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绦躺大粤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签字日期: 弘 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钱品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譬彳黔走宇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砖墩乏细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审,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核昂导师张矽毒白签字日期:签字日期:如年月日加、年月夕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四四四摘要本文拟从魏耕的诗歌作品集雪翁诗集为个案,从文本出发,分析魏耕其人其诗。主要分为魏耕生平的介绍、交游考述、心态研究、雪翁诗集里诗歌作品的内容分析兼艺术特色评析五章节。对魏耕生平的考述着眼点在考察魏耕生平中较有意义的事情经历,以便于在其后的文本中,解读、把握魏耕思想发展的轨迹。关于魏耕交游之考述,结合时事并与其诗文相互印证,考察交游状况。对魏耕个性和遗民心态的研究,从感怀身世飘零自号“野夫、终其一生矢志抗清的思想和“风流散诞事沈醉的行事作风和三方面,结合作品诗歌内容与诗人本身的生活经历互为印证考察。对于雪翁诗集中诗歌作品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评析,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拟通过详细文本的分析来展现雪翁诗集的艺术成就,及魏耕本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秉承的艺术观点及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关键词:生平、交游、心态、作品,. , . , ” ”.:,第四章雪翁诗集诗歌内容分析?导言导言魏耕“原名璧,字楚白,甲申后改名,又别名苏,慈溪人也。 “号雪窦居士,归安县廪生。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魏氏谱传记载其“明末起义殉节,从祀旌忠祠。生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四月初六日,卒康熙元年壬寅六月初一日。配凌氏贞烈有传,生未详,卒康熙元年壬寅六月初一日。合葬西湖灵隐寺五寺桥大桐坞,墓前有短碑,碑面向里,上书慈溪魏长白山人夫妇之墓生二子:乔、高。从记载中可以看到,魏耕不仅自己献身抗清斗争,并且满门忠烈。从事抗清斗争以外,魏耕寄情于诗歌创作,当时的佛教人士释读彻也用“一州用武全无地,九郡征诗独擅场来概括魏耕入清后的行迹。不过,恰恰是旧巢倾覆,壮志难酬的苦闷才磨砺了他们的诗思,所谓“飘零会写千首诗丙申夏以事之山阴?。固就作者所能查阅到的资料,目前对与魏耕的研究有还没有专门的学术专著,主要是散见于学术论文的阐述中,作者就能搜寻到的相关的论文与相关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拂尽埃尘始见真一从雪翁诗集看魏耕的诗歌精神特色韩海霞哈尔滨学院学报年月第卷第期:主要从儒家济世扶危的心态与宏深沉郁之美和道家适真养性的旨趣与洋然自得之美,两个方面来分析魏耕的诗歌精神特色,兼论及魏耕的事迹生平.高洁的品格与真率的诗风一明遗民诗人魏耕其人其诗张亦伟文学史话:从豪放中含苍?,淡泊中含躁动,两方面来分析魏耕的诗歌风格,前文谈魏耕的事迹生平,彰显他高洁的品格.关于魏耕通海案的几个问题何龄修文史哲年第期:详细考证魏耕从事复明活动所牵涉到的人物交际,考证通海案的人事细节.魏耕诗歌现实主义风格初探张哲上海大学文学院消费导刊文化研究:从诗文出发,结合当时历史,阐发雪翁诗集中诗歌的现实所指与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第页:魏氏谱传.清释读彻.苍雪和尚南来堂诗集.答魏雪窦见赠次韵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吉籍出版社年版.卷五.丙申夏,以事之山阴,客祁生班孙宅.其伯净超,毗耶居士后身也,他日邀余游密园宴饮,因为醉歌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入清后的文学活动及其意义邓晓东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月第期:从魏耕的选诗、文人集会等活动的考证,阐释其文学活动背后所蕴涵文化心理:这一“应该在遗民诗史上占有地位”的特殊群体通过文学活动来希求拯救与宣泄的文化心理。另有硕士学位论文魏耕研究胡梅梅南京师范大学: 全文分为魏耕生平和交游研究、魏耕的个性和遗民心态研究、:雪翁诗集研究三个章节,谈及魏耕的交游经历、个性心态、雪翁诗集版本辑佚、诗歌内容与创作主张分析等多方面内容。本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 .对魏耕生平的介绍,选取魏耕青少年时期对其成长有影响的生活事迹进行表述;此外介绍了魏耕的抗清经历,与他参与“通海案的一些历史记载。对魏耕交游的考述,选取雪翁诗集中与魏耕有酬唱诗歌篇章较多的诗人,、志士作为交游考察对象,介绍交游对象的大致生平,兼考证了交游诗文中可能存有的个别词语刊印错误。对魏耕心态的考述,主要从感怀身世飘零、矢志抗清的经历、“风流散诞事沈醉的行事作风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两部分是对魏耕雪翁诗集的作品诗歌内容和诗歌艺术特色的考察,主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展开论述。希望通过论文的写作,一方面能更熟练的掌握文献学习的方法,其次,对魏耕的研究能起到一些梳理和补充作用,若能提出新的观点,希望能对研究起到一些促进作用。第一章魏耕生平的大致介绍第一章魏耕生平的大致介绍一、魏耕早年生活经历介绍根据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记载,魏耕生于“明甲寅四月六日,即年,而“甲申之变,即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这一年是公元年,前后相隔三十年的时间,此时的魏耕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本段对魏耕生平的介绍,就关注“甲申之变之前,魏耕前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全祖望在雪窦山人坟版文圆中对此一时期魏耕生平的记录是:“雪窦山人魏耕者,原名璧,字楚白,甲申后改名,又别名苏,慈溪人也。世胄,顾少失业,学为衣工于苕上。然能读书,有富家奇其才,客之,寻以赘婿居焉,因成诸生,国亡弃去。一其实在魏耕的早年生活中,经历还是较为波折的。幼年时期,魏耕的生活状态较为平稳。早年,魏耕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其从弟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中记录:“父讳忠显,读书怀古,尝游学于香川,逍遥山川,以歌咏自娱。通过这段记录,我们可以看到魏耕的家庭家境还是相当殷实、安稳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魏耕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思想,魏耕自己在田园杂诗四首中也有提到:“冲龄慕颜闵。对于魏耕的学业情况,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记录:“先生初颖异,七岁从先君学,日诵数百言,覆背如流。有人评价此一时期魏耕的状态是“少负异才,性格佚荡,傲然自得,不就尺幅。可以说魏耕早年的富裕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他很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促成了魏耕性格中放达,不拘束的一面的形成。可能这对于一个诗人品性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不掩饰,直抒性情是能够在诗歌创作中表达感情的一个素质需求吧。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卷一:田园杂诗四首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但闲适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魏耕的家庭出现了变故。大约在明天启明七年,丁卯,魏耕十四岁的时候,根据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的记载为:“年十四,母未殁,父君杨携至雪川课读。不久魏耕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明处士雪窦先生传记载为:“其后魏公,携耕教授乌程潘氏,久之归,病殁。耕年尚幼。贫不能得食。学缝衣于杭州。父母相继去世,魏耕成了孤儿,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读书怀古,尝游学于川,逍遥山川的生活,一下处于“年尚幼。贫不能得食。学缝衣于杭州的境遇;从早年“七岁从先君学到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学业,“学缝衣于杭州,这些经历是魏耕早年生活中开始遭遇的波折之一。读书求仕进是文人必走的道路,在魏耕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参加了童试,对于这段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中有记载:“弱冠,赴童子试,归安县李公得先生卷,叹赏不置。会吾慈周公跃雷领癸酉乡荐,为李公取士,谒师至署,见先生文,拍掌谓李公日:此卷宏深朴茂,有古大家风,当不徒为小试冠也。揭案列第一。归安儒士竞以外籍相阻,李公曲全之,遂得入归安庠。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了解到魏耕的仕进过程中也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因早年是由父亲携至归安课读,应试文章虽得到了“宏深朴茂,有古大家风的评价、并“揭案列第一,却遭遇到“归安儒士竞以外籍相阻的情况。这一局面的出现不能不说,让业已家世飘零的魏耕产生更深重的漂泊感。所幸,魏耕的才华还是得到了考试负责人的认可:“李公曲全之,遂得入归安庠。通过入归安庠这一举动,使魏耕摆脱了“外籍的称号,能够获得评定,外人也无甚说辞了。在此时期左右,魏耕娶乌程凌某凌义渠侄女,成为凌家的赘婿。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中记载:“湖之凌君某,义渠先生侄也,耳先生名,以女妻之。疗在魏耕岁的时候;浙江督学许公豸举行岁试,魏耕为岁试冠军,得以补廪食讫。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中亦记载:。己卯,督学许公豸岁试冠军,食讫。二、明亡后魏耕奋力抗清经历介绍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魏耕的生活开始步入另一第一章魏耕生平的大致介绍个发展的轨迹。明王朝发展到中后期,已经极其腐朽,“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至万历则加甚也。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君主昏庸、阉宦弄权、连年用兵,最终导致明王朝国势日颓,至“万历之末,东事既成,饷不足而加赋不已,民生其乐生之心。于是,“流贼四起,而以张献忠、李自成为其首。“甲申之变,崇祯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加之藩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军入关,亡明诸王纷纷南下,随即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王朝,亡明政权随之南移。顺治二年春,清军渡黄、淮南下,不足一月,其锋直抵南京城下,南京陷落,弘光被执,“明年,死于北京。北京的陷落,也点燃了江南人民抗清运动的熊熊烈火。魏耕“生于万历甲寅四月六日而殉节于“康西园年六月一日,回而恰恰处于这样一个政治黑暗而动荡的时代中,亲身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甲申年,李自成攻破北京,顺治二年春,清军攻下南京,顺治二年六月,占领杭州,进取湖州,面对清军的节节进逼,魏耕积极奔走,极力抗清,以尽其“君.臣之节。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缢死在煤山,明朝宣告灭亡,魏霞在明处士雪窦先生传中记载:“先生悬衣冠于堂上,北面稽首日:予虽在草莽,亦君臣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魏耕在明亡的一开始就选择了为明王朝“守节,作为明代的士人,虽然没有为官明朝,可是正统的观念使得魏耕对明朝忠心不二。魏耕在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中写道见岁暮远游与峤蚂二稚子诗的序言:“吾束发读书,蒙朝廷恩典,兼祖宗以还,世有显人,为清白吏,不愿屈迹虏庭,自甘穷饿。汝母生于富族,亦粗知大义,既侍吾巾栉,固当黾勉同心。但哀汝等稚小无知,罹此困瘁,抚顶摩挲,言顾涕零。语云: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理所当然,夫何足怪昔陶潜系出长沙,为晋处士,耻事二姓。屡值凶岁,往往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乞食。潜有五男,曾不以为怨,堪为汝等标格也。岁暮冰雪,吾将行矣,翳唯二儿勉焉。魏耕先表明“兼祖宗以还,世有显人,为清白吏表明了自己的正统观点,其次讲到“汝母生于富族,亦粗知大义,既侍吾巾栉,固当黾勉同心,此一叙述可以见到魏耕可能会之前预见到投身复明事业可能会遇到的艰难与挫折,有着家国系于一身的情绪,“但哀汝等稚小无知,罹此困瘁,抚顶摩挲,言顾涕零感情真挚,于此也可感受到魏耕深沉的父爱。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 ,钱肃乐等扶持鲁王以海监国于绍兴,控制了浙东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魏耕曾“扶策往从之。他的上述活动,很可能便是为鲁王政权进行联络。鲁王政权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依靠钱塘江天险,打击了清兵南下的气焰,魏耕亲自参加了其中的“苕上之役”。全祖望在奉万息郭门魏白衣息贤堂集书中这样描述此一时期魏耕的生活:“麻蹊草屡,落魄江湖,遍走诸义旅中。当是时,江南已隶版图,所有游魂余烬,出没山寨海搓之间,而白衣为之声息,复壁飞书,空坑仗策,荼毒备至。顾白衣气益厉后因种种原因,鲁王政权建立不到一年便失败了。魏耕逃亡在外,.以避追捕。有表述为“事败,亡命走江湖,妻子满狱,弗恤也。圆从此一阶段的经历可以看到,魏耕的确为复明而积极奔走,并展开行动,从他写给子女的信中,多少也可以看到,魏耕从一开始就坚定了矢志抗清的目标,纵然有对家人的牵绊,依旧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但“苕上之役的失败,魏耕也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但在此期间,魏耕并未放弃他抗清和报国的信念,丽是继续进行隐蔽的地下活动,相继结交了陈三岛、张近道等一批志同道合的义士,不久,又“与祁忠敏公子理孙、班孙兄弟善,得尽读淡生堂藏书,诗曰益工丹。弛们名义上是饮酒作赋,探诗论道,而实际上在筑复辟、寻求复国的方略。与山阴祁班孙兄弟、陈三岛、朱士稚、钱缵曾、朱彝尊等,“以诗古文相砥砺。回这在其后的交游和诗文中可以得到考察和应证。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奉万西郭闯魏白衣息贤堂集书,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奉万西郭问魏白衣息贤堂集书,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慈溪县志本传。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奉万西郭问魏白衣息贤堂集书,第页.第一章魏耕生平的大致介绍有关通海案的始末公元前年,郑成功、张煌言联合举兵,江南半壁震动,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进入了高潮。魏耕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中。陈寅恪先生指出:“魏氏为顺治十六年已亥郑延平率舟师攻打南京之主谋者,顾诚在南明史中对通海案中魏耕发挥的作用评价是“郑成功年的大举进攻南京是基于从“内地复明志士魏耕等人提供的消息中得知江南各地汉族官绅士民反清的潜在势力还相当大,判断以优势兵力大举展开长江战役,必将收到远近来归的效果。历史所记载的情况是:这年六月,郑成功与张煌言先后出兵,郑成功为招讨大元帅,率水陆军十七万,大举北伐。一路破瓜州,平镇江,最后将南京团团围住。张煌言为监军,继续率军一路沿江而上,又连连报捷,收复的有徽州、宁国等三十余府、州、县,但军威大振之时郑成功却骄傲轻敌,被清兵偷袭成功,郑一方仓皇中退回福建,无奈张煌言孤军悬于皖南,形势十分危急。为了挽救义军,魏耕劝张煌言入大别山区的英、霍山寨,以图再举大事。对于这一历史事实,全祖望在雪窦山人坟版文中的记述是魏耕“遮道留张尚书张煌言曾为兵部尚书请入焦湖,以图再举。但张煌言虽依计行事,可魏耕平时结交的寨主却叛变了,以致这场旨在复明的战役终以败局收场。此可谓通海一案的始末。虽然现在尚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证明魏耕在期间发挥的详细作用与期间的具体行动措施,但零星半爪的材料还是使我们能够多少捕捉当时明争暗战的气息,更有期间魏耕始终参与期中,必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尔后,清政府即兴大狱,对“通海事进行大规模的追查和惩处。清廷访知其计出于魏耕,便严令加以追捕。由于叛徒孔孟文的告密,魏耕与钱缵曾等被清廷逮捕,不久即被害死,“妻子、尽殁一。他们死得很英勇,抗辞不屈”,从容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魏耕死后,“钱塘孙治,购得先生骨,葬之南屏,后改葬于灵隐石人峰下,题日长白山人之墓与杨文琮、张苍水之墓合称“三忠墓。圆通过以后的深入发掘、研究,也许能考见这段特殊历史的鳞半爪,目前所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能阐述的则只有前述的内容。根据这有限的内容可以确定的是,魏耕与他所串连的人士只有政治联系,商谈以至谋画复明活动,没有任何组织联系的蛛丝马迹。这是复明运动的幼稚性的反映,是复明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四、论著介绍魏耕不仅是抗清志士,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但除雪翁诗集外,多已散佚,雪翁诗集十五卷,系其自定,明亡以后魏耕的诗歌创作也基本存在这部集子里,从这些诗文中既可以把握魏耕的思想也可以寻找到魏耕抗清经历的相关线索,有着诗存史的效果,其中丰富的信息内容将在下文分析论述到。此外,魏耕在广交诗友的基础上,还积极展开了选诗工作。诸人所选,今见吴越诗选、今诗粹两种,前者为魏耕、朱士稚、钱缵曾合选,后者则出自魏耕、钱价人之手。另外,魏耕堂弟魏霞称:“先生著述甚多,有道南集、息贤堂初后集、吴越诗选明处士雪窦先生传,道南集今不传,诸人还因此在文坛上树起了名声,“一时名宿如虞山钱宗伯谦益、山左姜侍御垓、湖广曹翰林允昌、姑苏吴学士伟业,并不惮间关,持稿乞评选见慈溪县志本传据载,魏耕还有唐诗法、唐诗存两种唐诗选本,粤但目前未见传本。清韩纯玉.近诗兼稿本.转自邓晓东拯救与宣泄?魏耕诸友入清后的文学活动及其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月第期.第二章魏耕交游考第二章魏耕交游考魏耕交游甚广,在雪翁诗集中,我们可以阅读到大量写给友人的题谢赠答诗。内容一方面有诗文上的唱和、也有政治上为复明斗争的奔走往来的记录,这其中接触的人物十分多而且广,有遗民、贰臣、清朝官吏、艺人、释道等等,有的是因为政治上的共同奋斗目标走到一起,有的是因诗歌文学观点上的相互切磋,还有些是作者探求佛理而结识的方外人士,甚至生活中的乡间村居之交,涉猎人数庞杂。本文拟以雪翁诗集中出现人物较多的诗篇为参考对象,对交游活动进行考述。钱缵曾钱缵曾字允武,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生员,工诗,清婉绵丽,语必悲?顿挫,令人流连宛转不能舍。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录卷十二中还有记载:“家素饶,慷慨喜周人急,朱士稚破产后,父雷州太守年老,甘旨之奉多倚缴曾。在雪翁诗集中有关诗歌有:宿千松禅院待钱大缵曾不至、同钱缵曾游法华山观法华寺宋旭画壁、砚山送钱大缵曾之杭州、同朱士稚、钱缵曾客阊阖归,柬怀处慈一、晓二沙门、与钱缵曾过?庵禅师道场兰若.同钱缵曾游法华山观法华寺宋旭画壁附诗文:法华瞧砑天目东,青渠倒插具区中.长松际天扫赤日,金沙喷薄垂云虹.清晨骑白驴,挈樯复携壶,会有海叟谈方丈,兼闻越客夸镜湖.不知粉壁之上图瀛渤,划见沧州远明灭,眼前十二有名山,千峰万峰森罗列.满堂紫翠纷荣光,洛伽庐阜接夕阳,麟洲鹿苑遥相望,神州咫尺白云乡.金光明草堪服食,采摘何由通车航。僵俭倘可到,隔江空断肠,冰压簸岸水潆回,珠林琪树杳迷茫.月上峰头愁倚徙,缥缈飞入丹青里,杜鹃啼杀不归来,杂花纷纷吹涧底.钱生钱生见画已移情,何况真为五岳行,明朝大笑出吴会,龙虎鼓瑟来相迎,琼阙洞开云汉表,王浆一杯劝长星.通过查阅相关地理资料可知:法华寺,位于也是南太湖主峰盒山的东麓,又名“自雀壹。是态塑沿岸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名刹之一。魏耕其人其诗研究而法华寺所在的弁山,原名屡凰山,而凤凰属于鸟类。秦朝初年,塑世城区归属乌程县,当时流传“乌程鸟山出天子”之说, 塞始皇遂下令将这座山的颈脉切断,硬是从山中开出一条河,破掉山中的王气。十年以后,楚霸王项羽正是在这弁山中避难,而后又在这里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由这首诗也可以看到,魏耕联系历史事迹在山水游记的诗歌中寄托的是反清复明的愿望。魏耕也有可能与友人一起在这里商讨反清复明的计策。岘山送钱缵曾之杭州挥手青霞客,岘山送别多.衔杯一相问,挂席欲如何.宋苑期瑶草,钱塘驾海波。风悲衣锦树,休忆旧山河.查阅地理资料,作者了解到这样一段情况:岘山位于湖州南郊风景区北,山上最为有名的古迹是“洼樽亭”,指的是山颠一天然大石樽。石樽呈一凹形,长米,宽约.米,旧志也有载,唐太宗的曾孙李适之任湖州别驾,偕僚登岘山,发现一凹形石樽,可贮酒五斗,乃常以客登临畅饮,后来,人们在此处建。洼.樽亭。纪念。现在仍有岘山洼樽亭遗址的路碑为证。因此作者认为,此诗中的“挂席”两字当为“洼樽,衔杯一相问,挂席欲如何,从句式判断,挂席此处当为名词指物的可能性大一些,衔杯一相问,问的无.非是酒量如何在印证,搜索到的地理志资料,故考证此处“挂席”,极有可能为“洼樽之误。唐大历七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在任期间曾邀集茶圣陆羽、诗僧皎然等人携酒登山,围樽畅饮联句赋诗,共联句。今全唐诗中收有登岘山观李左相石樽联旬一诗,成为湖州历史上一次名人文会的盛举。在这篇诗文中也有写道: “挥手青霞客,岘山送别多。一联系到钱缵曾除了与魏耕有诗文唱和外,还积极展开了选诗歌活动,今见吴越诗选为魏耕、朱士稚、钱缵曾合选。此一处也很可能是时魏耕与友人们相聚,从事选诗活动的聚会点之一朱士稚朱士稚字伯虎,后更字朗诣,朱彝尊的贞毅先生朱士稚墓表所记最为翔实:“贞毅先生,姓朱氏,讳士稚,字伯虎,更字朗诣,世居山阴怪山下”,“父第二章魏耕交游考某,官雷州知府。祖赓,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懿”,“先生少好游侠,蓄声伎,食客百数,所最善者一人,阴二朗先生。日张生宗观。宗观字朗屋,善乐府歌诗,以王伯之略自许,时号山遭乱,得不死,既而论释。散千金结客,坐系狱论死,宗观号呼赞所知,敛重货贿狱吏,宗观闻之,大喜踊跃,夜渡江驰见先生,未至,为盗所杀。先生既免系,放荡江湖间,至归安,得好友二人,其一自慈溪迁赞归安者也,自是,每出则三人俱。至长洲,交陈三岛,已交予里中,交祁班孙于梅市。先后凡六人,往来吴越,以诗古文相砥砺,吴越之士翕然称之。岁己亥,陈君,以忧愤卒,六人者丧其一,而先生亦叹息悲思,遂病隔。庚子冬,病鱼,自归安渡钱塘,以是年十二月日卒焚家,年四十七。二人渡江经纪其丧,视敛含,以辛丑二月葬赞大禹陵西原。时送葬者百人,予与祁子临穴视其封,痛哭而去。从这篇墓表里得到的信息是朱士稚家世富饶,为明文华殿大学士朱赓孙、雷州知府朱敬衡子,“少好游侠,善接济,有“最善者一人为张宗观,墓表除了表示朱士稚与魏耕、陈三岛相交外,还与祁班孙相交于梅市。先后凡六人,往来吴越,以诗古文相砥砺。在雪翁诗集中有关诗歌有:赠朱士稚四首、旅堂秋暝待朱士稚不至、江上与姑孰陈瑚、洗砚池醉歌送朱士曾归山阴、含绿堂牡丹盛开,集胡介、陈维菘、朱士稚、陈三岛诸子作二首、栖贤山中探梅,因怀朱二十二士稚旰关早梅见忆之作,用酬原韵,便寄士稚回剡溪之棹吴邦玮及其子侄卿祯、懿祯、理祯、堂祯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明兵部尚书吴兑后人。魏耕在雪翁诗集中多次提到与起一家频繁交游的情况。例如写给子侄吴卿祯的有宿州山吴二卿祯宅却赠,写给卿祯、理祯二兄弟的有客吴卿桢园斋最久,酒中为长句奉别,兼示令弟理桢、哭吴理祯:序,另有写给吴邦玮的有东山洗屐池与吴将军邦玮别。在客吴卿桢园斋最久,酒中为长句奉别,兼示令弟理桢中作者详细描写了与吴家的交往情况,也表示了吴家“迎门不揖珠履客,开怀偏爱蹉跎人的态度,见诗文:魏耕其人其诗研究四月鉴湖满,五月芷叶疏.园里新篁初解捧,公子茅堂闻读书.余是悠悠失路者,买船远向州山下,见时但言苦风波,金花腊酒盏对把.君家雄词绝世尘,曾献文章观国宾,迎门不揖珠履客,开怀偏爱蹉跎人.前日醉称从弟豪,池塘好句昔所标,歌舞筵中邀我去,兴酣肯出郑樱桃,长发七尺指爪秀,月画双娥舞态饶.抱愁却欲还苕上,长江恰遇白头浪,挂席天边凌雪山,知君兄弟多相望.飘然抚剑越关河,两地遥忆情如何,秋来鸿雁应不少,试寄云中锦字过邦玮一辈习武,其兄邦璇,“鲁王授都督同知,守金华、衢州,与南下清军“相持二十日,势孤食尽,夫妻双亡。“子懿祯于灰烬中得一履,滴血负骨归葬。可见吴氏一家亦秉承忠义。基于共同的政治立场,从诗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到魏耕与吴家交往相得益彰。另有哭吴理祯有序写作者与吴理祯相交结识的一些情况:“今年暮春,越州文宴,赴者三百余人,而余为之客。时治文亦在座,人初未之言,余顾其隽爽,一见识之,遂与定交。而后写再次相见,治文已染患病,而后竟去世的情景,写来颇为感人。吴邦玮亦武官,魏耕在诗作东山洗屐池与吴将军邦玮别中也有记载:“将军材略总豪雄,昔侍金銮护圣躬。插羽去邀三月殿,归鞭醉踏五花骢、从文献记载中,不难看出,吴氏对明朝感恩,与清廷积仇,如前诗文中,就有魏耕赞扬吴府“君家雄词绝世尘,曾献文章观国宾,可见基于共同的政治立场,魏耕与吴家的交往既是同怀家国之遗恨,也是包含着吴家人对魏耕抗清事业的积极支持的态度。雪翁诗集涉及的交游诗歌篇章有: 赠吴生、 宿州山吴二卿祯宅却赠 同吴五邦玮及其令阮卿祯、懿祯,游王右军所题鹫峰寺崖有老梅晋时植哭吴理祯有序客吴卿桢园斋最久,酒中为长句奉别,兼示令弟理桢兰亭留别吴堂桢东山洗屐池与吴将军邦玮别同诸公游鉴湖还,留赠吴六理祯。吴六理祯复邀入郡城留别作清朱文翰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都督同知吴邦睿传中华书局年版第页.第二章魏耕交游考祁班孙祁班孙是明朝著名的士大夫祁彪佳的次子也,祁彪佳曾在南京福王政权中任兵部尚书,清军占领杭州后,祁彪佳不甘屈仕新朝,自沉殉国。魏耕在雪翁诗集的卷十五的奉贺祁忠敏中丞公商夫人五秩二十韵味小字加注中提“二子,班孙、理孙,擅诗古文词,俱不愿仕”。对于祁班孙的生平,乾隆五十七年刊本绍兴府志的记载是:“祁班孙,字弈喜,山阴人,明苏松巡抚彪佳次子也,年十四而彪佳殉国,班孙性敏慧,既无意进士也,乃学为诗。时同邑朱士稚、慈溪魏耕、归安钱缵曾俱以诗名,班孙与之游。馆耕于家,上下其议论,由是其诗曰益进。自以义烈之后亡国余生,不敢放声肆言而幽怨所激,忧深思微以会合风人之旨。顺治十八年,耕、缵曾俱以罪见法,班孙坐流宁古塔至戍所。数年为沙门,寻卒。在雪翁诗集卷五丙申夏,以事之山阴,客祁生班孙宅。其伯净超,毗耶居士后身也,他日邀余游密园宴饮,因为醉歌魏耕对“客祁生班孙宅,.密园东宴饮的情景有详细的描写:旅游咋借祁生榻,毒热正当三伏中,高栋层轩眠不得,开帘?坐苦无风.祁生有伯庞公亚,邀我置酒密园东。铺地食单松阴冷,凭栏隔岸荷花红;磨刀那藉设鱼鳜,荐殖何烦罗辛葱;冰盘雪藕堆四座,青芹锦带甘野翁.?飙飒来纷可喜,清觞遮留移日晷.几载风尘仆马悲,新欢绕接祁翁美。我欲溯流上荆襄,自伤枯槁已暮齿,飘零会与千首诗,潦倒终当付泥滓.维摩好道尚爱才,朗吟相对澄怀里,后期握手赠牟尼,他年还驾琴高鲤.据文献记载有,理孙、“班孙兄弟以故国乔木自任,“好结客,所居西有园,日寓山, “客之故衣冠多集此。诗歌中提到的密园可能即是指此。从诗文中,我们也看到魏耕在这里停驻,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文献记载寓山汇集的人士是“屠沽浮贩之流兼收并蓄。一浙东名士在这里都“竞以气节相尚,无所顾及并且“柳车踵至,登其堂,复壁大隧,莫能诘也。圆寓山祁府可能会是当时复明运动的一个地下联络中心。另有诗歌抒写了作者自己与祁班孙的情谊,如白雪歌怀祁六安中写道:“我欲因之到君边,钱塘波起心茫然、“我愁万古愁不眠,欲对君言无一言,清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一:祁班孙第页.清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一:祁班孙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慷慨抱琴振商羽,拂石弹之幽涧泉。可见作者与祁班孙互引为知己,相对无言,家国之事却了然于胸,心下相知了。在酬祁六录别作作者向友人坦诚地表露“悲我鬓如丝,了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 “怜君诗句有清辉的惜别情绪:放逐弥年岁。飘泊江湖愿已违,怜君诗句有清辉,非是临歧泪满衣,海内如今才子稀。雪翁诗集里记载魏耕与祁班孙的交游诗歌篇章有:晚秋滞山阴与朱四、祁六二生 和祁六泛舟问田家作 答祁六班孙闻予留滞萧然以诗寄怨之作答祁六见忆丙申夏,以事之山阴,客祁生班孙宅。其伯净超,毗耶居士后身也,他日邀余游密园宴饮,因为醉歌白雪歌怀祁六安 酬祁六录别作 涂中先柬祁子班孙 到梅市戏题祁六紫芝轩读书处奉贺祁忠敏中丞公商夫人五秩二十韵味。祁理孙祁班孙的哥哥祁理孙,字奕庆,山阴人,明苏松巡抚祁彪佳子。魏耕在今诗粹中的对兄长祁理孙的描述是:“予岁至梅市与奕喜读书紫芝轩,而从弟若奕仪、奕明,朋友若张南士、朱子彝辈成来会集,摇首苦吟,而奕庆不一省顾,作画之外,唯焚香誓佛。一也许对于家国之事,祁理孙要淡泊一些,把心志转投在探求佛学道理中了。魏耕在雪翁诗集中也有诗歌题赠祁理孙画像引表达了这方面的意思:余也不得安禅师粲可,茫茫奔走赤县里,朝随屠贩上长安,暮逐吹箫涉江汜.山阴祁生三十余,已能高蹈谢尘居,昨出画像令我题,宛然跌坐凌清虚。高斋漠漠闲花落,松风万树临绝壑,披图俨向雪山行,缥缈金仙来绰约.祁生闻尔获髻珠,门种朗公桔几株,魏耕他年拂衣去,楞伽一卷须相与.虽然明亡后,采取面对现实的态度不一样,魏耕表示尊重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持为抗清事业奔走的决心。紫芝轩对雨书怀示祁五中写道:“明日饭僧去,更著阮公桥,请君爱沈冥,勿疑吾寥廓。一在题祁五弟理孙藏书东楼中作者还提到了校雠事宜。东楼雄雄何壮哉侧绕鉴湖水潆回?祁家冠盖字内闻,却于此地藏典坟,缥缃每熠射的雪,藜窗倒映秦驻云?七月八月暑气清,袅袅池塘菰蒋第二章魏耕交游考生,挥蝇不须白团扇,褰帏嵯峨云纵横。知君此时兴潇洒,香烧博山书满把。我生落魄多远游,校雠常到文选楼,公子肯著离骚赋,一缄尚慰羁人愁.除了在祁班孙家里读书、吟诗、宴集:魏耕还曾为祁班孙的父亲祁彪佳校雠远山堂诗集十卷,魏耕校雠的远山堂诗集十卷还保留了魏耕的墨迹,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雪翁诗集中魏耕与祁理孙交游诗歌篇章有:宿梅市祁氏别业,醉后就枕,忽梦游天童,谒山翁和尚,并终朗、楚莫两师,因风有寄与祁五兄弟泛镜湖北省中秋藏书楼置酒对月醉后示祁五紫芝轩对雨书怀示祁五题祁五弟理孙藏书东楼题祁理孙画像引。另一部分声名可能未及显赫的友人,在雪翁诗集中也多次出现,本文也将标注其诗章,并将作者的大致情况介绍如下:?庵和尚.雪翁诗集中与之有关的交游诗篇有:忆何山寄?禅师、酬?庵长老谢烂柯江右之作、陪?庵和尚上虎岩礼塔,憩宜晚亭,睹银海有述、宿瑶席精舍晤幻楫?庵大岭终朗楚莫澄昼晓林诸禅师、寄?庵禅师、道场山?公房寄桃源陆余二生有引道场山?公房寄桃源陆余二生有引附诗文:昨游松陵,见故人徐菘、顾有孝,说桃源陆又深、余铸行义朗洁,避地东海,一时高蹈君子,成与往还.余幕斯人之操,欣然欲往,将挂云帆于海峤,访隐居于白鹿,会族粮不具,故止.今年正月,探梅道场,信宿?庵禅师兰若,荼话内复诵二生贤,余益愿与托契。因禅师欲行脚江北,拟渡扬子,亲陟其庐,余遂援笔而吟,作诗寄二生,使二生他日检禅师橐,览此片纸,知苕訾问有雪窦居士魏耕,尚具刘子骥之风也.?庵和尚,朝代更替之际,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人员也很复杂,方外人士因为僧装道服利于隐蔽,随处食宿利于轻装,就能深入城乡山海,进行联络、侦察。魏耕本人就“披发为僧装,来往江湖间。僧道中也不乏儒雅忠信之士,所以魏耕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庵禅师便是其中的一位。清杨宾.杨大瓢先生杂文残稿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民国二十八年复印装订本一卷魏雪窦传,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庵禅师,名释本源,号?庵,浙江乌程今湖州市道场山僧。从道场山?公房寄桃源陆余二生有引中,我们可以推测到这位禅师可能也是复明运动的暗中参与者:“余铸行义朗洁,避地东海,一时高蹈君子,咸与往还”, 诗中还指明:“因禅师欲行脚江北,拟渡扬子,亲陟其庐”。李文达雪翁诗集中与之有关的交游诗歌篇章有: 送祁班孙过萧山问徐芳声李文达二子补、白蒴洲上寄萧然李生文达、别稽山刘廷俊、吕弘烈、徐芳声、李文达、毛奇龄、钱霍诸公,将访庐山、答李文达白颏洲上寄萧然李生文达附诗文:萧然李生漆园流,生平放达无所求,堆床只爱王湛易,把钓常披严陵裘.雪窦山人稽阮辈,风流散诞事沈醉,玛瑙瓶开香且清,蹇帘日与明河对.明河一片接城东,频洲瑟瑟起秋风,长吟白雪望不极.青枫满眼愁飞鸿.闻道湘湖传可采,红泥栏褴园亭在,山中桂花开如霰,角巾来往摇清瑕。相爱相寻卧白云,拂衣同调唯有君,何须引尘笑掩口,高谈王霸徒纷纷.李文达,又名达、甲,字兼汝,浙江萧山人,诸生,“好结客,萧山为绍兴门户,四方宾客过其地,虽深夜扣门,无勿留者,有缓急必倾身为之,不计利害。以是浙东西名士以恢作者复为言者,甲莫不识之,在雪翁诗集中,与李文达直接酬赠的诗歌并不多,但是魏耕在诗歌中却给予李文达很高的评价,从诗文白蒴洲上寄萧然李生文达可以看出来:魏耕称李生文达是:“萧然李生漆园流,生平放达无所求。堆床只爱王湛易,把钓常披严陵裘。一而自己则是“雪窦山人嵇阮辈,风流散诞事沈醉,玛瑙瓶开香且清,蹇帘日与明河对。一从这样的对仗旬式中,我们可以感到魏耕是将李生文达引为同类的。后文更明确表示: “拂衣同调唯有君,何须引尘笑掩口。在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中提“先生既死,山阴李达、杨迁经营其丧甚力,亦以是遣戍。,慈溪县志本传中也有提到:“耕死,山阴李达、杨迁经营其丧,坐遣戍。一可见李达与魏耕的交往情谊深厚。第二章魏耕交游考陈三岛,雪翁诗集中有关交游诗歌有赠长洲陈三岛、寄吴门陈三岛徐晟.陈三岛,字鹤客,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家境困苦,他从长洲县学教谕刘永锡受业。永锡为大名府魏县举人,明亡后隐居,坚拒清朝大吏逼勒出仕,后“竟饿死”。三岛显然深受其影响,参加魏耕复明活动。有诗述志云:“采苦充饥肠,其味甘如饴。存亡且不恤,毁折何所辞。圆三岛也未竟其志,“己亥之役,三岛亦以忧愤而死。顾有孝雪翁诗集中有关交游诗歌有: 宿桐庐江寄顾二处士有孝、公莫舞行赠顾有孝、秋夕宴集吴松顾有孝北郭草堂,顾请予作抱翁丈人歌。予时大醉,为赋此篇,不自知其潦倒也、江上与姑孰陈瑚、同赵翰过顾有孝田舍、 自大越过顾有孝、 与顾有孝、 同顾二有孝别祁六班孙女。江上与姑孰陈瑚附文:君不见,山阴朱朗诣,开口大笑轻一世,欲回白日上青天,鸥鹏折翅终泥滞.又不见吴江顾茂伦,纵横逸气直绝尘,黄金使尽儿童笑,垂头莫错闭荆榛。两生栖栖曾如此,今时莫展雄豪技,闻君下帷不称怀,与君高歌送暮齿.江头相见且遨游,携手直登万岁楼,酒酣兴发摇江汉,笑杀当年鹦鹉洲.顾有孝,字茂伦,苏州府吴江人,秀才,自少游于陈子龙门下,有声名,“申酉之交,焚弃儒衣冠,与山陬海巫之客相往来。此人是复明运动积极参加者。在江上与姑孰陈瑚,魏耕称顾有孝:“纵横逸气直绝尘,黄金使尽儿童笑。在秋夕宴集诗歌中,将自己与顾有孝同比为“阮嵇辈。魏耕与他唱酬频繁,关系亲密, 雪翁诗集中唱酬诗歌多篇。清俞樾撰荟蕞编二十卷之卷九,第页.清朱彝尊明诗综,中华书局年版卷七十九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十七附录下: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第页。清俞樾撰荟蕞编二十卷之卷三: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年版卷四秋夕宴集吴松顾有孝北郭草堂,顾请予作抱翁丈人歌。予时大醉,为赋此篇,不自知其潦倒也第页。清魏耕雪翁诗集。浙江吉籍出版社年版卷五江上与姑孰陈瑚第页.魏耕其人其诗研究第三章魏耕个性和遗民心态研究明清易代之际,家国不复,旧的朝代流逝,一定会在当时诗人的创作中留下印迹。魏耕处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本文就将从感怀身世飘零、终其一身矢志抗清、“风流散诞事沈醉的行事作风三个方面来分析魏耕的个性及其遗民心态。一、感怀身世飘零以“野夫刀自号研读魏耕的诗作,尽管其中有很多积极用世之作,但是我们还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到身世飘零之感,魏耕也会有在甲申后改名字白衣,又名苏,字野夫,或多或少也是这种情绪的反映。幼年时的魏耕成长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环境中,但此后魏耕的生活轨迹却发生了变化。十四岁的时候魏耕父亲去世:卷三饮酒八首又记到:“念我冲龄日,慨想葛天时,大钧忽然倾,不谓我罹之,家境败落,以至魏耕学衣工于苕上,魏耕自己的记述是:“明州布衣家已倾,几岁亡命乞余生。相对于少年时读书怀古游学字川,歌咏自娱的悠闲生活,这段经历不能不说是生活中的波折。另一方面童试的失败,魏耕“本已揭案列第一,却归安儒士竞以外籍相阻,明崇祯十二年魏耕二十六岁“督学许公豸岁试冠军,食讫,在浙江督学许豸举行的岁试中,魏耕名列榜首,从此,他得以补廪食讫。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缢死在煤山,明朝宣告灭亡,魏耕科举顺利本应一展宏图,但是人生之路又面临着进退维谷的选择难题。饮酒八首之中还提到,魏耕自云“旷怀父母生,落地为男儿。岂不荣轩冕,纵浪古所嗤?何人期白云,招之安所辞”诗人说道:“何人期白云,招之安所辞。一故而诗人也自号:“白衣一。可以想见,诗人希望还是在功名上有所成就的,但是一连串的挫折,即使最后科举顺利,本应能实现“落地为男儿。岂不荣轩冕魏耕又必须面临新的选择,并且这次是旧朝的灭亡,魏耕更无身系家国的感觉,不得不产生身世飘零之感,这种情绪也鲜明体现在魏耕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从第三章魏耕个性和遗民心态研究作品中得到印证。卷四弹铗歌我生岂无命,何为使我漂流天南海北陬,日与腐儒小子论诗书唇干口燥不得休.谁言人生直如矢,苍苍反复曲如钩,不见城中达官骑大马,杀人多者居上头,会须觅取百个钱,日醉洞庭岳阳之酒楼,俯观波涛千里相横击,销我千古万古之忧愁。这首诗歌成为列举魏耕描写身世飘零之感的较明显的例子。“我生岂无命,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024)新教材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经历真难忘》练习题附答案
- 药剂性能优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金属雕刻工艺创新平台建设考核试卷及答案
- 飞机蒙皮落压钣金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动车组维修师协同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4新版2025秋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13课 瘪的乒乓球鼓起来了
- 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与实践
- 信息技术知识试题及答案
- 工厂安全风险控制与设备作业安全知识试卷
- 员工分红协议书
- 2025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土建、安装)》学霸笔记
- 化工仪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原文及翻译
- 2025年广东省茂名市《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考真题(含答案)
- 妇科常见肿瘤科普讲座
- 外科学神经外科
- 《生理学》 课件 -第三章 血液
- 生产提成管理办法
- 2025年宁波市黄湖监狱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