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年兰亭的沧桑和无奈从文献分析探析兰亭曲水变迁及其蕴含的场所精神winding water memorizing the past thousand yearson the landscape vicissitudes in lanshangli throughdocumentary analysis龙松亮 / long song-liang王丽娴* / wang li-xian*以兰亭变迁园林价值的讨论为开端,在充分解读兰亭园林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书画基础上解析了兰亭曲水变迁,并以图解的方式梳理了历代兰亭后,指出:兰亭纪念构筑物与宋以来大量的兰亭书画是人们对晋兰亭进行追忆的2种不同方式。兰亭曲 水的消逝伴随以鉴湖为核心的兰亭周边自然环境变迁,事实上,晋兰亭在生成前,兰上里已经蕴含了上古于越时代的深厚历史 人文,在其后的变迁过程中,兰亭不仅承载书法文化,还承载着深厚的场所精神。在生态美学思潮的当代,其场所精神应该得王欣 / wang xin风景园林;兰亭序;曲水流觞;变迁;文献;场所精神6 文献标志码:a 修回日期:2011-03-16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编号y200909726)资助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discussion of landscape value in the vicissitudes of lan pavilion,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winding water of lanpavilion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full interpretation of relevant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paintings of lan pavilion landscape, and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memorizing lan pavilion of the jin dynasty namely the memorial buildings of lan pavil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calligraphies and paintings about lan pavilion since the song dynasty are pointed out after the graphic analysis of lan pavilion prefaces of past dynasties.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winding water of lan pavil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surrounding natural environments centered by jian lake. actually before the creation of lan pavilion of the jin dynasty, lanshangli has contained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of yuyue, and lan pavilion beared profound spirit of place as well as the calligraphy in the following vicissitudes. its spirit of place should be properly continued and renewed in the modern perio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 pavilion preface; floating wine cups along winding water; vicissitude; literature; spirit of place影响,恐怕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2。王欣撰文考证,晋兰亭“曲水流觞”正是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的标志3。 吴良镛(2007)曾提到“绍兴兰亭,原址无寻,明代重建兰亭,今日视之又为真古董”4。吴良镛在此强调了明兰亭的建筑群作 为历史文物的价值并涉及了千年兰亭变迁即:晋兰亭、宋兰亭及明兰亭 之别。所谓的“原址已淹没无寻”指的是晋兰亭原址,即当年王羲之等人 “曲水流觞”遗址;而“天章寺遗址”即宋兰亭,指20世纪30年代天章 寺被战火毁后遗址。今日兰亭园林内的王右军祠是明太守沈啓在当时考证 的兰亭遗址上所建(图2)。无论从兰亭的文化价值还是诸学者对兰亭园林评价来看,剖析绍兴兰 亭变迁,辨清兰亭曲水消失过程及其原因很有必要。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2.5km的兰渚山下,东汉时期,在此地建有驿亭(即邮驿),故称“兰亭”这里的兰亭指的是地名。晋室南 迁,东晋士人发现并挖掘了会稽明山秀水,其后,东晋士人的风度便一直 成为后世文人心期所在,绍兴山水逐渐走入文化视野。自兰亭序1(图1)之后,“兰亭”“曲水流觞”成为此后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复的诗文和 书画主题,兰亭雅集一直作为独立的文化现象被关注。直至当代,兰亭园 林经历代的纪念活动强化后成为“书法圣地”,其书法文化活动活跃,其 影响播迁海内外。然而,晋兰亭曲水的无寻让后世文人学者无限遗憾,其园林艺术的 价值历久弥显。周维权认为晋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自 有其历史的价值。审美情趣,给予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摘要:到适宜的延续和恢复。关 键 词:文章编号:1000-6664(2011)04-0015-0中图分类号:tu 986收稿日期:2010-12-19;16中 国 园 林 312-12-22-3图1 神龙本兰亭集序(源自)图2 历史文献中的兰亭风景园林演变(2-1晋兰亭,2-2宋兰亭,2-3明兰亭)2,5图3 兰亭风景变迁的文献图析(作者指导王飞制作)6-7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17追究晋兰亭与明兰亭之别,关键是兰亭曲水风景的消逝:昔日兰亭曲水遗址究竟在何处?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兰亭得以千年追忆的根源是什么? 笔者尝试以文献和书画分析为基础,试图通过文献图解来探析兰亭曲水的消逝变迁过程并挖掘其蕴含的场所精神(图3)。观右军遗像,出书堂,径田间百余步,至曲水亭,两小池云是羲之鹅池墨池”11宋天章寺建设之后,发生在兰亭的地表纪念物逐步增多、扩大。明 万历绍兴府志中之兰亭图记录了宋天章寺的建筑及其前面的曲水形式 (图2)。1.1.3 明兰亭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沈启遂移兰亭曲水于天章寺前”12,文徵明为作记,画册勒石,为今兰亭址。目前留存的王右军祠内除墨华亭 为民国增建外,基本属于原建筑风貌,属郊野祠庙园林。以明太守沈启建王右军祠为标志。此后在清乾隆时代有了御碑亭的建 设。沈启建设的或者是乾隆时候增建的“曲水流觞”,毫无疑问肯定不是 晋代兰亭原址。事实上,晋兰亭的无寻是既定事实,无寻的并非亭,而是曲水旧址。 历代的实体记忆未必能够反映兰亭真意。因此,兰亭隐性追忆方式的文 献、书画内容与其中的兰亭场所精神很值得分析和研究。1.2 意象追忆的独立在几个阶段的兰亭实体变迁中,从晋兰亭到明兰亭之间的宋天章寺建 设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正是东晋兰亭曲水空间无寻及曲水意象记忆与 空间实体相脱离的开始。当“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曲水周边风景成为 后继文人寻访兰亭旧址无获时,这种追忆就开始依附在书画和文献中。天 章寺的王羲之画像、书堂以及书堂前的竹林和人工曲水等地物首先成为寄 托这种追忆的纪念物。这种纪念方式在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随着意 象追忆方式的不断强化和独立,兰亭记忆开始完全朝着2个方向发展:历 代的园林建设是实体的追忆方式的代表,兰亭图是一种兰亭意象的追忆方 式的代表。此后,历代兰亭记忆历代放大,兰亭文化积淀日益深厚,意象 的记忆由此开始独立。如果说,明代王右军祠是后人纪念王羲之的兰亭实 体追忆的强化,那么,清代御碑亭建设则是加剧了兰亭实体与意象这2种 追忆方式的完全相互独立。明末清初,乾隆御碑亭建设及明兰亭的恢复建 造是兰亭实体追忆的高潮。文徵明兰亭记、张岱古兰亭辩等则反 映了文人追忆兰亭的独立方式通过书画与诗文辩论来表达对兰亭曲水 的追忆。1.2.1 意象追忆的书画独立 兰亭意象追忆的书画独立一方面体现为自宋龙公麟的画开始的历代“兰亭曲水风景”摹写,另一方面体现为文献上自兰亭序水经注 及舆地志始的兰亭诗和兰亭遗址考证。截至2009年12月20日,以百度搜索“兰亭集序”,大部分是书法 作品,搜索“曲水流觞”“古代兰亭图”则有较多描述兰亭曲水流觞场 景的国画作品。最早的一幅作品是7世纪初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主题却与兰亭曲水景观无关,只和兰亭序有关。描述“曲水流觞” 场景最早的画是宋李龙眠(公麟)的兰亭修禊图(图4),这一点与陈 桥驿(1985年)考证结论一致。以作画的时间(10491106年)与华镇记录1 兰亭变迁及2种追忆方式从文献内容分析,兰亭园林空间变迁与兰亭历史文献和相关书画分布 情况表达了人们对王羲之当年“兰亭曲水流觞”的追忆。兰亭追忆呈现出 实体追忆与意象追忆2种。前者表达为各种相关纪念物的构筑,后者则是 兰亭图、兰亭诗以及相关考证。前者是为大众眼目所认知的兰亭显性追忆 方式,部分满足人们纪念王羲之的心理。后者则是为少众文人关注的隐性 追忆方式。后者更深刻地传承了兰亭场所精神,前者则是兰亭遗址无寻的 一个重要原因。历代的兰亭实体景观表现为建筑在地表的不断扩张8,对兰亭场所精 神的追寻历代集中在王羲之纪念,而对于兰亭曲水及其所在地的场所精神 追寻显得不足。因此,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兰亭变迁及场所分析重点在于 其隐性追忆的挖掘和分析。1.1 从曲水的消逝到实体追忆藉兰亭风景变迁的文献图析(图3)可以直观看出从兰上里曲水的变迁 过程,反映出3次关键转变。其一,兰亭千年的变迁表明兰上里在于越时 代“勾践兰渚养兰”就暗示了“远古祓禊”的本意(张九龄. 感遇二首中的 “兰”所指泽兰有驱除污秽之效9)。这也同时暗示了此地的水景观特征 当以河滩地为主。其二,马臻建鉴湖文献及至晚唐的“曲水宛然”等文献 记载说明,宋天章寺之前,兰上里水环境优美,王羲之所谓的“山阴道上 行,如在镜中游”“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美风景曾引来无数文人骚 客游览吟咏。其三,宋天章寺之后,兰亭曲水成为文人的记忆,兰亭遗址 成为历代文人的质疑。因此,千年兰亭的变迁之实体追忆的关键转折点是宋天章寺的建设。1.1.1 晋兰亭 周维权曾经提到的兰亭文献记载包括兰亭集序及水经注浙江水世说新语2。其中水经注记录10“北过余杭,东入于海”, 下注云:“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 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兰亭集序记录1 “此地有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引以为曲水流觞”。如果说郦道元写下 的“亦曰兰上里”地理定位是“曲水流觞”兰亭雅集的历史地理定格,那 么,兰亭集序中的景观描述文本则是兰亭曲水风景的文字定格。1.1.2 宋兰亭(天章寺) 关于天章寺文献记载,最早为宋桑世昌的兰亭考所记,寺以兰亭名义而建 。陈桥驿考证出“华镇兰亭记是提出兰亭在天章寺前有鹅池 的第一篇文章6,记“山阴天章寺,即逸少修禊之地,有鹅池”。宋吕祖 谦游览兰亭后,记下宋天章寺的环境和纪念方式:“寺右王右军书堂 宋桑世昌.兰亭考.知不足斋.卷二.一下.18中 国 园 林 图4 李龙眠兰亭修禊图(源自)郦道元著汪士铎图的水经注图5,我们大致可以确定晋兰亭的所在。然而,陈桥驿(1985)从历史文献和书画角度做了考证,认为兰亭遗址在天 柱山下古鉴湖口附近,今无法确定6。历代文人的追忆和评论蕴含了兰亭场所精神的实质。自宋天章寺以来 的兰亭曲水的消失无寻,让文人对“永和”曲水的追忆只能在山水画创作 和遗址辩论中得到释放,另外一种文人们无法不能开解的心声则表露为江 南“癸丑”情结。(10781085年)宋天章寺相近可以推论,从李开始,此后所有兰亭图(图5)其实都只是对曲水流觞风景及其意境的一种追忆,这些书画所描绘的已 经是对兰亭序描绘的兰亭曲水意象的想象和追慕。兰亭图的历代增多 使得兰亭曲水文化价值日益提升。1.2.2 意象追忆的遗址辩论独立 吕祖谦(1174年)考证兰亭“曲水乃沟渠,必非流觞之旧。斟酌当是寺前溪,但岁久失其处耳。11”这里的寺应该就是天章寺,“岁久 失其处”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溪流河床位置的变化,导致曲水意境的最后 无寻。清初文人张岱(1673年)认为明兰亭“与图中景象相去天渊,大失 所望”13。郭沫若在1965年兰亭论辩中依据越绝书和舆地志记 载,认为“郦道元所谓湖者指兰渚”14。依据郭沫若的分析,再结合2 兰亭遗址辩论及场所精神分析思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为纪念王羲之,共修建有7个兰亭。如果说,从 紫禁城宁寿宫的流觞到台北故宫至善园以及士林园的兰亭,是根的绵延和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图5 历代兰亭图(来源于百度。曹思君同学在帮助搜索和整理工作中有比较大的贡献)20中 国 园 林 浓得化不开的乡愁,那么从绍兴兰亭到宁波天一阁与日本西宫市的兰亭则是书法文化的播迁。但是,无论如何,绍兴兰亭才是书法圣地,我们一方 面要考证兰亭遗址,另外一方面则要追究其千年变迁中蕴藏的场所精神, 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让兰亭的历史价值在当代得到关注和继承。2.1 兰上里“永和”水及癸丑情结兰亭变迁图析表明了一点:兰亭景观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永 和”状态,直至宋以后鉴湖的消逝才让兰亭曲水景观成为癸丑文人的追忆 并凝聚为“癸丑”情结。从时间条件分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曲水流觞时,距离 顺帝永和五年的马臻建设鉴湖正好有200多年。这期间,鉴湖的存在正好 为兰亭周边自然景观之美达到极致创造了条件。因此,兰亭场所精神包含 了上古以来“永和”之水天人合一的水环境生态思想和美学取向。对“癸丑”的关注开始于陈桥驿(1985年)。其中着重提到了从明末清 初文人张岱的两度癸丑年亲赴兰亭考证并做古兰亭辨(收入琅嬛文 集卷三)。这种癸丑情结的释放在后世文人中还是比较流行的。1914年兰亭墨 华亭建设,恰逢癸丑年份附近,与之不无相关。20世纪6070年代的兰 亭园林保护工作几经沉浮,郭沫若等人1965年的“兰亭论辩”直至1973 年癸丑前一年的“再次兰亭论辩”及此后的兰亭修复和保护工作亦与癸丑 情结有关联。可以说,1914年以来的兰亭园林更新和保护工作是兰亭癸 丑情结的延续,依据夏历,下一个癸丑恰是2033年。2.2 茂林修竹与曲水景观的地域机缘“兰亭雅集”发生在兰亭有其地域机缘,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和历 史机遇之外,优美的自然山水是一个主要原因。兰亭序中描述的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优美自然 环境以文字方式记录了兰亭的美。兰上里“清湍修竹”的环境为“兰亭 雅集”提供了美的场所,兰亭序的创造才有了依托。晋兰亭的精华 无疑是兰亭序(353年)中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风景 和文人曲水流觞的情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当代还是历史以来都有书 画与诗文对绍兴兰亭曲水景观进行追忆和考证,并认为曲水景观和茂林 修竹是兰亭景观的精华所在。总之,兰亭曲水景观是兰亭场所精神承载 的核心。参考文献:1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m/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 局,1974:2099-2101.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6-168;443.3 王欣.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曲水流觞演变初探j.北京 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0-33.4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2007年6月9日全国 文化遗产日写j.城市规划,2007(7):14-18.5 邱志荣.绍兴风景园林与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163.6 陈桥驿.兰亭及其历史文献(1985年曾发表)m/兰亭及其吴 越文化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99:130-136.7 喻革良.漫话兰亭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1-39.8 余健.从兰亭的扩建看一段历史在地表的物化地程及其机制 j.华中建筑,2005,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地产开发策划方案
-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指南
- 车间安全生产月活动策划方案范本
- 天然气输送网络规划方案
- 餐饮企业2025年供应链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与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 社区团购平台2025年运营管理与用户流失率控制策略报告
- 竹子营销活动方案
- 端午外出活动方案
- 社团象棋活动方案
- 禁毒小学美术活动方案
- 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说课
- 留疆战士考试题库
- FZ/T 13002-2014棉本色帆布
- 视频监控解码器dec6108用户手册
- CA-2100E(新机)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2022环保检测作业指导书(HJ1237-2021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规范)
- 水泵技术规格书说明资料
- 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劳动第四课《橡皮泥塑》课件(定稿)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案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