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资料任志军2文献综述.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资料任志军2文献综述.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资料任志军2文献综述.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资料任志军2文献综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轻质油罐油品蒸发损耗控制技术前言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 年代就已生产出油气回收装置。这些国家对烃类气体排放都有严格的法规,例如美国就规定每装载一升汽油排放的油气中含油不得大于1000mg ,欧共体国家和德国就分别规定工业废气中非甲烷总烃含量不大于35g/m 、150mg/m 。我国大陆周边的台湾、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地区也在大力推进油气回收,例如台湾不但有法规,还从政策上对实施油气回收的单位从财政上给予补贴。在美国,不仅炼油厂、油库均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所有加油站也都建立了卸油、加油的油气回收系统,作到加油基本没有油气排放。在欧共体,他们对炼油厂、油库普遍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强环保工作的力度。通过搞好油气回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职工和全社会造福。主题 1.油气回收的基本方案1.1油气管道系统方案采用密闭装车(船) 设备,将装车(船) 所排出的油气用管道送回油罐,并且把所有汽油罐的气相空间用管道连通,形成“油出去,气回来”的一种大体平衡的系统。平衡不了的油气,则只能集中高空排放。这种办法只可用于拱顶罐,对于我国汽油罐大都采用内浮顶罐的情况就不能使用(在欧洲这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回收方法。因为他们重视油气回收,所以在油库、炼油厂开始建设时就考虑了油气回收,采用拱顶罐) 。其操作费用最低,能耗最小,投资也少。1.2 专用设备方案采用密闭装车(船) 设备,将装车(船) 所排出的油气用管道送至汽油成分专用设备,通过专用设备把油气中的汽油成分回收到汽油中,送回油罐。该方法需购买专用设备,有一定的投入,如没有条件改为拱顶罐,则只能采用这种方案,这种方案可能将在我国普遍使用。专用设备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5 种基本形式:冷凝法设备、吸收法设备、吸附法设备、膜设备和燃烧法设备。这5 种设备都能完成油气回收,但其处理量、工作参数、工作所需介质、占地、能耗、管理维护的复杂程度、价格等各不相同,许多公司提供的设备实际上是上述5 种基本方法23 种联合体,选用时需对不同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具体分析,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确定。(1)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吸附法可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率;排放浓度低,可达到很低的值。但工艺复杂,需要二次处理;且吸附床容易产生高温热点,存在安全隐患;国产活性炭吸附力一般只有7%左右,而且寿命不长,一般2年左右要换一次,换一次活性炭成本很高。(2) 膜法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是:装车排出的油气经过阻火器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到392686kPa的工作压力,然后进入喷淋吸收塔中,用冷却汽油进行喷淋吸收,吸收了油气的冷却汽油送入汽油储罐中。未被吸收的油气通过渗透膜进一步被分离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浓度较高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进行上述循环,另一部分为干净的空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中去。这种方法能耗高,价格高,投资大。(3) 溶剂吸收法此种方法是先使油气至凝缩油罐,分液后进入吸收塔,在塔内油气中油的成分被吸收剂(如汽油、轻柴油或专用吸收剂如SOVA 液)吸收,吸收了油气的吸收剂如果是轻柴油,则用泵送回装置回炼。长岭炼油厂就有一套柴油做吸收剂的回收装置,如果吸收剂是专用吸收剂,则要用真空减压的办法使吸收剂解吸再生,再生后的吸收剂可重复使用,解吸出来的高浓度油气仍要经过油品(轻柴油或冷汽油) 的再吸收。(4) 冷凝法是采用冷却的方法降低油气温度,使油气中油成分凝结为汽油,直接回收。流程简洁。装置的全部制冷、换热等部件全部装在一个集装箱一样的小房子中,占地不大,平时不需要人员值守、管理、维护比较简单。该装置先使油气冷却到4 左右,使油气中的大部分水蒸汽凝结、脱除,然后再冷却到- 73 ,使约90 %的汽油蒸汽冷凝成液体汽油,直接回收。这种回收率在美国已经能够满足废气排放的标准。(5) 燃烧法是将油气直接燃烧。国内曾引进这种装置,用户反映安全性差,多次发生爆炸。这种装置不能回收油品,因而没有经济效益,一般不宜采用。上述是对5 种工艺所作的简单介绍,在实际工程设计时,还有许多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油气系统在连续操作或是间断操作下的平衡和控制问题等等。1.3 油气管道与专用设备结合的方案这种方案是上述两种方案的综合,它吸收了管道方案省钱、能耗低、管理简单等优点,但由于管道方案不能作到真正的油气平衡,只能作到基本平衡。所以,这种方案用管道方案把大量的油气平衡以后,只把多余的、平衡不下来的少量油气送给专用设备处理,使专用设备的规模很少,形成一个既省钱又使整个油库、炼油厂的油气真正作到平衡。使管道方案还存在油气放空的缺点得到解决。理论上它是比较经济、完整的方案。2 油气回收系统的应用前景应用现状和展望我国从70 年代,已有研究机构开始油气回收的研究,并在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建立了吸收法的工业实验装置;80 年代中石化从国外引进了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的油气回收装置各一套,分别在天津、上海和太原的油库使用,但当时由于大家对油气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些装置都没有正常使用。其中太原的引进装置至今没有投产,天津的引进装置在1998年转让给了镇海石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以及有关法规的健全,油气回收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有效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将油气回收工作列入“十一五”规划,目前正组织有关单位对油气回收技术和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调研。中国石化长岭炼油厂、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北京黄村油库等单位于90 年代相继安装了常温轻柴油吸收油气回收装置;2004 年,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安装了一套有机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装置,用于回收火车装车产生的油气;华东销售分公司分别在上海上中和灵广2 个加油站安装了膜法油气回收系统。目前,这几套装置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结(1) 在油品储运领域推广油气回收技术、使用油气回收装置是一种能使能源合理利用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经过国外发达国家近些年的推广使用经验来看,是十分成功和有效的。(2) 采用油气回收装置,可降低油气对石油储运企业及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们身心健康,意义深远。(3) 采用油气回收技术产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断危险源的存在,对储运安全方面的技术革新作用巨大,可有效降低储运环节因油气蒸发引起的火灾发生概率,防止爆炸事故。参考文献1 郝保良.实施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7(2):692 张宏等.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石油库的应用.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7)3 王连军等.膜技术在油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现代化工,2004,24(12):51544 黄维秋,钟璟,赵书华,钟秦. 膜分离技术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 2005,(03)5赵世健.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案的探讨.石油商报,2000,18(6):26296 吕丽华. 油品蒸发损耗原理及控制方法J. 化工之友 , 2006,(08)7 尹瑞竹. 油品蒸发损耗分析J. 科技资讯 , 2006,(12)8 冯希全. 油品的蒸发损耗及降耗措施J. 山东科学 , 2001,(02)9 Shigeo M,Tsutomu N. Stabilized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 Composition P . EP ,256 872. 198810 黄维秋,钟秦. 非稳态油品蒸发的数值分析 .数值分析及应用实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 2004,(01)11 黄维秋,高锡祺,赵书华.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J油气储运12黄维秋高锡祺等: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油气储运,1999 ,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