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期末论文题目名称:浅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学 院: 专 业:会计学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精选word范本!目 录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3(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3(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途径3(三)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3二、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4(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完善4(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较低5(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偏低6(四)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未完善71立法工作滞后72法律体系不完善73缺乏法律监督、监督机制,社会基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8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措施8(一)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8(二)扩大社保制度的覆盖范围8(三)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9(四)加快立法,让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化发展9(五)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管理制度9浅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中文摘要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果,然而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先从中国国情出发,审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意义,并列举了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并与其它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其形成的原因,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措施。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养老;社会福利;体系改革The defectsofChinesesocial security systemand improvement measuresAbstractToday,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made remarkableachievements, but in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This paperfrom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reviewtheChinas social securitysystem of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political,economic, development,and enumeratesfour problems existing in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data,and compared with other developedcountries,summarize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put forward in line with Chinasnational conditionsconducive to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 Ssocial security system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social security;system construction;pension social welfare;system reform当今,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很大发展和提高,然而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为国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隶属于国家社会保障型,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其中,社会保险又分为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两类。政策性保险根据法律或法令统一实施,具有强制性;商业保险则在自愿基础上实施,是基本保险的必要补充。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要求作为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稳定器”的作用。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对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良性调节,一方面通过满足人民的生活基本需求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另一方面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助推器”,他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平稳运转提保证。(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比较严重,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向前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资料:2012 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74,高于全球基尼系数0.44 的平均水平,逼近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警戒线0.5 ,这说明我国贫富差距十分显著,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调节社会收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制度,能够在社会资源、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对困难群体的保障、救助进行进一步强化,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均等化,缩小贫富差距。(三)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措施为何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在内的日常消费需求一直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原因并不是他们的钱不能用于购买,而是手中的钱如果用于大量消费,之后该如何应对其他譬如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重要开支。消费欲望的提高与社会的保障制度相关,有效的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前,人们不会把手中的的钱用于生活所需之外的消费。国内的内需小,形成不了长效的消费市场,以至于当国际金融危机来临,外需骤减的时候,内需不能有力地进行支持,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关闭,城市失业人员增加,千万农民工也不得不返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弱势群体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生活基本面都得到切实保证,才能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为国家进一步市场经济建设的调控作保证。二、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完善追随着新时代新环境的到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逐渐显现, 最为严重是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出现, 已经让原来推进缓慢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雪上加霜。至2012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王维平在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中指出:根据中位的人口预测:到2020 年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占总人口的16.84%;到2050 年,老年人口达到4.68 亿,占总人口的27.77%;非农业人口中老年人口还要高约2个百分点。庞大的老年人口群和退休职工队伍需要巨额的社会保险基金来支撑。2050 年退休金将要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30%,这对财政和企业均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这里尚未考虑非农业人口和农村老年人对社会保险的需求。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产生了一些连带的问题。随着年龄增大,人们的各项身体健康状况都会有所下降,伴随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各方面的疾病的发生,老龄人口的医疗开销比例也相对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口要大得多,而这样的开销如果仅靠个人承担将会加重老年人的生活压力。所以,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不仅仅是养老保险投入增多的问题,还要考虑到老龄人口对医疗保险的迫切需求。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保障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今天中国仍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改变,那么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局面也就不会改变。在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情况下,所有制实现形式也呈多样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决定了分配方式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中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形式、范围、报酬量等同本来意义的按劳分配尚有差距,直接决定分配方式的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是所有制。上世纪90年代城镇贫困开始出现,主要是由于当时企业改革引发的下岗所导致的失业,而弱势群体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失业人群。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能完全保障到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民营企业和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对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提出新要求。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失独家庭,为了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少夫妇放弃了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机会,却在晚年因种种意外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成为一大难题。现今我国的社保体系无论是对普通城镇养老、医疗是还是特别群体的保障都不全面,甚至缺失,他们的生活也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表三: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城镇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28,391.325,707.323,549.921,891.120,136.918,766.317,487.916,352.915,506.714,736.6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21,565.019,402.317,743.016,587.515,183.214,130.913,120.412,250.311,646.511,128.8离退人员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6,826.26,305.05,806.95,303.64,953.74,635.44,367.54,102.63,860.23,607.8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亿元)16,894.713,419.511,490.89,740.27,834.26,309.85,093.34,258.43,680.03,171.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亿元)12,764.910,554.98,894.47,389.65,964.94,896.74,040.33,502.13,122.12,842.9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亿元)19,496.615,365.312,526.19,931.07,391.45,488.94,041.02,975.02,206.51,608.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数据年度年鉴表二:社会基本保险情况指标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万人)14317.113375.612715.512399.811644.611186.610647.710583.910372.910181.6发放失业保险金人数(万人)394.4431.6483.9516.7538.5598.1677.8753.5741.6657发放失业保险金额(亿元)159.9140.4145.8139.5129.4125.8132.4137.5133.4116.8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人数(万人)18948.517791.216410.514987.71342011580.310021.79044.47974.96925.8基本医疗保险离退人员数(万人)6278.65943.55526.95007.946004151.53761.23359.22926.82475.4工伤保险年末未参保人数(万人)17695.916160.714895.513787.212173.310268.584786845.24574.84405.6享受工伤待遇的人数(万人)163147.5129.6117.89677.865.151.932.926.5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万人)1389212335.910875.79254.17775.36458.95408.54383.83655.43488.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年度年鉴(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较低覆盖的范围和覆盖的主体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率所主要包含两个含义。截止至201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0379万人,占城镇总人口42.68%,参保人数不足城镇人口的一半。其中,参保职工2297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401万人。全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8370万人,其中享受待遇人数1307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6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12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4996万人,增加3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5225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8993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71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5445万人。年末,256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1%;1-9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1717亿元,受益11.5亿人次。新农合的参合率虽然将近100%,但是保证的程度又比较低。就保障范围而言,我国的各个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各种保险金又是按地区的区域情况进行发放,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发放人数和发放比例显著高于经济落后西部内陆地区。在中、西部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的发放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也主要是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地区经济的差异源于政策体质。城乡二元体制不仅体现在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表现在社会保障内容和实施效果等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民的经济收入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持续地增高。但也要注意,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兼顾公平并没能在实质上实现贫富差距的明显缩小,却反而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中不断扩大。单就社会保障内容来讲,从政府或者社会获得的转移性分配收入农村家庭仅仅为城镇家庭的10%,而农村家庭的花销支出又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消费能力的低下很难做到扩大再生产的飞跃。 在主体上而言,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主体主要为政府机关、国家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员工与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企业从业人员,其他劳动主体或者弱势群体只能自行承担基本保险开支或者根本无力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小,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首要问题。(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偏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比建国初期翻了几番,直至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19322亿元,比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长7.8%。政府也越来越关注国内社会保障建设,然而,虽然财政上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逐年上涨,但是,就社保支出对于整个财政支出整体而言比率还是很低的,自2005年至2011年,社会保障性支出始终维持在财政支出百分之十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而社会保障支出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多年来也只占有百分之二的分量,2011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2.4%,而美国社保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16.8%左右,瑞典和芬兰甚至分别达到35%和38%。这对于国内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甚至与社会救济的支持都是很薄弱的。在当今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剧、弱势群体剧增的情况下,资金投入偏低无疑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无论是对于覆盖面的提高还是整体格局的完善,资金的投入不足这些问题也不会得到改善。表一:社保支出与GDP/FE的占比关系 单位:亿元指标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GDP)184937.4216314.4265810.3314045.4340902.8401512.8472881.6财政支出(FE)33930.2840422.7349781.3562592.6676299.9389874.1610924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98.864361.785447.166804.297606.689130.6211109.4社保支出占GDP比例2.00%2.02%2.05%2.17%2.23%2.27%2.35%社保支出占FE比例10.90%10.79%10.94%10.87%9.97%10.16%10.17%社保支出增长幅度-17.92%24.88%24.91%11.79%20.03%21.6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年度年鉴(四)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未完善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完善和实施少不了法律法规的规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在法律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社保制度完善程度低、普及范围窄、执行不力等状况。1立法工作滞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法律,除了涉及经济组织和交易规范等内容外,大多是经济改革中临时设置的,只能针对经济改革当时的状况进行权利义务的划分,不能着眼于更远的时期进行规划。出现大规模的企业破产、重组、改制就考虑人员失业问题,就加强失业保险立法;出现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是旧考虑灾害救助立法;出现拆迁、劳工伤害等社会问题就考虑社会救济的立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立法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在问题严重的时候进行必要调节,却不能在问题发生前将必要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党问题发生时,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也就只能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即使是有了立法的意向,从草案到立法结束到实施,也要经历相当多的程序,这对相关权利人员的维权相当不利。2法律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的社保立法,处于一种中央立法严重缺乏,地方部门各自繁荣的局面。仅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国务院发布了统一的通知,给出两个试点方案,并允许地、市级以上的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选择颁布。结果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作不同方案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拟定了不同的方案进行实施,造成这一本该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并不统一的混乱局面。每个地区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进行立法,而立法主体又是由多种主体参与,涵盖了劳动、卫生、财政、民政、银行保险公司乃至工会等,这种法出多门的状况让整个法律体系更加繁杂,各个法律各行其是,让社会保障的实施“无法可依,有法难依”。3缺乏法律监督、监督机制,社会基金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在法律立项之外,又存在有法不依的状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只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大中企业等较大的社会经济组织有强制的要求,对于一般私营企业、个体户、中介服务机构、自由职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的监管处于一种几乎真空的状态。这些在监管范围之外的人员的基本利益由于监管机制的缺失将得不到切实的保证。同时,社保基金的管理也没有得到有利保障,以至于出现社保组织将社保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发生。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缺失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更加举步维艰。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措施(一)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起多层次,相互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层次为政府基本保障层次,主要针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保险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人人参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二层次为企业补充保障层次,针对工伤、生育等劳动人员的保障,适当增加补充养老保险,提高整体生活水平;第三层次为社会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这样的保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应鼓励和促进这一层次保险的发展。(二)扩大社保制度的覆盖范围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应扩宽覆盖人群和覆盖地区,在处于现阶段二元经济的形式下,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弱势群体的救助,对于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更应注重整体的经济补助。经济发展程度的落差要尽可能以政策方式进行弥补。在此基础上也要考虑特殊群体的实际需要,在效率优先的基础原则上真正实现兼顾公平,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城市特困家庭,应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济政策。因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可以首先保障老龄人群和特别困难家庭,其次是从城市开始,逐步普及到乡镇和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人人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十二字方针,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财政上扩大资金的投入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一环,只有资金到位,才能开展各项诸如体制改革、扩大保险范围等方面的措施。中央财政应在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的原有基础上,加大投入,由现在的占比10%逐步向发达国家的占比量靠拢。同时,地方也应从地方建设资金中抽出相应资金投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进行调剂,一是纵向的转移支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知识技能态度课件
- 培训知识串讲方案课件
- 销售安全环保培训课件
- 培训班防疫知识课件
- 变电所电度表课件
- 培训消防知识的企业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环保材料建筑工程施工合同
- 2025版建筑工程监理劳务分包合同规范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货物保险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劳务派遣服务标准合同
- 《患者安全目标解读》课件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课件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二手房屋买卖物品交接清单
- 技师论文 变频器的维修与保养
- 非标自动化设备项目进度表
- 诊断学教学胸部查体
- 桥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