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doc_第1页
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doc_第2页
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doc_第3页
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doc_第4页
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目录目录2第一部分 前言1一、报告综述1(一)2005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稳定发展1(二)工业生产指数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影响明显。1(三)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恢复发展动力。2二、报告内生产指数计算说明3(一)意义3(二)产品工业生产指数计算方法3(三)生产指数的优点4三、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中基期和权重的确定6第二部分 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8一、家用电器行业范围8二、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1(一)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相关介绍11(二)2005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2第三部分 家用电器行业细分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3一、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3(一)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产业生产指数介绍13(二)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3(三)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分析15二、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6(一)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介绍16(二)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6(三)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分析18三、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22(一)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介绍22(二)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22(三)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主要产品分析23四、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31(一)我国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介绍31(二)2005年-2010年我国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32(三)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主要产品分析32第四部分 总结与预测36一、换新消费促产业升级,家电市场持续发展。36二、农村市场绽放活力,三四级城市家电市场前景广阔。36三、消费需求出现高端化趋势,高端家电市场潜力巨大。36四、新能源、新技术家电产品成将成为发展重点。37五、新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发展37六、 未来十年实现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的转变。38七、工业生产指数预测38表格目录表1:产品工业生产指数举例3图1:家用电器产品权重排序6图2:2009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结构8表2:家用电器行业覆盖的主要行业和行业主要产品9表3:2005-2010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9表4: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以2005年为基期)10表5: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1图3:2006-2010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11表6:2006-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3图4:2006-2010年中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3图5:2005年-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图15表7:2006-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6图6:2006-2010年中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16图7:2005年-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图18表8:2006-2010年家用厨房电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22图8:2006-2010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产业生产指数22图9:2005年-2010年家用电饭锅产量趋势图24图10:2005年-2010年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产量趋势图24图11:2005年-2010年家用电冷热饮水机产量趋势图26图12:2005年-2010年家用燃气灶具产量趋势图27图13:2005年-2010年电磁炉产量趋势图28图14:2005年-2010年家用吸排油烟机产量趋势图29图15:2005年-2010年家用微波炉产量趋势图30表9:2006-2010年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31图16:2006-2010年中国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31图17:2005年-2010年家用洗衣机产量趋势图32图18:2005年-2010年家用电热水器产量趋势图33图19:2005年-2010年家用吸尘器产量趋势图34图20:2011-2015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预测38 第一部分 前言一、报告综述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报告通过对2005-2010年间14种家用电器产品产量增速和权重的计算,结合国际通行的工业生产指数计算公式,得出了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在2006到201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为了更清晰地揭示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变动的结构性因素,本报告还计算分析了家用制冷电器、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家用厨房电器、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四个主要细分行业的工业生产指数,而选中的14种家用电器产品则分别隶属于这四个行业。总体上,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的得出,为我们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观察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数值依据。(一)2005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稳定发展以2005年为基数,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发展定基指数分别为105.37%、131.85%、132.44%、140.15%和177.59%。五年间该定基指数从2006年的105.37攀升到2010年的131.85。2006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整体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工业生产指数上升最快,比2005年增长了77.59%,比2009年多增长了26.72%。行业整体发展良好。2005-2006年家用电器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工业生产指数仅增加了5.37%。2007年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增长幅度较大,较基期增长了31.85%。2008年行业增速放缓,工业生产指数较2007年仅增加了0.45%。(二)工业生产指数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影响明显。2008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为132.44%比2007年仅增长了0.45%。2009年的工业生产指数虽然为140.15%,较2008年增加了5.82%但是相较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的25.13%的增长率还是差距显著。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家用电器出口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是家用电器的制造和出口大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的衰退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大大削弱了中国家电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各国货币汇率的巨大波动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部分货币贬值快的国家还出现了个别进口商退货现象。2008年我国家电出口量锐减,对国内的家用电器行业冲击明显。由此看出,中国的家用电器产业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它尤其要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的风吹草动将对中国国内的家用电器产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三)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恢复发展动力。2010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生产发展定基指数为177.59%,较2009年增长了26.72%,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增长幅度。但是这也是在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家用电器2009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才实现的。26.72%的增长幅度只能说明我国的家用电器行业恢复了基本的发展动力,行业基本开始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增长势态。二、报告内生产指数计算说明(一)意义工业生产指数作为众多指数中的一种,在具有一般指数通性的同时,由于其编制方法和核算目的的不同,还有其特殊性。工业生产指数是通过衡量行业内主要产品生产数量的相对变化程度来反映该产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景气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指标。是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编制的工业产品实物量指数。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我国已经在1999年开始编制并公布工业生产指数,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编制生产指数,目前还未见有公开的资料。 (二)产品工业生产指数计算方法 生产指数是基于工业产品的产量而编制的,编制时先要确定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产品,然后将各工业产品本期的产量与基期的产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工业产品本期的工业发展速度,最后按照各工业产品的基期增加值权重汇总得到工业生产的总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K作为生产指数;Q1为单个产品本期产量;Q0为单个产品基期产量; Q1/Q0为产品产量的个体指数;Q0P0为基期权数;P0为基期单位产品增加值;为求和运算符号。表1:产品工业生产指数举例产品种类增加值权重(W0)基期产量(Q0)本期产量(Q1)A产品3080100B产品505055C产品209080产品工业生产指数=(100/80*30+55/50*50+80/90*20)/(30+50+20) =1.1028则说明本期的产品产业生产比基期增长了10.28%。 (三)生产指数的优点 (1)有助于剔除价格波动对计算发展速度的影响。目前衡量工业发展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产品价值量指标进行动态对比,如现价总产值增速。另一类是直接将各种产品实物产量的动态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综合反映全部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称为工业生产指数法。在当前工作中使用较多的是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速,由于现价总产值是通过本期生产量与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乘积计算得到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波动很大,所以价格因素对现价总产值的影响较大,不能如实的反应实际的生产发展情况。而工业生产指数剔除了价格的因素,从产品实物生产量的角度来衡量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加直观准确。 (2)能够充分反映生产各环节的产品价值。工业总产值是以“最终产品”为原则计算的,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最终产品,其间都会生产一些中间产品,而这些中间产品的价值都没有包含在最终产品的工业总产值中。如一家生产毛巾的企业,直接采购棉花,然后加工成纱,最后再织成毛巾。工业总产值只能计算生产好的毛巾价值,而属于中间产品的纱的价值未能计入。工业生产指数则能较好的避免以上情况,能更为全面的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因为计算产品产量时,凡是填报目录中的产品都需计算产量,无论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3)有利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反映产业发展情况。一些简单加工生产的产品产值虽然很大,但其所含的增加值却很小,它的发展在总产值中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增加值中的作用却不大。而工业生产指数是按照产品增加值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增加值高的产品,在工业生产指数计算当中的权重就比较高,工业生产指数可以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反映整个产业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单纯以产值规模来反映产业的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那些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大,工业生产指数能更大程度上反映投入产出比高的产品的发展速度。另外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能源消耗是中间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位产品能耗低的产品,其增加值权重就会大于那些单位能耗高的产品,体现在生产指数上就是能耗低的产品在指数计算中所占的比重大于能耗高的产品。(4)能够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由代表性的产品产量变化计算得出,产业的结构调整最终体现为各种产品产量的绝对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或减少,因此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的计算过程能够反映出不同产品的产量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势方向一目了然,从而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和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三、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中基期和权重的确定1、基期的确定:本次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报告当中以2005年各产品产量数据作为基期数据,计算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图1:家用电器产品权重排序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统计数据计算结果2、各产品权重的确定:各产品的增加值权重是按照基期年份的各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的增加值数据来确定的。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权重计算公式:(单位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各项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例如:2005年电风扇产品增加值为24元/台,2005年电风扇产量为11593万台,则:电风扇的基期权重=电风扇单台增加值*2005年电风扇产量/(各项产品增加值*2005年产量)=24*11593/12205327=0.015。从各项产品的权重计算结果看,空调的权重最高,是因为较其它产品而言,空调的产量总数规模较大并且单位产品的工业增加值也较高,所以其权重最高,为0.425,对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影响最大。电风扇的产量虽然很高,但是因为其单位产品工业增加值率非常低,所以其权重远远低于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电磁炉的单位产品工业增加值虽说比电风扇要高一些,但是因为其产量远远低于电风扇的产量,所以其权重比电风扇的权重还要低一些。其它大宗产品中家用电冰箱的权重是0.233,家用洗衣机的权重为0.122,这些产品产量高,单位产品价值大,对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部分 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一、家用电器行业范围家用电器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气和电子器具。家用电器的分类方法在世界上尚未统一。本报告根据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注释将家用电器划分为: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和其他家用电器具制造。2005年-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家用电器行业中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行业、其它。图2:2009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结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根据2009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结可知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和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行业四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家用电器行业的工业生产指数影响较大。所以本报告主要针对这四个行业的工业生产指数进行讨论。表2中列出了本报告所涉及到的主要行业和各行业的主要产品状况。表2:家用电器行业覆盖的主要行业和行业主要产品产品分类产品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家用电冰箱家用冷柜(家用冷冻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风扇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电饭锅家用电热烘烤器具电冷热饮水机燃气灶具电磁炉家用吸排油烟机微波炉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洗衣机家用电热水器家用吸尘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表3:2005-2010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分类产品名称单位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家用电冰箱万台3106 3531 4397 4757 6064 7546 家用冷柜万台749 818 1187 1178 1258 1710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空调万台7469 6849 8992 8307 8153 11220 家用电风扇万台11594 13981 14791 13891 14365 16135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电饭锅万个4893 8880 11675 12423 14957 17086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万个10830 12317 16249 17193 14933 17027 电冷热饮水机万台2857 3439 3929 1053 1584 1790 燃气灶具万台1615 1888 2305 2759 2638 2699 电磁炉万台1472 1988 2231 3567 3465 3776 家用吸排油烟机万台698 1090 1189 1685 1685 1927 微波炉万台4932 5570 6289 6286 6038 6782 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制造家用洗衣机万台2953 3492 3856 4231 4936 6208 家用电热水器万台771 840 1037 1637 1989 1892 家用吸尘器万台4545 5268 6714 6368 5669 75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表4: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以2005年为基期)家电名称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家用电冰箱1.14 1.42 1.53 1.95 2.43 家用冷柜1.09 1.58 1.57 1.68 2.28 房间空气调节器0.92 1.20 1.11 1.09 1.50 家用电风扇1.21 1.28 1.20 1.24 1.39 电饭锅1.81 2.39 2.54 3.06 3.49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1.14 1.50 1.59 1.38 1.57 电冷热饮水机1.20 1.38 0.37 0.55 0.63 燃气灶具1.17 1.43 1.71 1.63 1.67 电磁炉1.35 1.52 2.42 2.35 2.56 家用吸排油烟机1.56 1.70 2.41 2.41 2.76 微波炉1.13 1.28 1.27 1.22 1.38 家用洗衣机1.18 1.31 1.43 1.67 2.10 家用电热水器1.09 1.34 2.12 2.58 2.45 家用吸尘器1.16 1.48 1.40 1.25 1.67 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二、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一)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相关介绍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发展总体指数计算依据家用电器行业主要产品:家用电冰箱、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风扇、电饭锅、家用电热烘烤器具、电冷热饮水机、燃气灶具、电磁炉、家用吸排油烟机、微波炉、家用洗衣机、家用电热水器和家用吸尘器等主要产品在基期(2005年)家用电器制造业当中所占权重与基期(2005年)的单位产品增加值,并依据生产指数公式计算得出,具体见表5。表5: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定基指数105.37131.85132.44140.15177.59环比指数105.37124.13100.45105.82126.72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图3:2006-2010年中国家用电器行业生产指数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2006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整体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工业发展指数上升最快,比2005年增长了77.59%,比2009年增长了26.73个百分点。行业整体发展良好。(二)2005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1、2005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稳定发展以2005年为基数,2006-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定基指数分别为105.37%、131.85%、132.44%、140.1%5和177.59%。环比指数为105.37%、125.13%、100.45%、105.82%和126.72%。2006年-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整体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行业整体发展良好,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2、2005-2006年家用电器行业整体发展缓慢2006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为105.37%,较2005年只增长了5.37%,增速缓慢。2006年国外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降低,使我的家电出口增速大幅降低,出口增长速度的下滑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增长水平。3、2007年家用电器行业增长较快2007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定基指数,较2005年增长了31.85%,环比增加了25.13%增幅较大,家用电器行业发展明显好于2006年。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出口量的迅速增长是家用电器行业在2007年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力。中小城市、农村乡、镇、村在内的家电三四级市场需求开始快速增长,成为2007年家电产品,大幅度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国内一二级城市家庭进入家电快速更新期,产品升级换代特征明显。出口量的迅速增长使外需增强,拉动行业快速发展。4、2008年-2009年家用电器行业平稳过渡2008年家用电器行业发展缓慢,工业生产环比指数仅增加了0.45%,行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直接减少了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使中国家电出口受挫。但是 “家电下乡”政策带动家电产品的销售增加,使国内需求相对增加,从而使家用电器行业在2008年和2009年国内外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过渡。 5、2010年家用电器行业恢复发展动力2010年我国内需和出口市场同时发展,拉动行业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26.72%,达近五年来的最高值。第三部分 家用电器行业细分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一、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一)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产业生产指数介绍表6:2006-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定基指数113.57142.01153.26194.52242.57环保指数113.57125.04107.93126.92124.70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图4:2006-2010年中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二)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2005年-2010年我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发展势态良好,整体发展水平要高于增高行业的发展水平,对家用电器行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2010年我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发展势态良好。工业生产指数整体增长水平要高于家电行业的整体水平,对家用电器行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2007年:工业生产指数增长较明显,行业发展平稳2006年和2007年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定基指数分别为113.57%和142.01%,环比指数分别增加了13%和25%。2005年-2007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外商纷纷到国内建厂,同时国内三四级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内外需的同时拉动国内冰箱产量不断攀升。2008年:行业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不足10%,行业发展速度放缓2008年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为153.26%,较2007年增加了7.93%,增速相较于2007年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因为受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家电产品的出口量增速有所下降所致。2009-2010年: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迅速增加,行业发展迅速2009年和2010年行业工业生产定基指数分别为194.52%和242.57%,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94.52%和142.57%,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增长均超过20%,分别为:26.92%和24.70%。指数的迅速增加说明2009年和2010年我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家电下乡政策的全国范围的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节能惠民工程、上调出口退税率以及冰箱行业新产品结构的调整,使2009年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的家用制冷设备电器具制造行业逆势而上,实现了冰箱和冰柜产量的迅速增长。2010年我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业保持了2009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保持国内销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出口量也有所上升。但是内销增长依然是带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分析图5:2005年-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1、家用冰箱:2005-2010年冰箱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由2005年-2010年家用制冷电器具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0年我国电冰箱产量持续增长。家电下乡、家电依旧换新政策对电冰箱极大的拉动了冰箱的内需。另外冰箱产品结构的调整,三开门和对开门冰箱的出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冰箱的升级换代对产品的内需的增长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家用冰柜:2005年-2010年家用冷柜产量变化不大,行业运行平稳。2005年到2010年我国冰柜行业运行一直比较平稳,产量变化不大。因为我国家用冷柜出口量一直不大,主要产品都是内销。因为冷柜的自身特点,家用冷柜需求量一直不大,尤其是冰箱价格的下调使冷柜市场一直涨幅不大,家用冷柜市场呈基本的饱和状态。二、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一)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家用空气调节的主要产品包含空调和电风扇。表7:2006-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定基指数93.17120.76111.66109.91149.66环比指数93.17129.6192.4698.43136.17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图6:2006-2010年中国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二)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2005年到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定基指数呈波动性上市趋势。2006年至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行业定基生产指数分别为:93.17%、120.76%、111.66%、109.91%和149.66%。金融危机时期指标下降趋势明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06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生产指标负增长,行业发展滞后2006年家用空气调节器行业环比生产指数仅为93.17%.较2005年下降了近7%。行业政策的出台、产品的市场饱和、行业的产能饱和以及产品出口增速的下降导致了行业的负增长。2007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生产指数不断增加,行业恢复增长2007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较2005年增长了20.76%,同比增加了29.61%,行业发展较为迅速。2008年-2009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连续下降,行业发展陷入低谷。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需求降低,家用空气调节器具制造企业纷纷减产,导致家用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下降。家用空气调节器具制造行业生产指数环比分别下降了8%和2%。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生产指数迅速攀升,环比增长超过30%。2010年随着经济的回暖,内外需的同时扩大使行业快速走出发展低谷,行业迅速发展。2010年行业工业生产指数较2009年增长了36%,实现了近五年以来最快的增长。(三)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制造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趋势分析图7:2005年-2010年家用空气调节电器具主要产品产量趋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1、家用空调:行业整体呈波动性上升,行业发展不稳定。2006年空调行业遇冷产量下降。2006空调产量为6849万台,产量较2005年下降了8%。行业发展遇冷。主要原因有:1、2006年各项空调相关行业标准纷纷登场:2006年家电售后服务明码标价的规定;房间空调器安装质量检验规范等行业标准的发布使行业的标准化推进,使行业准入门槛提高。2、企业规模空前,行业生产能力已经饱和。从2004年开始,各主流空调企业试图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以取得规模效益,进而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美的、格力、海尔等龙头企业的产能均已超过1000万台,中国空调行业总体产能已突破1.2亿台。行业陷入规模不经济阶段;全球市场对中国家用空调的整体需求量在5200万台左右,市场已经是供大于求。 3、国内空调产品快速普及,一、二级市场已趋于饱和。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1995年底至2004年底的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的空调拥有量已从8.09台上升到69.81台,而在上海、广东、重庆、北京、福建、浙江等省市城镇居民的百户空调拥有量更是在110台以上。可见,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省市的城镇,空调产品的普及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市场新增需求已基本饱和,更多的将是产品更新需求。4、国内三、四级市场需求没有明显扩大。中国三、四级市场,受制于收入水平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整体需求规模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5、2005年空调市场遇冷,企业库存增加,是2006年产量下降。6、出口增速放缓. 2006 年家用空调调节器具制造业的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比上年同期下降了9.9个百分点。2007年空调行业景气攀升2007年空调产量为8992万台较2006年增长了31%,行业发展较快。2007年国内空调行业景气攀升,产销率接近100%,行业整体生产企业数目增长,行业亏损企业率和上年末期持平,行业整体呈现繁荣景象。2007年内需市场启动迹象十分明显。全年内销达到3205.19万台,一举扭转了连续两年的内销下降局面,全年内销增幅为24.34%。而2005年、2006年内销增幅分别为-7.25%、-2.11%。2007年一二级城市空调更新换代频率出现加快。2007年外需扩大。2007年空调出口3198.44万台同比增幅达到21.5%。 2008年-2009年空调市场“入冬”2008年和2009年空调行业提前“入冬”。空调产量持续下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空调产量分别为8307万台和8153万台,较2007年的产量分别下降了8%和9.4%。行业状况不容乐观。受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空调市场需求量急速下降。国内2008年10月和12月空调零售量同比下降幅度达到39.7%和45.9%。国内空调行业2008年度销售量同比下滑了50%左右,2008年中国空调出口量下25.61%。由于对2008年乐观的估计使得年底空调行业的库存高达1500万台。面对下滑的销售市场,有些一线空调厂商选择了减产。2009年度空调市场仍不乐观,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2008年库存量的增加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使得空调的产量进一步下降。2009年度,国内空调零售市场规模为2320万台,同比下降5.46%。出口市场方面,由于欧洲市场的深度下挫,导致中国空调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2009年16月,中国空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516万台和31.13亿美元,同比下跌33.8%和33.1%。为了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2009年3月开始,“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以及“以旧换新”三大政策陆续出台,带动了空调市场的销售势头。2009年5月,国内空调销量达115万台,较去年同期的97万台增长18.5%。6月和7月的全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彻底拯救了危难之中的空调业。“6月和7月的持续高温刺激空调销量井喷,创下近两年来的销售峰值。这对于挽救上半年空调市场的颓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房地产行业的回暖也推动了空调内销的增长。今年前6个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1.7%,其中住宅现房同比增长38.2%,期房同比增长31.8%。2010年空调行业快速增长。2010年空调产量为11220万台,较2009年的产量提高了38%。2010年全年空调市场销售保持较好增长:在国内家电产业政策刺激下以及国外市场强劲复苏之下,2010年空调内销和出口分别实现了36.89%和53.91%的较好增长,全年总销量实现9495.6万台,实现超过35%的较高增速。2010年全年各个月度空调市场均表现较为火热局势,淡季也未见淡销状况。2、2005年-2010年家用电风扇行业呈基本上升趋势,金融危机对行业影响较大。2005年-2007年我国家用电风扇的产量分别为11593万台、13981万台和14790万台,2006年和200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21%和6%。行业稳定发展。国外需求变化:我国是电风扇的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90%。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出口量分别同比下降了21.7%和8.27%。2010年经济复苏,电风扇出口量恢复增长,2010年1-11月份我国电风扇出口量同比增长8%。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因为风扇具有价格低廉、耗电量小,灵活方便等优势。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空调仍难以实现普及,高昂的价格与高耗电量成为空调在农村发展的主要绊脚石。因此,无论是一次购入的成本还是多次使用的成本,风扇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对于已经购买了空调的消费者来说,即使家里安装了空调,但在日常生活中,风扇与空调仍是共生共存。消费能力的差距为风扇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随着行业的成熟,电风扇的发展已经没有了过去那样快速的增长,但是因为消费基数大,还是会稳定向上发展的。三、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一)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家用厨房电器具主要产品包含电饭锅、家用电热烘烤器件、电冷热饮水机、燃气灶具、电磁炉、家用吸排油烟机和微波炉。表8:2006-2010年家用厨房电器制造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定基指数127.89155.44166.55163.85184.37环比指数127.89121.54107.1598.38112.52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图8:2006-2010年中国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产业生产指数数据来源:依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基础数据计算结果(二)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工业生产指数分析2005年-2010年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工业定基工业生产指数增长较平稳,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了平稳过渡,2010年发展较快。行业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06年和2007年我国家用厨房电器行业工业生产指数分别为127.89%、155.44,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28%、55%,环比增长均超过20%,分别为27.89%和21.54%,行业匀速发展。2006年城镇居民进入厨房家电的更新换代时期。同时,内地城镇房地产业的升温直接带动了厨房电器的消费。另外厨房电器的行业利润较高,能达到30%,更加吸引企业的加入。厨房电器产量迅速提高,行业发展迅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行业发展缓慢,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仅增加7%,2009年行业发展受挫,环比工业生产指数仅为98.38%,环比下降2%。 2010年工业生产指数产业增长明显,定基工业生产指数为184.37%,环比增加了12.52%,行业基本恢复发展动力。 (三)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产业主要产品分析1、2005年-2010年电饭锅产量变化分析2005年-2010年电饭锅产量增长稳定、迅速。由2005-2010年电饭锅产量趋势图可以看出,2005年-2010年电饭锅产量呈持续的增长状态。2005年电饭锅的产量只有4893万台,到了2010年产量高达17086万台是2005年产量的3.53倍。行业发展迅速。2006年-2009年产量分别为8880万台、11675万台和12423万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1%、31%、6%和20%。这与电饭锅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出口量的不断增长和三四级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分不开的。图9:2005年-2010年家用电饭锅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2、2005年-2010年电热烘烤器具产量变化分析2005年-2010年电热烘烤器具产量波动性上涨,2009年产量较2008年有所下降2005年-2007年电热烘烤器具产量稳步上升,2006年-2008年的同期增长率分别为14%、32%、6%。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电热烘烤器具产量增长减缓。2009年产量较2008年出现了负增长,产量下降13%。2010年电热烘烤器具的产量为17027万台,较2009年增长了14%,但是相对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产量还是降低了1个百分点,产量基本恢复。我国电热烘烤器具的家庭占有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但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持续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使行业需求量有所降低。尤其是2008年企业对市场乐观估计,产量较2007年增加,但是市场需求量却有所降低,所以2008年电热烘烤器具库存增加。2009年企业不得不纷纷减产以应对金融危机和产品过剩。所以2009年产品产量出现了负增长。图10:2005年-2010年家用电热烘烤器具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3、2005年-2010年电冷热饮水机产量变化分析2005年-2007年饮水机产量稳步增长。中国饮水机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速膨胀,形成了中国饮水机的两个生产中心,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和以浙江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经历过“过山车”式的发展壮大之后,近几年,饮水机行业仍在以每年15的速度稳步增长。据了解,全国最多的时候至少有3000家正式注册的饮水机生产企业.2006年和2007年饮水机产量同期增长率分别为20%和14%。2007年大中城市家庭与单位的饮水机占有量已经突破80%。2008年产量迅速下降受到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费上涨,以及出口贸易的影响、饮水机行业新标准的出台使行业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行业利润的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使许多小厂纷纷倒闭。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减少使饮水机行业产量迅速降低,2008年饮水机产量基本为2007年的四分之一。2009-2010年产量微涨。2009年-2010年经济逐渐回暖,国内外需求有所增长,饮水机产量呈上升势态。2009年和2010年饮水机的产量分别为1584万台和1790万台,同期增长率分别为50%和13%,虽然增长速率较高,但是因为2008年的基数过低,产量数量增幅不大,同期增长数量分别为:531万台和206万台。2010年的产量1790万台无论是相较于2005年的产量2857万台还是2007年的产量3929万台,下降趋势都非常明显。一二级市场的基本饱和和三四级市场的未开发,以及净水器对饮水机市场的冲击使得饮水机行业恢复缓慢。图11:2005年-2010年家用电冷热饮水机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4、2005年-2010年家用燃气灶具产量趋势分析2005年-2008年产量稳步上升。2005年我国燃气灶具产量仅为1615万台,到了2008年我国的燃气灶具产量为2759万台,较2005年增长了71%,增长较为迅速。与之同步的是国内燃气灶具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2008年我国有几千家家用燃气具生产企业,最终形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燃气具产区,并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给燃气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07年和2008年国内燃气灶零售量分别为 1391万台、1272万台,零售额分别为 73.6亿元和76.76亿元。2009年-2010年产量稍降受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燃气灶具产量有所降低。2009年燃气灶具的产量为2638万台,比2008的产量下降了4个百分点。2010年燃气灶具产量略有上涨,较2008年上涨了2个百分点。但是比2008年的产量还是有所降低。2009年产量的降低主要是2008年产品库存增多,使的燃气灶具的产量不得不减少。而2010年受到房地产市场遭遇调控的影响,燃气灶行业整体增长速度出现下滑没能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产量。图12:2005年-2010年家用燃气灶具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5、2005年-2010年中国电磁炉产量趋势分析2005年到2010年中国电磁炉产量呈基本的上升势态,并且增幅较大。2009年产量稍减。2005年-2008年我国电磁炉产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6年-2008年产量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12%和60%。民用气源地区性涨价和电磁炉制造厂商的不懈努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电磁炉逐步成为消费者优先考虑购买的最热门的小家电产品之一。2006-2008年,中国电磁炉零售量年增幅均在10%-20%之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生产商加入其中,一些专业小家电企业试图凭借专业的技术和销售渠道攻破各级市场,家电巨头则挟品牌优势掘金电磁炉市场,到2008年底,国内电磁炉生产厂家已有1000多家。2008年,我国电磁炉零售量为3567万台,远远高出2007年的2231万台。2009年,电磁炉行业的洗牌规模较大,仅一季度就有20%的企业被淘汰。2009年上半年电磁炉的总产能为3200万台以上,实际产销量却没有出现行业内年初预计的爆发式增长,市场需求量则低于800万台,已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况。受2008年和2009年电磁炉库存的增加,2010年电磁炉产量没有明显增长。图13:2005年-2010年电磁炉产量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6、2005年-2010年中国吸排油烟机产量趋势分析2005年-2008年我国吸排油烟机产量持续上涨,2009年产量持平,2010年恢复增长势头。2006年我国吸排油烟机产量为1090万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6%。 2007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