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文献.docx_第1页
外文文献.docx_第2页
外文文献.docx_第3页
外文文献.docx_第4页
外文文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默尔、普拉哈拉德两位学者于 1990 年在哈弗商业评论发表了企业能力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们指出,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知识积累、特殊的技能以及相关的资源组合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一种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能力是企业的整体资源,它涉及企业的人才、技术、管理、文化和凝聚力等各方面,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而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行为。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力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给客户实现他们看重的价值,任何企业都可以满足的价值不算是竞争力。其次,竞争力是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否则不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再次,竞争力给企业带来的是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刚性,短期内不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给企业带来影响。在中文里,“竞争”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使用了“竞争”和“垄断”这对范畴,并认识到“垄断”是因为没有人“去同他竞争”。不过,直到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亦译(国富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竞争的本质和作用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形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概念。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一1790)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倡导者,其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在自由竞争和自由经营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使人们既实现了个人的利己本性,又促进了公共利益。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译版后来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认为只要充分竞争,供给和需求总能内在地保持一致。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萨伊(1967一1823)及马歇尔(1842一1924)在经济自由思想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坚决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著名的“萨伊定理”断定,竞争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在自由竞争市场条件下,供给就会自行创造需求,达到平衡。新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马歇尔进一步论述了自由竞争的优点,提出通过自由竞争使资源获得有效配置的学说。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达到经济均衡和充分就业的均衡。琼.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陈彪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译版近代竞争力理论的典型代表当属波特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他将产业经济学理论运用于企业战略研究领域,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引入研究之中,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MIChaCI.E.Porter,1990)。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的因素有内外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起着关键性作用。“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况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它们共同决定着产业竞争的强弱以及产业利润率”。同时,企业又是各种经营活动组成的价值链,企业要在同业内形成战略优势必须进行准确定位,并有效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不断改善价值链上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创造竞争优势,推动这些力量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提高竞争力。Miehael.E.Porter,ComPetitiveAdvantage,NewYork:TheFree一MaeMillan,1985被商业管理界称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对管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发表了著名的竞争三部曲,即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 “五种竞争力量”、“三种竞争战略”和“价值链”理论等观点。1 Porter,Michael.E.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3 Michael E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0 2 Michael E. Porter .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在竞争战略中,波特教授提出行业的盈利力和水平都是由这“五种力量”决定的,这五种力量分别是:供给者议价能力、需求方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替代品威胁以及潜在进入者威胁,并且这五种竞争力量的联合决定各个企业的竞争强度和利润率。20世纪90年代初,伊万斯等多位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由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有的独特能力决定,因此他们认为应该从企业内部来研究企业竞争力。这种能力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I5主要观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核心能力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普拉哈拉德和汉默尔对核心能力进行定义,他们定义其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条理地调和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所以,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优势和知识等,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由舒尔曼等多位学者代表的“整体能力观”,他们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由企业的内部员工决定,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所拥有的集体知识与技能能够决定企业的竞争力情况。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强调企业内部个别优势的重要性,后者更加强调企业的整体优势。5C.K.Prahalad,GraryHma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IJ】.Havrad Busniess Reviwe.l990(5-6)企业竞争力在企业文化中得到最真实的体现,表现于技巧和知识等各个方面。有价值且很难彻底仿制的企业文化是公司最关键的竞争力6(Leonard.Barlon,1992)6 Leonard.Barlon.Core Capability & Core Rigidity: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2):160171 。从有形物质的竞争转移到无形资产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和组织竞争的新方式,强化通过知识链管理无形资产的能力已成为企业获取非物质因素竞争优势的途径7(Giuseppe.Visaggio,2009)。7 Giuseppe.Visaggio. Knowledge Base and Experience Factory for Empowering Competitiveness A.In:David Hutchison,Takeo Kanade,ed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C. Salerno: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s,2009. 223256 麦肯锡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等8也提出,组织内部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技术和知识相融合而构成了企业竞争力,这使得企业某项或若干项重点业务达到同行业的较高水平。8 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帕特里夏.克里福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只是一个幻影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可以从中看出,企业竞争力表现在企业的各项能力上,并且是以知识的方式存在。企业竞争力表现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各方面,并且企业绩效的好坏直接受它们的影响9(Utterbark,1994)。9 Utterback.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How Companies Can Seize Opportunities In the F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上述学者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将企业竞争力看作企业内部资源或能力,相比竞争对手而言,这些资源和能力可以创造决定性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独特资源、独特能力、知识等方面,这些都被企业控制着。 竞争力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理论, 其代表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马歇尔的集聚优势理论。但是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揭示竞争力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20 世纪 80 年代初,各国的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就企业竞争力等相关问题在瑞士达沃斯年会上进行过热烈讨论,经过数年的讨论逐步形成了研究企业竞争力相对独立的体系。 Porter(1980)1 认为有五种力量可以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分别是供应商、购买者、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现有竞争者,这五方面力量的强弱决定着企业面临着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这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别成为五力竞争模型。1 Porter,Michael.E.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 Competitor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Porter(1985)2 认为企业想要创造价值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些活动既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后勤、物流等一些列基本活动,也包括财务管理、人力、科研、管理等辅助性活动,这些活动在运营过程中又会派生出其他活动,每项活动都有自己的主体,形成一个价值链。价值链上每项活动的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好处,是企业产生差异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2 Michael E. Porter .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Porter(1990)3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受到生产要素、相关支持产业、需求因素、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况等四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着产业优势,而国内的产业优势又主导整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受到随机事件和政府的深刻影响。内因论重视企业获得各种资源和知识是存在差异的,企业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及其获取方法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 3 Michael E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0 B.Wernerfelt(1984)4认为认为资产和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需要获得一些差异化的资源,并将其合理的投放的市场中去。4Wernerfelt.AResourcebasedViewoftheFir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4,5(2):171 180Collis ,Montgomery5 从资源持久性、替代性、占有性、竞争性、模仿难易性等五方面来评价一个企业所拥有资源的情况,并为企业分析市场和制定决策服务。 5 Collis,D.J.&Montgomery,C.A.CompetingonResources:Strategyin1990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118128 Prahalad ,Hamel(1990)6把企业竞争力描述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和能力被认为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但二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核心能力理论强调技术对竞争力提高的关键作用,企业拥有难模仿的、独特的技能才能建立自身竞争力。 6 C.K.Prahalad &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141145 Grant(1991)7 认为财务、物质、组织、人力、名誉、科研、创新作为企业七类主要的资源,在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呈现出异质性,不在在科研、人力、组织方面表现出不同,在物质方面也表现出异质。7 Grant,R.M.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 33(3):114135 J.Barney(1991)8 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拥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资源、资产、能力的组合。这中组合的独特性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公司正是拥有独特的资源,并通过这组资源获取顾客,为其提供价值。因此,为了超越竞争对手,保持企业优势,企业必须根据竞争和市场状况的不断改变,选择与之适应的产品、市场、资源、能力的不同组合。除了原材料、资金等固定资源同质性较强外,企业的能力、机制、名誉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并处以不断变化中,从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千差万别。 8 Barney J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2529 D.J.Teece(2000)9从可模仿性角度分析动态能力,能力中有隐形知识,这就决定了企业内部的模糊性,并且多种能力相互作用,导致企业的能力不可能随意变化,但却遵循更新路径。 9 D.J.Teece. Firm boundari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The Economics of Strategic Planning. Lexington . Mass, 2000,(3):211215 Zollo(2002)10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活动的可学习的规则和模式,即导致有效变化的惯例,体现为企业知识存量和新知识的开发。动态能力理论源自于资源基础论,且吸收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许多观点,该理论在创新上具有开拓性,是改变企业能力的能力。10 Zollo,M.Winter.Deliberatelearning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39351 史蒂芬海默1(1960)在研究民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时,把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的国家竞争力联系起来,从而第一次提到了竞争力的相关概念,但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 Stephen H Hymer.The Interational 0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Investment.MIT Press,1976:173-175. 迈克波特在竞争战略2(1980)中,从微观层面论述了竞争力问题。在竞争优势3(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4(1990)两部著作中,从中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更为全面的研究了竞争力,并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总的来说,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他的竞争优势理论为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M.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N.Y.:the Free Press,1980.3 M.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N.Y.:the Free Press,1985. 4 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Y.:the Free Press,1990. 理查德鲁梅特和史蒂芬里普曼 5(1982)在研究竞争条件下各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问题时,发现成功企业中存在着一些可以创造出超额收益的特殊能力。他们第一次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说明了产生竞争优势的原因。5 Rumelt,RP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nral,2000(3):173-178. 沃纳菲尔特(1984)认为企业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各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同,而竞争优势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资源优势 6。他的这一理论为研究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6 Wernerfelt,Birger.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M.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2):171-180. 哈默和普拉哈拉德(1990)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的专长或能力7。他们认为,企业要想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7 C.K.Prahalad and Gary Harn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13. 藤本隆宏(1997)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的静态能力、改善能力和进化能力8。他对企业竞争力的重新定义表明动态性和历史发展性是企业竞争力的两个特点。 8 (日)藤本隆宏.生产系统的进化论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维纳艾莉9(1998)在研究知识的进化时指出,企业调整知识以增强竞争力的过程或向市场提供新产品都是竞争,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比较生产力。他第一次把企业竞争力和生产力联系起来,为研究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9 (美)维纳艾莉.知识的进化M.武汉:珠海出版社,1998. 安德鲁埃贝尔10 (1999)认为,竞争力的特点有:不可触知,不能度量,不易管理。 10 (英)安德鲁埃贝尔.核心能力战略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6. 菲力浦科特勒11(2001)认为,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就是企业竞争力。 11 菲力浦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M.余利军译.华夏出版社, 2001.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对竞争力定义主要基于企业层面,认为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处于各自不同的环境之中,企业提供的一种能力和机会,而这种能力和机会是相对而言的,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或者服务,但是价格更低5。5曹敏杰.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和j:技大学,2008此外,还有一个关于竞争力的定义源自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国际管理 发学院IMD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Development),他们对竞争力的定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做了界定。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对竞争力的阐述更加侧重国家层面,认为竞争力是在某一国内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构成中,依赖已有的资源去创造出他国所不能比拟的附加值;或者是对国家内部经济环境和投资条件改善,用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或者是依靠国家内部投资、消费和国际市场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加本国的财富的能力6。6Meyer, Utterback. The Product Family and the Dynamics of CoreCapability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3.虽然两个机构对竞争力前期定义侧重不同,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他们对企业竞争力定义逐渐走向了一致。认为竞争力既取决于国家内部、国际市场和部门的环境,又产生于企业自身内部的效率71。7瞿艳平.企业竞争力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汉江论坛,2009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在1996年对竞争力做了一个更接近国家层面的定义,定义最终着力在提高国民的长远收入或者说持续发展改善上。这一定义基于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市场需要的能力,认为竞争力是指在一个相对自由的、公平的市场环境之中,某个国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即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得国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幸福感的能力8。8郑明亮.中国区域木材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1995年英国政府发布贸易工业部白皮书,将竞争力视角具体到企业,认为企业能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位,生产和销售恰当的商品和服务,便具有竞争力9。这个定义更加体现了以市场导向获得竞争力的思想,将竞争力与客户需求相关联。9杜纲,程继川,陈卫东.企业核心能力分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论坛(WEF)与IMD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于企业的内部效率,同时也要受到国内的产业与部门的环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是综合性概念、启一而具体,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变革的因素、变革的过程、环境、工业虚伪结构以及企业自信心五种因素的组合,变革的因素有三种,包括人力资源、自然环境及金融活力;环境触及经济活力、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导向、以及社会和政治稳定性。1985年,世界经济论坛在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提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在自身的发展环境中创造和积累的较其他竞争者更具价格和质量优势的优势能力。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现在和未来,各自环境中比它们的国内、国外竞争者拥有价格与质量的优势来进行设计与生产,并且销售货物和提供服务的一种能力和机会”。这一定义是指,企业竞争力不单是企业综合的能力,还是一种机会,质量与价格作为影响竞争力的强弱因素,同时,企业的竞争力还会受到内部以及外部的环境影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最早开始了对企业竞争能力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内部之间的劳动分工决定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歇尔在1925提出了 差异分工的概念,即企业内部的部门、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取决于各自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但到底什么是企业竞争力?如何定义企业竞争力?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概念有着各自的理解与认识,并试图对它做出全新的诠释。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定义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类型:(1)基于技术与产品创新观的企业竞争力。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是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竞争力,认为技术和产品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和企业发展的最终动力。通过技术(产品)这一平台,企业对以往的技术与学习进行不断的积累与创新,最终形成企业独特的专场,从而支撑起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同时,梅约尔(Meyer)和厄特贝克(Ut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