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ppt_第1页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ppt_第2页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ppt_第3页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ppt_第4页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研究进展 刘健博士 主任医师 风湿病学是以风湿类疾病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它所包含的内容几乎涉及所有骨关节 肌肉和有关软组织疾病 其中包括免疫性 代谢性 退行性 感染性以及遗传性等疾病 近年来 由于免疫学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国内有关风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取得了显著成绩 特别是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风湿病备受关注 一 中医学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概述 风湿性疾病按现代理论与分类所包括的疾病较多 从这类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关节筋骨肌肤等部位疼痛 肿胀 麻木 重着 肢体屈伸不利 病久出现关节畸形 肌肉僵硬和萎缩等症状分析 均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 根据其病因病机 累及部位和正气盛衰状况的不同 又可分为很多不同类型 如按病因可分为行痹 痛痹 着痹和热痹等 按其症状部位和累及机体组织和脏腑不同可分为五体痹 皮痹 脉痹 筋痹 肌痹 骨痹 和五体痹 心痹 肝痹 脾痹 肺痹 肾痹 按其气血虚衰和病程长久可分为血痹 气痹 虚痹 顽痹等 在诊治时多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和病因学说进行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一 病因病机 1 外感六淫中医学认为 人体或外感或劳倦涉水或汗出淋雨等情况下 使阳气受损 卫气不固 则风 寒 湿 热等六淫之邪或单入或杂至乘虚侵袭肌肤 流注经络关节 阻滞气血运行而发生痹证 2 正气虚衰正气是指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脏腑正常活动和抗御外邪的物质 包括气 血 津 精 人体常因正气虚衰或卫气不固或精血不足则腠理疏松 外邪乘虚而入致痹 二 证候分型 1 实证类 1 风湿热痹主证 肌肉关节红肿热痛或疼痛游走不定 发热汗多 口渴心烦 步履艰难 关节沉重 屈伸不利 或见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舌质红 舌苔薄黄或黄腻 脉数或滑数 治则 祛风化湿 清热通络 2 风寒湿痹主证 肌肉或关节酸痛 阴雨天加重 皮色不红 触之不热 关节活动受限 反复发作 风胜者为行痹则疼痛游走不定 时轻时重 寒胜者为痛痹则疼痛剧烈 遇寒痛增 得热痛减 湿胜者为着痹则关节肿胀沉重 固定不移 苔薄白或白腻 脉眩紧或眩缓 治则 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 邪恋久 病程长者 也可见痰湿 瘀血等证 也属于实证类或邪实正虚类 2 虚证类 1 肝肾亏虚主证 肌肉关节酸痛 关节肿大 僵硬畸形 肌肉瘦削 肢体屈伸不利 畏寒肢冷 阳虚 或骨蒸潮热 阴虚 腰酸膝软 自汗 气虚 盗汗 阴虚 神疲乏力 舌质淡或红 舌苔薄白或舌苔少 脉沉细 治则 补养肝肾 祛风化湿 2 气血两虚主证 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活动后疼痛加重或挛急 肌肤无泽 面色萎黄 或关节肿大变形 或肌萎 神疲乏力 困倦 气短心悸或午后潮热 阴虚 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舌质红舌苔少 阴虚 脉细无力 治则 益气补血 祛风化湿 三 关于病因 辨证的新观点 1 关于病因病机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不同的理论体系 不同的观察方法 结论不可能相同 尽管一般认为中医的病因 实际上是症状学的结论 是一组证候群 但在临床上的治疗 又都是根据中医的病因病机而进行的 如对痹证选择祛风 清热 散寒和化湿等方药 就是针对 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 的病因而定的 虽然这些药物对细菌病毒等有一定作用 并对调节免疫功能 改变血液生化取得不少进展 但中医病因学说作为传统医学理论之一 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用别的学说来替代 还必须以审证求因作为临床诊治疾病主要方法 2 关于诊断辨证 近年来 由于提倡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和发掘中医学 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 对辨证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如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 中医的辨证结合现代医学的辨病 也就是西医疾病诊断 中医辨证分型 如风湿性关节炎为西医诊断的疾病 根据症状 中医可辨证分为风湿热型 风寒湿型和肝肾两虚型 四 治疗原则概述 1 整体观念 一是注意人体脏腑之间 五脏与五体 气血津精之间的关联和整体性 治疗时应注意局部于整体并重 既可通过治疗局部 祛风化湿 消肿止痛 而影响整体 治表及里 祛邪扶正 也可以通过治疗整体 补益肝肾 调和气血 而影响局部 补虚通络 扶正达邪 二是注意人体与周围环境 气候天时之间的整体性 2 治病必求其本 一般采取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 就是在症状突出 病情紧急的情况下 首先采取以祛除病邪为主的方法 在病情缓解时 采取针对病因和扶助正气的方法 3 因时 因地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即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治病用药有所不同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变化 因人制宜即根据不同年龄 性别和体质强弱等而用药不同 4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由于病因病机以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 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病证 只要病因病机相同 或处于同一性质的发展阶段 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5 具体治疗方法 1 辨证论证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证候分型采用相应的治则和方药 要求理 病因病机 法 治则 方 处方 药 组成的中药 一致 如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实者泻之 虚者补之 等 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 祛风清热除湿 活血化瘀 益气养血 补益肝肾 健脾化湿等 2 固定成药 多为近代临床家根据临床经验或实验结果而创立的方药 一般针对性较强 根据现代药理学实验参数作为治疗观察的指标 按发明者提出的适应证和服药方法就可临床应用 如新风胶囊 蚂蚁制剂 钰复康等 3 单方验方 如雷公藤制剂 古今单方验方如雪莲注射液 马钱子丸等 这类方药特点是组成简单 剂型多样 药源充足和加工方便等 4 针灸及其它 针灸在痹证治疗中应用广泛 成为风湿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按疾病辨证结论和经络分布 可采取远近配穴 前后配穴 表里配穴或经验配穴 结合手法和艾灸进行辨证施治 其它治疗痹证的方法很多 如梅花针 拔火罐 水针 埋线 药棒 药物敷贴 点穴按摩 泥疗 中药蒸气熏蒸 药物离子透入 超短波等 五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1 活血化瘀药治疗风湿病根据中医理论 风湿病多属于 血分 疾病 特别是变形性关节疾病 血液病伴发的关节病 以及累及关节的皮肤疾病等 由于这些疾病病程较长 因此多见瘀血 活血化瘀可以使发生透明均质样变的胶原纤维发生疏松化和恢复正常 有使结缔组织吸收恢复正常形态的作用 且能明显抑制抗原结合细胞数 对免疫的多个环节有作用 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与结缔组织代谢 特别对结缔组织有软化作用 活血化瘀可扩张血管口径 加速血流 增加血流量 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 降低血液粘滞性 增加氧运 消除水肿和渗出物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 川芎 红花 归尾 赤芍 泽兰 牛膝 鸡血藤等 根据作用轻重 可有活血 破血 散瘀 软坚和止痛作用 2 免疫调节中药治疗风湿病风湿病多为免疫功能失调或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虽广泛用于临床 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大 不少病人不能坚持治疗 近年来以免疫学观点应用中草药的医家逐步增多 并取得一定疗效和经验 如雷公藤制剂作为免疫调节剂治疗风湿病疗效显著 黄芪等益气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中医的四种补方 四君子汤 四物汤 六味地黄丸 参附汤 均能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形成活性花环 活血化瘀药能抑制sle患者过高的免疫反应 清热解毒药有免疫调节作用 主要是免疫抑制 免疫促进类 党参 黄芪 白术 灵芝 仙灵脾 仙茅 菟丝子 锁阳 五味子 生地 鳖甲 玄参 天冬 麦冬 首乌 白芍 仙人掌 美人蕉 山药 扁豆 茯苓等 免疫抑制类 苍耳子 枳实 防己 柴胡 雷公藤 苍术 细辛 辛荑 大部分活血化瘀药 清热解毒药 黄芩 龙胆草 黄连 白花蛇舌草 蒲公英 山豆根 连翘等 3 按元素医学观点治疗风湿病 风湿病中不少有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 锌的低下和锌铜比例失调常见 特别是老年人或痹证肝肾两虚病人尤为多见 何首乌含有丰富的铁 锌 锰 其含锌量高于其他补益药 黄芪中硒含量较高 六神丸含有铁 锰 锌 砷 故有解毒消肿作用 旱莲 桑椹子 仙鹤草 熟地均含铁较高 鳖甲 白芍 扁豆 桑椹含锰较高 女贞子 黄精 党参 熟地含钴较高 二 风湿病常用免疫调节中草药研究和应用 调节免疫与抗炎是治疗风湿病的两个重要方面 抗炎免疫药是指既影响免疫功能又有抗炎作用的药物 我国抗炎免疫中草药研究独树一帜 对多种抗炎免疫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 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多糖类成分 多糖是植物药中重要活性成分 多数补益药成分 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实验动物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提高抗体生成等免疫增强作用 是调理机体免疫功能 延年益寿的重要成分 甙类成分 甙类是由糖和非糖构成的化合物 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肿瘤 强心 利尿 祛痰止咳 利胆 降压等多种生物活性 是抗炎免疫中药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生物碱类成分 生物碱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 毒性较大 尚有镇痛 镇静 麻醉 解痉 镇咳 抗肿瘤 兴奋脊髓神经 驱虫 抗疟等作用 一 免疫抑制类药物 雷公藤苦 辛 凉 有毒 归肝 脾经 祛风除湿 通络止痛 用于风湿关节肿痛 拘挛等 常与独活 海风藤 秦艽同用 或单用 常用剂量为5 12g 宜去皮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心 肝 肾 脾 胃疾患及青年妇女与老年体弱者宜慎用 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 1 具有肯定的抗炎 镇痛作用 2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为非特异性抗炎剂 有皮质激素样的治疗作用而无激素样的副作用 对非细菌性关节炎的疗效较明显 止痛作用较强 3 有解除血液凝聚性 降低血液粘滞及凝固性的作用 能纠正纤维性障碍 改善微循环 减低外周血管阻力 4 是一种具有细胞毒的烷化剂 具有抗白血病 抗生育 抗菌 杀虫等作用 雷公藤治疗风湿病有效量与中毒量很接近 产生的毒副作用与药物的直接刺激和细胞毒作用密切相关 其对人体的毒性 除口服有强烈的胃肠道刺激外 还易引起中枢系统损伤 使肾脏等器官出血及坏死 雷公藤可抑制卵巢功能 临床上女性服用后有不同程度的月经量和白带量减少 在男性 小剂量雷公藤可使精子生成减少 引起不育 其他毒性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 脱发和皮肤粘膜损害等 另外 雷公藤可经乳汁引起婴儿的毒副反应 中毒表现 雷公藤中毒时产生恶心 呕吐 镇痛 腹泻 血压下降 呼吸微弱 最后因心脏及呼吸抑制而死亡 解救方法 洗胃后服鞣酸或浓茶 稀醋等 服蛋清或面糊保护粘膜 给予强心剂 呼吸兴奋剂以及输氧等对症疗法 盲目服用 剂量过大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 故不仅要依法炮制 严格掌握用量 且合成片剂后也要按剂量服用 肾功能不全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治疗中应定期做心电图 肝肾功能检查 选择适当剂量 避免中毒 一旦发生中毒 要积极救治 甘草甘 平 归脾 胃 心 肺经 补脾益气 用于脾胃虚弱 中气不足之痹证 症见气短乏力 关节肿痛 活动障碍等 常与人参 白术 茯苓同用 缓急止痛 用于四肢拘急疼痛 屈伸不利等症 常与芍药同用 调和药性 用于复方中 能减轻或缓和药物的偏性和毒性 常用剂量为3 6g 作主药可用10 30g 水煎服 入清泻药中宜生用 入补益药中宜炙用 本品甘缓壅气能令人中满 风湿内阻胸满及呕吐之症 不宜应用 反大戟 芜花 甘遂 海藻 现代研究 本品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 还有抗炎 抗变态反应作用 与芍药同用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药理研究 1 抗炎作用 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 其抗炎成分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甘草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或与肾上腺皮质有关 也有认为 甘草影响了细胞内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 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过敏作用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另外还有抗黄疸样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等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 毒理学研究 由于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长期应用可导致水 钠潴留而出现浮肿 郁金 辛 苦 寒 归心 肝 肺经 理气 散瘀 止痛 用于瘀痹之关节刺痛 局部肿胀 硬结 瘀斑等 常与丹皮 生地 栀子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3 9g 水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能调节免疫功能 还有抗炎 镇痛作用 二 免疫促进类药物 白芍苦 酸 微寒 归肝 脾经 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本品苦酸而阴柔 入肝经血分 能在阴补血 和营敛阴 补肝血而养经脉 敛阴精和营卫 为肝家要药 缓挛急疼痛之佳品 临床用于痹症 主要为缓解疼痛挛急 治麻木 常与甘草同用 常用剂量为6 12g 大剂量为30 60g 对挛痛效佳 研究表明 本品的有效成份芍药甙具有显著的解痉 镇痛作用 与甘草合用 在解痉 镇痛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协同作用 药理研究 1 镇痛作用 2 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实验表明白芍无明显的毒性 薏苡仁甘 淡 微寒 归脾 肺 肾经 祛湿除痹 用于风湿热痹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 筋脉拘挛不可屈伸等 常与苍术 忍冬藤同用 健脾止泻 用于脾虚浊邪偏重之痹证 症见关节疼痛 重浊难移 食欲不振 尿少便溏等 本品既可健脾渗湿止泻 又可舒筋脉 缓和挛急 常与麻黄 杏仁 甘草同用 常用剂量为6 30g 水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 有镇痛 解热 降压作用 对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 低浓度有兴奋作用 高浓度有麻痹作用 黄芪 甘 温 归脾 肺经 补气生阳 用于气虚血滞之痹证 症见体倦乏力 懒言食少 肢体疼痛 屈伸不利等 常与防风 姜黄同用 健脾祛湿 用于脾虚水湿内停之关节肿痛 重浊难移 四肢乏力等症 常与白术 茯苓同用 益气固表 用于痹证日久 气虚卫阳不振 不仅表疏自汗 且易感风寒 可重用本品 常与白术 防风同用 益气生血 用于气血双亏之虚痹 常与当归同用 常用剂量为10 30g 水煎服 对实热 肝阳上亢者应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对机体免疫力有双向调节作用 可促进机体代谢 加强心脏收缩及降压作用 药理研究 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在体液免疫 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对体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 诱生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 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 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 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黄精 甘 平 归脾 肺 肾经 补中益气 润心肺 强筋骨 用于虚损寒热 病后体虚少食 筋骨软弱 风湿留滞 本品气味平和 质地滋润 能益脾气 生津液 润五脏 强骨髓 长肌肉 由于痹病日久 气阴两虚 筋脉失养 邪恋不去而见形体瘦削 盗汗潮热 肢体烦痛 长期不愈者 用之尤宜 常与黄芪 白术 秦艽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10 30g 水煎服 湿阻中焦 腹满纳呆者 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还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增强心肌收缩力 石斛 甘 淡 微寒 养阴益胃 清热生津 本品甘寒质润 气味轻清 能养胃阴 清肺热 益肾水 益精气 长肌肉 退虚热 用于热痹伤阴 或久服伐胃止痛药物 而致筋脉失润 胃气被灼 常与白术 玉竹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6 15g 鲜品15 30g 入汤剂宜先煎 久煎 鲜石斛清热生津作用较好 故热病伤津 舌干口渴之证可用鲜品 其余多用干品 本品能敛邪 使邪不外达 所以热病不宜早用 又能助湿 故湿热证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所含的石斛碱尚有解热镇痛作用 白术 甘 苦 温 归脾 胃经 本品甘缓苦燥 气香芳烈 能健脾胃 运精微 升清阳 补气血 养心神 长肌肉 燥湿逐水 为健脾补气 燥湿之要药 风寒湿邪留阻肌肉 经脉 致身烦痛 肿胀者 用之运脾开腠 渗湿通络 常与发表散寒之麻黄 桂枝同用 若风湿相搏 阳气被郁 一身烦痛 不能转侧者 常与附子 生姜 大枣同用 若脾虚气弱 体倦乏力 痹痛日久不愈 自汗 脚肿者 常与黄芪 薏苡仁同用 现代研究 本品能增强单核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 且能明显增高血清igg的含量 尚有降低血糖 促进血液循环及利尿作用 何首乌 苦 甘 涩 微温 归肝 肾经 补肝 益肾 养血 祛风 用于痹症日久 肝肾阴亏 症见关节肿胀 骨节烦疼 入夜更重 肌肤麻木不仁 步履艰难 筋脉拘急 屈伸不利 腰膝酸软无力 日久关节变形 形体消瘦等 常与川牛膝 狗脊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10 15g 水煎服 大便溏泄者慎用本品 现代研究 本品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并有增加冠脉血流量 降血糖 增强实验动物抗寒能力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药理研究 首乌有延缓胸腺退化与萎缩或增加其重量的作用 提示有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对cona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增强效应 首乌醇提取液可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 当归 甘 辛 温 归肝 心 脾经 补血活血 用于痹证日久 出现面色萎黄 头晕心悸 关节疼痛 肢体麻木的血虚证 且久病入络 脉络瘀滞 常与熟地 白芍 川芎同用 常用剂量为10 15g 水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还有一定的降压 解热作用 动物实验有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作用 还有抗炎及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理研究 1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 抗炎作用3 镇痛作用毒理学研究 实验证明当归毒性很低 仙灵脾 辛 温 归肝 肾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助阳益精 祛风湿 用于风湿痹痛 尤其下肢瘫痪疼痛 或筋骨挛缩 手足麻木等 常用剂量为6 12g 长期服用者 宜研末制丸 或浸酒服 或作炖品服 阴虚火盛 五心烦热 有梦遗精 性欲亢进者忌用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促进机体免疫机能 此外还有抗炎等作用 天冬 甘 苦 大寒 归肺 肾经 清肺抑火 滋阴润燥 用于痹病日久 气阴两虚 症见关节疼痛 肿胀 局部微热 僵硬 变形 不能屈伸 或见低热等 常与熟地 白芍 党参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6 12g 水煎服 现代研究 本品具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女贞子 甘 苦 平 归肝 肾经 滋补肝肾 强腰膝 用于痹病日久 肝肾阴虚 症见筋肉关节肿胀 骨节烦痛 入夜更重 肌肤麻木 屈伸不利 腰膝酸软无力等 常与生地 枸杞子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10 15g 水煎服 脾虚泄泻及阳衰虚寒之证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本品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还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鹿茸 甘 咸 温 归肝 肾经 生精补髓 益血助阳 强健筋骨 用于痹病日久 肝肾亏虚 腰脊酸软 筋骨无力 精神疲倦 眩晕耳鸣等 常与人参 熟地 枸杞子等同用 常用剂量为每次0 5 1g 每日2 3g 研末冲服 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本品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剂 能减轻疲劳 改善食欲和睡眠 促进红细胞 血红蛋白 网状红细胞的新生 促进淋巴细胞转化 改善蛋白质及糖代谢障碍等 冬虫夏草 甘 温 归肺 肾经 益肺肾 补精髓 用于痹症后期 肝肾亏虚 可用本品作为补食口服 增强抵抗力 常用剂量为9 15g 水煎服 或研末吞服 每次1 5 3g 每日2 3次 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本品对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有激活作用 并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 使血清igg血浆皮质酮含量升高 能对抗可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下降 此外 尚有抑菌 抗炎 调节血糖 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三 常见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 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 1 活动期 卫阳不固 痹邪阻络症状 发热 恶风 畏寒 汗出 晨僵明显 周身关节疼痛剧烈 甚则屈曲不利 遇冷则痛甚 得热则可安 舌淡苔薄 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 祛寒除湿 和营通络方药 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己 防风 黄芪 白术 秦艽 羌独活 桂枝 当归 茯苓 甘草 生姜 大枣 2 活动期 邪郁而壅 湿热痹阻症状 恶风 发热 关节红肿热痛 得凉则痛减 关节活动受限 手不能握 足不能行 晨僵 口渴或渴不欲饮 溲黄赤 大便不爽或不实 苔腻或黄腻 舌质红 脉数 治法 清热除湿 宣痹通络方药 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 防己 蚕砂 苡仁 连翘 苍术 赤小豆 滑石 山栀 黄柏 淮牛膝 3 缓解期 痰瘀互结 经脉痹阻症状 关节肿痛且变形 活动时痛 屈伸受限 肌肉刺痛 痛处不移 皮肤失去弹性 按之稍硬 肌肤紫暗 面色黧黑 或有皮下结节 或肢体顽麻 眼睑浮肿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 瘀点 苔薄白 脉眩涩 治法 活血化瘀 祛痰通络方药 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 当归 秦艽 桃仁 红花 香附 地龙 五灵脂 没药 羌活 川芎 牛膝 甘草 制半夏 枳壳 4 缓解期 肝肾同病 气血两损症状 形体消瘦 关节变形 肌肉萎缩 骨节烦痛 僵硬活动受限 关节功能4级 筋脉拘急 腰膝酸软无力 眩晕 心悸 气短 指甲淡白 脉细弱 苔薄 舌淡无华 治法 益肝肾 补气血方药 十全大补汤合独活寄生汤 党参 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 芍药 川芎 地黄 杜仲 牛膝 茯苓 黄芪 白术 肉桂 二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阴虚内热证症状 长期低热 手足心热 面色潮红有紫暗斑片 口干咽痛 渴喜冷饮 目赤 关节肿痛 舌质红少苔或苔薄白 脉细数 相当于sle慢性活动期 治法 养阴清热方药 玉女煎 增液汤加减 生地 生石膏 麦冬 玄参 黄芩 生苡仁 知母 忍冬藤 虎杖 川牛膝 生甘草 2 气营热盛证症状 高热不恶寒或稍恶寒 满面红赤 红斑红疹 咽干 口渴喜冷饮 尿赤而少 关节疼痛 舌红苔黄 脉滑数或洪数 相当于sle急性发作期 治法 清热泻火方药 三石汤 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 寒水石 滑石 生地 玄参 银花 知母 黄芩 苡仁 丹皮 3 热郁积饮证症状 胸闷胸痛 心悸怔仲治法 清热逐饮方药 葶苈大枣泻肺汤 泻白汤加减 葶苈子 桑白皮 知母 生地 沙参 黄芩 生苡仁 猪苓 茯苓 郁金 杏仁 枳壳 甘草 大枣 4 瘀热痹阻证症状 手足淤点累累 斑疹斑块暗红 两手白紫相继 两腿青斑如网 脱发 口靡 口疮 鼻衄 肌衄 关节肿胀疼痛 月经延期 小便短赤 低热或自觉烘热 烦躁多怒 苔薄舌红 舌光红刺或边有淤斑 脉细涩 治法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方药 生地黄散加减 生地 玄参 知母 黄芩 红藤 丹参 川芎 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