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学依据】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2.教材分析: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共分为两目: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一目主要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物质是运动的。第二目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第二目内容是对第一目内容的逻辑发展。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第四课来看,第二框第二目内容运动是有规律的,是第四课的归宿点,但同时也是下一课第五课内容的逻辑起点。掌握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律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重要意义。3.学情分析:对刚刚接触哲学不久的高二学生来说,哲学是一门陌生而难懂的学科,学起来比较抽象。但经过前面第一单元和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有了初步认识,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在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哲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规律的含义。(2)理解规律的两个特征:普遍性和客观性。(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过程与方法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教学难点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学方式】讲授法、探究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构思】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 :同学们难道没发现,咱们班的男生比昨天变帅了吗?咱们班的女生比昨天变漂亮了吗?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学生积极回答: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虽然我们班的男生都变帅了,女生都变漂亮了,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呢?为什么?学生: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也是相对静止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今天的我们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遗传规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变成另一个人。教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中第二部分“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关知识。教师课件展示标题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讲授新课(一)规律的含义。教师课件展示:知识回顾(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学生:紧跟教师的引导,积极回顾上节课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什么是规律呢?请同学们看书把规律的含义找出来。学生:认真阅读,并齐读规律的含义。教师:课件展示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事实上很多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规律的含义,判断哪些属于规律。课件展示:判断1:下列哪些属于规律?a、红灯停,绿灯行 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规律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是人主观赋予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判断2:下列哪些属于规律?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c、太阳东升西落 d、万有引力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教师:规律本质的联系,而不是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联系。出示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问题:这幅漫画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在课件上展示: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于联系现象本质区别多变易逝相对平静稳定浮现在事物表面隐藏于现象之中用感官直接感知用抽象思维把握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事物内部;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教师课件展示表格:现 象规律(本质联系)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生:认真思考并完成表格。判断3:下列哪些是规律?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守株待兔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生: 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教师: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判断4:下列哪些是规律?a、自由落体运动 b、元素周期变化 c、汽车靠右行使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学生:讨论回答并尝试说明理由。教师: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稳定联系,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教师总结并用课件展示:正确理解规律的内涵:固有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本质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稳定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把“规律”的含义背下来。(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这位同学已经能够把规律的含义背下来了,很好。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了规律的含义,那么,规律有什么特征呢?(二)规律的特征。课件展示文言文“新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子 天论问题: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那么什么是普遍性和客观性呢?如何理解?课件展示: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学生:看课本,找出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1.规律具有普遍性。教师:课件分别展示:天体运行动画图,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思考:规律存在于哪些领域?学生: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自然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也就是说规律具有普遍性。2.规律具有客观性。教师展示图片:日本9.0特大地震及海啸引发“核危机”。问题:我们能否阻止地震和海啸的发生?为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拨: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课件展示:(1)规律具有客观性,指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这里有两层意思: 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 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2)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 注意:在规律上能用和不能用的两类词语。 发现规律( 发明规律) 尊重规律(消灭规律) 认识规律(创造规律) 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课堂练习:、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3.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教师:同学们,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那如果人们违背了规律的话,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课件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图片:山洪 沙尘暴 舟曲泥石流 第二组图片:森林被乱砍滥伐 草皮被破坏问题:两组图片中的现象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何启示?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课堂练习:2、“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4.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教师:同学们,规律是客观的,但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呢?课件展示:日本大地震中人们积极抗震救灾的图片和我国“天宫一号”发射照片。问题:上述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吗?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同学们列举得不错。规律是客观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所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课件展示: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课堂练习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他尊重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b.他具有创造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规律教师:课件展示“易错易混点”1.规则就是规律。 2.人们能够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3.规律是客观的,因而是永恒不变的。 4.规律有好坏之分。5.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因而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判断说明。教师:同学们,上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做小结。教师: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好。(教师课件展示知识框架并简单进行概括总结和补充。)课堂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 )a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b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a、 b、 c、 d、二、主观题。3.辨析题:人们能够认识、利用和创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参考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规律。(3)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4)规律具有客观性,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识任意改变,人们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因此,认为人们能够创造规律的观点是错误的。 4.材料一: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工程港珠澳大桥开工。港珠澳大桥工程艰巨、技术复杂,在经过慎重科学的技术可行性、环保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包括生态、水流、航运、气候、走向及粤港车辆跨地区通行制度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全面综合论证后,有关方面才进行决策的。材料二:建设港珠澳大桥,对于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联系,整合三地的资源,提高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请结合哲学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参考答案:(1)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建设港珠澳大桥是经过一系列慎重的可行性的论证(2)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建设港珠澳大桥,对于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联系,整合三地资源,提高珠三角国际竞争力和促进三地的繁荣发展都有积极作用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课后作业:完成金榜夺冠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4.2 第二小节 运动是有规律的 1.一个含义:规律: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2.两个特征: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含义、方法论要求)。 3.一对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少,但是非常重要,因而单独安排了一个课时。总的来说,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初步让学生明白了规律的含义,特征以及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本节课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通过大量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谚语故事,古诗词等,使学生正确把握了规律的内涵及其特点,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笔者认为,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1、本节课从生活实例,从学生自身上发生的事情引入,幽默风趣,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在引入的时候,是以一首古诗词,比如荀子 天论作为引子,但我却将它作为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的过渡。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身体变化作为引子,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运动是有规律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这样引入,赞扬了学生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寓教于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前后呼应,为教学埋下“伏笔”。比如在讲解“社会的运动变化也是有规律的”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来谈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性,引导学生树立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又比如在讲解规律的普遍性“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时候,笔者想如果仅仅是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摆出来,学生看了肯定“味同嚼蜡”,只能被动接受。所以,笔者灵机一动,在讲完规律的含义的时候让学生用30秒的时间来记忆“规律”的含义,并指定一个学生来回答,从而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埋下伏笔。事实证明,当笔者再次叫先前那位学生起来背“规律”的含义的时候,她却没能完整地将规律的含义背出来。这时,班上的其他学生眼睛一亮,知道那位学生中了老师的“埋伏”。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很愉快地接受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接受了“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这一观点。但是,笔者还不肯罢休,趁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要求学生平时学习要及时复习,当笔者指出“特别是要及时复习政治知识”时,全班学生都会意地笑了出来。3.化抽象为具体,讲练结合。很多学生在没有学习规律的相关知识之前,都误以为一些自然现象,如四季更替、苹果落地等都是规律,混淆了规律与现象的关系。为了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