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doc_第1页
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doc_第2页
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doc_第3页
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doc_第4页
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为之动,情为之生谈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摘要:品德教学中,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学生表面、肤浅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引导、感化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又怎么能够产生交汇的火花,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呢?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引导学生在生活细节、社会视窗中寻找感动,引发学生在教师激情、媒体渲染中萌生感动,引领学生在真情沟通、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从而使学生学会感动,在感动中健康成长。关键词: 感动 生活 体验 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感动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情感。生活百味,世间百态,其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冲击。中央电视台成功推出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当颁奖晚会在全国热播后,很多人都会含着眼泪,泣不成声地看完这个节目。可见,感动是一种精神,它使我们震撼心灵;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是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有学者指出: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那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但是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常常照本宣科,特别严肃古板,以至学生大部分神情茫然甚至是一脸麻木,难以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震撼!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只有充盈着感动的品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从而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引导学生寻找感动思想的转变源自心灵的震颤,心灵的震颤源自生活的体验。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因此,品德教学就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生活当中去感受、去领悟,引领学生在生活细节、社会视窗中积极寻找感动,得到心灵的震撼。1、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什么是“感动”?主持人敬一丹诠释“感动”时讲了一个故事:我问过一个小女孩,她说有一天放学晚了,出门一看,姥爷还在寒风中等着她,他已经等了一个多钟头了,那个时候挺感动的。可见感动是多么平常却又多么打动人心。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就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背景和教育素材,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从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启迪智慧。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我设计了“亲情故事会”这一环节。师: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相信每一位同学和爸爸妈妈之间,都会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感人故事,愿意和大家分享吗?(学生一下子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教师呈现一组学生生活照片:在爸爸的搀扶下,开始学走路;在妈妈的怀抱里,看图听故事)师: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记得吗?(一瞬间,学生的记忆闸门仿佛被打开了,争先恐后想发言。)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亲情故事会”吧!(学生先分组交流,然后请各组代表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生1:我小时候总是出鼻血,常把妈妈急哭。爸爸妈妈带我到处看医生,花了很多钱。他们还看了很多医书,找了很多资料。现在我的病已经治好了,但妈妈总是很小心,不让我受到一点伤害。师:听了你的故事,老师真的很感动。那么你心里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生1:我最想感谢爸爸妈妈。师: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解读细节是生活的原色,而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课标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能在一个他们熟悉的环境中,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感动,从而获得道德的熏陶,情感的培养。教学中,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体会到父母的爱平凡而又伟大,从而触动了自己的心灵,产生感恩之心。所以,我们不要忽视生活中的一个微笑、一回拥抱,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却深深地感动着你我,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爱应当怎样付出。2、在社会视窗中寻找感动 “生活中不是缺少感动,更是缺少一颗充满感动的心。”要孩子学会感动,就应该带他们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品德新课标指出:品德课程应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因此,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在社会视窗中寻找感动,在丰富认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冲击,从而萌生感动。如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虽然职业名称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普通劳动者。师:课前,我们对许多职业进行了调查。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调查收获吧!(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收获:天刚蒙蒙亮,清洁工人开始打扫街道了;送奶员开始给各家各户送奶;小吃店的人又开始忙碌了)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生1:没想到,他们劳动这么辛苦。生2:他们为了给我们创造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师:同学们,通过访问、调查等活动,你最想说什么?生:我最想对为我们辛勤付出的人们说声谢谢!(学生们纷纷点头)师:你们都想说?好,让我们大声说出来吧!全体学生(大声地):谢谢你们!师:是呀,他们的付出是无私的,他们所做的事情是令人感动的。解读品德新课程是教学时空开放的课程。很多隐性的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教学中,通过让学生采访父母、调查劳动者等活动,深入地引发了学生对不曾直接接触的劳动者的敬意和关注,产生了强烈的心灵触动:原来,一瓶平常的牛奶是那么来之不易、一条干净的马路也包含着他人艰辛的劳动正是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社会的视窗中捕捉感动,让学生领悟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关爱,才让学生心存感动。这样的教学让我体会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才能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二、引发学生萌生感动学生是一个有灵性的个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在教师饱含深情的话语中、在丰富的肢体语言中,唤醒意识,得到心灵的感染,从而萌生感动;引发学生在声情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的媒体的渲染中,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受到深深的心灵震撼,从而使心灵感动的芽儿,茁壮生长,以至更加葱茏、蓬勃。1、在教师激情中萌生感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必须教师自己感动。”在品德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己的情感外露,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得体的动作感染孩子,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产生感动之心,并使之在感动中领会深刻的道理。如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我设计了“听听动物和人类的故事”这一环节。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和动物相处,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先听一个故事。(师配乐动情地讲述藏羚羊跪拜的故事。) (学生认真地倾听故事,有几个孩子眼里闪着泪花。)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生1:我很难过。生2:我感到很痛心。就这么一枪,夺去了两个生命。师: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再不应该,我们也应该尊重生命。看到藏母羚羊那深情而沉重的一跪,猎人不知道它的涵义,很多人都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1:这是藏羚羊用那眼神和动作与人类交流为自己的胎儿求情。生2:希望其他的猎人能被感动,不再伤害动物,让动物平静地生活。解读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被震撼了,藏羚羊这一跪拜,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课堂上,当我讲起这个故事时,我的语言是动情的,我的表情是庄重的,我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我将孩子们带入了情境。许多孩子被我声情并茂的讲述打动了,为故事中的藏羚羊感动得流泪了,他们气愤地谴责猎人伤害动物的行为,真诚地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动物而感到后悔,一种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样的课堂教学,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用感人的话语、传情的眼神、激动的手势营造教育磁场,才能鼓舞学生、感动学生。正如诗人说的:有感动的心灵才不会有坚冰,有感动的世界才会有温情。2、在媒体渲染中萌生感动 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媒体,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能促动学生内心的事例,去捕捉实践中能拨动学生心弦的画面,去描绘现实中能震撼学生心灵的场景,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讲节约,不攀比一课,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洞穴之光的节目,走进大山,去体验一下大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相信,你们会有很多感触。镜头一:两个城里的同学问山村孩子王朝全:“你们经常洗澡吗?”王朝全不容置疑地答道:“洗,当然洗了!只是没有那个白白的东西。”他想说的那个白白的东西,则是他们很少见到的香皂。 镜头二:一天,两个城里的孩子给王朝全买了一包一次性洗发液,然后高兴地帮他洗头,当他俩挤出洗发液随手将包装袋扔进水沟时,王朝全见了,忙捡起淌着泥水的包装袋,说:“藏着,下次洗头还可以再用。这样就扔了,多可惜呀!”镜头三:到了王朝全家,家人为城里的同学做了一家人很少吃到的白米饭,还去邻居家借来了一只鸡来款待他们。他们被感动了,流着泪怎么也咽不下饭。这时,王朝全用双手蒙着眼,哭了。这喷涌的泪水,有对家里困难的感伤,更是对城里同学因为知道他家的难处而难以下饭的愧疚。 (学生静静地看着录像,气氛似乎突然凝固下来。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 师:看了这些录像片断,你有哪些感受?生1:我很惭愧,身为同龄人,我们却不知道珍惜任何东西。生2:妈妈每天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我还挑三拣四,不好好吃饭。解读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在“四二一”的家庭中,常常“以我为主,尽情享受”,却不知道勤俭节约。教学中,我便引用了 “洞穴之光”一个以孩子影响孩子的专题教育片中的几个片断,让孩子在视觉的冲击下,在生活与生活的对比中,了解到自己原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而自己却没有好好地珍惜,一种惭愧之感随之而来,同时也产生了帮助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可见,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了一种意境,营造了一种氛围,激发了一种情感体验,使学生积蓄已久的情感在充满生活化与动感的画面中,在动人心弦的音乐中得到了升华,从而使他们的感受与体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正是品德课堂焕发出的真正的魅力。三、引领学生体验感动感动会发芽,更会开花。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从而激发情感,内化行为。因此,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找准学生情感的引发点,恰当启动情感引发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体验的平台,让学生亲历真情的碰撞,在真情的沟通中、在主动参与中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动,从而收获感动。1、在真情沟通中体验感动 温卡维林曾说过:“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往、碰撞、沟通。因为相互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使我们相互理解、体验感动。我们的品德教学也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真情沟通的平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进行真情“对话”,亲历一种感动,得到情感的升华。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我设计了“真情诉说”这一环节。师: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碰碰,一家人之间也难免如此。平时,你们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不满意的地方吗?生1:爸爸常常冤枉我。生2:妈妈总是随便打骂我。师:受委屈、受冤枉的心情可真不好受。有没有想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生1:我认为可以当场跟他们说清楚。生2:没法辩解,只能挨打。(一时间,群情激愤)师:同学们心里有抱怨,有不解,老师能理解。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家长,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家长1:其实,我一般都不打骂孩子,以“说服教育”为主。孩子犯错误,我先是跟他讲道理,分析原因,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会沉下脸来训斥、责备他,希望他改掉坏习惯。可有的时候,他依然我行我素,我这才会忍无可忍,朝他屁股上打几下。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呀,听着孩子哇哇大哭,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很多孩子哽咽了,眼里闪着泪花,家长们也都沉默不语。此时此刻,爱,感染着每一个人,爱在每个人的心里滋长。)师:是呀,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不会变。爸爸妈妈的关心、呵护是一种爱,严格要求是一种爱,批评责备也是一种爱,甚至于打骂也是一种爱。解读最容易被我们遗忘的感动是来自于亲人,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认为父母对自己付出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是不成文的义务。加之,中国人又比较含蓄,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藏在心里,放在行动中,却不知道“爱要怎么说出口”,因此,常常会产生许多误会。此时,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品德教学中,我正是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流露真情,尽情吐露心声,然后让他们倾听家长的心声,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那里包含的是数不清的关爱和道不尽的亲情,从而化解矛盾、消融误会。这样,更让学生在沟通中感受了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感受了到爱与被爱的神圣。2、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人和事,别人说上千遍万遍,也抵不上孩子自己亲自做一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因此,品德课堂应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收获感动。如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阶段:引发感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接到了一份:“拯救美丽,同献爱心,共享和谐”的倡议书。(请“小记者”读倡议书:来自河南永城的进城小公民胡美丽,12年前,因高烧导致病变,脊椎侧弯已影响她的中枢神经,若再不治疗就会导致瘫痪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她依然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师:同学们,作为同龄人,作为镇海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一场拯救“美丽”的行动开始了)(课后师生伴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排起了长队,走向爱心箱进行捐款。大家用自己的爱心来挽救新镇海人胡美丽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