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的设计.doc_第1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的设计.doc_第2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的设计.doc_第3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的设计.doc_第4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的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摘摘 要要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称重仪 它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 a d 转换器 称重传感器 语音电路 led 显示电路 5v 稳压电源电路等几 部分设计内容 其中压力传感器输出响应的模拟电压信号 经过模 数转换 a d 变换 后就得到数字量 d 但是 数字量 d 并不是重物的实际重量值 w w 需要由数字量 d 在控制器内部经过一系列的运算 即数据处理才能得 到 整个设计系统由 atmel 公司生产 51 系列 89s51 单片机进行控制 软件实 现功能开机检测 主要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 led 数码管 以防止某段数码管 损坏造成视觉误差 出于人性化考虑我们还可以增加语音电路 实现自动语音 播报重量 关键词 称重仪 单片机 led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i abstractabstract the design is based on scm weighing instrument and its hardware design including minimum system microcontroller a d converter load cell voice circuits led display circuit 5v power supply circuit design content of several parts pressure sensor output response in which the analog voltage signal after a d converter a d conversion obtained after the digital d however the digital d is not the actual weight of the value of weight w w d needed by the digital controller through a series of operations inside the data processing to get the design system produced 51 series you atmel 89s51 microcontroller control software features kaiji detection mainly by scan automatically after power led digital tube to prevent damage caused by certain digital visual error for humanity we can consider increase the voice circuit and automatic voice broadcast weight keywordkeywords weighing instrument scm led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ii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 1 章 绪论 1 1 1 课题背景 1 1 2 课题目的与意义 1 1 3 课题设计要求 2 1 4 称重仪的国内外现状 2 本章小结 2 第 2 章 称重仪的总系统设计与各模块方案选型 3 2 1 称重仪的总系统框图 3 2 2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设计 4 2 2 1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结构 4 2 2 2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 2 3 称重仪各模块的方案选型 5 2 3 1 电源模块方案选型 5 2 3 2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选型 5 2 3 3 主控制器模块方案选型 6 2 3 4 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 6 2 3 5 报警模块方案选型 6 本章小结 6 第 3 章 称重仪的各单元电路设计 7 3 1 所用单片机的简介 7 3 1 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 7 3 2 电源电路设计 8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iii 3 3 称重传感器电路设计 9 3 3 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9 3 4 前级放大器电路设计 11 3 5 a d 转换器电路设计 12 3 5 1a d 转换器原理 12 3 5 2 a d 转换器外围电路 15 3 6 显示电路设计 16 3 6 1 led 结构与原理 18 3 6 2 动态显示 led 显示器接口 19 本章小结 21 第 4 章 称重仪的系统程序设计 22 4 1 主程序设计 22 4 2max187 转换程序设计 23 4 3 显示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25 第五章 称重仪的安装与调试 26 本章小结 26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考文献 29 附录 1 译文 30 附录 2 英文参考资料 34 附录 3 系统总图 39 附录 4 程序清单 40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0 第 1 章 绪论 1 1 课题背景 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种计量手段 广泛应用于工 农业 科研 交通 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 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电子秤 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 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 是国计民生 国防建设 科学研究 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 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 将直 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称重装置不仅是提供 重量数据的单体仪表 而且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和商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 推进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 它起到了缩短作业时间 改 善操作条件 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企业管理 改 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 称重装置的应用已遍及到国民经济各领域 取 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 称重技术的研究和衡器工业的发展各国都非常 重视 50 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 60 年代初期 出现机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 经过 40 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我国电子衡 器从最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 现今电子衡器 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 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 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 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 发展 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 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子衡 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 模块化 集成化 智能化 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 准确度高 稳定性高 可靠性高 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 智能化 功能 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 衡 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 是国计民生 国防建设 科学研究 内外贸易不可 缺少的计量设备 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 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 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1 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称重系统在功能 精度 性价比等方 面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尤其在智能化 便捷式 对微小质量的测量方面更 显得力不从心 笔者采用以 at89s51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结合高敏度的电阻式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 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和高精度的 a d 转换器 设计称重系统的总体结构及软件 硬件 实现物体质量 控制及显示报告的电气化与智能化 称重仪是电子衡器的一种 电子衡器是自动化称重控制和贸易计量的重 要手段 对加强企业管理 严格生产 贸易结算 交通运输 港口计量和科学 研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子衡器具有反应速度快 测量范围广 应用面广 结构简单 使用操作方便 信号远传便于计算机控制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 煤炭 石油 化工 电力 轻工 冶金 矿山 交通运输 港口建筑机械制 造和国防等各个领域 在工业现场和环境中干扰源是各种各样的 如噪音干扰 工频干扰等 抗工频干扰能力成为衡量电子衡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具备这一性能 市 场上的电子衡器的电路普遍较复杂 相对地 成本也较高 而本产品电路简 单 成本低 抗工频干扰强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 3 称重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 3 1 国内外称重仪现状 50 年代中期电子技术的渗入推动了衡器制造业的发展 60 年代初期出现机 电结合式电子衡器以来 经过 40 多年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我国电子衡器从最 初的机电结合型发展到现在的全电子型和数字智能型 我国电子衡器的技术装 备和检测试验手段基本达到国际 90 年代中期的水平 少数产品的技术已处于国 际领先水平 国内的电子秤市场中 1009 左右量程的电子秤精度一般为 0 019 即 10mg 在研究方法上 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一般是将作用在承载器上的 质量或力的大小 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 并通过控制电路来处理该电信 号 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 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 称重发展 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 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 参数测量发展 特别是对快速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研究与应用 在国际上 一些发达国家在电子称重力一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特别 是在准确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称重传感器方面 国外电子秤 产品的品种和结构又有创新 技术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成果举例如下 l 美国 revere 公司研制出 pus 型具有大气压力补偿功能的拉压两用的称 重传感器 用于高准确度检验平台 称重平台 准确度可达 5000d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 2 德国 hbm 公司研制成功 c2a c16a 两种不同结构的 1 100t 具有耐压 外壳保护的防爆称重传感器 其防爆性能符合欧洲 en50014 和 en50018d 级标准 3 美国斯凯梅公司研制出新一代高准确度不锈钢 f6ox 系列 5 5000kg 称 重传感器 准确度 6000d 用于湿度大 腐蚀性强的环境中 而且防水 4 德国塞特内尔公司研制出以被青铜为弹性体材料 快速称重用 200 型称 重传感器 其特点是线性好 固有频率高 动态响应快 独创油阻尼装置与过载 保护装置一体化 保证称量时速度快 工作寿命长 组装 3 一 30kg 电子平台秤 准确度可达 4000d 但就总体而言 我国电子衡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较大差距 其主要差距是技术与工艺不够先进 工艺装备与测试仪表老化 开 发能力不足 产品的品种规格较少 功能不全 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等 1 3 1 称重仪的发展趋势 台式电子计价秤具在商业贸易中的使相当普遍 但应用场所受到制约 电子 秤产品的应用性能趋向上更综合性和组合性 1 小型化 新研制的电子平台秤结构充分体现了体积小 高度低 重量轻 即小 薄 轻 的发展方向 对于低容量的电子平台秤和电子轮轴秤 可采用薄型或超薄型 的圆形称重传感器 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 而且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对中 等或较大容量的电子平台秤 电子地上衡 已经出现了采用方形或长方形闭合截 面的薄壁型钢焊接成秤体 这是一种很有发展一前途的秤体结构 对于大型电子 平台秤 可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等强度和刚度计算 采用抗弯刚度大的型材和轻 型波纹夹心钢板等 2 模块化 对于大型或超大型的承载器结构 如大型静动态电子汽车衡等 己开始采用 几种长度的标准结构的模块 经过分体组合 而产生新的品种和规格 这种结构 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 互换性和可靠性 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集成化 小型电子平台秤 专用秤 便携式静动态电子轮轴秤 静动态电子轨道衡 等 都可以实现秤体与称重传感器 钢轨与称重传感器 轨道衡秤体与铁路线路一 体化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3 4 智能化 电子秤的称重显示控制器与电子计算机组合 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智能来增加 称重显示控制器的功能 使电子秤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增加推理 判断 自诊 断 自适应 自组织等功能 这就是当今市场上采用微机化称重显示控制器的电 子秤与采用智能化称重显示控制器的电子秤的根本区别 5 5 综合性 电子称重技术的发展规律是不断的加强基础研究并扩大应用 扩展新技术领 域 向相邻学科和行业渗透 综合各种技术去解决称重计量 自动控制 信息处 理等问题 例如在流量计量专业 如果采用称重法即质量流量法 只要将重量和 时间测量准确 大流量的测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代商业系统还要求商用电子 计价秤能提供各种销售信息 把称重与管理自动化紧密结合 实现管理自动化 这就要求电子计价秤能与电子计一算机联网 把称重系统与计算机系统组成一个 完整的综合控制系统 6 组合性 在工业称重计量过程或工艺流程中 不少称重计量系统还要求具有可组合性 即 测量范围等可以任意设定 硬件功能向软件方向发展 软件能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修改和扩展 输入输出数据与指令可以使用不同的语一言和条形码 并能与外部 的控制和数据处理设备进行通信 我国衡器行业使用面最广 产销量最大的计量产品是非自动衡器 国际法 制计量组织 76 号国际建议 oimlr76 一非自动衡器 它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非 自动衡器通用国际标准 中 明确规定非自动衡器按大类分为非自动天平与非自 动秤 目前我国产品标准中列入的十大类衡器已实现了电子化 1 4 题设计要求 1 设计出硬件电路 2 称量范围 0 5kg 精度为 1 3 led 显示要显示的内容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介绍现在生活中的称重仪的历史和国际现状 以及本设计的称 重仪与过去的先进之处与它的应用领域 并提出了设计的技术要求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4 第 2 章 称重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5 2 1 称重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以电子元件 称重传感器 放大电路 ad 转换电路 单片 机电路 显示电路 通讯接口电路 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组成 当物体放在秤 盘上时 压力施给传感器 该传感器发生形变 从而使阻抗发生变化 同时使 用激励电压发生变化 输出一个变化的模拟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输出 到模数转换器 转换成便于处理的数字信号输出到 cpu 运算控制 cpu 根据 程序将这种结果输出到显示器 直至显示这种结果 2 2 称重仪的系统总体框图 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 系统由 5 个部分组成 控制器部分 信号采集 部分 报警部分 数据显示部分 和电路电源部分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 如图 2 1 所示 图 2 1 总系统体框图 信号采集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 得到微弱的电信号 本设 计为电压信号 而后经处理电路 如滤波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 处理后 送 a d 转换器 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 控制器部分接受来自 a d 转换器输 出的数字信号 经过复杂的运算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体的实际重量信号 并 将其存储到存储单元中 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对扩展 i o 的控制 对键盘进行扫 描 而后通过键盘散转程序 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数据显示部分根据需要实 现显示功能 电路电源部分主要是为电路提供稳定方便的电源 将工频电压直 接转换成所需的 5 伏电压 报警部分只要是在超重时对使用者发出警告声 压力传感器 中央处理单元 模 数转换 led 显示 电源电路 信号放大调理电路 超重报警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6 2 3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设计 2 3 1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该系统选用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制器 主要是先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由 前级放大器把压力传感器获取的电压信号放大的模拟信号 在经过a d转换器 转换成的数字信号 此信号在单片机内经过数据处理及各种运算把所感知的二 进制信号转换成十进制 并送进显示模块显示出来 此外 当单片机感知测量 对象超出系统测量范围时 单片机会向报警模块发出指令 启动声光报警装置 设计中为了安全起见 留有较大的过负载能力 因此系统报警时的负载并不会 对测量器件造成损坏 2 3 2 称重仪的主控制系统结构 一 主控制系统具备的功能 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系统 主要目的在于称重之后的数字化显示 和实现精确的测量 故系统应该具有单片机工作所需的稳定的 5v直流电源 又考虑到数字化显示所用到的数码管中会出现某段被损坏而不被点亮的情况 系统应该具有开机自检功能 就是开机后自动逐个扫描每一个晶体管 用来检 查数码管各段是否完好 可以依靠软件编程实现 除此之外还有超重报警功能 防止超重物对传感器件造成损坏 二 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 2所示 图 2 2 单片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 4 称重仪各模块的方案选型 整个硬件系统由五大模块组成 下面以控制系统结构为依据就针对各模块做具体的 方案设计 测量放大信号a d 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 声光报警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7 2 4 1 电源模块方案选型 为了使称重仪的供电方便 这里把电源设计成用 220v 的交流电经过变 压器后输出 9 的电压 经整流滤波电路后 通过 lm7805 和 lm7905 进行 dc dc 变换得到 5v 供压力传感器器和系统的其他芯片使用 2 4 2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选型 数据采集模块分为 3 个部分 称重传感器 前级放大器和 a d 转换器 一 称重传感器 首先这里传感器选用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l psii 10 型压力 传感器 为双孔悬臂梁形式 是电子计价秤的专用产品 这里说下传感器的选型方法 可具体参考以下步骤 1 计算并确定转换系数 f 转换系数 f 是表明每一个检定分度值 v 中 有多少个示值单位 是用于把全部示值单位转换为 v 的 它是由初始公称 试验温度20 时 进程负荷试脸下试脸效据平均值确定的 2 计算参比示值 所谓 参比值 即是 理论示值 或 理想示值 3 计算各试验点el 4 各试验点误差与最后一列最大允许误差相比较 5 将计算结果与系统对传感器的要求做出比较 以确定选型是否成功 二 前级放大器 其次前级放大器的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以采用 方案一 利用普通低温漂运算放大器构成多级放大器 普通低温漂运算放 大器构成多级放大器会引入大量噪声 由于 a d 转换器需要很高的精度 所 以几毫伏的干扰信号就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测量精度 所以 此中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二 由高精度低漂移运算放大器构成差动放大器 差动放大器具有高 输入阻抗 增益高的特点 可以利用普通运放 如 op07 做成一个差动放大 器 实际测量 每一级运放都会引入较大噪声 对精度会有较大影响 方案三 采用专用仪表放大器 如 ina126 ina121 等 此类芯片内部 采用差动输入 共模抑制比高 差模输入阻抗大 增益高 精度也非常好 且 外部接口简单 且放大器的增益是可以改变的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决定采用 制作方便而且精度很好的专用仪表放大器 ina126 三 a d 转换器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8 然后按设计要求 电子称最大称重为 5 公斤 重量误差不能大于 1 0 我 们的理解是满刻度时 只能有 5g 的误差 精度要求较高 同样也有以下几种 方案采用 方案一 采用 v f 变换芯片 lm331 该方案是使用压频变换器件 把电压信号转化为频率信号 单片机通过计 数获得重物的重量 此方案 可不用 a d 但需要比较复杂的小信号放大 调 理电路 并且 lm331 外围电路较繁琐 参数配置相对严格 故未采用 方案二 选用 12 位逐次比较式 adc 此方案经小信号放大 调理电路 可 直接连接单片机 也可以可满足精度要求 故采用此方案 2 4 3 主控制器模块方案选型 根据本设计与主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以及性价比的最大化这里选用 51 单 片机 而且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设计 可以容易地将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控 制技术结合在一起 组成新型的只需要改变软件程序就可以更新换代的 智 能化测量控制系统 2 4 4 数据显示模块方案选型 本设计只需要显示出所称实物的实际重量 由于 led 耗电省 使用寿命长 成本低 亮度高等优点 再加上驱动简单 容易利用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和编 程等特点选用 led 显示 2 4 5 报警模块方案选型 报警电路只在实物超出人为设定的值时 才被单片机驱动 在这就是对使用者有个提 醒作用 人为使用普通的声光报警就可以 我们选用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来设计报警电路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阐述系统的总框图及其各大模块的方案设计 并且为各方案的 选型做了一一的讲解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9 第第 3 3 章章 称重仪的各单元电路硬件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0 3 1 at89s51 单片机的简介 at89s51 是一种低功耗 高性能的片内含有 4kb 快闪可编程 擦除只读存储 器 fperom 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 8 位 coms 微控制器 使用高密度 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 并且与 80c51 引脚和指令 系统完全兼容 芯片上的 fperom 允许在线编程或采用通用的非易失存储编程 器对存储器重复编程 at89s51 以下简称 89s51 将具有多种功能的 8 位 cpu 与 fperom 结合在一个芯片上 为很多嵌入式控制应用提供了非常灵活而又便 宜的方案 其性能价格比远高于 8751 由于片内带 eprom 的 87s51 价格偏高 而片内带 fperom 的 89s51 价格低且与 80c51 兼容 这就显示出了 89s51 的优 越性 at89c2051 是一种带 2k 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 单 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 100 次 该器件采用 atmel 高密度非易 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 与工业标准的 mcs 51 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由 于将多功能 8 位 cpu 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 atmel 的 at89s51 是一 种高效微控制器 at89c2051 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 at89s 单片机为很多嵌入 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3 1 1 单片机的最小系统设计 中央处理单元选用我们熟悉的单片机 即最后电路的核心采用最常用 好 用和廉价的 atemal 公司的 at89s51 设计者必须仔细选择晶振频率 确保标准的通讯波特率 1200 4800 9600 19 2k 等 不妨先列出可供选择的晶振所能产生的波特率 然后根据 需要的波特率和系统要求选择晶振 有时也不必过分考虑晶振问题 因为可以 定制晶振 当晶振频率超过 20m 时 必须确保总线上的其它器件能够在这种频 率下工作 当工作频率增加时 功耗也会增加 这点在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系 统中应充分考虑 单片机采用 89s51 单片机 它有 4k 的程序存储空间和 256b 的数据存储空 间 可以满足编程的要求 p0 口和 p2 口用于 led 数码管的显示 用 12mhz 的 晶振 时钟周期为 1 us 采用按键复位 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图如图 3 1 所 示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1 图 3 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 2 电源电路设计 本时钟电源采用整流滤波电路和三端稳压电路 lm7805 和 lm7905 lm7805ct 芯片输入端电压约为 9v 输出端电压为 5v lm7905 芯片输 入端电压约为 9v 输出端电压为 5v 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差绝对值都应大于 2 5v 否则会失去稳压能力 同时考虑到功耗问题 此压差又不易太大 太大则 增加 7805 与 7905 本身的功率消耗 增加芯片的升温 不利于安全 根据变压器 副边电压与经过滤波后输出电压关系可知 副边电压约为 9v 据此确定变压器 原副边匝数比这样即可得到系统所需要的 5v 电源 电源设计图如图 3 2 所示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2 图3 2 电源设计图 3 3 称重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 用 传感器首先要考虑传感器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 这点对正确 使用传感器至关 重要 它关系到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它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乃至整个衡 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传感器外围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是数据采集部分电 路设计的关键环节 称重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 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 内部线路采用惠更 斯电桥 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 输出信号电压可由式 3 1 给出 3 1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 弹性体 弹性元件 敏感梁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 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 转换元件 也随 同产生变形 电阻应变片变形后 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 增大或减小 再经 相 0 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电压或电流 从而完成了 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由此可见 电阻应变片 弹性体和检测电路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不 可缺少的几个主要部分 下面就这三方面简要论述 一 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是把一根电阻丝机械的分布在一块有机材料制成的基底上 即 成为一片应变片 他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灵敏系数 k 我们来介绍一下它的意义 设有一个金属电阻丝 其长度为 l 横截面是半径为 r 的圆形 其面积记作 s 其电阻率记作 这种材料的泊松系数是 当这根电阻丝未受外力作用 时 它的电阻值为 r r l s 3 2 当他的两端受 f 力作用时 将会伸长 也就是说产生变形 设其伸长 l 其横截面积则缩小 即它的截面圆半径减少 r 此外 还可用实验证明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3 此金属电阻丝在变形后 电阻率也会有所改变 记作 对式 3 2 求全微分 即求出电阻丝伸长后 他的电阻值改变了多少 我们有 r l s l s s l s2 3 3 用式 3 2 去除式 3 3 得到 r r l l s s 3 4 另外 我们知道导线的横截面积 s r2 则 s 2 r r 所以 s s 2 r r 3 5 从材料力学我们知道 r r l l 3 6 其中 负号表示伸长时 半径方向是缩小的 是表示材料横向效应泊松 系数 把式 3 5 式 3 6 代入式 3 4 有 r r l l 2 l l 1 2 l l l l k l l 3 7 其中 k 1 2 l l 3 8 式 3 7 说明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 电阻相对变化 和电阻丝伸长率 长度相对变化 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 灵敏度系数 k 值的大小是由制作金属电阻丝材料的性质决 定的一个常数 它和应变片的形状 尺寸大小无关 不同的材料的 k 值一般在 1 7 3 6 之间 其次 k 值是一个无因次量 即它没有量纲 在材料力学中 l l 称作为应变 记作 用它来表示弹性往往显得太大 很不方便 常常把它的百万分之一作为单位 记作 这样 式 3 7 常 写作 r r k 3 9 二 弹性体 弹性体是一个有特殊形状的结构件 它的功能有两个 首先是它承受称重 传感器所受的外力 对外力产生反作用力 达到相对静平衡 其次 它要产生 一个高品质的应变场 区 使粘贴在此区的电阻应变片比较理想的完成应变 电信号的转换任务 三 检测电路 检测电路的功能是把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变为电压输出 因为惠斯登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4 电桥具有很多优点 如可以抑制温度变化的影响 可以抑制侧向力干扰 可以 比较方便的解决称重传感器的补偿问题等 所以惠斯登电桥在称重传感器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为全桥式等臂电桥的灵敏度最高 各臂参数一致 各种干 扰的影响容易相互抵销 所以称重传感器均采用全桥式等臂电桥 3 4 前级放大器电路设计 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为毫伏级 所以对运算放大器要求很高 我 们已考虑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案 所采用的专用仪表放大器我们选用 ina126 其接口如图3 3所示 图 3 3 ina126 接口电路 3 5 a d 转换器电路设计 考虑到本系统中对物体重量的测量和使用的场合 精度要挺苛刻 转换 速率要求不太 本设计采用 maxim 推出的 max18 3 5 1a d 转换器原理 a d 转换器的原理图如图 3 4 所示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5 cps s adc 取样保持电路 adc的 量化编码电路 d d d n 1 1 0 i v t vi t 输入模拟电压 取样展宽信号 数字量输出 n位 图 3 4 a d 转换原理图 在 a d 转换器中 因为输入的模拟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量 而输出的数字 信号代码是离散量 所以进行转换时必须在一系列选定的瞬间 亦即时间坐标 轴上的一些规定点上 对输入的模拟信号取样 然后再把这些取样值转换为输 出的数字量 因此 一般的 a d 转换过程是通过取样 保持 量化和编码这四 个步骤完成的 一 取样定理 可以证明 为了正确无误地用取样信号vs表示模拟信号vi 必须满足 max 2 is ff 式中fs取样频率 fimax为输入信号vi的最高频率分量的频率 其中对输 入模拟信号的采样的图如图 3 5 所示 所用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图如图 3 6 所 示 在满足取样定理的条件下 可以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信号vs还原为vi 这个低通滤波器的电压传输系数在低于fimax的范围内应保持不变 而在 fa fs fimax以前应迅速下降为零 因此 取样定理规定了 a d 转换的频率下限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6 t i v o v o s t o a f fimax f imax ffs 图 3 5 对输入模拟信号的采样 图 3 6 所用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因为每次把取样电压转换为相应的数字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在每次 取样以后 必须把取样电压保持一段时间 可见 进行 a d 转换时所用的输入 电压 实际上是每次取样结束时的vi值 二 量化和编码 我们知道 数字信号不仅在时间上是离散的 而且在数值上的变化也不是 连续的 这就是说 任何一个数字量的大小 都是以某个最小数量单位的整倍 数来表示的 因此 在用数字量表示取样电压时 也必须把它化成这个最小数 量单位的整倍数 这个转化过程就叫做量化 所规定的最小数量单位叫做量化 单位 用 表示 显然 数字信号最低有效位中的 1 表示的数量大小 就等 于 把量化的数值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称为编码 这个二进制代码就是 a d 转换的输出信号 既然模拟电压是连续的 那么它就不一定能被 整除 因而不可避免的 会引入误差 我们把这种误差称为量化误差 在把模拟信号划分为不同的量化 等级时 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量化误差 假定需要把 0 1v 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 3 位二进制代码 这时便可以 取 1 8 v 并规定凡数值在 0 1 8 v 之间的模拟电压都当作 0 看待 用二进制的 000 表示 凡数值在 1 8 v 2 8 v 之间的模拟电压都 当作 1 看待 用二进制的 001 表示 等等 不难看出 最大的量化误 差可达 即 1 8 v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7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0 1 8 2 8 3 8 4 8 5 8 6 8 7 8 1v 0 1 2 3 4 5 6 7 7 8 v 6 8 5 8 4 8 3 8 2 8 1 8 0 1v 13 15 11 15 9 15 7 15 5 15 3 15 1 15 0 0 1 2 3 4 5 6 7 14 15 v 12 15 10 15 8 15 6 15 4 15 2 15 0 模拟电平 二进制代码 代表的模拟电平模拟电平 二进制代码 代表的模拟电平 a b 图 3 7 划分量化电平的两种方法 为了减少量化误差 通常采用图 3 7 b 所示的划分方法 取量化单位 2 15 v 并将 000 代码所对应的模拟电压规定为 0 1 15 v 即 0 2 这时 最大量化误差将减少为为 2 1 15 v 这个道理不难理 解 因为现在把每个二进制代码所代表的模拟电压值规定为它所对应的模拟电 压范围的中点 所以最大的量化误差自然就缩小为 2 了 三 取样 保持电路 1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n 沟道 mos 管 t 作为取样开关用 r ri f i v l v t a ch vo 图 3 8 取样 保持电路的基本形式 如图 3 8 所示上的取样 保持电路中 当控制信号vl为高电平时 t 导通 输入信号vi经电阻ri和t向电容ch充电 若取ri rf 则充电结束后 vo vi vc 当控制信号返回低电平 t 截止 由于ch无放电回路 所以vo的数值被保 存下来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8 3 5 2 a d 转换器外围电路 maxim 推出的max187方便之处在于它包括了数据采集系统所必须的所有部 件 转换速度8 5 s 的a d 转换器 逐次比较式 t h 采样保持 内置 4 096v 参考电压源 以串行方式输出 8 脚dip封装或16 脚so 封装 节约印刷 板空间 引脚功能图如图3 9所示 1 2 lsb的误码率 max187a 内置采样 保持电路 数据采样速度为75kbps 单 5v 电源供电 等待方式静态工作电 流2 a 正常工作电流1 5ma 串行接口 兼容spi qspi microwave 几乎 不需任何外围器件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图3 9 max187引脚功能图 max187 使用采样 保持器 t h 和逐次逼近寄存器 sar 电路将一个模 拟输入信号转换成 12 位的数字输出 其输入信号在 0v vref 之间 转换时间 包括 t h 的采样时间在内为 10us 串行接口只需 3 根数字线 sclk cs 和 dout 与微处理器接口非常简单 它的外围引脚接线图如图 3 10 所示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19 图 3 10 max187 外围引脚接线图 max187 有两种工作方式 正常方式和暂停方式 将 shdn 引脚拉成低电平 器件处于暂停状态 电源电流减低至 10ua 属于低功耗状态 引脚悬空时 禁止 内部参考电源 允许使用外部电源 接高电平时 允许使用内部的参考电源 当cs 变为低电平时 开始转换 此时 dout输出为低电平 包括t h 时 间的转换时间为10 s 转换结束 dout变为高电平 当检测到dou t 为高电 平时 即可读出转换数据 在scl k 输入一个脉冲 最高位b11出现在dout上 经过11个时钟后 分别移位输出b10 b0数据 再进入一个时钟后 一个转换周期 结束 因此 每次数据读取需经过13个时钟周期 12mhz时钟下共13 0 1 s 1 3 s 因此完成一次转换需10 1 3 s 约为11 s 3 6 显示电路设计 显示器是最常用的输出设备 特别时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led 和液晶显 示器 lcd led 是一类可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和辐射能的发光器件 具 有工作电压低 耗电量小 发光效率高 发光响应时间极短 光色纯 结构牢 固 抗冲击 耐振动 性能稳定可靠 重量轻 体积小 成本低等一系列特性 发展突飞猛进 现已能批量生产整个可见光谱段各种颜色的高亮度 高性能产 品 由于结构简单 价格廉价和接口容易 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单片 机系统中大量应用 led 的核心发光部分是由 p 型和 n 型半导体构成的 pn 结管 芯 当注入 pn 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 就会发出可见光 紫外 光或近红外光 但 pn 结区发出的光子是非定向的 即向各个方向发射有相同 的几率 因此 并不是管芯产生的所有光都可以释放出来 这主要取决于半导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0 体材料质量 管芯结构及几何形状 封装内部结构与包封材料 应用要求提高 led 的内 外部量子效率 led 发光显示器可由数码管或米字管 符号管 矩 陈管组成各种多位产品 由实际需求设计成各种形状与结构 以数码管为例 有反射罩式 单片集成式 单条七段式等三种封装结构 连接方式有共阳极和 共阴极两种 一位就是通常说的数码管 两位以上的一般称作显示器 反射罩 式具有字型大 用料省 组装灵活的混合封装特点 一般用白色塑料制作成带 反射腔的七段形外壳 将单个 led 管芯粘结在与反射罩的七个反射腔互相对位 的 pcb 板上 每个反射腔底部的中心位置是管芯形成的发光区 用压焊方法键 合引线 在反射罩内滴人环氧树脂 与粘好管芯的 pcb 板对位粘合 然后固化 即成 反射罩式又分为空封和实封两种 前者采用散射剂与染料的环氧树脂 多用于单位 双位器件 后者上盖滤色片与匀光膜 并在管芯与底板上涂透明 绝缘胶 提高出光效率 一般用于四位以上的数字显示 单片集成式是在发光 材料晶片上制作大量七段数码显示器图形管芯 然后划片分割成单片图形管芯 粘结 压焊 封装带透镜 俗称鱼眼透镜 的外壳 单条七段式将已制作好的大 面积 led 芯片 划割成内含一只或多只管芯的发光条 如此同样的七条粘结在 数码字形的可伐架上 经压焊 环氧树脂封装构成 单片式 单条式的特点是 微小型化 可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 大多是专用产品 led 光柱显示器在 106mm 长度的线路板上 安置 101 只管芯 最多可达 201 只管芯 属于高密度 封装 利用光学的折射原理 使点光源通过透明罩壳的 13 15 条光栅成像 完 成每只管芯由点到线的显示 封装技术较为复杂 在许多实际的系统中 经常 需要多个 led 显示系统的信息 比如 数字钟实验要显示时 分和秒信息 就 必须要 6 个 led 对这些 led 的控制也可以和上面一位 led 显示器一样 采用 6 个七段译码器驱动每一个 led 并使所有 led 的公共端始终接有效信号 即共 阴极 led 公共端接地 共阳极 led 公共端接电源 这种 led 显示方式称为静态 显示方式 采用静态方式 led 亮度高 但这是以复杂硬件驱动电路作为代价的 硬件成本高 因此 在实际使用时 特别是有微处理器的系统中 如果用多位的 led 显示 一般采取动态扫描方式 分时循环显示 即多个发光管轮流交替点亮 这种方式的依据是利用人眼的滞留现象 只要在 1 秒内一个发光管亮 24 次以 上 每次点亮时间维持 1ms 以上 则人眼感觉不到闪烁 宏观上仍可看到多位 led 同时显示的效果 动态显示可以简化硬件 降低成本 减小功耗 3 6 1 led 结构与原理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是单片机应用产品中常用的廉价输出设备 它是由若干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1 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显示的字段 当二极管导通时相应的一个点或一个笔划发光 就能显示出各种字符 常用的八段 led 显示器的结构如图 3 11 所示 图 3 11 八段数码显示 图 3 12 共阴极接法 图 3 13 共阳极接法 led 数码显示器有两种结构 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 称为共 阳接法如图 3 13 所示 公共端 comm 接高电平 当某个字段的阴极接低电平 时 对应的字段就点亮 而将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如图 3 12 所示 称为共阴接法 公共端 comm 接低电平 当某个字段的阳极接高电平时 对应 的字段就点亮 每段所需电流一般为 5 15ma 实际电流视具体的 led 数码显 示器而定 3 6 2 动态显示 led 显示器接口 所谓的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对每一位显示器而 言 每隔一段时间点亮一次 显示器的亮度跟导通的电流有关 也和点亮的时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2 间与间隔的比例有关 显示部分采用 4 个八段共阴数码管 采用动态显示 利用驱动器 74ls244 驱动数码管显示数据 达到控制八段码的目的 可以用图 3 14 来形象说明动 态显示原理 段驱动器和位驱动器同时发出有效信号才能点亮对应段 否则就 呈现不亮状态 由单片机来控制点亮的时间 第一位点亮后依次点亮后面各位 图 3 15 为设计选用的显示部分电路图驱动器 74ls244 控制 4 位数码管的 段选 反向驱动器 74ls04 控制位选 最后由单片机发出采集到的信号指令来 决定各个数码管的明灭状态和时间长短 ds1 ds4 四位 led 分别显示的是称重 结果的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单位为克 显示精度为 1 5000 符合系统设 计的要求 图 3 14 多位 led 动态显示电路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3 图 3 15 系统显示部分接线图 3 7 报警电路设计 一个完美的电路设计 不但只是能够保证系统能够在正常条件下稳定运行 还要能够使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向用户发出警告 以便使用户发现问题 为此 在设计系统后 又添加了声光报警部分电路 如图 3 16 所示 把发光二极管 引线接到单片机 p3 4 口 把报警电路引线接到单片机 p3 5 口 当传感器检测 到的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和单片机处理后大于系统的称重范围时 发光二极管开 始点亮 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图 3 16 声光报警电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讲述系统各单元的硬件设计 把各单元的硬件电路具体设 计与实际电路设计做了详细的讲解 并对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芯片做了详细的 阐述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5 第第 4 4 章章 称重仪的软件设计 4 1 主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方案 特设计出本系统主程序流程 可以用框图 4 1 表示 是 否 图 4 1 主程序框图 开始 初始化 调用 a d 子程序 送单片机进行处理 bcd 码转换 调用显示子程序 返回 是否超重 声光报警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6 4 2max187 转换程序设计 在 cs 的下降沿将初始化转换 转换结果是在 dout 端以单极性串行格式输 出 转换结束 eoc 为高电平 跟着是串行数据流 msb 在先 在串行接口 有效时 设置 cpu 的串行接口为主方式 因而 cpu 发出串行时钟 并选择时钟 频率为 2 5hz 其程序设计如图 4 2 所示 a d 转换的工作过程是 当为低电平时 在下降沿 max187 的 t h 电路进 入保持状态 并开始转换 8 5 s 后 dout 输出为高电平作为转换完成标志 这时可在 sclk 端输入一串脉冲将结 dout 端移出 读入单片机中处理 否 是 图 4 2 a d 转换子程序框图 开始 a d 置位 软件时钟频率 读取 a d 转换 查询是否 转换完毕 数据送入单片机 软件延时 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27 4 3 显示程序设计 点亮 led 显示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 所谓静态显示 就是显示某一 字符时 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恒定得导通或截止 这种方法 每一显示位都需要 一个 8 位的输出口控制 占用的硬件较多 一般仅用于显示位数较少的场合 而动态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对每一位显示器而言 每隔一段 时间点亮一次 利用人的视觉留感达到显示的目的 为了显示字符和数字 要 为 led 显示器提供显示段码 或称字形代码 组成一个 8 字形的 7 段 再 加上一个小数点位 共计 8 段 因此提供 led 显示器的显示段码为 1 个字 节 各段码的对应关系如图 4 3 所示 段码位 d7d6d5d4d3d2d1d0 显示段 dpgfedcba 图 4 3 各段码的对应关系 用 led 显示器显示十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