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七大手法1、检查表 2、散布图 3、层别法4、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5、柏拉图6、直方图 7、控制图一、检查表、定义: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填入规定的符 号,再加以统计汇整其数据,可提供量化分析或对比检查用,也称点检表或查核表。、检查表的分类(按用途分) 1、点检用检查表:用于确认、检查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 业疏忽或遗漏。如:设备点检记录表;填写时只作是非或选 择的注记。 2、记录用检查表:用于收集计划资料,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 目的记录;填写时需要将数据分类为各项目以符号、划记或 数字记录;如:检验记录表。、检查表的记录项目 1、标题:目的何在? 2、对象:目的:为何? 3、人员:由谁做? 4、方法:何种方法? 5、时间:何时?时间间隔多久? 6、过程别、检验站:在何地? 7、结果整理:合计、平均、统计 8、传达途径:谁需要了解? 分析要报告谁?、检查表的制作要点:没有特定的形式,可以配合需求目的而 作更改,但有以下注意点:1、并非一开始就要求完美,可参考他人的格式模仿出新表格,使用时如不理想,再行改善。2、越简单越好,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3、一目了然,检查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了所登记的内容,4、以会议形式集思广益,不可遗漏重要项目,5、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检查表。、检查表使用注意事项:1、数据收集完成后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物;2、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各项目之间差异为何?3、某些事项是否随时间而变化?4、如有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5、检查的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6、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7、检查责任者,明确指定谁做,并使其了解收集的目的和方法8、收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9、数据收集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检讨再搜集只。10、检查的项目、计算单位等基准应一致以便进行统计分析。11、尽快呈报结果,并知汇相关人员。12、数据收集应注意抽样的随机性及代表性。14、检查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重点。二、散布图、定义: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点绘小x、y轴坐标 的象限上,以观察其中的相关性是否存在。、散布图的作用:1、能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2、能检视离岛现象是否存在。3、原因与结果相关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数,对于过程 特性或产品特性的控制,可从原因或结果中选择一较经济 性的变数予以监控,并可通过观察一参数的变化而知另一 参数的变化。、散布图的制作方法:1. 收集成对得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NO.XY1X1Y12X2Y22. 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座标,并确定适当的刻度便于绘点。4、将数据依次点于XY座标中,两组数据重复时以表示。5、必要时,可将相关资料注记于散布图上。、散布图的注意事项:1、是否有异常点:在异常原因未被掌握之前,不可任意删除异常点.2、是否需要层别: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作业人员、方法、材料、设备和时间不同而不同,从而使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 。3、散布图是否与固有技术、经验相符:散布图若与固有技术、经验不相符,应追查原因与结果是否受到重大因素干扰。(五)、散布图的判读;1、完全正(负)相关,点散布在一条45直线上。2、高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近于等比例。 3、中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较近于等比例。4、中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几乎不成比例。 5、无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完全不成比例。6、曲线相关:结果随原因成曲线变化。(六)、相关系数计算:(X-X)(Y-Y) XY-XY/nr= = nxy X2-(X)2/n*Y2-(Y)2/n0.7 r 1 高度相关0.3 r 0.7 中度相关0 r 0.3 低度相关r=0 不相关 (七)、当原因与结果线性相关时。可计算回归直线方程以预测原因变化时结果的变化。y=a+bx 其中: xy-xy/n b=x2-(x)2/n a=y/n-b(x)/n 三、层别法、定义:通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良原因之所 在或最佳条件,是改善品质之有利手段、层别的分类:1、部门别:生产、测试、维修、采购、研究等;2、制程别:压铸、加工、烤漆、电镀等;3、作业员别:班别、线别|、操作法别、熟练程度别、年龄别、性别等;4、机器、设备别:机台、机型、制造厂、工具、新旧、速度等。5、作业条件别:温度、湿度、压力、天气、时间等。6、时间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上下午别等。7、原材料别:供应商别、批次别、材质别、产地别、 成分别、储存时间别等。8、测量之层别:测量人员别、测量方法别、测量设备别、测量环境别等9、检查之层别:检查方法、检查员、检查场所等。10、环境、气候之层别:气温别、湿度别、晴雨别、照明别等。11、地区别:海岸与内陆,国内、外,东、西区等12、制品的层别:新旧品别、标准品与特殊品等。13、其它;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运输方法别等。、层别法的实施步骤1、选定欲调查原因之对象;2、设计收集资料所使用之表单;3、设定资料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制表单。4、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5、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6、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层别法使用之注意事项:1、实施前,首先确定层别的目的;2、检查表应针对目的设计;3、数据之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载明;4、依各种可能的原因加以层别,便于寻出真因所在。5、层别所得之情报,应与对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四、直方图、定义:将质量特性的测量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横轴,并将测定值在各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使用直方图的目的:1、了解分配的型态。2、研究制程能力或测知制程能力。3、工程解析与管制。4、测知数据之真伪。5、计划产品之不良率。6、求分配之平均值与标准差。7、籍以订定规格界限。8、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9、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10、了解设计管制是否符合制程管制。、相关名词解释:1、次数分配:将许多复杂数据依其差异的幅度分成若干组,在各组内列入测定值出现的次数。2、相对次数:在各组出现的次数除以全部之次数。3、累积次数:自次数分配的测定值较小的一端将其次数累积计算。4、全距(R):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5、组距(h);全距/组数。6、算术平均数(x):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总数。x=(x1+x2+x3+xn)/n=x/nx=x0+h(f)/n7、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依序排列,位居中央的数。(若遇偶数时取中央两数之平均值)8、组中值(xi):各组中点值。9、简化组中值():=(xi-x0)/h(x0=次数最多一组的组中值;xi=各组组中值)10、众数:次数分配中出现次数最多一组的值。11、标准差():=n=h2f-(f)2/n/n12、样本标准差(S)S=n-1=h2f-(f)2/n/(n-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1、收集数据并记录(应是全数均匀随机抽样,数据应多于50个)例;某尺寸规格130160mm,今随机抽样60个,测量值如下 138 142 148 145 140 141 139 140 141 138 138 139 144 138 139 136 137 137 131 127 138 137 133 133 140 130 136 128 138 132 145 141 135 131 136 131 134 136 137 133 134 132 135 134 132 134 121 129 137 132 130 135 135 134 136 131 131 139 136 135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L)与最小值(S) L=148 S=1213、求全距(R):R=L-S=148-121=274、决定组数:根据数据的多少一般有下述两种方法决定:、根据史特古斯的公式K=1+3.32lgn计算: K=1+3.32lg60=1+3.321.78=6.9=7、参照下表确定组数:数据数组数-506-751-1006-10101-2507-12250-10-205、求组距(h):h=R/K;例:h=27/7=3.86,为便于计算取整数4。6、求各组上、下组界: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2=121-1/2=120.5 第一组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组距=124.5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124.5第二组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组距=128.5注:热有数据小于最小一组下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界应自动增加一组7、求组中值:组中值=(该组下组界+该组上组界)/2例:第一组组中值=(120.5+124.5)/2=122.5 第二组组中值=(第二组下组界+第二组上组界)/2 =(124.5+128.5)/2=126.5第二组组中值=(第三组下组界+第三组上组界)/2 =(128.5+132.5)/2=130.58、作次数分配表:、将所有数据,依其数值大小标记于各组之组界内,并计算其次数。、次数之和应等于测定值之总数。例:次数分配表组号组 界组中值划 记次数1120.5-124.5122.512124.5-128.5136.523128.5-132.5130.5124132.5-136.5134.5185136.5-140.5138.5196140.5-144.5142.557144.5-148.5146.53合 计609、作直方图、将次数分配表图示化,横轴表示数值变化,纵州表示次数。、横轴与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将各组之组界分别标在轴上。(各组界应为等距离)、以各组内次数为高,组具为底,将每一组画成矩形、在图上的右上角记录相关的数据履历(数据总数n,平均值x,标准差),并画上规格上下限。、记如必要事项:制品名、工程名、期间、制作日期、制 X X0 M 20 SL=130 UL=16015 n=60 品名: x=135.8 共程名:10 =4.87 期间: s=n-1=4.915 日期: 制作者: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常见的直方图型态:1、正常型: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分布,有集中趋势。制程在正常运转。2、缺齿型:高低不一,有缺齿情型,测量人员对测定值有偏好,假造数据。 3、切边型:有一端被切断。制程经过全检。 4、离岛型:在左右端形成小岛。工程调整错误或使用不同原材料,经过调整即可。5、高原型:形状似高原状。应层别。6、双蜂型:有两个高峰出现。有两种分配相混合。7、偏态型:高峰偏向一边,另一边低,拖长尾巴。尾巴拖长时,应检讨是否在技术上可以接受,工具磨损或松动时会发生此现象。、CPK值计算: CPK=min(UL-X)/3* ;(X-SL) /3* ) 、使用直方图的注意事项:1、异常值应去除后再分组;2、对于从样本测定值推测群体状态,直方图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3、应取得详细的数据资料(如时间、原料、测定者、设备、环境条件等)4、进行制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时,可结合使用层别法,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对于品质的改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柏拉图、柏拉图的定义: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按原因、状况、 项目、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籍以寻求占最大比率只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 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也叫ABC图、排列图)、柏拉图的制作步骤:1、决定数据分类项目;(分类的方式有)、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 别、工程别。、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方式 别(作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年龄、熟练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注:分类的项目必须符合问题的症结,一般先从结果分类着手,以便洞悉问题之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分析问题发生之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决定数据收集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 集数据。例如:压铸不良状况记录表:日期项目起跑缩孔水纹欠铸拉伤其它4/1015826224/1112447234/1281033134/1313514354/14974854合计5734142813173、依分类项目别,作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 、各项目按出现数据大小顺序排列。其它项排在最后一项,并求其累计数。 、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记数据之影响度。 、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太大时应检讨是否有其它重要因素需提出。项目起泡缩孔欠铸水纹拉伤其它不良数573428141317影响度34.9720.8617.188.597.9810.43累计数%5791119133146163累计影响度%34.9755.8373.0081.6089.571004、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壮图以数量(不良数、损失金额等)为纵轴,项目为横轴做柱壮图。5、绘累计曲线 、点上累计数; 、用折线连接; 、绘累计比率(累计影响度)、绘制柏拉图的注意事项: 1、柏拉图的横轴是按项目别,依大小顺序有高而低排 列,其它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的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良数,且所表示之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它 项。通常,项目别(包括“其它”项)不超过六项。 5、纵轴与横轴可表示下列内容: 、纵轴: a、品质-不良数、退货数、不良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售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它-缺陷率、提案件数。 、横轴: a、现象-不良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作业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它-厂商、作业方法等6、每一不良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表示。7、改善前后之比较时: 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8、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纵轴对应点之线,称为“柏拉曲线”,但因各项分配之次数不是连续的,故其连接线为折线。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良项目往往累计影响度超过70%;若能针对前三项作改进,便可得到70%以上的效果。10、柏拉图适宜于记数值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柏拉图的运用:1、作为降低不良率的依据; 、总体不良有多少? 、各种不良占多少? 、降低那些不良可将总体不良降低70%以上?2、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返工件数、费用、时间: 、客诉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不良品数及损失金额。 、效率损失。3、确认改善效果; 、把改善前、后之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即可评估其改善效果。 、在确认改善效果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a、柏拉图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冀教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研优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互动教学工具应用与用户满意度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雾计算协同机制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技术标准化报告
- 解析卷人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白芷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会员注册协议需要明确条款
- 国企企业面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解析卷-青岛版9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黑龙江省尚志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丰富的图形世界)汇编专项训练试题
- 监护学徒协议书范本
- 农村宅基地审批培训课件
- 办公楼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 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 船员四小证Z01基本安全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数据中心机房封闭通道设计规范》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肛肠科年度汇报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