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甘肃省 景泰县景泰县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20122012 年建设方案年建设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 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 甘肃省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甘肃省张掖市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 二二 o o 一一二二年年七七月月 2 职职 责责 批批 准准 李永中 核核 定定 张兴锋 审审 查查 张大雨 校校 核核 徐平德 柏恒山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赵会婷 王转周 专专 业业 编编 写写 校校 核核 水文及水资源水文及水资源 陈永娟 程建民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闫 鑫 张 成 水水 工工 赵会婷 王转周 张好宏 徐平德 王生顺 马钰翔 杨瑞锋 概概 算算 张志玲 张大雨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王转周 柏恒山 1 目目 录录 1 1 概述概述 1 1 1 11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 1 1 1 11 1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1 1 1 21 1 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2 2 1 1 31 1 3 自然灾害情况自然灾害情况 3 3 1 1 41 1 4 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4 4 1 21 2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 4 1 2 11 2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4 4 1 2 21 2 2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 4 1 2 31 2 3 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5 5 1 2 41 2 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状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状况 6 6 1 31 3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 6 6 1 3 11 3 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6 6 1 3 21 3 2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 7 7 1 3 31 3 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1111 1 3 41 3 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212 1 41 4 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717 2 2 重点县实施计划重点县实施计划 1919 2 12 1 建设目标与任务建设目标与任务 1919 2 1 12 1 1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1919 2 1 22 1 2 建设任务建设任务 2020 2 22 2 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护机制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护机制 2323 2 32 3 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2626 2 3 12 3 1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2626 2 3 22 3 2 整合方案整合方案 2727 2 42 4 预期效益预期效益 2727 2 2 4 12 4 1 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 2828 2 4 22 4 2 投资费用计算投资费用计算 2828 2 4 32 4 3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2929 2 4 42 4 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3232 2 4 52 4 5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3232 3 3 20122012 年度重点县建设内容及工程设计年度重点县建设内容及工程设计 3434 3 13 1 年度目标与任务年度目标与任务 3434 3 23 2 年度建设内容及工程设计年度建设内容及工程设计 3535 3 2 13 2 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3535 3 2 23 2 2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3636 3 33 3 工程投资概算工程投资概算 7272 3 3 13 3 1 概算编制概算编制 7272 3 3 23 3 2 基础单价基础单价 7373 3 3 33 3 3 单价费率标准单价费率标准 7474 3 3 43 3 4 分部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分部工程设计概算编制 7474 3 3 53 3 5 其它费用其它费用 7474 3 3 63 3 6 预备费预备费 7575 3 3 73 3 7 工程总投资工程总投资 7575 3 3 83 3 8 概算附表 概算附表 7575 4 4 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102102 4 14 1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筹措方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筹措方案 102102 4 24 2 整合资金筹措方案整合资金筹措方案 102102 5 5 预期效益预期效益 103103 5 15 1 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 103103 5 1 15 1 1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03103 5 1 25 1 2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103103 5 25 2 投资费用计算投资费用计算 103103 3 5 2 15 2 1 投资投资 103103 5 2 25 2 2 流动资金流动资金 103103 5 2 35 2 3 年运行费年运行费 103103 5 35 3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104104 5 3 15 3 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104104 5 3 25 3 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106106 5 3 35 3 3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107107 5 45 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107107 5 55 5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107107 6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109109 6 16 1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109109 6 26 2 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 109109 6 36 3 施工条件施工条件 109109 6 46 4 天然建筑材料供应天然建筑材料供应 110110 6 56 5 施工导流方案施工导流方案 110110 6 66 6 主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 110110 6 6 16 6 1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 110110 6 6 26 6 2 土方回填土方回填 111111 6 6 36 6 3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 111111 6 6 46 6 4 管灌 滴灌工程施工管灌 滴灌工程施工 112112 6 6 56 6 5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 116116 6 76 7 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总体布置 116116 6 7 16 7 1 布置原则布置原则 116116 6 7 26 7 2 布置方案布置方案 117117 6 86 8 招标设计布置招标设计布置 117117 6 8 16 8 1 工程招标范围工程招标范围 117117 6 8 26 8 2 招标方式招标方式 117117 4 6 8 36 8 3 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组织形式 117117 7 7 工程建设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 119119 7 17 1 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 119119 7 27 2 运行管护机制运行管护机制 119119 8 8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121121 8 18 1 组织领导 协调联动组织领导 协调联动 121121 8 28 2 资金投入与整合保障措施资金投入与整合保障措施 122122 8 38 3 投工投劳保障措施投工投劳保障措施 123123 8 48 4 质量保障措施质量保障措施 123123 8 58 5 技术保障技术保障 125125 8 68 6 进度保障措施进度保障措施 126126 8 78 7 宣传保障措施宣传保障措施 126126 附件 附件 1 1 附表 附表 1 131 13 2 2 附图 附图 1 1 枸杞果树滴灌玉米管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枸杞果树滴灌玉米管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60006000 亩 水工亩 水工 01 01 2 2 枸杞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枸杞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30003000 亩 水工亩 水工 02 02 3 3 果树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果树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10001000 亩 水工亩 水工 03 03 4 4 玉米管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玉米管灌工程典型设计平面布置图 杨柳村 30003000 亩 水工亩 水工 04 04 5 5 漫水滩乡杨柳村滴灌泵房设计图 漫水滩乡杨柳村滴灌泵房设计图 1 21 2 水工 水工 05 05 6 6 漫水滩乡杨柳村滴灌泵房设计图 漫水滩乡杨柳村滴灌泵房设计图 2 22 2 水工 水工 06 06 7 7 漫水滩乡杨柳村调蓄沉淀池设计图 漫水滩乡杨柳村调蓄沉淀池设计图 1 21 2 水工 水工 07 07 8 8 漫水滩乡杨柳村调蓄沉淀池设计图 漫水滩乡杨柳村调蓄沉淀池设计图 2 22 2 水工 水工 08 08 9 9 低压管灌及滴灌工程 井灌区 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低压管灌及滴灌工程 井灌区 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21602160 亩 水亩 水 工工 09 09 1010 果树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果树滴灌工程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500500 亩 水工亩 水工 10 10 5 1111 低压管灌 井灌区 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低压管灌 井灌区 典型设计布置图 喜泉镇喜集水村 16601660 亩 水工亩 水工 11 11 1212 管灌工程出水池设计图 水工 管灌工程出水池设计图 水工 12 12 1313 检查井设计图 水工 检查井设计图 水工 13 13 1414 渗水井设计图 水工 渗水井设计图 水工 14 14 1 1 概述概述 1 11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 1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1 1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甘 蒙 宁三省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甘 蒙 宁三省 区区 交交 界处 地处东经界处 地处东经 103 33 104 43 北纬 北纬 36 43 37 38 之间 东临之间 东临 黄河与靖远县 平川区相望 南与白银区 皋兰县及永登县搭界 黄河与靖远县 平川区相望 南与白银区 皋兰县及永登县搭界 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 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 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县平均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全县平均 海拔海拔 1620m 东西宽约 东西宽约 84km 南北长约 南北长约 102km 最高海拔 最高海拔 3321m 最低海拔 最低海拔 1275m 全县总土地面积 全县总土地面积 5432km2 1 1 1 2 气候水文气候水文 景泰县处于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景泰县处于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 性干旱气候 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年度差异大 季节变化显著 降性干旱气候 总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年度差异大 季节变化显著 降 水稀少且分配不均 干燥多风 据景泰站气象观测资料 多年平均水稀少且分配不均 干燥多风 据景泰站气象观测资料 多年平均 气温气温 8 2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36 6 极端最低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27 3 最大冻土 最大冻土 深度为深度为 99mm 境内多风 主要集中于春季与夏初 最大风速 境内多风 主要集中于春季与夏初 最大风速 25 m s 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无霜期 主要风向为西北风 无霜期 141 天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年均天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年均 降水量降水量 184 8mm 多集中于 多集中于 7 8 9 三个月 年均蒸发量三个月 年均蒸发量 3038mm 是降水量的 是降水量的 16 倍 光热资源丰富 年日照时约为倍 光热资源丰富 年日照时约为 2725 小小 时 时 1 1 1 3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项目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沙漠过度地带 西南接黄土高原 东北项目区地处黄土高原与沙漠过度地带 西南接黄土高原 东北 靠腾格里沙漠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海拔靠腾格里沙漠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海拔 1275 3321m 由于 由于 祁连山延伸两支山脉插入县境 北支昌林山 海拔祁连山延伸两支山脉插入县境 北支昌林山 海拔 2954m 南支寿 南支寿 2 鹿山 海拔鹿山 海拔 3321m 米家山 海拔 米家山 海拔 2304m 把全县分为南 中 把全县分为南 中 北三大部分 全县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山地 洪积冲积倾斜平北三大部分 全县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山地 洪积冲积倾斜平 原 石质剥蚀丘陵 河谷阶地和风沙地五种类型 原 石质剥蚀丘陵 河谷阶地和风沙地五种类型 景泰县从黄河沿岸 海拔景泰县从黄河沿岸 海拔 1275m 到寿鹿山极峰 海拔 到寿鹿山极峰 海拔 3321m 垂直高差垂直高差 2046m 由于地形地貌不同 气候降雨 热量 植被等亦 由于地形地貌不同 气候降雨 热量 植被等亦 有不同的地域差别 加之 境内区域水文地质影响 综合作用的结有不同的地域差别 加之 境内区域水文地质影响 综合作用的结 果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发育成 亚高山草甸土 山地灰褐土 果 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依次发育成 亚高山草甸土 山地灰褐土 山地黑钙土 山地栗钙土 灰钙土 灌淤土 潮土 灌漠土 水稻山地黑钙土 山地栗钙土 灰钙土 灌淤土 潮土 灌漠土 水稻 土 盐土和风沙土等土 盐土和风沙土等 11 个主要土壤类型 个主要土壤类型 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 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 t 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第四系上更新统 第四系上更新统 q3 黄土状砂壤土夹砂碎石及细砂透镜体 全新 黄土状砂壤土夹砂碎石及细砂透镜体 全新 统统 q4 砂壤土 粉质壤土 细砂 砂砾石等 工程区多被大片的第砂壤土 粉质壤土 细砂 砂砾石等 工程区多被大片的第 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基岩构造不发育 冲洪积平原其堆积物厚度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 基岩构造不发育 冲洪积平原其堆积物厚度 达百余米 工程区无地表常年径流河流 有季节性洪水暴发 地下达百余米 工程区无地表常年径流河流 有季节性洪水暴发 地下 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性潜水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 60 140m 对普通砼无腐蚀 对工程没有影响 对普通砼无腐蚀 对工程没有影响 1 1 2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景泰县现辖景泰县现辖 6 镇镇 5 乡 乡 136 个村民委员会 个村民委员会 785 个村民小组 个村民小组 总户数总户数 6 45 户 总人口户 总人口 24 万人 其中 非农业人口万人 其中 非农业人口 4 92 万人万人 农农 业人口业人口 19 08 万人 总耕地面积万人 总耕地面积 60 12 万亩 万亩 基本农田稳定在基本农田稳定在 60 12 万亩 其中万亩 其中 5000 亩以上的连片地块主要亩以上的连片地块主要 分布在五佛自流灌区 景电一 二期灌区 中电灌区以及连片的机分布在五佛自流灌区 景电一 二期灌区 中电灌区以及连片的机 井灌区和部分小提灌区 高产田稳定在井灌区和部分小提灌区 高产田稳定在 28 万亩 主要分布在五佛自万亩 主要分布在五佛自 流灌区 景电一 二期灌区 中电灌区 机井灌区等 粮食亩产在流灌区 景电一 二期灌区 中电灌区 机井灌区等 粮食亩产在 350 500kg 低产田面积约为 低产田面积约为 8 3 万亩 景泰县高扬程灌区次生盐万亩 景泰县高扬程灌区次生盐 3 碱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景电一 二期灌区 五佛自流灌区的次生盐碱碱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景电一 二期灌区 五佛自流灌区的次生盐碱 地等 尤其最严重的是草窝滩 白墩子 芦阳 五佛等乡镇地等 尤其最严重的是草窝滩 白墩子 芦阳 五佛等乡镇 13 个村 个村 盐碱地面积盐碱地面积 8 6 万亩 其中初治面积万亩 其中初治面积 0 68 万亩 高治面积万亩 高治面积 1 65 万亩 万亩 未治面积未治面积 6 万亩 全属次生型盐碱地 万亩 全属次生型盐碱地 2011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33 4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 7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 7 亿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 2 4 亿元 地亿元 地 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 04 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125 元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 3923 元 元 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建设步伐加快 交通条件大为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建设步伐加快 交通条件大为 改善 运输业发展迅速 交通运输方便 县城距中川机场不足百公改善 运输业发展迅速 交通运输方便 县城距中川机场不足百公 里 包兰 甘武铁路纵贯全境 省道里 包兰 甘武铁路纵贯全境 省道 201 线 线 308 线等级公路连接线等级公路连接 数条国道 目前 全县各种等级公路达到数条国道 目前 全县各种等级公路达到 848km 其中省道 其中省道 184km 县乡道 县乡道 194km 专用道 专用道 135km 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 235km 全县公 全县公 路面积密度达到路面积密度达到 15 6km 100km2 高于全省 高于全省 9 55km 100km2的水平 的水平 全县电力供应充足 有全县电力供应充足 有 22 万伏输电线路万伏输电线路 1 条 条 11 万伏输电线路万伏输电线路 14 条 条 3 5 万伏输电线路万伏输电线路 8 条 总装机容量条 总装机容量 34 9 万万 kw 年供电量 年供电量 10 亿亿 kwt 通讯网络密布 信息传播便捷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便利条 通讯网络密布 信息传播便捷 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便利条 件 件 1 1 3 自然灾害情况自然灾害情况 景泰县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 洪灾 盐碱灾害及霜冻和局部地景泰县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 洪灾 盐碱灾害及霜冻和局部地 区的冰雹 旱灾 据统计资料 近几年 平均每年旱灾面积区的冰雹 旱灾 据统计资料 近几年 平均每年旱灾面积 14 19 7 万亩 成灾面积万亩 成灾面积 14 万亩 万亩 洪灾 黄河 洪灾 黄河 1981 年最大洪水流年最大洪水流 量量 5700 m3 s 淹没农田 淹没农田 5100 余亩 黄河水位变化幅度余亩 黄河水位变化幅度 4 10m 最 最 大洪水位高程 五佛盐寺 大洪水位高程 五佛盐寺 1305 5m 盐碱灾害 高扬程灌区次生盐 盐碱灾害 高扬程灌区次生盐 碱地最严重的是草窝滩 白墩子 芦阳 五佛等乡镇碱地最严重的是草窝滩 白墩子 芦阳 五佛等乡镇 13 个村 受灾个村 受灾 4 人口人口 3 27 万人 盐碱地面积万人 盐碱地面积 8 6 万亩 每年减产粮食万亩 每年减产粮食 1680 万万 kg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2304 7 万元 造成万元 造成 3 万多人生活困难 霜冻 我县晚霜出万多人生活困难 霜冻 我县晚霜出 现在现在 5 月月 11 日 秋季最早出现在日 秋季最早出现在 9 月月 3 日 一般日 一般 2 3 年有年有 1 次霜冻 次霜冻 这对春季早发作物和晚秋作物都有一定影响 冰雹 冰雹主要危害这对春季早发作物和晚秋作物都有一定影响 冰雹 冰雹主要危害 正路乡 寺滩乡 四个山镇等乡镇 从正路乡 寺滩乡 四个山镇等乡镇 从 1957 年以来共发生危害较大年以来共发生危害较大 的雹雨的雹雨 14 次 最早的发生在次 最早的发生在 4 月月 17 日 最迟的发生在日 最迟的发生在 9 月月 27 日 日 出现在出现在 7 月中旬的冰雹对小麦危害最大 月中旬的冰雹对小麦危害最大 1 1 4 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53 61 万亩 其中 粮食作物面积万亩 其中 粮食作物面积 41 9 万万 亩 粮食总产达到亩 粮食总产达到 14 65 万吨 主要种植 小麦 啤酒大麦 豆类 万吨 主要种植 小麦 啤酒大麦 豆类 玉米 洋芋 玉米 洋芋 糜子等 经济作物面积糜子等 经济作物面积 12 59 万亩 主要种植胡麻 万亩 主要种植胡麻 油菜 葵花籽 籽瓜等 经济产值油菜 葵花籽 籽瓜等 经济产值 14848 万元 万元 1 21 2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1 2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景泰县属缺雨少水干旱地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 先后建成了景景泰县属缺雨少水干旱地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 先后建成了景 电一 二期工程 中电工程等各种形式的大中小水利工程电一 二期工程 中电工程等各种形式的大中小水利工程 513 处 处 其中 万亩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其中 万亩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 3 处 自流灌溉工程处 自流灌溉工程 1 处 小型提处 小型提 灌工程灌工程 77 处 机电井处 机电井 234 眼 使用眼 使用 228 眼 已废弃眼 已废弃 6 眼 眼 泉水工 泉水工 程程 194 处 使用处 使用 172 眼 已干涸眼 已干涸 22 眼 眼 塘坝工程 塘坝工程 4 处 高效节水处 高效节水 灌溉工程灌溉工程 1 处 有效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处 有效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 1 9 万亩增加到现在的万亩增加到现在的 36 29 万亩 万亩 灌溉渠道总长度灌溉渠道总长度 8057 19km 防渗长度 防渗长度 841 73km 防渗面积 防渗面积 11 38 万亩 建筑物万亩 建筑物 17852 5 1 2 2 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强化计收管理 按照补偿成本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强化计收管理 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益 节约用水 公平负担的原则 重新核定供水成本 适时合理收益 节约用水 公平负担的原则 重新核定供水成本 适时 调整水价 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 分类定价 增设调整水价 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 分类定价 增设 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 改进供水计量手段 保证供水计量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 改进供水计量手段 保证供水计量 的准确性 公平性 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 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的准确性 公平性 加强末级渠系的管理 推行到农户的终端水价 制度 进一步发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作用 加强对供水收费制度 进一步发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作用 加强对供水收费 的监督 改进收费办法 减少收费环节 提高缴费率 切实减轻农的监督 改进收费办法 减少收费环节 提高缴费率 切实减轻农 民负担 为水价的正常调整创造条件 推行分类计价 超额累进加民负担 为水价的正常调整创造条件 推行分类计价 超额累进加 价 季节水价 浮动水价等水价制度 促进节约用水 价 季节水价 浮动水价等水价制度 促进节约用水 供水经营者与用户通过签订供水合同 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供水经营者与用户通过签订供水合同 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 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 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2 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 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稳妥的推进改革 为保证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成立由水务牵头 发展改革 为保证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成立由水务牵头 发展改革 财政 人事 税务 物价 编制 劳动 社保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财政 人事 税务 物价 编制 劳动 社保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县水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水管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县水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水管 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各水管单位在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单位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各水管单位在水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 下 认真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下 认真开展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1 2 3 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近年来 在县委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 县水务局及时定近年来 在县委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 县水务局及时定 位建设项目 多渠道筹措资金 努力改善灌区水源及农田基础设施位建设项目 多渠道筹措资金 努力改善灌区水源及农田基础设施 面临的老化 破损问题 使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面临的老化 破损问题 使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005 2010 年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年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资 365 万元 其中 中万元 其中 中 央财政央财政 42 万元 省级财政万元 省级财政 173 万元 市级财政万元 市级财政 50 万元 投劳折资万元 投劳折资 100 万元 建设完成万元 建设完成 30 项工程 其中 灌区渠道衬砌项工程 其中 灌区渠道衬砌 16 项 渠道项 渠道 6 衬砌衬砌 71 5km 新建渠系建筑物 新建渠系建筑物 715 座 维修加固小提灌工程座 维修加固小提灌工程 8 项 项 机电井工程机电井工程 2 项 新打项 新打 1 眼 维修改造眼 维修改造 5 眼 泉水维修改造工程眼 泉水维修改造工程 2 项 雨水集蓄工程项 雨水集蓄工程 1 项 塘坝维修工程项 塘坝维修工程 1 项 项 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 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 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 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 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年新增供水能力达到一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年新增供水能力达到 220 万万 m3 恢 恢 复和新增灌溉面积复和新增灌溉面积 0 2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1 4 万亩 年新增节水能万亩 年新增节水能 力力 66 万万 m3 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年新增粮食产量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年新增粮食产量 427 万公斤 年新万公斤 年新 增经济作物产值增经济作物产值 384 万元 农民年人均增收达到万元 农民年人均增收达到 65 92 元 元 1 2 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状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能力状况 景泰县水务局为全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共有职工景泰县水务局为全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 共有职工 5959 人 其人 其 中技术人员中技术人员 1616 名 技术力量较强 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 施工 名 技术力量较强 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 施工 管理和服务能力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县水务局负责全过程管理和服务能力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县水务局负责全过程 技术把关 监督检查 跟踪管理服务 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 建立技术把关 监督检查 跟踪管理服务 加强技术交流和培训 建立 县 乡 村技术指导网络 全县实行县 乡 村技术指导网络 全县实行 三统一三统一 即 统一规划 根 即 统一规划 根 据全县调查的情况 结合基本农田存在的实际问题 按据全县调查的情况 结合基本农田存在的实际问题 按 先重后轻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先急后缓 的原则 统一制定实施计划 统一设计 由有设计资质的原则 统一制定实施计划 统一设计 由有设计资质 的设计单位按工程类型统一设计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的设计单位按工程类型统一设计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要本着因地制 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统一施工 宜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统一施工 由工程建设部门实行招投标 统一施工队伍 以确保施工质量 由工程建设部门实行招投标 统一施工队伍 以确保施工质量 近年来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干支渠系改建等项目的实近年来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干支渠系改建等项目的实 施 使景泰县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队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得施 使景泰县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队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得 到了锻炼 专业化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建设中能够严格执行到了锻炼 专业化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建设中能够严格执行 四四 项项 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抓好管理制度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抓好 三控制三控制 1 31 3 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状况 7 1 3 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甘 蒙 宁三省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河西走廊东端 甘 蒙 宁三省 区区 交交 界处 地处东经界处 地处东经 103 33 104 43 北纬 北纬 36 43 37 38 之间 东西之间 东西 宽约宽约 84km 南北长约 南北长约 102km 全县总土地面积 全县总土地面积 5432km2 景泰县景泰县 绝大部分面积属于黄河流域 黄河由南向东北流经全县 境内长约绝大部分面积属于黄河流域 黄河由南向东北流经全县 境内长约 110km 有脑泉沟 胡麻水沟 响水沟 东青沟等直接汇入黄河 有脑泉沟 胡麻水沟 响水沟 东青沟等直接汇入黄河 老虎沟 雷家峡沟 正路峡等 分别汇入寺滩 兴泉 秦川等盆地 老虎沟 雷家峡沟 正路峡等 分别汇入寺滩 兴泉 秦川等盆地 境内长岭山以北属内陆河流域 较大的有红栋子沟 小营盘水沟 境内长岭山以北属内陆河流域 较大的有红栋子沟 小营盘水沟 红砂岘沟等 分别流入白墩子盆地或者腾格里沙漠 属季节性河流 红砂岘沟等 分别流入白墩子盆地或者腾格里沙漠 属季节性河流 景泰县河流水系情况见图景泰县河流水系情况见图 1 1 1 3 2 水资源水资源状况状况 1 3 2 1 全县水资源总量全县水资源总量 景泰县自产地表水为景泰县自产地表水为 993 万万 m3 年 产流形式主要是季节性洪流 年 产流形式主要是季节性洪流 由于无调蓄设施 均以河川径流的形式补给黄河或入渗为地下水 由于无调蓄设施 均以河川径流的形式补给黄河或入渗为地下水 自产地下水资源量为自产地下水资源量为 6326 万万 m3 年 另外 黄河自南向东北流经景年 另外 黄河自南向东北流经景 泰泰 110km 据安宁渡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 黄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 据安宁渡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 黄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 328 亿亿 m3 是景泰唯一可供利用的过境地表水资源 截止 是景泰唯一可供利用的过境地表水资源 截止 2008 年 年 景泰县境内经黄河水利委员会 甘肃省水利厅 白银市水利局以及景泰县境内经黄河水利委员会 甘肃省水利厅 白银市水利局以及 本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用的水量为本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用的水量为 31065 35 万万 m3 故景泰县的 故景泰县的 地表水资源量应为自产地表水加批准取用的黄河水量 即地表水资源量应为自产地表水加批准取用的黄河水量 即 32058 35 万万 m3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38384 35 万万 m3 年 经批准许可的取水量年 经批准许可的取水量 为为 32325 35 万万 m3 年 其中地表水年 其中地表水 31065 35 万万 m3 年 地下水年 地下水 1260 万万 m3 年 年 1 3 2 2 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量 景泰县可供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景泰县可供利用地下水资源量为 1664 72 万万 m3 年 多年平均地年 多年平均地 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31065 35 万万 m3 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8 32370 07 万万 m3 年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年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p 50 时 时 可利用量为可利用量为 29822 736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可利用量为时 可利用量为 25735 4366 万万 m3 年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年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地下水资源 可利用量之和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可利用量之和 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32730 07 万万 m3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p 50 时 可利用总量为时 可利用总量为 31420 8672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可利用总量为时 可利用总量为 27100 507 万万 m3 年 年 9 图图 1 1 景泰县河流水系图景泰县河流水系图 1 3 2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景泰县境内具有供水能力的各类水利工程景泰县境内具有供水能力的各类水利工程 186 处 现状供水量处 现状供水量 为为 32730 07 万立方米万立方米 年 其中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其中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 31065 35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1664 72 万万 m3 年 年 p 50 时 地表水时 地表水 现状供水量为现状供水量为 29822 736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1063 4689 万万 m3 年 总供水量为年 总供水量为 30886 2049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地表水供时 地表水供 水量为水量为 25735 4366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908 3797 万万 m3 年 总供水量为年 总供水量为 26643 8162 万万 m3 年 年 景泰县项目区的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 工业 景泰县项目区的用水包括农业灌溉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 工业 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 农村人畜及生态用水等各行业用水 其中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用水 农村人畜及生态用水等各行业用水 其中 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的 94 23 农业灌溉都是采用传统漫 农业灌溉都是采用传统漫 灌的灌溉模式 不同项目片区的供水现状 灌的灌溉模式 不同项目片区的供水现状 景电灌区供水现状景电灌区供水现状 景电灌区现状供水量为景电灌区现状供水量为 26310 9877 万万 m3 年 其中 地表水现年 其中 地表水现 状供水量为状供水量为 26184 9564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126 0313 万万 m3 年 年 p 50 时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时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 25137 5581 万万 m3 年 地下年 地下 水现状供水量为水现状供水量为 120 99 万万 m3 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 25158 8524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地表水供水量为时 地表水供水量为 21733 5138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年 地下水现 状供水量为状供水量为 103 5138 万万 m3 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 21836 8595 万万 m3 年 年 中电灌区供水现状中电灌区供水现状 中电灌区现状供水量为中电灌区现状供水量为 1501 3519 万万 m3 年 其中 地表水现状年 其中 地表水现状 供水量为供水量为 1501 3519 万万 m3 年 年 p 50 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 1441 2978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 1231 1086 万万 m3 年 年 万亩以下地表水灌溉片供水现状万亩以下地表水灌溉片供水现状 10 万亩以下地表水灌溉片现状供水量为万亩以下地表水灌溉片现状供水量为 3451 7566 万万 m3 年 其中 年 其中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 3379 0417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72 7149 万万 m3 年 年 p 50 时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时 地表水现状供水量为 3243 88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69 8063 万万 m3 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 3313 6863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地表水供水量为时 地表水供水量为 2770 8124 万万 m3 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年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59 6262 万万 m3 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年 灌区总供水量为 2830 4404 万万 m3 年 年 万亩以下地下水灌溉片供水现状万亩以下地下水灌溉片供水现状 万亩以下地下水灌溉片现状供水量为万亩以下地下水灌溉片现状供水量为 909 0339 万万 m3 年 其中 年 其中 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地下水现状供水量为 909 0339 万万 m3 年 年 p 50 时 现状总供水量时 现状总供水量 为为 872 6725 万万 m3 年 年 p 75 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时 现状总供水量为 745 4078 万万 m3 年 年 全县及各项目片区不同水平年供水总量见表全县及各项目片区不同水平年供水总量见表 1 1 全县及各项目片区不同水平年供水总量全县及各项目片区不同水平年供水总量 表 1 1 单位 万 m3 多年平均 万多年平均 万 m3 p 50 p 75 县县 区区 所属所属 灌区灌区小计小计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小计小计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小计小计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 小计小计 32730 07 31065 3 5 1107 780 1 30886 2 049 29822 7 36 1063 46 98 26643 8 162 25735 43 66 908 379 7 景电景电 灌区灌区 26310 9877 26184 9 564 126 0313 25258 5 482 25137 5 581 120 99 21836 8 595 21733 51 38 103 345 7 中电中电 灌区灌区 1501 3 519 1501 35 19 1441 29 78 1441 29 78 1231 10 86 231 1086 万亩万亩 以下以下 地表地表 水灌水灌 溉片溉片 打捆打捆 3451 7 566 3379 04 17 72 7149 3313 68 63 3243 8869 8063 2830 44 04 2770 814 2 59 6262 景景 泰泰 县县 万亩万亩 以下以下 地下地下 909 03 39 909 0339 872 672 5 872 672 5 745 407 8 745 407 8 11 水灌水灌 溉片溉片 打捆打捆 1 3 2 4 项目区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项目区水资源量及可利用量 景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计划分三年实施 景泰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计划分三年实施 2012 2014 年年 项目区涉及漫水滩乡 喜泉镇 中泉乡 草窝滩镇 芦阳镇 项目区涉及漫水滩乡 喜泉镇 中泉乡 草窝滩镇 芦阳镇 五佛乡 条山镇 寺滩乡等五佛乡 条山镇 寺滩乡等 8 个乡镇 个乡镇 18 个行政村 项目区水资源个行政村 项目区水资源 量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主要为黄河过境水量量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主要为黄河过境水量 和引大入秦水量构成 根据项目区近十年引水量统计资料分析 项和引大入秦水量构成 根据项目区近十年引水量统计资料分析 项 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2594 万万 m3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见表 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见表 1 2 表表 1 2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项目区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 万单位 万 m3 项目实施年项目实施年乡镇乡镇村名村名 可利用可利用 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水源水源备注备注 杨柳村杨柳村232黄河水黄河水 景电二期总干三支景电二期总干三支 3 3 斗 斗 5 5 斗 斗 6 6 斗 斗 7 7 斗 斗 8 8 斗斗 漫水滩乡漫水滩乡 富民村富民村139总干总干 9 9 斗 斗 1010 斗 斗 1111 斗斗 喜泉镇喜泉镇喜集水村喜集水村295井水井水1111 眼井 眼井 80m80m3 3 h h 中泉乡中泉乡大水村大水村93引大水引大水 引大入中北坡支渠北斗 南斗引大入中北坡支渠北斗 南斗 20122012 年年 小计小计760 1 3 3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状况 1 3 3 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根据 甘肃省景泰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甘肃省景泰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资料 全县总土资料 全县总土 地面积地面积 814 9 万亩 其中 耕地万亩 其中 耕地 60 12 万亩 林地万亩 林地 8 62 万亩 牧地万亩 牧地 465 51 万亩 其他用地万亩 其他用地 10 31 万亩 未利用土地万亩 未利用土地 270 34 万亩 按照万亩 按照 全县人口计算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全县人口计算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 34 0 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人均耕地面积 2 86 亩 亩 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见表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见表 1 4 表表 1 4 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全县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单位 万亩万亩 12 项目项目耕地耕地林地林地牧地牧地其他其他小计小计 面积面积60 128 62465 5110 31544 56 1 3 3 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全县境内土地资源总量为全县境内土地资源总量为 814 9 万亩 已经开发利用万亩 已经开发利用 544 56 万万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66 82 耕地面积 耕地面积 60 12 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 的的 7 37 现状有效灌溉面积 现状有效灌溉面积 36 29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60 36 从整体上看 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耕地面积尤其是有从整体上看 当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耕地面积尤其是有 效灌溉面积比例较低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限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效灌溉面积比例较低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限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1 3 3 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从全县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数量分析 目前 从全县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数量分析 目前 土地开发利用程土地开发利用程 度为度为 66 82 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耕地面积尤其是有效灌溉面积比 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耕地面积尤其是有效灌溉面积比 例较低 可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扩大保证灌溉面积 提高例较低 可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扩大保证灌溉面积 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 3 4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 现状供需平衡 现状供需平衡 农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 项目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项目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 2 万亩 通过对项目区现状种植结构万亩 通过对项目区现状种植结构 和灌溉制度的调查分析可知 现状农业结以粮食作物为主 灌区采和灌溉制度的调查分析可知 现状农业结以粮食作物为主 灌区采 用地面灌溉方式 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 大麦 玉米 洋芋 胡麻 用地面灌溉方式 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 大麦 玉米 洋芋 胡麻 枸杞 油葵 林草等 枸杞 油葵 林草等 根据根据 景电二期工程技施设计报告景电二期工程技施设计报告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别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分别 为 总干渠为 总干渠 0 91 干渠 干渠 0 98 支渠 支渠 0 89 斗渠及以下为 斗渠及以下为 0 8 灌区田 灌区田 间水利用系数取间水利用系数取 0 9 计算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计算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 53 根据供需平衡 根据供需平衡 分区 在水量计算中 以斗口断面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斗渠以分区 在水量计算中 以斗口断面水量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斗渠以 13 下渠系水利用系数为下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 8 田间水系数 田间水系数 0 9 则对应于斗口断面水量 则对应于斗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期间应急处理方案
- 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提升方案
- AGV物流车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方案
- 物业管理合同终止与社区环保公益活动协议
- 园林绿化景观效果评估标准
- 离婚协议书附子女抚养权及生活费补充协议
-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实施方案
- 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方案
-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控制的全寿命周期研究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人才激励机制与新能源技术创新报告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一年级上册语文晨读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南
- 大学英语四级单词表
- 关于村两委工作职责与分工【五篇】
- 现代汉语全套课件
- 智慧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