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5 识读视图 剖视图和断面图 在生产实践中 机件 包括零件 部件 机器 的结构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复杂机件 仅用三视图不一定能将其完整清晰地表示出来 而有些形状简单机件又没必要用三个视图表达 a 图5 1杠杆的表达方法 b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能正确识读形体的视图 剖视图 断面图促成目标 1 掌握六个基本视图 向视图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方法2 了解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全剖视图 半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的剖 切方法 标注方法 3 了解断面图的概念 种类 熟练掌握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标注方法 4 能针对不同形体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 项目5 识读视图 剖视图和断面图 一 基本视图二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任务5 1基本视图与其它视图 拓展与延伸 第三角画法 任务5 2剖视图的识读一 剖视图的形成二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三 局部剖视图任务5 3断面图的识读一 断面图的形成二 移出断面图 三 重合断面图 任务5 1 基本视图与其它视图 分析图5 2所示形体的形状结构 用适当的视图 将该件的外形表达清楚 通过上述过程 掌握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 配置位置和三等关系 掌握向视图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能针对不同形体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表达机件的外部形状 图5 2形体的立体图 视图的种类通常有基本视图 向视图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四种 一 基本视图 1基本视图 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图5 3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展开 1 名称在基本视图中 除主 俯 左视图外 还有 从右向左投射得到的右视图 从下向上投射得到的仰视图 从后向前投射得到的后视图 2 位置关系保持正面不动 其他各投影面按图5 3c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展开到与正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展开后各视图的位置 如图5 4a所示 3 尺寸关系和方位关系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符合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 图5 4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 等 的规律 2向视图 在实际绘图中 有时不能按图5 4b的形式配置视图 或不能同时将六个基本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 国家标准规定了一种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 向视图 图 5 5 配置向视图时 应在向视图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视图名称 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 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如图5 5所示 图5 5向视图 二 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1局部视图 当机件的某一部分形状未表达清楚 又没有必要画出整个基本视图时 可以只将机件的该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 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图5 6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表示 如所表达的局部结构完整 且外轮廓线 又成封闭的独立结构形状时 可省略波浪线 配置和标注局部视图时应注意 1 如局部视图按向视图的形式配置应进行标注 如图5 6中的局部视图a 2 如局部视图按基本视图的形式配置 这时可省略标注 如图5 7b中的俯视 图 图5 7局部视图与斜视图 2斜视图 斜视图是机件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 斜视图中不反映实形的投影部分通常省略不画 用波浪线 或双折线 断开 图5 7局部视图与斜视图 配置和标注斜视图时应注意 1 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 如图5 7b所示 2 可以将图形旋转 使图形的主要轮廓线 或中心线 成水平或竖直位置 但应加注旋转符号 旋转符号的方向要与视图实际旋转方向一致 且字母应靠近旋转符号的箭头端 图5 7c 允许将旋转角度注在字母之后 如图5 8所示 图5 7局部视图与斜视图 图5 8斜视图标注 示例5 1图5 9a所示形体的形状结构 用适当的视图 将该件的 外形表达清楚 图5 9形体的表达方法 该机件由底板 竖板和倾斜结构叠加组合而成 先采用一个主视图表示主体外形 对于倾斜结构 可采用c向斜视图以反映m面的实形 箭头a所指部位的投影是指底板在水平投影面上的部分投影 局部视图 箭头b所指部位的投影是指竖板在侧平投影面上的部分投影 局部视图 两个局部视图都按投影关系配置 可以不标注如图5 9b所示 图5 9形体的表达方法 拓展与延伸 第三角画法 目前世界各国的工程图样有两种画法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如中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俄罗斯等 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 但美国 日本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采用第三角画法 为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v面 h面和w面 它们把空间分成八个分角 图5 10 机件放在第一分角表达 称为第一角画法 机件放在第三分角表达 称为第三角画法 图5 10 八个分角 在第三角画法中 假设各投影面均为透明的 按照观察者 投影面 机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投射 所得投影图均与观察者的平行视线所见图形一致 然后展开各投影面 得到第三角画法的视图 a 形成 b 展开图5 11第三角投影及三视图 c 配置 第三角画法的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和投射方向与第一角画法相同 只是配置不同 这六个视图分别是 主视图 俯视图 置于主视图的上方 左视图 置于主视图的左方 右视图 置于主视图的右方 仰视图 置于主视图的下方 后视图 置于右视图的右方 当按此形式配置时 不需注写视图名称 a 形成及展开图5 12第三角投影的六个基本视图 b 配置 为了识别第三角画法 在图纸标题栏中标注投影识别符号 图5 13 采用第三角画法时 必须标注识别符号 采用第一角画法 必要时也应画出其识别符号 a 第一角画法 b 第三角画法图5 13投影识别符号 任务5 2 剖视图的识读 分析图5 14所示形体的表达方法 指出各剖切面的位置和作用 通过上述过程 理解各种剖视图的概念及特点 掌握全剖 半剖 局部剖适用场合及标注方法 能针对不同形体选择适当的剖视表达方法 图5 14分析形体的表达方法 一 剖视图的形成如图5 15a所示 当机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时 视图中就会出现较多的虚线 它既影响图形的清晰 又不利于看图和标注尺寸 为了清楚地表示机件的内部形状 避免在视图中出现过多的虚线 国家标准规定了剖视图的基本表示法 a b 图5 15形体的视图和立体图 1剖视的基本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a剖开机件 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 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p投射 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简称剖视 图5 16b中的主视图即为剖视图 图5 16剖视图的形成 2识读剖视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因剖切是假想的 所以图5 16b中主视图画成剖视图 俯视图仍应完整机件画出 2 机件被剖切时 剖切面与机件的接触部分 称为剖面区域 为了区别被剖切到和未被剖切到的部分 在剖面区域画出剖面符号 材料的剖面符号见表5 1 表5 1 材料的剖面符号 摘自gb t4457 5 1984 材料类别 图例 材料类别 图例 材料类别 图例 金属材料 已有规定剖面符号者除外 非金属材料 已有规定剖面符号者除外 玻璃及供观察用的其他透明材料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型砂 填砂 粉末冶金 砂轮 陶瓷刀片 硬质合金刀片等 木材 纵断面 木材 横断面 液体 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画成与水平线成45 且间距相等 间距通常取2 4mm 的细实线 习惯也称为剖面线 如图5 16b所示 图5 16剖视图的形成 同一机件各剖视图中的所有剖面区域 剖面线应间距相等 方向相同 如剖面线与主要轮廓线平行时 可将该图形的剖面线画成与水平成30 或60 如图5 17所示 3 在剖视图中的虚线一般省略不画 如图5 16 图5 17所示 但有时也画出少量虚线 如图5 18所示 画出一条虚线 可以减少一个视图 图5 17剖面线画法示例 图5 18剖视图中的虚线画法 4 对于机件上的肋 起支撑和加固作用的薄板 轮辐及薄壁等 如按纵向剖切 剖切面垂直于肋和薄壁的厚度方向或通过轮辐的轴线剖切 这些结构都不画剖面符号 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开 图5 19 肋的剖切画法 二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 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标注剖视图时 一般应在剖视图的上方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标出剖视图的名称 在相应的视图上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和投射方向 并标注相同的字母 如图5 22所示 以下一些情况可以省略标注 图5 21外形简单的回转体机件 图5 22剖视图的标注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 可以对称中心线为界 一半画成剖视图 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 另一半画成视图 表达机件的外形 这种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如图5 23所示 图5 23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的优点在于 同时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和外形 多应用于机件内 外形状均需表达的对称机件 图5 23 或形状接近于对称的机件 图5 24 a b 图5 24基本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半剖视图中 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必须画成细点画线 不能画成粗实线或其他类型的图线 在视图部分 表示内部形状的虚线一般不画 如图5 23所示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相同 如图5 23所示 三 局部剖视图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图5 26局部剖视图 二 图5 27波浪线的画法 图5 25局部剖视图 一 如轴 手柄 连杆等实心零件上有小孔或槽需要表达时也可采用局部剖 图5 26 局部剖视图一般不标注 局部剖视图与视图之间用波浪线分界 使用时应注意 1 波浪线不可与图形轮廓线重合 如图5 26所示 2 波浪线要画在机件的实体部分 如遇孔 槽等 波浪线不能穿空而过 也不能超出视图的轮廓线 图5 27 图5 26局部剖视图 二 图5 27波浪线的画法 示例5 2分析图5 28a所示形体的表达方法 指出各剖切面的位置和作用 a 图5 28形体的表达方法分析 b 图5 28a中主视图采用半剖视 剖切面为形体的前后对称面 左侧视图部分反映机件前面的凸台外形 俯视图也采用半剖视 剖切面a a 通过凸台小孔的轴线 这样前侧剖视部分反映内部的阶梯孔 后侧视图部分反映顶板的形状 左视图采用全剖视 剖切面为形体的左右对称面 主要反映机件前后凸台外形的对称结构 此外 为表示顶板和底板上的八个孔 在主视图上采用了两处局部剖 剖切面位置如图5 28b所示 a 图5 28形体的表达方法分析 b 示例5 3如图5 1b所示为一杠杆的表达方案 要求看懂该剖视图后想象出它的形状 1 分析所用表达方法 了解机件的大致形状杠杆采用了主视图 a a全剖视图 b b全剖视图 c向斜视图及d向局部视图来表示 按形体分析大致由 叉形臂 圆筒 两部分组成 a 图5 1杠杆的表达方法 2 以形体分析法为主 看清机件的结构形状 b d向局部视图来表示长臂弯曲部分的切口 未弯曲时 原形 长臂的形状和长度在主视图中用细双点画线表示 a b 图5 1杠杆的表达方法 3 综合整体 构思出机件的形状根据视图投影关系 想出各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组合起来看懂整个机件的内 外结构形状 并想象出该杠杆的真实形状如图5 1a所示 任务5 3 断面图的识读 如图5 29所示为轴的表达方案 认读轴的剖视图和断面图 想象出轴的形状 通过上述过程 了解断面图的概念 种类及应用 掌握断面图画法及标注方法 能根据形体特点选作断面图 图5 29 轴 一 断面图的形成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 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断面图 简称断面 图5 30b c所示的视图 剖视图中虽画出了轴上键槽的投影 但键槽在该图形中并不突出 图5 30 轴的视图与剖视图 图5 31所示假想用一个垂直于轴线的剖切平面在键槽处进行剖切 仅画出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 然后将图形旋转90 使其与纸面重合从而得到断面图 图5 31断面图的形成 断面的剖面线画法 应与表示同一机件的剖视图上的剖面线方向 间隔相一 致 断面图常用于表达机件上某一局部的断面形状 例如 机件上的肋板 轮辐 轴上的键槽 孔及各种型材的断面形状等 二 移出断面图 断面图可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画在视图轮廓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如图5 32中的断面均为移出断面 图 图5 32移出断面图 一 1 移出断面图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标注方法与剖视图相同 2 移出断面图应尽量配置在剖切符号或剖切线的延长线上 3 当剖切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 凹坑的轴线时 这些结构应按剖视绘制 4 当剖切面通过非圆孔 会导致出现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 则这些结构应按剖视绘制 5 移出断面图图形对称时 断面图可画在视图的中断处 如图5 34所示 图5 33移出断面图 二 图5 34移出断面图 三 三 重合断面图 画在视图轮廓线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 重合断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池厂废料处理流程管理规定
- 松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年度产品购销合同(设备与信息技术)
- 油墨厂原料库防静电接地制度
- 2025民事诉讼授权合同
- 第18课《天下第一楼(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探索手工空竹的制作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劳动技术
- 中医师考he试题及答案
- 2025秋季云南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学期基础教育银龄教师招募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代理公司注销及后续事务处理协议
- 2025年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带答案详解
- 电信国庆活动方案
- 市场仿真花施工方案
- 职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蔬菜抗营养成分流失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破产重整程序中金融债权人保护问题研究
- 柴油发电机施工安装技术方案详述
- 2025年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课件
- 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 节能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