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以南京江心洲(夹江侧)示范区为例.pdf_第1页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以南京江心洲(夹江侧)示范区为例.pdf_第2页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以南京江心洲(夹江侧)示范区为例.pdf_第3页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以南京江心洲(夹江侧)示范区为例.pdf_第4页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以南京江心洲(夹江侧)示范区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 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 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扎,串卞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 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 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密级:保 密期限为年。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沌中午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韶劬 加f 5 - 、g 熘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姓名:沈炜伟 学号:1 2 1 6 2 7 0 3 1 论文题目: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一一以南京江心洲( 夹江侧) 示范区为例 指导教师:朱馥艺 所在学院:美术学院 中文摘要 新时期里,人们崇尚自然美,厌倦了手工业发展带来的生硬的环境,不再满 足传统的景观设计,希望把新鲜的文化用景观作品的形式留存下来,在景观设计 中充分包含时代特征。那么怎么才能设计出让人们满意的作品呢? 这是人们研究 的重要课题。 本次景观设计的地点是江心洲,与绿博园改造提升区域相对景,由新加坡和 南京共同打造生态科技岛商业体项目。示范区内拟建项目主要以景观游赏、都市 休闲、游乐服务、科普教育为主,同时为以上活动提供一定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 休闲游息综合服务集聚空间,主要由游艇码头及周边景观、超级坝商业街区景观 及台地景观构成。核心项目为游艇码头综合文化休闲区。景观设计将最大限度的 保护与完善现状景观资源,整合原有生态林带、河塘水体、湿地滩涂,实现自然 要素的融合共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环境的再创造,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 项目主要设计可以用“一带四廊三区六心”做总结一带是指以贯穿南北的滨江 大堤作为示范区的景观纽带,滨水景观带由其串联并向两侧展开。四廊是指东西 向的四条视线通廊,沟通夹江两岸;同时也是示范区重要的景观廊道。三区是指 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景观片区,由北向南依次为“馥郁江滩”野趣游赏区、 “悠雅时光文娱休息区、“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六心是指六大景观节点, 是示范区景观设计的核心表达,分别是:芦滩拾珍、红光野渡、江岛雅筑、翠湾 掠影、悠然左岸、观塘静思。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文化、滨水、生态景观 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A B S T R A C T N e w E r a ,p e o p l ea d v o c a t i n gn a t u r a lb e a u t y ,t i r e db r o u g h t s t i f fh a n d i c r a f td e v e l o p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n ol o n g e rs a t i s f i e dw i t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h o p i n gt of r e s h c u l t u r es u r v i v e di nt h ef o r mo fl a n d s c a p ew o r k si n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t of u l l yc o n t a i n t h et i m e s S oh o wc a np e o p l es a t i s f i e dw i t ht h ew o r kd e s i g n e dt os e l li t ? T h i si sa n i m p o r t a n ti s s u ef o rr e s e a r c h e r s T h e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i SJ i a n g x i n z h o up l a c e ,t ot r a n s f o r ma n du p g r a d et h eG r e e n G a r d e na r e ao p p o s i t et h eK i n g ,f r o mS i n g a p o r ea n dN a n j i n gt o g e t h e rt o b u i l d e c o t e c h n o l o g yb u s i n e s sb o d yI s l a n dp r o j e c t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r e ao f 。t h ep r o p o s e d p r o j e c ti Sm a i n l yt ot o u rt h el a n d s c a p e ,u r b a nl e i s u r e ,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e r v i c e s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w h i l ep r o v i d i n gs o m es u p p o r t i n g c o m m e r c i a ls e r v i c e sf o rt h ea b o v e a c t i v i t i e s L e i s u r et r a v e li n f o r m a t i o ng a t h e r i n gs p a c ei n t e g r a t e ds e r v i c e s ,m a i n l yb y t h em a r i n aa n d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l a n d s c a p e ,l a n d s c a p ea n dc o m m e r c i a ld i s t r i c ts u p e r m e s ad a ml a n d s c a p ec o m p o s i t i o n C o r ep r o j e c tf o rt h em a r i n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U l t u r a l r e c r e a t i o na r e a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w i l lm a x i m i z et h ep r o t e c t i o n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t h es t a t u sq u ol a n d s c a p er e s o u r c e s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e x i s t i n ge c o l o g i c a lf o r e s t ,r i v e r sa n d p o n d so fw a t e r ,t i d a lw e t l a n d s ,t o a c h i e v e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n a t u r a Ie l e m e n t s s y m b i o s i s a n di nt h i ss p a c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nt h eb a s i so fr e - c r e a t i o n ,i no r d e rt or e a c h 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T h es y m b i o s i s T h em a i nd e s i g np r o j e c t sc a nu s et h e ”t h r e ea r e a sa l o n gt h ef o u rg a l l e r ys i xh e a r t ”t o d os u m m a r yr e f e r st ot h en o r t h - s o u t ha l o n gt h er i v e r s i d el e v e ea sl a n d s c a p et i e s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r e a ,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w i t hi t ss e r i e so nb o I t hs i d e st os t a r t F o u r g a l l e r yr e f e r st ot h ef o u rt h i n g ss i g h tc o r r i d o r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c l i pR i v e r b a n k s ;a l s o a ni m p o r t a n t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a r e al a n d s c a p ec o r r i d o r T h i r dD i s t r i c tr e f e r st ot h e d i s t i n c t i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a r e a ,f r o mn o r t ht o s o u t hi no r d e rt o ”f r a g r a n c em a r s h l a n d ”r u s t i ct o u r i n ga r e a ,Y o ue l e g a n tt i m e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l o u n g e ”l e f tb a n kw a n d e r ”w a l kr e c r e a t i o na r e a S i xr e f e r st o s i x l a n d s c a p en o d e sh e a r ti St h ec o r ee x p r e s s i o n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a r e a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a r e : L oB e a c hp i c ku pJ a n e ,r e dN o w a t a ,E n o s h i m aY a z h u ,T s u iW a ns i g h t s ,l e i s u r e l yl e f t b a n k ,K w u nT o n gm e d i t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d e s i g n ,e c o l o g i c a lc u l t u r e ,w a t e r f r o n t ,e c o l o g i c a l l a n d s c a p e 目录 中文摘要 A I j S T R A C T 1 l 第一章绪论1 1 1 课题的提出与背景1 1 1 1 课题研究目的1 1 1 2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对人群行为的意义1 1 1 3 如何设计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滨江风光带景观1 1 2 项目地理位置2 1 3 基地资源分析3 1 3 1 景观生态文化3 1 3 2 自然资源3 1 3 3 人文资源4 1 4 基地周边关系5 1 4 1 水系5 1 4 2 交通5 1 4 3 景观5 1 4 4 上位景观设计解读6 1 5 国内案例6 1 5 1 京通惠河庆丰公园6 1 5 2 鹰潭市龙虎山公园8 第二章重点景观要素体系构建1 1 2 1 道路交通体系梳理1 1 2 2 主题功能分区梳理一12 2 2 1 滩涂湿地段12 2 2 2 城市科技段12 2 2 3 综合活力段一12 2 2 4 文化创意段一12 第三章景观设计定位和理念总体思路14 3 1 主要景观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4 3 2 景观设计主题14 3 3 景观设计定位14 3 4 景观设计理念14 3 4 1 人与自然的共生14 3 4 2 区域发展的协调( 整合理念) 15 3 4 3 以人为本的凸显15 3 4 4 特色性与标志性的彰显15 3 4 5 贯彻生态优先,营造绿色氛围15 3 4 6 完善交通组织,打造特色游线一15 3 4 7 营造场所气质,吸引游客驻留15 3 4 8 策划文娱活动,提高参与热情一16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17 4 1 景观设计结构与功能分区17 4 1 1 景观设计结构一17 4 1 2 布局与功能分区17 4 2 交通组织与流线分析18 4 2 1 道路系统18 4 2 2 出入口设计19 4 2 3 停车场布局19 4 2 4 绿道体系19 4 2 5 游船体系2 0 4 3 景观系统与空间分析2 0 4 3 1 景观视廊2 0 4 3 2 景观节点一21 4 3 3 观景面21 4 3 4 景观空间21 4 4 绿化系统与植物配置2 2 4 4 1 植物种植景观设计原则2 2 4 4 2 植栽方式一2 2 4 4 3 植栽意向及品种一2 3 4 5 水体利用与竖向设计一2 4 4 5 1 水体利用一2 4 4 5 2 竖向设计一2 4 4 6 公共配套服务设施2 4 4 7 分区景观与节点设计2 4 4 7 1 “馥郁江滩”野趣游赏区2 4 4 7 2 “悠雅时光”文娱休息区2 5 4 7 3 “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2 6 4 8 景观小品与标识系统一2 6 4 8 1 休息设施27 4 8 2 灯具设施27 4 8 3 标志设施一2 7 4 8 4 其他服务设施2 8 4 9 夜景亮化与照明设计28 第五章文化活动策划3 0 5 1 正确配置滨水景观带功能一3 0 5 2 南京江心洲水上活动赛事3 0 5 2 1 打造竞技马拉松( 自行车) 赛事一3 0 5 2 2 水上狂欢节活力亲水休闲季31 结语3 :! 参考文献一33 致谢35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第一章绪论 现代发展速度和生活节奏都比较快。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生活在都市里的 人们对环境要求相对较多。本人在实习期间正好参与了江心洲夹江带绿化景观设 计方案,此后辅助设计师做方案规划,并加以深入研究。觉得设计一个具有跨时 代感的景观设计必须具备各种自然属性元素,包括艺术、文化、商业、科技等等。 这样即成为城市居民调节生活压力、也是他们寻找归属感的重要场所。 本课题是对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针对重点景观在生态环 境和生态文化中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景观设计手法。解决生态岛在设计层面上 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解决办法。主要目的包括:( 1 ) 研究地块的人流车流动向, 水景与植物该如何搭配。( 2 ) 研究生态岛怎么形成和其对设计建设的影响。( 3 ) 梳理整合生态景观设计手法,结合江心洲滨江风光带的设计来探讨生态岛对城市 居民的影响。 1 1 2 滨江风光带景观设计对人群行为的意义 滨江风光带景观作为景观形式对人群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和谐 的生态景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生活中人们亲近植物和动 物,良好的室外环境让人们更有兴致去外面散步聚会,让人们的生活热情高涨。 再从全面来看,滨江风光带景观是人们节日闲暇时光时主要选择地。人们会选择 条件优越的场所,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河流景观满足了人们亲水和审美的需 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所以说,景观决定人们平时休闲生活质量。 1 1 3 如何设计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滨江风光带景观 艺术作品重要的是反映一种时代精神,要是一个对潮流有推动作用的作品。 第一章绪论 滨江风光带景观作品必须同样要有这样品格精神。在景观作品创作中每个环节都 要唱响生态旋律扣住时代脉搏,形成特有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优秀的城 市景观设计必须做到的。本次景观设计里按功能分布主要有三大区块,分别为野 趣游赏区、文娱休息区、漫步休闲区。在野趣游赏区中结合堤外优质的湿地滩涂 资源,打造芦花漫天、长舟野渡、忆旧拾珍的生态郊野游赏景观区。文娱休息区 中充分考虑滨江大型地标性综合体江岛新天地的功能需求,进一步提升该区 文化娱乐、休闲游息品质,营造悠然自得、活力四射的都市休闲氛围。漫步休闲 区中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布局,强化两岸景观空间联系,合理利用现状优质自然景 观资源,打造以“绿树繁花、碧水静亭”为特色的高端城市慢生活休闲体验区。 项目地理位置( 图卜1 、1 - 2 ) 是以南京江心洲( 夹江侧) 示范区夹江段的 总长约1 2 8 公里,是南京市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心洲的西岸 以生态绿地为主,东岸从北至南景观类项目依次为待建的郑和宝船遗址公园、己 建成的绿博园、万景园及待建的青奥公园。示范区设计范围北至夹江大桥以西 2 0 0 米处,南至长江水道,东至大堤7 6 9 米等高线,西至环岛东路,总面积约 1 9 6 公顷。 图卜1 红颜色部分本文项目所在地a a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一章绪论 1 3 基地资源分析 1 3 1 景观生态文化 图1 - 2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片来源:实习单位提供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现在社会观念里有很大的变化。动物、植物、自然环 境、人类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由人类主导,而是相互共生依存。在新时代里环境和 谐已经形成了共识。环境和谐目标是建立社会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文明形式的 其中一种。它主旨是维护神态,根本目标是能可持续发展,着眼点是未来继续发 展。人与自然环境关系遵循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目标。与以往的 农、工业文化相比具有相同点,它们都倡导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马克思的 观点来看,文明是相对的。从历史实践中得出结论,人与自然都是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人类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之道,切勿为了自 己的利益做出损害后代人利益的事来。建立新的环境文明不是阻挡现在的发展或 是对现代不肯定,而是创造出更科学的形式成为人类的新成果。 1 3 2 自然资源 现状示范区范围内大堤两侧覆盖有大量的生态林地,其中尤以南侧面积最大, 是维护生态结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资源依托( 图1 - 3 ) 。滩涂、芦苇区主要 分布在江堤面水浅水区,是鸟类迁徙、繁衍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典型的 第一章绪论 滨江湿地景观风貌。现状示范区范围内堤内有部分散落的河塘,总体水质较差, 可通过全域水系网络化疏通使死水变活,并结合景观设计焕发新的生命力。 1 3 3 人文资源 图卜3 项目开工之前现状图 图片来源:实习单位提供 人文景观不同于自然景观,它一般是为满足人们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富有 深刻涵义,具有明显特征。人文景观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 些能象征代表着当地风貌的标志性公共建筑或者设施。 红光码头见证了江心洲的沧桑变迁,于2 0 1 0 年6 月2 日停渡。是当时客流量 最大的渡口。夹江大桥是过江通道的主城部分,连接河西扬子江大道与江心洲, 长6 6 5 5 米,于2 0 0 8 年底建成,极大地方便了江心洲与主城的交通联系,为江 心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图i - 4 ) 。江岛新天地示范区中部正在实施的城市 综合体性质项目,集动、静、赏、玩于一体,是未来滨江段重要的滨水活动地标 建筑( 图卜5 ) 。 图1 - 4 夹江大桥图1 - 5 江岛新天地现状图 4 I 4 基地周边关系 1 4 1 水系 重邂篆兰曩蠢鬻要的生态通道,南京城市河西片区 1 4 2 交通 图1 :? 目与周边重要环境关系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 溅洇 游研瓣断 期泐 毙饭 副日阴 拱噪 翅淋 加灌 葡段 缘陕 彪醚 群促 、f 7 戢坤鼢礁疆镳 瞅嗷戡 射孺 傩续 1 在 尊j绯醚 第一章绪论 1 4 4 上位景观设计解读 在滨江风光带层面上,示范区位于滨江活力段,对岸与绿博园景区公共岸线 遥相呼应,主要功能以滨江城市休闲为主。目前示范区内地标性建筑综合建筑一 一江岛新天地正在施工。 1 5 国内案例 1 5 1 京通惠河庆丰公园 该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与北京的中央商务区隔河相望。项目全长约1 7 0 0 米, 宽7 0 2 6 0 米,占地面积达2 6 7 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园,因著名的庆丰闸而 得名。改造前,这里曾是拥挤杂乱的“城中村”,与河北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业圈 极不相称( 图1 - 7 ) 。 图1 - 7 北京通惠河庆丰公园平面图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优秀景观设计年鉴 设计理念 该项目周边有建外S O H O 、银泰中心、北京电视中心等,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和 重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使该项目所在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一从古漕运河 道变成了如今的中央商务区的后花园,因而设计不能拘泥于单一功能和传统的布 局风格。该项目希望通过恢复庆丰闸独特的空间和文化氛围,使其重拾“水上游 览胜地”这一历史角色,再度成为市民聚会和休闲的场所。 景观空间结构 依据场地的特征将该项目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景区空间:北部的滨水景观区 和南部的自然休闲区,中间以一条蜿蜒的溪流和起伏的山丘形成了三层错层式的 滨水活动空间,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图卜8 ) 。 第一章绪论 图卜8 北京通惠河庆丰公园重要节点图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自然休息区 自然休息区以植物景观为主,为市民提供了一处亲水自然的休闲空间。一条跌 水花溪将樱花谷、海棠谷和丁香谷连接起来,恢复了昔日的宁静( 图1 - 9 ) 。 图卜9 北京通惠河庆丰公园自然休息区图片 图片来源:9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图1 - 1 0 曹雪芹候船时的古槐树图片 图片来源:9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场地内除了有通惠河古河道外,还有元代的庆丰闸遗迹、曹雪芹候船时的古槐 树( 图1 - 1 0 )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描述此地的诗篇。设计师首先修复了庆丰闸 遗迹,并以船帆和船头为原型,对眺望台、组合式花坛及灯具等进行统一的设计, 形成标志性景观。该项目不仅是一座生态公园,同时也是人们精神和艺术的家园 ( 图1 - 1 1 ) 。 第一章绪论 图卜1 1 胎形眺望台 图片来源:( (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设计师利用场地内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并赋 予了场地新的内涵和功能,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古河道的记忆,使这一地区重获生 机,成为一处充满活力且引人注目的休闲游览场所。 1 5 2 鹰潭市龙虎山公园 该项目的所在地曾经是老码头的棚户区,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在于放弃将城市的 “黄金地段”用于开发建设商业住宅,而是斥资2 亿元动迁了1 0 0 0 余户居民, 将此地建设成一座大型的城市滨江花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图1 1 2 鹰潭市龙虎LL | 公园平面罔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第一章绪论 图1 - 1 3 公园主入口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鹰潭也被称为中国的“道都”。设 计师受到道教文化的启发,提炼出“自然之道”的设计理念,以“道法自然”的 生态观念和“阴阳平衡”的哲学观为理念,努力营造出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滨水 生态景观。该项目的设计灵感源白道教体系中的一种法器一一佛尘,通过人工 景观向自然景观的逐渐演化和过渡,将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景观呈现在人们面 前。使“江、岸、城、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滨水景观文化走廊、沿江 休闲开放空间、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将不同的功能空间联系起来( 图1 - 1 2 、图 1 一】3 ) 。 图卜1 4 江滩区 图片来源:( (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图I - 1 6 生态防洪墙 图片来源: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图卜l j 植物景观和水景和谐相融 图片来源: (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9 图I - 17 活动空间 图片来源:( (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第一章绪论 设计师不但保留了场地中原有的大树、台阶和老码头,还对沿江房拆迁后废弃 的建筑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该项目以古典建筑构架为原型,融入现代工业材料, 通过对具有鹰潭本土特色的“街巷”空间的现代表达,营造出具有本土气息的鹰 潭风情园。同时,设计师还在传统院落空间外的现代景观轴线内,穿插设置了山 之园、水之林、铜之园、道之园四大主题园,表达了人文地理印象。该项目通过 传统与现代景观轴线的交织与对比,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该项目利用连续的滨江步道形成沿江景观走廊,并在其沿线设置了石、水、林、 岛等景观,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生态及人文景观效果( 图卜1 4 至图卜1 9 ) 。设计 师在路的转折处设置了不同的景观节点,实现了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使得活动、休息场所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图1 - 1 8 滨江步道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图卜1 9 喷雾降温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该项目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满足人们集会活动的要求设置了老码头文 化广场、火车头文化广场( 图1 - 2 0 ) 、庆典广场、亲水广场、桥头广场、老年人 活动广场、儿童活动中心、康体活动广场、戏水池以及安静的观景平台和林荫广 场。开敞空间以及私密空间互相穿插,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图卜2 0 火车头广场与风情园 图片来源:( 2 0 1 2 中国景观设计年鉴 1 0 第二章重点景观要素体系构建 第二章重点景观要素体系构建 2 1 道路交通体系梳理 东侧沿夹江大堤的车行交通功能较弱,平行于大堤设置有南北贯穿的环岛东路 ( 图2 一1 ) ,承担快速交通引导职能,大堤以及大堤内侧区域以绿道功能为主, 沿大堤设置多元化休息设施与滨江观景节点,形成城市的公共舒适开敞空间( 图 2 - 2 ) 。 i t 。上、触豳国国o 。 蠢i i 较。 i i 缒 厶豳蕊国融叠“ 中_ , 1- 。,。:, , : 一 , 蓐墨轰蓥x 置匕毪 I 纠2 一l 叫、,t 岛东路典型音0 I n 割 幽I 求源:作名r 1 绘 图2 - 2 车行道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章重点景观要素体系构建 2 2 主题功能分区梳理 2 2 1 滩涂湿地段 在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与建设中,我们每个人都高呼“生态”。但是在实际施工 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呢? 施工期间 严重违反生态规律,如采用水泥、石块护坡、衬底处理,造成了湿地的自净能力 丧失,公园湿地基质异质性遭到破坏。针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城市湿地公 园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尽量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减少变动。 2 2 2 城市科技段 与万景园相对景,堤岸部分主要为城市滨水商业活动区及部分自然化湿地,根 据景观设计意向及现状条件在人流汇集点及主要活动地方布置不同的活动广场、 绿地、运动场所等。核心项目:超级坝。 2 2 3 综合活力段 与绿博园现有景区相对景的滨江休闲游息岸线,堤岸与城市衔接处主要由活动 广场、绿地、亲水平台及栈道等组成。核心项目:江岛新天地。 2 2 4 文化创意段 与绿博园改造提升区域相对景,江心洲地标景观之一,休闲游息综合服务集 聚空间,主要由游艇码头及周边景观、超级坝商业街区景观及台地景观构成。核 心项目:游艇码头综合文化休闲区。 第二章重点景观要素体系构建 图2 - 3 主题功能分区图 图片来源:实习单位提供 1 3 第三章景观设计定位和理念总体思路 第三章景观设计定位和理念总体思路 3 1 主要景观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城市设计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全岛景观概念景观设计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生态指标体系 全岛城市设计及景观概念景观设计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排涝景观设计 江岛新天地建筑设计方案 3 2 景观设计主题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主题,把这个项目用一句 话来概括为:梅洲翠岛凭风渡江湾悠然畅乐游。 梅洲翠岛凭风渡指的是:绿色生态、夹江两岸交相辉映,江湾悠然畅乐游是 指:轻松惬意、体味水岸优雅生活。 3 3 景观设计定位 项目定位 结合周边城市用地性质及部分已开工建设项目,示范区内拟建项目主要以景 观游赏、都市休闲、游乐服务、科普教育为主,同时为以上活动提供一定的配套 商业服务功能。 3 4 景观设计理念 3 4 i 人与自然的共生 景观设计将最大限度的保护与完善现状景观资源,整合原有生态林带、河塘 水体、湿地滩涂,实现自然要素的融合共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环境的再创 造,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 1 4 z k q 20151222 第三章景观设计定位和理念总体思路 3 4 2 区域发展的协调( 整合理念) 延续江心洲科技生态岛总体景观设计设计理念,统筹考虑基地周边开发建设 用地功能,与滨江风光带特别是夹江段两岸景观风貌相呼应,充分整合区内资源, 以示范区为先导,引领整个生态科技岛滨水景观区域的整体良性发展。 3 4 3 以人为本的凸显 通过景观游赏、生态体验、都市休闲,为市民游客提供绿色场所。 3 4 4 特色性与标志性的彰显 在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标识设计上,围绕主题立意,体现生态化与区域 文脉相融合,使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3 4 5 贯彻生态优先,营造绿色氛围 通过林相改造、水系整理等生态化景观处理手法,尽最大可能保留基地内的郊 野林地、湿地滩涂、河塘水体等原真性自然景观,使其符合各功能区的设计主题; 同时,将生态文化展 3 4 6 完善交通组织,打造特色游线 景观设计采用主、次、支三级路网构建贯穿联系各功能区的交通体系,结合 外围城市道路合理设置主次出入口,有效组织社会车辆和区内游览车的停靠;同 时,结合全岛绿道系统景观设计建设和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布局,设计尺度宜人的 特色绿道及水上游览线路。 3 4 7 营造场所气质,吸引游客驻留 通过宜人空间、植物配置、建筑小品等景观要素营造风格迥异的场所气质, 使得游人融入景观环境中而不限局促和陌生,产生驻足观赏游玩的意愿。场所气 质的营造要注意结合功能区的自身特点和景观节点的主题特色,动静相宜、开合 有度。 z k q 20151222 第三章景观设计定位和理念总体思路 3 4 8 策划文娱活动,提高参与热情 在打造优质景观环境的同时,考虑引入主题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将有助于 提升示范区的标志性和影响力,提高游客的参与热情,赋予景观场所持续旺盛的 生命力。 1 6 z k q 20151222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4 1 景观设计结构与功能分区 设计宗旨意在创造绿色生态自然优美以人为本的滨水开放空间。合理的分区布 局结构,顺畅自然的道路交通系统,充满健康的活力的景观环境,这些都充分体 现自然与科学的有机结合。 4 1 1 景观设计结构 一带四廊三区六心( 图4 - 1 ) 一带是以贯穿南北的滨江大堤作为示范区的景观纽带,滨水景观带由其串联并 向两侧展开。四廊是指东西向的四条视线通廊,沟通夹江两岸;同时也是示范 区重要的景观廊道。三区是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景观片区,由北向南依次为 “馥郁江滩”野趣游赏区、“悠雅时光”文娱休息区、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 六心指六大景观节点,是示范区景观设计的核心表达,分别是:芦滩拾珍、红光 野渡、江岛雅筑、翠湾掠影、悠然左岸、观塘静思。 4 1 2 布局与功能分区 图4l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馥郁江滩”野趣游赏区 以现状红光码头改造为核心,结合堤外优质的湿地滩涂资源,打造芦花漫天、 长舟野渡、忆旧拾珍的生态郊野游赏景观区。 “悠雅时光”文娱休息区 z k q 20151222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充分考虑滨江大型地标性综合体江岛新天地的功能需求,进一步提升该 区文化娱乐、休闲游息品质,营造悠然自得、活力四射的都市休闲氛围。 “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 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布局,强化两岸景观空间联系,合理利用现状优质自然景 观资源,打造以“绿树繁花、碧水静亭”为特色的高端城市慢生活休闲体验区。 “馥郁江滩”野趣游赏区 4 2 交通组织与流线分析 “悠雅时光”文娱休息区“左岸徜徉”漫步休闲区 图4 - 2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景观设计做到整体有序、合理衔接、步步有景、步移景异。在满足功能要求 基础上,交通流线组织力求概念清晰。 4 2 1 道路系统 堤顶路:南北向贯穿整个示范区,是景观设计的骨架型路网,起组织串联各 功能区的作用,同时也是应急防灾的重要通道。 主园路:景观干道体系,与堤顶路相连接后,起联系外围城市道路、沟通各 功能片区的作用,考虑临时行车和建筑消防的需求。采用天然石材或生态透水材 料。 次园路:辅助性联系道路,主要起辅助交通、串联景点的作用。道路设计宽 度2 2 5 米,铺装以天然石材为主,辅以混凝土透水砖、小块面的弹石、水洗石 等。 步行道:各功能片区内部的步行联系道路,为游人提供多样的游览线路选择; 同时,在堤外临水面可适当考虑设置多层次的木质栈道步行游览体系,营造天然 郊野的生态化游赏景观。道路宽度1 5 - 2 米,铺装采用天然石材收边,纹样可选 择混凝土透水砖、小青砖、卵石等材料搭配组合,局部配合景点设计要求采用防 腐木或塑木铺地。 z k q 20151222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 - l 毫臻旗 l - 一- l - :t S = := j ,黼 l 一二囊尊8 童 舒d o t 穗 4 2 2 出入口设计 翊l 一:3j 煎F 系;屯小,裔:【冬J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合各重要景观节点沿环岛西路及堤顶路设置主入口,保证示范区的交通可 达性与游赏便捷性。 4 2 3 停车场布局 结合城市外围路网及示范区主要出入口合理布置生态停车场。原则上不允许 机动车穿行,可考虑在各功能区间通行游览车,并结合景观节点合理设置游览车 停靠。 4 2 4 绿道体系 公众是城市滨水区的使用者,只有大众参与设计才能真正创造出最具地方特 色和场所精神的、丰富多样、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所以应提倡公众积极参与滨 水区的规划、设计。让全体市民能够共同享有滨水区这一城市中风景最优美、景 观最吸引人的地区,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利。 结合环岛道路、生态堤坝以及示范区内的绿色线性开敝空间设置绿道体系,供 游人和自行车通行,强调生态景观特色,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 体。同时,沿绿道布置若干自行车租赁及临时停靠点,方便游人自由取用。把直 接临水的地带设置成公共的步行道等( 图4 4 ) 。 z k q 20151222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4 2 5 游船体系 图4 - 4 车行出入口与停车点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薹蒙挈拜。沁:一一”二- I _ 。 二鬈。塞爹毳一荔遴:釜盛爹之蠹一参 4 3 景观系统与空间分析 图4j 游船路线与码头小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以“景观视廊、景观节点、观景面及重要景观空间”构架景观系统,形成有 机整体。 4 3 1 景观视廊 重要的景观视线通廊,通过明确的轴向关系、强化大堤内外及夹江两岸的联 紫潴蕊照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系,总体上形成层次分明、有机联系的景观效果。 4 3 2 景观节点 根据总体布局合理设置多个重要景观节点,在空间尺度上统领全局,可作为 人流聚散与活动的主体空间。 4 3 3 观景面 重要观景点及其主要观景方向,是丰富多变、富于层次感的景观空间系统的 重要组成部分。 4 3 4 景观空间 江岸开敞空间沿滨江岸线蜿蜒变化,突出开敞氛围,江岸边结合功能区、 景点等设置滨水、亲水节点,供人观景远眺、游赏品玩。 生态郁密空间以丰富的绿色生态植被为基底,郁密幽静、相对独立的私 密景观空间。 广场集散空间结合休息设施布置的大型铺装场地,是市民与游客交流、 集散的重要景观空间( 图4 - 6 ) 。 。 羲鬟t ,一慧掌; 二 圣q + 。豫j Z :嚣。嚣二5 t0 t 一:。毫皋。二“ 图4 - 5 空问疏密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第四章景观设计方案 4 4 绿化系统与植物配置 4 4 1 植物种植景观设计原则 1 ) 功能布局与设计有机结合,利用大型乔木引导视线 2 ) 注重按植物群落采用多种配置形式,空间上层次丰富,创造良好的生态 环境。 3 ) 植物与常绿落叶大小高矮花期的衔接,力求一年四季都色彩缤纷。 4 ) 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营造生态节约型的绿化景观。 5 ) 结合滨江水岸与滩涂地,打造生态化、自然化的滨水湿地空间。 4 4 2 植栽方式 圈4 - 7 意向圈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通常人工打造的栽植方式有:规则式、自然式,也包括二者的结合运用的 复合式三种。因此,与之相匹配的滨水植物设计也呈现出以下三种模式: ( 1 ) 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