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doc_第1页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doc_第2页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doc_第3页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doc_第4页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 导读:龙源期刊网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作者:严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 年第 03 期摘要: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有序过渡,一个重要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 学术剧7.龙源期刊网 “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与权利边界作者:严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 年第 03 期摘要: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的有序过渡,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民主”管理精神的确立与发 展。“民主”,从一种政治理想,转变为教育的理念、行动、评价,乃至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 完成了一种“质”的嬗变。全面梳理“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厘清其中的权利边界,找到合适的 操作路径,这对所有教育实践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来说,极具现实的操作意义和启示价值。关键词:民主校园;精神起源;权利边界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3-2一、现代民主的价值追溯“民主”,作为一个政治术语,第一次被移植于教育,来自于杜威 1915 年发表的民主主 义与教育1。教育作为一个社会中不同阶层彼此流通的媒介,古已有之,但真正从“精英专 属”变成“大众共有”后,其流通性就不再限于身份、地位或金钱,而是直接与社会生态、制度 文明、思想观念相挂钩。可以说,一个开放和进步的社会,必定是各个阶层均能够充分流动 的,且这种流动性与自由、平等密切关联,后者又为前者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当我们将“社会”微缩为具化的“校园”时,虽然形态、结构、关系变得简单,但内在的逻辑 并没有变化。一个健康、朝气的校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自由地产生信息对流、情 感对流和价值观对流。这种对流的作用并不是标榜所谓的“民主”,而是让整个校园成为共同 体,乃至共生体,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进整体持续进步。民主,是这种进步的结果,而 不是原因。功利的观点,以为现代学校的创新,就应该搞出轰轰烈烈的“模式”“样板”和“经验”,同时 还应配备达到国际水平的硬件,以“规模效益”换“眼球效应”,否则怎么让他人感受得到呢?怎 么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呢?相比这些形而下的“大手笔”“大改革”,形而上的“民主”却像老生常 谈,没有创新。但我们也许忽视了,正是它的存在,“现代学校”才有了区别于“现代技术”、 “现代经济”的标签:那就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现代教育从“人”的出发,再到“人”的回 归,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民主”精神中找到理论支撑和实践凭靠,其不仅为社会各界所共 识,更是现代文明的基石。2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回溯,“民主”与“校园”的精神起源,有着耐人寻味的启示。“民主”的精 神起源与“契约”密切相关,这又与欧洲的海洋文明分不开:正是基于地形破碎、环抱地中海等 自然因素的囿困,每个民族均无法生产出齐备的必需物资,于是,以自由交换为前提的商品贸龙源期刊网 易开始繁盛。这种商业色彩浓厚的海洋文明,令彼此间的契约以及由此延伸的契约精神, 铸成了欧洲乃至近代以来主流世界的精神气质。这便是:自由、平等、守信和互济。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并不是标榜或贴金,而是为了保证对等双方的意志、权利和财富不 受剥夺或侵犯。“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分野,在英国学者梅因看来,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转 型”3,即前者是人与人基于地缘或血缘的“身份”认知,而后者却建立于平等、自由的“契约” 精神。正是立于这一磐石上,几经迭代的“契约”终于演变成了今天的“民主”,并成为现代文明 的价值存在。所以,当我们以“民主”为导向,进行学校建设或管理时,千万不要将之作为标签 或噱头,她的精神起源里写满了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人本情怀与实用主义。我们可以说,基于自由和平等的推衍,现代学校的一大特质即是多元。中国文化中有两个 重要的汉字:“和”与“合”,如今的民主校园中常可见到它们的身影前者如“和谐”,后者如 “合作”。但这两个字的价值观却颇具意味:“和”重在包容,最著名的阐述来自于孔子的“和而 不同”,即承认多元的存在,彼此和平共处,各领风骚。诚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4;“合”也有多元的寓意,只是更则重“配合”、 “协作”方面,强调的是一种守信诚实、彼此补助的组织方式,并以达到“双赢”或“多赢”为目 标,如孙子“上下同欲者胜”5所言。这在卢梭对社会契约的论述中可以找到依据。6当然, “合”也有它的另一面,即“合为一”的意蕴,如时下的课堂模式化、“分数论高下”的办学同质 化。倘若“合”走向“整合”、“兼并”、“归一”的方向时,教育将日趋单极化,它的生命力、创造 力也将枯竭,所谓的“民主精神”也早已不复存在。二、“民主校园”的精神起源我们不妨再回到学校的细胞班级,来看一看“民主”。从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雅 斯贝尔斯语)起,东西方的教育先哲均以私塾(或类私塾)的方式建立教育,即便如柏拉图建 立起阿卡德米这样影响深远的学院,也没有所谓的“班级”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班级”最早出现 于 16 世纪的德法,其真正的精神起源则与“班级授课制”有关。这种制度被深刻烙印上工业时 代的记忆:由于机器大生产的需要,传统家庭教育或私塾教育的“低效”无法满足需要,集约 化、标准式、授受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应运而生。“民主校园”正是在“班级”的概念确立 后产生的,其精神起源是秩序、规范和效率,这也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跨越的历史馈赠。以 “效率”为例,如今的知识更替被媒体冠以“爆炸”的帽子,近 30 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 人类有史以来知识总量的 90%,人们开始用“知识盈余”来定义自己的时代。较为遗憾的是,从学校管理的现实层面看,大多数的学校管理者钟情于“效率”,矻矻终 日,汲汲营营,秉持着“盯”“熬”“防”等战术,将学生“模具化生产”,直到一个个都炼成“考试达 人”。但从精神的涵养来看,如此管理却又是极其野蛮和摧残的,其很少能给孩子以人生的教 义与启迪,他们的生命品质、厚度和韧性得不到发展,导致人的社会追求、心理价值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