布在花都区中部的低丘陵区,年均动储量约 0.57 亿 m3。 区分布在花都区南部的平原区,年均动储量约 0.56 亿 m3。 以上合计地下水总动储量约 4.69 亿 m3。 1-16 1.1.7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花都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风灾。 (1) 水旱灾 水旱灾害是花都区的主要自然灾害,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与降雨的年内、年 际分配不均及花都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河流分布密切相关。 花都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具有如下特点:降雨年内分配严重不 均,春季多低温阴雨天气,降雨量并不大;夏季雨量最大,占全年降雨量的 80%左右,且常有大到暴雨;秋冬季节由于冷高压南侵,干旱少雨。降雨年 际分配差异较大,丰雨年降雨量可达平雨年的 1.5 倍,枯雨年降雨量仅为平雨 年的 0.6 倍。降雨的地区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东北部山区、丘陵区降雨较多, 而西南平原区降雨较少。 花都区地形复杂:北部为高丘陵山区,中部是浅丘陵区,南部为平原,地势 自北向南倾斜;同时,东南有流溪河,西南又有白坭水两条大河。 花都区降雨年内、年际及地区分布的差异,时常造成全区或局部地区的强降 雨,加之北高南低的地势,就为本区内的山洪暴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流溪河洪 水及白坭水北江分洪,也威胁到花都区东南及西南地区。因此,洪涝灾害时常发 生,据史料统计,从 1686 年花县建县至 1949 年的 264 年间,不完全统计共发生 洪涝灾害 64 次,平均约 4 年一次;而建国后到 1988 年 39 年统计,共发生洪涝 灾害 13 次,平均 3 年一次。 与此同时,降雨的年内、年际及地区分布的差异也时常造成严重的干旱,据 16861949 年不完全统计,发生旱灾 30 次,建国后至 1988 年发生旱灾 12 次。 花都区不仅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呈现出一年中先旱后涝、年际间旱涝交替或 多年间的连涝连旱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及防洪排涝极为不利。解放前,由于缺乏 水利工程,全区基本无防水旱灾害的能力,频繁恶劣的水旱灾害给花都区人民带 来了深重的灾难,“好天三日车头响,一朝大雨水汪洋,饥寒交迫难度日,离乡 别井奔异乡。”真实地反映了花都区水旱灾害的历史状况。 (2) 风灾 风灾也是花都区自然灾害之一。花都区的风灾主要由台风造成,影响该区的 1-17 台风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的热带风暴。每年 5 月中旬10 月中旬是台风 活动季节。除台风外,春夏间还常有雷雨大风和飑线出现,夏秋季也曾出现过龙 卷风。风灾对农作物及房屋等影响较大,同时,大风往往带来大雨,伴生洪涝灾 害,据史料记载,1712 年以来,引起较重灾害的台风约有 12 次左右。 1.2 水利工程 花都区水利工程较为配套,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 70 余座,总库容约 1.6亿m3,山塘近 200 座;规模较大、灌溉面积在千亩以上的引水工程有 10 宗,设 计引水流量 18.6m3/s; 防洪堤围 50 多条, 总长 200 余 km; 灌区配套电动排灌站 1500 余台,装机容量 2.5 万 kw 左右。形成了一个截、引、蓄、提、排工程布局合理, 高、中、低三级灌溉渠系成龙配套,塘库相通、渠库相连、引蓄结合、旱洪涝兼 治的大型水利工程网。实现了水源可互相调节,以余补缺,东水西调、北水南调。 基本解除了严重的洪涝旱威胁,保障了花都区社会经济的需要和发展。 1.2.1 骨干水库工程骨干水库工程 花都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其北部为高丘陵山区,对兴建水库十分有利。 本次规划,对全区小(二)型以上水库进行统计,共有水库 70 座,各水库基本 情况详见表 1-5:花都区小(二)型以上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花都区小(一)型以上骨干水库工程共有 17 座,其中中型水库 4 座,分别 为:三坑、芙蓉嶂、福源、九湾潭;小(一)型水库 13 座,分别为:大布迳、 葛麻坑、磨刀坑、新庄、中洞、马岭、洪秀全、集益、伯公坳、六花岗、皇母、 蟾蜍石、羊石。 (1) 三坑水库 三坑水库位于赤坭镇北部,三坑河上游,建成于 1956 年,是一座以灌溉为 主,兼有水土保持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23.18km2。总库容 2376 万 m3,主坝为 均质土坝,坝顶高程 30.65m,最大坝高 18.5m。 1-18 表 1-5 花都区小(二)型以上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主坝 序号 镇 水库名 工程规模 竣工年月 集雨 面积 (km2) 坝顶高程 (珠基 m) 最大坝高 (m) 坝长 (m) 坝宽 (m) 总库容 (万 m3) 1 九湾潭水库 中型 1965.7 43.13 55.92 28.94 170 5.8 4249 2 蟾蜍石水库 小(1)型 1983.8 15 56.27 21.71 475 5.5 405 3 犁头咀水库 小(2)型 1954.3 5.1 14.2 93 4 元岗水库 小(2)型 1956.4 0.81 55.7 8.51 140 4.5 63 5 塘贝山塘 小(2)型 1956.2 1 37.42 5.08 100 3.5 10 6 塘尾水库 小(2)型 1958.5 1.6 49.74 12.97 142 3 85 7 秋风窿山塘 小(2)型 1974.2 0.6 40.05 9.69 65 4 10 8 南檬塘水库 小(2)型 1949.8 1.5 69.21 4.12 75 2 30 9 竹窿塘山塘 小(2)型 1949.8 0.5 64.61 7.5 50 13 10 10 马岗坑水库 小(2)型 1949.5 1.2 65.87 10 64 13.2 30 11 花东镇 烂办窿水库 小(2)型 1975.2 1.56 30 12 福源水库 中型 1960.2 14.61 65.21 23 177 5 1313 13 新庄水库 小(1)型 1958.2 6.7 55.02 16.16 250 5.1 634 14 磨刀坑水库 小(1)型 1956.3 3.29 60.15 13.12 242 3.8 193 15 花山镇 狮洞水库 小(2)型 1976.6 6.82 77.51 21.83 130 4.5 42 16 芙蓉嶂水库 中型 1958.3 22 50.4 25.1 360 4.3 2206 17 六花岗水库 小(1)型 1974.124.4 42.6 16.22 315 5.3 497 18 洪秀全水库 小(1)型 1959.1 50.52 19.7 11.06 175 5.6 583.5 19 马岭水库 小(1)型 1959.2 2.53 41.02 11.2 222 4.2 143.2 20 葛麻坑水库 小(1)型 1956.3 1.79 39.28 15.7 194 3.6 115.6 21 伯公坳水库 小(1)型 1974.5 6.7 132.22 39.5 110 5.5 583 22 红崩岗水库 小(2)型 1974.1 3.6 42 11.9 165 4.5 66.5 23 庙仔迳水库 小(2)型 1978.2 1 23 120 3 40 24 狮岭镇 横坑水库 小(2)型 1953.3 0.3 32.63 6 105 3 20 25 大布迳水库 小(1)型 1954 3.31 30.13 18 140 5.2 152.6 26 吊钟形水库 小(2)型 19.79 104 3.5 27 新华镇 金钟水库 小(2)型 28 中洞水库 小(1)型 1958.4 3.55 127.7 (假设)15.1 171 4 282 29 减水口山塘 小(2)型 1949.4 0.2 4.5 400 4 12 30 业村岗山塘 小(2)型 1970.2 2 4 150 4.5 11 31 佛坳山塘 小(2)型 1958.3 1.1 4 130 4 15 32 飞鼠头山塘 小(2)型 1949.3 0.1 19 (假设) 5 50 3 10 33 民主山塘 小(2)型 1974.6 2.8 6 216 5 15 34 大冚岭山塘 小(2)型 1967.8 1.5 6 78 4 18 35 兵哥石山塘 小(2)型 1953.1 1.2 33.2 (假设)9 120 4 12 36 北帝庙山塘 小(2)型 1949.5 0.5 19 (假设) 13 100 6 20 37 炭步镇 唐美大山塘 小(2)型 1958.3 0.2 16.5(假设)4 100 3 10 1-19 续上表 主坝 序号 镇 水库名 工程规模竣工年月 集雨 面积 (km2) 坝顶高程 (珠基 m) 最大坝高 (m) 坝长 (m) 坝宽 (m) 总库容 (万 m3) 38 三坑水库 中型 1956.3 23.18 30.65 18.5 219 7 2376 39 皇母水库 小(1)型1978.123.41 27.57 14 212.4 5.5 167 40 集益水库 小(1)型1962.8 26.57 14.67 7.26 425 4.8 250 41 官坑山塘 小(2)型 16.92 118 2 42 高地伏山塘 小(2)型1978 0.2 16.88 8 79.5 8.5 12 43 大细坑山塘 小(2)型1956.5 0.3 29.53 7 43 3 10 44 五星山塘 小(2)型1953.3 0.13 9.73 6 170 3.5 12 45 船底窝山塘 小(2)型1976.5 0.3 113.3 7.8 40 3.5 26 46 乌石迳山塘 小(2)型1977.6 0.6 30.16 7 50 3.5 16 47 楼台山塘 小(2)型1973.3 0.2 30.83 11 46 3.5 10 48 国泰大山塘 小(2)型1953.6 0.35 16.33 6 135 4.4 30 49 缠岗大山塘 小(2)型1954.8 0.46 21.45 7.5 187.9 4 20 50 白石山塘 小(2)型1953.3 0.2 16.84 7 169.5 3.5 12 51 田心山塘 小(2)型1953.7 0.25 28.91 7 97 6 15 52 东边岭山塘 小(2)型1953.5 0.44 17.09 6 266 4 30 53 东坑山塘 小(2)型1954.6 0.18 20.92 5 150 3.7 16 54 望下山塘 小(2)型1954.8 0.5 20.75 7 64.5 4 10 55 湖洋坑山塘 小(2)型1956.2 1 31.37 6 53 3.4 26 56 猪仔迳山塘 小(2)型1956.3 0.63 23.7 12 84.5 3 48 57 造福山塘 小(2)型1952.5 0.2 23.75 7 120 6.3 12 58 连塘窝山塘 小(2)型1953.5 0.18 15.5 7 122.5 4 12 59 平底坑山塘 小(2)型1956.4 0.43 31.42 9 57 6.5 26 60 矮岭山塘 小(2)型1955.5 0.75 31.45 9.5 105 3.1 45 61 对岗山塘 小(2)型1955.3 0.15 11.46 6 73 5 10 62 铜鼓潭山塘 小(2)型1955.2 1 30.37 14.5 90.6 3.2 58.8 63 黄竹望山塘 小(2)型1953.8 0.18 10.3 3.9 175 5.8 12 64 禾叉坑山塘 小(2)型1967.2 0.5 42.62 12 63 1.8 15 65 白留坑山塘 小(2)型1956.2 0.3 19.92 8 47 3.6 11 66 狮林山塘 小(2)型1956.3 0.45 30.82 11 73.6 5.3 35 67 田心大山塘 小(2)型1972.2 0.7 34.43 8 128.5 4 25 68 赤坭镇 水底坑山塘 小(2)型1978.2 0.35 44.14 12 48 3 10 69 羊石水库 小(1)型1994.1 4.63 188.5 26 150 6 338.8 70 梯面镇 朱高布水库 小(2)型 56.46 21.3 85 65.3 1-20 (2) 芙蓉嶂水库 芙蓉嶂水库位于狮岭镇东北部,大布河上游,建成于 1958 年,是一座以灌 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22km2,总库容 2206 万 m3。主坝为均质土坝,坝 顶高程 50.4m,最大坝高 25.1m。 (3) 福源水库 福源水库位于花山镇北部,铁山河上游,建成于 1960 年,是一座以灌溉为 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14.61km2,总库容 1313 万 m3。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 高程 65.21m,最大坝高 23m。 (4) 九湾潭水库 九湾潭水库位于花东镇东北部,网顶河上游,建成于 1965 年,是一座以灌 溉为主、兼有发电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43.13km2,总库容 4249 万 m3。主坝为 均质土坝,坝顶高程 55.92m,最大坝高 28.94m。 (5) 大布迳水库 大布迳水库位于新华镇北部,大布迳河上游,建成于 1954 年,是一座以灌 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3.31km2,总库容 153 万 m3。主坝为均质土坝,坝 顶高程 30.13m,最大坝高 18m。 (6) 葛麻坑水库 葛麻坑水库位于狮岭镇南部的丫髻岭上,黄坭河上游,建成于 1956 年,是 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1.79km2,总库容 115.6 万 m3。主坝为均 质土坝,坝顶高程 39.28m,最大坝高 15.7m。 (7) 磨刀坑水库 磨刀坑水库位于花山镇北部山区,铁山河上游,建成于 1956 年,是一座以 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3.29km2,总库容 193 万 m3。主坝为均质土坝, 坝顶高程 60.15m,最大坝高 13.12m。 (8) 新庄水库 新庄水库位于花山镇东北部山区,铜鼓坑河上游,建成于 1958 年,是一座 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6.7km2,总库容 634 万 m3。主坝为均质土坝, 1-21 坝顶高程 55.02m,最大坝高 16.16m。 (9) 中洞水库 中洞水库位于碳步镇西部的中洞岭山区,其泄水由东向西流入芦苞涌,建成于 1958 年,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3.55km2,总库容 282 万 m3。主 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 127.7m(假设),最大坝高 15.1m。 (10) 马岭山塘水库 马岭山塘水库位于狮岭镇西北部山区,大官坑水上游,建成于 1959 年,是 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2.53km2,总库容 143.2 万 m3。主坝为均 质土坝,坝顶高程 41.02m,最大坝高 11.2m。 (11) 洪秀全水库 洪秀全水库位于狮岭镇东南部,大布河中下游,建成于 1959 年,是一座以 灌溉为主的水库。水库集雨面积 50.52km2,总库容 551 万 m3。主坝为碾圧式均 质土坝,坝顶高程 19.7m,最大坝高 11.06m。 (12) 集益水库 集益水库位于赤坭镇东南部,黄坭坑河中游,建成于 1962 年,是一座以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间金属制品防锈防水技术探讨考核试卷
- 体育表演艺术指导考核试卷
- 期末应用题易错题:比例(含答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模式考核试卷
- 电动牙刷清洁与保养考核试卷
- 标志设计对交通流量的影响评估考核试卷
- 自律在保险行业应对金融科技挑战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2025年浙江杭州学军中学高一化学学业水平考试题(含答案详解)
- 沪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学案: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原卷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施工现场参观访问安全管理办法-e37a271ae8
-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库【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厂级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船舶设备售后服务体系及维护保养方案计划
- 2025年初级(五级)健康照护师(五级)《理论知识》试卷真题(后附答案和解析)
- 会展物品租赁管理办法
-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物理真题试卷(中考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医学技术师中级技术职称考试试题(附答案)
- 高速公路内业培训资料
- 2025秋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上课课件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