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教学目的要求:1. 能指出锤炼得好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 能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意义的锤炼(同义选择、色彩显现)2.声音的锤炼(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3.语法的锤炼(动词的锤炼、形容词的锤炼、虚词的锤炼)词语的锤炼是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精心调遣、认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以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炼字”。这是我国历代相传的修辞艺术。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就是说,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用得好。词语锤炼需要富于创新精神。所谓“创新”,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味去追求那些华丽词藻,也不是要求另创新词,许多看来异常平淡的词语,只要调遣得体,安排得当,就能平中见奇,淡中藏美,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词语的锤炼,是修辞的基本功,是修辞活动中最基本的内容。有人曾经对230多篇同一作品的手稿和完成搞,初版和修订版进行对照比较,它们修辞活动的比例是:词语锤炼占十分之七左右,句式选择占十分之二,辞格运用占十分之一上下。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它因作者,作品和语体的不同而异,但词语修辞活动所占的比例总是最大的。因此学习修辞,首先要扎扎实实的学习锤炼词语,积累词语;要让自己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词汇仓库,运用到时候,才能像秦牧所说的:“这些词语就像成熟了的凤仙花种子似的,弹跳而出,或者像喷泉似的,喷涌而来。”(雨林采英序)才能灵活自如地选出最恰当的词来传情达意。一、词语锤炼的要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锤炼词语,目的就是要找出这两个“唯一”,并把这“唯一需要的词”安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那么,要选择到“唯一需要的词”有什么要求呢?词语锤炼的要求是:确切、生动、简练、新颖。(一)确切确切,就是指选用的词语能准确地再现客观事物的状貌,贴切地表达思想感情,词义完全切合客观实际。这是锤炼词语的最基本要求。说话、写文章,要把精细入微的思想感情和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关键在于要能准确地运用词语。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就是这样。茹志娟百合花,当“我”问通讯员“你怎么参加革命的?”通讯员回答道:“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这个“跟”字就锤炼得非常恰切。通讯员参军时没有经过申请批准入伍,或许部队里就没有同意他入伍,因为通讯员家里只有“爹、妈、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又是靠他“帮人拖毛竹过生活的”,可是他又很想参军,于是大军北撤时便跟着一直走,大军到哪里跟到哪里,越跟越远,就这样跟来了。一个“跟”字就把通讯员迫切参军和对解放军无限热爱的心情,十分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如果把“跟”字换成“追”字,一比较就会发现,“追”是拉下一段距离之后的一种行动,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只有用“跟”才最准确。要把词语锤炼得准确,就要认真辨析词义,并加以仔细推敲,选取最恰当、最妥帖的那一个来表情达意,反映客观事物。(二)生动生动,就是指选用的词语具体形象,新鲜活泼,引人入胜。例如,杨朔的茶花赋,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这个“跳”字用得非常生动。面对昆明茶花,尤其看到那“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叽叽喳喳叫个不休”的祖国儿童,作者浮想联翩,许多形象在脑海里活蹦乱跳。如果把“跳”字换成“出现”就显得平淡;如换成“闪进”,就只能说明思维速度之快。它们都难以表达出这种激动的心情。唯有“跳”才能活灵活现地表达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显得生动有力得多。如: 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们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句中“罩住”一词用得非常生动,它是属于孔乙己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动作。孔乙己虽然穷愁潦倒,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只有当孩子们吃完后眼睛仍望着碟子时,他才着了慌。茴香豆来得不容易,他不能慷慨地都送给孩子,但他又是个斯文人,不能用手“捂住”“盖住”,或将碟子端走,所以只好“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样写很符合孔乙己的身份和个性。生动是以准确为前提的,离开了准确而片面追求生动,那就会华而不实,矫揉造作。(三)简练简练,就是指用少量的词语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词语精约,言简意赅,惜墨如金,峻洁利落。我国历代作家都非常重视用语精炼。古人甚至只用一个字就点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智诸葛”“猛张飞”“勇晴雯”“慧紫鹃”等等。其精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现代作家同样重视用词的精炼,有的能一字传神。例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跟妻子有这样一段对话:“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水生妻子的两个“嗯”字,简直不能再精炼了。作者用了这两个叹词,言简意丰,胜过千言万语,有力地表现了夫妻分别时那种朴实、深沉的感情和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当然,文章的精炼,不能单单以文字的多少来衡量。语言是否精炼要看容量大小、效能高低,词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不必要的,一个字也不多留;必需的,字数再多也不可少。例如: 中国必须抗战下去,团结下去,进步下去,要投降,要分裂,要倒退,我们是不能容忍的。三个“下去”、三个“要”连用,构成排比句式,加强了语气和表达的力量,不是多余,决不能删,连用几个也不违背简洁精练的原则。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这一段文字,似乎不简练,但却富有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作者用了不到三十字描写了客观景物的呆板、乏味、无变化,在反复手法中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单调、彷徨、苦闷的心情。所以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应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做到“一二言未尝不足,千百言未尝有余”,那就繁简得当,长短适宜了。硬把必要的字句省去,当说的不说或不说清楚,就会造成晦涩难懂,甚至出现表达错误,这是犯了“苟简”的毛病。例如:人民日报某日头版头条报道山西开展麦田后期管理运动消息,其中有一句:“山西省麦区正在大力破除所谓小麦已成定局的论调。”“小麦”有什么定局不定局呢?应改为“小麦丰收已成定局。”这是苟简造成了文理不通的错误。言简意丰,就显得凝练;如果言简意少,则显得单薄。有时言繁倒有它的长处:心理描写、物态描摹,不写得细致不足以达其妙处。因此,简洁必须服从表达的需要,以准确、生动为基础,做到繁简适度,该精炼时就要惜墨如金,该繁丰时就要用墨如泼,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四)新颖词语新颖,就是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必须“唯陈言之务去”,勇于创新。要做到选词新颖,就要善于发掘未经别人触动过的词语宝藏,善于选取新的角度,寻觅新的语言形式。如 甲 小伙子,大娘我这么大岁数了,老胳膊老腿的,再这样折腾,我可不找你照啦!乙 那找谁照哇?甲 我要找大夫照,看看骨头折没折。(相声如此照相)“照”选炼得新颖活泼,别致动人。前两个“照”指摄影,下面出其不意地换成“X光透视或拍片检查”意思的“照”。这种利用词语多义性的“换义”修辞手法,实在转得巧,连得妙,幽默风趣,饶有新意。确切、生动、简练、新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地统一在话语之中的。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开讲解。锤炼词语,锻炼驾驭词语的能力,应该全面考虑。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所以词语的锤炼,应从语音和意义方面入手。而词既是词汇的基本单位,又是语法的基本单位,所以词语的锤炼也应从语法方面来考虑。二、意义的锤炼词语意义的锤炼十分重要。一词炼得好,可使一句、一段表意深刻,甚至全篇生辉。因此,锤炼词语,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主要表现:(一)同义选择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等义词数量极少,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是近义词。它基本意义相同,但有细微差别(即同中有异,大同小异)。现代汉语这类同义词非常丰富,在同一组同义词中,可供选择的词语很多。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意义的锤炼,就要重视选择“唯一的”那一个,以准确、精密地表情达意,反映客观事物。例如: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 (奖励 ) 鼓励的一个。 (鲁迅藤野先生) “奖励”“鼓励”都有“勉励”的意思,但有区别,“奖励”侧重于荣誉、物资,“鼓励”侧重于精神上。从全文看,藤野先生并未给“我”什么荣誉和物质,用“奖励”表示与本意有一定差距。藤野先生对“我”是用语言从思想上或精神上予以勉励的。因此鲁迅先生在定稿时将初稿中的“奖励”改成了“鼓励”。意义表达得更加精确、严密。再如: 老实说,我赶不上参加这一次或那一次战斗,我总是十分(痛苦)难过的,当然伟大的现实又总常常使我微笑起来。(刘白羽横断中原)“痛苦”和“难过”都有“难受”的意思,但“痛苦”是极端的难受,语意较重,根据文意不如“难过”用在这里恰当。语言生动活泼,可给人一种轻松兴奋的感觉,同义词的换用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句话,同是荣誉感,前用“骄傲”,后用“自豪”,避免了重复、呆板、沉闷等毛病。同义词的连用,可获得加强语气的效果。例如: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是废话,是蛇足,是赘疣,“删去”的目的显然也是为了达到简洁,达到纯净。(光明日报:短,不等于美)例中的“废话、蛇足、赘疣”是同义词的反复运用,意在加重语气,增强语意,使表达更充分,更周密。(二)反义相衬反义词意义相反或相对,恰当地运用反义词,能够更清楚地揭示矛盾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更鲜明地突出矛盾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如: 今日之天府,昔日之地狱。 她突然变了脸色,眼光由光亮变为阴暗,固定在她底脸上,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巴金家)上面的反义词用在句中,能鲜明地表示事物中两个矛盾的对立面,突出它们的对立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话语表达得更加充分有力,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三)多义关联多义词,因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所以使得它们的意义不十分明确稳定,这就为我们选炼词语创造了便利条件。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可以借助多义词意义不定的特点,含沙射影,一语双关。例如: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雨,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杨沫青春之歌)例的“夜”和“长夜”都有两层意思:一指自然界的夜色和时间,二喻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暴雨”也有两层意思:一指自然现象,二喻突发事件。这里正是利用多义词的本义和比喻义构成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深刻。(四)色彩显现汉语的词语,除了表达一定意义之外,还显现出鲜明的色彩。词语的色彩,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色彩的调配,要做到:褒贬分明、风格适宜、生动鲜明。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褒贬分明(1)汉语的词语有些常常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准确恰当地选用这些词语,可以表现爱憎分明的感情,强调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产生鲜明而强烈的表达效果。例如: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 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 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谁是最可爱的人)上例作者选用了“第一流”、“伟大”、“优秀之花”、“骄傲”等一系列褒义词,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表现了强烈的爱戴之情。原文:周总理那十分熟悉的面影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 改文: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 (一件珍贵的衬衫)原文的“熟悉”是个中性词,缺乏感情,改为褒义词“慈祥”,指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它表达了对周总理崇敬、敬爱的感情。 原文: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 改文: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原文用贬义词“繁琐”来描写英雄事迹不恰当,改用中性词“多”,切合实际。(2)在语言运用中,有些词语本身是不带任何褒贬色彩的,如介词、数词、连词、代词、助词以及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但是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细心的选择与搭配,像画家用不同的颜料调配出色彩协调的颜色一样,就能显示出某种感情色彩来。例如: 横眉冷对(看)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看”与“对”都是中性词,但改“冷看”为“冷对”后,立时增加了鲜明的褒义色彩,更能显示鲁迅同敌人针锋相对、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听说你俩要来,他就说:“得,来了两块麻烦!”(老舍女店员)“块”本是个极平常的量词,一般用来计量成团、成块的具体物体,本不含任何感情色彩,但用在这里,和抽象事物“麻烦”互相搭配,便产生一种鲜明的贬斥色彩,用以突出来人难以应付的情感,读来耐人寻味。 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一派正气,一副洁骨,一片忠贞,一身英武。(郭小川青松歌)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那么”响,跑得不好怎么对得起自己呢,怎么对得起那辆车呢?(老舍骆驼祥子)例四个量词(“派”“副”“片”“身”)孤立地看,毫无感情内涵。但是诗中将它们分别与“正气”“洁骨”“忠贞”“英武”配合成词组连用,构成排比,就有力地歌颂了青松的崇高品质,把诗人对青松和像青松一样英武的战士那强烈的景仰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例四个不起眼的代词,“那么”,本来并不蕴含感情色彩,经老舍的“艺术处理”,与“美、亮、白、响”相配,就变得饱含感情,充分表达了祥子拉上新车后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a.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b.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上例同一喻体在不同语境中感情色彩截然相反,a例的“鲲鹏”喻指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贬义色彩十分明显;b例的“鲲鹏”喻指英勇无畏的马列主义者,褒义色彩十分浓厚。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通过与其他词语的配合,可以改变感情色彩,变褒为贬或变贬为褒。例如: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 (鲁迅准风月谈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学究”在现代汉语里是贬义词,指“摆脱不了迂腐气的读书人”,上例用“真正”修饰“学究”,再加同“作家”“文豪”配合,色彩变贬为褒,这里的“学究”的含义已是有科学的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学者了。(3)褒贬反用:一般情况下,褒义词和贬义词是不能错用的,但有时褒贬反用,更能增加语言的感情色彩。例如: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荷花淀) 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例的“狠心贼”是贬词褒用,微妙地表达了几个青年媳妇对丈夫又嗔怪又亲昵的感情,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幽默、愉快、轻松的意味。例“伟绩”“武功”是褒词贬用,深刻地揭露了中外反动派血腥镇压中国学生运动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军阀、帝国主义的强烈的憎恶感情。(4)有些词选用它们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加鲜明。例如: 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陷入盲目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毛泽东学习与时局)“包袱”的本义属中性词,这里选用了它的比喻义,也就使其贬义色彩鲜明起来。2.词语的语体色彩要风格适宜文章有不同的语体风格,恰当地选用词语是形成语体风格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词语的语体色彩差别可以从通用词语和专用词语的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口头词语和书面词语的角度观察,它们各有特点。它们有的可通用于几种语体,有的则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在通常情况下,具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语只有运用到同一语体中,才能取得表达风格上的和谐一致。例如:中学版: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 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巴金海上日出) 小学版: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 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 片灿烂的亮光。(巴金日出)上例两版的文字基本相同,只有细微差别。中学版的“时、入、仍、何处”等,是书面语色彩较浓的文言词,而小学版把这几个词改为“时候、躲进、哪里”,这样就比较口语化,更适合小学生阅读。再比如文艺语体中的戏剧语言,作者不仅要根据生活构思情节,而且也要在生活中提炼对白。这种对白必须是“话到人到”,因此它必须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有鲜明的生活气息与时代色彩。曹禺十分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剧本中的人物对白力求大众化、口语化。这从他的对白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例如: 原句:鲁贵:你看你,告诉你真话,叫你聪明点, 你反而生气了。唉,你呀!(雷雨1939年版)改句:叫你聪明一点,你倒生气了! (曹禺选集1961年版)将副词“反而”改成“倒”,不仅对白通俗、浅显、顺畅了,而且也更符合说话人鲁贵的身份、教养和经历。不同的语体一般要使用具有不同语体色彩的词语,否则就会造成语体风格色彩失调,显得不伦不类,但是某些带有语体色彩的词语,往往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某种语体中故意用上少量的另一种色彩的词语,有时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赵树理善于把少量的政治术语写进自己的小说中去,使人感到幽默诙谐,辛辣有味。例如: 灵芝和有翼开玩笑说:“你爹的外号不简单,有形成阶段,还有巩固阶段和发展阶段。”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的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洗脸的事应该用生活中的口语,“调查研究一番”这样庄重的政治用语用在这里好像不太协调,而这种不协调反而使演讲产生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效果。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生动鲜明词语的形象色彩可以启人联想,引发想象,在大脑里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因此恰当地选用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栩栩如生地描绘客观事物,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的感受。例如:伍子胥两个耳朵凝神听着,两眼睛勾住前面的动静。(闯昭关) 用一个具有动态感的词“勾”代替“看”,不但强化了动态,富有形象性,而且更确切地表达了伍子胥闯昭关的那种提心吊胆心理状态。 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茅盾风景谈)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缓缓而来,构成一幅剪影。句中用了“蓝、黑、银色”三个颜色词,色彩分明地点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看云识天气)“卷积云”不易理解,用形象词“鳞波”鱼鳞一样的波纹,就能够让听读者联想到它的形态来。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地飞去了。“哑的一声大叫”,叫声由于用了声响词而显得具体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假如作者用“听得背后乌鸦一声大叫”就产生不了这样逼真生动的效果了。三、声音的锤炼声音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资材料,语言文字的审美意义是通过声音来感受的。特别是汉语的声调变化、音节的分明,体现出节律上的抑扬美、匀称美,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悦耳的美感。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一篇佳作必然是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因此中外的语言大师都认为:文学作品的音乐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老舍先生则强调:“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而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声韵之美。我们不要叫文字爬在纸上,必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和谐优美,表达效果自然会相应提高。因此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应当讲究词语的声音美,做到声情并茂。声音协调是锤炼词语的一个重要方面。词语声音的锤炼主要体现在: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以及叠音词语与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等方面。(一)音节整齐匀称汉语的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之分,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单、双音节同义并存,为我们合理安排音节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一句话全是单音节词或全是双音节词,比较少。尤其是长句,绝大多数总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交错搭配而成,而且,根据语言的自然节律,要求音节协调:一般是单音节词同单音节词搭配,双音节词同双音节词搭配;两个并列成分的音节数目要求相同。这就可以收到节奏明快,音节协调匀称的修辞效果。 原文:有时这些声音寄托于劳动号子,寄托于车队奔驰之中,仿佛令人感到战鼓和进军号的撼人气魄 改文:仿佛令人感到咚咚战鼓和进军号角的撼人气魄 (秦牧土地)原文“战鼓”是两个音节,“进军号”是三个音节,组成一个联合短语,前后失去平衡。收进中学语文课本时,在“战鼓”前添上“咚咚”,在“进军号”后添上“角”,前后都成四个音节,音节变得整齐匀称了。 原文: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 改文: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受了父亲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一面) “正直”是两个音节,“好心肠”是三个音节,组成并列短语,读起来拗口。同时,“正直”是一个形容词,“好心肠”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并列也不恰当。把“好心肠”改为“慈祥”,与“正直”并列,词性相同,音节相等,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随山移水转。上例的“伫立”与“漫步”、“回”与“登”、“徘徊”与“依恋”两两相对立,音节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有时为了调整音节,使搭配和谐、匀称,可以运用衬字或加儿化韵的方法增强节奏感。例如: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歌词中的“来、儿”都是为了使音节匀称加上去的衬词。去掉它们,全诗就失去了原有的节奏感、旋律美。(二)声调平仄相间古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普通话的声调有阴、阳、上、去四声,其中阴、阳为“平”,上、去为“仄”。普通话的声调有阴、阳、上、去四声,其中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声调平仄相间,可以使语言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如果一句话一律都是平声字或一律都是仄声字,念起来就十分拗口,听起来也非常单调。就好像击鼓,如果一味“咚咚咚”,或者一味“答答答”,就十分难听,而只有把“咚”和“答”有规律地变化着交错间隔起来,才有趣动听。因此,恰当地安排平仄,使平仄有规律地变化着交错间隔开来,就可以收到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效果。有时为了求得音调和谐,可以适当改变词语的结构。例如: 杭州是历史上的名都,西湖更为古今中外所称道:画意诗情,差不多俯拾即是。(朱自清“燕之草”序)“诗情画意”是常用的四字成语,这里把它倒了个儿,意思没有变化,但声调不一样了,由以仄声字“意”收尾,变成以平声字“情”打住,这样就可以避免跟下一句“差不多俯拾即是”同用仄声字收尾,念起来就有了抑扬顿挫。 瑰丽端庄的中山公园,绿树成阴,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上例习惯的说法是“万紫千红”,为了在平仄上与前面照应,改为“千红万紫”,读起来抑扬顿挫,造成了悦耳动听的音乐美。(三)韵脚和谐韵脚就是指句尾押韵的字。押韵,就是指在每句或隔句末尾选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押韵是使语言具有音乐美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韵脚,可使诗文有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趣,具有旋律美、和谐美。(四)叠音自然用音节重叠构成的词叫叠音词,有人叫“叠词”“叠字”。它的构词方式和修辞效果是汉语所特有的。叠音词的突出作用是加强描绘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运用叠音词写景抒情,可以充分发挥叠音词的修辞作用。例如: 下午三时,天转开朗。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的遮了一层绣幕。(刘白羽长江三日)作家用不同的重叠方式(AABB式和ABB式)描绘出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五)双声叠韵的配合(见教材p227)四、语法的锤炼从语法角度讨论词语的锤炼,主要着眼于不同词类的选择和调遣,只有精心选择和调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一)动词的锤炼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动词锤炼得好,可使文章“活”起来。袁枚说过:“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动词的锤炼是使“字立纸上”的重要一环。古人所讲的炼字,大多数属于动词的锤炼。阿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是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动词锤炼得好,能够增强话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如: 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杜鹏程夜走灵官峡)这个“贴”字锤炼得非常精巧,非常贴切地写出了包括成瑜的爸爸在内的开山工们立于绝壁之处的登山本领和英勇顽强的意志,这也适合作者远望实际感受,如果是近看或俯瞰,用“贴”就不合适了。用“贴”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话语更加生动。 是叫浪花咬的别看浪花小,无数浪花集到一 起,心齐,又有耐性,就是这样咬啊咬的,咬上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哪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个样儿。 (杨朔雪浪花)“是叫浪花咬的”,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咬”是全文的“文眼”,作者使浪花人格化了,有意志,有力量。“咬”字把文章升华了,不仅写出老泰山乐观幽默的情趣,而且成了老泰山的写照,成了劳动人民改天换地、创造历史的坚定意志和伟大力量的象征;“咬”字把浪花和人物都写活了,有助于表现全文的中心,如果把“咬”字改为“溅”、“冲”字,那就逊色多了。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前后到酒店拿钱的动作就用了不同的动词来描写。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 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两例“排”和“摸”描写的都是孔乙己付钱时的动作。起先,孔乙己帮人家抄抄书,换些钱来买酒,作者用上“排”字,活画出他对钱的珍惜;这时的孔乙己还未达到穷愁潦倒的地步,这个“排”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他傲然自得和炫耀那几文钱的情态。后来,他被丁举人打断了腿,狼狈不堪,作者用上“摸”字,真是形神毕肖,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穷困和窘态。要从自己的衣袋中掏出四文钱,还得寻找半天,才能“摸”出。可见其钱之少。即使钱少,如果手脚灵活,一掏也就行了,可是这时的孔乙己已被摧残得濒于绝境,麻木不仁,骨瘦如柴,手指僵硬,动作笨拙。一个“摸”字预示了孔乙己最惨的遭遇即将降临。由“排”到“摸”,前后映照,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二)形容词的锤炼形容词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景物的描绘、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福楼拜说过:“我为了选择一个形容词,常常累出一身汗。”说话、写文章都要重视形容词的锤炼,以便把事物的性质、状态表达得更加准确、形象、生动。例如:原文: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新的讲义 。 改文: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藤野先生)原文“新的先生”是“刚来的先生”,还是“生疏的先生”呢?“新的讲义”是“刚印出来的讲义”,还是“内容新鲜的讲义”呢?歧义,表意不确切。改为“陌生”,表现出“从未见过”的意思,而“新鲜”,指的是讲义的内容,表现出“从未学过”的意思,比单用“新”更为确切。在一定的场合选用某些形容词或者不用形容词,在表达效果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如: 啊呀呀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库腰里,出去了。(故乡)这一段叙述是围绕着“圆规”即杨二嫂顺手牵羊偷手套的行为来选择词语的。先是“愤愤”,表明她要不到她所想要的木器家具而气恼地回身就走;“絮絮”是写她一张利嘴还在继续发泄怨气;“慢慢”是点出伺机想拿点小东西。作者选用这三个形容词跟下文的副词“顺便”、动词“塞”配合起来,一气呵成,把一个爱占便宜的杨二嫂写活了。如果把这三个形容词去掉,人物的神情动作一定显现不出来。(三)名词的锤炼名词的锤炼,就是要选用“唯有的那一个”,去指称事物,表现事物,锤炼得好,可以准确地表现事物,鲜明地表达感情,生动地描绘场景。如: 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 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故乡)“心情”和“心绪”意义相近,基本上是指同一事物,但是“心情”是指心境、感情的一般状态,可以说“心情舒畅”,也可以说“心情不舒畅”,因此,用在“我自己心情的改变”中较合适;“心绪”是指心境的安定或紊乱,多半是指紊乱,因此,用在“本没有什么好心绪”中较为得体。原诗:韶山的朝阳照亮东方,井冈的明月红了一角。改诗:韶山的朝阳照亮东方,井冈的山峰红了一角。(石祥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上例中“明月”与“红”不能搭配,再说,既然“韶山的朝阳照亮东方”,天已经亮了,“井冈的明月”又怎么会“红了一角”呢,与事理不符,语言不周密 ,改为“山峰”,与前句照应,表意周密,合乎情理了,在朝阳的映照下,山峰也映红了。(四)数词量词的锤炼数词和量词锤炼得好,可以使表意准确、生动、形象。原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改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原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 改诗:半篙流水夜来雨,几点早梅何处春?(张橘轩诗)这两例都因数词量词锤炼得好,传为千古佳话。例宋朝陶岳五代史补记载着这样的故事:齐己,长沙人,写了一首早梅诗,到袁州去拜见郑谷,请他推敲。郑谷说,“数枝”还不算“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听了,佩服得很,就拜郑谷为“一字师”。例清朝顾嗣立寒厅诗话记载:张橘轩的诗句“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说:这两个诗句美是美了,但还有不足之处,既然说“一树”都开梅花了,怎么又说“何处春”呢?不如把“一树”改为“几点”。这两例都在于强调“早梅”的“早”字,而精心锤炼数词量词。这样,就表达得更加切合题旨,更加形象有力。(五)代词的锤炼在词类中,代词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强的灵活性,使用频率也很高。代词锤炼得好,可使话语表意明晰、周密、简练、含蓄、有力。例如:原文: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判断句) 改文: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屈原)选用一个代词使这句台词增色生辉。用“是”是一般的判断句(陈述句),语气平直,其重点在于陈述宋玉没有骨气这个事实。改为“这”,就使句子变为感叹句了,“这”复指“你”,语气强烈、坚决,重点不是判断,而是怒斥了。因为宋玉背叛了屈原,这是事实,用不着判断,重要的是斥责。“这”这个代词,用在这里,既有力含义又丰富。(六)虚词的锤炼虚词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它们的数量不多,可是使用率很高,作用很大。它们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绵阳市汇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化选聘公司总经理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黟县2025安徽黄山市黟县事业单位统一笔试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省2025福建三明尤溪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盐亭县2025年上半年四川绵阳盐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招聘3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珠海市2025广东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招聘聘用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5湖南湘西自治州招才引智活动(5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疆2025新疆事业单位联考(58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廉江市2025广东湛江市廉江市发展和改革局等3个单位招聘政府雇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山西省2025山西文水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市救助管理站招聘编外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人存款委托儿女代管协议书
- 可解释性AI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锚杆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34年中国电力运维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土建工程承包合同范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中国近代史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五上3-2《用水计量时间》课件
- 常用截面惯性矩与截面系数的计算
- 供应商黑名单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