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长江三角洲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长江三角洲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长江三角洲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长江三角洲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三角洲研究长江三角洲概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根据城市发展理论和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趋势与走向的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已进入城市带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即着重发展中心城市城郊地区,加强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整个城市带城市网络高级化。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点发展区域应该有以下五类:1.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2.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徐州。3.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常州、无锡、苏州;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合肥;资源型城市:淮南、马鞍山;港口集散中心:南通、扬州、宁波、舟山、大小洋山、芜湖;纺织贸易中心:南通。4.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苏北的宿迁,皖东的滁州。5.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上海及长江三角洲重点城市关系现状。从空间角度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呈横w型,上海位于两个v的交汇处,江苏的城市位于北翼,浙江的城市位于南翼,北翼的城市多于南翼。就行政级别而言,长江三角洲有国家直辖市上海,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杭州、南京、合肥,副省级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宁波以及18个地级市,共计30个大中城市。上海为中心。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首位度、中心度和其他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的分析,讨论上海与周边城镇关系及其重点发展区域。就首位度而言,第一、二、三产业的首位度分别为 l.47,2.86 和4.0。由此可见长江三角洲经济已较发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较低。第二产业的首位度为2.86,相对城市首位度3.7 较低,说明上海第二产业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这正是上海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城市功能的结果。也是上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向外扩散第二产业,努力成为三个中心的结果。但相对而言,上海的第二产业首位度还是较高,主要因为上海仍保持了六大支柱产业。随着向外扩散的主要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其首位度仍将会持续下降。上海城镇体系第三产业的首位度为4,说明上海的第三产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有较大差距,还处于积聚阶段。随着城市分工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加深,该首位度还将持续上升。通过中心度的计算分析,清楚地反映出上海及三角洲各城市在不同产业中所起的中心职能。中心职能分析。1.对第一产业的分析可见该中心度在各个城市分布的规律并不明显,中心度较高的主要集中在发达和落后两类地区,表明一方面落后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农业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第一产业也较发达。2.对第二产业,上海仍保持较高中心度,受苏南模式和上海辐射影响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有国家计划单列市特权的天然良港宁波的中心度也较高。而南京、杭州则因为国家长期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暂时落后于一些区位、交通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中心度最低的苏北几个城市因为长江天堑等交通因素而落后于其他地区。3.对第三产业,上海保持了更大的中心度(0.49),其原因是第二产业的外扩造成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政府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致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第三产业的集聚。4.通过对综合中心度分析进行聚类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上海;第二层:南京、杭州、宁波、常州、无锡、苏州;第三层: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舟山、绍兴、嘉兴、湖州、合肥;第四层: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淮南、芜湖、滁州、马鞍山。以上海为中心,宁苏锡杭甬庐之所以位于第二层自不必言,第三层的城市有的是因为区位条件不好或交通不便(舟山、湖州),但却都地处发展轴线(绍兴、湖州)或特色产业(舟山渔业)。嘉兴从区位而言与常州、无锡、苏州相似却不及苏锡常发达,可能与经济断裂点有关。根据康弗斯提出的断裂点概念来计算两座中心城市的分界点即断裂点,得出上海与南京的断裂点在距上海市中心约200 公里处,上海与杭州的断裂点在距上海市中心约140 公里处。这两个地方大致是这里的常州与嘉兴地区。它们受两个中心城市的吸引和辐射正好处于最弱的地区,这大概可以解释这两个城市为什么不及苏锡常那样发达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发展上的政策与模式问题。随着上海城市辐射功能的加强,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也将更多地受到上海的影响,上海应加强与它们的联系与协调。典型工业城市苏州概述苏州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三角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苏州gdp长期居全国前六、江苏省第一。2012年经济总量(gdp)为12011.65亿元(其中包含苏州工业园区1738亿元)。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0.24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2013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6849.6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亿元。第一产业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7.7亿元,比2011年增长4.1%。粮食总产量116.5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6.7万吨;秋粮总产量79.7万吨。粮食连续实现三年增产。全市新增设施农业(渔业)面积9.15千公顷,累计达到41.25千公顷。新建高标准农田20千公顷,累计达到106.7千公顷。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6.8%。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21只,累计达到1722只。第二产业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45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8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产值4893亿元,增长4.3%;外资工业产值19115亿元,增长4.0%。重工业产值21737亿元,轻工业产值70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2.5%。全市新产品产值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苏州市各类开发区类型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商务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区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太仓保税物流中心(b型)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省级园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第三产业 金融2011年7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开业,这是国开行设立的全国第一家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行、招行、浦发银行等国内大型银行都在苏州开设了直属总行的一级分行。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663.5亿元和13626.8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483亿元和175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796亿元和1487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793亿元和2102亿元。2012年末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60家,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21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年各类证券交易额10476亿元,比上年下降26.8%。期货市场交易额34901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全年新增保险机构5家,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68家。全年保费收入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5亿元,增长19.4%;人身险保费收入133亿元,增长8.9%。 服务业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51.6亿元,增长1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3806.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达到3878.6亿元、2761.1亿元和2835.5亿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以及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高于新兴产业产值平均增速,分别增长11.4%、10.1%、10.2%和12.6%。 民营2013年,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11.87万户。年末私营个体登记注册户数70.5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5.57万户、个体工商户44.9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9.4%、11.4%和8.4%。年末私营个体注册资金99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4.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9%,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5%。 外资苏州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增长1 %。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1%。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0家落户苏州。外资企业国家企业美国纳贝斯克百特施乐耐克普尔思沃尔玛杜邦埃克森美孚礼莱华纳兰伯特ferrotrwfmcppg雪弗龙amd3m甲骨文普莱克斯艾利不干胶艾默生电气摩托罗拉霍尼韦尔卡特彼勒通用汽车美铝德福尔宝洁旭电安普道康宁哈利斯泰科国际固瑞克百得伊顿德士古道氏化学强生摩根斯坦利加拿大加拿大铝业玛格纳inco日本丸红索尼夏普日立瑞萨松下丰田住友东绵日绵日商岩井日本通迁富士胶卷日本电波大日本油墨雅马哈任天堂爱普生新日本新日铁精工富士通三得利佳能大金东芝电装喜玛诺小松妮飘日清兼松旭化成旭玻璃nec牧田韩国大宇三星浦项鲜京现代lg电子易买得柳道万和(yudo)法国埃尔夫阿奎坦液化空气阿尔斯通施耐德电气欧莱雅拉法基圣戈班罗纳普朗克阿尔卡特欧尚道达尔达能索迪斯欧朗科技家乐福英国bp葛兰素史克联合利华boc翠丰控股德国西门子戴姆勒克莱斯勒蒂森克虏伯马尔集团赫思特罗伯特博世英飞凌zf集团大众巴斯夫麦德龙魏德米勒集团舍弗勒摩擦产品意大利mattei(玛泰)霞飞诺(高端眼镜生产)意法半导体荷兰壳牌飞利浦阿克苏诺贝尔tnt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瑞士诺华(山多兹)迅达先正达罗技瑞芙臣西卡芬兰诺基亚stora-enso(紫兴纸业)芬欧汇川通力电梯(kone)挪威海德鲁瑞典爱生雅利乐包装丹麦丹尼斯克格兰富新加坡伟创力益海嘉里外资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巴黎国际银行三井住友银行j. p. 摩根大通银行华一银行(台海两岸合资)瑞穗实业银行池田银行韩国国民银行友利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星展银行东亚银行台湾彰化银行台湾合作金库银行2014年15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城市名称生产总值(季度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亿元%亿元%百分点上海市5313.07713058.834.399.2南京市1727.299.95364.196.397.43-0.46无锡市1777.248.35821.280.197.10.4常州市989.44104467.6410.298.040.3个百分点苏州市2911.348.512166.571.598.50.6南通市1156.1610.65150.2113.798.57-0.12扬州市744.68113925.646313.297.70.4镇江市722.7510.93386.4411.198.29-0.3泰州市728.5410.64024.4816.597.50.5杭州市1832.897.54929.066.198.48-0.64宁波市1457.7165090.733.797.62嘉兴市676.927.82765.536.796.38-0.19湖州市384.097.91594.03696.60绍兴市843.257.23517.9397.17-0.08舟山市192.499.5535.0815.996台州市673.596.394.60.22013年1-11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城市名称生产总值(季度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亿元%亿元%百分点上海市15474.137.729147.744.399.198.8南京市5730.181111507.0510.398.340.51无锡市5792.639.313510.48297.520.25常州市3170.0810.99198.1510.897.80.3苏州市9420.139.527742.584.3南通市3800.2611.910333.212.998.49-0.14扬州市2380.6312.17852.5516.997.8镇江市2160.0712.26591.7315.798.540.6泰州市2245.9511.97771.0219.197.9-0.1杭州市5913.25812261.254.599.440.68宁波市5024.218.411509.935.397.09-0.2嘉兴市2201.149.56055.761297.51-0.25湖州市1258.439.33453.811197.10.3绍兴市2760.68.68379.328.298.2197.66舟山市609.248.11219.499.396.8台州市2188.947.73467.55.794.6-1上海概述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01万元。上海市近几年的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009 113.826001.788930.852010 114.157218.329833.512011 124.94 7927.8911142.86 2012 127.80 7854.77 12199.15上海市近几年的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2009 0.739.959.42010 0.742.057.32011 0.7 41.358 2012 0.6 39.0 60.4图1 2009-201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5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006.76亿元,增长8.4%,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244.17亿元,增长7.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7%提高到51%。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511.14亿元,增长4%;服务业增加值1486.36亿元,增长10.3%(见表1)。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绝对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997.507.0制造业1511.144.0服务业1486.3610.3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0.2万户,比上年增长8%。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3944户,减少5.9%;外商投资企业6566户,增长0.8%;私营企业14.18万户,增长13.5%;个体工商户4.8万户,减少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至年末,区内新设立企业3633户。其中,内资企业3405户,注册资本685.8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228户,注册资本9.8亿美元。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指 标绝对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47.79 7.5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1926.893.9非国有经济3720.909.5#私营经济1070.65-1.8股份制经济1601.331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894.4718.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8.4564.7第二产业1242.02 -4.0 #工 业1236.35 -4.4 第三产业4387.32 1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1.066.2房地产业2835.0917.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21.4623.42013年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指 标绝对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21585.91 4.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6486.35 -1.8汽车制造业4884.08 15.9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4148.22 8.4精品钢材制造业1517.07 -1.5成套设备制造业3713.40 -0.6生物医药制造业836.80 1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1%。全年汽车产量226.89万辆,比上年增长15.5%;原油加工量2609.17万吨,增长18.2%;电力电缆154.8万千米,增长46.2%(见表7)。全年浦东新区实现增加值6448.68亿元,比上年增长9.7%。2013年浦东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及其增长速度指 标单 位绝对值比上年增长(%)增加值亿元6448.689.7#第二产业亿元2262.392.4第三产业亿元4155.0114.4#金融业亿元1253.672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9137.411.0货物吞吐量万吨28697.005.4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3058.503.6#国际中转万标准箱158.9032.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1679.22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504.9511.5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496.084.0#出口总额亿美元958.252.0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亿美元73.891.4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亿美元50.334.2全年全区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1家,累计达214家。年内引进监管类金融机构57家、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324家、融资租赁公司82家和金融专业服务机构121家。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向张江高新区下放13类20项行政审批权限。金桥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34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上海产业集群如今,八大产业集群已成上海经济版图最鲜亮的底色。在上海市区的北面,精品钢材及延伸产业集群赫然成型。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宝钢与上钢联合重组,使200来家从冶炼、轧钢到各式管、线型材的产、销,非钢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聚集在以宝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链上,形成60多亿元的年纯利。在南面,多元投资的上海化工区围海造地,先期形成10平方公里区域面向全球招标,bp、basf、bayer三大国际化工巨头同时落户。一个北连金山石化、南接吴泾化工、生态和谐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带雏形已傲立于昔日荒芜的滩头。在东南,已形成国内微电子生产线最密集区。中央和上海两级政府数十亿元的投资带动了数十倍于国资的海外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先进技术与一流人才的进入。在英特尔、ibm等国际巨头编织的it产业群落里,近2000家it企业的上中下游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往日浦东的繁华只限于黄浦江畔,而今不断东扩。在西北,上海汽车城雄姿英发。国内唯一的轿车试验场、汽车测试中心崛起于此,汽车学院和f1赛场兴建于此,整车与零部件厂商云集于此。在西南,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和航空航天等装备产业集群声名远播,“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装备设备多由此出;三峡、秦山等超大型电站的主体设备在此生产。在长江口,外高桥、沪东中华船厂、振华港机濒海临江而立。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江南造船厂也将搬来布局扩产,一个造船及港口设备产业集群的“婴儿”初闻啼声。此外,临港集装箱、物流产业集群以及新兴的生物医药和中药产业集群也在形成中。浙江概述浙江是中国省内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宁波、绍兴、温州是浙江的四大经济支柱。其中杭州和宁波经济实力长期位居中国前20位。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达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国人均gdp6100美元,并且所辖所有11个地级市的人均gdp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发展十分均衡,发达程度高,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生产总值(gdp)3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7亿元,分别增长0.4%、8.4%和8.7%。人均gdp为6846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55美元),增长7.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8:50.0:45.2调整为4.8:49.1:46.1。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排名城市gdp总量(亿元)增长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排名1杭州8343.528.094791.1815305.6912宁波7128.878.193322.0315068.4723温州4003.867.743728.887060.69114绍兴3967.298.580260.7712959.5045台州3153.347.952511.918478.9686嘉兴3147.69.369269.3711184.7557金华2958.789.154802.378848.8078湖州1803.359.062070.5710022.3769衢州1056.579.149838.218047.25910丽水983.089.246437.417498.131011舟山930.858.581653.5113184.3832013年1-12月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12月同比%地区生产总值37568.498.2第一产业1784.620.4第二产业18446.658.4第三产业17337.228.7第一产业浙江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中国第一,蚕茧产量占中国第二,绸缎出口量为中国30%,柑桔产量中国第三,毛竹产量中国第一。浙江是中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柑橘、海鲜和竹制产品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浙江一个渔业大省,渔业由传统生产型,过渡到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石浦渔港、沈家门渔港是中国最早四大中心渔港中占两席,海洋捕捞量居中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中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第二产业浙江工业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8.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5029和6671亿元,分别增长6.4%和10.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970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1837亿元,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600亿元,增长2.2%;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8.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571亿元,增长1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67亿元,增长8.4%。2013年进出口总额33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进口870亿美元,下降1.0%;出口2488亿美元,增长10.8%。月均出口207.3亿美元,其中12月份出口24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出口16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高于浙江省出口平均增速8.0个百分点,占浙江省出口总值的67.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对浙江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108.6%。2013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34亿人次,增长1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02亿元,增长16.2%;接待入境旅游者866万人次,入境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亿美元,增长4.7%。浙江拥有的产业群 浙江的产业群现象在全国十分突出,企业或产业的集聚程度也很高。在浙江,目前年产值过亿的集群达500多个,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其中年产值过10亿的集群超过150多个,200亿以上的集群有6个,有52个集群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以上。从专业化类型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群或产业群有温州鞋业产业群、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诸暨的袜业产业群等。集群行业或产业集聚地纺织产业群杭州萧山、绍兴柯桥镇、绍兴诸暨大唐镇、绍兴嵊州、嘉兴海宁、嘉兴秀洲、湖州织里it及高新技术产业群杭州塑料模具宁波余姚木业企业群嘉兴嘉善鞋业企业群温州打火机温州鹿城区眼镜温州鹿城区五金机械企业群金华永康纽扣、服装温州永嘉县低压电器温州乐清柳氏镇医药产业台州、绍兴新昌、金华东阳、永康江苏概述2012年,全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8.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121.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8.0亿元,增长9.6%。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40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41.5亿元,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gdp比重为43.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总额3934.8亿元,增长13.9%,占国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5.2%。主要服务行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软件业、研发和科技交流及推广服务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商务服务业、物流业实现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6%、37.6%、14.5%、15.5%、17.2%、11.3%。指标200920102011201220082012年年均增长(%)年末总人口 (万人)7810.277869.347898.807919.980.5地区生产总 34457.3041425.4849110.2754058.2211.8第一产业2261.862540.103064.783418.294.4第二产业18566.3721753.9325203.2827121.9512.3第三产业13629.0717131.4520842.2123517.9812.2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2012年)指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3381.6610193.5512182.94第一产业759.50716.031545.77第二产业17205.365403.105783.58 #工业15731.534573.824835.17第三产业15416.804074.424853.5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013706220840914江苏主要指标占长江三角洲比重(2012年)指标长江三角洲三省市合计长江三角洲占全国比重(%)江苏占长江三角洲比重(%)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21.12.248.7年末总人口(万人)15777.411.750.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8765.920.949.7第一产业5215.610.065.5第二产业52347.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