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ppt_第1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ppt_第2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ppt_第3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ppt_第4页
学校常见传染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染病定义 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是病原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 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 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 从一个传染源 例如病人 病畜 传到另一个人身上 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 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传播途径 1 空气 飞沫 尘埃 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麻疹 流感 水痘等2 水 食物 苍蝇 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痢 伤寒等3 手 用具 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如手足口病4 虫媒传播 蚊子 跳蚤等 如乙脑等5 血液 体液 血制品 见于乙肝 艾滋病等6 土壤 被虫卵 芽孢等污染时 成为传播途径 传染病特点 病理发展的规律性1 潜伏期 指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 直到最初出现症状以前的时间 其长短不一 短的仅数小时 如细菌性食物中毒 多数在数日内 如猩红热 白喉等 有的可达数月 如狂犬病 2 前驱期 病原体生长繁殖后出现头痛 发热 乏力等轻微症状 多无特异性 一般仅1 2天 有些传染病起病骤急 可无前驱期 3 症状期 此时某种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大多出现 病情由轻转重 到达高峰 4 恢复期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力 食欲逐渐恢复 直至完全康复 传染病特点 校园传染病流行特点 1 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 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 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 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 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 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 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 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校园传染病流行特点 3 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学校易感者密度高 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 传染机制极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 有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 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除此以外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校园传染病流行特点 5 年龄特点学校里的在校学生 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 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 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 流行 传染病常见症状 1 发热 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 可分为三个阶段1 体温上升期 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 通常伴有寒战 也可缓慢上升 呈梯形曲线 2 极期 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 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3 体温下降期 体温可缓慢下降 几天后降至正常 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 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传染病常见症状 2 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1 皮疹类型 斑丘疹 多见于麻疹 风疹 猩红热等 疱疹或脓疱疹 多见于水痘 手足口病等 出血疹 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荨麻疹 多见于血清病 病毒性肝炎等 2 出诊时间因病种而异 水痘 风疹最早 伤寒最迟 3 皮疹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皮疹的分类 按照皮疹的形态不同 可以分为四大类 斑丘疹 maculopapulae 斑疹 macule 丘疹 papules 玫瑰疹 roseolas 出血疹 petechia 疱疹 urticaria 荨麻疹 urticaria 又称风团 疱疹 皮疹的形态 疱疹 斑疹 丘疹 皮疹出现的时间 据过去传染病格局特点 一般规律出疹是 第一日水痘 第二日猩红热 第三日天花 第四日麻疹 第五日斑疹伤寒 第六日伤寒 麻疹始自耳后 发缘 继而面部 再躯干四肢猩红热从颈部上胸部开始 蔓延至全身水痘由躯干开始可以波及到发际 口腔黏膜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和四肢伤寒则在胸 腹部出现 且数量稀疏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风疹 幼儿急疹主要分布在躯干 皮疹起始的部位和分布 传染病常见症状 毒血症 菌血症 脓毒血症全身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常见儿童传染病 1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 风疹 猩红热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结核等 2 消化道 细菌性痢疾 病毒性肝炎 感染性腹泻病等 麻疹 1 病因 麻疹病毒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患者 2 传播途径 空气 飞沫传播 冬春季多发 3 易感者 婴幼儿多见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麻疹 3 临床表现 1 前驱期 中度以上发热 结膜充血 咳嗽 流涕 喷嚏 畏光 流泪 病后2 3天可见口腔麻疹粘膜斑 科氏斑 为小白点周围有红晕 并有粘膜充血 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麻疹 2 出疹期 发热后4 5天开始出疹 自耳后 发际向面 颊 躯干几四肢蔓延 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 大小不等 疹间皮肤正常 随皮疹增多 增密 常呈暗红色 重症可出现出血性皮疹 随着皮疹出现 全身症状加重 体温可达40 是麻疹的极期 麻疹 3 恢复期 皮疹出齐后 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 体温下降 症状减轻 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斑 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者 症状轻 表现不典型 4 治疗住院治疗 麻疹 5 并发症 1 喉炎 支气管炎 2 肺炎 3 心肌损害 心肌炎 4 脑炎发病率0 01 0 5 5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远期 2 17年 罕见 麻疹 6 隔离期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合并肺炎时延长至10天 密切接触者检疫28天 未进行疫苗接种的童检疫21天 无合并症者 出疹后5天 7 预防 1 对患儿所在班级进行消毒 过氧乙酸熏蒸或紫外线照射 因麻疹病毒不易在体外生存 所以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后只需在室外流通空气中阳光照射20 30分钟 即可自然消毒 2 预防接种 按免疫程序给患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小儿麻疹 出疹期 小儿麻疹 麻疹面容 由上呼吸道炎及眼结合膜炎所致 是本病特点 麻疹颈部皮疹 麻疹皮疹 麻疹躯干皮疹 麻疹手部皮疹 麻疹足部皮疹 麻疹恢复期色素沉着 麻疹粘膜斑 koplik sspots 水痘 1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急性期病人 2 传播途径 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传播 冬春季多见 3 易感者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 病后获得终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 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 3 临床表现 发热 体温在39 以下 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发热1 2天出现皮疹 初为红色 细小斑丘疹 数小时变为圆形的 有薄膜包围的 露珠 状疱疹 大小不一 壁薄易破 周围有红晕 有痒感 疱疹液开始清亮而后变混浊 1 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 若无继发感染 脱落后不留疤痕 皮疹以躯干 腰 头皮多见 四肢稀少 呈向心性分布 常成批出现 在同一时期可见斑丘疹 疱疹 干痂 口腔粘膜 咽部 眼结膜也可见皮疹 破溃后形成溃疡 水痘 4 治疗 1 对症处理 发热时用退热剂 保持皮肤 指甲清洁 避免抓破庖疹 庖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 局部涂1 龙胆紫 2 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有继发感染者 可用抗生素 水痘 5 隔离期 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 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6 预防 1 室内注意通风 可用紫外线消毒 2 对正在用激素 免疫制剂的患儿进行被动动免疫 3 预防接种 水痘疫苗 图水痘形态 图带状疱疹 流行性腮腺炎 1 病因 腮腺炎病毒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2 传播途径 唾液 飞沫传播 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3 易感者 学龄前儿童多发 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流行性腮腺炎 3 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 疼痛 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 后 大肿大 边缘不清 有微热 触痛 不发红 无化脓 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 张口或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中度发热 食欲减退 全身不适 偶尔有腮腺始终不肿者 流行性腮腺炎 4 治疗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多饮水 半流质 避免酸性食物 保持口腔清洁 2 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退热药 局部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3 中医治疗 清热解毒 消肿散瘀 4 积极治疗合并症 患儿腮腺完全消肿后一周 病程两周左右 流行性腮腺炎 5 隔离期 隔离患儿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后一周 对密切接触者检疫21天 6 预防 1 腮腺炎流行季节 儿童活动室 卧室勤通风换气 勤晒被褥 2 药物预防板蓝根冲剂连服3 5天 3 预防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猩红热 1 病因 溶血性粘球菌a组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2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冬春季多见 也可通过玩具 毛巾 书 衣被等间接传播 3 易感者 2 8岁儿童多发 因型别多 型间无交叉免疫 所以可再次感染 猩红热 3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重 体温高达39 40 咽痛 咽及扁桃体充血 杨梅舌 颈颌下淋巴结肿大 发烧半天或两天后出疹 沿耳后 颈部 躯干 四肢 24小时遍及全身 出疹特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密集小丘疹 全身皮肤潮红 压之退色 可见 环口苍白圈 帕氏线 等体征 1周后疹退 脱皮 无色素沉着 猩红热 4 治疗 1 对症处理 用淡盐水漱口 高热用退热剂 2 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 遵医嘱 2 8万u kg d 分2次肌注 重症住院治疗 3 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 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 心肌炎等合并症 猩红热 5 隔离期 诊断明确者症状消失后1周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检疫12天6 预防 1 对患儿的分泌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2 药物预防 大青叶 板蓝根各15克煎水服 每日1次 连服3天或复方新诺明40mg kg d 分2次 图猩红热皮疹 图口周苍白圈 杨梅舌 草莓舌 图杨梅舌和草莓舌 图帕氏线 猩红热之手足脱皮 猩红热脱皮 猩红热手掌脱皮 猩红热下肢脱皮 手足口病 1 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 coxa 埃可病毒 echo 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 2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 粪便 飞沫传播病人粪便 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 毛巾 手绢 牙杯 玩具 食具 奶具 床上用品 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 易感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 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 3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发热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 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流涕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1 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 同时伴有肌阵挛 或脑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衰竭 肺水肿等 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 但有发热伴肌阵挛 或脑炎 急性迟缓性麻痹 心肺衰竭 肺水肿等 手足口病 4 治疗 轻症居家隔离 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重症住院治疗 使用脱水剂 激素 丙球等 5 隔离期 10天6 预防控制措施 1 饭前便后 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 替幼童更换尿布 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并妥善处理污物 手足口病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 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居室要经常通风 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见手足口病专题 流行性感冒 1 病因 流感病毒 分甲 乙 丙三型 甲型流感威胁最大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一般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其中重症病例因其排毒量大 时间长 传染性强 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 学龄儿童是流感发病率最高的人群 并且易于将病毒从学校带入家中 造成流感的蔓延和扩散 学龄儿童是使流行扩大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性感冒 2 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经说话 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 其传染性可保持30min 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 茶杯或玩具等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男女没有差别 新生儿因缺乏局部免疫 加之通过胎盘获得的抗体较少 因此易感性高 感染后症状重 病死率高 4 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 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 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 四季均可发病 但以冬春季为著 流行性感冒 3 临床表现潜伏期1 3日 发病突然 高烧 畏寒 头痛 乏力 咽痛 肌肉酸痛 干咳等 儿童流感有时伴有胃肠症状 包括恶心 呕吐 拉肚子等 一般情况下 病程一周左右恢复 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 流行性感冒 流感常见的并发症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reye综合征 流行性感冒 4 治疗 对症治疗 有并发症住院治疗 5 隔离期 早期发现病人 及时隔离治疗 隔离期一般不少于5天 流行性感冒 6 预防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换气本病流行期间 加强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 2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亦可选择带口罩 减少与病人近距离的接 3 注射流感疫苗 疫苗注射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 最有效的方法 细菌性痢疾 1 病因 贺菌属细菌亦称痢疾杆菌 分为痢疾志贺菌 a群 福氏志贺菌 b群 鲍氏志贺菌 c群 宋内志贺菌 d群 2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包括急 慢性菌痢病人及带菌者 其中非典型病人 慢性病人及带菌者在流行病学的意义更大 细菌性痢疾 2 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 在流行季节则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粪便污染的水 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爆发流行 3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持续时间较短 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4 流行特征本病全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