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培训PPT测试仪器预备知识.ppt_第1页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培训PPT测试仪器预备知识.ppt_第2页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培训PPT测试仪器预备知识.ppt_第3页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培训PPT测试仪器预备知识.ppt_第4页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培训PPT测试仪器预备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测量技术与仪器 振动工程研究所雷文平 讲师 什么是数字化测量 将连续的被测物理量转化成相应的量子化断续量 然后予以数字化编码 传输 存储 并进行数据处理 显示打印等测量量包括 电压v 电流i 频率f 压力p 流量q 电阻r 电感l 电容c 为什么要数字化测量 传统的方法是模拟测量 缺点是 灵敏度低 读数不直观 误差大 不便于保存 数字化测量优点精确度高 灵敏度高 测量速度快 读数客观 测量自动化 便于存储 处理 打印等一系列操作 数字化测量主要内容 基本理论 特点 性能d a转换a d转换干扰以及防护技术数据采集技术 课程安排 总学时 24 4 9周 周学时4 内容划分 1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4 2 数字化测量的一般概念 2 3 d a转换的原理与应用 6 4 a d转换的原理与应用 8 5 干扰以及防护技术 2 6 数据采集技术 2 预备知识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电路基本元件电路基本定律半导体的基础知识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应用门电路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电路模型 一 电路基本元件 rl rs k 图1 a 无分支电路 rl rs 图1 b 分支电路 c d a b 节点 支路 分析基本量 电流 电压 功率 电量等 1 电阻 普通电阻 可变电阻 满足定律 2 电感元件 满足定律 3 电容元件 普通电容电解电容可调电容极性电容 满足定律 4 电源 理想电源和实际电源 4 1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 实际电压源 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 实际电流源 kl 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定律 kcl 在任一参数电路中 在任意时刻 通过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二 电路基本定律 电压定律 kvl 对于任一集中参数电路中的任一回路 在任一时刻 沿着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u1 u2 u3 u4 0 等效电压源定理 戴维南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 对外电路来说 可以用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来等效代替 其中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的开路电压uoc 电阻等于该网络除源 独立源置零 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n0的等效电阻 戴维南定理 图示 计算uoc和ro的办法 开路短路法 将n的引出端分别开路和短路 计算或测量出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 则ro uoc isc 等效电流定理 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n 对外电路来说 可以用一个理想的电流源和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 其中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网络n的短路电流isc 电阻等于该网络所有独立源置零后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n0的等效电阻 举例 在桥式电路中 e 12v r1 r2 5欧 r3 10欧 r4 5欧 rg 10欧 求检流计的电流ig 图1 解 按戴维南定理 图1可以等效为图2 由图3 得i e r1 r2 12 5 5 1 2ai e r3 r4 12 10 5 0 8a则e r2i r4i 5x1 2 5x0 8 2v a b r0 rg 图1 图2 e 12v d a c b r1 r2 r3 r4 i i a b 图3 d a c r1 r2 r3 r4 a b r0 图4 等效电源的内阻r0 可由图4求得r0 r1r2 r1 r2 r3r4 r3 r4 2 5 3 3 5 8所以ig e r0 rg 2 5 8 10 0 126a 三 半导体器件基础 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 二极管 1 正向特性 当ud uth二极管导通导通电压降ud 0 7vuth为二极管的门限电压2 反向特性 反向电流很小 认为不通电阻很大3 反向击穿当反向电压ud ubr时 反向电流急剧增加 ubr为击穿电压 二极管符号 ud 伏安特性 死区电压硅管0 5v 锗管0 1v 导通压降 硅管0 6 0 7v 锗管0 2 0 3v 反向击穿电压ubr 发光二极管 有正向电流流过时 发出一定波长范围的光 目前的发光管可以发出从红外到可见波段的光 它的电特性与一般二极管类似 三极管 晶体管 npn型三极管 pnp型三极管 符号 输出特性三个区域的特点 放大区 发射结正偏ube 0 集电结反偏ubc 0 即 ic ib 且 ic ib 2 饱和区 发射结正偏ube 0 集电结正偏ubc 0 即 uce ube ib ic uce 0 3v 3 截止区 ube 死区电压 ib 0 ic iceo 0 例1 在电路中测得三极管对地电位如下图 判断其状态 0v 0 2v 9v 图1 2v 2 6v 7v 图2 0v 0 7v 0 3v 图3 例2 四 理想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的符号 ri大 几十k 几百k 运放的特点 kcmrr很大 共模抑制比 ro小 几十 几百 auo很大 104 107 开环放大倍数 运放符号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auo越大 运放的线性范围越小 必须在输出与输入之间加负反馈才能使其扩大输入信号的线性范围 例 若uom 12v auo 106 则 ui 12 v时 运放处于线性区 线性放大区 由于运放的开环放大倍数很大 输入电阻高 输出电阻小 在分析时常将其理想化 称其所谓的理想运放 理想运放的条件 放大倍数与负载无关 分析多个运放级联组合的线性电路时可以分别对每个运放进行 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虚拟短路虚拟断路放大倍数与负载无关 可以分开分析 一 比例运算电路 作用 将信号按比例放大 类型 同相比例放大和反相比例放大 方法 引入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或电压串联负反馈 这样输出电压与运放的开环放大倍数无关 与输入电压和反馈系数有关 i1 i2 虚短路 虚开路 1 反相输入 结构特点 负反馈引到反相输入端 信号从反相端输入 2 同相输入 u u ui 虚短路 虚开路 结构特点 负反馈引到反相输入端 信号从同相端输入 3 电压跟随器 结构特点 输出电压全部引到反相输入端 信号从同相端输入 电压跟随器是同相比例运算放大器的特例 二 加法运算 作用 将若干个输入信号之和按比例放大 类型 同相求和和反相求和 方法 引入深度电压并联负反馈或电压串联负反馈 这样输出电压与运放的开环放大倍数无关 与输入电压和反馈系数有关 1 反相求和运算 2 同相求和运算 此电路如果以u 为输入 则输出为 u 与ui1和ui2的关系如何 注意 同相求和电路的各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互相影响 不能单独调整 流入运放输入端的电流为0 虚开路 左图也是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如何求同相输入端的电位 解出 三 减法运算 输入方波 输出是三角波 四 积分运算 u 积分时限 应用举例 如果积分器从某一时刻输入一直流电压 输出将反向积分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输出饱和 积分电路的主要用途 1 在电子开关中用于延迟 2 波形变换 例 将方波变为三角波 3 a d转换中 将电压量变为时间量 4 移相 u u 0 五 微分运算 电路中的运放处于非线性状态 运放电路中没有负反馈 运放处于非线性状态 六 电压比较器 特点 运放处于开环状态 当ui ur时 uo uom当ui ur时 uo uom 1 ui从同相端输入 ur 当uiur时 uo uom 2 ui从反相端输入 3 过零比较器 ur 0时 例 利用电压比较器将正弦波变为方波 电路改进 用稳压管稳定输出电压 举例 求下图中电压uo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 10k uo 1 1k ui1 10k 10k 2k 5k 解 u i1 10ui1u0 u i1 2ui2 5ui3 10ui1 2ui2 5ui3 1k 910 ui2 ui3 五 门电路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一 门电路1 与 门 图形符号 与 逻辑状态表 y 2 或 门 a b c 1 图形符号 或 逻辑状态表 y 3 非 门 a 图形符号 非 逻辑状态表 y 4 复合门电路 与非 门 a y c a 1 y c 或非 门 a c 1 y 异或 门 二 触发器 1 基本rs触发器 2 jk触发器 jk触发器具有在时钟脉冲下降沿触发的特点j k 0保持原态j k 1翻转j k输出j态 2 d触发器 d触发器具有在时钟脉冲上升沿触发的特点输出端q的状态随d的状态变化但q的状态比d状态完一步 已知 c d波形 根据d触发器的原理画出q的输出波形 举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