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_第1页
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_第2页
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_第3页
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_第4页
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客户名称: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策划适用时间:2011年2013年 策划完成日期:2010年12月31日目录内容简介:4第一章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6第一节企业简介:6第二节企业发展历程:6第三节企业文化:7第四节企业管理:7第五节技术特色:8第二章安全气囊10第一节安全气囊简介:10第二节安全气囊的分类:11第三节安全气囊组成及工作原理:12第三章行业总体概况14第四章行业状况分析16第一节产业格局被外商企业主导16第二节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增速趋缓16第三节安全气囊国产化比率提高19第四节进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19第五节配套市场缺口拉大20第六节安全气囊及汽车电子市场比较20第五章上游主要行业分析21第一节尼龙66纱线21第二节汽车安全气囊传感器21第六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22第七章TRW安全气囊简介23第八章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29第九章安全气囊最新发展状况30第一节智能气囊30第十章安全气囊的市场前景分析32第十一章安全气囊国内市场分析33第一节市场现状及需求预测33第二节安全气囊生产现状33第三节气囊研制开发与生产现状33第十二章关于开拓市场、广告营销、价格政策、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营销策划35具体的营销策划方案:35内容简介:我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带动我国汽车安全气囊的市场容量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法规强制安装因素;二是汽车产量;三是匹配安全气囊的车型数量;四是平均每辆车应用安全气囊的数量。目前我国安全气囊市场正处于普及应用的成长期,政策法规和汽车产量这两个因素起着主导作用。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容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改变外资品牌占据绝对配套优势的竞争格局。目前,国内有将近20家左右的安全气囊生产厂家,由Autoliv、Takata、Plast、Delphi、TRW等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仍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东方久乐、锦恒、和昌、比亚迪、太航常青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企业虽然所配套的中低端经济型轿车的产量比重在近年有所上升,但由于中低端经济型轿车安全气囊的标配数量不多,其中选装或者不装的车型比例较大,所以我国汽车产量的增加并未提升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在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国产品牌仍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安全气囊虽然具有技术要求高、投资大、风险高等特点,但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仍吸引着国内外企业进入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型轿车安全气囊安装比率不高,经济型轿车需求规模在不断扩大,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迅速增长、零部件企业创新活动踊跃、关键零部件基本都实现了本土化生产。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不足一是规模比较小、实力弱;二是处在国际分工中最低端;三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活力迅速成长。当前零部件行业中,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已经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进入新世纪,民营企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此时,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障,其发展被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正常轨道。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党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得到提高和稳步发展。万向集团、万安集团、万丰奥特集团、信义玻璃、浙江银轮机械、上海久乐安全气囊等众多优秀民营零部件企业迅速成长。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研究,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占中国零部件企业总数的49%,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24%,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为20%。面向未来,肩负重任的民营零部件企业将迎来更富挑战性的考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最贴近市场的民营企业必须接受优胜劣汰的法则,特别是一些以低成本优势展开竞争的外向型企业,要主动转型才有出路。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依旧是按照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到2011年,整车销售稳超1800万辆。整个市场非常的乐观,尽管遇到了2008年整体的经济调整,甚至减速的大环境下,对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热情,各种经济预测仍然采取了相对乐观的预测。但是目前整个行业依然遇到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以及其供应链上附着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商们。其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钢材价格的高涨,人工的提高,市场价格的不断降低,国外市场的开拓艰难,外资企业在技术高端和供应链高端的压迫,整体生存的压力仍然很大。国内企业对策基本集中在加强专业化生产和设计,努力降低成本,加强和主机厂的经营协同等等。汽配零部件行业整体数量发展,每年按照1000家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8年,已经有7000多家。作为中国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35%-36%的比重,相较于国际60%-70%水平仍然较低,整个产业规模具有非常大的扩展空间,单个企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采购发展前景一片光明。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作为高科技产业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也在经历着较大的变化,整个行业的生产格局,市场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行业的风险因素,投资价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都值得相关投资人所关注,为此我在详细调查研究基础上完成了上海天合安全气囊营销策划书。第一章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第一节企业简介: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STASS)成立于1997年7月,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AIC Group)与美国TRW Automotive公司合资经营的生产型企业,位于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零部件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为30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安全带车间、气袋车间、安全气囊车间、国家级安全系统实验室、仓储物流和简约大气的办公室等。公司主营产品为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产品主要应用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制造、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北京奔驰戴克、华晨宝马、安徽奇瑞等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合资双方: 上汽集团/天合汽车开业日期: 1997年7月1日总经理: 史蒂夫泰勒副总经理: 武赟乔主要产品: 汽车安全系统产品(安全带/气囊)人 数: 705人(2007年7月)2006年销售: 人民币3.98亿元第二节企业发展历程:十年时间,上海天合打造了品牌发展的坚强基石。销售收入从1997年的35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3.98亿元。已成为国内乘员安全系统制造业的领军企业。1993 标准卷收器(BSA3.0)和大众插锁(K12)1997 标准卷收器 (TRW-X),插锁 (RNS3 US)和高度调节器2000 带预拉紧技术 (MRS + R&P) 的先进卷收器 (BSA3.5)2001 标准插锁 (RNS3 Ger)2003 带预拉紧技术 (BP1) 的先进插锁2005 驾驶侧、乘员侧安全气囊2006 新一代带预拉紧和限力技术的卷收器 (ESA4.0) 和抗加速度插锁 (RNS34,RNS4)第三节企业文化:上海天合企业精神:恪尽天职激发合力涵义诠释如下:第一句恪尽天职,来源于我们平时说的“恪尽职守”这句话。恪,恭敬的意思。将“职守”改为“天职”,是为了突出我们的产品关系到乘员的生命,是神圣的职业。第二句激发合力,是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我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两种以上的力相加,应当大于原来的力,而不应产生“摩擦力”甚至“抗力”。整个企业精神可分两个层面:前一句是对每个员工即“个体”而言;后一句是对企业和每个部门即“群体”而言。两句的第三字各嵌入“天”、“合”,可突出企业名称,避免雷同。第四节企业管理:纳百川之流 筑和谐家园在上海天合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10年发展历程中,近两年是人员增长最快的,而净增的几乎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目前他们的比例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一个全新的课题放在中外管理层,尤其是必须直接面对的中方管理人员面前。“天合大家庭,温馨靠大家”这是天合人多年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员工格言”,而今天这个“大家”的范围,当然已经扩大到这些劳务人员。怎样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百川”,纳入构筑天合和谐家园的“红旗渠”?这些“新天合人”进企业前,有的是农民、学生,也有的是其他行业。他们文化水平、文明素质良莠不齐;来到合资企业,对工作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高低。要引导和提高,从何入手?规范环境,树立榜样。从生活作息到生产工作现场,凡事注重规范化,使他们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后有章可循。2006年5月起一线班组已经全部实行“列队班前会”制度,上班前列队开会,这种半军事化的形式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而站在队列前交流的,可能是值班长,也可能是劳务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不断发掘劳务工中间的闪光点和佼佼者,这些标杆为他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近几年企业评比的先进中劳务工都占了相当比例;而现任生产一线的“线长”中,劳务工已经超过半数。既教做工,也教做人。招工进厂后岗位培训、师傅带教,这些“怎样做工”的培训自然是少不了。为了企业和他们自身的长期发展,上海天合还注重在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合格员工方面的培训。今年7月,企业专门请了地区派出所警官、法制教育专职老师分批对400余劳务人员进行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治安管理处罚法、外来人员计划生育规定等国家法规培训。当地警官评价:对劳务工进行法制培训,在安亭地区尚属首创,值得推广。企业还与当地公安部门联手,对所招劳务人员进行造册核查,确保人员素质。针对劳务工不熟悉消防器材的弱点,工会还特地组织了劳务工消防灭火比赛。挖掘潜能、助其成才。除了前面提到的,目前生产线的“基层领导”线长有半数挑选表现杰出的劳务工担任外,车间许多重要岗位,如技术要求较高的气囊装配、机修和责任比较重的总成检验、现场过程检验等,都可以看到劳务工。气袋是今年上马的新项目,一切都是全新的,企业采取了从各班组劳务工中挑选精兵强将的方法,组成了气袋生产队伍的主体,并从波兰请来4位专家对他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让他们同新项目一起成长。在试生产几个月之后,最近还专门组织了气袋车间的技术比武,以检阅他们这一阶段努力掌握岗位技能的成果。互相尊重,共建和谐。上海天合有一份小报,上面有个专栏“新天合人”,那就是“写劳务工、劳务工写”的交流平台。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8位劳务工的近30篇短稿在小报刊登。日常感受、成长体会、意见建议这些稿子不太长、也没有飞扬的文采,却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特殊群体的真实想法。企业工会、人力资源部还会根据劳务工的特点适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如每年组织一定数量劳务工到浦东、外滩等地进行“一日游”,让他们充分了解上海;劳务工都骑自行车上班,工会结合交通安全教育组织了“自行车比慢”个人赛。为了他们的健康,人事部门指定医院供他们体检、就诊。考虑到劳务工住宿条件较差,酷暑来临前公司给他们每人送去一台电风扇。劳务工队伍的管理、建设,是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上海天合两年前才涉及这一课题,也是在困难重重中“摸着石头过河”。在这项工作中,该企业始终奉行上汽集团“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天合“恪尽天职、激发合力”的企业精神,将百川之流,汇成共建和谐家园的合力,跨出了比较扎实的第一步。第五节技术特色:天合汽车集团已经开发新一代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该单元的设计旨在提供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将一系列保护乘员安全的预碰撞功能以及用于稳定性控制的惯性传感器加以集成。TRW将携手两家大型车企生产该产品,于2012年投产。TRW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领域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在为北美制造车辆提供该产品的供应商中,TRW排名第一。向全球客户交付的该产品已经超过1.5亿套。技术将应用于十几条不同的汽车产品线,装配汽车的数量约为700万辆。 将惯性传感器集成后融入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此举将传感器置于靠近车辆重心的地方,而车辆重心处实为安放车辆碰撞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的最佳位置。其次,将惯性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融入一个模块当中,可以为增加侦测覆盖范围提供替代性方案,让惯性传感器能提高侦测侧撞和翻滚危险的功能,还提升了把单个传感器融入集成式多传感器组件当中的潜力。最后,独立惯性传感模块所需的许多部件可以被省去,而且并不会影响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设计或性能,这会为车企大大节约成本。第二章安全气囊第一节安全气囊简介: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安全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称中忽略了这一点,容易给用户带来误解,以为仅靠安全气囊就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其实,若不配合安全带使用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展开时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伤害。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安全一般安装于车门上,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随着整车被动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档豪华车中出现了高达30几个气囊从颈部、膝部、甚至是在车顶的两侧会配有两条管状气囊,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效的缓解来自车顶上方的下压力,配合侧面气帘能够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车外气囊系统又叫保险杠内藏式气囊。当汽车在正面碰撞行人时,气囊迅速向前张开和向两侧举升,托起被撞行人同时防止行人跌向两侧。目前车外气囊系统正处于研制阶段。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它的保护效果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有关安全气囊的第一个专利始于1958年。1970年就有厂家开始研制可以减轻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程度的安全气囊;20世纪80年代,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逐渐装用安全气囊;进人90年代,安全气囊的装用量急剧上升;而进入新世纪以后,汽车上普遍都装有安全气囊。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简称SRS)是辅助安全系统,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配套使用,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安全效果将要大打折扣。据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安全带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由此可见,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安全气囊系统必然作为安全带的辅助系统出现。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使乘员的身体不至于撞到方向盘、仪表板和风窗玻璃上,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同时避免乘员在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设备碰撞之前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安全气囊系统称为SRS,相对于安全带,安全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安全气囊是用带橡胶衬里的特种织物尼龙制成,工作时用无害的氦气填充。此系统由一个传感器激活,该传感器用于监视碰撞中汽车速度减小的程度。在碰撞发生的早期,安全气囊开始充气,安全充气大约需要0.03秒。安全气囊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充气十分重要,这能确保当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束缚不动而头部仍然向前行进时,安全气囊能及时到位。在头部碰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气体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确保让人的身体部位缓慢地减速。由于安全气囊弹开充气的速度可高达320公里/小时,碰撞时如果人的乘坐姿势不正确,将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第二节安全气囊的分类:安全气囊按工作方式和位置的分类分别见表1和表2。第三节安全气囊组成及工作原理:安全气囊组成:安全气囊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我国对安全气囊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该系统的研究会迅速发展起来。可以预计,随着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度和微机控制功能的提高安全气囊将在汽车安全行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驾驶员处的安全气囊是存放在方向盘衬垫内,因此,当您看见方向盘上标有“SRS”或Airbag”字样,就可知此车装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ECU)等组成。(1)防撞安全气囊。由充气装置气囊、外壳等组成。其中:充气装置安装在转向盘中的支架上,由气体发生剂、火药、传爆管、过滤器、外壳等组成。火药由高氯酸钾、钙盐等组成。气体发生剂为氢氧化内。当碰撞发生后传爆管引燃火药,产生高温,使气体发生荆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经多次过滤,除去烟尘和灰尘从气体喷口喷人气囊,使气囊在瞬间充满气体。气囊安装在充气装置上部的盒中,表面用塑料护罩遮住。气囊一般由尼龙制成,其面上有些小的排气孔,当汽车因碰撞而使气囊充气,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及胸部时,气囊上的小孔在充气后立即排气,这样使气囊更柔软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同时也免致气囊妨碍视线及影响人员离开车辆。(2)安全气囊传感器。在防撞安全气囊系统中用来测定碰撞强度,将碰撞强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作为是否起动睹撞气囊的计算参数。(3)电子控制装置(ECU)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中心其功能是接受碰撞传感器及其他各传感器输A的信号,判断是否点火引爆气囊充气,并对系统故障进行自诊断。电子控制装置由稳压电路、备用电源电路、气囊系统侦测电路、点火控制引爆电路、触发传感器和故障自诊断电路等部分组成。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首先由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储存信号进行比较,若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A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受到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2)安全气囊的工作程序是:其全部动作完全由CPU的程序控制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工作内容与步骤逐条执行。汽车的点火开关打开后,气囊就开始工作。首先把CPU等电子电路复位,紧接着是自检工作,专门由自检子程序对各传感器、引爆器、RAM、ROM、电源等部件逐个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先执行总的故障显示灯显示子程序,使故障灯发出闪烁亮灯信号,驾驶员迅速把故障码读取开关台上,读取故障码,查出气囊故障部位。如果自检气囊无故障则启动传感器采集子程序,对所有传感器进行巡回检测。如没有碰撞,程序又返回到自检子程序。如果一直没有碰撞则程序就这样循环下去。如果有碰撞,经CPU的判断,如碰撞速度小于30km每小时,CPU发出引爆双安全带预紧器的指令,点燃双安全带预紧器,拉紧双安全带,保护乘员,并且发出光电报警指令;如果碰撞速度大于30km每小时则CPU向所有的引爆器发出引爆指令,使两个安全带拉紧,两个气囊张开,同时发出光电报警指令;如果在较高速度碰撞后主电源断线,则电源监控器自动启动备用电源,支持整个系统工作,并使报警工作至备用电源耗尽。(3)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时序是:侧如某汽车以v=50km每小时速度与前方障碍物相撞,安全气囊引爆时序为:在撞车后10ms后达到引爆系统极限,产生大量的炽热气体。此时,驾驶员由于惯性仍然坐着。20ms后驾驶员开始移动,但还没有与气囊接触。40ms后气囊已完全涨起,驾驶员逐渐向前移动,安全带被拉长,人的部分冲击能量已被吸收。60ms后驾驶员已开始沉向气囊。80ms后驾驶员的头部和身体上部沉向气囊。气囊的排气口打开,其中的气体在高压下匀速地排出,以吸收能量。100ms后车速已降为零,这时对车内乘员来说危险期已结束。110 ms后驾驶员向前移动已达到最大距离随后身体开始后移,回向座位。这时大部分气体已从气囊中逸出,前方又恢复了清晰的视野。第三章行业总体概况安全气囊是1953年由美国人约翰赫缀克发明的。1973年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引进安全气囊技术进行实车应用。经过了30多年的漫长历程,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安全气囊最早出现在美国,欧洲起步较晚,后来才是日本和韩国。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更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在我国“九五”规划期间和“十五”规划中,国家经贸委和汽车行业将安全气囊列为我国汽车零配件三大重点发展项目(电子喷油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安全气囊系统)之一,尤其是在1999年10月28日,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CMVDR294的发布间接地对汽车配置安全气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是中国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同时也对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7月1日,有关汽车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正式实施。标准规定在2006年7月1日后上市的新车型必须要通过相应的侧面和后部碰撞测试才能给予申报审批,而目前已上市的车型则必须在2009年1月18日之前达到标准,否则将面临退市的危险。“侧碰”和“后碰”两项新标准的出台,完善了目前中国汽车在被动安全方面的评判标准,被看作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国内碰撞标准同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汽车安全气囊越来越普及,将会成为中国小型、大型车的标配,主、侧部都会安装,因此安全气囊的控制系统前景很好。但这一市场热点对于绝大部分本土汽车电子厂商来说似乎只有望洋兴叹的份,气囊ECU、气囊方向和速度传感器中国根本做不了,至于引爆系统,西安有几家军转民企业有开发能力,但距离商用化还很早,预计未来一两年都不能实现产业化。况且开发安全气囊系统,仅碰撞实验就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因此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目前对绝大多数本土厂商来说还是一个不现实的梦。如今在安全气囊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主要还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包括少数在安全气囊业务上做得比较成功的汽车电子公司也是如此。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出现“总量上升,个量下降”的现象,是因为我国经济型轿车产量在近年的比重上升有关。据汉鼎咨询粗略统计了我国生产经济型轿车的主要企业天津一汽夏利、奇瑞汽车、浙江吉利、重庆长安铃木、哈飞汽车、昌河汽车、通用五菱、比亚迪汽车等八家企业2004年和2006年产量,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上述八家企业汽车产量合计为49.2万辆,占基本型乘用车总量的22.1%;2006年,这八家企业的产量合计为103.3万辆,占基本型乘用车总量的26.7%,比重增加了4.6个百分点。从总的方面看,我国“排量1.6L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占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的比重,2004年为52.9%,2006年为62.7%,两年间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厂家对标配安全气囊这种成本比重高的零部件态度谨慎,一些价格非常低的车型,多数不装安全气囊或者选装安全气囊,即使是标配的,也以标配1个安全气囊的车型占了大多数。由此可见,2004年后,随着我国不带安全气囊或者安装气囊数量不多的经济型轿车比重的增加,结果导致了我国平均每辆车应用安全气囊数量的减少。随着大家对汽车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厂家为了给客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轿车,安全气囊将是未来经济型轿车在提高安全性能的重要选择。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型轿车安全气囊安装比率不高,经济型轿车需求规模在不断扩大,汉鼎咨询认为经济型轿车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我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第四章行业状况分析汽车安全气囊做为高科技产品,目前该行业在国内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冲击,市场变动很大,具体表现为汽车安全气囊产业格局主要被外商企业产品主导;市场成熟度不断得到提高,2005年以来汽车安全气囊行业市场增长开始趋缓,气囊的国产化水平在稳步提高。第一节产业格局被外商企业主导2006年,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国内安全气囊产业市场调查了解到,跨国公司是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产能。2004年,我国汽车安全气囊产量为209.1万套。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产量达到255万套,同比增长22%,和前几年比较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本土企业相对于外商企业差距是很明显的,据调查统计,国外品牌占有高达93.6%的市场份额,而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6.4%,可以说几乎每辆在国内生产的汽车上安装的安全气囊都是国外市场提供,我国乘用车合资企业配套用的安全气囊基本上为国外品牌所占据,而本土品牌主要在我国自主轿车生产企业的车型中做配套,而且在国内自主轿车生产企业的配套中大多为机械式安全气囊,技术性能较高的电子式安全气囊大多还得依靠进口。第二节汽车安全气囊市场增速趋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570.77万辆,同比增长12.56%,其中乘用车产量393.07万辆,同比增长19.73%。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历经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式增长以后,连续第二年的减速增长。与此相对应,我国安全气囊需求增长速度也开始趋缓。2004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量为390万套,比2003年增长40.65%。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量统计为496万套,同比仅增长26.85%,增速同比减少13.80%,减少幅度较大。图1全国汽车安全气囊市场需求状况趋势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年份 i年xi年需求量yi有关中间计算值 xi2xiyiYi=lnyixiYi2004139113915.96875.96872005249649926.206612.413220063777923316.655419.9662200749591638366.865927.46362008510762553806.981034.90502009615613693667.353144.1186合计值215260912229640.0307144.8353平均值3.5876.76.6718(1)一元线性回归预测b=xiyi-yi xi2-xi 22296-3.5526091-3.521 222=876.7-2223.5=99.7由上面可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99.7+222x以此预测未来四年(xi7、8、9、10)的年需求量为:y201099.7+22271653.7y201199.7+22281875.7y201299.7+22292097.7y201399.7+22210=2319.7一元指数回归预测:B=xiYi-Yixi2-xi 144.8353-3.540.030791-3.521 0.2702C-1B1.3102所以年增长率DC10.310231.02%=6.6718-0.27023.5=5.7261M-1A=307所以一元指数回归方程为:y=307(1+31.02%)x以此预测未来四年(xi7、8、9、10)的年需求量为:y20102035y20112665y20123493y20134576第三节安全气囊国产化比率提高 据调查分析,虽然我国气囊生产水平较低,品牌被外商所垄断,但是国内市场国产化趋势还是较大,近几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也得到快速提高。据统计,在2001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只有8.8%,到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8.0%,四年间增长了5.6倍。第四节进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2000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3.1万套,2004年迅速达到最高值178万套。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在经历2001年的800%的增长高峰后就开始迅速下降,到2004年增长速度只有12.8%。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形势又出现了新变化:进口数量和金额出现同比负增长。2005年,我国安全气囊装置进口数量、金额分别为167.8万套、1.41亿美元,同比下降分别为5.74%、10.3%。截止2006年6月全国汽车安全气囊进口仅为89.3万套,进口金额为74.33百万美元。其中进口日本数量金额最高,其次是德国和韩国。图22000年-2005年全国汽车安全气囊进口趋势数据来源:汽车信息网第五节配套市场缺口拉大2000年以来,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平均每年都有超过200%的速度在增长,到2004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总的配套量接近400万套。目前,虽然国内生产安全气囊企业有近20家,2004年产量超过200万套,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超过50%。但汽车安全气囊市场缺口仍然有很大,而且缺口在加大。第六节安全气囊及汽车电子市场比较 汽车安全气囊属于汽车电子产品,包括汽车安全气囊在内的许多汽车电子产品的生产以及市场状况发展,目前处于较平稳状态,汽车安全气囊和其他汽车电子设备相比较市场现状变化也是较大的。2005年汽车电子产品的销售收入已达9567百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75亿元),同比增长46.1%。2001200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41.7%。预计2006年汽车电子产品销售收入将达126.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8亿元),同比增长31.8%;2001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出口额从5.67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4.59亿美元。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1.9%,其复合增长率达44.3%。在整个电子产品市场总需求中,需求额较大的依次是EMS、ABS、汽车音响和安全气囊。第五章上游主要行业分析第一节尼龙66纱线锦纶(又称尼龙)工业丝2005年世界的产能约为130.5万吨/年,其中锦纶6产能约为86.3万吨/年,锦纶66产能约为44.2万吨/年,两者之比为1.95:1;我国的锦纶工业丝产能为41.6万吨/年,占世界产量的31.88%,其中锦纶66产能为8万吨/年,锦纶6与锦纶66之比为4.2:1,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结构差距较大。全球锦纶工业丝的需求量从2001年的93.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03万吨。锦纶66安全气囊丝的需求量从5.8万吨增加到8.4万吨,新增的车辆每辆车需用3公斤。目前西欧和北大西洋自由贸易区(NAFTA)需求已趋饱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仍将继续增长。全球锦纶6工业长丝产能分布为中国41%、东欧28%、东亚14%、南亚/东南亚12%;全球锦纶66工业长丝产能分布为土耳其24%、中国18%、日本12%、德国10%、加拿大9%、瑞士8%、印尼6%。 我国锦纶工业丝及帘子布的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骏马、宁波金轮、河南神马、南化集团、青岛联创、江苏红豆、浙江帝凯、山东天虹、鹰山石化、山东华乐、陕西九棉、徐州帘子布厂、蚌埠神达、山东西水等。第二节汽车安全气囊传感器预计未来10年中,电子元器件系统在汽车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将逐年增加,将从30%增加到50%以上。1998年汽车工业所需的传感器为64亿美元,到2008年将增加到133亿美元。北美轿车用传感器OEM需求以每年10%的比例连续增长,至2007年已发展到45亿美元的规模。ABS和安全气囊传感器、侧面防撞的加速度传感器、头部气囊和儿童通座位调节装置、车体稳定控制系统和轮胎检测传感器开始面向市场。未来对传感器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靠性;二是智能化;三是集成化;四是成本要低;五是无线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第六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通过对汽车安全气囊供应需求预测,消费需求预测,国内生产情况预测不同方式的预测可以看到,作为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汽车安全装置市场需求较大,生产潜力还有进一步激发的空间,安全气囊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另外,由于我国技术水平比较弱,安全气囊生产配套只能提供给国内自主生产汽车企业,无法对外资生产企业构成威胁,虽然我国安全气囊出口大副增长,但出口的产品大多为国外关键部件组装产品,我们根本无自主产权。面对我国巨大的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国内生产还会和国内需求进一步拉达,提高国内生产能力与研发水平刻不容缓,同时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会。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日益增多,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问题成为汽车业的焦点,并成为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的“必争之地”。与过去追求汽车的大功率和高速度不同,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的是汽车的安全与环保。因此,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也正在变为零部件厂商开发新产品的动力,也为汽车安全气囊厂商开发带来机遇。由于随着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会举办,交通安全问题受到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安全、环保及节能要求的限制,安全、环保、节能体现了汽车科技创新的方向,也是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环保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安全系统占汽车电子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七章TRW安全气囊简介第八章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 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今后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网络中,有一种应用面比较窄,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即Safe-By-Wire Safe-By Wire是专门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总线。Safe-By-Wire技术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Safe-By-Wire Plus总线标准是由汽车电子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如飞利浦德尔福等公司提出 与整车系统常用的CAN Flex Ray等总线相比,Safe-By-Wire的优势在于它是专门面向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LAN接口标准。为了保证系统在汽车出事故时也不受破坏,Safe-By Wire中嵌入有多重保护功能。比如说,即使线路发生短路,安全气囊系统也不会因出错而起动。 Safe-By-Wire技术将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发展方向如下图所示第九章安全气囊最新发展状况第一节智能气囊为了减少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伤害,最新开发的安全气囊技术包括了许多智能化功能,以便更为有效地保护乘员。智能气囊是指汽车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碰撞形式和不同的乘员类型,主动采取相应点爆的策略,以达到最佳乘员保护效果的安全气囊。一、智能化设计面临的挑战1、简略的分析(1)如何获取更加丰富而准确的车辆碰撞信息和乘员信息。(2)如何实现根据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案。2、具体的分析(1)在碰撞发生后的20ms内,碰撞传感器能准确评估乘员是否需要气囊保护。(2)能根据乘员的尺寸、位置、强壮程度、是否系安全带、车辆碰撞的类型及强度等信息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案。(3)如果乘员已进入危险区(危险区指气囊充气展开的路径或区域),气囊应不点爆或低级点爆,且设计中必须想办法减小危险区。(4)提高气囊充气展开的可控性,如采用多级气体发生器,主动排气技术等。3、技术难点关键参数的定义3.1输入参数的定义(1)碰撞严重度及车辆碰撞脉冲形状、速度变化量。(2)乘员特征。主要指身高、体重、年龄及性别等。(3)乘员位置。主要指乘员与气囊模块之间的距离。(4)安全带和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4、气囊响应特性(1)点爆气囊的判断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反应时间及信号的处理时间。(2)气囊的充气时间。气囊的充气时间与气体发生器设计参数有关。(3)气体发生器设计参数。如:气体发生器的质量流动率,不同温度下的时间一压力曲线。(4)气囊设计参数。如结构划分、排气孔、拉带、有无涂层、材料性能及折叠方式等。5、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提高是实现智能安全气囊的必然选择。增加传感器,使得气囊系统不仅能够感知到汽车碰撞的严重程度,而且能够探测到乘员的身材大小、位置和重量以及是否佩戴安全带等。5.1预碰撞传感器预碰撞传感器主要采用雷达和可视成像技术,其作用是提供预警,从而提早点爆气囊。5.2碰撞传感器目前采用的有多点机电式、单点电子式等。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单点电子式碰撞传感器,其成本低,性能可靠,处理信号的能力强。5.3乘员类型传感器智能气囊系统的开发非常关注乘员信息的采集。乘员类型传感器主要分为四种:体重传感器、座椅占用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和安全带卷收传感器。5.4乘员接近性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判断点爆时刻之前的瞬间,乘员的初始位置,据此抑制或低压点爆气囊,来保护离位(OOP)等乘员。其使用的技术与座椅占用传感器使用的技术相似,包括超声波、红外线、可视成像和电容式等技术。5.5安全带传感器安全带传感器主要用于探测安全带是否使用及其使用状态。第十章安全气囊的市场前景分析全球最大的11家跨国汽车公司已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的国内竞争已经演变为国际化竞争。特别是增长最快的轿车领域,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过程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汽车的质量和人身安全问题。当汽车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最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防护装置安全气囊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引起各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可见,安全气囊布的市场需求旺盛、前景良好。安全气囊布技术含量高安全气囊是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措施的被动防护装置,是汽车被动安全措施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许多测试表明,安全气囊在汽车被动安全性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能够在汽车碰撞时大大减轻乘员受到的伤害,其单独使用可以减少18的死亡率,而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以减少47的死亡率。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近年来,我国汽车需求量快速增长,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城市交通日益拥挤,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由此带来的汽车行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交通主管部门、汽车制造厂商和司乘人员的关注。我国政府已经提出要求,从2004年起,所有9排座以下的轻型车,主副驾驶位置都必须装有安全气囊装置,否则一律不许上路行驶。国内越来越多的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布需求量快速增长。受益于安全产品相关法规的逐年增多以及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如安全气囊也像主动安全系统(ABS、倒车雷达等)一样越来越普及,安全气囊成为中国小型、大型车的标配,主、侧部都会安装,所以安全气囊布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2009年我国乘用车产量达103838万辆,预计未来几年乘用车产量年均增长达10,2015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将达183955万辆。从安全气囊的配置率来看,欧、美、日汽车正面(驾驶员和乘员)安全气囊的配置率都已达到100,而国内汽车的配置率只在70左右,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购买安装安全气囊的汽车,预计2015年我国乘用车安全气囊的配置率将攀升至80左右。第十一章安全气囊国内市场分析第一节市场现状及需求预测我国已颁布实施了第一个汽车技术安全法规(CMVDR294),但是安全气囊市场反应不大,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没有强制要求必须装配安全气囊;二安全气囊的开发过程十分复杂;三是国内的撞车实验系统、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远;四是造价较高(每套3 000元一5 000元),等等。不过安全气囊已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