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番茄栽培管理.doc_第1页
小果番茄栽培管理.doc_第2页
小果番茄栽培管理.doc_第3页
小果番茄栽培管理.doc_第4页
小果番茄栽培管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绿城苗圃收集整理小果番茄栽培管理 小果番茄的主要消费型态为鲜食,不同于其他的番茄家族,如大果番茄可做为水果切盘或做为蔬菜炒食,而加工番茄也可做为鲜果用,但大部分被利用为果汁及果泥。由于小果番茄糖度高且风味十足,果实小,经清洗后,一口一粒,食用上相当方便,适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栽培面积也逐渐增加。台湾小果番茄全年栽培面积约有800公顷,以秋冬栽培较多,夏季栽培面积则逐渐扩大。主要的栽培地区分布于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县市,其中以台南市安南区、嘉义县民雄乡、太保市及水上乡、彰化县溪湖乡等栽培面积较多。夏季栽培的品种主要为台南亚蔬六号、圣女及四季红。台南亚蔬六号小果番茄为台南区农业改良场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合作育成,属半停心型,果实风味与圣女相似,但耐番茄黄叶卷曲病毒病及具高耐热性,己成为夏季主要栽培品种。由于台南亚蔬六号可周年栽培,且品质不逊圣女小番茄,自民国85年5月命名通过之后,迄87年5月栽培面积累计已达800公顷以上。品种特性台南亚蔬六号具高度耐热性,夏季自然着果率可达4064,较其他品种高,若配合植物生长素,着果率可达8595。果形呈长椭圆形,单果重710公克。本品种抗萎凋病,耐番茄黄叶卷曲病毒病,且不易裂果。台南亚蔬六号属半停心生长型,每隔12节着生一花序,株高150240公分,因此可不立支柱匍匐栽培,或利用洋香瓜隧道棚做为棚架栽培。秋冬季栽培时,植株生长较旺盛,则利用番茄棚架栽培。一般而言,春作栽培以34月定植最佳,夏作栽培定植适期为58月,秋冬作定植适期为1012月。圣女番茄为农友种苗公司育成之一代杂交品种,属不停心型小果番茄,果实呈长椭球型,果重14公克,平均糖度7.0以上,为秋冬季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必须利用棚架栽培且双干整枝,以避免果型变小。四季红番茄也是农友种苗公司育成之一代杂交品种,属停心型小果番茄,果实球型,大部分做为放任栽培,果重20公克,风味较酸,通常食用时夹食蜜饯,为市场上开口笑番茄的主要品种,农友公司推出之替代品种为试交2号,商品名为仙女。栽培方式半停心型小果番茄栽培方式有较多变化,主要分为露地匍匐栽培及棚架栽培两种。露地栽培依季节而异,秋冬季可采用露地放任栽培,春夏季则多采用隧道棚防雨栽培。棚架栽培主要利用錏管棚架或隧道型棚架,錏管棚架依其外型可分为拱门型棚架及字型錏管棚架。(一)字型錏管棚架为番茄专用,高度为1.8至2.1公尺,宽度为1.2至15公尺,錏管支柱的距离为23公尺,各錏管之间再以塑胶绳或瓜果网固定植株。(二)拱门型分为大拱门型及小拱门两型,大拱门型宽4.5公尺,主要利用为苦瓜及胡瓜栽培,在拱门内再合竹架,小拱门宽度1.8公尺至2.4公尺,以配合洋香瓜畦宽,做为洋香瓜后作番茄之用。一般设计为不停心型番茄栽培用,但也适合半停心型小果番茄秋冬季种植。由于棚架栽培日照充足及采收方便,为高品质小果番茄的主要生产方式。目前部份农民利用简易塑胶布温室内栽种夏季小果番茄,较不易受到风雨的侵害,确保夏季产量及品质,此项栽培方式略述于后。錏管棚架可利用于番茄栽培隧道型棚架栽植番茄情形于春夏时利用洋香瓜隧道棚具防雨效果放任式露地栽培只适于秋季栽培字型錏管棚架可利用于番茄栽培移动式网室逐渐成为夏季高品质小果番茄的栽培设施栽培管理技术一、育苗小果番茄种子较大果番茄小,种子千粒重为1.41.8公克。目前己普遍采用穴盘育苗,夏作栽培建议采用72格穴盘,秋冬作栽培采用128格穴盘。主要原因为夏作栽培受气候影响较大,穴盘较大时生育较佳,而且可延迟种植期,避免因天雨无法定植的困扰。优良的幼苗对早期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在育苗期间,第一至第三花序的花序分化已开始进行,如幼苗遭受病害或营养失调,均会影响其发育。目前育苗的重点为防治番茄卷叶病毒,育苗期应用60目白色尼龙网隔绝银叶粉虱的入侵,以根绝其传播病毒。苗长至二本叶、四本叶及移植前二天,应施用叶肥(如:狮马叶肥、花宝2号或百得肥2号等)。适当的定植苗龄为四本叶左右。二、定植小果番茄依其种植时期及整枝方法不同,种植密度也不一。春秋作生育期较长,行株距可较宽,一般为行距75公分至150公分、株距60公分,夏作则为行距75公分至120公分、株距45公分。部分地区利用洋香瓜畦面,畦面为2.4公尺,则可每畦双行植,株距45公分,整枝方式也影响种植密度,四干整枝则以60公分左右为宜。露地匍匐栽培,栽培密度为行距150公分,株距6075公分,若采用隧道棚防雨栽培则行距为240公尺,株距75公分。三、整枝方式小果番茄的整枝方式以双干整枝或四干整枝为主。双干整枝只留下第一花序下的侧枝为主要双干,其余之侧芽则全部去除,此种整枝方式适用于果实较小、生长势较强的不停心品种。台南亚蔬六号以使用四干整枝方式,除原主干及第一分枝为主要双干外,再留靠近地面之两个强健侧芽,使其形成第三及第四主干。每一主干的二至三个花序必须摘除侧芽,以防枝叶过度茂盛,第三个花序之后则可放任栽培。露地匍匐栽培可在生育初期摘除侧芽,留68个主蔓后再放任栽培。四、肥培管理番茄为茄科作物中根系较深的作物,根系可深达120150公分,而茄子及甜椒根系则只达120公分左右。其理想的土壤为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番茄忌连作,宜和水稻、豆类、玉米等轮栽,尤其曾发生番茄青枯病之病圃,更需特别注意。在印度地区生产1公吨的番茄鲜果平均需要吸收2.53公斤氮素、0.20.3公斤磷酐及2.53公斤的氧化钾,而日本的研究指出生产1公吨的番茄平均吸收3公斤氮素、0.8公斤磷酐、5公斤氧化钾、3.2公斤氧化钙及0.4公斤的氧化镁。本场以台南亚蔬六号品种研究其施肥量,在秋冬季栽培时,生产1公吨果实吸收了2.3公斤氮素、2.3公斤磷酐、2.3公斤氧化钾及0.6公斤的氧化镁。长期果菜类的栽培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料,日本的设施番茄每0.1公顷使用1500至2000公斤的堆肥。台湾整枝栽培番茄的堆肥推荐用量为2000公斤,而放任栽培的堆肥用量为1000公斤,其中的差异为整枝栽培的采收期较长,基本上基肥用之有机肥料每0.1公顷至少施用300公斤,同时可配合苦土石灰及硼砂于整地时撒施。追肥的使用相当重要,番茄定植后一个月内干物质的累积相当慢,所以第一次的追肥一般都在定植后2030天施用,追肥以复合肥料为主,配合灌溉,施肥前一天灌水,以利施肥后肥料容易溶解吸收,且施用量可较少,其后的追肥则保持定量,每隔三星期施用一次,今以亚蔬中心的番茄施肥量表示如下:表一、番茄丰产和优质的施肥方法 公斤0.1公顷施肥种类施肥时期堆肥(台肥2号)化学肥料(台肥43号)硼砂基肥整地时撒施300400801201第一次追肥第一花序结果期(定植后2030天)0200第二次追肥盛花期(定植后4050天)0400第三次追肥盛果期或始熟期(定植后6070天)0400第四次追肥第一次采收后(定植后2030天)0400第五八次追肥每隔3星期0400总量3004002603001番茄对缺硼及缺钙的反应极为敏感,硼为微量元素,使用过量会造成毒害作用,目前建议每0.1公顷施用硼砂1公斤做为基肥撒布。钙肥的吸收受根系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影响,如氮肥过量往往会引起缺钙的果顶腐烂病(尻腐病)。另番茄植株浸水超过24小时后,根系受伤也会影响钙肥的吸收。如果栽培期发现果实产生缺钙或缺硼的病征,可行叶面施肥的方式补充,使用的浓度为0.5的氯化钙或硼砂水溶液。五、防雨栽培 夏季小果番茄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说是雨害,突发的西北雨及豪雨,均会使果实产生裂果而失去商品价值,因此简易(移动式)塑胶布网室便逐渐被利用做为夏季小果番茄的生产方式。网室栽培品种自然以半停心性的台南亚蔬六号为主,其他品种由于枝蔓过于强盛,不利于网室栽培。网室栽培的主要优点在于果实可于充分红熟后才采收上市,果实糖度自然比露地栽培高出12度。目前网室栽培地区多集中在于嘉义县。由于夏季网室内栽培较易产生高温障害,番茄植株进入开花期后,网室两侧的纱网可卷开以增加通风,部分农友则使用遮阴网降低正午期间(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的光照,以达到降温目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设施内相对溼度可达90以上,容易引发叶霉病及尻腐病,此时叶面施用钙肥可降低尻腐病的发生。在多年使用的网室内生产夏季小果番茄,往往会遭受青枯病的危害,此时利用抗病的茄子砧木种植台南亚蔬六号可减轻网室内的连作障碍。盛花期后可将两侧纱网掀开增加通风于温室内生产夏季小果番茄,使用抗青枯病的茄子作为砧木六、着果处理番茄着果率在夜温超过21以上即会显着下降,小果番茄之耐热性较高,但在夏作59月栽培时,夜温往往超过24,日温则高于32,使着果率低落,如圣女之着果率只达10,而台南亚蔬六号只达40。目前夏作栽培可使用番茄多旺稀释50至100倍,或多结果朗稀释1000倍,促进着果。施用期宜注意温度,温度愈高,则必须降低使用浓度,如番茄多旺在气温20时使用浓度为100倍,在30下则必须减为250倍才不致产生药害,今以日本设施内之使用浓度供各位农友参考。表二、日本防雨设施内番茄着果生长素使用浓度温度番茄多旺多结果朗1550倍600倍20100倍800倍25120倍1000倍30250倍1200倍施用时期为一花序己有23朵小花盛开时喷布全花序一次,避免喷到顶芽,而造成顶芽萎缩及叶面变狭小,药害的病征与感染胡瓜嵌纹病毒类似。浓度过高容易造成空洞果,此时可以使用植物生长素GA(激勃素)配成510ppm,以市售2勃激素溶液为例,则配成2000倍至4000倍。露天栽培利用遮阴网减少光强度使用过高浓度的生长素会产生畸形果设施内使用白纱网减少光照 每一花序23朵盛开时处理生长素可促进着果不当的生长素处理所造成的畸形果七、病虫害防治小果番茄春夏季的主要病害为幼苗疫病、细菌性斑点病及青枯病。近年来,由于银叶粉虱的危害,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成为重要病害。台南亚蔬六号耐番茄卷叶病毒病,是其受栽培者所喜爱的特点之一。各种病虫害的病征及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一)主要病虫害1、病毒病Virus disease病毒种类:番茄嵌纹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胡瓜嵌纹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番茄卷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番茄斑点萎凋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马铃薯病毒Y(Potato virus Y)俗名:疯欉农友将罹患病毒病之病株通称为疯欉,依病毒种类、栽培品种及环境因素不同,其病征亦不尽相同,尤其田间复合感染情况相当普遍。主要病征出现在叶片上,一般为嵌纹病征,叶片呈现黄绿不均的现象,偶有坏疽条斑或水浸斑。叶片受害后,表面呈凹凸不平、皱缩或畸型,新叶颜色变淡黄,叶片缩小或变细有如细绳状,植株矮小,受害严重者生长停顿,甚至于枯死。胡瓜嵌纹病毒及马铃薯病毒Y经由蚜虫传播,番茄嵌纹病毒来自种子、其它茄科作物及杂草,属机械传播。番茄卷叶病毒可经由嫁接或银叶粉虱传播,但不经由机械传播,造成整株叶片向上卷,叶柄下垂,叶背向上,叶脉紫色,整株淡黄色。感染番茄斑点萎凋病毒之嫩叶转为赤褐色,而后出现许多细小黑色斑点,新梢死亡,茎末端亦有条斑,老叶渐褐化、萎凋、死亡、落叶,未成熟果出现黄斑后形成黄绿相间的同心轮纹,成熟后变成红白或红黄相间同心轮纹典型病征,番茄斑点萎凋病毒寄主范围极广,除由蓟马的永续性传播外,种子种皮也可带病毒,很难根除。防治方法:(1)选种健康种苗。(2)发现病株应及早拔除。(3)防治媒介昆虫,如银叶粉虱、蚜虫、蓟马等。(4)避免机械传播。2.青枯病Bacterial wilt 病原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青枯病为细菌性维管束病害,高温、多湿环境适宜发病。土壤为主要感染源,土中病原细菌由根部伤口侵入植株,发病初期下位叶的叶柄先呈现下垂,而后叶片渐次萎凋,同时茎部也常出现不定根。青绿的植株快速萎凋而渐枯死为其典型病征。横切被害茎,可见维管束褐变,以手挤压有乳白色黏性的菌液溢出。如切取被害茎部放入盛有清水透明玻璃杯中,经数分钟后,大量病原细菌由切口流入水中呈乳白色烟雾状,可精确诊断青枯病,并可与引起相似萎凋、维管束褐变的其他真菌性病害区别。除根对根传播外,附着土壤的鞋及农具也可传播病原细菌。防治方法:(1)栽培抗病品种。(2)使用健康移植苗。(3)与水稻轮作。(4)施用SH土壤添加物。(5)注意田间卫生。(6)晒田。番茄青枯病征番茄青枯病茎部横切面于清水中,可见乳白色烟雾状细菌菌体流入水中番茄青枯病植株维管束褐变现象3.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 spot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Doidge) Vauterin et al.俗名:酥叶病原细菌危害叶片造成叶片干枯,亦可危害果实、叶柄、茎及花序。初期在叶片引起水浸状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圆形病斑,颜色由黄绿转为深褐色,最后变为坏疽,中央呈灰褐色。茎部呈灰到黑色,圆形到长窄形病斑。果实上亦出现水浸状斑点,初期周围往往具有白色晕环,病斑扩大后,晕环消失,病斑转为黑褐色,呈疮痂状,中央凹陷且边缘稍有隆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叶部病征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果实上病征防治方法:(1)本病害可经种子带菌传播,故需慎选健康种子及种苗。(2)于发病初期可施用81.3嘉赐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8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采收前6天停止施药。雨季时需加强防治工作。4.晚疫病Late blight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晚疫病主要发生于低温、多湿的环境,本病原菌可危害叶、叶柄、茎、花序及果实。被害部初呈暗绿色水浸状斑点,在多湿环境下快速扩展,于病斑边缘产生白色霉状物,为病原菌之菌丝及游走子囊。果实被害后,初呈灰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扩大至半个果实后呈褐色坚硬之波浪纹状,潮湿环境下于果实上产生白色霉状物,但不软腐。防治方法:加强发病适期(低温且多湿)的防治工作,可施用药剂有33锌锰乃浦水悬剂600倍、75四氯异苯睛可湿性粉剂600倍、70甲基锌乃浦可湿性粉剂500倍、72锌锰克绝可湿性粉剂500倍、58锌锰灭达乐可湿性粉剂400倍、80锰乃浦可湿性粉剂400倍、80免得烂可湿性粉剂500倍或80锌锰乃浦可湿性粉剂500倍等,需遵守安全采收期。5.幼苗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幼苗疫病于高温多湿环境下容易发生。它主要危害幼苗地际部或地际部以上之茎部,初呈淡褐色至暗褐色之缢缩病征,后呈夭折状而枯死。游走子囊释放之游走子藉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被害未死之苗株移植后生育受阻,一般田间植株不受害。防治方法:苗期可施用35依得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或25依得利乳剂1500倍灌注,不可提高浓度,以免发生药害。6.白绢病Southern blight病原菌:Sclerotium rolfsii (Curzi)C.C.Tu & Kimbr.白绢病主要发生于高温多湿的环境,病原菌菌核发芽后,白色菌丝由植株地际部侵入,病株初期呈现叶部萎凋症状,叶片并无明显黄化,茎地基部外围组织褐化腐烂,产生白色菌丝包围,不久生成许多淡褐色之菌核。果实接触土壤时亦容易被害而导致腐烂,其上长出白色菌丝,后亦形成许多淡褐色之菌核。防治方法: (1)利用太阳能行土壤消毒。(2)定植后,每株灌注50福多宁可湿性粉剂5000倍稀释液200毫升,15天后再灌注一次。番茄白绢病茎基部病征7.早疫病Early blight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 Soraeur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初期感染叶片呈暗褐色至黑色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革质化轮纹状斑点,周围有黄色晕环,老叶被害严重时,多数病斑愈合而引起落叶。茎部被害则造成侧枝掉落。果实受害呈现褐色凹陷轮纹状病斑,果实上半部被害居多而造成腐烂。番茄早疫病叶部病征番茄早疫病果实被害状防治方法:(1)注意田间卫生。(2)于发病初期可施用8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81.3嘉赐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37.5氢氧化铜水悬剂400800倍或10保粒霉素(甲)可湿性粉剂800倍等药剂防治,需遵守安全采收期。8.黑霉病Black leaf mold病原菌:Pseudocercospora fuligena (Roldan) Deighton黑霉病可危害叶、叶柄及茎部。初期病征在下位叶的叶片出现灰白色小斑点,病斑会逐渐愈合,颜色转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此乃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后期病原菌盖满叶背甚至叶面,造成罹病叶干枯,但不落叶。防治方法:(1)注意田间卫生、保持良好通风。(2)于发病初期可施用80锌锰乃浦可湿性粉剂400倍混合50免赖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防治,采收前21天停止用药。9.根瘤线虫Root knot nematode病原菌: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 White) Chitwood根部遭受根瘤线虫危害后,根尖萎缩,罹病组织分化成肿瘤状,后期根系腐败,地上部生育不良,黄化、萎凋、叶片数减少、小叶、卷叶、结果不良、果实畸型等征状。防治方法:(1)与水稻轮作。(2)种植前施用以几丁质为主之有机添加物。(3)移植当日畦面开沟15公分将药剂条施之,覆土后栽植。可施用之推荐药剂有75福赛绝乳剂、10福赛绝粒剂、10托福松粒剂、10欧杀灭粒剂、3加保扶粒剂、10芬灭松粒剂、70.6普伏松乳剂或10欧杀灭粒剂+24欧杀灭溶液配合使用。另可以80灭线虫乳剂全面处理,但须经过5天后,方可移植。10.萎凋病Fusarium wilt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acc.)Snyder & Hansen病原菌之厚膜孢子发芽后,发芽管直接侵入根尖或根部伤口,番茄苗期罹病,会造成幼苗迅速萎凋死亡,较大植株罹病,常延迟至结果期才发病。首先叶脉透化及偏上生长,并由下位叶开始向上逐渐黄化萎凋,初期病征往往只出现于植株的一侧,剥开茎部纵切面,可见维管束明显褐变,随后叶柄下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1)调整土壤pH值为67。(2)选植抗病品种。(3)本病害可经种子带菌传播,故需慎选健康种子及种苗。11.灰斑病Gray leaf spot病原菌:Stemphylium solani Weber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不危害果实。初期病征在叶片呈现细小圆形之黑褐色斑点,透光时可见周围呈一小黄晕圈。严重被害时,叶片布满许多小斑点。当病斑稍扩大后,病斑中间之组织转变为灰褐色而破碎,导致叶片急速枯干变为褐色而掉落。防治方法:注意田间卫生。12.银叶粉虱学名:Bemisia argentifolii Bollow & Perring英名:Silver leaf whitefly俗名:白龟神、白粉虱、白蚊子银叶粉虱周年发生,繁殖力强,寄主植物广,成虫在番茄叶背产卵,孵化后之若虫有4龄,1龄有足可爬行找到适当之取食位置,2龄以后足退化,固着于叶背,成虫受干扰会在作物上方或周围稍作盘旋又回到原点,长距离迁移靠风力之传播。本虫除直接刺吸植株养液致使生长衰弱外,并可传播番茄卷叶病,成虫及若虫分泌蜜露可诱发煤病,严重时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果品之品质,甚或导致废耕。以3至5月及9至11月为发生盛期。防治方法:(1)使用绿色黏板或水盘诱杀成虫。(2)不要过量施用氮肥,避免植株生长过盛通风不良,助长其发生。(3)防治药剂有20亚灭培可溶性粉剂2000倍,同时可防治蚜虫、小绿叶蝉、蓟马,安全采收期6天,请遵守安全采收期。13.番茄夜蛾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英名:Tomato fruit worm, Corn ear worm俗名:青虫、大绿虫,玉米穗虫、高粱穗虫、 伪菸草蛾番茄夜蛾年发生8世代,成虫以花蜜为食,幼虫以嫩茎、叶、花及果实为食或蛀入茎部啃食致植株枯死,开花期啃食花器影响授粉,最主要之危害为幼虫由果蒂周围蛀入幼果或成熟中之果实啃食,致果实腐烂无商品价值。幼虫有自相残杀习性。老熟幼虫钻出果实,于土中化蛹,开花至幼果期为发生盛期,严重影响番茄之产量及品质。防治方法:(1)利用性费洛蒙诱杀雄蛾。(2)防治药剂有10.3苏力菌可湿性粉剂3000倍、4.4禄芬隆乳剂1500倍、32.5硫敌克水分散性乳剂1000倍、40.7陶斯松乳剂1000倍、2.8第灭宁乳剂1500倍、40加芬赛宁乳剂2500倍、40加芬赛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40大福赛宁乳剂2500倍、40大福赛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或50陶斯宁乳剂1500倍,并遵守安全采收期。14.甜菜夜蛾学名:Spodoptera exigua Hubner英名:Beet armyworm俗名:青虫、管仔虫甜菜夜蛾年发生11世代,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栖息于叶背或暗处,于傍晚及清晨产卵,幼虫体色多变化,取食嫩叶、花器及幼果;啃食发育中之果实。老熟幼虫落地化蛹于土内或土表之落叶杂物间。春、秋二季为发生盛期,番茄以生育初期至开花期为危害高峰期。甜菜夜蛾之幼虫甜菜夜蛾之蛹防治方法:(1)悬挂性费洛蒙缓释剂诱杀雄蛾,每公顷设58个诱杀盒,悬挂于距离番茄生长点5060公分处。(2)防治药剂有10.3苏力菌可湿性粉剂3000倍、2.8毕芬宁乳剂1500倍、19.7得芬诺水悬剂2000倍或9.6氟芬隆水分散性乳剂3000倍,并遵守安全采收期。15.桃蚜学名:Myzus persicae Sulzer英名:Green peach aphid俗名:龟神、波斯蚜桃蚜成虫与若虫均喜群集于嫩芽或叶背,除直接吸食植株汁液,致使心叶皱缩不展,顶芽无法正常生长外,尚可分泌蜜露诱发煤病,亦是病毒病之媒介昆虫。初春至春末之旱季,番茄结果期后发生密度较高。防治方法:(1)使用黄色黏板或水盘诱杀成虫。(2)防治药剂有10.5赛洛比加普乳剂1500倍或3.75泰灭宁乳剂1000倍,并遵守安全采收期。16.番茄斑潜蝇学名: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英名:Tomato leaf miner俗名:绘图虫、二能虫、潜蝇番茄斑潜蝇年发生20世代左右,成虫以产卵管刺破叶背组织吸吮汁液或在叶组织内产卵,被害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孵化后幼虫在叶片中潜食叶肉,仅剩上、下表皮,外观成灰白色曲折弯曲之隧道食痕,严重时被害叶片干枯。老熟幼虫在土中或畦上覆盖之塑胶布上化蛹。番茄斑潜蝇在番茄上有二个发生盛期,一为苗期25叶,另一为结果后期之中老叶,如被害严重,全园呈一片焦枯景象。防治方法:(1)使用黄色黏板或水盘诱杀成虫。(2)防治药剂有2阿巴汀乳剂2000倍、24欧杀灭溶液500倍、2.8第灭宁乳剂1000倍或75赛灭净可湿性粉剂5000倍,需遵守安全采收期。(二)次要病虫害1.炭疽病Anthracnose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C. phomoides (Sacc.) Chester炭疽病主要发生于成熟果或近成熟果,初期果实表面产生凹陷之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形成密生之同心轮纹状黑褐色小点,高湿时,黑褐色小点上会生出橙红色之分生孢子堆,藉雨水、人及机具传播。防治方法:注意田间卫生。2.白粉病 Powdery mildew病原菌:Leveillula taurica Arnaud,(Oidiopsis sicula),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俗名:白菇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及茎部,初期病征在叶背出现细小白色粉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大,罹病部位覆盖上一层白粉,叶面亦常见白粉病征,此乃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被害时叶表面被害组织呈现淡褐色,叶背呈现黄化现象,导致叶肉组织坏疽,叶片干枯、落叶。防治方法:保持良好通风。3.果顶腐败病Blossom-end rot果顶腐败病是由缺钙所引起之生理障碍,土壤中氮肥过多或土壤太干或太湿而造成根尖伤害,生育期温度过高均会产生此生理病,果实长至指头大时开始发生,首先于果实顶部生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渐凹陷转变为黑褐色,果形变为扁平,易造成第二次感染。防治方法:(1)避免过度施用氮肥。(2)降低地温。(3)叶面施用钙肥。4.缺硼症Boron deficiency缺硼症是由缺硼所引起之生理障碍,茎部纵裂,生长点死亡后侧芽并生,不易结果,多发生于低有机质之砂质土。防治方法:(1)土壤施用有机质。(2)整地时施用硼砂,每分地施用1公斤。(3)发病时用硼砂稀释400倍喷施于叶面,一星期施用1次,约喷施23次。5.斜纹夜蛾学名: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英名:Tobacco cutworm、 Cotton worm、Army worm俗名:行军虫、黑土虫、黑肚虫、巢虫、莲纹夜盗斜纹夜蛾年发生89世代,成虫具趋光性,成虫与幼虫均昼伏夜出。卵块产于叶背,初龄幼虫有群栖性,自叶背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23龄以后则逐渐分散,啃食叶片成不规则虫孔或缺刻,昼间潜藏于土粒隙间,夜间外出以叶部为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