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850M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3.doc_第1页
X3850M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3.doc_第2页
X3850M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3.doc_第3页
X3850M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3.doc_第4页
X3850M2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建议书 IBM Corporation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IBM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countries, or both. 2 / 19 目目 录录 第第 1 章章IBM 中国公司简介中国公司简介.5 第第 2 章章客户需求与应对客户需求与应对.8 2.1客户需求与挑战.8 2.2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简述 .9 2.3为什么选择 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 .9 第第 3 章章IBM 售后服务网络售后服务网络.11 第第 4 章章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介绍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介绍.13 4.1X3850M2/X3950M2 服务器产品特点.15 4.2DS3400 存储产品特性.16 4.3VMWARE INFRASTRUCTURE 3 产品的功能与特点.17 4.4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的优势 .19 第第 5 章章IBM 方案建议配置列表方案建议配置列表.20 3 / 19 第第 1 章章IBM中国公司简介中国公司简介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1 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 司,业务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 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88 亿美元。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 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 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 1969 年,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 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 空飞行都凝聚着 IBM 无与伦比的智慧。 IBM 与中国的业务关系源远流长。早在 1934 年,IBM 公司就为北京协和医院安装了第一台 商用处理机。1979 年,在中断联系近 30 年之后,IBM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同年 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 IBM 中型计算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IBM 在华业务日益扩大。80 年代中后期,IBM 先后在北京、 上海设立了办事处。1992 年 IBM 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这是 IBM 在 中国的独资企业。此举使 IBM 在实施其在华战略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掀开了在华业务的新篇 章。随后的 1993 年,IBM 中国有限公司又在广州和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到目前为止,IBM 在中国 的办事机构进一步扩展至哈尔滨、沈阳、深圳、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武汉、福州、重庆、 长沙、昆明、乌鲁木齐、济南、天津、郑州、合肥、南昌、南宁、宁波、石家庄、太原、苏州等 26 个城市,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在华业务覆盖面。伴随着 IBM 在中国的发展,IBM 中国员工队伍不 断壮大,目前已达到 14000 人。除此之外,IBM 还成立了 10 家合资和独资公司,分别负责制造、 软件开发、服务和租赁的业务。 IBM 非常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1995 年,IBM 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2006 年更名 为 IBM 中国研究院),是 IBM 全球八大研究中心之一,现有 200 多位中国的计算机专家。随后在 1999 年又率先在中国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现有 3000 多位中国软件工程师专攻整合中间件,数据 库,Linux 等领域的产品开发。 二十多年来,IBM 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电信、冶金、石化、交通、商品流通、 政府和教育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IBM 的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 与此同时,IBM 在多个重要领域占据着领先的市场份额,包括: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 等。 4 / 19 取诸社会,回馈社会,造福人类,是 IBM 一贯奉行的原则。IBM 积极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并 在社区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IBM 与中国高校合作关系的开始可追溯到 1984 年,当年 IBM 为中国高校作了一系列计算机 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捐赠。1995 年 3 月,以 IBM 与中国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 标志,“IBM 中国高校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长期全面合作关系的基本宗旨是致力于加强中 国高校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3 年来,IBM 中国高校合作项目不断向着更 高的水平、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发展,对中国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 1995 年以来,IBM 已向中国高校捐赠了价值超过 15 亿人民币的计算 机设备、软件及服务。在高校合作项目方面,目前已与 50 多所中国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65 万人次学生参加了 IBM 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5.8 万人次学生获得 IBM 全球专业技术认证 证书,64,800 多人次教师参加了 IBM 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 .scf 除了在高等教育领域与中国教育界进行合作之外,IBM 还将合作范围积极拓展到基础教育领 域。继 2001 年 IBM Kid Smart“小小探索者”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工程引入中国以来,IBM 已经连 续 7 年在中国开展了这一项目。目前 IBM 已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共 82 个城市的近 477 所 幼教机构进行合作,捐赠了 2660 套 Kid Smart 儿童电脑学习中心。 自 2004 年起,IBM 与教育部进一步合作,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 200 多个城市的 300 多所小学开展了 Reinventing Education“基础教育创新教学项目”,采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支持方 式,把国外成熟的经验和资源引入中国,并充分结合中国的现状和需求,更好地帮助学校借助 IT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两个项目,共有 1 万多名基础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接受了 IBM 的免费培训,10 万名 儿童受益。 2003 年,IBM TryScience Around the World“放眼看科学”青少年科普项目在中国正式启动。 通过这个项目,IBM 向中国的科技馆捐赠电脑终端,终端通过高速网络与异地服务器相连并将服 务器上的丰富内容呈现给科技馆的访问者。“放眼看科学”内容涵盖了生态考古、太空探索、极 限运动、海洋生物等多个方面,为青少年打开了一道接触科普知识、了解科学概念的全新大门。 目前,IBM 已向 11 个城市的科技馆捐赠了 47 套 IBM Try Science Kiosk 多媒体终端。 对于 IBM 在中国的出色表现和突出贡献,媒体给予了 IBM 十分的肯定。IBM 先后被评为 “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最受尊敬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最具有价值的品牌”、“中 国最佳雇主”等。2004 年,IBM 中国公司被财富杂志中文版评选为“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 5 / 19 并荣居榜首。2005 至 2007 年,IBM 连续三次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 优秀企业公民”荣誉称号。 IBM 的前任 CEO 郭士纳先生在谈到 IBM 中国公司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说:“IBM 怀着对中 国的承诺,为中国建立一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信息技术公司。它设在中国,为中国人服务,有朝 一日也为全世界服务。IBM 中国公司必将会成为中国的 IBM 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 ” 回顾 IBM 在中国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战略尝试阶段,到中期的战略投资阶段,再到全面融入 阶段,IBM 始终怀着对中国的深切承诺。 自 2004 年赋予创新的定义之后,2006 年,IBM 进一步将创新的内涵延伸到六个层面,即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和文化创新”以 及“政策与社会创新”。 同年,IBM 还将“服务创新”的理念引入中国,先后与商务部签约助力“千百十工程”,推 动中国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和外向型产业结构升级 ;与教育部签署“现代服务科学方向”研究合作 项目备忘录,将服务科学课程引进中国高等院校;与卫生部合作,推动构建中国医疗信息服务共 享平台和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为了更好的配合服务战略的实施,IBM 先后将全球采购总部迁 往中国深圳,与雷曼兄弟共同启动了 1.8 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基金”,并将全球两个 SOA 解决方 案中心之一设在了北京。IBM 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为中国带来 IBM 在全球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所具 备的领先技能,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实现创新,从而更有力地支持中国在服务行业日益增长的发 展需求。 2008 年,IBM 中国公司将秉承“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球化 的视野和布局下,努力成为中国客户的创新伙伴,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尽一份心力。 6 / 19 第第 2 章章 客户需求与应对客户需求与应对 2.1客户需求与挑战客户需求与挑战 当前的业务比起两年前需要更多的服务器来支持,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程度和资金投入的增 加。三种以上的服务器平台经常使得 IT 人员难于管理,使 IT 人员越来越感到头痛。另外一个 大问题是,所购买的服务器中大部分使用率都不高,意味着客户在 IT 架构中的投入未能被最 有效地使用。中型及大型企业或是至少不少于 20 个服务器的企业正在为成本、管理或者使用 的问题所困扰着。在规模较大的公司,服务器、外置存储、系统管理和设施有时是由不同的部 门来负责。各种规模的企业正在为 IT 环境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复杂性而烦恼不已。以下是他们 遇到的挑战: 成本高 随着服务器的不断增多,安装和维护成本不断上升,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 耗电量、冷气空调和人力成本等。 可用性差 可用性低。因为大多服务器都是单机, 如果都配置为双机模式成本更高。 系统维护和升级或者扩容的时候需要停机进行,造成应用中断。 缺乏可管理性 服务器数量太多,数据中心的复杂性也不断提高,难于管理。 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长。 硬件维护需要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数小时的维护。 兼容性差 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平台无法与旧系统兼容。 物理计算机机房空间有限 服务器的无计划及无序扩张,缺乏灵活性, 资产利用率低。 7 / 19 通过对大多数客户的 IT 环境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企业需要的是: 解决服务器无序扩张问题,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及业务的可靠性。 整合服务器,简化 IT 基础设施。从而节省空间,方便管理,减少 IT 投入,降低 成本。 降低电源,冷却成本。 IT 系统架构的复杂性和服务器的随意增加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整合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针对上述客户的难题,IBM 公司联合全球虚拟化产品领先厂商 VMWARE 提供了基于虚拟 化技术的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将极大的提高服务器整合的效率,大幅度简化了服务器管 理的复杂性,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用性。同时还明显的减少了投资成本,具有很好的技术领先性 和性价比。虚拟技术由于采用了将传统服务器应用程序环境封装成可移动的档案文件的技术,很 容易实现业务的连续不间断运行,针对应用和访问量灵活部署,降低系统总成本。 2.2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简述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简述 IBM 通过 System x3850M2/x3950M2 服务器 +DS3400SAN 光纤存储系统部署的虚拟化平台, 帮助企业整合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平台,提供资源动态调整、虚拟HA、虚拟机动态部署迁移、 虚拟备份全方位虚拟化及整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会是您简化 IT 基础设施,从而降低成本的理 想选择。 2.3为什么选择为什么选择 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 IBM 公司提供的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使客户能充分享受及利用到 IBM 的 System x ex4 企业级服务器及虚拟化应用软件 VMWARE 的功能与优势:可扩展的服务器策略及 RSA(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的特点。可以帮助客户降低 x86 服务器成本,解决服务器无序 扩张,利用率低下等难题。IBM 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可以给您带来以下价值: 帮助客户整合服务器平台, 减少硬件占用空间,减少硬件部署和维护成本 帮助客户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提高业务可靠性。 帮助客户改善管理灵活性,在宕机等灾难情况下减少恢复时间,降低冗余度的前提下 提高可用性。 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耗电量、冷气空调和人力成 本等。 加快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大大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 8 / 19 2.3.1 为什么选择为什么选择 IBM System X 高端服务器高端服务器 IBM System X 高端服务器专门针对企业组织的需求而设计,将性能、效率和可靠性提升到了 一个全新的水平。提供了可扩展、高效且极其可靠的解决方案。 第 4 代 X-Architecture 企业服务器在合理的设计中融入了 64 位性能。通过将 x86 的性能和 可扩展性与平衡的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合理帮助企业满足业务需求,并且满足许多企业 需要能够随企业增长而扩展的服务器的要求。 IBM System X 高端服务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让您对 IT 解决方案的部署充满信心。提 供了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的灵活性,从而为纵向扩展数据库、企业应用程序以 及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整合提供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2.3.2 为什么选择为什么选择 IBM 存储产品存储产品 IBM 一直处于存储行业市场的领导地位。IBM 的创新技术、开放标准、卓越的性能和各种经 过验证的存储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产品组合都受到公认的 e-business on demand 支持,这些就 是为什么选择 IBM 存储产品的原因。 2.3.3 为什么选择为什么选择 VMware 软件软件 VMware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它将虚拟机技术引入到工业标准计算机系统中。VMware 在 1999 年,首次交付了它的第一套产品 VMware Workstation。在 2001 年,通过发布 VMware GSX 服务器和 VMware ESX 服务器而进入了企业服务器的市场领域。 2003 年,随着具有开创意义的 VMware VirtualCenter 和 VMware VMotion 技术的破土而出, VMware 通过引入一系列数据中心级的新功能,建立了在虚拟化技术领域中的领导地位。在 2004 年,VMware 又通过发布 VMware ACE 产品进一步将这种虚拟架构的能力延伸到企业级的桌面系 统中。在 2005 年发布的 VMware Player,以及在 2006 年早期发布的 VMware Server 产品,使得 VMware 第一个将免费的具有商业级可用性的虚拟化产品引入到那些新进入虚拟化世界的用户中。 在 2006 年 6 月发布的最新的 VMware Infrastructure 3,成为行业里第一套完整的虚拟架构套件,在 一个集成的软件包中,包含了最全面的虚拟化技术、管理、资源优化、应用可用性以及自动化的 操作能力。 当前,全球有超过 2 万个公司用户,以及 4 百万个最终用户,涵盖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等 正在应用着 VMware 公司的软件,包括 99% 的 Fortune 100 公司。通过部署 VMware 软件以应对复 9 / 19 杂的商业挑战,如资源的利用率和可用性,用户已经明显体验到它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包括降低 了整体拥有成本(TCO),高投资回报和增强了对他们的用户的服务水准等。 10 / 19 第第 3 章章IBM售后服务网络售后服务网络 IBM 中国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广州、沈阳、成都、重庆、南京、武汉、福州、西安、 深圳等十个城市都设有 IBM 分公司和办事处。此外,蓝色快车在中国大陆 124 个城市设有 160 多 个服务站。 超过三万种的备件和最先进的备件管理系统,为您解除后顾之忧。 1997 年,IBM 中国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了上海国际商业机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 IBM 在大中华的备件库,利用全球最先进之一的 IBM 备件管理系统,为中国及大中华地区提供超 过三万种备件的服务。 亚洲最大的客户信息支持中心,于 1998 年在北京成立。 IBM 在亚洲第一的客户信息支持中心里建立的叫修服务管理小组,通过 800-810-1818 对全中 国的叫修服务进行一天 24 小时,一周七天的统一服务和管理,用最快的响应速度服务于全中国的 客户。 11 / 19 倾尽智慧,致力于客户的完全满意倾尽智慧,致力于客户的完全满意 IBM 电子商务智囊团 ,与您分享最前沿的实施经验,帮助您的企业更具竞争性。 IBM 项目管理专家,与您分享百年来 IBM 在全球经实践检验所得到的方法论。帮助您最大限 度地保护您的投资,降低项目的风险。IBM 在全球超过 25,000 个系统整合服务的合约经验,能更 好的服务于中国客户。 IBM 的系统管理专才和网络整合专才,掌握着全球领先的 IT 技术和网络整合技术,与您共享 科技带来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您的企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IBM 的灾难备援和恢复专才,保护着 10,000 位客户的网络,使 IBM 成为最大的灾难备援和 恢复的服务供应商。IBM 在上海建立的灾难备援中心,能为中国客户开展业务提供所需的安全性 和连续性。 无论是谁为您服务,他身后是近两千名大中华区的专才和超过 130,000 位遍布 160 个国家的 全球专家的智慧和资源。 12 / 19 第第 4 章章IBM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介绍虚拟化平台解决方案介绍 IBM 建议配置两台最新的基于四核 CPU 技术的 System X3850M2 服务器,同时每台服务器 上都安装配置 VMware 第三代虚拟架构套件-VI3 企业版软件,用于在单个物理服务器实体上, 利用服务器强大的处理能力,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而每一个虚拟服务器,从功能、性能和操 作方式上,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在每个虚拟服务器上,再安装配置 Windows 或 Linux 操作系统,进而再安装应用软件,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为 VMware Infrastructure 3.0 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了系统和 应用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完美地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 VMware 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 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建议配置一台 DS3400 光纤存储,组成 标准的 SAN 集中存储架构,由 VMware 虚拟架构套件生产出来的虚拟机的封装文件都存放在 SAN 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 SAN 存储架构, 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进行在线地迁 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VMware VMotion),进行动态的资源管理(VMware DRS), 和集中的 基于虚拟机快照技术的 Lan Free 的整合备份 (VMware VCB)等,而且为以后的容灾提供扩展 性和打下基础。 为了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实现自动化以及简化资源调配,建议单独配置一套服务器安 装 Window 系统,用于安装 VI3 套件中的 Virtual Center 软件,对两台物理服务器及其上的虚 拟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 13 / 19 方案拓扑图如下:方案拓扑图如下: 14 / 19 4.1x3850M2/X3950M2 服务器产品特点服务器产品特点 技术要点技术要点: 基于基于 IBM X4 架构:架构: 我们的第四代源于主机设计思想的企业级 X 架构技术。使用 最新一代 Intel 四核至强 7300MP 处理器,最高主频可达 2.93GHz,2x4M 缓存,实 现了突破的系统性能和高可用性。 具有第三代监听过滤技术(具有第三代监听过滤技术(snoop filter):):整合在处理器/内存控制器中,通过最小 化前端总线的阻塞和充分降低延迟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这一性能的改善相比于 x86 架构的设计是非常显著的。 利用业界最前沿的技术,包括高达利用业界最前沿的技术,包括高达 128GB 的的 PC2-5300 DDR2 内存内存 :其他厂商的工 业标准服务器需要使用 PC2-5300 全缓冲内存,这种内存价格较高,可靠性较低且 具有较高的延迟内存访问。更为重要的是全缓冲内存每个内存条相比于 DDR2 的内 存条要多消耗 5W 的电力(对于一个具有 32 条内存的系统来说,就意味着要多消 15 / 19 耗 160W 的电)。同时对于大容量内存的系统来说,全缓冲内存在性能上也不具备 优势。 x3850M2/X395M2 设计了多种关键任务的特性,使得客户以入门级的价格而获得超 高的可用性。这些特性包括 Activy Memory,它能够提供: 内存热备用(Memory ProteXion) 内存清理(Memory Scrubbing) ChipKill 内存 热更换和热添加内存 热插拔的属性(如硬盘,风扇,PCI-X I/O 卡和内存条),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用户 提供不间断的保护和简单易用的服务。 IBM 增强的预测故障分析能够帮助技术人员在硬件部件真正失效之前确定问题所在, 无工具维护的设计以及光通路诊断技术可以快速定位故障的需更换的部件。 IBM 的矢量校准制冷技术不仅能帮正内部部件的正常散热,同时还可优化系统的性 能并延长部件的寿命。 4U 机柜优化式机型(可使用 ScaleXpander 选件工具包和另外 3 个机箱扩展到 16U) 借助 ScaleXpander Option 套件可以升级到可扩展系统,从而使客户能够根据其业务 需求变化来灵活扩展。 4.2DS3400 存储产品特性存储产品特性 IBM System Storage DS3400 使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直连,或 SAN 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整合和共 享数据的优势。借助支持混合 SAS 和 SATA 驱动器,可以利用合适的驱动器技术对 DS3400 的工 作负载需求进行适当优化。DS3400 使企业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经济的磁盘系统满足数据扩展、数 据可用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4 Gbps 光纤通道接口技术。 可以通过 DS3000 Storage Manager 轻松实现部署和管理。 每个机柜可以组合 12 个 SAS 或 SATA 3.5 英寸驱动器。 可以连接最多三个 EXP3000 进行扩展,利用 300 GB SAS 总存储容量可达 14.4 TB;利用 750 GB SATA 最多可达 36.0 TB。 可以灵活地与 IBM System x 和 BladeCenter 服务器一起使用。 不超出中小型企业的预算范围。 16 / 19 电信型号支持 -48v 直流电源。 交流和直流模式符合 NEBS 和 ETSI 标准。 4.3VMware Infrastructure 3 产品的功能与特点产品的功能与特点 虚拟化软件是作为操作系统环境和物理硬件之间的连接层出现的。通过虚拟化软件,操作系 统看到的就只是一些很通用的硬件,而无论硬件如何更新都不会受影响。整个系统(包括应用, 操作系统,BIOS 和虚拟机)能够在不同的物理平台上转移,因为虚拟层能够帮助隔离硬件的差别。 虚拟化是分区组合,因此在一个物理平台上多个虚拟机可以同时运行,每个虚拟机之间互不影响。 4.3.1 VMware Infrastructure 特点特点 VMware Infrastructure 为数据中心管理和优化套件,适用于高响应能力的数据中心。具有 动态,高效,可用的特点。 VMware Infrastructure 是部署范围最广的软件套件,它通过虚拟化来优化和管理业界标 准的 IT 环境 - 从台式机到数据中心。 作为唯一可投入生产使用的虚拟化软件包,VMware Infrastructure 已为超过 20,000 个企业规模不一的客户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在多种环境和应用领 域中得到使用。 此套件针对最广泛的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程序进行了充分优化、严格 测试和认证。 VMware Infrastructure 提供了内置的管理、资源优化、应用程序可用性和操作自 动化功能,从而节约了转化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灵活性和 IT 服务级别。 VMware Infrastructure 虚拟化了并聚合了业界标准服务器及其统一的资源池。 包括操作系 统和应用程序在内的完整的环境封装在独立于硬件的虚拟机中。 一组针对虚拟机的基于虚拟 化的分布式基础结构服务为 IT 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效率: 集中管理和监控虚拟机可自动化并简化资源调配。 分布式资源优化动态、智能地在多个虚拟机之间分配可用的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 硬件利用率,使 IT 资源与业务优先事务能够更好地协调。 易于使用的高可用性比静态、物理基础结构更低的成本为应用程序提供了更高的服 务级别。 VMware Infrastructure 未绑定到任何操作系统,因而客户能够自由选择操作系统和软件应 用程序。 VMware Infrastructure 可以扩展以支持任何规模的 IT 环境。 4.3.2 VMware Infrastructure 包括的组件及功能包括的组件及功能 VMware ESX Server 17 / 19 VMware ESX Server 是动态、自我优化的 IT 基础结构的基础。 VMware ESX Server 是一 个强健、经过生产验证的虚拟层,它将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 ESX Server 通过跨大量虚拟机共享硬件资源提高了硬件利用率并大大降低了资金和运营成本。 ESX Server 通过高级资源管理、高可用性和安全功能提高了服务级别 - 对于资源密集型的应 用程序也不例外。 VMware VMFS VMware 虚拟机文件系统 (VMFS) 是一种高性能的群集文件系统,允许多个 ESX Server 安装同时访问同一虚拟机存储。 VMFS 支持通过 VMware VirtualCenter、VMware VMotion 技 术、VMware DRS 和 VMware HA 提供的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基础结构服务。 VMware Virtual SMP VMware 虚拟对称式多重处理 (SMP) 通过使单个虚拟机能够同时使用多个物理处理器,增 强了虚拟机性能。 作为一项独特的 VMware 功能,Virtual SMP 支持虚拟化需要多处理器和密 集资源的企业应用程序(如数据库、企业资源计划和客户关系管理)。 VMware VirtualCenter VirtualCenter 为 IT 环境提供了集中化管理、操作自动化、资源优化和高可用性。 这些功 能使 IT 环境具有前所未有的可维护性、效率和可靠性。 VirtualCenter 公开了一组丰富的 Web 服务编程接口,这些接口帮助实现了与第三方系统管理产品的集成和定制开发。 VMware DRS VMware 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 (DRS) 将可用资源与预定义的业务优先事务协调起来,同 时优化了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操作。 VMware VMotion VMotion 技术允许迁移正在运行中的虚拟机,实现了无中断的 IT 环境维护。 VMware HA VMware High Availability (HA) 实现了经济高效、独立于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可用性。 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 VMware Consolidated Backup 为虚拟机提供了易于使用、集中化的备份工具。 它使虚拟 机内容能够从一个集中的 Microsoft Windows 2003 代理服务器(而不是直接从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