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ppt_第1页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ppt_第2页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ppt_第3页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ppt_第4页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 十矿段洪普2011 9 8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四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五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发展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六 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七 煤与瓦斯突出的早期辨识与预警技术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煤与瓦斯突出的概念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1950年4月20日吉林辽源矿务局富国矿西二坑发生煤与瓦斯 这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突出 我国最大的一次突出发生在1975年8月8日 是四川天府矿务局三汇坝一矿在主平酮揭穿煤层时发生的 突出煤 岩 12780t 涌出瓦斯近140万m 平顶山在1989年之前为非突出矿区 1984年10月13日八矿戊二沿煤皮带下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是平顶山矿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突出 2007年平煤十矿己15 16 24110采面发生一起由地应力引起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突出煤量2000t 突出瓦斯量40000m 突出煤流长度大于280m 造成12人死亡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十矿自1988年4月22日在戊9 10 20090机川发生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起 截至2007年11月 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51次 突出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 事故概况 2007年11月12日02时45分 十矿己15 16 24110综采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突出煤量2000t 突出瓦斯量4万m3 造成12人死亡 事故工作面概况己15 16 24110采面标高 610 679m 埋深880 1039m 煤层厚度1 8 4 9m 平均3 0m左右 倾角8 23 采面倾斜长256m 走向长785m 综合机械化采煤 2007年8月28日开始回采 突出时 机巷推进93m 风巷推进84m 十矿 11 12 事故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己16 17 24110采面巷道布置及瓦斯抽采示意图 己15 16 24110采面突出孔洞示意图 己15 16 24110风巷上出口14m 65m处变形情况 事故发生后己15 16 24110风巷底臌 2004年10月20日 郑州大平煤矿发生特大型突出 引发瓦斯爆炸 死亡148人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大平矿瓦斯突出诱发瓦斯爆炸传播过程演示 按动力现象的理学特征分类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延期突出 不延期突出 小型 中型 大型 特大型 强度小于100t 强度在100t 500t之间 强度在500t 1000t之间 强度在1000t以上 2 按突出的强度分类 3 按突出的时间分类 一 煤与瓦斯突出的现状 一般规律 平煤集团的规律 十矿的规律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突出危险性随突出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突出与巷道类别有关 突出前作业方式有关 突出前大多数均有预兆 一般规律 突出危险性随采掘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 突出前大多发生地质构造带 突出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略 突出煤层分类 突出与构造的关系 平煤集团的规律 突出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和条带性 突出类型统计分析 生产工序与突出关系 按突出地点统计分析 突出的其他特点与规律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1 突出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和条带性 平顶山煤业集团所属主要矿井突出的次数 煤量和瓦斯量统计如下表所示 在140次突出中 突出主要分布在四矿 五矿 八矿 十矿和十二矿5对矿井 共突出136次 占总数的97 而其中矿区东路的八矿 十矿和十二矿3个矿井突出112次 占总数的80 由此可见 突出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性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3 突出煤层分类 突出煤层主要分布在丁组 戊组 己组三个煤层 其中丁组煤突出39次 占总数的27 86 戊组突出39次 占总数的27 86 己组煤突出62次 占总数的44 29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4 突出与构造的关系 突出与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煤集团在140次突出事故中 遇到构造或因构造影响的突出达70 左右 5 生产工序与突出关系 因爆破引起的突出的次数最多 占总数的47 8 其次是割煤 占总数的36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6 突出类型统计分析 从突出类型来分析 平煤以压出为主 突出动力以地应力为主导因素 在140次突出中掘进占99次 占总数的70 71 回采突出39次 占总数的27 86 揭石门时突出2次 占总数的1 43 7 按突出地点统计分析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8 突出的其他特点与规律 软分层厚度增加 突出危险越大 如平顶山矿区的突出 60 以上与煤层中的软分层厚度有关 突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 采掘应力集中区容易发生突出 有以下几种情况 a 相邻巷道的应力叠加 b 采区巷道的应力叠加 c 相邻采场的应力叠加 采场的影响范围比较大 两采场互相接近 产生的应力叠加更加明显 如相向回采和邻近煤层采掘活动引起的应力叠加等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历次突出中90 左右有预兆综上所述 平煤集团公司140次突出事故中 十矿突出次数最多 共突出51次 占总突出次数的37 5 突出最高标高为 230m水平 突出最多的煤层是己组 达61次 占总数的43 6 突出遇到构造或因构造影响的达81次 占总数的57 86 突出最多工序为爆破 共68次 占总数的48 57 突出最多的作业地点为掘进 共99次 占总数的70 71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突出大都发生地质构造带 突出事故的煤层分布 在十矿建矿以来共发生51次煤与瓦斯突出 其中丁组煤发生24次 占47 1 戊组煤发生19次 占37 2 己组煤发生8次 占15 7 丁组突出全部发生在丁5 6合层处 突出标高 337至 310m 最大突出强度35t 全部发生在采煤工作面 戊组突出全部发生在戊9 10合层区 煤层厚度较大 己组突出全部发生在己15 16合层区 分布在矿井郭庄背斜北翼 瓦斯含量与涌出量 十矿戊9 10煤层在瓦斯含量大于8 5m t 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 min的条件下才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十矿的规律 工作面从断层的下降盘向上升盘方向推进容易发生突出丁 戊和己组没成的突出的差异性 突出多发生小型断裂构造附近 突出类型 51次突出事故中 突出6次 占11 8 倾出3次 占5 9 压出42次 占82 3 在矿井深部开采时有冲击地压伴生煤与瓦斯突出 二 煤与瓦斯突出的特点及规律 十矿的规律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1 煤层瓦斯的含量平煤十矿戊9 10煤层瓦斯含量测定采用直接法测定和勘探钻孔煤层瓦斯含量 结果如下表所示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 25 15 10 5 标高 一 m 瓦斯含量 m t 戊9 10瓦斯含量与标高关系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己15 16煤层瓦斯含量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 25 15 10 5 标高 一 m 瓦斯含量 m t 己15 16瓦斯含量与标高关系 700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600 2 煤层瓦斯压力 平煤十矿戊9 10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表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 2 5 1 5 1 0 5 标高 一 m 瓦斯压力 mpa 戊9 19煤层瓦斯压力与标高关系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600 2 煤层瓦斯压力 平煤十矿己15 16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表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 2 5 1 5 1 0 5 标高 一 m 瓦斯压力 mpa 己15 16煤层瓦斯压力与标高关系 700 800 3 3 5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平煤十矿煤田地势图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3 地质构造 煤与瓦斯突出位置平面分布图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十矿目前主采戊组和己组煤层 两组煤层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27次 戊组煤层开采标高为 320 570m 瓦斯压力1 5 2 1mpa 瓦斯含量18 21m3 t 最大埋深1003m 己组煤层开采标高为 320 679米 瓦斯压力1 9 2 6mpa 瓦斯含量20 27m3 t 最大埋深1079m 戊9 10煤层于1991年经煤科总院重庆分院鉴定为突出煤层 已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8次 最大突出煤量76t 瓦斯量7682m3 己15 16煤层于2002年经煤科总院抚顺分院鉴定为突出煤层 已发生煤与瓦斯突出8次 最大突出煤量2000t 瓦斯量40000m3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二个断褶带 四个构区 1 原十一矿逆断层 赵庄逆断层 郭庄背斜断褶带该断褶带位于井田中部 由原十一矿逆断层 赵庄逆断层 郭庄背斜三个构造要素组合而成 2 牛庄逆断层 f2逆断层和十矿向斜断褶带该断褶带位于井田中偏南部 和原十一矿逆断层 赵庄逆断层 郭庄背斜断褶带相距0 6km左右 其构造要素有牛庄逆断层 f2逆断层和十矿向斜断褶带 1 十矿向斜区该区是一个宽缓的向斜 位于靠近煤层露头方向的井田浅部 煤层倾角5 10 2 地垒区地垒区是由牛庄逆断层和原十一矿逆断层共同作用控制的隆起区 3 郭庄背斜北翼区郭庄背斜是一个在井田中部强烈突起的褶皱构造 在南东端仰起 北西端倾伏 由东到西贯穿整个井田 由背斜轴部向北翼煤层倾角由5 增大至27 局部可达30 是构造作用强烈的紧闭褶皱构造区 4 李口向斜区李口向斜区南至地层倾角较大带 北至李口向斜核部 大部分属于李口向斜南西翼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构造煤分布特征戊9 10煤层构造煤的分布1 根据统计 戊9 10构造煤分布在煤层柱状方向 紧挨夹矸的戊9构造煤较薄0 2 0 6米 夹矸下的戊10构造煤相对较厚0 1 1 0米 2 在标高 350 550区域内的戊9 10煤层合层区 煤层倾角变化较大 戊9 10煤层的中部分布着厚度稳定的构造煤 一般厚度为1 0米左右 550以下煤层倾角变缓 戊9 10煤层夹矸逐渐增厚 戊9 10煤层分叉 构造煤逐渐变薄 己15 16煤层构造煤的分布构造煤在中 东部的己15 16煤层合层区域 平均厚度0 1 1 2米左右 在西部分层区 紧挨夹矸的己15构造煤厚度0 2 0 5米 夹矸下的己16构造煤厚度0 1 0 8米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十矿瓦斯赋存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整个井田受主体构造李口向斜影响 瓦斯赋存主要特征为在靠近向斜轴部和远离背斜轴部瓦斯涌出量明显 同时因井田受地质构造影响而形成的四个构造区 十矿向斜区 地垒区 郭庄背斜北翼区 李口向斜区 在瓦斯赋存上也有所差异 1 在十矿向斜区和地垒区 由于该区戊组煤层埋藏浅 所以瓦斯赋存相应较小 并且没有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 但是对于己组煤层埋藏深 在靠近两个构造附近的深部煤层 瓦斯赋存较大 就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曾发生突出1次 2 郭庄背斜北翼区 该区构造挤压作用明显 煤层倾角变化大 戊 己组煤层发生的绝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 25次 均位于该区 所以该区域瓦斯赋存较大 3 李口向斜区 此属于李口向斜南西翼 由于埋藏深 又处在向斜轴部 因此该区域瓦斯赋存量大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煤层顶 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井田范围内总体上瓦斯涌出高值区段及异常点绝大多数分布在顶 底板为泥岩的区域 在北翼西北区煤层直接顶 老顶均为砂岩 而且老顶以上又无很厚的泥岩 页岩时 这些区段瓦斯赋存较小 当煤层直接顶为砂岩 但在老顶以上是较厚的泥岩时 反映瓦斯保存条件较好 瓦斯赋存也较大 当煤层直接顶为泥岩 但老顶以上为砂岩时 瓦斯中等至较大 当煤层直接顶 老顶均为泥岩 页岩时 如北翼中部区段 瓦斯赋存则进一步增大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煤与瓦斯突出位置平面分布图 三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 煤与瓦斯突出带状分布图红色 十矿黄色 十二矿蓝色 八矿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流变机理 认为等于或大于煤的屈服载荷时 煤体流变出现三个阶段 即变形衰减阶段 均匀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 其中变形衰减阶段和均匀变形阶段对应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准备阶段 加速变形阶段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发动阶段 突出是含瓦斯煤体快速流变的结果 四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球壳失稳机理 认为在突出过程中 地应力首先破坏煤体 使煤体产生裂纹 形成球盖状煤壳 然后煤体向裂隙内释放并积聚高压瓦斯 瓦斯使煤体裂纹扩张并使形成的煤壳失稳破坏并抛向巷道空间 使应力峰值移向煤体内部 继续破坏后续的煤体 形成一个连续发展的突出过程 四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力学作用机理认为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等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都是煤岩介质在固气两相力作用下发生突然和连续破坏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含准备 发动 发展 终止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是应力集中并发生弹塑性小变形阶段 发动阶段是暴露面附近煤岩突然失稳并抛出的阶段 发展阶段是继发动阶段后暴露面深部煤岩体连续失稳并抛出的阶段 终止阶段是煤岩停止抛出的阶段 发动阶段的起因主要体现于煤岩应变软化 加速蠕变 介质弱面 震动载荷等 表现为大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