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一 寡头 oligopoly 的特征现实中经常有少数几家大公司控制整个市场的组织形式 这就是寡头垄断 数量有限 每个厂商对价格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不能完全控制 产品要么同质 要么异质 据此该市场可区分为纯粹寡头市场和差别寡头市场 相互依存 厂商的行动会影响到其他寡头的收益导致对手变更其行为 博弈 game 进出困难 像围城一样外面的想冲进去 里面的想逃出来 但是都很难 二 古诺模型 非勾结性寡头模型 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提出 也称双寡头模型 该模型的结论很容易推广到更多的寡头中去 1 假设条件两个厂商生产相同的产品 生产成本为零 厂商的收益最大就是利润最大 两个厂商都能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曲线 如果需求曲线是线性的 该厂商选择市场容量的一半作为自己的生产规模是最优的 双方都会天真地预测对方不会改变原有的产量 从而根据对方的产量来决定自己的生产规模 2 均衡过程第一回合 A厂商首先进入该市场 它将选择市场容量的一半以获得最大利润 后进入的B厂商考虑到他只能在剩下的一半市场中行动 故选择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第二回合 由于B的进入导致价格下跌 A会重新调整自己的产量 由于此时的剩下的市场容量为四分之三 故A选择市场容量的八分之三 A的行动再次影响到B B会将产量增至十六分之五 非勾结行性寡头模型 古诺模型 A厂商B厂商OQ1 Q 2OQ1 2 Q 4 Q Q 4 2 3Q 8 Q 3Q 8 2 5Q 16 Q 5Q 16 2 11Q 32 Q 11Q 32 2 21Q 64 A厂商的均衡产量 B厂商均衡产量 Q 1 2 1 8 1 32 Q 3 行业的均衡产量 2Q 3 Q 8 Q 32 Q 16 Q 64 A每次放弃的产量是B增加的产量的一半 而B下一次增加的产量又是A刚刚放弃的产量的一半 随着A退B进过程的持续 最终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将均衡于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一处 3 反应函数 例 四个寡头的古诺模型 市场需求曲线为 P 100 QA每个厂商生产25单位产品B市场价格为20C行业供给量为60单位D不存在稳定均衡 答案 B 古诺模型和反应函数 QA QB 500 500 750 750 1500 1500 E 500 500 QA 750 QB 2 QB 750 QA 2 O 一个厂商的产量是另外一个厂商产量的函数 斯威齐模型该模型假定寡头厂商总是悲观的认定其它寡头会 跟跌不跟涨 当一个寡头降价时 其它寡头会模仿以维持市场份额 而当一个寡头提价时 其它寡头不会模仿以获得市场份额增加的好处 这样 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弯折线 边际收益曲线也会在弯折处出现跳跃 是不连续的 所以 只要SMC的变动不超过MR垂直间断的范围 厂商就不会改变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该模型可以解释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现象 假设 垄断厂商的价格反应是跟跌不跟涨 P Q O d D D d MR1 MR2 P0 Q0 非勾结性寡头模型 斯威齐模型 MC1 MC2 价格刚性市场价格不随某些因素的变动而改变 避免价格战了解如何避免价格战已经成为紧密型寡头集团中许多高利润经营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避免价格战的几种方法要认识到定价竞争的性质 并设法通过扩大市场来减弱价格竞争的强度带有差别定价的顾客细分差异化和创新 应用专栏 4结性寡头市场模型 卡特尔利润最大化和产量分配 Q MR 厂商E的产量 厂商F的产量 卡特尔的产量 不同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 市场经济的效率是一个规范的命题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从产量和价格来看 完全竞争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产量和更低的价格 从经济净福利的角度而言 完全竞争市场能够使福利损失最小 但从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消费多样化等角度来看 完全竞争并非最有效率的 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 我们千万不要简单的saygoodorbad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 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P MC 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 垄断的效率损失 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 又称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或无谓损失 H I J 消费者剩余 A B 生产者剩余 A C 社会剩余 B C 2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对比收益曲线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生产效率 过剩生产能力 Excesscapacity 资源配置效率产品差别与消费者选择产品替代与厂商竞争 三个市场比较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价格ONOM OM AR P LAC MR E O LMC AR MR P E E AR P MR Q P M M M N N N 三个市场比较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完全垄断 经济效益垄断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产品产别广告支出 第十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 博奕论初步 博奕论 gametheory 又称对策论 是描述 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 由棋奕 桥牌 战争中借用而来 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 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奕理论始于1944年冯 诺依曼 JohnVonNeumann 和摩根斯坦 OskarMargenston 的 博奕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 博弈论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 博奕 多人决策过程引例 田忌赛马 关于 经济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格局中的策略选择问题 是研究多人决策问题的理论 而策略选择是人们经济行为的核心内容 此外 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 即强调个人理性 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可见 经济学和博弈论具有内在的联系 在经济学和博弈论具有的这种天然联系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博弈论 将博弈的思想明确地应用于经济领域 始于古诺 Cournot 1838 伯特兰德 伯川德 Bertrand 1883 和艾奇沃斯Edgeworth 1925 等人关于两寡头的产量和价格垄断 产品交易行为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不同的经济行为方式和案例建立了相应的博弈论模型 为经济博弈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有益尝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博弈论引起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 使得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模型越来越多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张维迎 博弈论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 有人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有人认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方法论 即它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它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 像政治学 军事 外交 国际关系 公共选择 犯罪心理分析等都涉及博弈论 只不过从应用的成果来看 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最广泛 最成功 经济学家对博弈论的贡献也特别大 使得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无处不在 微观研究领域有交易机制的模型 如讨价还价模型和拍卖模型 我们从博弈论中学习什么 博弈论告诉人们 要学会理解他人都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个体都是理性的 所以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思想 但博弈论并不是疗法 并不是处方 它并不告诉你该付多少钱买东西 这是计算机或者字典的任务 博弈论可以解释经济中许多低效率现象的根源 找出导致低效率的制度原因 从而帮助政府制订 修改政策完善交易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率 产生与发展 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 Von neumannandmorgenstern 冯 诺依曼是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摩根斯坦是美国当代杰出经济学家 The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ur 的产生 二战期间 为了有效对抗法西斯 不仅是军人 连物理学家 数学家 甚至经济学家都被动员起来 组成 运筹研究班 共同研究作战计划 在作战中数学的合理性得到了广泛运用 产生了种种理论 博弈论便是其中之一 二战结束后 大部分理论研究都转向其他领域 博弈论则在摩根斯坦的劝说下 与冯合作成就了 The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 即转到了经济领域 冷战期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博弈论不仅在经济领域 而后在社会学 外交问题军事问题上都得到了应用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约翰 纳什 1928年生于美国1994年Nobel经济学奖得主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约翰 海萨尼 1920年生于美国1994年Nobel经济学奖得主 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莱因哈德 泽尔腾 1930年生于德国1994年Nobel经济学奖得主 一 博奕的基本要素 参与者 player 博奕方 局中人 对局者 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 一般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策略 strategy 与策略空间 strategyset 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行动 当他行动时 他具有什么样的信息 他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结局 outcome 对参与人的不同行动 这场博弈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报酬 payoff 支付 与报酬函数 payofffunction 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 可以用报酬矩阵 支付矩阵 得益矩阵 赢得矩阵 二 博弈的分类 分类是一种深化认识的方法 博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分类 通过分类我们将对博弈有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对博弈理论的结构体系有初步的认识 按参与人的多少分 单人博弈和多人博弈 按策略空间是否有限分 有限策略博弈和无限策略博弈 按各策略组合下参与人支付之和情况分 零和博弈 常和博弈和变和博弈 按参与人行动的顺序分 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按信息是否完全分 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按信息是否完美分 动态博弈 完美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行动的顺序 信息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 占优策略均衡占优策略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 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 是指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占优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所构成的均衡 三 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占优策略均衡 囚犯的两难困境 prisoner sdilemma 嫌犯A 嫌犯B 如果两个疑犯都能够选择不坦白的话 他们将明显地得到一个更大的收益 但由于两人的信息无法沟通 选择不坦白并不是两人的理性选择 对于两人而言 不管对方坦白或是不坦白 自己选择坦白都是更优的选择 因而 坦白 坦白 就是均衡战略 例 团结就是力量囚徒困境说明了这样一个结果 利己行为的结果并不一定就优于利他的行为 如果两个囚徒都能义气为重攻守同盟 他们的牢狱之灾将会达到最低限度 同样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 当我们都去偷懒不打扫宿舍卫生时 我们付出了生存环境的代价 当我们都想着奖学金而互相诋毁时 我们丢失了金钱和友谊 当我们在球场上个人主义严重不和别人配合时 我们输掉了比赛 政府为了出口以邻为壑时 他什么也卖不出去 所以 加强合作即使在自私的经济学看来也是好事 给别人一个笑容 你也会有一个更明媚的春天 占优策略均衡 犯人招供与黑社会制裁 嫌犯A 嫌犯B 2 连续排除下策 无论竞争对手如何决策 如果自己的策略中的某一策略均不如其他策略 那么该策略为下策 应当排除 经理们可以通过逐步排除下策 确定最终决策 下面考虑价格确定问题 麦当劳 肯德基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中 低 高 低 低 高 3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在一个纳什均衡里 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 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策略 博弈中双方都没有绝对的最优策略 一方的最优策略取决于对方的选择 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 上策均衡我所做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不管我做什么你所能做的最好的纳什均衡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纳什均衡 军工民用博奕 101厂 808厂 纳什均衡 交通博奕 你 他 一个确定纳什均衡的方法纳什均衡的案例 广告预算 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 低中高 低中高 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均没有上策和下策 分析 1 可乐公司没有上策 如可乐采用低预算广告 当百事采用低预算时 可乐收益较大 然而百事采用中预算时 可乐的低预算带来的收益不及中预算 所以低预算不是上策 同样 其他预算也是如此 百事也没有上策 2 对可乐而言 收益格里不存在某一决策一定比其他决策差的情形 所以不存在下策 百事也是如此 3 可乐预测百事采用低预算时 可乐应采取低预算 百事预测可乐低预算时 百事采用中预算 结果两公司的预测不可能全正确 所以A格不是纳什均衡 4 可乐预测百事采用高预算时 可乐应采取高预算 百事预测可乐高预算时 百事采用高预算 结果两公司的预测与实际吻合 所以I格是纳什均衡 此时 任何一家公司单独改变预算会使自身收益下降 5 与A格相比 纳什均衡时两家公司的收益均不如 但在A格 百事的决策是不稳定的 在可乐采用低预算时 百事具有采用中预算的动力 6 相互最好的政策为相互预测政确而且可信的政策 对经典经济学的冲击 纳什均衡 首先对亚当 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的原理提出挑战 按照斯密的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 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 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国富论 通过追求 个人的 自身利益 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从 纳什均衡 我们引出了 看不见的手 的原理的一个悖论 从利己目的出发 结果损人不利己 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纳什均衡 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 NASH均衡条件下的行为规则 合作是有利的 利己策略 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 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 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 所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 3 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斯威齐模型 与寡头间合作的可能性 寡头间合作的方式卡特尔价格领导制寡头间的合作是不稳定的 1 囚犯的两难困境 prisoner sdilemma 嫌犯A 嫌犯B 囚犯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应了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2 囚犯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 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 卡特尔 寡头A 寡头B 3 重复博弈 走出囚徒困境 前面的分析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寡头出自个人理性的占优策略却导致了总体和个体利益的下降 在重复博弈 动态博弈的一种 中上述情况有可能改变 无限次重复博弈会走出 囚徒困境 有限次重复博弈中仍然会存在 囚徒困境 4 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进入者 在位者 不可置信威胁 在位者和进入者博弈 进入者 在位者 可信威胁 在位者和进入者博弈 几个例子 囚徒困境在经济学和生活中的例子 中东石油输出国OPEC限产几乎所有的卡特尔都会遭到失败 原因就在于卡特尔的协定 类似囚犯的攻守同盟 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没有成员有兴趣遵守 那么是不是不可能有卡特尔合作成功了 理论上 如果是无限期的合作 双方考虑长远利益 他们的合作是会成功的 但只要是有限次的合作 合作就不会成功 比如合作 次 那么在第九次博弈参与人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 价格战 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 纳什均衡 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 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 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 即是一个 纳什均衡 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 所以 价格战对厂商而言意味着自杀 军备竞赛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的威胁策略剔除出去 二重复博弈 重复博弈的三个基本特征 前一阶段的博弈不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结构 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过去的历史 即所有参与人都知道对手前面的选择 参与人的总支付是阶段支付的贴现值之和 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 重复的次数 来自于参与人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均衡信息的完备性 当一个参与人的私人信息不为他人所知时 该参与人有积极性建立一个 好 的声誉 reputation 以换取长远的利益 三序列博弈 决策有先后之分时 决策策略不同于同步决策情况 后来者的决策以先入者的决策为参考 先入者决策时需要预测后来者的决策行为 顺序决策可以使用收益矩阵或决策树的方法 决策树用决策点表示企业的决策时点 每个决策点延伸出的分支代表企业可能在决策点作出的选择 决策树的末端显示对应决策的结果 先入者对后来者的预测通过考虑后来者对自己行为的反应的分析进行 先入和跟进优势 先入优势 通过率先决策影响竞争对手 从而获得更大收益的情形 跟进优势 让竞争对手率先行动 可以获得更大收益的情形 战略行动 承诺 威胁和约定 通过承诺 威胁和约定的战略行动 达到操纵竞争对手的反应 取得对自己更为有益的结果 战略行动通常在对手决策前采用 战略行动只有是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承诺收购协议书
-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设计策略与管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分子生物学C》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理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级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原理及设计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承包拆油罐协议书
- 个人投资合作协议书范本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级微观经济学(管学与工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标准)学校合同节水协议书
- YY 0054-2023血液透析设备
- 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模板-副本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B/T 29414-2012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 2023年黔西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PCB线路板基础知识课程课件
- 断亲协议书范本
- 外科学课件-创伤总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