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体育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体育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体育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体育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体育史复习资料(终结版) 1.体育史学是研究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体育史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核心是人体运动。2.在体育生产的过程中生产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3古代美洲玛雅用的(球戏) 4.三大运动体系: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游戏 5.田猎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和车马驾控。分别叫:春蒐、夏苗、秋弥、冬狩。 6.两汉三国时期的蹴鞠分为表演性蹴鞠与竞赛性蹴鞠。前者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的表演,后者被汉代规定为和平时期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7.清代宫廷里设有“善扑营”是从“ 八旗精炼勇士 ”选拔出来组成的,称为“扑户”8.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1973年12月从湖南长沙马王虚三号墓出土了一幅西汉帛画导引图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9.奴隶制时期开始形成的注意整体,强调精气,平衡阴阳等保健思想。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10清代一年一度的“冰嬉之典”由皇上率众亲临观视,参加表演者是从各旗中选出的“善走冰者”。11.德式体操的形成经历了杨氏体操和施氏体操两个阶段,杨氏体操的创始人是F.L.杨。12.在北美乃至世界范围内近代体育的传播中,基督教青年会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3.1937至1949年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体育呈现出三种类型的发展,沦陷区的殖民地体育,国统区的战时体育和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体育。14.现代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已经成为奥运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成为连接各国体育科学家的纽带和促进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2008年的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在广州举行。15.1956年解放军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三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记录,成为第一个打破世界记录的中国运动员。16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古代奥林匹克祭典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68年。他所创造的竞技比赛模式,身体调练体系以及和平,友谊,公平竞争,追求健美和拼搏奋进的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的体育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17.在夸美纽斯的教学计划中,体育首次成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还不具有课程的形式,为此他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学校体育之父”18.“礼射”按不同的等级或不同的场合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四种。19.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官学中以“诗”“书”“易”“礼”“春秋”五经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完全排除“射 “御”等武艺内容,学校体育一阙不振,始于秦汉时期。 20.马球古称击鞠,是我国传统的休闲运动盛,行于唐代、辽、宋、金、元、明源之,清代趋于衰落。21.宋代在各项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类似于今日的体育俱乐部或运动协会的团体-“社”22.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最初是从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新编练新式陆海军和创办军事学堂开始的.23中国正式派选手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刘长春。24.公元393年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颁布了禁止异教活动的“米兰赦令”古奥运会被迫中止。25.西周学校乐舞具有锻炼身心之效。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属于体育教育内容。 26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一种投掷竞赛游戏。27.“社”的产生使我国古代运动竞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8.近代外国体育史中,约翰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把学校教育的任务区别为德育,智育,体育三部分。29.1952年新中国的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在上海诞生。 30.被尊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是皮埃尔德顾拜旦。31.史前体育是指史前时期原始文化共同体中带有身体练习和动作技能学习性质的活动。32.古代亚洲体育中,蒙古族的三项运动代表了中亚流行的技能体制,三项运动包括:摔跤,骑射,和赛马。33.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人们对涉及体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形成了大体一致的基本认识,从而奠定了近代体育产生的思想基础。34.1836年.人韦伯兄弟出版了人走步器官的运动力学系统的分析了走,等动作的力学结构奠定了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35.五禽戏为东汉名医华佗所创,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不同运动特点而创编的一套健身操36.魏晋以来,围棋发展很快,开始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称之为“品”,共有九个等级。37.1924年7月5日在南京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是旧中国唯一正式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加各类国际体育事务和活动,为开展和推动近代体育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38.古代世界各大文明区域相对隔绝的独立发展.造成古代体育发展中社会分化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39.明朝人汪云程所著蹴鞠图谱是对传统球戏活动的整理。40.礼记记载:每年十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这种以竞技形式进行的校阅,后世称之为“讲武之礼”是我国古代竞技的重要形式。 41.17至18世纪教育科学和受牛顿力学影响的近代试验医学的深入发展,为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提供了基础。42.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表演大受欢迎之后,育界终于正式承认传统体育活动.其是武术有极高的健身,娱乐,审美和教育价值。43.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通过余暇消遣和娱乐来充分恢复体力和脑力,这就促进了体育的娱乐化趋势。44.1952年7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揭开了新中国全面进入国际体育界的序幕。45.1986年成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有助于在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发展健康积极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体育发展。46.欧洲中世纪时期,宣布“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卑污的肉体阻碍灵魂的升华,极力主张无视肉体,弃绝一切现实的欢乐和幸福,实行禁欲主义时的基督教。 47.“鸣和鸾”是五种驾驭车马的基本技术之一。48.主张“勇而无礼则乱”不论“武”有多么“勇”,都必须服从“礼”,即服从基本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标准的人是孔子。49.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的武举制,考试的内容有,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语言等。其中既有作战的实践技能也有基本的身体素质,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50.北宋至清代的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创编了大量的引导式,最有代表新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 八段锦 和 易筋经。八段锦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800多年的历史。 51.北宋调露子所著角力记一书,是一本专门记载相扑运动的著作,论述了相扑运动的发生和发展。52.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电源/体育的概念,的,用,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53.史前体育的发展最高阶段是祭礼竞技54. 古老的瑜伽是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55.蹴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56.武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他以套路和技击两种运动形式存在,套路练习是武术运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核心的因素。57.我国传统的技巧运动多保留在杂技艺术中,而不属于现代体育运动 58.东汉后“角抵戏”称为“百戏”内容极为庞杂。59.国际奥委员成立于1894年 6月。 60.1975年3月国正式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向青少年体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卢梭的体育思想1712-1778,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著作爱弥尔半小说体教育巨作,自然教育理论: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本性,顺乎自然地去进行教育。自然体育思想:1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2体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3体育教育是阶段性教育的基础。体育可以增强智力,培养人的意志和优良道德。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其著作可能是已有教育著作最有价值的一部,对后世的资产主义教育家如裴斯泰洛奇等,影响极大,也是自然体育思想的重要来源。裴斯泰洛奇和谐发展课程体系:7461827年,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他一生从事贫民教育工作,著作有林哈德和葛笃德、隐者的黄昏、天鹅之歌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有组织地帮助和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教育的三个过程:教给儿童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的过程,发展儿童的手艺、活动技巧的过程,发展儿童道德、德性、心性的过程。建立了一套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包括体育与劳动教育道德教育智育.贡献:他认为体育在形成人格的过程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他把体育和其他教育统一协调起来使之成为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奠定了现代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的思想和实践对19世纪初的德国有很大影响并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他的要素主义课程观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教学实践确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斯巴达和雅典体育的区别相同:1两者都要求全民皆兵。要求公民都是军人,2对不同年龄的的人施行不同的体育训练不同:1斯巴达人一切活动都以军事为出发不重视文化教育,而雅典则把体育与德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2斯巴达人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军事训练,培养杀人的胆量,雅典则对小孩进行较正规的体育训练,毕业后若无战争则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3斯巴达妇女也要参加军事训练,为了能生育健康健壮的后代,担负守城任务,雅典女子则不像斯巴达妇女那样享有广泛权利,只是在音乐学校受到与舞蹈相关的身体训练.国术馆1927年3月张之江(任馆长)在国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央武术馆,6月改为中央国术馆,在全国就形成了一个组织较为完备的国术馆系统。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的宗旨。国术馆的建立在推动对传统武术的整理和普及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活动包括:组织国术考试,举办武术比赛,推广和普及武术运动,对外宣传中华武术,开展武术学术研究。杂技百戏先秦角力转变为汉代以后的杂技百戏,仅改变了讲武之礼的演武性质,且把流散于民间的杂技、舞蹈和游戏等统一于特定的表演形式中,同时也融汇了外来的杂技艺术.南北朝百戏的规模不如汉代,但项目之多,技艺之精却是前所未有。各朝都将杂技作为乐制的一部分而加以整理和修改魏晋以后技巧性强的或同武事相关的的杂技较流行。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骑术,竿技和投掷技都有较大的发展。角抵又称角力、相扑,主要有举鼎拓关开硬弓、斗兽、相搏等,它一直是军中习武活动和杂技表演内容,也是一项单独开展的竞技活动东汉以后角抵和杂技和称百戏宗教改革运动对现代体育兴起的影响1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产生了现代体育的需要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现代体育的物质基础3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体育的教育化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继发生,此前主要作为军事训练、民俗娱乐的许多身体活动被改造为教育手段,逐渐完成了体育的教育化转变。最早对现代教育和体育进行实践的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他提出学校要达到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的,主张把读书和运动结合起来,认为运动是健康的基础。现在体育在学校中的尝试1探索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 2开始了对体育理论的研究 3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英国的洛克提出应进行德智体多方位的教育,而且体育教育被放在全部教育的第一位。他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三育并重而体育优先的教育家。体育的课程化随着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发展,体育也逐渐具有了课程的形式,并随着课程化的完成开始了体育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之路。德国教育家巴塞多在德绍创办一所博爱学校,最早把体育列为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德绍学校的体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开创性的影响,古茨穆斯的体育课程体系,包括了体操体系于体育教学有关的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进行研究。瑞典体操18世纪末至19世纪出在瑞典流行的以重视人体生命活力为其特色的体操流派。林的科学体操思想奠定了以生理学和解剖学原理指导体操联系的基础,林氏体操。内容:教育体操,式体操,疗体操,健美体操,意发展和完善人体自身,更注重人体的健美和均衡发展中国体育协进会1924年7月5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南京东南大学正式宣告成立,1931年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为团体委员,是旧中国唯一正式的全国性体育组织,代表中国参加各类国际体育事务和活动,负责选拔参加远东运动会、奥运会以及戴维斯杯网球赛等国际比赛选手,为开展和推动近代体育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土洋之争九一八事变、1932年奥运会和第一次全国体育会议的召开,引发了一场土洋之争,并对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须寓体育于劳动之中”揭开土洋体育为论题的学术之争的序幕。大公报提出:中国体育的根本出路在于脱离洋体育提倡土体育,觅取中国独有的体育之道。而天津体坛周报则认为学术无国界,体育何分土洋。第三种意见则认为提倡洋体育。这些都是不能使我国体育走上新途径的。而南京的一次全国体育会议,但这次会议还是没有结束争论。20何为体育,30重点是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讨论继续下去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对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并对当时的教育和体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首要的意义。体育之研究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体育与德育智育关系的论述,以及对当时学校体育的批判等,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仍给人们以启示和教益。早期的体育组织中国最早的体育组织多在华的外国侨民或基督教青年会所办,进入20世纪后,中国人创办的体育组织出现。主要有陈独秀在安庆发起组织爱国会,徐锡麟等人在浙江创办的绍兴体育会,上海的沪学会体育部,商务体操会,商余学会,商业补习会,沪西士商体育会。同盟会的谢逸桥组织的松口体育会,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精武体育会二、我国古代围棋的演变历程概述z 原始人进行的游戏活动:“造棋教子” z 奴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民间流行的娱乐活动,z 魏晋以来发展较快主要体现在比赛规模大、棋艺高低分等级、出现十九线棋局、理论趋于成熟、出现高手等; z 隋以前传入日本;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进一步开展。z 宋宫廷中设有棋待诏,女子有弈棋之风。对围棋经验的总结、整理和著述很重视。z 明代后继续发展,出现不少好手和一批著作,后人评价很高。z 清代围棋又有新的发展,脱出明代旧格局有所创新,出现一大批国首级高手,是我国围棋发展有出现一个高潮,新的著述也不少,清末政治经济腐败,围棋也渐走下坡路。三、我国古代蹴鞠的演变概述z 始于黄帝开始用于军事训练,后来成为游戏活动,z 又名踏鞠,是我国古代一种足球游戏。奴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文化生活之一。z 西汉时,以蹴鞠练兵,通常采用竞赛方式。z 东汉李尤的鞠城铭描述了竞赛方法。z 东汉时出现了女子蹴鞠,较大范围在唐代。z 唐代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使用充气球、踢法多样、流行范围扩大。z 唐朝时传入日本。z 清代出现了民间组织:圆社、齐云社等。z 清代为北方庙会上的重要内容。z 清代在蹴鞠基础上发展出宫中冰鞠和民间踢毽。四、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变化情况概述z 夏、商的学校已经有了体育教育的内容。z 六艺教育中乐、射、御都是学校体育。西周时期学校教育是“文武合一”。z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一大批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对体育各持己见,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如:孔子遵礼、扬礼的体育思想和实践,荀子是快乐体育的倡导者、墨子注重体育选材等。z 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出现“文武分途”。z 秦汉以后学校教育向“重文轻武”方向发展,学校体育从此衰落。z 封建社会后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各代统治者都重视武备,对学校体育有一定的影响。五、我国古代体育的整体发展情况概述原始社会体育起源,在原始教育、军事活动、娱乐活动河医疗保健活动中产生萌芽形态。奴隶社会十分重视体育,围绕国家职能祀与戎,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和娱乐体育有较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体育教育思想异彩纷呈。频繁的战争,促使军事体育空前发展,娱乐体育和养生学也有突出的发展。是我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封建社会前期: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封建制度的基本形成和初步发展,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娱乐性、民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导引养生术有创新,学校体育和军事武艺均有发展变化。这一时期的体育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活动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了我国古代体育的基本格局。隋唐至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对儒家正统礼乐观的冲击,北方骑射民族的镖焊尚武,都为隋唐体育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唐代的击鞠、蹴鞠、拔河、武举制及与外国的体育交往活动开展较多。两晋至五代社会多有动荡,体育发展失之均衡。唯有大唐三百年,是中国古代体育最辉煌的时期。北宋至清末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传统体育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武术体系形成,消闲娱乐活动兴盛,养生保健内容丰富,学校体育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线转机。与此同时,民族融合也丰富了传统体育的内容。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下,到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已成定型,达到食古不化的程度,上承数千年的中国古代体育到明清时期也表现出定型的特点。2、1.体育史学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2.体育史的研究范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体育的自身组成;体育与社会其他现象的联系。3.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她与社会其他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4.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低,人们过着共同采集、狩猎、平等的集体生活极为艰苦,饱受野兽侵袭和疾病的折磨。5.学习体育史的意义:增长体育历史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开阔眼界,献身体育事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服务6.学习体育史的基本方法:要正确的观点要重视资料的收集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7.体育的起源是以人类的出现为前提,以人类体质的完善和心理的发展为条件,以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并和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时间密切相关。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8.萌芽状态的体育有那些内容: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原始军事训练活动原始娱乐活动9.原始社会有哪些娱乐活动:舞蹈:欢庆舞狩猎舞娱神舞;游戏:击壤而歌踏鞠始于轩后造棋教子10.孟子滕文公上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共之。”说明夏、商、西周各代有不同的学校。11.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大类。设在王都的学校总称为国学,国学包括小学和大学两部分,大学又称“辟壅”和“泮宫”。12.西周的教学内容,除德、行以外。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乐主要指乐舞,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其中乐、射、御是学校体育。13.射有五种,简称“五射” 一是“白失”;二是“参连”;三是“剡注”;四是“攘尺”;五是“井仪”。14.御亦有五种简称“五御”一是“鸣”和“鸾”,二是“逐水曲”;三是“过君表”;四是“舞交衢”;五是“逐禽左”。15.过君表驱车要能准确通过模拟设置的辕门而不发生碰击。16.田猎是纳身体、技术、战术为一体的军事训练。左传隐公五年载“春鬼、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等)事也。”17.礼射西周还举行一种以射行礼,以射先士的射箭活动,这就是礼射,礼射有四种:“大射”“兵射”“燕射”“乡射”18.尚书洪范中对人的“福”与“祸”分别提出几条标准:人有“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人还有“六极”(穷极恶事曰极),即“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优,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19.私学中的体育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尊“礼”的体育思想扬“礼”的体育实践体育价值的双重标准荀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唯物主义的体育观快乐体育的倡导者。墨子的体育教育:注重体育选材注重军事教育开武侠之先河20.春秋战国时期对水军的训练方法有:游水、操舟强钩强钩亦称牵钩、施钩,春秋时公输子所造。以后演变为拔河游戏21.春秋战国时期娱乐体育的发展:蹴鞠竞渡投壶秋千弄丸棋戏。蹴鞠又名踏鞠,是我国古代一种足球游戏22.导引庄子集中解释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从李姬的解释中可以了解到引导“包括导气和引体”。导气:就是在意识指导下的一种呼吸锻炼,引体就是引伸肢体,活动筋骨。23.庄子.刻意中导引的方法是:“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24.行气玉佩铭是一个行气的全过程。25.“熊经鸟伸”就是肢体运动。唐代成玄英对此解释说:“如熊攀树而自悬,类鸟飞空而能伸其脚也”。26.养生理论的产生:精、气、神的理论雏形预防为主的养生原则几种主要的养生主张27.春秋战国时期几种主要的养生方法:(1)静养法心斋坐忘(2)动养法以吕氏春秋尽数为代表。28.西周时期学校教育是“文武合一”,春秋战国则出现“文武分途”,秦汉以后,在文武分途的基础上,“为问则非武”,学校教育向“重文轻武”方向发展。29.角抵戏中的体育活动:角抵、寻幢、覆索、冲狭、叠案。30.角抵戏随着内容的增多而被始称为“百戏”。举凡歌舞了奏、杂技幻术、角力较武、赛车走马、无不囊括其中,成为我国古代歌舞、杂技表演、运动竞技的综合表现形式。31.练武士的蹴鞠:刘向别录中有这样的说法:“蹴鞠军事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嬉戏而讲练之,汉代以蹴鞠练兵,通常采用竞赛的方式关于竞赛的方法,东汉李尤的鞠城铭中有所描述。32.吐纳行气两种不同的行气法,一是乘袭老庄“抱神守一“的意守行气法”二是源于“行气铭”的“周天 行气法”。33.华佗的“五禽戏”虎、鹿、熊、猿、鸟。34.“却谷”和“服食”也是秦汉时期流行的养生术。35.封建社会中期(唐朝)各类球戏:击鞠蹴鞠木射。木射以木代侯,以球为箭,用球击射木侯36.击鞠:又称“击球”或“打球”即马戏运动。37.封建社会中期蹴鞠活动的主要发展:使用充气的球出现多样踢法:用球门的竞赛打鞠白打擢鞠38.棋戏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多次举行大规模的比赛;开始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称之为“品”,分九个等级;出现了十九棋局围棋理论趋于成熟出现了一些围棋高手。39.武举制的创立: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创立的以武艺弓射取士之事,考试内容有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语言等。40.嵇康对于养生的方法认为是“修性以保神,安心以身全”。41.葛洪养生术分内修、外养两部分。内修方法是“涤出嗜欲,内视返听尸居心。静寂无为忘其行骇。外养方法一是引行气,这种观点特色在诸多的行气方法中,他首重“胎息”;二是炼丹服食。42.中外体育的交往中朝的体育交往中印体育的交往中国与东罗马的体育交往。43.封建社会后期学校体育的变化:武备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理学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明清之际学校体育思想的新变化。44.武学初建于宋代1043年,当年停办,1072年重设,分上舍、内舍及外舍,1102年建立了州县武学。武学制度的变迁:宋代武学与唐代武举制相比,考试内容保持了骑射和武艺,增加了兵书策议,取消了身体负重和翘关,降低了对一般身体素质的要求。45.武术基本理论的形成:气为武术本体相反相成的武术技击原则“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46.武术体系的形成:“器械类别“的形成。武术流派的形成。47.武术理论和武术流派的形成,是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48.“社”有两种类型:一种由艺人们组成,另一种是“一等富室郎君,风流子弟与闲人所习也”,如圆社、齐云社等。49.导引术的大发展:十二月坐功八段锦易筋经易筋经即改变筋骨的方法50.被称为金元四大家的是刘完素(1120-1200年)为代表的“寒凉派”;张从正为代表的功邪派;李杲(1180-1251年)为代表的“温补派”;朱震亨(1281-1358年)为代表的“滋阴派”。51.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途径有四条:洋务运动促进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近代体育;早期教会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基督教青年会与体育。52.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近代体育:维新派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近代体育的提倡。53.清政府建立新教育制度始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它是中国一个近代学制。54.“癸卯学制”规定体操科目为各级各类学习的必修科目,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大学堂除个别学科外均为3学时,初级师范学堂每周2学时,优级师范学堂每周3学时。55.1910年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规模的运动会。56.中国近代有哪些先进人物的体育的思想:蔡元培的体育教育观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57.蔡元培提出了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等五种教育。58.1923年6月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在课程标准中正式把学校的“体操课”改名为“体育科”。59.“双轨制体育”是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做法称之为“双轨制体育”。60.自然体育思想对学校的影响:提高了体育的地位,促进了人们对体育教学规律和体育教学方法和研究。自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度助长了“放羊式“教学,过分的强调体育的娱乐性与兴趣性,把锻炼体格和增进健康当作体育运动员的副产品,认为运动自然会得到健康,忽视了增强体质的主要任务。61.中华全国协进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外国手中收回了体育主权,外国人控制中国体育竞赛活动的历史已宣告结束。62.1949年10月,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对外代表中国,担负着中国奥委会的职能。63.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远东体育协会,中国是运动体育协会的成员国;1922年中国的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从此中国于国际奥委会有了正式的联系;1928年中国派宋如海1人参观在荷兰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1939年和1947年孔祥熙和董守义分别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从1932-1948年先后派运动员正式参加了第10、11、14届奥运会。64.苏区体育的指导方针是:“锻炼工农阶级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65.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基本方针:1942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明确了体育运动为抗战直接服务的基本方针。66.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2届代表大会上作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题词,为新中国体育方针的最后确立定下了理论基调。67.劳卫制成为新中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68.建国初期群众体育的兴起:厂矿机关体育的兴起农村体育的兴起军队体育的兴起。69.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对来华访问,这是中国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体育代表团。70.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记录:1956年由举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