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_第1页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_第2页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_第3页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_第4页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培训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 地下水调查评估培训讲义材料地下水调查评估培训讲义材料 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专题培训讲义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专题培训讲义 2013 年 年 技术组技术组 二二 一三年五月一三年五月 i 目目 录录 1 总论 1 1 1 目的意义 1 1 2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1 2 1 主要任务 1 1 2 2 主要要求 1 1 3 技术路线 2 1 4 调查方法 3 1 5 调查用标准及规范名录 4 2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价 4 2 1 完善清单 4 2 2 确定重点调查对象 5 2 3 资料收集与踏勘 5 2 3 1 资料收集 5 2 3 2 现场踏勘 6 2 3 3 人员访谈 6 2 4 调查监测 6 2 4 1 采样点布点原则和方法 6 2 4 2 制定采样布点方案 7 2 4 3 采样分析 7 ii 2 4 4 质量控制 9 2 5 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10 2 5 1 地下水质量评价 10 2 5 2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10 2 6 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11 3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 11 3 1 案例 1 11 3 1 1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11 3 1 2 再生水农用区基本信息调查 12 3 1 3 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 19 3 1 4 再生水灌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22 3 1 5 土壤污染物状况调查与评价 28 3 1 6 地下水水位调查 28 3 2 案例 2 28 3 2 1 省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筛选 28 3 2 2 灌区概况及清单 28 3 2 3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29 3 2 4 灌区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 41 3 2 5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现状评价 42 3 3 案例 3 47 iii 3 3 1 灌区概况及清单 47 3 3 2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47 3 3 3 灌区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 59 3 3 4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现状评价 59 3 4 结论与建议 64 3 4 1 结论 64 3 4 2 建议 64 附件 65 附件一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调查表格 66 附件二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代码查询表 101 附件三 调查所需资料与图件清单 102 1 1 总论总论 1 1 目的意义目的意义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0 2020 年 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 作进入了关键时期 明确了我国未来 5 10 年在地下水污染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任务 地下水基础 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是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 2020 年 中优先实施的重要项目 是地下水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能够为摸清我国 地下水污染状况 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 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奠定基础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专题中的再生水农用区主要指以污水处理厂处理和 未经处理污水为灌溉水源的农业灌溉区 本专题的目标如下 1 形成我国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调查与评估的实施方案 用以指导全国再生水农用区地 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2 摸清全国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 为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 切实 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1 2 工作任务和要求工作任务和要求 1 2 1 主要任务主要任务 摸清使用未经处理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等做为灌溉水源的农业灌溉区的地下水基础环境状 况 在再生水农用区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结合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分布特征及再生 水灌溉对其影响程度 完成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地下水调查与评估的工作 形成各省 市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报告 为科学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政策 切 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1 2 2 主要要求主要要求 1 明确职责 部门协作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水利部 财政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评估工作 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 要密切配合 沟通协调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形成合力 地 方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总负责 要落实牵头部门 统筹协调省级 地市级工作重点 加强组织领导 2 技术支持 质量控制 再生水农用区专题技术组负责编制专题调查实施方案 培训讲义 技术指南等 指导地方技 术组开展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为地方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 精心组织 深入调查 各省 区 市 要制定相应的调查评估实施方案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结合 2 技术组共性要求 发挥本地区积极性 精心组织实施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 配合总体技 术组开展典型案例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南的完善工作 汇总分析本省 区 市 的调查评估成果 1 3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见图 1 3 1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建立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实验室测试分析 水质评价与污染评价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污染数据库与调查评估报告 基本属性调查管理状况调查 选取重点调查再生水农用区 敏感点调查 水质调查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评估 监测布点及设井 现场检测及样品采集 图图 1 3 1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3 1 4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基础上 以地面调查为主 根据 任务需要 结合调查精度 工作目的等 有选择的选择以下调查方法 1 遥感技术 在区域调查中 宜选用 tm 和环境卫星遥感数据 用于区分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 水 体 地下水溢出带 土地利用变化等 在场地调查中 宜选用高分辨率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 用于识别点 线 面污染源 如城市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规模 工业企业布局等的调查 2 污染源调查 污染源调查要查明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发生源 人为污染源包括点源 线源和面源 的 类型 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 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排放强度和空间分布 污染物接纳 场所的特征 包括废水排放去向 接纳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场所及特征 水的利用情况及 废水处理状况等 了解与受污染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地表水污染情况 包括主要污染物及 其分布 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等 污染源调查优先采用已有污染源普查资料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资料 辅助开展实地取 样检测工作 3 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调查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空 间分布特征调查 在一定条件下 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探明地下管道 初步识别土 壤或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为监测点布设方案提供依据 主要应用于加油站等有 机污染调查对象 4 水文地质钻探 钻孔设置要求目的明确 尽量一孔多用 如水样和 或岩 土 样采取 试验等 项目结 束后应留作监测孔 对新打钻孔要保存相应的土样 如发现污染物质则可对土样进行及时 补充分析 5 分析测试 承担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评价样品测试工作的实验室及其承担测试指标应具有国家或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资质 6 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 在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过程中 应及时分析地下水污染调查结果 全面掌握地下 水环境状况 提出地下水水源 污染来源和区域环境监测网优化方案 开展地下水动态连 续环境监测 建立环保 国土和水利的地下水动态长效联合监测机制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 点部署方案应在充分分析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 结合污染源类型 地下水污染现 状 污染物特征 污染途径 污染影响等布设 4 1 5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 2011 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5 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gb15218 94 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7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dd2008 01 8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 2001 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09 年版 gb50021 2001 1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规范 比例尺 1 50000 gb t14158 93 11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cjj13 87 12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296 99 1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 t0133 1994 1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t164 2004 15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219 98 16 地下水监测规范 sl183 2005 17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3 2009 18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发布稿 hj494 2009 19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发布稿 hj495 2009 20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 2005 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 gb 0922 2007 2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状况环境状况调查评价调查评价 2 1 完善清单完善清单 各省 区 市 在 2012 年清单建立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并核实确认再生水农用区清 单 完成调查对象清单表的填写 并上报至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信息平台 构建完整的清 单数据库 填报的对象为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再生水农用区 灌溉面积在 2000 亩及 以上的灌区 灌溉面积在 2000 亩以下 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 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内 清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再生水农用区名称 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 面积 灌溉水源 灌 溉历时 监测井信息和水质监测等信息 完成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表的填写 见附件一 表 1 5 清单的资料信息可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灌区专项普查资料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中获取 5 2 2 确定确定重点调查对象重点调查对象 根据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各省 区 市 对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再生水农用区 进行重点调查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内 灌溉面积在 1 万亩及以上的大中型灌区 以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灌溉或污水处理厂 出水 再生水 灌溉 且灌溉历时达 5 年以上 2 3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与踏勘与踏勘 2 3 1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的地形地貌 气象 水文 水质与水文地 质等综合性或专项的调查研究报告 专著 论文及图表 土地利用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 污染源有关的调查统计资料 各调查对象所需收集的具体资料详见表 2 3 1 表表 2 3 1 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表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表 编号 类别资料内容资料来源 资料归属部 门 要求 1 地形地貌 地质 水文 地质资料 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区域地形地貌 地层岩性 含水层系统结构 地下水 补给 径流 排泄条件 地下水点 泉 水井 分布 地下水流场特征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 区域地质志 水文 地质勘查报告 工 程勘查报告 国土部门 纸质版或电 子版 2气象资料 主要气象站近 10 年降水量 逐月降 水量 降水天数 逐月蒸发量 逐 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温度等 气象统计数据气象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3 农用区基本 情况 包括再生水农用区位置 灌溉面积 灌溉用水量 耕作方式 灌溉方式 土壤类型 管理状况等农用区基本情 况 农用区可研报告 环评报告 农业普 查成果 水利普查 成果 农用区管理 部门 农业 部门 水利 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4 再生水农用 区灌溉历史 灌区开灌以来灌溉历史变化情况 灌 溉面积的变化 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 情况 灌溉用水 包括经污水处理厂 处理后再生水或直接灌溉的污水 历 史资料 包括灌溉用水组成 水量 水质及污染物组分 浓度及其变化等 农用区水质监测报 告 田间管理记录 农用区管理 部门 住建 部门 环保 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5 地下水资源 状况 再生水农用区内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和 集中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分布情况 包 括主要含水层开采量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 价报告 国土部门 水利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6 地下水环境 状况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质类型和特征 现有监测井坐标 近 10 年逐月水位 水质数据 地下水水位监测报 表 地下水水质监 测报表 地下水环 境问题调查评价报 告 国土部门 水利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6 7 地表水水文 水质资料 再生水灌区内地表水各水期平均径流 量 逐月水质资料 地表水的水文 水 质监测报表 水利部门 环保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8 饮用水水源 地基础环境 状况调查成 果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保护区和补给 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 内的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保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9 土壤污染情 况 再生水农用区土壤质量状况 污染物 组分 浓度 分布和变化情况 土壤污染状况普查 成果 环保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10污染源情况 农用区内污染源分布及发生污染事故 历史情况 污染源普查及动态 更新 环境统计报 表 污染源调查资 料 环保部门 纸版或电子 版 2 3 2 现场踏勘现场踏勘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现场踏勘了解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 重要污染源 井 泉 点 监 测情况 管理状况以及土地利用 人口结构等情况 结合调查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制定调查 和监测方案 具体应完成以下重要的踏勘任务 1 对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 污染源 区 信息 井 泉 点信息 土地利用情况 环境管理状况 再生水灌溉工程管理状况进行考察 以确定是否与资料中提及的一致 2 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 1000 m 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和污染源的情况 敏感点主要是 指饮用水源地 污染源包括垃圾填埋场 危险废物处置场 矿山开采区 高尔夫球场 加 油站 工业园区等类型 调查的内容包括环境敏感点和污染源的数量 类型 分布 影响 变更情况 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明确其地理位置 规模 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 所处环 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 3 所调查的再生水农用区内地下水环境监测设备状况 特别是放置环境 深度以及 地下水位 4 观察现场地形及周边环境 以确定是否可进行地质测量以及使用不同地球物理技 术的条件适宜性 通过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工作 省 区 市 可完成对 再生水农用区基础信息调查 表 和 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表 的填写 见附件一的表 2 5 1 和表 2 5 2 2 3 3 人员访谈人员访谈 通过访问调查对象的知情人员 获取生产活动 污染排放等相关信息 访问调查对象所在 区域地质水文地质队等单位 获知调查对象的水文地质及与地下水质量相关信息 访问调 查对象所在区域环保 水利等部门 获知调查对象的污染排放情况 地表水信息 地下水 利用情况等 访问区域气象部门 获知调查对象的气象信息 2 4 调查监测调查监测 2 4 1 采样点布点原则和方法采样点布点原则和方法 1 地下水监测点布设 7 地下水监测点位的布设需遵循以下 4 点原则 监测点布设可反映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方式布设监测点 样品布点数量一般不低于 7 个 再生 水农用区上游和两侧各 1 个 再生水农用区及其下游不少于 4 个 再生水农用区面积大于 100km2的 至少设置 20 个监测点 且面积以 100 km2为起点每增加 15km2 监测点数量增 加 1 个 以网格方式布设 污染源主要对浅层地下水产生影响 因此监测井选择和打井时一般选择浅层地下水 监测井 若浅层地下水发现污染的 在下游选择一眼监测井 增加 1 个主开采层 以饮用 水开采为主的含水层段 地下水监测井 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 可充分考虑使用现有监测井 民井或泉水 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 需增加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2 灌溉再生水监测点布设 再生水监测点布设应以区域再生水灌溉渠 河 沟等 的流向为基础 在区域内灌溉 渠上游 中游取水量较大 下游的取水点设置采样和监测 并在农用区内水文条件剧烈变 化的水段 水流汇入处 水工构筑物等 增加采样点 3 土壤采样点位布设 新建钻孔或监测井时 需对包气带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采集 2 4 2 制定采样布点方案制定采样布点方案 各省 市 区 根据调查范围内再生水农用区的特点 依据上述布点原则编制采样布 点方案 由省 市 区 相关部门组织环保 国土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方案评审 并向总体 技术组提交评审意见材料 2 4 3 采样分析采样分析 1 采样时间 采样时间 地下水样品采集和现场监测 每个调查对象至少在 6 7 月份完成一次采样 有条件的地方可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 样一次 采样时间尽量相对集中 日期跨度不宜过大 以 2 日之内为宜 灌溉再生水样品采集 采样频率为该再生水农用区农田灌溉期 每年样品采集 4 次以上 土壤采样 包气带土壤柱状样品采集时间与建立监测井同步 2 样品采集 保存 样品采集 保存 地下水样品 地下水水质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参见技术组编制的 地下水调查环境监测技术指 南 试用 相关规定进行 并填写 地下水现场采样记录表 附件一表 4 2 土壤样品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t166 2004 地下 8 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dd2008 01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db11 t656 2009 相关 规定进行 样品采集时间与打钻和建立监测井同步 同时填写 土壤采样记录表 附件一 表 4 3 灌溉再生水样品 灌溉再生水样品采集与保存参照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t91 2002 3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见表 2 5 1 详见附件一表 4 4 土样测试指标 详情见表 2 5 2 详见附件一表 4 5 灌溉再生水水质监测指标见表 2 5 3 详见附件一表 2 5 2 其中地下水样品调查指标选测项目不得少于 10 项 灌溉再生水调查指标选测项目 不得少于 6 项 表表 2 5 1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数量指标数量 现场测试指标 ph 溶解氧 氧化还原电位 电导率 色 嗅和味 浑浊度 肉眼可见物 8 基础指标 必测 钾 钙 钠 镁 碳酸根 碳酸氢根 总硬度 溶解 性总固体 铁 锰 铜 锌 钼 钴 挥发性酚类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高锰酸盐指数 硝酸盐氮 亚硝 酸盐氮 氨氮 氟化物 碘化物 氰化物 汞 砷 硒 镉 六价铬 铅 铍 钡 镍 总大肠菌群 细 菌总数 硫酸盐 氯化物 总 放射性 总 放射性 38 有机卤农药滴滴涕 六六六2 有机磷农药对硫磷 马拉硫磷2 卤代烃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三溴甲烷3 无机组分总磷 硫化物2 必测特征 指标 再生水监测指标 针 对灌溉用再生水 生化需氧量 bod5 铝 2 无机组分溴化物 锑 硼 银 铊 氯化氰 总铬7 农药 除草剂 除菌 剂 百菌清 六氯苯 七氯 乐果 甲基对硫磷 呋喃丹 毒死蜱 敌敌畏 溴氰菊酯 灭草松 草甘膦 阿特 拉津 2 4 d 13 卤代烃 二氯甲烷 一氯二溴甲烷 二氯一溴甲烷 三卤甲烷 1 2 二氯乙烷 1 1 1 三氯乙烷 氯乙烯 1 1 二氯乙烯 1 2 二氯乙烯 三氯乙烯 四氯乙烯 六氯丁二烯 12 酚类2 4 6 三氯酚1 氯代苯氯苯 1 2 二氯苯 1 4 二氯苯 三氯苯4 单环芳烃苯 甲苯 二甲苯 苯乙烯 乙苯5 多环芳烃苯并 a 芘1 酯类邻苯二甲酸二 2 乙基己基 酯1 选测特征 指标 其他丙烯酰胺 二氯乙酸 三氯乙酸 三氯乙醛4 表表 2 5 2 土样测试指标土样测试指标 9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名称 指标指标 数量数量 理化 土壤含水 土壤酸碱度 可溶盐 氧化还原电位 阳离子交换容量 cec 土壤 颗粒级配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粘土矿物组成 8 无机镉 汞 砷 铜 铅 总铬 锌 镍 全磷 tp 全氮 tn 氟化物 氰化物12 综合滴滴涕 总量 六六六 总量 总油 农药 六氯苯 七氯 七氯环氧 艾氏剂 狄氏剂 氯丹 毒杀芬 甲基对硫磷 马拉 硫磷 乐果 敌百虫 乙酰甲胺磷 五氯酚 甲苯胺 阿特拉津 甲胺磷 卤代 烃 三氯甲烷 四氯甲烷 1 1 1 三氯乙烷 四氯乙烷 单环 芳烃 苯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多环 芳烃 萘 苊 二氢苊 芴 蒽 荧蒽 芘 苯并 a 蒽 屈 苯并 a 荧蒽 苯并 k 荧蒽 苯并 a 芘 有 机 其他三氯乙醛 挥发酚 邻苯二甲酸酯 48 表表 2 5 3 灌溉再生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灌溉再生水水质状况调查指标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数量指标数量 现场测试指标ph 溶解氧2 基础指标 必测 化学需氧量 codcr 悬浮物 ss 溶解性总固体 铁 锰 铜 锌 钴 挥发性酚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高锰酸盐指数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氨氮 氟化物 碘化物 氰化物 汞 砷 硒 镉 六价铬 铅 硫酸盐 氯化物 石油类 粪大肠菌群数 个 l 蛔虫卵数 个 l 29 有机卤农药滴滴涕 六六六2 有机磷农药对硫磷 马拉硫磷2 无机组分总磷 硫化物2 必测特征 指标 再生水监测指标 针 对灌溉用再生水 生化需氧量 bod5 铝 2 选测指标 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原水类型 和水质情况 处理后再生水存在 的主要污染物质来选择 铍 钼 镍 硼 三氯乙醛 丙烯醛 甲醛 苯 总 放射性 总 放射性 锑 钡 银 铊 氯化氢 三 氯甲烷 四氯化碳 一氯二溴甲烷 二氯一溴甲烷 1 2 二氯乙烷 二氯甲烷 1 1 1 三氯乙烷 三卤甲烷 二氯乙酸 三氯乙酸 三氯乙醛 2 4 6 三氯酚 三溴 甲烷 七氯 六氯苯 乐果 灭草松 甲基对硫磷 百菌清 呋喃丹 毒死蜱 草甘膦 敌敌畏 莠去津 溴氰菊酯 2 4 滴 乙苯 二甲苯 1 1 二氯乙烯 1 2 二氯乙烯 1 2 二氯苯 1 4 二氯 三氯乙烯 三氯苯 六氯丁二烯 丙烯酰胺 四氯乙烯 甲苯 邻苯二甲 酸二 2 乙基己基 酯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 并 a 芘 氯乙烯 氯苯溴 总铬 61 2 4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1 数据填报的质量要求 数据规范性要求 10 字符型数据按指标解释的要求填报 不能超出规定的字符数 数值型数据应按规定计 量单位 数据长度 保留小数位数填写 枚举型数据区分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正确理解 各选项的释义后按要求分析填报 编码 调查对象采用计算机自动编码 数据完整性要求 调查表填报数据必须完整 必填项必须填报 要求表中不能出现空项 在无需填报的 指标项后打 数据准确性要求 填报数据必须准确 按填表要求 通过档案查阅 现场访问和勘查 工作底图量算 计算观测 分析推算等获取调查数据 数据来源有据可查 数据真实 可靠 正确 数据一致性要求 数据的一致性与协调性主要表现在填报数据满足数据间审核关系 包括逻辑性审核 异常性审核和匹配性审核 调查对象的关联指标之间要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如同一调查 查表中分项与汇总项之间具有叠加一致性 关联指标满足一定关系或一定范围内的某种关 系 如耕地面积与再生水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等 数据填报程序规范化要求 各种类型调查表的填表人员 审查人员均要签字 各负其责 履行各自审核程序 没 有签字的调查表各级调查查机构不予接收 2 现场采样监测的质量要求 样品采集 保存 运输 测试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及本项目专题之 一 地下水调查环境监测技术 制定的方法 2 5 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 2 5 1 地下水质量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 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 地下水质量 标准 gb t14848 93 中的单项组分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 对于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之外的指标 微量有机污染物组分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中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 限值 的内容进行评价 指明超标因子与超标倍数 对于未列入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 的指标 需指明检出组分名称和检出值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填写 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及初步评价 结果表 附件一表 4 4 2 5 2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是反映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污染程度 评价过程中 在除去 背景值的前提下 以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为对照 能直观反映人 为影响 同时反映水化学指标超过国际公认危害标准的程度 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地下 ki p 11 水污染评价 0ki ki iii cc p c 其中 k水样第i个指标的污染指数 k水样第i个指标的测试结果 代 ki p ki c 0 c 表k水样无机组分i指标的对照值 对照值选取的主要来源为 背景值监测井结果 地区最 早的分析资料或区域中无明显污染源部分补充调查资料的统计结果 优先考虑使用背景值 监测结果 有机组分等原生地下水中含量微弱的组分背景值按零计算 地下水质 iii c 量标准 或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指标i的iii类指标限值 污染指标分级标准为p 0 污染级别为i级 污染分级为未污染 0 p 0 2 ii级 轻污 染 0 2 p 0 6 iii级 中污染 0 6 p 1 0 iv级 较重污染 1 0 p 1 5 v级 严重 污染 p 1 5 vi级 极重污染 2 6 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地下水污染问题和成因分析 根据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 排除由地质成因造成的指标 异常 确定地下水污染特征指标 污染点位 污染范围 结合污染源及地下水水文地质信 息 对地下水污染成因进行初步分析 初步判断疑似地下水污染源和影响水源地 1 结合再生水 包括未经处理的污水 使用量 水质和污染特性的现状和历史情况 分析地下水呈现污染状态是由现状的再生水灌溉还是历史上的污水灌溉等原因造成的 2 结合再生水农用区的污染源分布特征与背景监测井的采样测试结果 分析地下水 呈现污染状态是由再生水灌溉本身还是其他污染源造成的 如地下水中农药类污染物质是 由与农田本身过度使用农药还是再生水灌溉引起的 3 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再生水农用区地下水环境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案例 3 1 案例案例 1 3 1 1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调查 xx 市再生水农用区基本情况 包括名称 位置 面积等信息 填写 表 3 1 1 再 生水农用区清单 表表 3 1 1 xx 市再生水农用区清单市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名称名称 案例地区再生水灌案例地区再生水灌 区地下水环境调查区地下水环境调查 专题编码专题编码1101150010202z顺序码顺序码1 省份名称省份名称 地市名称地市名称 区县名称区县名称 一级水文地一级水文地 质分区编码质分区编码 水文地质区水文地质区 二级水文地质分二级水文地质分 区编码区编码 水文地质亚水文地质亚 区区 是否重点是否重点 调查调查 是是 12 经度经度 度度 116经度经度 分分 经度经度 秒秒 纬度纬度 度度 纬度纬度 分分 纬度纬度 秒秒 农用区面积农用区面积30 3农用区规模分类农用区规模分类大型灌区大型灌区 农用区类农用区类 型分类型分类 北方水肥北方水肥 并重型并重型 监测井个数监测井个数20 是否开展常规监是否开展常规监 测测 否否 主要污染主要污染 指标指标 总硬度总硬度 3 1 2 再生水农用区基本信息调查再生水农用区基本信息调查 灌区位于 是 区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灌区包括 镇 镇 镇 镇 镇 镇 面积 237 5km2 属于 平原 区内总耕地面积 2 73 万 hm2 原灌区控制灌溉面积 2 02 万 hm2 见图 3 1 1 目前在该再生水农用区的种植作物主 要有小麦 玉米 大豆 棉花 蔬菜和莲藕 以小麦为例 在生长期一般灌溉两次 主要 在越冬前和返青时进行 地表水的使用量约占总使用量的三分之二 地下水的使用量约占 三分之一 图图 3 1 1 再生水农用区研究区域地理位置再生水农用区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调查的内容包括 1 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水文气象 生态环境 2 地质 水文地质信息 含水层组成特性 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排泄方式 地下水埋深 3 污染源特征信息 再生水的使用情况 土壤类型等 4 地下水环境监管情况 具 体见表 3 1 2 和表 3 1 3 13 表表 3 1 2 基本信息调查表基本信息调查表 14 15 16 表表 3 1 3 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水文地质及气象信息调查表 17 18 19 3 1 3 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灌溉所用再生水来源与水质调查评价 灌区主要引用 30 万吨 日 和 5 万吨 日 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 灌 区工程范围包括 渠 渠 灌区一支干 二支干 三支干 四支干 渠 在研究区 内布设灌渠再生水监测断面共 8 个 详见图 3 1 2 监测项目包括 ph 色度 浑浊度 臭和味 肉眼可见物 五日生化需氧量 溶解性总固 体 总硬度 高锰酸盐指数 亚硝酸盐 氨氮 硫酸盐 氯化物 碘化物 铁 锰 铜 锌 阴 离子合成洗涤剂 硝酸盐 氟化物 氰化物 汞 砷 硒 镉 六价铬 铅 粪大肠菌群 细菌 总数 挥发酚类 六六六 滴滴涕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三溴甲烷等 39 项物理化学指标 灌 溉所用再生水水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见表 3 1 4 图图 3 1 2 灌区监测点布设灌区监测点布设 20 表表 3 1 4 灌溉所用再生水水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表灌溉所用再生水水源及水质基本信息表 21 22 3 1 4 再生水灌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再生水灌区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1 监测点位的布设 监测点位的布设 灌区目前有地下水监测井 20 眼 井深在 60 80 米之间 本次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 同 时考虑到此层位水质普遍较好 在研究区范围相应的 20 30 米层位选择 6 眼现状监测井 同时新 开凿钻孔 2 眼 分别位于 和 井深为 36m 和 28m 共计 28 眼 满足相应的监测点位的 布设要求 现有的 26 眼监测点位见表 3 1 5 和图 3 1 3 图图 3 1 3 灌区监测点布设灌区监测点布设 表表 3 1 5 灌渠监测井一览表灌渠监测井一览表 编号编号名称名称经度经度纬度纬度属性属性深度深度 1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5 2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6 3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0 4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1 5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68 6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3 23 表表 3 1 5 灌渠监测井一览表 续 灌渠监测井一览表 续 编号编号名称名称经度经度纬度纬度属性属性深度深度 7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2 8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0 9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9 10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67 11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2 12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6 13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5 14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81 15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6 16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67 17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64 18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1 19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73 20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68 21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28 46 22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40 89 23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35 24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20 2 25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25 8 26 浅层地下水井浅层地下水井40 新开凿钻孔的 2 眼监测井 在开凿钻孔时候记录相应的钻孔信息 包括钻孔位置 经纬度 地下水埋深 岩层特性等等 其中的 钻孔岩性情况见图 3 1 4 24 图图 3 1 4 钻孔岩性情况钻孔岩性情况 各地下水监测井信息见表 3 1 6 25 表表 3 1 6 地下水监测井信息表地下水监测井信息表 26 2 地下水水质监测 地下水水质监测 进行地下水现场采样的时候进行记录 具体见表 3 7 监测指标 包括常规指标 地下水 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中的 24 项指标 ph 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硫酸盐 氯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 氨氮 氟化物 挥发酚 汞 氰化物 总大肠菌群 阴 离子合成洗涤剂 铁 锰 铜 锌 砷 硒 镉 铬 六价 铅 有机污染指标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三溴甲烷等 表表 3 1 7 地下水现场采样记录表地下水现场采样记录表 研究区地下水水质采用单指标组分评价 根据地下水监测浓度值 根据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所列分类指标 划分其所属质量类别 其中 控制标准 gb t 14848 93 中 类 水的上限值 划分所属质量类别时 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 从优不从劣 评价方法按单项指标 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进行 地下水评价结果见表 3 1 8 27 表表 3 1 8 地下水样品评价结果汇总表地下水样品评价结果汇总表 28 3 1 5 土壤污染物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物状况调查与评价与评价 新开凿钻孔的 2 眼监测井 和 在开凿钻孔时候根据地层岩性及污染源情况 选取土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主要分析指标为氨氮 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3 1 6 地下水水位调查地下水水位调查 研究区及周边共布设水位监测井 13 眼 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 地下水资源 利用情况 3 2 案例案例 2 3 2 1 省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筛选省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查对象的筛选 1 建立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省全省有共八个主要污灌区 污灌总面积达 96 9 万公顷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23 3 省主要污灌区概况见表 3 2 1 表表 3 2 1 省主要污灌区基本信息表省主要污灌区基本信息表 序 号 灌区名称 所在 城市 水系 面积 万亩 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 1 灌区 15 0 石油类 重金属 工业及城市污水 2 灌区 4 2重金属城市及工业污水 3 灌区 17 0有机城市及工业污水 4 灌区 41 0 有机 重金属 城市及工业污水 5 灌区 11 0有机纺织印染 造纸行业污水 6 灌区 3 0有机工业及城市污水 7 灌区 4 5 重金属 有机 钢铁厂及生活污水 8 灌区 1 2石油类石油炼制废水 2 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筛选重点调查对象 根据按照 2012 年再生水农用区及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确定的重点调查对象筛选原则 省确定的再生水农用区重点调 查对象是 灌区 灌区污灌面积最大时近 15 万亩 污灌历时 40 余年 满足筛选条件 灌溉面积在 1 万亩及以上的大中型灌区 以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灌溉或污水处理厂出水 再生水 灌溉 且灌溉历时达 5 年以上 污灌区及周边 1000 米范围内有 1 个地下水水 源 满足筛选条件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给径流区部分或全部位于再生水农用区 内 29 3 2 2 灌区灌区概况概况及清单及清单 灌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 省政府批准人工开凿用于农业灌溉的废水渠 全长 72 km 渠首设计流量为 6 23 万 m3 d 主渠设计流量为 32 2 万 m3 d 总灌溉面积 15 万亩 其中污水灌溉面积 12 万亩 清水灌溉面积 3 万亩 灌渠沿途有 14 条污水支管 24 处雨水溢流口汇入 同时接纳沿途约 40 万 t 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每年的 5 9 月又混 入四分之三的河水进行灌溉 多年来经污水灌溉的农田污染严重 使有毒有害物富集于农 作物内 60 年代及 80 年代曾发生过大面积水稻倒伏 稻瘟病等污染事故以及水稻矮化 土壤毒化 土壤板结 稻米品质下降现象 进而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同时 造成了灌渠两 岸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污染 1999 年对灌区的灌溉用水实施清污分流 开始引河水进行 灌溉 于 1999 年结束了 灌区提取工业废水混合浑水灌溉沿岸农田的污灌历史 见再生 水农用区清单表 3 2 2 表表 3 2 2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再生水农用区清单 3 2 3 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灌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 1 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 按照 实施方案 要求 结合现阶段工作实际执行情况 收集并整理了部分 省和 案例区域相关的国土 气象 水文及环保数据 图件及资料 1 沈抚灌区自然概况 沈抚灌区自然概况 灌区属于冲积扇地下水子系统 该地段该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水位埋深浅 开发 利用程度高 开发潜力大 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该类型地下水埋藏浅 储量大 易开采 第四季松散岩层厚度为 40 180 m 含水层厚度为 30 100 m 主要由中 粗砂砾 砾石和砾卵石组成 含水层埋深多在 2 10 m 之间 表层覆盖 2 8 m 的亚砂土 粉砂或亚黏土层 地下水埋深 0 5 5 m 渗透系数为 40 150 m d 单井涌水量 3000 5000 t d 边缘 1000 3000 t d 深井子以西的中 下游地区系粘性土壤 土层较厚 30 渗透性差 本区地下水流向一般是由东南流向西北 与灌渠方向大致相同 地下水位是上 游 3 5 m 中 下游为 7 12 m 2 灌区污染概况灌区污染概况 地表水 灌渠主要接纳石油厂 石化厂 钢厂 铝厂 水泥厂 机械厂 石油机械厂 化 工厂等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及城市生活污水 日接纳污水量约 40 万 t 其中工业污水 36 万 t 生活污水 4 万 t 工业废水中含油污水 15 20 万 t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油 酚 苯并 a 芘等有害物质 水质极其污浊 据估算 随污水每天进入灌区的石油类污染物约 20 t 粉煤灰 2000 t 2000 年监测结果 灌渠污水日排放量为 25 万 t 污染物日排放量 52 3 t 其中 cod 石油类 氨氮和挥发酚分别为 39 2 t 2 2 t 3 4 t 和 7 0 kg 正常时期水流为 3 3 5m3 s 2004 年灌渠某处的灌溉用水监测结果见表 3 2 3 表表 3 2 3 2004 年灌渠某处的灌溉用水的监测结果单位 年灌渠某处的灌溉用水的监测结果单位 mg l ph 值除外 值除外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浓度浓度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浓度浓度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浓度浓度 ph 值8 40 8 56挥发酚 0 002cr6 0 004 悬浮物30硫化物 0 020汞 0 00005 化学需氧量44 5氯化物45 35铅 0 001 五日生化需氧量2 6全盐类425镉 0 0001 石油类3 46 粪大肠菌群 个 升 20砷0 0013 2006 年 2 月灌渠主要污染物 cod 浓度为 130 260 mg l 石油类浓度为 1 72 3 09 mg l 氨氮浓度 14 0 20 87mg l 2008 年监测结果表明灌渠的地表水有重金属检出 见表 3 2 4 表表 3 2 4 2008 年灌渠地表水监测数据年灌渠地表水监测数据 采样地点采样地点 cu g l cd g l pb g l cr g l ni g l 挥发酚挥发酚 mg l 石油类石油类 mg l 干渠35 570 1191 3721 329 321 5680 09 渠19 720 030 9620 592 742 3320 07 水渠45 10 071 3227 6816 123 9210 08 渠61 140 0240 5813 287 324 8530 05 渠46 760 1550 8525 6812 611 7520 07 渠21 880 040 6712 013 111 9640 03 地表水质量 类10001010100 50 参 照地下水 0 11 地下水 灌区污灌历时长达 40 年 且早期灌渠为土渠时 输水渗漏损失约占引水量的 31 50 60 由此导致灌渠中污水渗漏进入地下水 地下水的矿化度 硬度增加 硫酸盐 及氯化物含量增加 该区域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由 hco3 型变为 hco3 so42 型 400 多眼井 受到污染 井中含油量达 0 172mg l 挥发酚 0 29mg l 苯 0 23 0 28mg l 2008 年监测结果 表 3 2 5 表明灌区三个采样村中内的 9 口饮水井提供的饮用水中石 油含量均低于 0 05 mg l 并未受到石油污染 表表 3 2 5 2008 年年 灌区地下水监测数据灌区地下水监测数据 监测点位监测点位挥发酚挥发酚 mg l cu g l cd g l pb g l cr g l ni g l 5 50819 970 0771 1416 888 16 4 85610 390 0290 6713 326 99 3 78310 610 0920 2118 699 86 4 21410 620 0080 4520 5610 94 2 3549 080 230 4819 6817 25 2 35210 760 0141 0820 9819 87 6 13510 40 0380 6815 674 56 1 7648 520 0420 6619 839 23 2 00614 320 0390 517 696 58 地下水质量 类0 002100010505050 数据来源 沈抚灌区环境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报告 2008 土壤 以往的研究表明灌区土壤中 hg cd 污染较为严重 hg 的富集程度最高 平均富集系 数达到了 2 65 灌渠污水中乳化油测定值在 20 520mg l 超地表水 类标准近 147 倍 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残毒积累及土壤理化性的破坏 灌区土壤中的苯并 a 芘的累积量 为 97 218mg l 比对照区清水灌区高 13 31 倍 灌区土壤中石油烃总量是清灌区 清灌 区土壤中石油烃背景值是 72 54 mg kg 的 3 7 倍 且污灌年限越长 土壤质地越粘重表 层土壤污染程度越大 粉煤灰也是导致灌区土壤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煤灰的主要环境效应是改变土壤 的化学性质 增加土壤 ph 值 盐度和潜在毒性微量元素的含量等 来自发电厂的粉煤灰 与污水中的乳化油吸附后形成了粉煤油灰 由于粘度增加便导致堵塞了土壤的毛细孔隙 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除了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透水性 粉煤灰随着渗沥水进入地下谁 环境 使水体 ph 值升高 有毒有害的 cr as 等元素增加 对农作物的影响 随灌溉污水进入土壤中的粉煤油灰最多时厚度达 15 30 cm 逐渐取代了耕种层 并 逐渐向土壤深层发展 影响了农作物的产出量 污水对水稻的早期生长影响明显 1989 1991 年 灌区许多乡镇秋苗发生卷叶病 受害面积达 1333 3hm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灌渠地区的人群与清水地区的人群相比 慢性病和恶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其中 32 患病率 患绝症率 死亡率及畸胎率 均明显高出一倍多 历年监测结果表明 污灌区居 民尿中重金属含量增高 癌症平均死亡率也在增加 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地区常见肝炎 结核病平均患病率高于清水灌溉地区的居民 污灌区人群的肝脏肿大率 胃病患病率及白 血球总数增加等明显高于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