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显性房室旁道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吴永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定义 显性房室旁道的心电图表现称为预激综合征 Wolff Parkinson WhiteSyndrome WPW综合征 包括 短P R间期 0 12秒 QRS波起始部 波及QRS波呈宽QRS综合波 0 12秒 形态 波极性确定 1 静息状态下记录12导联体表心电图 具有预激特征的QRS综合波的起始40ms规定为 波 2 如果在某导联初始40ms向量直立则为正向 波 表示为 3 如果初始40ms向量倒置向下偏离基线则为负向波 表示为 4 等电位线 波表示为 指与有明确预激导联同步记录的某一导联QRS综合 波 在预激时无可见 波 位于基线 或 波起始偏离基线 但在QRS开始之前又回到了基线 胸前导联QRS移行 冠状面上QRS移行指胸前导联R S比例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V1导联呈rS或QS形态 当V1以后某胸前导联R S 1时 规定该导联为移行导联 若某导联R S 1 而下一个导联R S 1 则规定QRS移行发生在这两个导联之间 一般情况下右侧显性旁道越偏向后间隔部位 移行发生越早 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区 将房室环分为12个区 1 右侧 三尖瓣环 6个区 包括 右前间隔 RPS 右中间 RMS 右后间隔 RPS 右前侧壁 RAL 右侧壁 RL 和右后侧壁 RPL 2 左侧 二尖瓣环 6个区 包括 左前间隔 LAS 左中间隔 LMS 左后间隔 LPS 左后侧壁 LPL 左侧壁 LL 和左前侧壁 LAL 右侧旁道沿房室环的分区 1 前间隔旁道 位于最大希氏电位记录部位偏右游离壁侧和偏中间隔侧不超过5mm的旁道 或旁道部位能同时记录到可分辩出希氏束电位处的旁道 又称为希氏束旁旁道 Para Hisianaccesorypathway 2 右后间隔旁道 指位于冠状窦口上缘到三尖瓣环最低点 6点 之间的旁道 3 右中间隔旁道 指位于右前与右后间隔之间的旁道 4 右前侧壁 右侧壁及右后侧壁旁道 分别指三尖环9 30 12 00 8 30 9 00和6 00 8 30处旁道 左侧旁道在房室环上的分布 1 左前间隔位于左和右前纤维三角之间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环连接处 此处二尖瓣瓣环下无心室肌 多数学者认为该部位无房室旁道 2 左中间隔与右中间隔对应 此区旁道分布极少 3 左后间隔指自冠状窦开口至冠状窦口内1 5cm区域 4 左后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口1 5 3 0cm区域 5 左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3 0 5 5cm区域 6 左前侧壁指沿二尖瓣环距冠状窦口5 5cm以远 不同位置旁道体表心电图表现 右侧显性旁道 I aVL导联均为正向 波 V1导联 波可呈正向 等电位线或负向 V1导联R S 1 对确定为右侧旁道者 若V1导联 波正向则为右侧游离壁旁道 若V1导联 波为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则为间隔部位旁道 右前间隔显性旁道 1 V1导联QRS形态呈QS形 个别病例为rS形 2 胸前导联R S移行发生较晚 多发生在V3导联之后 3 aVF导联 波正向 QRS电轴 0 右中间隔旁道 1 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型 胸前导联R S移行发生比右前间隔旁道早 一般在V2前后导联 2 V1导联 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V2导联 波几乎全部为正向 3 aVL导联 波正向 4 aVF导联 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右后间隔显性旁道 1 V1导联QRS形态呈QS或rS形 2 胸前导联R S移行较早 多发生在V1 V2导联 3 后间隔旁道若V1导联 波正向和 或 V1导联QRS呈R或Rs型时 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VA间期延长 属左后间隔旁道 4 V1导联 波呈负向或在等电位线者多数在左束支阻滞时无VA间期延长 属右后间隔旁道 右侧游离壁显性旁道 1 V1导联QRS形态呈rS形 2 胸前导联R S移行 偏后间隔旁道移行多发生在V1 V2 而偏前间隔者移行多发生在V2导联之后 多数在V3导联R S 1 3 I aVL导联 波全部为正向 右后侧壁显性旁道 1 V1导联 波直立 呈rS形态 2 胸前导联R S移行生在V2导联或V1 V2导联 3 aVF及 导联 波负向或呈等电位线 右侧壁显性旁道 1 V1导联波直立 QRS呈rS形态 2 胸前导联R S移行比右后侧壁旁道略晚 3 aVF导联 波多数位于等电位线 也可呈负向 导联 波直立 右前侧壁显性旁道 1 V1导联波直立 QRS呈rS形态 2 胸前导联R S移行比右侧壁旁道晚 多在V3导联之后 3 aVF导联 波及QRS波多为正向 少数 波也可呈等电位线 导联 波及QRS波全为正向 左中间隔显性旁道 1 V1导联 波均为正向 且多数在V1导联R S 12 I aVL导联 波直立 3 预激程度较小时V1导联R S 1 这时易与右侧显性旁道混淆 若I aVL导联 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即使V1导联呈rS形 也可诊断为左侧显性旁道 左后间隔显性旁道 1 V1导联 波正向 QRS波呈Rs R rSr或rsr形 2 I aVL导联 波及QRS主波均向上 aVF导联 波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3 V1导联QRS综合波呈rsr形 即 M 形 对左后间隔显性旁道诊断的准确性很高 左侧游离壁旁道 1 划分为左后侧壁 左侧壁和左前侧壁 2 从左后侧壁到左前壁 I aVL导联 波逐渐由正向和位于等电位线变为负向 离冠状窦口越远 负向 波越明显 即I aVL导联q波越深 3 aVL导联出现负向波 q波 早于I导联 同一份心电图aVL导联出现负向 波 q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