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赏析.doc_第1页
元曲三百首赏析.doc_第2页
元曲三百首赏析.doc_第3页
元曲三百首赏析.doc_第4页
元曲三百首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XT 论坛 , 欢迎您来TXTBBS 推荐好书!】 元曲300 首 (含译文) 元曲赏析 序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 多首,套曲400 多套。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1、喜春来.伯颜 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作者简介伯颜(12371295),巴邻氏,蒙古族人,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因入朝奏事,被元世祖留用,曾以中书左丞相任大元帅。现仅存小令一首。 写作背景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词。伯颜云?。张云: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帅才相量,各言其志。”按元史伯颜、弘范两传,至十一年(1274),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十二年十一月,元兵分三路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率中军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发。十三年正月,三路元兵会是由于临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细玩伯颜曲意,伯颜、弘范席上作曲之事,当在至元十三年元兵会是由临安之后。 注释 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 玉带:用玉装饰的官服腰带。 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 皂盖朱幡:黑色车盖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 列五侯:位与五侯同列。“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爵位。 得意秋:称心得意的岁月。 分破:分减、减少。元人口语。 译文手持鱼形玉符,腰扎白玉带,罗袍扣得庄严齐整。黑色车盖,红色旗帜,位居五侯,身负重任。指点万里山河在我笔尖头,正是建功立业得意之秋,要为帝王分忧。(注:喜春来为曲牌名,又名阳春曲。) 2、喜春来.张弘范 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作者简介张弘范(12381280),元大将,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曾从伯颜攻宋,任前锋渡江,长驱建康(今南京)城。后又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俘文天祥,南宋亡。不久病亡。他善槊,能诗,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首。 写作背景见伯颜作喜春来。 注释 金妆宝剑:用黄金作装饰的宝剑。 龙口:有龙形纹丝的剑鞘。 虎头:指虎头金牌。元帝颁发给大臣用以便宜行事的金牌。 骅骝:指骏马。 凤凰楼:宫内的楼阁。这里指宫禁、朝廷。 译文用黄金作装饰的宝剑,锋利的刀刃藏在剑鞘。束玉带,附红绒,虎头金牌缠在腰际。绿杨的树影里,骏马如飞银光耀。秋高气爽志气豪迈,建功立业,名垂朝廷。 3、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阁,遍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 年)进士,官至知制诰。金亡不仕,潜心著述,是金元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著有遗山文集,编有中州集等。散曲现存小令九首。 写作背景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打新荷是也”。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此曲为“骤雨打新荷”。本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首就抒写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注解 海榴:即石榴。 糁:撒落。 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命友:邀请朋友。 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译文 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最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时飞来,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劳呢。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像穿梭。 4、喜春兰.春宴 元好问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注解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靥,面颊上的酒窝。 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金梢,嫩黄色的树梢。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桃杏拆:拆,拆裂。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拆,原作折,误。 译文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春风和煦,吹满楼台。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5、小桃红.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作者简介王恽(1227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辉汲(今河南汲县)人。大德年间,累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工诗善文,词曲以小令见长。著有秋涧先生大全集。现存小令四十一首。 写作背景“小桃红”又名“平湖乐”,是一首感情浓郁的乡思曲,这是作者客居他乡秋日江游时写就的。 注解 6、人月圆.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字元稹,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等,无锡(今属江苏)人。元至正初,弃家浪游五湖。著有清閟阁全集。散曲现存小令十二首。 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注解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曩:皎洁银白的月光。 译文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苍苔,一片悲凉。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7、折桂令.拟张鸣善 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写作背景本篇是作者一首述志寄怀之作。作者生活在元末。这时社会动乱,危机四起。元朝日趋崩溃,农民起义到处涌起。作者家居无锡,这时张士城正在这里拥兵称王,社会极不安定。倪瓒是一位高士,一生抱清贞绝俗的态度,工书好学,笃于自信,以书画名噪一时。但他也不能与世隔绝,更不能对社会的动荡无动于衷。这首小曲,抒发了他对历史和现状的感慨,直接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山水画家的思想品格,很值得重视。 注解 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 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案,桌子。 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 刺谒: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译文秦汉的帝王坟墓已经埋在茫茫草野之下。那以后历代江山易主,就像天边的月亮时圆时缺那样迅速变幻,司空见惯。我家里堆的是书画,窗前栽的是松桂,满地长的是薇蕨。侯门深似海,何必去拜访呢,白云自有自己的快乐。到如今世事依然不堪。看茫茫天地之间,竟见不到一个英雄,一个豪杰。 8、凭栏人.赠吴国良 倪瓒 客有吴吹洞箫,明月沉江人雾晓。湘灵不可招,水云中环珮摇。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赠友之作。吴国良,是倪瓒的朋友,宜兴荆溪人。倪氏诗文集清閟阁全集卷九题荆溪清远图说:“荆溪吴国良,工制墨,善吹萧,好与贤士大夫游。张贞居(按:即张天雨)每馆寓其家。舣舟篱旁,兴尽便返。故国良得贞居翰墨为多。今年夏,予以事至郡中,泊舟文忠(按:即苏轼)祠后,国良便从溪上具小舟相就语,为援箫作三五弄,慰予寂寞。并以新制桐花烟墨为赠。予嘉其思致近古,遂写荆溪图以遗之。”这篇题跋,把作者与吴国良交往的情形写得很具体、动人,从中可以看到吴国良的技艺与志趣。因为有这样的交往,所以倪瓒的诗集中,留有两首赠吴国良的诗,其中一首题作,赞其佳墨;散曲作品中又留下了这首小曲,赞其箫声。 注解 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死后成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屈原九歌.湘君写湘君期待夫人不至,吹箫以寄托哀思。 环珮:古代女子身上的玉饰。 译文客人中有个叫吴国良的,他擅长吹箫,箫声犹如碧波明月的清沏凄冷,又如春日晓雾的朦胧袅绕。美妙的箫声虽然未能招来湘水的女神,但听者在水云交织的迷濛中仿佛听到悦耳的玉饰摇动、碰击的声音。 9、天净沙.七月 孟昉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作者简介孟昉(生卒年不详),本西域人,寓居大都(今北京)。元顺帝至正十二年为翰林待制,官至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入明后不知所终。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三首。 写作背景这首小令作于初秋月夜,景色怡人之时,从而衬托作者闲迁淡泊的情怀。 注解 云渚:银河。 溅溅:指急速奔流的流水声。 零:落下。 宝砌:同玉砌,指玉石砌成的台阶。 剪剪:整齐的样子。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译文空中的流星沿着银河闪动,有如浪花飞溅,露珠零落就像玉液涓涓,夜天里兰草虽已衰谢但还齐整如剪。碧蓝天空如绸练,波光摇动北斗星正横斜西天。 10、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说英雄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作者简介张鸣善(生卒年不详),名择,号顽老子,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后迁居湖南,流寓扬州。曾官宣慰司令史、江浙提学。元灭后称病辞官,隐居吴江。散曲存套数二套,小令十三首。 写作背景此曲题为“讥时”,即对腐朽、寄生而虚伪的元代上层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备极冷嘲热骂之致。 注解 铺眉苫眼:意为装模做样,装腔作势,目中无人。 三公:封建朝代最高的官吏,历代所指称不一,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裸袖揎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握紧拳头,指恶狠好斗之徒。 万钟:指极高极优厚的俸禄。钟为古代计量单位,六斛四斗为一钟。 成时用:吃得开。 大纲来:总而言之,元人口语。 烘:同“哄”,欺骗。 五眼鸡:也作忤眼鸡,指好斗的公鸡。 岐山鸣凤:传说周文王兴周时有凤凰鸣于岐山(在今陕西省较囟保? 南阳卧龙:指诸葛亮。 三脚猫:缺一脚的猫。喻指徒有其表实不中用的人。 渭水飞熊:指吕尚,即姜子牙、姜太公。传说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后在渭水滨遇见姜太公。 译文: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王朝公卿,恶 狠好斗、蛮横无礼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阴,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三脚猫也会被捧为姜子牙! 11、普天乐.咏世 张鸣善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注解 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诗。 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译文: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云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一墩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12、普天乐.张鸣善 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寸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雨风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译文雨在飘洒,风在吹扬。地场好梦风惊醒,细雨断人肠。风过梧桐叶,寸点落芭蕉。风雨交加令人增添悲怆,雨和着风卷起阵阵凄凉。风雨让人如何承受,但是它却一定让人承受,它实在难于让人承受啊! 13、咏雪.张鸣善 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 注解 白占:强取豪夺。 吴民: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原作“无民”。全元散曲校记:“疑无民为吴民之讹。如作吾民亦通。” 祥瑞:瑞雪兆丰年。 译文漫天飘坠,扑地飞舞,白白地占了许多的田地。把黎民百姓都冻坏了,说什么是国家祥瑞? 14、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桂体 虞集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作者简介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八百居崇仁(今属江西)。官至奎章阁待书学士,晚年以目疾辞官回乡。以诗文著称,有道园学古录。现存散曲仅一首。 写作背景此曲由席上偶谈三国蜀汉事引发。元末陶宗仪曾记载集作此曲的逸事。虞集一次在童童家宴集时,有歌儿顺时秀唱一支折桂令:“博山铜细袅香风?”一句两韵(如:铜、风),名为“短柱”。虞集爱它新厅,就以席上偶谈及蜀汉史迹为主题,即席赋成这支“短柱体”曲子。 注解 鸾舆:皇帝的车驾,亦指代皇帝。此处指代刘备。 祚:皇位。 桑榆:指日暮时,因日暮时夕阳光照在桑树和榆树梢上。古人据此又用以比喻人的暮甏估?之时。 泸:泸水,今金沙江。 云殂:死亡,云为语气助词。 天数:天命。 盈虚:圆缺。 造物:指主宰创造大自然万物的神灵。 乘除:增减。与“盈虚”意近,都是指此消彼长的变化。 归欤:即归家吧。欤,语气助词。 译文刘备三顾庐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蜀汉王朝难以扶持,已成了一蹶不振的残局。诸葛亮五月渡泸,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北拒曹魏,力阻东吴。美妙呵周瑜的神奇兵术,悲叹呀关羽早早死去。人世间一切世事全由天定,造物所致。问你要怎么办?还是早点归隐吧! 横练:横铺着的白绢。用以形容湖水的平静澄清。 入手风光:映入眼帘的风景。入手,到手。 译文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静有如横铺的白绢。眼前的风景不要流逝呀。且让我们一起尽情观赏留连,画船上美人笑意盈面。江山的确美好,可是它终归不是我的故乡,而哪一天又是我回去的日子呢? 15、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指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作者简介关汉卿(1230?1297 后),号一斋、已斋叟。一生主要生活在大都,与杨显之、王和卿、珠帘秀等有来往。后南下漫游,晚年主要生活在杭州、扬州,大德年间尚在世。多才多世艺,是位编剧、导演、表演全能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散曲现存套数十三套,小令五十七首。 写作背景这首小令是在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 注解 杨花雪:像雪一般的杨花。 译文自从把你送走,习中总是难离难舍,一缕相思的情意在心中萦绕不绝。凭倚栏干眺望,衣袖轻指着银雪般的柳絮,看横斜的小溪空自东流,重重的山峦把小路遮没,心上的人真的去也! 16、四块玉.关汉卿 旧酒没,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负责任背景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四首。中国古代士人的处世态度,总而言之就是入世、出世两种。但大凡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不论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是要和现实产生矛盾,和世俗发生齿龃龉,因此他们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常常需要一反流俗,孤标独立。关汉卿这组小令,可以说是这种意识的代表。他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诞生活,而对那“官囚”、“利牢”的名利场、是非海,则感到厌倦、蔑视和憎恨。 注解 没:尽。 新醅:新酒。醅,没有过滤的酒。 泼:倾倒。 老瓦盆:粗陋的盛酒器。 和:吟诗唱和。 南亩:指农田。 东山卧:指隐居。用晋代谢安隐居东山典故。 译文老酒喝光了,新酒也心情地喝了,老瓦盆边几个良朋好友围坐一团,喜笑颜开,意气扬扬。和山野中的和尚、田叟一起饮酒赋诗,吟咏唱和。今天他拿来一对鸡,我带来一头鹅,大家在这里自在消受一番,好不快活。 在南边地里耕种,在东边山上仰卧。经历的世态人情那么多,闲暇时把往事一点点再想一遍。聪明的是他,愚蠢的是我,有什么可争的呢! 17、白鹤子.关汉卿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解 春意两丝牵:春意即春情,指男女恋情。丝指情丝。两下里情丝相连。 金鸭鼎:铜制的鸭形焚香器具。鼎,三足两耳的香炉。 译文鸟儿在花影里啼叫,少年站在墙头观看。姑娘和他情意相连,清澈的眼波溜溜的转。金鸭鼎里焚上了香,姑娘悠闲地倚在小楼旁。月儿挂在柳树枝头,二人约会在黄昏之后。 18、大德歌.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艖。 注解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故事。 艖:小船。 译文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19、大德歌.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写作背景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 注解 便做:就算,即使。 陈传: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 扑簌簌:流泪的样子。 蛩:蟋蟀,又名促织。 淅零零:形容雨声。 译文寒风吹,冷雨落,就是陈抟那么能睡也睡不着了。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落下来。秋蝉烦噪完了蟋蟀又叫起来,渐渐沥沥的细雨打着芭蕉。 20、碧玉箫.关汉卿 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医,越恁的难调理。 写作背景此曲写闺妇离愁,盼君归的情景。 注解 一搦:一握。此处形容腰细。 宽褪:指女子因身体消瘦,而使衣带显得宽松。 没理会:不明白。 陡:突然。 恁的:如此的,这样的。 越:格外,特别。 译文一天天地盼,也不见你回来,划线的金篦梳也磨短了。腰已经瘦成一握,素罗衣变得宽松了。不知道他得了什么病?让人想不明白。挑着东西吃,怎么突然那么没滋味呀!这病呀,特别难治吧。 21、碧玉箫.关汉卿 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写作背景这支小令是写离别,表现抒情主人公的离情而作。 注解 风生:即生风,这里形容抚琴指法之快。 锁窗:即琐窗,窗棂记得的是连锁图案的窗,与下句“雕阑”对。 漏断:即尽,指夜已深。漏,即漏壶,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一种仪器。 译文古琴横放在膝上,悲哀的琴声牵动起人的离情。指法迅疾如风,潇洒地拨弄出淡雅之声。镂花的窗前明月当空,雕花的栏干外夜色凄清。手指轻动,引起诗人的雅兴。你听,漏声已断,正是夜深人静。 22、沉醉东风.关汉卿 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乡被常悭。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千与那索债愁眉泪眼。 写作背景此曲是在女主人公与心爱情人离别之后,那种茕独凄怕的幽恨和刻骨相思的愁绪袭上心头之时所成。 注解 银筝凤闲:谓无心弹筝,让银筝闲着。凤,指乐曲,司马相如曾鼓琴作“凤兮”曲向卓文君倾吐爱情。 悭:少,此指乡被很少用。 鱼、雁:指代书信,古有鱼雁传书的传说。 雕鞍:装饰华丽的马鞍,代指远行在外的情人。 索债:指讨还相思债。 译文伴着夜月独坐,让银筝闲着,无心弹奏乐曲,东风暖融融的,乡被很少用了。好久没有书信来了,盼着你跨过万水千山来到我身边。连本带利这一对相思债如果不还,就只有让衰愁和眼泪来讨还了。 23、沉醉东风.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写作背景这是一支为表现离愁别绪而作的小令。 注解月缺花飞:古人常用“花好月圆”来比喻亲人团聚的欢娱,“月缺花飞”与之相对,用以比喻离别的凄苦。 阁着:即含着。 将息:养息、休息。 译文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的泪水。刚说一声“保重身体”,心中悲痛极了教人难以割舍。“好好地云吧,祝愿你前程万里!” 24、一半儿.题情 白朴 云鬓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要。 作者简介白朴(12261307),初名恒,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曲沃),入元后徙家建康(今南京),终身不仕,以诗酒自娱。散曲有杨友敬辑天籁集摭遗,现存套数四套,小令三十七首。 写作背景此曲是在男女欢会之后,描写男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注解 堆鸦:形容女子头发乌黑光泽如乌鸦的羽毛堆拥。 绛纱:指红色的纱裙。 墙外花:喻指迎人卖笑的野妓。 俏冤家:对女情人的呢称。 难当:赌气,难以承当。元人俗语。 译文云雾一般的乌黑鬓发好像堆积的鸦羽,微微露出小脚,轻轻地移动脚步擦得红色的纱裙沙沙直响,可不要拿好和那些平常的卖笑女子相比。笑骂你一声俊俏的小冤家,一半儿是情怀难以承当,一半儿是闹着玩耍。 25、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注解 捧砚:相传李白为唐明皇挥毫写新词,杨妃为之捧砚,高力士为之脱靴。 叵奈:即叵料,不料。 洒松烟:乃作者构想之辞。松烟,用松木烧成的烟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译文莫不是杨贵妃还在,她是怎样逃脱了马嵬破的灾难呢?曾经代替唐明皇捧砚,供李白挥毫,美丽的面庞让所有的妇人都失了颜色。可恨李白,看娇态出了神,竟笔头一歪,把墨点在了桃花般艳丽的脸颊上。 26、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钉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写作背景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所以,此曲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作者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了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不识字”的“渔夫”,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在任何黑暗的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注解 忘机友:彼此之间没有欺诈之心无所顾忌的朋友。 烟波钓叟:又称“烟波钓徒”,指唐代诗人张志和,他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译文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他们就是那些点缀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瞧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27、寄生草.饮 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写作背景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说这首小令是“强为旷达”之作。它以饮为题,而在多方歌颂酒乡的背后实寓藏着对现实的全面否定。作者何尝忘却个人功名、国家兴亡,只因他既背负着学生的国恨家仇,不愿出仁新朝;同时他已身为亡国之民,又不能投身于抗元斗争之中,自觉已无资格关心兴亡大事。这都是时代使然,真个旷达,本可淡然置之。而曲里还需提到这些,还要借助酒去排除这些,下说明其未能忘情,实难遣此,只是“强为旷达”。 注解 方何碍:却有什么妨碍,即无碍。方,却。 有甚思:还有什么思念? 糟醃:用酒糟醃渍。 醅淹:用浊酒淹没。 曲埋:用酒麯埋掉。曲,通麯。 虹霓志:气贯长虹译文长醉以后没有妨碍,不醒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想的呢?用酒糟醃渍了功名二字,用浊酒淹没了千年来的兴亡史事,用酒麯埋掉万丈凌云壮志。不识时务的人都笑话屈原不应轻生自尽,但知己的人都说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正确的。 28、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鹕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注解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 玉管:笛的美称。 横:横吹。 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译文笛声象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就象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痪苹璧难松济?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29、庆东原.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写作背景本曲系叹世之作。叹世是中国古代文人长写不疲的题目。尤其是南宋词,许多篇章包容有山川之叹、家国之叹、身世之叹。元曲家继承了这一题目。但元代知识分子的叹世,自有与其前辈十分不同的特点。这首小令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注解 忘忧草:即萱草,又名紫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 含笑花:木本植物,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焉。” 闻早:趁早。 冠宜挂:即宜辞官。 陆贾:汉高祖谋臣,以能言善辩知名。 子牙:姜太公,名姜尚,又名吕尚,字子牙。为周武王的谋士,帮助周武王伐纣灭殷。 张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曾劝谏晋武帝伐吴,灭吴后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虽为文人而有武略,故称豪气张华。 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 译文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30、阳春曲.知几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写作背景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流,这种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注解 牢缄口:紧紧地闭上嘴。 淹留:停留,久留。 贫煞:非常贫穷。 译文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31、阳春曲.题情 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注解 好事:这里指男女情事。 俭:贫乏,引申为受挫折。 拘钳:拘束、钳制。 间阻:从中阻拦。 情忺:情投意合。忺,高兴,适意。 译文美好的爱情天生要经受磨难,自古来瓜儿都是先苦后甜。奶娘催逼管束又紧又严,可是越阻拦,我和他的情意越缠绵。 32、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解飞红:指落花。 译文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33、四块玉.天台路 马致远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都你回去来?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4 前),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早年在大都生活二十余年,郁郁不得志。元灭南宋后南下,曾出任江浙省务官,与卢挚、张可久有唱和。晚年隐居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的“幽栖”生活。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极负盛名。散曲有瞿钧编注乐篱乐府全集,共收套数二十二套,小令一百一十七首。 写作背景传说东汉末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在今浙江省东部)采药,遇二仙女,结为夫妇,共居半年,及至电乡,子孙已历七世。此事出知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幽明录,原书已佚,今见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和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引神仙传。魏晋南北朝“篡”,“乱”频仍,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厌恶这种社会现实,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些描写无君无臣、和平美满的桃花源境界的作品,以寄托理想和愿望,刘晨、阮肇的故事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注解 怨感:感伤。 刘郎:即刘晨。 译文本来是采药童子的刘晨,在天台山遇见了仙人,便成了乘驾鸾鸟的仙客。可惜的是他又因思想凡世下了天台山,到如今春风再次吹来时,当年遇到的仙人却不知在哪里?桃花也不见再次开放了。唉,这个命薄的穷秀才,谁让你又回去了? 34、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写作背景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注解 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玉环:杨贵妃字玉环。 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译文杨贵妃就如暮春时节的睡海棠那般娇媚美艳,使得唐明皇恨不得将她时时放在掌上赏玩。霓裳曲便是中原的祸患。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杨玉环引起了那个安禄山的起兵造反,唐明皇又怎会向四川逃难,怎会知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5、四块玉.洞庭湖 马致远 画不成,西施女,他本倾城却倾吴。高哉范蠡乘舟去,哪里是泛五湖?若纶竿不钓鱼,便索他学楚大夫。 写作背景洞庭湖,太湖的别名,亦即五湖,在今江苏省境内。相传春秋之时,吴败越人于会稽,越王勾践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吴王许和。越王生聚教训,愤发图强;吴王迷恋西施,听信谗言。越终灭吴。西施亦归范蠡,从游泛五湖而去。事见吴越春秋等。这支曲子即以此为题材而作。 注解 成:像、似。 倾吴:使吴国灭亡。此处“倾“为倾覆。 便索:就得。 楚大夫:一说,指楚国屈原大夫;一说,指楚国人任越国大夫的文种。他们都曾受君王信任重用,而后遭抛弃致死。 译文西施本有倾城之貌,是画工施尽才华也难以再现其姿容的绝色美女,然而她却使吴国倾覆灭亡。高明的是范蠡功成以后就乘舟归去了,难道真的是想泛舟在五湖上?如果他不是拿起钓竿去钓鱼,就会像那楚大夫一样落个被杀害的下场。 36、四块玉.浔阳江 马致远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写作背景自从琵琶行问世后,凡路经浔阳江的文人墨客都会情不自禁的怀念起一度贬谪江州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更使久滞下僚游宦他乡的马致远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注解 冷:凄冷,萧条。 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连,连同。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 醒:醒悟,觉醒。 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37、四块玉.恬退 马致远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写作背景马致远的一生,是在元朝统治的黑暗年代里度过的。他始终没有出路,既无法反抗,又不愿与世浮沉,苦闷彷徨之余,只好退隐山林。 注解 旋沽:刚刚买来。 云山:古代常用作隐士居处的代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