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简单介绍.ppt_第1页
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简单介绍.ppt_第2页
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简单介绍.ppt_第3页
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简单介绍.ppt_第4页
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简单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阳市绿地系统规划 小组成员 前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指导城市绿化建设的蓝图 由于种种原因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以后 未能及时编制绿地系统专业规划 因此 安阳市城市绿化建设长期处于较为盲目的状态 从而造成绿地发展迟缓和分布不合理现象 城市绿化综合效益较差 为了及时改变这种状况 一九九九年五月 根据安阳市领导 聘请高水平专家 编制高标准规划 的指示精神 安阳市委托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与安阳市规划设计院 安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共同编制了 安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该规划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开始编制 至二00一年一月完成 一 城市概况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端 东经113 38 114 59 北纬35 12 36 21 城市建成区面积45 08km2 非农业人口54 73万人 交通发达 工业门类齐全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 自然环境 安阳市地处北暖温带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温适宜 年平均气温12 7 13 7 年均降水量581 1 693 1mm 全年日照时数4431 8 4432 3小时 地势西高东低 土壤类别丰富 人均水资源仅有400 9立方米 为缺水地区 三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 至2000年 全市拥有三处市级公园 公园绿地70 0公顷 街头绿地17 0公顷 生产绿地41 11公顷 防护林地9 0公顷 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193 0公顷 主要存在问题 绿化指标偏低绿地分布不均 全市绿地未形成体系 种植类型简单树种单调 四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一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通知 二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 交通和自然条件 在现有的绿化基础上 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 高水平 高标准地规定各项绿化指标 科学地安排各类绿地 通过规划将各种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为市民建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提高安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 2005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绿化覆盖面积2811公顷园林绿地2527公顷公共绿地693公顷 绿化覆盖面积4730公顷园林绿地4373公顷公共绿地1062公顷 2010年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 2010年 规划城市面积100km2 城市人口100万人 本规划将分期实施 第一期2001年 2005年 第二期2006年 2010年 分期规划目标为 三 绿地布局结构 洹河 万金渠 洪河 三带 三带 三环 八横 八纵的 带 环 网 结构 二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内环城路 中环城路 外环城路 三环 三 绿地布局结构 北外环路北中环路安钢大道文峰大道文明大道文昌大道弦歌大道南外环路 西外环路107国道城区段梅东路中州路彰德路东风路中华路东外环路 八纵 八横 四 规划内容 1 公共绿地规划 新增市级公园6处 278 6公顷 新增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园29处 234 32公顷 新增道路 河渠带状公共绿地55 87公顷 新增小型游园及街头绿地广场近百处 169 10公顷 四 规划内容 2 生产 防护绿地规划 生产绿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围内 75公顷 洪河城区段上游 57公顷 东外环路西侧 80公顷 国有生产绿地达212公顷占城市规划用地2 12 四 规划内容 2 生产 防护绿地规划 防护绿地 规划共新增防护绿地468 46公顷 铁路两侧防护绿地54 79公顷每侧宽15 40米 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宽20米 面积为71公顷 工业区及仓储周边防护绿地宽15 110米面积116 61公顷 市政防护绿地每侧宽20 40米面积17 84公顷 河道防护绿地每侧宽15 110米面积208 22公顷 四 规划内容 3 道路绿化规划 道路绿地率控制指标 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 绿地率不少于30 红线宽度为40 50米的道路 绿地率不少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 绿地率不少于20 园林景观道路 绿地率不少于40 本规划新增道路绿地327 36公顷11 主干道外侧配套绿地率控制 已建主干道道路红线外侧控制绿地宽度不少于15米新规划的主干道道路红线外侧控制绿地宽度不少于20米 道路绿地规划原则 行道树及主干道两侧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既要突出生态及防护功能 又要形成与郊外沟通的气体交换廊道 应以选择树冠优美 冠大荫浓的乡土树种为主 引进适地新优树种为辅分车带绿化应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选择低矮植物及地被植物 四 规划内容 4 历史文化古迹的绿化规划 古城区绿化规划 拆除违章建筑 建造城市绿地 建设和完善文物古迹及坑塘周边公共绿地 完善护城河绿化带建设 因地制宜的建设花园式步行街 殷墟保护区绿化规划 重点保护区内采取浅根性植物绿化 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区 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 进行常规绿化 滨河绿带绿化规划 在洹河 洪河 万金渠等城区主要水系两侧辟建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景观绿地 四 规划内容 5 单位绿地及居住区绿地规划 规划指标控制 一类居住区用地 绿地率 40 二类居住区用地 绿地率 30 40 行政办公用地 绿地率 30 40 商业金融用地 绿地率 25 45 文化娱乐用地 绿地率 35 50 体育用地 绿地率 40 55 医疗卫生用地 绿地率 45 60 教育科研用地 绿地率 40 60 市政设施用地 绿地率 30 45 特殊用地 绿地率 40 仓储用地 绿地率 20 30 其他用地 绿地率 30 居住区绿地短缺的补救措施 在经过居住区的道路红线外侧 辟建 生态景观绿地 加速带状公共绿地建设 利用带状绿地服务半径大的优势 缓解居住区绿地不足的矛盾 拆除居住区中违章建筑及临时建筑 见缝插绿 增加绿地面积 一类工业用地 绿地率 25 35 二类工业用地 绿地率 35 45 三类工业用地 绿地率 45 四 规划内容 6 避灾绿地规划 针对震灾及震灾引发的二次灾害 利用广场 绿地 文教设施 体育场馆 道路等建立城市避灾体系 一级避灾点 包括居住区绿地 组团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及居住区就近的生态景观绿地 该避灾点面积应在1000平方米以上 并且距二 三类工业用地的距离需大于500米 震灾发生时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 二级避灾点 包括人民公园 洹水公园等15处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 洹河景观带 体育场馆和文教设施 震灾后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 避灾通道 将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上与一级 二级避灾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避灾通道道路绿地率不低于25 道路两侧绿带宽度不小于10米 本规划将文峰大道等十三条道路规划为避灾通道 救灾通道 该类道路绿化率控制在30 以上 两侧绿带宽度不小于20米 本规划将人民大道等十三条道路规划为救灾通道 四 规划内容 7 生态景观绿带规划 生态景观绿带是本规划提出的一个新的绿化观念 结合安阳市的规划 辟建和加宽道路红线 河渠蓝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地 建设兼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及景观绿地为一体的离散式带状绿地 在规划期内共规划生态景观绿带503公顷 根据绿化功能侧重点不同 又分为生态景观防护绿地244公顷 生态景观公共绿地259公顷 以上两类绿地在统计上分别归类于防护绿地及公共绿地 四 规划内容 8 树种规划 树种规划原则 1 绿化树种选择要基本符合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 注意树种生长的最适条件和极限条件 2 以地带树种为主 重视乡土树种选用 适当选用外来适地优良树种 3 以乔木为主 合理安排乔木 亚乔木 灌木 藤本 草坪和地被植物 乔 灌 草比例6 3 1 4 速生树与慢生树合理搭配 5 落叶 常青 6 4 6 市花 市树的种植应占有一定比例 7 注重树种多样性 建设各级公园22处 新增公园面积261公顷新建游园 街头绿地等各类开敞绿地91处 面积157公顷完善和新建23条道路绿化及6座立交桥绿化 新增道路绿地215公顷建设生态景观绿带335公顷 各类防护绿地269公顷 生产绿地212公顷完成292公顷居住区绿地及434公顷单位附属绿地建设 新建各级公园14处 面积257公顷 新建游园 街头绿地等开敞绿地22处面积41公顷 完成12条主干道路绿化及1座立交桥绿化 新增道路绿地112公顷 建设69260延长米生态景观带 面积168公顷 建设各类防护绿地199公顷 完成417公顷居住区绿地及652公顷单位附属绿地建设 四 规划内容 9 分期规划 2001年 2005年重点规划内容 2006年 2010年重点规划内容 四 规划内容 10 市域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市域景观区规划 以古城 殷墟 袁林 洹河及后岗三层文化为主的市区景观区 以彰武小南海水库 珍珠泉小龙门 小泰山 清凉山 唐塔 羑里城遗址 岳飞庙及西门豹祠等城市近郊景观区 以太行山风光 红旗渠 二帝陵 商中宗陵 瓦岗寨 欧阳书院等城市远郊景观区 大环境生态空间体系规划原则 加强建成区绿化网络与城郊自然景观的连通 注重整体优化 强化滨水区 古城等环境敏感区的自然保护 全力保护城市郊区等生态脆弱带的自然景观 并利用城郊大片过渡地带 河渠等有利条件建设自然风景区 保护区 防护林带及绿环 加强市 镇及景区绿化 形成绿色 斑块 结合国道 省道 乡村道路 河流两岸绿化形成绿色 廊道 完善西部丘陵地山林及中 东部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与保护 形成城市绿化 母体 斑块 廊道 母体结合构成城市外围生态保护圈 五 绿地系统效益分析 城市绿化效益包括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其中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到2010年实现规划 市城市绿地将增加到4373公顷 根据有关部门专家测算 城市绿地产氧量达到26 8亿立方米 可吸收二氧化碳34 9亿立方米 吸收二氧化硫0 87亿立方米 滞尘能力为25 96万吨 涵养水源蓄水4997 5万立方米 降温能力为8 02兆大卡 城市绿化将达到国内城市中等水平 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八十年代中后期标准 投资效益分析 2001 2005年 实现规划需要投资14 99亿元 绿地产出 包括果林产品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 为55 82亿元 投入产出比为1 3 72 2006 2010年 实现规划需要投资15 12亿元 绿地产出为120 88亿元 投入产出比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