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在吸毒者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吸毒者吸毒原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国内对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因素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其中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吸毒行为的原因进行阐述,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促使吸毒者走向吸毒道路。关键词:心理学;吸毒原因;吸毒结果从我国大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吸毒现象至今,由吸毒引发的社会问题逐渐增多,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吸毒行为作为一种偏离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它产生之前,吸毒者必定经历了一个心理的准备过程。1因此了解吸毒的心理成因将会为今后的戒毒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并将提供有效的戒毒方法。本文通过对2000-2015年间国内期刊(包括高校博硕士生论文)的检索和分析,对国内吸毒者的吸毒原因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从检索的结果来看,十余年间对吸毒原因的问题主要集中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的吸毒人员179.4万人,其中滥用海洛因人员有115.6万人,占64.5%;滥用合成毒品人员58.7万人,占全国吸毒人员总数的32.7%,同比上升35.9%,全国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4.6万人,同比上升22%。2一.人格研究概览十余年间的文献资料,对于吸毒原因的研究,不同的学科视角及侧重点均有所不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大多与吸毒者个性易感的心理基础、吸毒者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吸毒者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等四个因素相关。由于吸食毒品后的快感能持续一段时间,当药效失效后,吸毒者对这种快感的需求就变得更加强烈,这也就是定期服毒的渴求,又称之为“吸毒心理成瘾”。吸毒者的心理成瘾,可能与吸食者的个性有关。3人格作为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心理特征,因此很多研究者从这方面方面入手对吸毒者的吸毒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吸毒者具有冲动、自私、自控能力差等精神综合症和人格分裂的许多心理特征,他们对人和社会缺乏关注和热情,并借助毒品来逃避现实,以获得情感上的依赖并极易形成“依附性人格”。 4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吸毒者人格”,主要表现为固执、武断、热情、敏感、缺乏现实感等特质同时伴有认知功能的衰退。5对我国女性吸毒者进行调查时发现我国女性吸毒具有被动性特点,常常依赖另一名男子吸毒或者卖淫,这可能与女性个性的弱点、心理特征、文化素质及社会环境有关。6吸毒行为的产生除了与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国际气候等客观因素有关外。吸毒者特有的个性、意志、情感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其犯罪行为的主要原因。吸毒者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在吸毒者吸食毒品之后的变化而非在开始之前就从吸毒者人格个性方面给予关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格因素与吸毒行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7二家庭环境特殊性的研究 美国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理论家,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认为人们是在社会情境中发展自己的人格的,没有周围的人,人类就不会有人格。并把人类个体的成长从婴儿期到成年期分为了7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极其深远的。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知识传承、亲情氛围以及家庭的生活状况等因素都会对个体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伴随终身的重要影响,正向积极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个体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温床,而不良的的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会使青少年内向、孤僻、脆弱、固执、逆反、易焦虑。8 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及发展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型定性的作用,众多学者均认为不管是初次吸毒还是复吸,家庭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从家庭教育着手去抵制毒品及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也是当今众多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7有文献报道家庭因素是首次吸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家庭内的负性情感、低亲密度、高矛盾性、高控制性等家庭环境的缺陷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及障碍与吸毒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偏离社会常模的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危险因子之一。9身处问题家庭及家庭的教育问题是走上吸毒道路的社会因素之一。10家庭教育失败和家庭成员不良关系增加了吸毒的可能性。11男性吸毒者父母过度的偏爱和对其采取拒绝否认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导致其吸毒的原因。12女性吸毒人员的父母在对其女儿的关心、理解、鼓励、信任和积极的引导方面及其匮乏,对女儿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忽视、冷漠、独裁、苛求和过分袒护的态度,这种不当的教养方式使吸毒女性更多的体验了无助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13由于我国女性情感上固有的依附性以及我国历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婚姻和感情的问题是引发女性情感缺失、情绪悲观甚至冲动吸毒的重要因素。14三客体关系的易感性的研究客体关系理论的哲学出发点是:人性基本上是社会性的,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客体关系学者认为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对关系的需求是最原始的,自我是由意识或潜意识层面上的内在关系构成的。15基于这项理论的指导,研究人员在对吸毒者的吸毒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来自朋友、伙伴及其他客体的影响是很多吸毒者走上吸毒道路的主要诱因。同伴吸毒行为和态度可以直接预测个体吸毒行为,即吸毒者周围较为亲密的人,往往会对其表示较为积极的态度。1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媒的发展,信息的扩散化传播,种类繁多的毒品也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到各级各类的娱乐场所之中,随着毒品网络的扩散铺开,对很多群体都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受到同伴的不良影响、引诱、拉拢、诱骗或者来自同伴群体的压力而吸食毒品。有研究发现,第一次吸毒时的思想动机依次为:追时髦、寻刺激和好奇者占47%,受挫折、情绪低落者占28.9%。17好奇心的驱使是众多吸毒原因当中的首要因素。18在这种好奇心理的趋势之下,群体当中的某个个体接触了毒品,无法自拔,而这个吸毒的个体又对其所在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产生了影响,这种群体行为的传染性,以及久在情境中的客体关系的易感性使首次接触到毒品的群体成员很容易形成了一个吸毒圈,并不断的扩散开来。四其他社会因素的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娱乐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价值观念统治地位不再,新的价值理念还在东西方文化的冲击过程中不断磨合。毒品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吸毒行为的产生,还有许多研究者从社会学视角、生物学视角等多方面进行了描述性说明,有研究表明吸毒者之所以吸毒是与来自生活、工作或社会家庭的压力所引起,而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及群体性的特点,很多新型毒品滥用者滥用毒品的原因都是为了刺激,吸毒可能是吸毒者难以承受生活、工作、学业中高水平的精神压力所致,甚至于为了减肥。19、20刘晖等人对女性吸毒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女性在社会各方面受到的歧视,不公平对待和弱势地位是她们被卷入新型毒品吸食漩涡的特质性“社会刺激因素”。 21刘玉梅根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许多吸毒者的最初动因是为了体验一下外界所宣扬的那种能获得虚无缥缈的感觉,并期望得到快感。22夏国美等人从社会学理论对吸毒人群吸毒行为进行解释性分析,认为吸毒者吸毒行为的产生可归纳在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寻求感官刺激理论之下,社会控制理论中涉及的个人享乐也是众多研究者分析吸毒行为的出发点,吸毒人群初次追求性吸毒行为的原因是享乐主义亚文化这一观点也被众多研究者所认同。23五心理治疗的研究我们将心理治疗用于吸毒者,是因为心理因素与吸毒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吸毒和某些精神症状在很多病例中是并存的,这其中最常见的是重症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焦虑症。由于毒品的长期应用会产生和加重精神症状,人们很难判定这些症状是独立的精神障碍还是吸毒所产生的影响。对这类吸毒者最好采用心理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和追踪观察。与吸毒并存的心理症状如自我评价低、羞耻感和负疚感、恐惧和寂寞、孤立等,可以应用个别心理治疗技术加以改变或消除认知行为治疗由功能分析和技能训练组成。功能分析即治疗者与病人一起分析病人在滥用药物之前和之后的思想、感受及环境状况。技能训练是指认知行为治疗作为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病人脱离原来与滥用药物有关的行为习惯,学习和培养新的技能及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家庭在一个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改变家庭内部存在的问题,消除导致吸毒者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并使家庭成员学会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以克服吸毒者的心理障碍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困难。六结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十余年间吸毒者吸毒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发现,对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家庭影响、客体关系的易感性因素进行分析,解释性研究主要从吸毒者的个性、人格及社会因素方面进行阐述。其中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吸毒行为的原因进行阐述,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促使吸毒者走向吸毒道路。参考文献:1 江熔霞,张灵聪,陈飞飞.男性强制隔离戒毒者吸毒心理原因的质性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45-48.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委员办公室.2012年中国禁毒报告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委员办公室,2012.3 姜微微,李治民,张卫.自愿戒毒者MMPI个性调查及其因子分析结果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2):118-123.4 谢久明,封蕴,李璟.毒品滥用者92例心理及社会因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9):228.5 周朝当.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21-122.6 刘晖,刘霞.女性吸毒特质诱因的社会学以新型毒品为解释视角J.学术界,2011,6:171.7 朱晓东,陶丽丽,窦正毅.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我国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综述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5(9)697-708.8 刘黎明,施大庆.“吸毒者人格”与青少年药物滥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4):199-200.9 范建华摘译.酒精与健康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6):371-374.10 韩丹.吸毒的社会成因分析南京吸毒人员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6.17.11 何志雄.对吸毒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20.12 繆丽珺,张继平.吸毒男性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5:53-54.13 张婷,刘新民,王卫纲.女性吸毒人群与正常人群家庭教养方式的对比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9,28(6):452-454.14 郭秀丽,姜峰.87例女性劳教吸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13-315.15 王国芳.克莱因与客体关系学派的创立与发展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05-110.16 林丹华,范兴华,方晓义,等.自我控制、同伴吸毒行为与态度与工读学校学生毒品使用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33(3):732-735.17 冯承芸,陈炜,邓冰,王志.166例吸毒人员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12(6):637-639.18 周小琳,杨碧.导致吸毒的因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6:171-172.19 李冠军,李娜,郑雯慧,王清亮.“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和行为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6 Entertaining U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九-重大版2004
- 《用“四舍”法试商的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蔬菜培训基本知识总结课件
- 蔬菜品种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9 Section A 1a - 2c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2《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怎样通知最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常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 蓄电池知识培训课件
- 《游动物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 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 新审计法知识讲解课件
- 幼儿教育幼儿园安全知识教育试题
-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指导
- 2022学年上海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研究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教案(2024秋)
- 《种质资源利用》课件
- 安全防护设施培训
- 保洁投标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