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54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 划 2014 2018 年 XX 县国土资源局 二 一六年十一月 2 54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 编制组织机构 一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xxx 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 xxx 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 员 xxx 县政府办主任 xxx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xxx 县发改局局长 xxx 县财政局局长 xxx 县工能局局长 xxx 县审计局局长 xxx 县农牧局局长 xxx 县林业局局长 xxx 县环保局局长 xxx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xxx 县规划局局长 xxx 县水利局局长 xxx 县水保办主任 xxx 县信访局局长 二 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3 54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6 1 1 指导思想 6 1 2 规划原则 6 1 3 规划期限 7 1 4 规划范围 7 1 5 编制依据 7 1 6 规划编制的思路 9 第二章第二章 XXXX 县概况县概况 10 2 1 自然条件 10 2 2 社会经济概况 12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3 3 1 土地利用概况 13 3 2 工矿废弃地现状分析 16 3 3 工矿废弃地损毁情况分析 18 第四章第四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析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析 20 4 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0 4 1 1 评价原则 20 4 1 2 评价依据 20 4 1 3 评价系统 21 4 1 4 评价对象及评价单元的选择 22 4 1 5 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权重测定 22 4 1 6 评价标准 23 4 1 7 评价方法 24 4 1 8 评价结果 25 4 1 9 表土资源平衡分析 26 4 1 10 水资源平衡分析 34 4 2 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析 35 4 3 规划目标 36 第五章第五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建新区规划方案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建新区规划方案 38 5 1 工矿废弃地复垦区方案 38 5 2 建新区规划方案 45 第六章第六章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47 4 54 6 1 投资估算 47 6 5 资金筹措 49 6 6 资金平衡分析 50 第七章第七章 规划实施效益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51 7 1 社会效益 51 7 2 经济效益 51 7 3 环境效益 52 第八章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3 8 1 行政保障措施 53 8 2 资金保障措施 54 8 3 技术保障措施 55 5 54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1 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 促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 优化建设用 地布局 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 国土资源部 关于印发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土资规 2015 1 号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4 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14 31 号 和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 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黔国土资发 2015 7 号 等文件精神 结合 XX 县土地利 用现状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 编制工矿废弃 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 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及交通 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 地加以复垦 并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 盘活和合理调整建设用地 确保建设 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面积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 通过废弃地复垦利用 合理 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 合理和高效利用 改善生态环 境 提升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1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划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认真贯彻 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的基本国策 坚持以内涵挖潜为 重点 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的统一 根据复垦区项 目的自身特点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 并依据国家法律法 规及相关政策规定进行 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 合理利用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应当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 点 坚持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相统一 提高 土地资源的综合承载能力 2 科学规划 规范运作 严格遵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等法律 法规 在调查摸清工矿废弃地资源现状 利用潜力和做好确权工作的基础上 6 54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科学编制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 划 强化整体管控 按照 限定范围 控制规模 项目管理 定期考核 的要 求 封闭运行 严格监管 3 保护耕地 节约用地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采取综合措施确保 复垦复垦耕地质量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 坚持最严格 的节约用地制度 守住总量 控制增量 综合利用 提高效率 防止片面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 3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 2013 年 规划期限 2014 2018 年 规划目标年 2018 年 1 4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 XX 县整个县域 27 个乡镇 双坪乡 松林坡乡 雉街乡 财神 镇 德卓乡 妈姑镇 兴发乡 达依乡 河镇乡 罗州乡 铁匠乡 哲庄乡 安乐溪乡 白果镇 城关镇 辅处乡 古达乡 古基乡 结构乡 可乐乡 六 曲河镇 平山乡 水塘堡乡 威奢乡 野马川镇 朱明乡 珠市乡 规划面积 共涉及工矿废弃地 457 宗 总面积为 282 7564 公顷 1 5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一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2 土地复垦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2 号 3 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 5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7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国务院令第 55 号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4 号 9 节约集约土地利用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 61 号 二 政策文件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的若干意见 中发 2010 1 号 2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 发 2012 2 号 3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 2004 28 号 4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实 施意见 国土资发 2005 207 号 5 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6 52 号 6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7 169 号 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发 2008 138 号 8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4 年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14 31 号 9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 国土资规 2015 1 号 10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 黔国土资发 2015 7 号 11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 56 号 12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国土资源部令第 61 号 三 相关规划 1 X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2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 T1036 2013 2 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 黔国土资发 2014 35 号 3 XX 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8 54 4 XX 县土地整治规划 2011 2020 年 5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贵州卷 2013 5 6 XX 县农用地分等级成果 7 XX 县统计年鉴 2013 年 8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9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1 6 规划编制的思路规划编制的思路 依据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调查 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分析 的基础上 确立规划编制初步目标和任务控制 编制初步规划方案 初步规划 方案立足全县 统筹考虑 指导各乡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活动 县国土资源 局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上图工作 运用制图软件 把各 乡镇通过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补充调查确立的整治项目由草图转绘为电子 图件 并采用计算机技术量算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类型区面积 结合各工矿 废弃地实地条件 测算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新增耕地面积 根据测算结果 核查各工矿废弃地的实地区位条件 实施条件以及复垦利用方向 适当地调整 指标与规划图件 最终形成一套项目 图件 与文本相一致的规划成果 9 54 第二章第二章 XXXX 县概况县概况 2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一 地理位置 XX 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 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 县城距省会贵阳 300 公里 距毕节市 96 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4 09 50 9 105 01 31 5 北纬 26 46 21 9 27 28 21 3 XX 县东邻毕节市七星关 纳雍 西连威宁 南 接六盘水 北界云南省镇雄 彝良 土地总面积 3242 74 平方公里 二 地质地貌 XX 县地质分区属于黔西高原中山峡谷区 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 渡的倾斜地带 全县被舍虎梁子 结构梁子三望坪 韭菜坪等大山分割 XX 县 地层结构比较复杂 除缺失元古代的震旦系 古生代的寒武系 中生代的白垩 系 新生代的第三系外 其余各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以二迭系和三迭系的地 层分布最广 石炭侏罗系次之 志留系 泥盆系 奥陶系和第四系最少 XX 县境内属黔西高原中山峡谷区 山高坡陡 峰峦重叠 沟壑纵横 河流 深切 地势西南部高 东北部较低 最高海拔 2900 6 米 小韭菜坪 最低海 拔 1230 米 野鸭河与刹界河交汇处 相对高差 1670 6 米 平均海拔 1996 米 县域内地貌分高原和中山两大地貌 残留高原剥夷面仍清淅可见 高原占 全县总面积的 29 3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西南部 山地占 70 7 其中高山点 51 4 中山占 18 94 低中山占 0 36 按地貌形态又分为山地 丘陵 山间平 地 山地占 70 7 丘陵 26 4 山间平地 2 9 三 气象 水文 XX 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势较高 故具有北亚热带夏湿春干温 凉的气候特征 由于地势起伏大 高低相差悬殊 气候随着海拔高低的不同 差异较大 形成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 10 54 XX 县年平均气温 13 4 绝对最高温度 35 7 绝对最低温 10 1 最 冷月元月平均温度 3 5 最热月七月 平均温度 22 0 全县年均温变化在 10 0 13 6 之间 无霜期 206 255 天 年平均日照数为 1445 8 小时 光照 条件较好 太阳幅射较高 年积温 3650 4964 年均降雨量 785 5 1068 毫米 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 洪涝 冰雹 倒春寒和秋风等 冬季日照少 多阴 雨 寒潮活动较为频繁 XX 县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 共有主干河 19 条 流域面积大于 100 平 方公里的有 18 条 有小支河 70 条 全县河流分为乌江水系和横江水系 乌江 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流域 乌江北源在本县境内 由于地质地形复杂 XX 县水资源分布不均 六 七 八 三个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 54 9 夏半年 4 9 月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量的 86 1 冬半年 10 3 月降水量只有 13 9 四 土壤 植被 XX 县土壤主要以石灰岩 砂页岩及玄武岩等风化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 占 土地总面积的 54 68 是县内最大的土类 其它土壤有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 土 山地黄棕壤以及草甸土等 XX 县属于北亚热带常绿 夏绿针叶 阔叶林植被带 森林以针叶林最多 主要树种为云南松 华山松 其次是云南杉和杉木 落叶阔叶林最少 主要树 种有鸟青杠 高山栎 滇青杠和丝栎等 五 自然资源 XX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堪称乌蒙山区的 聚宝盆 是黔西北经济开发的 一块宝地 县内蕴藏着 33 种金属和非金属矿 其中煤的远景储量约 40 亿吨 铁矿石的远景储量 4 05 亿吨 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 40 铅锌矿储量居贵州 之首 占全省己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 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 并伴生有许多 贵重金属如银 铜 锦 铍 镓等 硅石储量上亿吨 含二氧化硅 98 以上 全县水能资源可利用落差 1456 米 水力发电理论蕴藏量为 8 万多千瓦 可开发 2 88 万千瓦 现已开发 8885 千瓦 旅游资源有占地千亩以上的韭菜坪石林 溶洞 万亩草场 双龙飞瀑 11 54 小天桥 等旅游景点 境内古迹甚多 有古遗址 古建筑 古墓群 摩岩石 刻遗址 32 处 古彝文碑刻 100 条 处 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的有可乐古遗址 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窝剡写字岩 石板孤耳岩 哲 庄红军战斗遗址 2 2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XX 县是个多民族县份 辖 6 镇 21 乡 含 12 个民族乡 共计 27 个乡镇 居住着汉 彝 苗 回 白 布衣等 14 个民族 据统计 2013 年末总人数 774367 人 其中农业人口 727371 人 占总人口的 93 93 人口出生率 11 03 人口死亡率 4 17 人口自然增长率 6 68 人口密度 200 人 平方公里 2013 年 XX 县完成生产总值 37 04 亿元 其中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 13 22 亿元 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6 68 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15 47 亿元 全部工业 总产值 34 03 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9 45 亿元 12 54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 1 土地利用概况土地利用概况 一 土地利用现状 2013 年 XX 县土地总面积为 324274 35 公顷 农用地面积为 288527 13 公 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88 98 其中耕地面积 98442 0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30 36 园地面积 1077 9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33 林地面积 156527 0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48 27 天然牧草地面积 1063 99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0 33 农村道路面积 2407 67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0 74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 地面积 3457 3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1 07 其它土地面积 27958 69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 8 62 建设用地占地面积 7856 0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 2 42 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6880 46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2 12 交通运 输用地 830 7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26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44 84 公 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04 未利用地占地面积 27891 20 公顷 占土地总面 积 8 60 其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882 1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0 27 草地面积 23833 6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7 35 其他土地面积 27009 08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8 33 详细情况见表 3 1XX 县土地利用现状 表 表 3 1 XX 县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一级类二级类 类别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 面积比例 011 水田 1317 440 41 013 旱地 97124 6529 95 01 耕地 小计 98442 0930 36 021 果园 814 090 25 022 茶园 242 41 0 07 023 其它园地 21 48 0 01 02 园地 小计 1077 980 33 031 有林地 85522 20 26 37 农 用 地 03 林地 032 灌木林地 63013 41 19 43 13 54 033 其它林地 7991 43 2 46 小计 156527 0448 27 041 天然牧草地 1063 99 0 33 04 草地 小计 1063 990 33 10 交通用地 104 农村道路 2407 67 0 74 114 坑塘水面 76 98 0 02 117 沟渠 972 69 0 30 11 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 地小计 3457 341 07 122 设施农用地 60 65 0 02 123 田坎 27898 04 8 60 12 其它土地 小计 27958 698 62 合计 288527 1388 98 201 城市 2 30 0 00 202 建制镇 847 04 0 26 203 村庄 5149 06 1 59 204 采矿用地 819 89 0 25 205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62 17 0 02 20 城镇村及 工矿用地 小计 6880 462 12 102 公路用地 830 72 0 26 10 交通运输 用地小计 830 720 26 113 水库水面 129 61 0 04 118 水工建筑物用地 15 23 0 00 11 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 地小计 144 840 04 建 设 用 地 合计 7856 022 42 111 河流水面 822 18 0 25 116 内陆滩涂 59 94 0 02 11 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 地小计 882 120 27 04 草地 043 其它草地 23833 68 7 35 127 裸地 3175 40 0 98 12 其它土地 小计 27009 088 33 未 利 用 地 合计 27891 208 60 总计 324274 35100 00 二 耕地等级情况 根据贵州省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 XX 县耕地等级情况为 10 等地 1207 97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1 23 11 等地面积 23204 03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23 57 12 等地面积 60187 03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61 14 13 等地面积 13795 69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14 01 14 等地面积 47 37 公顷 占耕地总面 积 0 05 详见表 3 2 14 54 表 3 2 XX 县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地类面积汇总表 国家级自然等 单位 公顷 地类名称10 等11 等12 等13 等14 等合计 水田 0001270 0747 371317 44 旱地 1207 9723204 0360187 0312525 62097124 65 面积 1207 9723204 0360187 0313795 6947 3798442 09 比例 1 23 23 57 61 14 14 01 0 05 100 00 三 土地利用特点 1 耕地数量少 垦殖率低 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 农用地总量 288527 13 公顷占总面积的 88 98 但耕地面积仅为 98442 09 公顷 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30 36 1 土地垦殖率 98442 09 324274 35 30 36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耕地面积 土地垦殖率 100 2 土地未利用率 27891 20 324274 35 8 60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未利用土地面积 土地未利用率 100 2 高等级耕地占比低 XX 县耕地等级主要以 12 等为主 12 等地面积 60187 03 公顷 占耕地总面 积 61 14 13 等地面积 13795 69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14 01 14 等地面积 47 37 公顷 占耕地总面积 0 05 无 15 等地 四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 耕地数量少 耕地质量不高 2013 年 XX 县土地总面积为 324274 35 公顷 耕地面积 98442 09 公顷 占 土地总面积的 30 36 全县耕地以中低等质量耕地为主 优质耕地少 2 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随着 XX 县城镇化 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城镇化建设及工业园区的发展占用 15 54 了大量土地 人均占有耕地量逐年下降 各类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远远不能满 足发展的需要 土地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土地供需矛盾直 接制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居民点分布及利用 小 散 乱 集约利用水平低 XX 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地区 居民点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形地貌条件制 约 居民点分布具有规模小 分布散 布局凌乱等特点 这种 满天星 式的 分布格局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 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 4 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水土保持虽然取得显著成效 但水土流失面积仍然很大 在 3242 74km2的国土面积上 仍有水土流失面积 1741 21km2 占总土地面积的 53 7 年流失土壤 861 83 万吨 土壤侵蚀模数 4623 吨 km2 年 生态环境恶 化状况仍未根本改变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3 2 工矿废弃地现状分析工矿废弃地现状分析 一 工矿废弃地现状 根据逐块实地调查统计 XX 县共有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 457 宗 分布于 27 个乡镇 面积 282 7564 公顷 损毁前原用途主要为砂石厂 砖瓦窑 煤矿以及 锌矿 土地权属为当地村集体所有 该 457 宗废弃工矿地在原生产建设过程中 因挖损 压占等造成轻微至中度的损毁 而因历史原因 已无法追溯相关复垦 义务人 XX 县工矿废弃地详细调查情况见规划说明 XX 县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 情况统计表 二 工矿废弃地权属 XX 县共有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 457 宗 分布于 27 个乡镇 面积 282 7564 公顷 其中 1 宗为 XX 县木材公司所有 面积为 0 8453 公顷 6 宗为国有 面 积为 8 9648 公顷 250 宗土地权属为土地所在村集体所有 涉及 151 个村集体 面积为 272 9463 公顷 三 工矿废弃地类型 根据逐块实地调查 XX 县共有工矿废弃地 457 宗 分布于 27 个乡镇 面 16 54 积 282 7564 公顷 其中废弃煤矿用地 34 宗 面积 46 4524 公顷 占总面积的 16 43 废弃砖瓦窑用地 41 宗 面积 7 0357 公顷 占总面积的 2 49 废 弃砂石厂用地 305 宗 面积 162 0539 公顷 占总面积的 57 31 废弃锌矿用 地 77 宗 面积 67 2126 公顷 占总面积的 23 77 其详细情况见附表一 XX 县工矿废弃地现状调查情况统计表 四 工矿废弃地分布及规模 从工矿废弃地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 全县 27 个乡镇皆有涉及 其中安乐溪 乡涉及面积为 3 3445 公顷 白果镇涉及面积为 12 4392 公顷 财神镇涉及面积 18 6096 公顷 城关镇涉及面积 23 4866 公顷 达依乡涉及面积 7 5506 公顷 德卓乡涉及面积 8 2162 公顷 辅处乡涉及面积 2 2762 公顷 古达乡涉及面积 1 5245 公顷 古基乡涉及面积 0 7714 公顷 河镇乡涉及面积 7 3749 公顷 结 构乡涉及面积 2 6450 公顷 可乐乡涉及面积 4 9345 公顷 六曲河镇涉及面积 11 1114 公顷 罗州乡涉及面积 4 3627 公顷 妈姑镇涉及面积 11 8830 公顷 平山乡涉及面积 3 2085 公顷 双坪乡涉及面积 14 8841 公顷 水塘堡乡涉及面 积 18 2776 公顷 松林坡乡涉及面积 29 1480 公顷 铁匠乡涉及面积 6 5040 公 顷 威奢乡涉及面积 4 2024 公顷 兴发乡涉及面积 12 9746 公顷 野马川镇涉 及面积 10 1287 公顷 哲庄乡涉及面积 12 9096 公顷 雉街乡涉及面积 42 9852 公顷 朱明乡涉及面积 3 9377 公顷 珠市乡涉及面积 3 0639 公顷 其详细情况见 XX 县工矿废弃地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 3 3 XX 县工矿废弃地分布情况统计表 单位 公顷 序号乡镇废弃砂石厂废弃砖瓦窑废弃煤矿废弃锌矿小计 1 安乐溪乡 3 20290 1416 3 3445 2 白果镇 1 7862 10 65312 4392 3 财神镇 16 96080 3662 1 282618 6096 4 城关镇 7 5252 15 961423 4866 5 达依乡 4 0435 3 50717 5506 6 德卓乡 5 73590 16312 3172 8 2162 7 辅处乡 0 68351 3496 0 24312 2762 8 古达乡 1 3551 0 16941 5245 9 古基乡 0 7714 0 7714 10 河镇乡 5 78840 18240 38431 01987 3749 11 结构乡 2 01510 6299 2 645 12 可乐乡 3 19341 7411 4 9345 13 六曲河镇 6 11141 2196 3 780411 1114 17 54 序号乡镇废弃砂石厂废弃砖瓦窑废弃煤矿废弃锌矿小计 14 罗州乡 4 3627 4 3627 15 妈姑镇 1 98670 37525 41994 101211 883 16 平山乡 3 2085 3 2085 17 双坪乡 10 805 3 08770 991414 8841 18 水塘堡乡 9 7712 8 506418 2776 19 松林坡乡 29 148 29 148 20 铁匠乡 6 18340 3206 6 504 21 威奢乡 4 2024 4 2024 22 兴发乡 12 42820 5464 12 9746 23 野马川镇 1 6669 8 4618 10 1287 24 哲庄乡 9 2941 3 615512 9096 25 雉街乡 4 5656 25 373513 046142 9852 26 朱明乡 2 9659 0 63660 33523 9377 27 珠市乡 3 0639 3 0639 合计 162 05397 035746 452467 2126282 7564 3 3 工矿废弃地损毁情况分析工矿废弃地损毁情况分析 一 损毁类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纳入本次规划的 457 宗工矿废弃地 块 均属历史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废弃地 至今处于废弃未恢复利用的土地 按 照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 T 1036 2013 中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二 级分类标准 XX 县工矿废弃地的损毁类型为压占损毁和挖损土地 其中挖损损 毁土地 119 宗 面积为 88 9281 公顷 占复垦土地面积的 31 45 压占损毁土 地 138 宗 面积为 193 8283 公顷 占复垦土地面积的 68 55 二 损毁程度 根据工矿废弃地历史用途和损毁原因 以及生产建设强 度对土地的挖损 压占情况 结合废弃地块的表土 地形地貌 生物植被等的 破坏程度 将损毁程度分为四类 即无 轻微 中度 重度 本次规划的 457 宗工矿废弃地中 轻微损毁的有 227 宗 面积为 132 2867 公顷 占复垦土地面 积的 46 78 损毁原因主要为废弃煤矿 废弃砂石厂和废弃砖瓦窑 中度损毁 的有 230 宗 面积为 150 4679 公顷 占 53 22 损毁原因主要为废弃煤矿 废弃砂石厂 废弃砖瓦窑以及废弃锌矿 本次规划废弃地中 无损毁和重度损 毁程度的土地为 0 宗 三 污染程度 XX 县工矿废弃地以废弃煤矿 废弃砂石厂 废弃砖瓦窑 以及废弃锌矿为主 对开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石尾矿中伴生的汞 砷 铅 18 54 锌等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进行了深入矿区实地调查确认 纳入本次规划的 457 宗工矿废弃地块不存在污染风险 四 损毁土地的潜在环境风险 受生产建设活动压占损毁的土地 表土 被压实 存在土壤板结和退化的风险 对于废弃锌矿 废弃煤矿 废弃砂石厂 以及废弃砖瓦窑等挖损较为严重的土地 土层结构被破坏 地表碎渣多 岩石 裸露严重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极易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蔓延 甚至引起惨 重的地质环境灾害 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受到影响 19 54 第四章第四章 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析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析 4 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XX 县工矿废弃地的适宜性评价根据项目区损毁土地总体质量调查的情况 从生态学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分析土地质量的供给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和 自然生态发展的需求 给出土地质量能够满足生态学需求程度上的评价和地域 分布 建立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利用发展最佳模式 4 1 1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 2 因地制宜 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 3 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4 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 5 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6 经济可行与技术合理性原则 7 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4 1 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在现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以乡镇为评价单元 按照图斑 对现状工矿废 弃地进行逐一筛选 结合实地调查 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状况以及 土地利用状况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 综合考虑工矿废弃地 现状 以及项目区周围地类等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 确定复垦利用方向 评 价的依据主要包括 1 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要求 以 2013 年二调变更数据中确认的采矿用地进行实地调查 包括以下几点要 20 54 求 追溯不到复垦义务人 已经废弃的矿业生产用地 关闭工矿企业遗留的建 设用地 政府收回并同意不用企业复垦的工矿废弃地 2 符合总体规划 与矿产资源规划乡衔接 首先 已经 XX 县城镇总体规划 落在城镇规划红线内的工矿用地不作调查 评价 同时注意与矿产资源规划的衔接 纳入潜力统计的地块应尽量安排在矿 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采区 重点治理区和重点保护区内 3 权属清晰且群众自愿 在土地权属调查中 做到权属清晰 有权属争议的地块 不得纳入复垦计 划 同时充分征求工矿废弃地相关权利人的意见 按照维护土地权利人权益的 原则 履行告知 听证等程序 开展群众意愿调查 征求当事人意见 权属不 清晰或相关权利人有异议的 均不计入复垦规划 4 考察规划期内可实施性 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 各种自然条件 人为因素以及工矿废 弃地复垦前利用现状等因素对确定复垦潜力的影响 结合资金投入能力 复垦 投资工大 难度过大的工矿废弃地 不计入复垦规划范围 4 1 3 评价系统评价系统 科学评价体系的拟定是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数量统计的基础工作 根据复垦 区各类工矿废弃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限制因素等情况 采用土地适宜利用类型 土地适宜等级 2 个等级的评价系统 1 土地适宜利用类型 根据复垦区各类工矿废弃地现状情况及农民复垦意愿等 将土地适宜利用 类型分为 宜耕地类 宜林地类 2 个土地适宜利用类型 2 土地适宜等级 土地适宜等级是在土地适宜利用类型基础上 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等级进行 划分 划分为 I 等地 II 等地 III 等地 IV 等地四个等级 I 等地 高度适宜 复垦后利用程度高 无限制因素 经济效益好 且能 持续利用 II 等地 中度适宜 复垦后利用程度较高 限制因素较少 经济效益较好 21 54 对限制因素加以改进能实现持续利用 III 等地 临界适宜 复垦后利用程度较低 限制因素较多 经济效益一 般 对限制因素强力改进能勉强实现持续利用 利用不当会造成土地退化 IV 等地 不适宜 在复垦利用上有很大的限制因素 经济效益差 限制因 素很难进行改进 易引起土地退化 4 1 4 评价对象及评价单元的选择评价对象及评价单元的选择 本次评价对象主要为废弃砂石矿 废弃煤矿 废弃砖瓦窑 废弃锌矿等工 矿用地 以及其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 塌陷 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交通 设施废弃地 水利设施废弃地所占面积较小 不满足相对集中连片的要求 因 此不纳入本次评价 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构成 是评价的具体对象 复垦土地对 农林牧渔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 适宜程度及地域分布都是通过评价单元及其组 合状况来反映的 本次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主要根据工矿废弃地类型进行划分 因此将 XX 县待复垦废弃工矿地划分为废弃砂石矿 废弃煤矿 废弃砖瓦窑 废 弃锌矿等 4 个评价单元 4 1 5 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权重测定评价因子的选择及权重测定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本次评价主要选取影响复垦方向的地面坡度 土层厚度 覆土质量 水源 保证情况 交通状况 表土资源情况 土壤损毁程度状况及周边主要现状等 8 个因素为主要评价因子 根据各评价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横渡以及通过实地调查与统计整理 XX 县土壤普查 农业区划 土地利用现状等有关资料 并经过实际运算和分析 将 XX 县工矿废弃适宜性评价等指标划分为四个等级 详见表 4 1 22 54 表 4 1 XX 县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体系表 评价指标 及等级划 分 地面坡度土层厚度 覆土 质量 水源保 证情况 交通 状况 表土资 源情况 土壤 损毁 程度 周边主 要现状 I 等 2 6 80cm壤土充足便捷充裕无耕地 II 等 6 15 50 80cm 粘土 沙壤 土 一般一般一般轻微林地 III 等 15 25 30 50cm 重粘 土 沙土 差不便不足中度 草地 其他土 地 耕 地 IV 等 25 30cm 砂砾 土 无无无重度 建设用 地 I 等 2 6 80cm壤土充足便捷充裕无耕地 II 等 6 15 50 80cm 粘土 沙壤 土 一般一般一般轻微林地 III 等 15 25 30 50cm 重粘 土 沙土 差不便不足中度 草地 其他土 地 林 地 IV 等 25 30cm 砂砾 土 无无无重度 建设用 地 2 评价因子权重测定 根据各因子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 此次评价采用德尔菲法对多轮次 专家打分结果进行算术平均 据此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表 4 2 XX 县工矿废弃地评价因子权重 评价因子 地面 坡度 土层厚 度 覆土 质量 水源保 证情况 交通 状况 表土资 源情况 土壤损 毁程度 周边主 要现状 耕 地 0 150 150 200 100 100 100 100 10 权 重 值 林 地 0 150 150 200 100 100 100 100 10 4 1 6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依据 因地制宜 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 综合治理 生态优先 的原则 在利用预防控制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 确定评价土地复 垦是否适宜 XX 县工矿废弃地评价标准见表 4 3 23 54 表 4 3 XX 县工矿废弃地评价评价标准 复垦方向综合得分评价等级是否适宜 90 100 耕地 I 等是 80 90 耕地 II 等是 70 80 耕地 III 等是 耕地 0 70 耕地 IV 等否 80 100 林地 I 等是 60 80 林地 II 等是 40 60 林地 III 等是 林地 0 40 林地 IV 等否 4 1 7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首先依据每个评价指标等级的高低分别赋以相应的等级分值 即 I 等为 100 分 II 等为 80 分 III 等为 60 分 IV 等为 0 分 然后对 XX 县每块工矿废 弃地进行调查 结合实际情况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最后采用加权求和法确 定每块工矿废弃地的综合地力指数 公式如下 IFI Fi Ci 式中 IFI 综合地力指数 Fi 第 i 个评价指标的分值 Ci 第 i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此外 还需要结合极限条件法进行评价 当评价单元的某一项评价指标严 重影响评价单元对于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时 即某一参评指标的分值为 0 则无论此评价单元的最终得分有多高 都确定为不适宜等级 24 54 4 1 8 评价结果评价结果 根据适宜性评价 XX 县 457 宗废弃工矿地中 适宜复垦为耕地的有 228 宗 面积为 132 4531 公顷 占总面积的 46 49 适宜复垦为林地的为 229 宗 面 积为 150 3033 公顷 占总面积的 53 51 XX 县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过程见 规划说明 XX 县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明细表 评价结果见表 4 4 4 5 表 4 4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 复垦方向 耕地林地 小计 序 号 乡镇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1 安乐溪乡 0 926212 4183123 344513 2 白果镇 1 7862210 6531012 439212 3 财神镇 9 421189 18861318 609631 4 城关镇 1 5665321 92011723 486620 5 达依乡 3 668633 88277 550610 6 德卓乡 6 5321231 684138 216226 7 辅处乡 0 159122 1171152 276217 8 古达乡 0 505821 018741 52456 9 古基乡 0 77144000 77144 10 河镇乡 4 7825182 5924107 374928 11 结构乡 2 254580 390522 64510 12 可乐乡 0 308634 6259194 934522 13 六曲河镇 0 061111 05042511 111426 14 罗州乡 3 944180 418714 362719 15 妈姑镇 6 4234115 4596811 88319 16 平山乡 2 011451 197113 20856 17 双坪乡 10 6714144 21271714 884131 18 水塘堡乡 1 7595316 5181818 277611 19 松林坡乡 23 8342375 3138629 14843 20 铁匠乡 6 1873140 316726 50416 21 威奢乡 3 118981 085324 204210 22 兴发乡 7 710695 2641112 974620 23 野马川镇 0010 12871310 128713 24 哲庄乡 5 6754107 2342712 909617 25 雉街乡 24 3735318 6117842 985211 26 朱明乡 2 833471 104333 937710 27 珠市乡 0 166612 897353 06396 25 54 序 号 乡镇 复垦方向 小计 耕地林地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面积 公顷 地块 宗 合计 131 4531228151 3033229282 7564457 表 4 5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单元汇总表 评价单元废弃砂石厂废弃砖瓦窑废弃煤矿废弃锌矿 适宜性 耕地 II 等 耕地 III 等 林地 II 等 林地 III 等 耕地 II 等 耕地 III 等 林地 II 等 林地 III 等 耕地 II 等 耕 地 III 等 林 地 II 等 林地 III 等 林地 II 等 林地 III 等 适宜复垦为耕地的工矿废弃地有 228 宗 其中 I 等宜耕面积为 0 地块为 0 II 等宜耕为 79 1382 公顷 地块为 109 宗 III 等宜耕为 52 3149 公顷 地 块为 119 块 适宜复垦为林地的工矿废弃地有 229 宗 其中 I 等宜林面积为 7 887 公顷 地块为 9 宗 II 等宜林为 143 4163 公顷 地块为 220 宗 III 等 宜耕为 0 公顷 地块为 0 块 详见表 4 6 表 4 6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统计表 复垦方向面积 公顷 评价地块 宗 占总面积的比例 I 等宜耕 000 00 II 等宜耕 79 138210927 99 III 等宜耕 52 314911918 50 耕地 小计 131 453122846 49 I 等宜林 7 88792 79 II 等宜林 143 416322050 72 III 等宜林 000 00 林地 小计 151 303322953 51 合计 282 7564457100 00 4 1 9 表土资源平衡分析表土资源平衡分析 一 表土需求量 XX 县 457 宗废弃工矿地中 适宜复垦为耕地的有 228 宗 面积为 132 4531 公顷 占总面积的 46 49 适宜复垦为林地的为 229 宗 面积为 150 3033 公顷 占总面积的 53 51 土地复垦时需进行客土回填 回填标准为 复垦方向为耕地的地块 表土回填厚度为 0 2m 复垦方向为林地的地块 表土 26 54 回填厚度需达到 0 18m 根据复垦面积及表土回填标准 计算得出表土需求总 量为 53 53 万 m3 其中耕地需求表土量为 26 29 万 m3 林地需求表土量为 27 23 万 m3 以乡镇为单位 各乡镇需求量见下表 表 4 7 XX 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壤需求量统计表 复垦方向表土需求量 序号乡镇 新增耕地 面积 公 顷 新增林地面 积 公顷 耕地土壤 万 m 林地土壤 万 m 小计 万 m 1 安乐溪乡 0 9262 2 4183 0 19 0 44 0 62 2 白果镇 1 7862 10 6530 0 36 1 92 2 27 3 财神镇 9 4210 9 1886 1 88 1 65 3 54 4 城关镇 1 5665 21 9201 0 31 3 95 4 26 5 达依乡 3 6686 3 8820 0 73 0 70 1 43 6 德卓乡 6 5321 1 6841 1 31 0 30 1 61 7 辅处乡 0 1591 2 1171 0 03 0 38 0 41 8 古达乡 0 5058 1 0187 0 10 0 18 0 28 9 古基乡 0 7714 0 0000 0 15 0 00 0 15 10 河镇乡 4 7825 2 5924 0 96 0 47 1 42 11 结构乡 2 2545 0 3905 0 45 0 07 0 52 12 可乐乡 0 3086 4 6259 0 06 0 83 0 89 13 六曲河镇 0 0610 11 0504 0 01 1 99 2 00 14 罗州乡 3 9440 0 4187 0 79 0 08 0 86 15 妈姑镇 6 4234 5 4596 1 28 0 98 2 27 16 平山乡 2 0114 1 1971 0 40 0 22 0 62 17 双坪乡 10 6714 4 2127 2 13 0 76 2 89 18 水塘堡乡 1 7595 16 5181 0 35 2 97 3 33 19 松林坡乡 23 8342 5 3138 4 77 0 96 5 72 20 铁匠乡 6 1873 0 3167 1 24 0 06 1 29 21 威奢乡 3 1189 1 0853 0 62 0 20 0 82 22 兴发乡 7 7106 5 2640 1 54 0 95 2 49 23 野马川镇 0 0000 10 1287 0 00 1 82 1 82 24 哲庄乡 5 6754 7 2342 1 14 1 30 2 44 25 雉街乡 24 3735 18 6117 4 87 3 35 8 22 26 朱明乡 2 8334 1 1043 0 57 0 20 0 77 27 珠市乡 0 1666 2 8973 0 03 0 52 0 55 合计 131 4531 151 3033 26 29 27 23 53 53 27 54 二 表土供给量 根据 XX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2014 年 2018 年内 XX 县将新增建设项目 84 个 占用耕地 558 03 公顷 表土剥离厚度按 0 3m 计算 则该批建设项目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基坑堆场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 废弃物处理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 氧化钨制备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第1篇-洞察及研究
- 稀土永磁合金快淬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胶基糖制造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粮食储存运输管理办法
- 多层次分析技术-洞察及研究
- 钨钼粉末制造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品牌宣传推广计划书线上线下宣传策略整合版
- 门禁系统施工方案
- 财务大数据基础(第二版)课件 项目一 财务大数据认知
- 快餐店食品处理操作流程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三篇
- 高中数学开学第一课课件(初高中衔接)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 DL∕T 1804-2018 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摆度装置技术条件
- 新版学校班主任工作手册模板
- 国家公祭日成品课件
- 八年级下册英语补全对话及答案
- 大便失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