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课件PPT.ppt_第1页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课件PPT.ppt_第2页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课件PPT.ppt_第3页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课件PPT.ppt_第4页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学课件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档案保护技术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 概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论文著作索引档案保护主要网站习题库 allrightreserve 概述 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档案保护技术的历史和现状三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性质和特点四学习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复习思考题 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 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含义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坏规律及科学保护档案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二 档案制成材料的含义档案制成材料是记载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 它由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 术语 记录技术 模拟记录 数字记录 物理保护 逻辑管理 原件 基础数据 三 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内容1 研究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 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原因 2 寻求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 包括防的技术与治的技术 四 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含义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档案制成材料抵抗外界理化因素的损坏和保持原来理化性能的能力 抵抗外界理化因素的损坏和保持原来理化性能的能力强 该制成材料耐久性就好 反之 耐久性就差 二 档案保护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一 历史 档案保护技术的产生可以说是出于一种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 以我国为例说明保护技术发展的历程 二 现状 1 中国 2 世界 三 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 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 二 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方法 四 学习这门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 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 上好试验课 三 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档案保护技术学 档案制成材料 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 2 问题 1 简述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 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3 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为什么要贯彻 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方针 4 预测一下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应包括哪些内容 5 档案制成材料经历了那些演变过程 演变的趋势特点有哪些 参考文献 1 郭莉住珠主编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技术数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3 黄清平编 新型档案材料概要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4 苏 谢尔加晋著 黄坤坊译 文件保护原理 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5 李鸿健主编 档案保护技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一章纸质档案的耐久性 纸张 第一节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与纸张耐久性的关系第二节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与纸张耐久性的关系第三节纸张生产过程与纸张耐久性关系第四节纸张的主要性质与纸张的老化 第一节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与纸张的耐久性 一 造纸原料 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与纸张耐久性关系二 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 一 造纸原料 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与纸张耐久性关系 一 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种类 用于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应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 原料中纤维素的含量应大于40 第二 纤维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30 种类 1 木材纤维原料 木材纤维图片 1 针叶木 2 阔叶木2 非木材纤维原料 1 种毛纤维 2 韧皮纤维 3 禾本科纤维 二 植物纤维的结构及化学成分 1 植物纤维细胞 厚壁细胞是一种丧失了生活力的死细胞 它是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 2 植物纤维细胞的结构 纤维细胞壁的结构 纤维细胞的结构3 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1 纤维素 2 半纤维素 3 木素 二 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 一 纤维形态 纤维的亚结构 显微镜下的纤维 主要包括纤维的长度 宽度 长度比 均一性和壁腔比等 二 化学成分的含量 用纤维素含量高的原料抄造的纸张耐久性好 三 杂细胞含量 在细胞含量越少越好 第二节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与纸张耐久性 一 纤维素二 半纤维素三 木素 一 纤维素 一 纤维素的结构 二 纤维素的性质 一 纤维素的结构 1 纤维素的形成 动画 2 纤维素的结构特点与纸张耐久性 1 纤维素的直链结构有利于纸张的耐久性 2 纤维素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有利于纸张的耐久性 当相邻纤维素分子链如果很接近 氢氧基接近到2 6nm 毫微米 纳米 的距离以下时 一个纤维素分子链上氢氧基 oh 中的氢原子 h 与另一个纤维素分子链上氢氧基 oh 中的氧原子 o 互相吸引 形成了氢键 oh o 二 纤维素的性质 1 溶解性 常温下 纤维素不溶与水 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如乙醇 苯 丙酮和乙醚等 2 纤维素水解 1 概念 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的过程称作纤维素的水解 2 水解过程 动画 3 结果 纤维素一旦发生水解 氧桥断裂 分子间范德华力及氢键减少 纸张强度下降 寿命缩短 因此 纤维素水解过程也是档案纸张遭受破坏的过程 4 条件 水 酸 酶 温度 纤维素的种类 3 纤维素氧化 1 概念 纤维素可以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2 过程 纤维氧化反应发生在纤维素分子的氢氧基上 3 结果 氢氧基变为 醛基 cho 羧基 cooh 或酮基 co 这样就形成了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 图片 4 影响纤维素氧化的因素 氧化剂的种类和数量 光 空气湿度或纸张含水量 温度 4 纤维素光解 概念 在无氧的存在的情况下 光对纤维素的破坏作用叫光解作用 总结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可以用下面的分子式来表示 纤维素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和氧化两大破坏反应 但比起半纤维素 木素来说 其性质还是稳定的 二 半纤维素 一 半纤维素的结构 二 半纤维素的性质 一 半纤维素的结构 1 结构 是由多种单糖脱水聚合而成的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 2 结构特点 与纤维素相比 1 半纤维素是由许多不同的单糖脱水聚合而成的 不均一聚糖 而纤维素是由一种单糖即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 均一聚糖 2 半纤维素的聚合度很小 分子链很短 并且有支链 难以形成氢键 3 半纤维素结构中单糖的聚合除了c1和c4原子上的氢氧基脱水外 还有其他部位的碳原子 如c1和c6 上的氢氧基脱水后通过氧桥联接的 二 半纤维素的性质 1 溶解性 易溶于碱溶液中 2 化学性质 比纤维素易发生水解 氧化和光解反应 因此 半纤维素的稳定性要比纤维素差 3 易吸水膨胀 呈现粘滑性 这种性质使造纸中打浆容易些 同时能保护纤维 使之不易被横向切断 所以纸浆中含有适量的半纤维素可提高纸张强度 另外 纸浆中保留适量半纤维素有利于打浆 节省打间 并提高得浆率 三 木素 1 结构 由c h o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结构单元是苯基丙烷 具有网状空间结构 2 性质 1 不溶于水 常温下不溶于稀碱 稀酸溶液 2 高温下 某种一定浓度的酸或碱可与木素作用使其溶解 造纸工业中就是利用这个性质去除木素的 3 木素易氧化 尤其在光照条件下 氧化更快 这是木素含量高的纸易发黄变脆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纸张生产过程与纸张耐久性 造纸流程图 动画 造纸技术的流传 图片 古代造纸技术 图片 图片1一 制浆二 漂白三 打浆四 施胶五 加填 一 制浆 一 定义 制浆就是从造纸植物纤维原料中分离出纤维的过程 二 制浆方法 1 机械法制浆 定义及优缺点 2 化学法制浆 定义及优缺点 二 漂白 一 漂白原理及方法用各种漂白基去处有色物质 获得洁白的 具有良好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纸浆 根据原理的不同 可分为还原性漂白和氧化性漂白 二 漂白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1 漂白过程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已发生氧化反应 导致纸张机械强度下降 2 残留的漂白剂对纸张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继续氧化 三 打浆 打浆就是对植物纤维的润胀 分丝 疏解 对纸张的机械指标有影响 打浆纸良好造出的纸纤维交织好 机械强度 柔韧性好 纤维间也易接近形成氢键 四 施胶 一 施胶的作用 增加纸张的抗水性能 二 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增加纸张的酸度 原因是 常用的植物胶松香 在施胶时需要加入沉淀剂明矾 明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铝 硫酸铝与水会发生水解 生成硫酸 因此松香施胶给纸张带来酸 三 中性施胶 为了克服松香胶料给纸张带来的酸性物质 目前造纸工艺可以用中性胶料施胶 如我国等地研制的 耐久书写纸 就是采用中性施胶剂施胶 五 加填 一 加填的目的在纸浆中加入一些不溶于水的白色矿物质 改善纸张的适印性 平滑性和不透明性 二 对纸张性能的影响减少氢键的形成 增加纸张的灰分等 第四节纸张的主要性能与纸张的老化 一 纸张的主要性能二 纸张老化 一 纸张的主要性能 一 纸张的物理性能 定量 厚度 紧度 透气度 施胶度和吸收性等 二 纸张的光学性能 白度和不透明度等 三 纸张的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 耐破度 耐折度和撕裂度等 四 纸张的化学性能 包括化学成分的含量 水分 ph值 灰分 铜价和粘度等 二 纸张老化 一 纸张老化的概念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 纸张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 从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 二 纸张老化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纸张的内部原因 即纸张的主要成分具有老化的可能性以及纸张内部存在着促进纸张老化的不利因素 二是外部原因 即外界环境因素作用于纸张 引起和促进纸张的老化 三 纸张老化过程的人工模拟纸张在105 5 老化72小时相当于自然老化25年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半纤维素 纤维素 木素 氧桥 氢键 纸张的老化 化学浆 机械浆 纤维素氧化 纤维素水解 2 问题 1 造纸植物纤维细胞壁结构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判断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 3 常用的造纸植物纤维有哪些 它们造出的纸张质量如何 4 试述纤维素的结构与纸张耐久性关系 5 根据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你认为纸质档案在保存过程中应创造怎样的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 6 手工纸为什么比机制纸耐久 7 纸张中的酸主要来源于哪 8 纸张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9 纸张为什么会老化 其过程怎样 参考文献 1 刘仁庆 造纸入门 轻工业出版社 1981年版 2 汪小兰 有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3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使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二章纸质档案的耐久性 字迹 第一节决定字迹耐久性的因素第二节档案字迹的成分及其耐久性 第一节决定字迹耐久性的因素 一 字迹色素成分的耐久性二 字迹与纸张结合方式的耐久性三 字迹耐久性的综合评价 一 字迹色素成分的耐久性 一 定义 字迹材料中使字迹显色的成分 二 种类 一 碳黑 最耐久的色素成分 二 颜料 较耐久的色素成分 三 染料 不耐久的色素成分 二 字迹与纸张结合方式的耐久性 一 结膜方式 最耐久的结合方式 二 吸收方式 较耐久的结合方式 三 填充或粘附方式 不耐久的结合方式 当然 具体的字迹结合方式是很复杂的 不是单纯的哪一种 而是可分成不同的结合阶段 如 油墨类的固着过程 吸收阶段 渗透阶段 干燥固着阶段 墨水类的渗透干燥过程 色料在溶液中向纤维表面扩散 纤维表面对色素分子的吸附 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或内层扩散并干燥固着 铅笔类字迹与纸张的结合 是靠书写的压力把色素成分填充在纸张的表面的孔隙内 从而把色素成分固定在纸张上 三 字迹耐久性的综合评价 全面地评价一种字迹的耐久性 应把字迹的色素成分和色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两者结合起来 由此可将字迹分为三类 一 最耐久的字迹 二 比较耐久的字迹 三 不耐久的字迹 第二节档案字迹的成分及其耐久性 一 墨和墨汁字迹 字迹褪变图片 二 墨水字迹三 油墨字迹四 圆珠笔字迹五 复写纸字迹六 铅笔字迹七 印泥和印台油字迹八 复印图线条九 静电复印件字迹十 传真件字迹十一 计算机打印件字迹 一 墨和墨汁字迹 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 动物胶和防腐剂 一 色素 碳黑 碳黑是有机物在缺氧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制成的 二 与纸张结合方式 动物胶与纸张结膜 墨汁是以碳黑为色素成分 虫胶作粘合剂 硼砂作防腐剂 加适量水配制而成 因此 墨和墨汁是最耐久的字迹材料 二 墨水字迹 一 蓝黑墨水 1 色素成分 变黑成分 由鞣酸 没食子酸和硫酸亚铁三种化学物质在书写之前后形成的有机颜料组成的 和着色剂共同构成 2 与纸张结合方式 蓝黑墨水的色素成分与纸张的结合方式是吸收 因此 蓝黑墨水属于比较耐久的字迹材料 二 纯蓝墨水 红墨水字迹 三 碳素墨水字迹 三 油墨字迹 印刷文件必须使用油墨 印刷字迹的耐久决定于油墨的质量 油墨是有色素成分 粘结剂 填充料和辅助剂等成分组成的具有一定流动度的浆状胶粘体 一 色素成分 印刷油墨中的色素主要是颜料 由黑 蓝 红等颜色 二 结合方式 渗透干燥 氧化结膜 挥发 结论 耐久性状况的判定 四 圆珠笔字迹 一 色素 多为有机染料 不耐光 不耐热耐酸碱性也较差 二 结合方式 油脂或醇 所以会出现油渗和扩散现象 耐久性结论 一般不宜用圆珠笔书写或批改文件 五 复写纸字迹 我国50年代形成的复写纸字迹档案 有很大一部分早已发生褪色 扩散现象 严重影响了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因此 书写文件时要避免使用复写纸 一 色素 二 与纸张结合方式耐久性评价 六 铅笔字迹 一 色素 二 与纸张结合方式耐久性评价 七 印泥和印台油字迹 古时印泥的主要色素成分为朱砂 属于无机颜料 其性能稳定 不会退变 可长期保存 印台油与印泥耐久性相同吗 八 复印图线条 复印图是用晒图纸从底图上复制的一种图纸 一 铁盐复印图1 铁盐线条形成原理 一是利用高价铁盐的感光性 即高价铁盐受光照后可形成低价铁盐 二是利用高价和低价铁盐可与某些化学药品作用显色来形成图形的 色素成分是有机颜料 2 铁盐线条形成过程 1 蓝底白线条 动画 2 白底蓝线条 3 白底黑线条 二 重氮盐复印图1 重氮盐的性质 光敏性与偶联性 形成的色素为染料 2 重氮盐线条形成过程 动画 九 静电复印件字迹 静电复印是电摄影方法的一种 它是利用光敏半导体作为感光材料 经过充电 曝光 在感光材料表面形成电荷潜像 然后靠潜像中电荷吸收墨粉而形成墨粉图像 再通过转印 定影而形成复印件 这是一个光电物理变化的过程 其字迹的耐久性 主要取决于静电显影墨粉的质量 动画 十 传真件字迹 传真件字迹有以下几种 1 喷墨记录字迹 喷墨记录法的墨水是用油类 染料或颜料配制而成 所以喷墨记录件的字迹耐久性差 2 静电记录字迹 由于静电记录传真件字迹的色素成分是碳黑 与纸张结合方式是部分干燥结膜 所以是比较耐久的字迹材料 3 感热记录字迹 由于这种传真件字迹中的色素是由无色染料和生色剂发生化合反应而生成的 所以采用感热记录的传真件不能作为档案长久保存 十一 计算机打印件字迹 一 针式打印件字迹 色素成分是颜料或染料 字迹的转移固定方式属吸收和粘附相结合的方式 字迹还易扩散 所以不耐久 二 喷墨打印字迹 字迹材料是喷墨墨水 彩色喷墨打印机的色素大多数为染料 这种打印字迹是不耐久的 三 激光打印件字迹 激光打印字迹的耐久性与静电复印字迹相同 主要取决于墨粉 墨粉的主要成分是颜料或染料 墨粉的转移方式为粘附 固定方式为结膜 所以 以碳黑为色素的打印字迹属于较耐久字迹 而彩色激光打印字迹的耐久性取决其色素成分 颜料成分的制剂耐久 染料成分的字迹则不耐久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碳黑 颜料 染料 2 问题 1 判断一种字迹材料耐久性的标准是什么 2 为什么圆珠笔 复写纸字迹容易扩散 3 比较蓝黑墨水和纯蓝墨水字迹的耐久性 4 科技蓝图线条包括哪几种 比较其耐久性 5 比较各种打印件字迹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日 斋藤省吾主编 韩凌译 信息的记录与显示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88年 2 董明达等 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 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7年版 3 曲志深 喷墨打印机原理与维修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三章非纸质档案耐久性 第一节胶片档案的耐久性第二节磁性载体档案耐久性第三节光盘的耐久性 第一节胶片档案耐久性 一 胶片档案的结构组成二 胶片档案成像原理三 冲洗质量对胶片耐久性的影响四 胶片档案的老化与变质五 胶片档案的保管 一 胶片的组成 一 黑白胶片1 结构2 种类1 硝酸纤维素片基 不安全片基 易分解 易燃烧 2 醋酸纤维素片基3 聚酯片基4 识别片基的方法 彩色胶片1 组成 卤化银 明胶 成色剂卤化银 彩色显影剂 彩色显影剂氧化物 银彩色显影剂氧化物 成色剂 彩色影像2 耐久性 二 胶片档案成像原理 一 黑白影像的形成原理 二 彩色影像的形成原理 三 冲洗质量对胶片耐久性的影响 一 定影 以硫代硫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定影液与胶片中未曝光的卤化银作用 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的过程 定影过程分三个阶段 1 定影液向乳剂层扩散2 定影液与未曝光的卤化银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银钠 不溶于水 3 硫代硫酸银钠继续与定影液硫代硫酸钠反应形成水溶性较好的物质 如定影不充分 则会在胶片中残留不溶于水的硫代硫酸银钠 会使影像变黄 二 水洗将胶片定影后在乳剂层表面和内部残留的硫代硫酸钠和银的络合物水洗掉 根据国际标准规定 长期保存的胶片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影小于0 7微克 厘米2 总之 冲洗工艺中对胶片耐久性影响的主要是定影和水洗 他们会给胶片带来硫 使影像变黄 四 胶片档案的老化与变质 一 影像变色1 黑白影像 1 硝酸片基的自发分解使影像退色 2 空气中含硫的污染物使影像变黄 3 水洗不彻底使影像变黄 4 影像变白2 彩色影像 1 暗退色 彩色影像的染料受热受潮变质 2 明退色 染料的发色团在强光的照射下退色 二 明胶变性 对温湿度的敏感性 吸水膨胀 干燥收缩 酶解 化学分解 胶膜强度低 易划伤 变形等 三 片基老化 硝酸片基不耐热 醋酸片基会发生醋酸综合症等 五 胶片档案的保管 一 装具 中性纸 聚脂薄膜 铝合金或不锈钢 二 库房管理1控制温湿度2防止阳光照射3保持库内清洁4注意预防火灾5加强管理体制 第二节磁性载体档案耐久性 磁性载体档案是将声音 图像和数据变成电信号 用磁介质发生磁化后的剩磁来保存信息的 一 磁记录原理磁性载体档案是利用 电生磁 将信息内容的电信号转变成磁信号而记录在磁性材料上 再利用 磁生电 将磁性材料上的磁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而重放出来的一种声像档案 二 磁性载体档案的种类与结构 一 种类 根据所用磁记录设备的不同 磁性载体档案分为磁带 磁盘 磁卡 磁鼓 磁泡和记忆磁芯等几类 二 结构 磁带 图片 软磁盘 硬磁盘 图片 的结构 三 磁性载体材料的物质组成 一 磁带磁记录层 伽玛三氧化二铁 含钴的铁氧体等 底基材料 塑料 粘结剂 二 软磁盘聚酯薄膜 伽玛三氧化二铁 保护套 三 硬盘 盘片为铝合金 玻璃或玻璃陶瓷复合材料 磁性介质为氧化介质 少用 薄膜介质 靠电镀或溅设工艺 主要物质为钴合金和镍磷层四 磁性载体档案的耐久性 一 录放设备的性能 录音机 录像机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正确使用方法 二 磁信号的耐久性 1 电磁转换性能的完整性2 磁记录载体的保存特性 外磁场 磁载体表面的污损 过渡使用等 三 电子文件的耐久性 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相关法律 法规的完善 五 磁性档案的保管 图片 一 磁带 1 保存环境 库房温湿度 防磁 防光 防火 防尘 2 合理的管理制度 检查制度 存放形式 定期卷绕 定期翻录等 二 软磁盘 防长霉 变形 污染 远离磁场 三 硬磁盘 不要随意关机和频繁启动 电源稳定 空气洁净 防震 磁头归位 防温湿度的巨变 第三节 光盘的耐久性 一 光盘的种类与结构二 光盘的老化原因三 光盘的保管 一 光盘的种类与结构 一 种类通常按记录方式分有 只读光盘 刻录光盘 可擦写光盘 二 结构1 片基 玻璃 铝合金 塑料 2 反射层 盘基表面镀一层反射率很高的金属薄膜 用于信息读出与写入 2 存储介质 锑 铋等金属 此外还有合金 有机染料 磁光材料 如tbfeco 和相变材料 如tegeas 等 3 保护层 硫化锌 氮化铝 四氮化硅等 二 光盘的老化原因 一 光盘制成材料的变质 记录介质的灵敏度 分辨率率 信噪比 理化性能等 二 记录结构 烧蚀记录 光磁转变记录 相变记录等对信息的读出与保存影响不同 三 写读功率 写读方式 四 盘体缺陷 五 环境污染 温湿度条件等 三 光盘的保管 一 减少使用 二 防空气污染 三 调控空气温湿度 四 保持信息读取面的清洁 五 防止标记面的机械损伤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居里温度 驰豫时间 矫顽力 信燥比 磁带复印效应 2 问题 1 为什么硝酸片基为不安全片基 2 黑白影像退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彩色胶片的影像为什么一般不作档案保存 4 哪种片基材料易发生 醋酸综合症 其原因和表现 5 如何做好胶片档案的保护工作 7 磁记录的原理是什么 8 磁性载体材料的耐久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 衡量磁记录材料耐久性的指标有那些 10 如何评价电子文件耐久性 11 如何合理地保管磁性载体档案 12 光盘有那些种类 其中那种适合做档案文件保存的载体 13 光盘的耐久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如何合理的保管光盘档案 参考文献 1 鲍之凯 金秀中 磁记录技术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8年版 2 刘家真主编 声像档案管理与保护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3 国家档案局外事处编 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论文集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88年版 4 黄清平编 新型档案材料概要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5 冯乐耘李鸿健 档案保护技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992年第二次印刷 6 金波主编 档案保护技术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章档案库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 第一节空气状态与焓湿图第二节库内温湿度调控的依据第三节温湿度的测量第四节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方法 第一节空气状态与焓湿图 一空气状态参数二焓湿图 一 空气状态参数 空气状态参数是描述空气的物理性质的指标 包括温度 湿度 压力等 其中 与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有关的状态参数主要有 一 温度这里主要是指空气的温度 即空气的冷热程度 又简称气温 符号是t或t 在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中 经常使用的库内温度 库外温度 指的就是库房内外空气的温度 常用的有三种温标 摄氏温度 华氏温度 绝对温度 二 湿度物质的湿度一般用含水量表示 指每一克物质所含水分的重量 空气的含水量有以下几种 1 含湿量 含湿量是指1kg干空气的实际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用d表示 单位是g kg 2 绝对湿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的量 通常表示为1m 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重量 单位是g m 符号用z表示 3 饱和湿度 空气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湿度称为饱和湿度 用zb4 相对湿度 每立方米空气实际所含水蒸气的重量与同温下饱和状态所含水蒸气重量的百分比 用 表示 其公式为 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同温度下的饱和量 100 三 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指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在温湿度管理中要注意防止结露现象的出现 四 焓内含1kg干空气的实际空气所含热量称焓 用符号i表示 单位是kj kg 二 焓湿图 一 焓湿图的组成 二 焓湿图主要用途 一 确定空气状态在一定大气压力下 只要测出温度 含湿量 焓和相对湿度这四个状态参数中的任意两个 就可以确定空气的状态 二 确定空气状态参数通过某个已确定的空气状态点可以求证空气的各个状态值 三 确定混合后空气的状态 四 空气状态的变化 第二节库内温湿度调控的依据 一 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二 不适宜温湿度对档案的影响三 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标准 一 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 库外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动画 1 库外温度变化的规律 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 1 日变化 是指一天24小时之内的变化 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 日出前气温最低 日出后气温逐渐升高 到午后2时 3时时达最高值 以后逐渐降低 到次日日出前又达到最低值 2 年变化 是指某一地区的气温在一年四季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地 最高气温的月份在内陆是7月 沿海上8月 内陆和沿海最低气温的月份分别是1月和2月 2 库外湿度变化的规律 1 库外绝对湿度变化的规律 与温度变化成正比 2 库外相对湿度变化的规律 与温度变化成反比 二 库内温湿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1 温度 库内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与库外基本一致 日变化通常比库外迟1 2小时 一昼夜内库内最高温度低于库外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高于库外最低温度 此外库内不同部位的温度也不一样 向阳一面温度偏高 背阴一面温度偏低 上部温度偏高 越接近地面温度越低 2 湿度 库内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与库外基本一致 但变化速度和幅度均小于库外 库内不同部位的相对湿度也有差别 库内背阴面比向阳面相对湿度高 下部比上部相对湿度高 地面四角和框架之下相对湿度高 总之 库内温湿度受库外温湿度变化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有一个过程 在时间上有所滞后 程度上有所减弱 二 不适宜温湿度对档案的影响 不适宜的温湿度主要指高温 高湿 低温 低湿 一 温度对档案的影响 通过两条途径影响档案制成材料的 促使档案制成材料大分子转变变 改变化学反应活化能 发生氧化 水解 等多种反应 1 高温 档案库房温度在30 以上就是高温了 1 加速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有害生物因子对档案载体的破坏作用 2 高温促进了字迹材料及声像档案影像分解 2 低温 低温有利于档案室的保管 但是 必须坚持一条原则 低温不得低于纸张等载体材料中的水结冰时的温度 二 湿度对档案的影响 湿度主要是通过直接途径 档案制成材料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中表现为吸湿和解吸 和间接途径 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大 档案的吸湿性增强 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对档案制成材料破坏作用增强 来破坏档案的 1 高湿 相对湿度高于70 的环境 1 加速对载体材料的破坏 2 是耐水性差的字迹洇化退色2 低湿 相对湿度小于50 的环境 主要是档案材料脆化 三 温湿度协同效应 温度与湿度对档案的综合作用 大于它们独立作用之和 三 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标准 一 标准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的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中规定一般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为14 24 45 60 二 依据1 有利于档案的耐久性2 考虑到我国气候和经济条件3 考虑工作条件4 考虑国外有关标准 第三节温湿度的测量 实验课操作温湿度计 第四节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方法 温湿度的调控是档案库房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 控制是基础 调节是重要的补充 库房温湿度的调控方法很多 如密闭 通风等 事实证明 采取增温 降温 增湿 降湿相结合是调控库房温湿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密闭二 通风三 调节库房温湿度的其他方法 一 密闭 库房密闭的重点是门窗 库房的密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叫永久性密闭 再一种叫暂时密闭 暂时密闭可分三种情况 一 库房密闭 二 箱柜密闭 三 文件袋密闭 二 通风 通风是根据空气流动的规律 有计划地使库内外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的目的 一 通风方式通风有两种方式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二 通风原则1 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的原则2 通风调节库内湿度的原则 通风降湿四原则 三 通风时应注意的事项 1 随时观察库内温湿度的变化 如果发生异常情况 应立即停止通风 2 与密闭等控制手段相结合 以保证通风的效果 维持较长的时间 3 通风还可以调节库内空气的流速 空气洁净度 有害气体的浓度 4 通风时应注意防虫防鼠 防风沙 5 库内外温差较大或梅雨季节不易通风 三 调节库房温湿度的其他方法 图片 去湿机 恒温恒湿机 恒温恒湿机功能 一 降湿方法1 吸潮剂 氯化钙吸湿 硅胶吸湿等 2 去湿机 1 原理 用冷冻的方法使通过的空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 将一部分水蒸气凝析出来 从而达到去湿的目的 2 工作过程 动画 去湿机的优点是 去湿性能稳定可靠 效果好 可以连续降湿 而且使用管理比较方便 使用环境 温度15 35 湿度40 95 二 降温方法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突出 需降温 三 增湿方法 图片我国西北等地区气候干燥 库内湿度偏低 相对湿度经常在30 左右 因此库内需要增湿 四 增温方法我国北方各省冬季气温较低 档案库房这时需要增温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绝对湿度 饱和湿度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焓湿图 通风 密闭 2 问题 1 不适宜温湿度对档案材料有哪些影响 2 研究库内外温湿度变化规律的意义何在 3 焓湿图的构成和用途 4 我国纸质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是什么 它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你如何理解 5 通风的依据是什么 在实际中要达到预期目的应注意哪些问题 6 去湿机的原理及工作过程怎样 如何合理的利用去湿机 参考文献 1 张承志著 保藏学原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2 李荣等编 图书馆现代技术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3 印 雅 帕 凯思帕利雅著 黄坤坊译 档案材料的保护与修复 档案出版社 1982年版 4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使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使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第五章光 空气污染对档案的危害与防治 第一节光对档案的危害第二节光危害档案的机理第三节档案部门的防光措施第四节空气污染对档案的危害第五节空气污染的防治 第一节光对档案的危害 一 光的特性二 光对档案材料的危害 一 光的特性 一 光的本质 1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光有能量 其能量与光波的频率成正比 与波长成反比 二 光的种类 1 太阳光 波长从2000 100000 到达地球的光波在 2900 3000 2 人工光 各种照明灯 二 光对档案材料的危害 一 对纸张档案的危害1 对纸张的危害 光照下纸张的色泽退变明显 光不仅改变纸张的色泽 同时降低纸张的强度 原因是短波长的紫外线和可见光对档案材料有一定的损伤 特别是紫外光 2 对字迹的危害 光赋予字迹一定的颜色 光的作用又能改变字迹色素结构 发色团 从而使字迹退色 二 对声像档案的危害1 对光学记录档案的危害 光的辐射热促使胶片中片基上的增塑剂挥发 还会使片基与明胶含水量下降 致使光学记录档案材料变脆 尤其是紫外线还能促使多种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降低光学记录档案的耐久性 2 对磁记录档案的危害 主要是以热能传递形式 加剧材料磁性分子的热运动 破坏磁记录档案信息记录的磁轨迹 改变其磁化状态 还会使磁性档案带基 磁记录层发生形变 老化 3 对光盘档案的危害光的照射能使光盘材料的外保护层软化 降低光盘材料的耐摩擦力 使光盘材料发生形变 塌边及翘曲 并使光盘材料的光轴偏离 导致检读光盘时误码率与错码率升高 难以正常地读取档案信息 对染料记录层的光盘影响较大 第二节光化学作用机理 一 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二 光化学作用机理 一 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因素 一 光的性能 包括光的波长 光的强度 功率 作用时间 二 环境条件 包括温度 湿度 氧气 金属离子等 二 光化学作用机理 一 光化学作用的表现1 光的热辐射2 光氧化作用3 光能作用 二 光化学反应机理1 光降解 档案材料吸收光能受激发而发生化学键断裂 使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下降 而降解 2 光敏化 在某些染料和化合物光敏剂的存在下 档案吸收近紫外线与可见光 并借助能量的传递而使档案材料降解 这样时光对档案的破坏由紫外光扩展到可见光 第三节档案部门的防光措施 一 档案库房的照度标准二 档案利用和保存中的防光措施三 滤紫外线四 增强档案的防光能力 一 档案库房的照度标准 一 库房防光的规定和技术要求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试行 jgt25 86规定 天然采光的档案库及其他业务技术用房应选用防紫外线玻璃和采用遮阳措施 防止阳光直射 档案库及查阅档案用房使用人工光源照明时 应选用乳白色灯罩的白帜灯 采用荧光灯时应有过滤紫外线和安全防火措施 二 确定库房的照度标准 二 档案利用和保存中的防光措施 一 档案利用中的防光1 选用合适的照明光源2 确定光照适宜的强度3 减少光照作用时间 二 档案保存时的防光1 档案库房的遮阳措施 库房的窗户要小而少 并注意窗户的朝向 档案库房宜采用环型走廊 在窗户上安装遮阳板 百叶窗或窗帘 在窗户上安装滤光的毛玻璃 加强库区环境的绿化等 2 档案库区的防光处理 库区照明电源开关必须分区设置 查阅与提取档案时 应做到人走灯灭 3 档案材料的避光保存 用袋 盒 柜 箱保管 三 滤紫外线 一 物理过滤要滤除入库紫外线 最基本的方法是物理阻挡 二 化学过滤某些物质对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它们能控制能量的传递 达到滤除紫外线的目的 四 增强档案的防光能力 一 选择防光性能强的档案材料 二 在材料中加入部分紫外吸收剂 提高档案耐光性 第四节空气污染对档案的危害 一 空气污染 一 空气质量标准 二 空气污染及空气污染物二 空气污染对档案的破坏 一 对声像 二 对纸质三 几种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及破坏档案的机理 一 空气污染 一 空气质量标准 1 空气的组成 恒定成分与可变成分 2 空气质量标准 可参考美国国家标准局对制止档案保存环境的空气质量规范 二 空气污染及空气污染物 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 舒适感或环境 根据污染的范围 空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 局部地区性污染 2 地区性区域污染 3 广域性地区污染 4 全球性污染或国际污染 2 空气污染物种类 1 酸性 氧化性2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二 空气污染对档案的破坏 一 对纸质档案的破坏 1 降低纸张机械强度与物理性能2 破坏字迹材料的色素成分 二 对声像档案的破坏 1 破坏声像档案的记录层2 降低声像档案材料的机械强度与物理性能 三 几种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及破坏档案的机理 一 有害气体的危害 1 二氧化硫及含硫化物和的危害2 氮氧化物的危害3 氯气的危害 二 灰尘的危害 1 灰尘的种类2 灰尘的来源3 灰尘对档案的破坏 第五节空气污染的防治 一 空气污染的监测 一 有害气体的监测 二 灰尘的监测二 档案利用与保存中空气污染的防治 一 档案利用中的防治 1 确定环境条件的适宜性2 不适宜环境的处理 二 档案保存时的防治 1 档案库房的正确选址2 档案库房周围的绿化3 空气的过滤与净化4 档案库房的密闭及其他防治措施 1 档案库房的密闭 2 灰尘的清除 复习思考题 概念 空气污染问题 1 防光的重点为什么是防紫外线 2 光对档案的破坏有哪些特点 3 试述有害气体的种类以及对档案的破坏性影响 4 灰尘有哪几种性状 对档案破坏的途径有哪些 5 库房空气净化与过滤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2 张承志著 保藏学原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3 李荣等编 图书馆现代技术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4 印 雅 帕 凯思帕利雅著 黄坤坊译 档案材料的保护与修复 档案出版社 1982年版 第六档案有害微生物及其防治 第一节档案有害微生物的基础知识第二节档案有害微生物对档案的危害第三节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及杀灭 第一节档案有害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微生物图片一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种类及形态结构常见的档案有害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和霉菌中的一部分菌种 二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一 细菌 1 细菌的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 每一个细胞是一独立生活的个体 细菌细胞小 根据形态的不同 细菌可分为三种 杆菌 球菌和螺旋菌 2 细菌细胞的结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区等四个部分 有些细菌还具有鞭毛 荚膜或芽孢等特殊结构 3 细菌的繁殖和菌落 1 繁殖 是一种无性繁殖的均裂 细菌繁殖速度相当迅速 2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繁殖时 形成一群肉眼可见的 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称为菌落 常作为菌种识别 鉴定的依据 二 放线菌 三 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 它广泛分布于土壤 水域 空气及动植物体内外 由于霉菌分解纤维素 木质素 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能力很强 所以对档案的危害很大 1 霉菌的形态霉菌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 直径为3 10 菌丝分枝 相互交织形成菌丝体 2 霉菌细胞的结构霉菌细胞是真核细胞 由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四个部分组成 3 霉菌的繁殖和菌落4 常见的档案霉菌 毛霉 根霉 青霉 曲霉 木霉等属 二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一 营养物质档案有害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为细胞提供结构组分 能量 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 可以分为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和水等几大类 二 温度 三 湿度 四 酸碱度 ph值 五 氧气 第二节档案有害微生物对档案的危害 一 对纸质档案的危害 一 对纸张的危害1 分解纸张2 提高纸张的酸度3 粘接纸张 二 危害字迹二 对声像档案的危害 一 对胶片档案的危害 二 对磁性载体档案的危害 三 对机械录音档案的危害 第三节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与杀灭 一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图片二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杀灭 图片 一 物理灭菌法 二 化学灭菌法 一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 一 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 二 认真执行库房清洁卫生制度1 净化入库的空气2 检查入库的档案3 搞好库房的清洁卫生4 使用档案装具5 保持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 三 采用安全有效的防霉剂 一 物理灭菌法1 原理 利用物理因子对档案有害微生物菌体的作用 使档案有害微生物机体死亡的方法 2 常用的灭菌方法 有温度 干燥 辐射等 其方法如下 1 冷冻真空干燥灭菌 2 辐照灭菌 微波灭菌 射线灭菌 二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杀灭 二 化学灭菌法 1 原理 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档案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最适用于档案灭菌的是化学熏蒸灭菌法 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熏蒸剂由固态或液态迅速转变为气态 然后渗透到档案中灭菌 熏蒸剂在其所要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迅速产生对生物致死的气体 穿透到生物体内 使其死亡 2 方法 1 环氧乙烷 其原理是它能与档案有害微生物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 羟基 酚基和疏基相结合 破坏菌体细胞的代谢活动 抑制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 2 甲醛 甲醛的灭菌原理是它能使档案有害微生物菌体的蛋白质凝固 从而破坏菌体的细胞膜 细胞壁和某些酶系统 3 设备 1 简易消毒箱 2 真空熏蒸机 原理图 3 熏蒸消毒室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菌落 灭菌 熏蒸 2 问题 1 形成档案砖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 2 危害档案的主要微生物有哪些 3 档案上为什么会长霉 4 微生物对档案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 熏蒸灭菌法为什么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化学灭菌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技术实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 2 黄秀梨主编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第七章档案害虫及防治 第一节档案害虫的基础知识第二节档案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第三节档案害虫的种类及危害第四节档案害虫的预防与杀灭第五节档案害虫的杀灭 第一节档案害虫的基础知识 一 档案害虫的外部形态 一 头部 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二 胸部 是运动中心 三 腹部 是生殖和新陈代谢中心 四 体壁 是害虫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保护屏障 是体躯和附肢最外面的一层组织 有表皮层 真皮细胞层和底膜所组成 二 档案害虫的内部器官及与防治关系三 档案害虫一般特征 二 档案害虫的内部器官及与防治关系 一 消化系统及其与防治关系由于昆虫消化系统相对较简单 肠道分泌的消化酶种类和数量较少 对大分子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利用 因此 在排泄物中常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物质 因此 档案害虫往往需要摄取大量事物来补充活动的消耗 档案遭受的破坏往往十分严重 二 呼吸系统及其与防治关系呼吸作用是由气体的扩散作用和虫体运动的通风作用引起的 扩散作用主要是靠虫体内外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不同 体内氧气不断消耗 氧的分压低 空气中的氧就由气门进入气管向体内扩散 三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及其与防治关系档案害虫的感觉和反应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 控制和调节档案害虫的行为 四 档案害虫生长发育与变态1 档案害虫的生长发育 1 卵 2 3 蛹 4 成虫2 档案害虫的变态 档案害虫从卵到成虫 要经过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 这种变化成为变态 档案害虫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 三 档案害虫一般特征 一 耐干性 二 耐热性与耐寒性 三 耐饥力 四 杂食性 五 繁殖力 第二节档案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昆虫的生态环境是由许多因子组成的 按其性质可分为气候因子 包括温度 湿度 空气等 生物因子 包括食物 天敌 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 包括库房建筑 防治措施 这些因子对于昆虫的发生不是同等重要的 其中有些是昆虫生存所必须的条件 有些则是作用因子 一 温度二 湿度三 食物四 光五 空气六 人为因素 第三节档案害虫的种类及生物学特征 一 档案害虫的种类 录相资料 常见的档案害虫有 档案窃蠹 烟草甲等 二 档案害虫的传播 一 自然传播 多数害虫有飞翔和爬行的习性 二 人为传播 三 档案害虫的危害 一 取食档案 二 蛀损档案 三 污染档案 第四节档案害虫的预防 一 清洁卫生防虫二 库房建筑防虫三 搞好库房温 湿度管理 抑制档案害虫四 做好档案入库前的检疫和处理五 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六 药物防虫 第五节档案害虫的杀灭 一 化学杀法二 物理杀法 一 化学杀虫法 一 化学杀虫的特点及种类1 特点 该法处理量大 即可杀虫又可预防 同时化学杀虫速度快 作用时间短 一般说来费用低 杀虫彻底 方法灵活 用药量可随环境条件 虫种 虫态增加或减少 化学杀虫的缺点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危害人畜健康 2 种类 按药剂的化学性质分 有无机杀虫剂 有机杀虫剂和植物杀虫剂 按药剂侵入虫体的途径分 有胃毒剂 触杀剂和熏蒸剂 二 几种薰蒸剂1 溴甲烷2 环氧乙烷3 硫酰氟4 磷化铝对以上几种薰蒸剂主要掌握其化学分子式 杀虫原理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 影响薰蒸剂毒效的因素 1 薰蒸剂的理化性质与薰蒸毒效的关系2 薰蒸的环境与薰蒸毒效的关系3 害虫的不同虫种 虫态和生理状态与薰蒸毒效的关系4 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 二 物理杀虫法 物理杀虫是指利用物理方法破坏害虫的生理机能 使之死亡或不育 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物理方法具有方法简变 无残毒 不污染库内环境 也不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以下几种方法 一 高温 低温杀虫 二 伽玛射线辐照杀虫 三 气调杀虫 复习思考题 1 概念 档案害虫 昆虫的变态 物理杀虫法 化学杀虫法 低温冷冻杀虫法 气调杀虫法 2 问题 1 如何做好有害生物对档案破坏的预防工作 2 列举几种常用的熏蒸杀虫剂 并说明影响熏蒸杀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 研究档案害虫体壁结构有什么意义 4 根据档案害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如何做好预防和治理档案害虫的工作 5 除氧剂保管档案和真空熏蒸杀虫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6 列举常见的档案害虫 并说明档案害虫对档案危害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文献 1 张承志著 保藏学原理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2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档案保护技术使用手册 编委会著 档案保护实用手册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4年版 3 冯慧芬等编著 档案图书害虫及其防治 中国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第八章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 第一节档案库房原则与总体设计要求第二节档案库房围护结构的设计第三节档案库房设备 第一节档案库房建筑原则与总体设计要求 一 档案库房建筑原则 一 适用原则库房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在从库房建筑上作到 九防 即防潮 水 防高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