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的历史.pdf_第1页
移动通信的历史.pdf_第2页
移动通信的历史.pdf_第3页
移动通信的历史.pdf_第4页
移动通信的历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通信历史 全球和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发展过程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 1897 年 M G 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试 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 距离为 18 海里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 20 年代 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 为早期发展阶段 在这期间 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 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 该系统工作频率 为 2MHz 到 40 年代提高到 30 40MHz 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 特点 是专用系统开发 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 4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初期 在此期间内 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 1946年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 的计划 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 话网 称为 城市系统 当时使用三个频道 间隔为 120kHz 通信方式为单工 随后 西德 1950 年 法国 1956 年 英国 1959 年 等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 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 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 渡 接续方式为人 工 网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中期 在此期间 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 1MTS 使用 150MHz 和 450MHz 频段 采用大区制 中小容量 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 接续到公用电话网 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 B 网 可以说 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 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 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 中小容量 使用 450MHz 频段 实现了自动选频 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 年底 美国贝尔试 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AMPS 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1983 年 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 同年 12 月 在华盛顿也开始启用 之后 服务区域在美国逐渐扩 大 到 1985 年 3 月已扩展到 47 个地区 约 10 万移动用户 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 式公用移动通信网 日本于 1979 年推出 800MHz 汽车电话系统 HAMTS 在东京 大胶 神 户等地投入商用 西德于 1984 年完成 C 网 频段为 450MHz 英国在 1985 年开发出全地址通 信系统 TACS 首先在伦敦投入使用 以后覆盖了全国 频段为 900MHz 法国开发出 450 系 统 加拿大推出 450MHz 移动电话系统 MTS 瑞典等北欧四国于 1980 年开发出 NMT 450 移 动通信网 并投入使用 频段为 450MHz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 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移动通信大发展 的原因 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 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 首 先 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 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 微型化有了可能性 各 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 其次 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 随着用户数量增加 大区制 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 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 70 年 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 蜂窝网 即所谓小区制 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 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可以说 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 第三方面 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 展 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的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五阶段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 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以 AMPS 和 TACS 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 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 功 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例如 频谱利用率低 移动设备复杂 费用较贵 业务种类受限制 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 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 解决这些 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 可大大提高 系统容量 另外 数字网能提供语音 数据多种业务服务 并与 ISDN 等兼容 实际上 早在 70 年代末期 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 一些发达国家就着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的研究 到 80 年代中期 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的体系 随后 美国和日 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 泛欧网 GSM 已于 1991 年 7 月开始投入商用 预计 1995 年将覆盖欧洲主要城市 机场和公路 可以说 在未来十多年内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将处于一个 大发展时期 及有可能成为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的主要系统 与其它现代技术的发展一样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加快趋势 目前 当数字蜂窝网刚刚 进入实用阶段 正方兴末艾之时 关于未来移动通信的讨论已如火如菜地展开 各种方案纷纷 出台 其中最热门的是所谓个人移动通信网 关于这种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各家解释并末一致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将提供全球性优质服务 真正实现在任何时间 任何 地点 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务这一移动通信的最高目标 移动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一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二 沃森特先生 快来帮 我啊 电话的发明三 无形的信使 电磁波的发现四 要是我能指挥电磁波 就可飞越 整个世界 无线电报的发明五 载着声音飞翔的电波 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六 个人通信的 发源地 传呼的诞生七 实现个人电话的梦想 蜂窝式移动电话的诞生八 让手机走近每 一个人 GSM 手机的出现九 辉煌的失败 全球 铱 星系统十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 一代手机的诞生 一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 无线 的 如利用以火光传递信息的烽火台 通常大 家认为这是最早传递消息的方式了 事实上不是 在我国和非洲古代 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 的办法 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 再通过 鼓声接力 和专门的 击鼓语 言 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 50 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 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 视的 悄悄话接力 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 其实 不论是击鼓 烽火 旗语 通过各色旗子的舞 动 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 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 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 消息才能到 达目的地 不过 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 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 等待了 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 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1753 年 2 月 17日 在 苏格兰人 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 C M 的书信 在这封信中 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 的大胆设想 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 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 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 时代的一缕曙光 1793 年 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 230 千米长的接力方 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 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 电报 这个词的人 1832 年 俄国外交家 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 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 息的电报机 1837 年 6 月 英国青年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 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 铁路上获得应用 不过 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 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 历史到了这关 键的时候 仿佛停顿了下来 还得等待一个画家来解决 美国画家莫尔斯在 1832 年旅欧学习途 中 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 经过 3 年的钻研之后 在 1835 年 第一台电报机问世 但如何把电报和人类的语言连接起来 是摆在莫尔斯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一丝灵感来临的瞬间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段话 电流是神速的 如果它能够不停顿走十英里 我就让他走遍全 世界 电流只要停止片刻 就会出现火花 火花是一种符号 没有火花是另一种符号 没有火 花的时间长又是一种符号 这里有三种符号可组合起来 代表数字和字母 它们可以构成字母 文字就可以通过导线传送了 这样 能够把消息传到远处的崭新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随着这种 伟大思想的成熟 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 通 断 和 长断 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尔斯电码 1843 年 莫尔斯获得了 3 万美元的资助 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 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 全长 64 4 公里 1844 年 5 月 24 日 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 里 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 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向巴尔 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电报的发明 拉开了电信时代的 序幕 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 从此 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嘀 嗒 一 响 1 秒钟 电报便可以载着人们所要传送的信息绕地球走上 7 圈半 这种速度是以往任何一 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说到这里 还有一个故事必须提到 1912 年 泰坦尼克 号撞到冰山 后 发出电报 SOS 速来 我们撞上了冰山 几英里之外的 加利福尼亚 号客轮本应能够救起 数百条生命 但是这条船上的报务员不值班 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 从此以后 所有的轮船 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 二 沃森特先生 快来帮我啊 电话的发明电报传送的是符号 发送一份电报 得先将报 文译成电码 再用电报机发送出去 在收报一方 要经过相反的过程 即将收到的电码译成报文 然后 送到收报人的手里 这不仅手续麻烦 而且也不能进行及时双向信息交流 因此 人们 开始探索一种能直接传送人类声音的通信方式 这就是现在无人不晓的 电话 欧洲对于远距 离传送声音的研究 始于 18 世纪 在 1796 年 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 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 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一个名字 Telephone 电话 一直沿用 至今 1861 年 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 利用声波原理可在短距离互相通话 但 无法投入真正的使用 如何把电流和声波联系在一起而实现远距离通话 亚历山大 贝尔是注定 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人 他系统地学习了人的语音 发声机理和声波振动原理 在为聋哑人 设计助听器的过程中 他发现电流导通和停止的瞬间 螺旋线圈发出了噪声 就这一发现使贝 尔突发奇想 用电流的强弱来模拟声音大小的变化 从而用电流传送声音 从这时开始 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就开始了设计电话的艰辛历程 1875 年 6 月 2 日 贝尔和沃森特正在进 行模型的最后设计和改进 最后测试的时刻到了 沃森特在紧闭了门窗的另一房间把耳朵贴在 音箱上准备接听 贝尔在最后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 他疼痛地叫了起来 沃森 特先生 快来帮我啊 没有想到 这句话通过他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沃森 特先生的耳朵里 这句极普通的话 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1875 年 6 月 2 日 也被人们作为发明电话的伟大日子而加以纪念 而这个地方 美国波士顿法院 路 109 号也因此载入史册 至今它的门口仍钉着块铜牌 上面镌有 1875 年 6 月 2 日电话诞生 在此 1876 年 3 月 7 日 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 专利证号码 NO 174655 1877 年 也就是 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 在波士顿和纽约架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 两地相距 300 公里 也就在这一年 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 波士顿环球报 发送了新闻消息 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 电话的时代 一年之内 贝尔共安装了 230 部电话 建立了贝尔电话公司 这是美国电报电话 公司 AT第二 因 为 铱 星系统悲惨的命运曾被各大媒体反复渲染 为什么这个系统起这样一个怪名字呢 原来 在这个系统最初设计中是模拟化学元素铱的原子结构 铱的原子核外有 77 个电子绕核旋转 所 以设计的 铱 星系统也由 77 颗卫星在太空中的 7 条太阳同步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可以覆盖地球 表面的任一点 构成 天衣无缝 的通信覆盖区 后来 这一系统改为 66 颗卫星围绕 6 个极度地 圆轨道运行 但仍用原来注册的名称 铱 星系统于 1994 年开始发射了 7 颗卫星 1998 年 11 月 1日 铱 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开创了人类电信史上的新篇章 美国的副总统戈尔成为 铱 星的第一位用户 他将第一个电话打给了美国地理学会主席 此人是电话的发明人亚历山大 贝 尔的曾孙 并告知他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铱 星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低轨道卫星网络 共计 72 颗通信卫星 66 颗组网卫星和 6 颗在轨的备用卫星 运行在距离地面 780 公里高的轨 道上 构成了 6 个倾角为 86 4 度的轨道面 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是 100 分钟又 28 秒 每颗卫星的质量约 700 千克 在每颗卫星上有 48 个发射点用来传送通讯信号 整个 铱 星系统和 铱 星本身都是由 Motorola 公司负责设计的 铱 星系统的用户端的手持设备 铱 星手机 是由 Motorola 公司和日本的专业手持电话制造商京瓷 Kyocera 提供 铱 星手机分 为只用于 Iridium 系统通信单功能机和 GSM 移动网 Iridium 复合模式两种 后者既能用作卫星 电话 又能用作蜂窝无线电话使用 当一个 铱 星用户呼叫另一个 铱 星用户时 铱 星系统 将会通过整个 铱 星网络定位被呼叫的 铱 星用户 如果被呼叫用户位于一个地面 GSM 系统的 呼叫范围内的话 则信号将通过该地面 GSM 网络接通该用户的 GSM 信道 如果该用户使用兼 容 GSM 的 铱 星电话 就如同上面的情形 而如果无法在地面电话网内定位 则信号将直接 在卫星与卫星之间传送 直到传送到被呼叫的 铱 星系统用户的 铱 星电话上 所以 只要通 话双方都使用 铱 星电话 则无论用户在南极还是北极 该次通话肯定能够建立 体现出了 铱 星在个人通信方面的强大能力 1998 年 11 月 铱 星公司的全球卫星通讯系统全面建成并正式投 入商业运营后 铱 星公司在世界各地广设分公司 并拨出庞大的财务预算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 以纪念这一重大的技术创举 可谓声势浩大 不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 铱 星公司在项目论证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 铱 星公司所吸收的卫星电话用 户的数量远远低于原来的预期 甚至达不到当初预计数字的一个零头 同时 由于 铱 星公司 的有息负债额高达 44 亿美元 占投资总额的 80 严重的入不敷出导致资金迅速枯竭 财务上 陷入困境 该公司不得不在 1999 年 8 月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在 2000 年 3 月 17 日 铱 星公 司被宣布破产 耗资 57 亿美元的 铱 系统最终走向失败 据最新消息 铱 卫星公司 Iridium Satellite LLC 不是 铱 星公司 只花了 2500 万美元就完成了对 铱 星公司 Iridium LLC 及 其子公司所属资产的收购 并刚从美国国防部获得了一份为期两年 价值 7200万美元的合同 给大约 20000 名官员提供不限时间的无线通信服务 目前几十颗 铱 星委托波音公司管理和维 护 虽然走向大众的 铱 星系统失败了 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仍存在广阔市场 因为目前 陆 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只能覆盖地球 2 的面积 而且受用户和通信量制约 在一些地广人稀的区 域长期运营蜂窝网得不偿失 加之海事卫星系统几十年来的成功运营 均表明卫星移动通信市 场前景广阔 目前卫星通信系统仍在发展 除已投入使用的全球星系统外 还有 ICO 系统 奥 德赛系统 日本的 NTT 系统 欧洲的 RACE 系统 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一代手机的诞生在网络化的今天 手机仅仅作为通话的工具无疑是 一大浪费 不少有远见卓识的人看到了最好的个人电子设备就是手机 因为它是真正的个人化 用品 可以随时随地无线接入网络 新一代的手机 可以单独地胜任某些原来必须要在电脑上 才能完成的工作 如上网 记事 日程管理 也可以和其它设备如电脑 打印机等配合工作 而 且不需要接上这根线那根插头 进入现代 发明一项科学技术或者制造一项科技产品都是团队 的成果 标志新一代手机的典型技术就是现在人们正津津乐道的蓝牙 WAP 和 GPRS 它们的 背后都有一大群科学家在为之工作 发明蓝牙技术的就是以瑞典电信巨人爱立信公司为主成立 的蓝牙工作小组 用惯了电脑的人都对机箱后那堆线深恶痛绝 难道用手机和其它的设备连接 也要这样 不 有了蓝牙就可不再需要 在 1994 年 蓝牙集团由 爱立信 IBM 英特尔 诺基亚和东芝公司联手成立 1999 年初只有 200 名成员 到 2000 年初猛增至 1400 名 包括汽 车 航空 媒体 消费类电子 信息 电信 其中知名的如微软 朗讯 摩托罗拉和 3Com 这些企业的加入足见无线技术的前景何其诱人 目前 该组织已经囊括了几乎所有主流计算机 和通讯厂商 蓝牙是以无线 LANs 的 IEEE802 11标准技术为基础 从理论上来讲 以 2 45 赫兹 波段运行的技术能够使相距 30 米以内的设备互相连接 传输速度可达到 2Mbit s 任何蓝牙设 备一旦搜寻到另一个蓝牙设备 马上就可以建立联系 而无须用户进行任何设置 可以解释为 即 连即用 现在面世的蓝牙产品不仅有蓝牙耳机 还有 PDA 与手机的数据同步器 甚至还有了 蓝牙便携式硬盘 以后蓝牙手机注定要成为生活遥控器的多面手 代替现在的钥匙 控制器等 WAP 其实只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 最早由摩托罗拉 诺基亚 爱立信和 P 等联合 开发 目前加入到这个标准中的成员单位已有 200 多个 要注意的是 WAP 协议并不依赖于某 种具体的网络 所以不仅能够运行于现有的 GSM 网络 还能在未来的 CDMA W CDMA 等多 种网络下运行 GPRS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是在 GSM 的基础上的一种过渡技术 GPRS 可以 提供用户在外的上网需求 速度能达到 115kbit s 这可是现在 ISDN 双通道的速率 更重要的 是 GPRS 可以拥有和现在电脑上网不同的模式 始终处于连接在线的状态 使用费率则只按数 据流量来计算 类似于现在 DDN 专线的计算方式 显得十分合理 其投入实用的可能性也非 常大 只要在原有的 GSM 系统上进行部分升级改造就可以了 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昂贵投资 1999 年 11 月 用摩托罗拉和思科 Cisco 公司的方案 英国 BT Cellnet 公司实现了全球首次 GPRS 通话 2000 年 7 月 该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商用 GPRS 方案 摩托罗拉则同时推出了全球 第一款 GPRS 手机 Timeport P7389i 回顾移动通信史 主要的发展都在近几十年 而且发 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蓝牙 WAP 和 GPRS 仅仅是目前移动新技术的几个亮点而已 在这世纪之 交 移动通信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 现在无法想像的科技产品会飞快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那时 手机不会再仅仅是你的个人通讯工具 相信它会成为你可靠的工作助手 上网 记事 制定工作计划 照相 录音 和有趣的娱乐伙伴 游戏 听 MP3 收音 看电影 而它的形 状也会有各种各样 手表 头戴式 分离式 笔式 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要求 让我们共同期待 移动通信创造的美好未来吧 完 我国移动电话发展历程回顾 mc21st 序语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 10 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移动通 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 中国的移动电话发展史是超常规 成倍数 跳跃式的发 展史 自 1987 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 1993 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 200 以上 从 1994 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 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 1997 年 7 月 17 日 我国移动电话第 1000 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 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又上了一个台阶 它意味 着中国移动电话用不到 10 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 110 年的发展历程 2001 年 8 月 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 1 2 亿 已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 2003 年 6 月底移动 电话用户总数已达 2 3447 亿户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增长速度名列世界第一位 移动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 1987 年 11 月 18 日 第一个 TACS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 年 3 月 26 日 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 年 7 月 19 日 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 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联通 成立 1994 年 12 月底 广东首先开通了 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 年 4 月 中国移动在全国 个省市 也相继建网 GSM 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 年 7 月 中国联通 GSM 130 数字移动电 话网在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建成开放 1996 年 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 并开始提供国 际漫游服务 1997 年 7 月 17 日 中国移动第 1000 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 年 10 月 22日 23 日 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 香港 有限公司 后 更名为中国移动 香港 有限公司 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 年底北京 上海 西安 广州 4 个 CDMA 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 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8 年 8 月 18 日 中国移动客户突破 2000 万 1999 年 4 月底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 中国电信重组方案 移动 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 年 7 月 22 日 0 时 全球通 移动电话号码升 11 位 2000 年 2 月 16 日 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 CDMA 知识产权框架协议 为中国联通 CDMA 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2000 年 4 月 20 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它是在分 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2000 年 5 月 16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0 年 6 月 21 22 日 中国联通分别在香港 纽约成功上市 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 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 2000 年 10 月 中国联通宣布启 动 CDMA 网络建设 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 年 1 月 原部队所有 133CDMA 网在经过资产清算后 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1 年 2 月 联通公司成立了全资子 公司 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负责整个联通 CDMA 网络的建设和经营 与此同时 联通 CDMA 网络建设的具体筹划工作正式展开 2001 年 3 月 28 日 联通 CDMA 建设一期工 程系统设备的采购开始发标 2001 年 7 月 9 日 中国移动通信 GPRS 2 5G 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 年 10 月 13 日 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率先在浦江两岸的中心城区 构筑了 cdma 1X 高速 移动通信试验网 并在召开的技术推介会上展示了初步的应用 2001 年 11 月 14 日 中国联 通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电信 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 2001 年 11 月 26 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 产生 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 年 12 月 22 日 联通新时空 CDMA网络建成 2001 年 12 月 31 日 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 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 年 1 月 8 日 中国联通 CDMA 网开通仪式 在北京人民大 会堂举行 2002 年 1 月 8 日 中国网通集团北京通信控股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宣告 成立 成为继中国移动 电信 网通 联通 铁通和卫通 6 大运营商外 国内第 7 家获信息产 业部发牌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 2002 年 3 月 5 日 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 KTF 公司在京正式 签署了 GSM CDMA 自动漫游双边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 GSM CDMA 两种制式之间 的自动漫游 2002 年 3 月 7 日 中国联通 A 股上市计划顺利获得国务院审批 旨在为 CDMA 项目筹集资金 2002 年 4 月 8 日 联通新时空 CDMA网络正式运行 2002 年 5 月 15 日 中 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 中国电信 中国网通正式挂牌 新组建的中国 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 21 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 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 原中国电信北方 10 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 中国吉通公司组成 2002 年 5 月 中 国移动 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 年 5 月 17 日 中国移动通信 GPRS 业务正式投入商 用 2002 年 10 月 1 日 中国移动通信彩信 MMS 业务正式商用 2002 年 10 月 CDMA 全 国用户数达到 400 万 2003 年 1 月 28 日 上海联通率先开通 CDMA1X 网络 标志着中国联 通的 CDMA 移动通信全面进入了真正的 2 5G 2003 年 3 月 28 日中国联通在京宣布 CDMA 1X 网络正式建成开通 同时联通还发布了名为 联通无限 U MAX 的无线数据业务品牌 2003 年 3 月 31 日 广东联通正式商用 CDMA 1X 2003 年 7 月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 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 1 3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 上 半年 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 2 34 亿户 普及率为 18 3 部 百人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的发展概况 1871 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敷设水线 海底电缆 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 开办电报业务 1881 年上海英商瑞记洋行在英租界内创立华洋德律 风公司装设电话 1897 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的同时 在青岛设立邮电局 经营邮政 电报 市内电话业务 1900 年 丹麦人 C O P 濮尔生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 在天津装设电话 通 达塘沽 北塘 1901 年又把电话线延伸到北京 从 1905 年起中国政府陆续收回了京津 津沽 电话 淞沪岸线 上海至烟台 大沽和烟台至威海卫 今威海市 的水线 上海 青岛 济南 哈尔滨的无线电台 以及大东 大北 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在上海设立的电报收发处等 在外 国侵占中国电信权的同时 中国也自办电报 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发 展史自办电报 1877 年清政府在台湾台南至旗后 今高雄 兴建了军用电报线 1879 年又在天 津与大沽口 北塘海口炮台之间架通了军用电报线 1881 年建成沿大运河的天津至上海电报线 全长 3075 华里 设电报总局于天津 并在沿途设立 7 个电报分局 自 1881 年 12 月 28 日开始 办理公众电报业务 这是中国经营公众电信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