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督灸ppt课件.pptx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督灸ppt课件.pptx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督灸ppt课件.pptx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督灸ppt课件.pptx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督灸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题 督灸 1 一 什么是督灸 2 督灸的概念 督灸是在督脉的脊柱段 上从大椎穴 下至腰俞穴 施以隔药隔物发泡灸的一种中医特色外治法 在 黄帝内经 中有 督脉生病治督脉 治在骨上 用焠针 药熨 等记载 3 二 督灸的源流与发展 4 一 操作方法 病在骨 焠针 药熨 素问 调经论 督脉生病治督脉 治在骨上 素问 骨空论 一 督灸的源流 5 一 督灸的源流 6 7 二 督灸的发展 8 二 督灸的发展 另外 崇教授还指导她的研究生做了大量的督灸细化研究 2003年张建英的 督灸纠正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的临床研究 2004年沈晓勇 马来西亚 的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关于HLA B27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疗效观察 2005年鲁士友的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肠粘膜免疫影响的临床验研究 9 2007年张丽艳的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强度的量化研究 2008年马本绪的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僵硬症状的临床研究 2008年邓玉霞的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 2008年杨继国的 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2011年张彤的 隔姜蒜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骨代谢 影像学变化临床研究 10 三 督灸的理论基础 督脉 艾灸 药物 11 一 督脉 督脉是联系肾 髓 血 脑 骨的生理 病理通道 通过艾灸督脉穴位来调动机体内因 可以达到改善骨代谢的目的 夹脊穴恰在督灸灸面边缘 为经外奇穴 向内可辅助督脉 益督通阳 向外可联络足太阳膀胱经 激发背俞穴潜能 综合调理脏腑气血 12 二 艾灸 艾的药性作用及成分可以产生温热效应 光辐射效应 加之艾的燃烧生成物及芳香疗法等因素综合作用 可以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 以祛寒邪 通经脉 暖丹田 壮元阳 补肾精 益骨髓的效果 13 三 药物 督灸粉 由斑蝥 麝香等组成 具有芳香透达 行气破癖 温肾壮阳 散寒除湿 拔毒散结 柔筋止痛等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的作用 生姜含有姜辣素及多种挥发油 在艾灸热力作用下 可温经散寒 行气通络 扩张血管 改善血循环 14 四 督灸的作用机理 15 一 督脉为主 调节整体 督灸是以背部督脉施术为主 取用后背正中线 自 大椎 穴至 腰俞 穴 督脉线为背部正中 向两侧有一定的铺灸宽度 所以也包括了脊柱两侧的夹脊穴 背俞穴 背部为阳 督脉为阳脉之总纲 能统摄全身阳气 在督脉铺灸可以改善体质 增强抵抗能力 发挥整体调节作用 督脉两侧的夹脊穴 背俞穴均与脏腑高下相当 可以近直取攻 调节脏腑功能 16 一 督脉为主 调节整体 艾火的热力扩散至整个背部正中及两侧背俞穴 热度大 感应强 集中火力在短时间内将全身气血温通激发 使病体虚弱的阳气得以温煦 寒湿之邪得以祛除 痰浊瘀血病理产物得以化解 痹阻之气血得以畅通 不同部位病变可选择不同的脊柱节段重点灸治 如呼吸消化系统疾病重点灸治部位为胸椎节段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重点灸治腰骶部节段 17 二 艾绒辛温 通达诸经 艾叶能宣理气血 温中逐冷 除湿开郁 暖子宫 灸百病 能通十二经气血 能回垂绝之元阳 外用 能灸治百病 强壮元阳 温通经脉 祛风散寒 舒筋活络 回阳救逆 艾绒辛温性烈 能通行十二经 振奋元阳 祛寒逐冷 除风燥湿 调理气血 本草纲目 谓 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病邪 起沉苛之人为康泰 其功亦大矣 18 通过艾火的燃烧 刺激人体穴位 温煦激发阳气 活跃脏腑功能 通过经络对脏腑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 督灸艾绒用量多 艾柱大而长 火力足 温通功效强 能够窜透肌肤直达组织深部 19 三 生姜加温 协同温透 姜味辛 性微温 归肺 脾 胃经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鱼蟹毒 解药毒 可用于通汗 祛风 散寒 开胃 止呕 去水气 开痰 生姜中含有姜辣素 挥发油中含有姜醇 姜烯等 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在艾火热力加温后作用可增强数倍 渗透至人体穴位 扩张局部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加强局部病理代谢产物排泄 生姜药性稳定 适合于所有督灸病证 尤其对虚寒证最宜 20 四 督灸药物增强功效 督灸的一大特点是施灸部位的铺敷的中药粉末 通过穴位渗透直达病所 增强治病功效 督灸方根据辩证和病情而制定的 为临床实用有效的验方 由于铺灸与药物相结合 功效更为彰显 督灸药物大多具有祛风温经散寒 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 再铺垫以生姜泥借艾火之力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透达于体内而增强其效 药物 姜泥 艾绒三者协同配合 既可扶正又可祛邪 共同发挥督灸功效 21 22 五 督灸的功用 23 调阴和阳 强壮真元 通痹止痛 扶正法邪 健脾利湿 温肾壮阳 消肿止痛 益肾通督 活血化瘀 温阳散寒 温补督脉 通经活络 督灸功用 24 六 督灸的适应症 25 一 寒证 支气管哮喘 反复性咳嗽 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颈椎病 肩周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风湿类关节炎 肌肉纤维炎等骨关节系统疾病 二 虚证 慢性胃炎 慢性肠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症 慢性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等 三 瘀证 女性怕冷 手脚冰凉 痛经以及黄褐斑 雀斑 月经不调 痛经 产后头痛 坐月伤风 慢性盆腔炎等属瘀寒证者 四 保健 调节免疫 增强体质体虚易感冒 亚健康状态 疲劳综合征 五 特殊疾病 强直性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等 26 七 督灸的禁忌症 27 一 哺乳期或经期的女性患者 孕妇 二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出血性疾病及精神病 过敏体质者 三 严重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四 施灸部位皮破损损者 28 八 督灸的时间及疗程 29 应以天气晴朗 气温高 白天为佳 30 三伏 三九 节气尤佳 31 32 每次治疗约2小时 每2周治疗1次 3次为一个疗程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能力 酌情加减 可以按24节气进行保健治疗 33 九 督灸的注意事项 34 一 饮食要求 督灸治疗前7天开始以清淡素食为主 多食用植物蛋白 蔬菜及豆制品 如大豆 花生等 忌食一切酒类和水产品鸡 羊 狗肉及肥甘之品 二 治疗时间 每次2小时 强脊患者每月1次 保健者2 3次每月 3次为一个疗程 三 施灸后忌食生冷 辛辣刺激 肥甘厚味之品及奶酪 鸡 鹅 鱼腥等发物 以免留恋病邪 禁食生冷瓜果以保存体内阳气 避免受凉 不洗冷水澡 不用空调电扇直吹 督灸前后三天禁行房事 避免耗伤阳气 利于病情恢复 35 四 发泡灸多于灸后4 6小时后发泡 第二天放泡 五 发泡后的护理 起泡后穿宽松的棉线衣服 睡觉俯卧或是侧卧位 防止将磨破水泡 放疱后勿抓 挠 六 心理指导和日常起居等 嘱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及饮食生活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 七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 施灸中艾火脱落 应迅速用持物钳将艾火放入水中灭火 2 督灸治疗后特殊体质起泡过大 大如杏核 处理措施 第2天放泡后 如仍有鼓泡第3天再放1次 消毒发泡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预防感染 3 泡痂愈合缓慢者 严格控制忌食物品 结合血常规情况 令患者调整高植物蛋白饮食 或对症处理并注意休息 37 4 晕泡 放泡时病人过度紧张 出现头晕 恶心或者胸闷谓之晕泡 处理措施 预防晕泡 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 放水泡之前要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手法宜轻 对过累 过饥的患者 应嘱其稍休息恢复体力 进食后再放泡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放泡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反应 如果出现晕泡 立即停止放泡 使病人侧卧位 给予温开水 稍后即可恢复 38 十 督灸的操作方法 39 一 督灸前准备 1 提前打好备用的督灸粉4g 2 制作姜泥 新鲜生姜1 5Kg 洗净 切丁 粉碎机打碎为泥待用 3 制作艾炷 将艾绒搓成约40个纺锤形形艾炷 艾炷直径约2cm 长约3 4cm 4 其他 桑皮纸 宽9cm 长50cm 75 95 酒精棉球 火机等 40 41 二 督灸操作步骤 1 体位 令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 2 取穴 大椎穴至腰俞穴的督脉端 医者用拇指指甲沿脊柱 督脉 凸处按压 字痕迹 3 消毒 75 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脊柱常规消毒3遍 4 涂汁 沿脊柱凸部 字痕迹涂抹姜汁 5 撒督灸粉 沿脊柱凸部 字痕迹撒督灸粉 呈线条状 42 43 6 敷桑皮纸 将桑皮纸敷盖在药粉上面 7 铺介质 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 压实 要求泥底宽5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