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路演讲课堂.ppt_第1页
通信电路演讲课堂.ppt_第2页
通信电路演讲课堂.ppt_第3页
通信电路演讲课堂.ppt_第4页
通信电路演讲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电路演讲课堂 北京军海癫痫咨询400免费热线4000120296 治疗癫痫病专科医院癫痫病能治好吗癫痫病的治疗方法羊角风治疗权威医院最专业的癫痫病医院最权威的癫痫病专家治疗癫痫最权威的医院昆明治疗癫痫较好的医院昆明治疗癫痫目前采取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问题1 固话用户甲与固话用户乙通话 至少需经过那些设备 问题2 移动用户甲与移动用户乙通话 至少需经过那些设备 电话机 交换机 电话机 电话机 交换机 电话机 交换机 编码 解码 选择路由 线路 线路 传输 城市甲 城市乙 本地线路 长途线路 传输设备 复用传输 基站 基站 交换机 线路 传输设备 无线 无线 基站 基站 本地传输 无线 无线 交换机 交换机 本地传输 长途线路 传输设备 城市甲 城市乙 线路 传输设备 通信线路的作用 作为传输信息的媒介 对传输媒介的基本要求 容量大 经济 安全 稳定 寿命长 通信线路的发展历史 架空明线 铁线 铜线 铝线1843年 在莫尔斯的组织领导下 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之间建成了全球第一条电报线路 架空明线 全长64 37公里 1844年5月24日 莫尔斯心情激动地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庭会议厅中 右手紧握电键 当着众人的面 用他改进后的电报机 莫尔斯电报机 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中国于1877年在台湾修建了中国第一条架空电报线路 1879年 又建成天津到塘沽的军用架空电报线路 电缆线路 市话电缆 对称电缆 同轴电缆19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海底电缆 用以传送电报 1876年发明电话 随着市内电话用户日益增多 出现了可以容纳许多对导线的对称电话电缆 1899年 美国人M I 普平发明电缆加感线圈 在对称电缆的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接入加感线圈 通话距离可增加3 4倍 1941年美国建成第一条480路同轴电缆线路 此后 容量更大的同轴电缆载波电话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最早的通信电缆线路是沿海的海底电缆和大城市的市内电话电缆 20世纪30年代 在中国东北地区敷设了可以开通低频载波电话的长途对称电缆 1962年 中国设计制造的60路载波长途对称电缆 在北京和石家庄间投入使用 1976年 中国设计制造的1800路4管中同轴电缆在北京 上海 杭州间敷设成功并投入使用 光缆线路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1970年 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第一根符合实用技术要求的低损耗光导纤维 1977年 美国敷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光导纤维的电话线路 1978年加拿大进行试验 为一个小镇的150个家庭敷设光缆线路并提供电话 电视 广播等 80年代初我国开始生产光纤 1978年 在上海铺设了第一条长1 8公里可传送120路电话的光纤通信线路 1993年12月15日 中国第一条海底光缆 上海南汇至日本九州宫崎海底光缆系统正式开通 1843 架空明线 1876 电话发明 1941 同轴电缆 185x 海底电缆 对称电缆 1976 1977 光缆 1836 世界 1877 架空明线 193x 对称电缆 1970 光纤 程控交换机 同轴电缆 1978 光缆 电报信号 199x 开始大规模建设光缆 电报 电话信号 电报 电话信号 多媒体信号 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我国 电报发明 通信线路现状架空明线 已淘汰 但杆路技术被保留 对称电缆 长途对称电缆已淘汰 但在局域网中大量应用 同轴电缆 长途同轴电缆已淘汰 但在有线电视网中大量应用 市话电缆 固话运行商有大量市话电缆在网运行 末端接入还在继续新建 但随着接入技术的演进 将逐步淘汰 光缆 除接入网外 均已采用光缆 在接入网中光缆离用户已越来越近 正在逐步替代铜缆 课程内容 1 工程流程2 光缆线路3 电缆线路4 线路施工技术5 线路防护技术6 线路测量 维护技术 工程项目流程 项目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启动会 设计 施工 施工图设计 技术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交底 施工 竣工验收 运行 项目后评价 项目阶段 运营阶段 概念阶段 实施阶段 做决策 估算 技术方案 概预算 生产产品 结算 使用产品 收入 规划设计 光缆线路光纤光缆 一 光纤1 光纤的传输特性2 光纤的类型3 光纤的选用 1 光纤的传输特性 1 衰减表明了光纤对光能的传输损耗 是对光纤质量评定和确定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距离的重要依据 产生衰减的原因 光吸收 光散射常用光纤平均衰减 G 652光纤 B1 1 1310nm波长 衰减平均值 0 36dB km1550nm波长 衰减平均值 0 22dB kmG 655光纤 B4 1550nm波长 衰减平均值 0 22dB km1600nm波长 衰减平均值 0 36dB km 2 色散光纤数字通信中 由于光纤中的信号是由不同的频率成分和不同的模式成分来携带的 这些不同的频率成分和不同的模式成分的传输速率不同 从而引起色散 是影响光纤带宽 限制光纤传输容量的参数 色散种类 模间色散 单模光纤无模间色散 波长色散 材料色散 波导色散 折射剖面色散 色散表示方法 群时延差常用光纤色散G 652光纤 B1 1 1 在1288 1339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3 5ps nm km 2 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 nm kmG 655光纤 B4 1 1530nm min minmax 1565nm 2 0 1ps nm km Dmin D Dmax 10 0ps nm km 3 Dmax Dmin 5 0ps nm km t1 t2 L1 L2 3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在带有掺铒放大器密集波分复用大用量 高速度的光纤通信系统中 由于大的光功率引起信号与光纤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非线性效应 影响系统性能和限制再生中继距离 非线性效应种类 受激散射 发生在当光信号与光纤中的声波或系统振动的相互作用的调制系统中 这种相互作用使光散射或将光移至长波长 折射率扰动 在低的光功率的作用下 石英玻璃光纤的折射率是保持恒定的 但是用掺铒光纤放大器获得高的光功率 通过改变所传输信号的光强度能够引起光纤的折射率的变化 2 光纤的类型 1 多模光纤 50 125多模光纤标准几何参数 A 阶跃型多模光纤纤芯 包层折射率呈阶跃分布 光纤具有大的芯径和大的数值孔径 以利于更有效地与非相干光源耦合 主要用于系统链路 局部区域网 传感器等 B 梯度型多模光纤纤芯折射率呈梯度分布 性能特征比阶跃型光纤好的多 在直径相同的情况下 梯度型多模光纤的芯径大大小于阶跃型多模光纤 使梯度型多模光纤具有更好的抗弯曲性 梯度型多模光纤特性表 单模光纤标准几何参数 2 单模光纤 A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ITU TG652 零色散波长在1310nm 在1550nm处衰减最小 但有较大的正色散 18ps nm km 目前绝大多数传输系统都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但在1550nm波长的大色散成为高速系统中光纤中继距离延长的瓶颈 利用G652光纤进行速率大于2 5Gbit s的信号长途传输时 必须引入色散补偿光纤进行色散补偿 并需引入更多的掺铒光纤放大器来补偿由色散补偿产生的损耗 B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ITU TG653 通过改变光纤的结构参数 折射率分布形状 将最小零色散点从1310nm位移到1550nm 实现1550处最低衰减和零色散波长一致 色散位移光纤非常适合于长距离单信道高速光放大系统 其最富生命力的应用场合为单信道数千里的信号传输的海底光纤通信系统 该光纤在EDFA通道进行波分复用信号传输时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在1550nm波长区的色散产生了四波混频非线性 C 1550nm最低衰减光纤 ITU TG654 采用特殊方式制造的在1550nm工作窗口具有极小的衰减 0 18db km 由于制造特别困难 使光纤十分昂贵 主要用在传输距离很长 且不能插入有源器件的无中继的海底光纤通信系统 D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ITU TG655 在EDFA波长带1530 1565nm的范围 非零色散具有最小和最大色散 特定的最小色散保证该色散足以抑制FWM非线性 特定的最大色散要保证该色散足够的大 以允许单信道速率为2 5Gbit s的信号传输距离大于1000公里和以10Gbit s的信号传输距离大于300公里 而无需进行色散补偿 该光纤主要用于密集波分复用传输系统 E 色散平坦光纤在1310 1550nm波段范围内都是低色散 且具有两个零色散波长 这种光纤折射率剖面结构复杂 制造难度大 光纤的衰减大 离实用距离还很远 F 色散补偿光纤随着光纤放大器的应用 衰减对光纤通信系统的距离已不成问题 而色散且严重阻碍1310nm零色散单模光纤在1550nm的升级扩容 色散补偿光纤是一种在1550nm波长处有很大的负色散的单模光纤 当1310nm单模光纤系统升级扩容至1550nm波长工作区时 其总色散呈正色散值 通过在该系统中加入很短的一段负色散光纤 即可抵消常规单模光纤升级扩容至1550nm高速率 远距离 大容量的传输 色散补偿单模光纤参数 3 塑料光纤塑料光纤以其制造简单 价格便宜 耦合容易 系统有源 无源器件成本低等优点 正在得到大力发展 塑料光纤主要用于短距离高速数据通信中代替铜缆传输高速数据信号 由于其的纯介质特性可以确保电磁兼容性 与信号速率无关 即无辐射和敏感性问题 提供了一种内在固有的升级能力 3 光纤的选用 单模光纤 选用原则 1 工作波长因素G 652光纤在1550nm窗口衰减小 且具有EDFA供选用 但其在1550nm窗口色散大 不利于高速系统的长距离传输 G 653光纤在1550nm窗口色散为零 但其在波分复用时会出现四波混频效应 故被限用于单信道高速系统 G 655光纤在1550nm窗口衰减小 色散低 大大减少四波混频效应 故其可用于远距离 波分复用 高速系统 新建系统在传输速率和价格允许的条件下 应优选G655光纤 扩容系统将原系统的G 652光纤的工作波长选择到1550nm波长 可用色散补偿光纤来解决色散问题 2 衰减和非线性因素对采用波分复用和光纤放大器的高速系统较优先选用G 655光纤和G 652光纤 3 色散因素对高速系统色散是限制系统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推荐方案 陆地干线网的光纤优选方案 注 DCF色散补偿光纤 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 二 光缆1 光缆材料2 光缆结构及种类3 光缆的选型 1 光缆材料 1 高分子材料PBT松套管材料 为酯类高聚物 有良好的耐熔性 耐油 耐化学腐蚀的特性 与光纤填充油膏和光缆填充油膏有很好的相容性 通常作为光纤松套管的材料 聚乙烯护套 由不同密度的聚乙烯树脂与杭氧剂 增塑剂 碳黑 加工改性剂以一定比例均匀混炼造粒制成 按密度不同分为低密聚乙烯 LDPE 线性低密聚乙烯 LLDPE 中密聚乙烯 MDPE 高密聚乙烯 HDPE 作为光缆护套材料 阻燃护套料 护套PVC阻燃料和无卤阻燃护套料 主要作为阻燃光缆护套 HDPE绝缘料 是由HDPE基础树脂 金属钝化剂 抗氧剂 改性剂等以一定比例加工而成 通常作为光缆的骨架 填充绳 填充油膏 在松套管中填充的油膏称为纤膏 由天然油 无机填料 增粘剂 抗氧剂等加工而成 在光缆其余部分填充的油膏称为缆膏 由矿物油 丙烯酸钠等加工而成 热熔胶 由具有高弹性 高抗张强度和高伸张率的热缩性橡胶为基础 与共混赋粘树脂 调节剂 稳定剂在电热反应釜中经熔融 均化后浇铸而成 主要用作对光缆铠装复合带的搭缝进行粘接 起阻水作用 2 复合材料钢塑复合带和铝塑复合带 用于架空 管道和直埋的光缆 一般采用钢塑复合带和铝塑复合带对缆芯进行轧纹纵包铠装 再与PE外护层构成综合性外护套 光缆经复合带铠装后 除防水隔潮外 还保护缆芯免受机械损伤 并明显提高光缆的耐测压力 耐冲击力 并对光缆加以电磁屏蔽 3 金属材料钢丝 在中心管式光缆中及在外护套中做加强件 在层绞式光缆中作中心加强件 在铠装光缆中 在PE小护套外再用钢丝作铠装层 与PE外护套构成具有抗侧压 抗冲击的综合性外护套 钢丝经盘条经数级拉丝和热处理 再经表面处理后镀锌或镀磷制得 钢绞线 由多股钢丝绞合而成 骨架式合层绞式光缆都是用钢绞线作为缆的加强件 2 光缆的结构及种类 1 光纤的结构紧套结构 一般采用尼龙进行二次涂覆 尼龙与一次涂覆的硅橡胶是紧密结合的 机械保护主要是靠硅橡胶的缓冲作用 抗拉 抗侧压能力较差 松套结构 二次涂覆的PBT与一次涂覆光纤不紧密接触 松套PBT呈管状 在管内与一次涂覆光纤之间充有纤用阻水油膏 一次涂覆光纤在松套管内有自由移动的空间 抗拉 抗侧压能力较好 紧套结构 纤膏 PBT套管 UV固化光纤 松套结构 2 光缆的结构A 缆芯中心 束 管式 松套光纤无绞合直放在光缆中心位置 对光缆弯曲来讲 光纤处于最有利物理位置 光缆生产简单 所能容纳的光纤芯数少 层绞式 紧套光纤或松套光纤螺旋绞合在中心加强构件上 光缆生产相对复杂 所能容纳的纤芯数多 骨架式 一次涂覆或二次涂覆光纤 放入骨架槽中 构成骨架式光缆 光缆生产最复杂 撕裂绳 聚乙烯护套 加强芯 阻水带 肋标 光纤带 涂塑铝带 骨架芯 铜导线 带状光缆结构 B 护套作用 使缆芯不受外界的机械的 热的 化学侵蚀 以及外界潮气的影响 种类 聚乙烯护套 Y 铝 聚乙烯粘接护套 A 钢 聚乙烯粘接护套 S C 铠装层当光缆需增加额外的抗拉强度和耐侧压强度时 需在光缆护套上加铠装 有皱纹钢带纵包铠装 镀锌钢带绕包铠装和钢丝绕包铠装 缆芯 护套 铠装层 3 光缆的种类按缆芯结构分 中心 束 管式 层绞式 骨架式 按敷设方式分 架空光缆 管道光缆 直埋光缆 水底光缆 按使用环境分 室内光缆 室外光缆 特种光缆 水底光缆 钢丝铠装 光 电混合光缆 无卤阻燃光缆 室内用 非金属光缆 用于强电感应场合 复合地线光缆 集通信和接地功能于一体 带状光缆 用作用户接入网的主干光缆 3 光缆的选型根据光缆敷设的环境和条件 采用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方式来考虑 1 敷设环境和条件光缆的外护层要达到阻水 防潮 耐腐蚀 防啮齿动物的损坏 对鼠咬或白蚁严重的地区采用金属带皱纹纵包或尼龙护套层加以保护 2 光纤数量的考虑 3 光缆的填充方式通常采用油膏填充式 4 光纤护层的选择优先选用松套光纤 对敷设位置固定 温度范围变化不大的场合 也可采用紧套光纤 5 外护层的选择架空和管道光缆宜采用钢带纵包 聚乙烯外护套 光缆内填充混合物等结构 以防止外界水分和潮气进入 直埋光缆采用聚乙烯内护套 聚乙烯粘接护套 皱纹钢带纵包铠装 聚乙烯外护层 或聚乙烯内护层 铝 聚乙烯粘接护套 双钢带绕包 聚乙烯外护层等结构 室内光缆宜采用具有阻燃性能的外护层结构 光缆机械性能要求 电缆线路市话电缆对称电缆同轴电缆 市话电缆1 市内电话网2 市话电缆及其他常用材料 1市话网基本构成 市话汇接局 农话汇接局 端局 固定电话 基干电路 低呼损电路 高效电路 我国电话网参考当量及传输损耗要求长途网全程参考当量及传输损耗 1 国内长途模拟网国内任何两个用户间进行长途电话接续时 全程参考当量应不大于33dB 全程传输损耗不大于33dB 2 国内长途数字网国内任何两个用户间进行长途电话接续时 全程参考当量应不大于22dB 全程传输损耗不大于22dB 本地网全程参考当量及传输损耗 1 本地模拟网全程参考当量应不大于30dB 全程传输损耗不大于29dB 7 端局 端局 汇接局 汇接局 支局 PBX 7 3 5 1 4 1 1 1 3 5 29dB 传输损耗 参考当量 12 4 4 4 3 0 5 0 5 1 1 SRE RRE 2 本地数字网全程参考当量应不大于22dB 或市内接续18 5dB 全程传输损耗不大于22dB 或市内接续18 5dB 7 端局 端局 汇接局 汇接局 支局 PBX 7 传输损耗 参考当量 12 3 7 或3 5 SRE RRE 8 或4 5 22dB 18 5dB 2 市话电缆 缆芯 内护层 外护层 导线 铜线 绝缘层 聚乙烯 导线材料 电解铜芯径 0 32 0 4 0 5 0 6 0 8毫米绝缘层材料 聚乙烯 聚丙烯等 通常着色以利辨认 结构 实心 泡沫 泡沫 实心两根导线对绞后组成一对 相邻导线间扭绞节距不同 内护层屏蔽层 采用金属材料 铝带 铜带 钢带 和绕包 纵包方式 护套 采用黑色聚乙烯或聚氯乙稀材料组合方式 简单组合 单层 双层 综合 粘接 铝 塑粘接护套 解决电缆防潮问题 具有内护套的电缆主要用于架空和管道 充气维护 敷设场合 外护层内衬层 聚乙烯或聚氯乙稀薄膜带铠装层 钢带 钢丝外被层 黑色聚乙烯或聚氯乙稀 电缆主要参数环阻 音频通信时可等效为直流电阻绝缘电阻填充型电缆 3000M km 非填充型电缆 10000M km衰减 20 800hz时电缆的参考环阻和衰减值 施工技术敷设技术连接技术 敷设技术1 架空敷设2 管道敷设3 直埋敷设4 水底敷设5 海底敷设6 室内敷设 路由复测单盘检验光缆配盘敷设前的材料 工具 路由准备光缆敷设光纤 光缆接续无人中继站安装局内光缆成端工程竣工测试工程竣工技术文件编制工程验收 施工流程 路由复测 施工测量1 复核光缆路由具体走向 敷设方式 环境条件 接头具体位置和中继站站置 2 具体丈量核定中继段间的地面距离 管道路由测出各人孔间的距离 架空光缆复测出各杆档间的实际距离 复测光缆路由地面距离 给光缆配盘提供可靠依据 3 核定光缆穿越铁路 公路 河流 水渠以及其他障碍物的技术措施和地段 并核定设计中各项具体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4 核定关于青苗 园林等赔补地段 范围以及对困难地段绕行的可能性 5 核定防雷 防白蚁 防机械损伤地段的长度 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6 经过复测核定 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修改 7 为光缆配盘 光缆分屯及敷设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 光缆布放预留长度表 敷设长度计算L总 L直 L管 L架 L水L直 L直丈 L直预L管 L管丈 L管预L架 L架丈 L架预L水 L水丈 L水预敷设长度 丈量长度 各种预留长度光缆配盘长度 光缆敷设长度 考虑光缆成缆因素需增加长度光缆设计长度 光缆敷设长度光缆取料长度 光缆配盘长度设计勘测长度 施工测量长度 丈量长度设计长度 敷设长度 1 为便于连接 维护 要求按光缆的端别顺序配置 除个别特殊情况外 一般端别不得倒置 2 长途光缆线路端别以局站所处地理位置来确定 东西向的线路 东侧为A端 西侧为B端 南北向的线路 北侧为A端 南侧为B端 中间局 站 顺应上述规则 3 本地网光缆线路 不同级局 站 间光缆 以上一级方向为A端 下一级方向为B端 同级局 站 间光缆 以容量大的为A端 容量小的为B端 4 分支光缆的端别 应服从主干光缆的端别 5 单盘光缆端别判断 根据光缆端头密封端帽判断 红色端帽端为A端 绿色端帽端为B端 根据光纤顺序判断 按光纤色谱规定光纤顺序从小到大以逆时针排列的断面为A端 反之为B端 1 架空敷设利用电杆 拉线 吊线来固定线路的一种方式 架空线路建筑1 架空线路勘测2 立杆3 拉线 撑杆4 布放吊线5 架空光缆敷设 水泥地锚 钢柄 8芯光缆 水泥杆 7 2 6钢绞线 80引上钢管 地面 7 2 2钢绞线 吊线 25挂钩 三眼单槽夹板 16 80方头穿钉 单吊线抱箍 吊线 1 选择路由 可研 初设阶段 路由选择基本原则 安全稳固 经济合理 施工维护方便2 收集资料 可研 初设阶段 向建设单位收集资料 核对设计委托书的内容 确定线路的起止点 需经过的重要站点等向其他有关部门收集资料 电力部门 铁路部门 公路部门 水利水文部门 农林部门或镇乡政府 工矿企业 规划部门 市政建设部门 气象部门 维护单位 3 线路测量 施工图设计阶段 线路测量的内容 1 具体测量路由 丈量杆距 35 50米 2 确定杆位 杆高 7 12米 3 测定拉线位置 决定拉线程式 7 2 2 7 2 6 7 3 0 4 绘制施工草图 5 了解沿途交通等施工条件 测量方法标杆法 主要方法 仪器法 辅助方法 测量主要工具标杆 2米 3米 量地链 50米 100米 皮尺 大标旗 80 60cm 标桩 60 3 5cm 经纬仪 水准仪 平板仪 测量的具体内容 1 测杆位采用标杆利用三点一线原理按规定杆距测出杆位并做好标记 2 测拉线拉线方向 单方拉线 双方拉线 三方拉线 四方拉线拉线出土点拉线洞的位置 3 测角深角深 角杆至相邻杆的距离为50米时角杆至两邻杆连线间的距离 4 测河宽 高度 坡度 50米 角深 50米 标杆 视线 大标旗 标桩 角杆拉线 终端拉线 双方拉线 四方拉线 三方拉线 电杆种类按材料分 木杆 素杆 柏油杆 水泥杆 预应力杆 非预应力杆 钢管杆按长度分 6米 7米 8米 9米 10米 12米按结构分 锥形杆 等径杆最常用的电杆 锥形预应力水泥杆水泥杆型号表示 杆长 梢径 允许弯矩 例 8 15 1 27 8 15 土质划分1 普通土 用尖锹开挖少数用镐开挖2 硬土 用尖锹并同时用镐开挖 30 3 砂砾土 用尖锹并同时用镐和橇棍开挖 30 4 软石 部分用手凿工具 部分用爆破来开挖 用风镐和爆破法开挖5 坚石 用爆破法开挖 爆破或人工用大锤打的方法开挖见定额第二册P127 电杆加固及保护杆根加固卡盘 立在松土处的电杆和个别埋深没有达到规定的水泥杆均应装设卡盘 底盘 松土处电杆 角深 5米的角杆 硬土和石质土除外 跨越杆 长杆档杆 硬土和石质土除外 终端杆和分线杆 硬土和石质土除外 电杆在松土及河滩上的加固木围桩 在泥土易于坍塌的地点 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的地方的木杆石笼 在泥土易于坍塌的地点 有被水冲掉杆根泥土的地方的水泥杆石护墩 水泥杆立于淤泥或容易塌陷的地区挡水桩 在水流能够冲击到的电杆护杆桩 市区或交通道边的电杆 卡盘 底盘 U型抱箍 拉线的作用 平衡由线条重量 风 冰凌等产生的不平衡张力 拉线的种类按方向分 单方拉线 双方拉线 三方拉线 四方拉线按作用分 抗风拉线 防凌拉线 终端拉线 角杆拉线 泄力拉线特殊拉线 高桩拉线 受地形限制不能装设落地拉线时吊板拉线 受地形限制不能按规定距高比装设落地拉线时V型拉线 受地形限制不能埋设双地锚时绝缘拉线 与电力线交越或接近需保护时 0 8 1m 拉线的结构拉线上把拉线中把拉线地锚 拉线上把制作法 拉线的选择拉线材料 镀锌钢绞线拉线程式 7 2 2 7 2 6 7 3 0拉线程式选择终端拉线 泄力拉线 角杆拉线 抗风拉线 防凌拉线 均衡负载拉线程式选用表 续上表 角杆拉线程式选用表 角深 15米时按两条终端拉线处理防凌拉线的侧面拉线按角深 0 7米的程式安装 顺向拉线按角深7 15米的程式安装 撑杆 受地形限制无法装设拉线时 负荷区的划分架空线路除了线路自重外 还要负担风 冰凌 温度的影响而增加的负载 不同线路在不同地区 同一线路途径不同地区 所遇到的自然条件往往是不同的 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 所要求的杆线强度也就不能相同 为使线路建筑安全又经济合理 应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规定不同的线路建筑强度等级 这种依据自然条件确定线路建筑强度的做法叫做划分负荷区 划分负荷区的气象条件 对于长途线路 以十年内重复一次的对架空线路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对于本地网线路 以五年内重复一次的对架空线路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确定 吊线的物理性能 吊线选择标准 续上表 光缆特性表 1 光缆特性表 2 光缆特性表 3 吊线终结制作方法 同拉线中把制作法吊线终结类别 一般终结 用于单条吊线在终端杆 角深大于15米角杆上的终结合手终结 用于同层双条同程式吊线在终端杆上的终结假终结 相邻杆档吊线程式不同时做假终结和泄力拉线辅助终结 水泥杆角深超过3米时的角杆 坡度变更杆 一般终结 假终结 合手终结 角杆辅助终结 俯角辅助终结 仰角辅助终结 吊线高度符合下表规定 续上表 光缆线路与电力线交叉跨越平行时的隔局 续上表 三相对称输电线路主要数据 针式隔电子 悬垂式隔电子 1 架空光缆垂度取定应十分慎重 要考虑架设过程中和架设后受到最大负荷时产生的伸张率小于0 2 2 中 重 超重负荷区布放光缆应在每根杆上作预留 轻负荷区应每隔3 5杆档作一处预留 3 光缆挂钩的卡挂间距为50厘米 4 架空光缆与电力线交越时 应采用胶管或竹片将钢绞线作绝缘处理 光缆与树木接触部位 应用胶管或蛇形管保护 5 架空光缆接头两端的光缆应作伸缩弯 两端预留的光缆应盘方在邻杆上 2 管道敷设管道种类管道结构管道建筑要求管道敷设方法 管道种类按材料分 水泥管道 塑料管道 PVC管 PE管 栅格管 梅花管 钢管管道按建筑方式分 管道 槽道 隧道管道的孔数 1 48孔 管道结构平面结构人 手 孔 管道平面布置 人孔图 断面结构管道沟 管道地基 管道基础 包封 埋深 放坡系数 剖面结构管道地下布置 管道坡度 管道高程 管道建筑要求管道平面位置要求 1 管道一般应建筑在人行道上 亦可建在慢车道下 但不宜建在快车道下 2 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 3 管道不宜建筑在埋深较大的其它管线附近 4 人 手 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 5 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 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 应符合下表规定 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 单位 m 6 管道段长 水泥管道最长150米 塑料管道最长250米 7 人 手 孔位置 设置在安全 稳固的地方 中间孔按段长要求结合实际环境情况设置 在道路交叉 光电缆引上 用户接入等处应设置人 手 孔 管道埋深要求 1 管道的埋深 管顶至路面 在人行道上不宜小于0 50m 在车行道上不宜小于0 7m 管道顶部距人孔内上覆顶面的净距不得小于0 3m 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孔底板面不小于0 3m 2 各种路面至管道顶最小埋深不宜低于下表的要求 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单位 m 管道坡度要求管道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 以利渗入管内的地下水流向手 人 孔 管道坡度可为3 4 一般不小于2 5 如道路本身有坡度 可利用地势获得坡度 管道坡度通常有一字坡和人字坡两种 管道基础在一般土质中采用素混凝土基础 在沉陷性较大的土壤中 或在管道路由中有较大跨度的跨越建筑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管道进入人孔窗口部分2米 做钢筋混凝土基础 管道包封 1 管道埋深达不到规定要求时 应采用C15混凝土包封 其厚度一般设计为顶部80mm 两侧厚度各为80mm 2 当管道位于排水管下方时 除应有0 4m的安全距离外 管道还应用C15以上的混凝土包封 包封厚度一般为100mm 长度每边宽出2m以上 管道光缆敷设方法一 清洗管道1 管孔资料核实 检查管孔及核对 接头位置 2 管孔清洗方法 竹片 穿管器 对于陈旧管道制作穿管器 3 清洗步骤 排毒气 穿管 二 预放塑料子管三 牵引张力的计算四 光缆牵引头 管道光缆的敷设方法1 机械牵引法A 集中牵引法B 分散牵引法C 中间辅助牵引法2 人工牵引法3 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敷设方法管道光缆的敷设步骤人孔内光缆的安装 3 直埋光缆敷设直埋光缆路由勘测直埋光缆敷设 长途光缆路由选择1 应以工程设计任务书和通信网路规划为依据 进行多方案比较 必须满足通信需求 保证通信质量 使线路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便于维护和施工 在满足干线通信要求下 适当考虑沿线区间等通信的要求 2 应以现有的地形 地物 建筑设施和既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 并应考虑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的影响 3 一般宜避开干线铁路 且不应靠近重大军事目标 4 应沿公路或可通行机动车辆的大路 但应顺路取直并避开公路用地 路旁设施 绿化带和规划改道地段 距公路不宜小于50米 5 应选择在地质稳固 地势较平坦地段 在平原地区 应避开湖泊 沼泽 排涝泄洪地带 尽量少穿越水塘 沟渠 不宜强求长距离的大直线 并考虑当地的水利和平整土地规划的影响 应尽量少翻山岭 通过山区时 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激烈 土石方工作量较少的地方 避开陡峭 沟壑 滑坡 泥石流 以及洪水危害 水土流失的地方 6 光缆穿越河流 应选择在符合敷设水底光缆的地方 并兼顾大的路由走 向 不宜偏离过远 对于大的河流或水运繁忙的航道 应着重保证水底光缆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 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 7 光缆线路通过水库的位置 应在水库的上游 当必须在下游通过时 应考虑水库发生事故 危及光缆安全时的保护措施 光缆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 8 光缆线路不宜穿越大的工业基地 矿区等 当必须通过时 应考虑地层沉陷对线路安全的影响 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9 光缆线路不宜穿越城镇 尽量少穿越村庄 当穿越或靠近村庄时 应适当考虑村庄建设规划的影响 10 光缆线路不宜通过森林 果园 茶林 苗圃及其他经济林场 对于地面上的建筑设施和电力 通信杆线等宜尽量避开 终端站站置选择1 应认真贯彻 少占农田 不占良田 的方针政策 2 做到经济合理 1 站置不应偏离干线路由过远 2 站置位置应便于外市电的引入 地线组的敷设 水源的提供和运输道路的铺设 3 选定站置处不拆或少拆民房 4 不占用高产田 菜地和果园 5 选定站置处建筑土石方要少 3 应满足传输技术要求 提供维护使用的方便 4 站置应利于安全生产 1 选定的站置应地质稳固 适合建筑条件及投产后的安全生产 2 所选的站置和下列重要目标的最小距离暂定为 距离重要军事设施 机场 大型桥梁 大型水利设施 大型工厂 仓库和渡口 铁路编组站等为5公里 距干线铁路车站为2公里 距支线铁路车站为1公里 中继站站置选择有人中继站站置的选择1 根据网路规划 分转电路的业务需要 并结合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确定 2 站置宜设在县及县以下城镇附近 并应设在通信业务上有需求的城市 3 应尽量靠近光缆路由的走向 并便于进出光缆 4 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坚实 有水源和电源 具有一定交通运输条件 生活比较方便的地方 无人站站置选择1 无人站的设置应根据传输要求确定 2 应在光缆路由走向上 并允许在其两侧稍有偏离 3 具体地点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土质稳定 地势较高或地下水位较低 适于建筑的地点 2 交通方便 有理于维护和施工 3 避开有塌方危险 地面下沉 流沙 低洼和水淹的地点 4 便于地线安装 并避开电厂 变电站 高压杆塔及其他防雷接地装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方案的查勘查勘的任务1 拟定光缆传输系统设备 线路传输系统的光缆规格型号和多路传输设备的制式 2 拟定工程大的路由走向以及重点地段的线路路由方案 3 拟定终端站和沿途转接站 分路站 有人中继站方案 建设规模及其建筑结构 4 初步提出本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投资估算数额 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查勘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方案的查勘需收集的资料 续上表 续上表 现场查勘1 将收集的资料和实地查勘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 分析 比较 研究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选定重点地区的路由走向方案 2 了解工程沿线的现有通信网组成情况及其发展规划 了解沿线其他部门进网需求 3 查勘终端站 转接站 分路站和有人站可能的站置方案 其后有人站可只选定所属的城市 具体位置待下一阶段确定 4 征求工程相关单位如规划 战备和军事单位等对光缆线路路由走向及设站方案的意见 5 与建设单位共同商定查勘的结论 初步设计查勘的任务 初步设计查勘的任务 初步设计查勘的任务 查勘前的准备工作 初步设计查勘用的工具仪器 向沿途有关单位调查收集资料和商议事项的内容 向沿途有关单位调查收集资料和商议事项的内容 向沿途有关单位调查收集资料和商议事项的内容 向沿途有关单位调查收集资料和商议事项的内容 现场查勘1 现场核对1 50000地形图上初标的光缆路由方案位置 2 现场核对向各单位调查了解到的资料内容 核实现场地形 地物 建筑设施等的实际情况 随时修改初拟路由中地形不稳定和受外单位建设有影响的地段 并随时注意发现新的路由方案 进行现场查勘比较 选出最佳路由方案位置 3 会同维护专业人员在现场研究确定 进入市区利用现有管道敷设光缆的长度 需新建管道的地段和管孔数要求 计划作街头的人孔位置 计算管道光缆长度和订货盘长要求 4 根据现场地形 研究确定需要附挂桥上和采用架空方式架设光缆的地段 5 确定光缆线路穿越河流的位置 1 现场勘测河床和两岸土质 河堤是否稳固 注意避开冲刷 塌方和险工地段 2 对穿越特大河流 过河光缆安全性差且抢修困难的主要干线光缆线路 勘察备用过河光缆路由和水线房的设置地点 3 研究水底光缆线路施工方法 对施工难度大的河流 调查具有承担施工力量的单位及所需费用 4 估算水底光缆长度和订货盘长要求 6 拟定光缆线路的防雷 防蚀 防强电 防机械损伤的段落 地点及其防护措施 7 查勘沿线土质种类 初估石方工程量和沟 坎的数量 8 了解沿线白蚁和啮齿动物繁殖及对埋设地下光缆的伤害情况 9 配合传输设备 电力 土建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设计查勘任务中的机房选址和确定光缆的进线方式与走向 10 会同当地局 站 维护人员研究拟定初步设计中关于系统配置和维护制式等有关事宜 整理有关资料1 将调查到的军事目标 矿区范围 水利设施 接近的高压输电线 电厂 变电站 电气化铁道的有关设施 输油 输气管以及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包括地下隐蔽工程 标绘在1 50000地形图上 2 整理提供图纸 3 用量图仪在1 50000地形图上计量以下距离长度 1 路由总长度 2 终端站 转接站 分路站 有人及无人中继站间的距离 与其他重要军事目标 重要建筑设施的距离 3 光缆线路路由的不同地形 不同土质 顺沿公路 铁道 接近高压输电线和电气化铁道 防雷地段 防腐蚀地段 防机械损伤段落及不同路由方案的相关长度 4 统计各种规格的光缆长度 初步设计查勘整理提供的图纸 续上表 总结汇报1 查勘组全体人员对选定的光缆路由 站置选择 系统配置 各项防护的技术措施及维护设施等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 有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